体育锻炼习惯心理学分析
分析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作锻炼:组织团队运动项目, 培养高中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 誉感
榜样作用:邀请优秀运动员或健 身达人分享经验,激励高中生积 极参与体育锻炼
06
结论与建议
总结研究结果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心理与行为特 征存在差异
针对不同特征的高中生,应采取 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意志品质,增强毅力
塑造良好体形,提升自信心
兴趣与喜好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喜好是影响其参与锻炼的重要心理特征。
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喜好上存在差异。
兴趣与喜高中生的兴趣与喜好有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指导和活动方 案。
锻炼目的: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增强体 质,提高免疫力
锻炼频率与时间:高中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较高,但每次锻炼的时 间相对较短
锻炼强度与负荷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之一是锻炼强度适中,通常以中等强度为主,能够满足学生增强体 质和健康水平的需求。
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负荷量相对较大,但通常在可承受范围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 心理与行为特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行为特 征 提高高中生体育锻炼参与 度的策略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心理特 征
影响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因 素
结论与建议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 心理特征
锻炼动机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缓解学习压力,调节情绪
05
提高高中生体育锻 炼参与度的策略
家庭教育引导
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分析
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分析论文关键词:身体锻炼效应锻炼心理学心理健康论文摘要: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首先对我们的奥运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高度赞扬;其次,我国进入了奥运后经济时代,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浪潮,无论是儿童、学生、中年还是老年,都积极踊跃的投入到健身的行列当中。
但是光有热情还不够,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问题,不同的群体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身体锻炼的项目、进行活动的时间、锻炼的强度等等,而且锻炼应该合理科学;最后,由于不同的群体进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机是不同的,本文正是以这个为出发点,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心理效应进行分析,探索引发他们产生不同方式的身体锻炼的心理动机,从而为指导他们参加最有效的身体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身体上和心理上健康和谐的发展。
abstract:beijin olympic ames has e to an end,we should spoke hihly of the outstandin performance of our athletes at this olympic ames; the second,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economic era after the olympic ames, national set off the wave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whether children, students, middleaed or elderlyhas a positive input to the list of fitness. yet, it is not enouh to have the enthusiasm, it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a certain deree of method, different roup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physical exercise a reasonable choice of projects, sports time, strenth trainin and so on, exercise should be a reasonable scientific; finally, the roups do not have the psycholoical motive for physical activity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is the startin point for this, to study the psycholoical effects on different roups, lead them to explore different forms of physical exercise psycholoical motivation, in order to uide them in the most eff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the ultimate oal is to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ical health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key words: physical exercise effect exercise psycholoy mental health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健康一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现在不单单只追求着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已经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并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主导因素。
从体育锻炼中完善人格
从体育锻炼中完善人格体育锻炼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毅力和意志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促进身心健康,从而完善人格。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体育锻炼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探讨体育锻炼如何促进人格完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冲突、困难和诱惑时,能够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决策。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体育锻炼需要个体克服疲劳、疼痛和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这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可以锻炼个体的意志力和毅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通常具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和决策,有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完善。
二、体育锻炼与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指个体在集体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协调合作,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体育锻炼是一种集体活动,需要个体和团队成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训练和比赛。
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个体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信任和支持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通常具有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完善。
三、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因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个体的体质和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降低患病风险。
体育锻炼还可以释放身心压力,舒缓情绪压力,促进身心放松,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通常具有更好的身心健康,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有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完善。
体育运动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所涉及的心理特点。
在一般的体育运动中,研究各种体育运动所涉及的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器官活动的灵敏度与感受性以及受意识支配的能力,研究运动的技能和技巧形成的一般规律。
在运动竞赛中,研究竞赛条件下具备的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人格特点,竞赛中的动机水平、情绪状态对运动机能发生的影响。
在运动员选拔方面,心理选拔和测量方法的制定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体育运动心理学-介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近年来,心理科学的分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体育教学是一种向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有很多方面都要涉及心理学,例如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发展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等,都离不开心理学知识。
借助心理科学的研究,可以保证体育教学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坚实性。
心理学作为体育教学论的科学基础,突出地表现在利用它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的研究成果上。
1923年,被称为美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夫斯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这一事件在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操作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个性问题。
1926年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体育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1928年,又出版了《运动心理学》。
在20世纪20——30年代。
前苏联的体育运动心理学也处于萌芽和初创阶段。
莫斯科体育学院和列宁格勒体育学院的心理学教研组研究了训练过程中技能形成的特点,体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育活动对发展知觉,记忆,注意和想象的影响,以及体育对个性形成,智力发展的作用等课题。
在20世纪40——50年代,体育运动心理学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许多运动技能学习实验室相继建立。
体育锻炼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有益于青少年⼼理健康体育锻炼有益于青少年⼼理健康 体育⼼理学研究证明,参加体育锻炼需要较⾼的⾃我控制能⼒、勇敢果断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等⼼理素质做基础。
因此,有针对性地进⾏体育锻炼,是纠正⼼理缺陷、培养健全⼈格的有效⽅法。
体育锻炼有益于青少年⼼理健康 1、孤独怪癖 不合群,不习惯与⼈交往,可以选择⾜球、篮球、排球以及拔河等集体性项⽬。
坚持参加集体项⽬,能帮助改善孤僻的性格,逐步适应于同伴交往,热爱集体。
2、腼腆胆怯 胆⼦⼩、做事唯唯诺诺、容易脸红、难为情,应该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单双杠、跳马等项⽬。
这些项⽬可以帮助你不断克服胆怯⼼理,跨越障碍。
3、优柔寡断 处理事情不果断,犹豫不决,应该多参加乒乓球、⽹球、⽻⽑球、跳⾼等项⽬。
这些项⽬,任何犹豫、徘徊都将贻误良机,经常练习能增强果断的个性。
4、急躁易怒 遇事容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应该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健步⾛、游泳、骑⾏等项⽬。
这些项⽬可以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我控制能⼒,稳定情绪。
总⽽⾔之,体育锻炼对于改善⼼理缺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作为⼼理纠正训练,达到⼼理转化的⽬的,必须要有⼀定的强度、质量、频率的保障。
三个⽉为⼀个周期,每周练习3次,运动量从⼩到⼤,循序渐进。
运动时需要教练进⾏指导,避免运动损伤。
更多相关内容: ⼀、体育锻炼对⾝体形态和机能的作⽤ 1.体育锻炼对⾻骼的影响 体育锻炼,改善了⾻的⾎液循环,加强了⾻的新陈代谢,使⾻径增粗,⾻质增厚,⾻质的排列规则、整齐,⾻骼更结实,⾻质更坚固,随着⾻形态结构的良好变化,⾻的抗折、抗弯、抗压缩等⽅⾯的能⼒就有较⼤提⾼。
⼈体之所以能够长⾼、长⼤,是因为⾻的两端和⾻⼲之间的髓软⾻在没有结束⾻化之前会不断增殖。
可见,在⼉童、青少年时期,即在骺软⾻完全⾻化前,积极参加锻炼有助于长⾼。
健壮的体格,修长的四肢,更是众多青少年所梦寐以求的外在美的表现。
2.体育锻炼对肌⾁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使肌⾁体积增⼤。
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体 育 世 界 学 术
影晌体育锻炼习惯形成 的社会l 理园素分析
张 厚 臣
摘 要 :人 的体 质作 为社 会 最 为基 础 的物 质 因素 ,其 优 劣 直接 影 响 着人 力资 本 效 能 的 发 挥 和 社 会 经 济 的 发展 。 针 对 目前 我 国体 育 锻 炼 的 现 状 , 对 影 响 体 育 锻 炼 习惯 形 成 的社 会 心 理 因素 进 行 分 析 , 有 利 于 体 育锻 炼 行 为 的 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 , 立终 身体 育意 识 , 进 人 与社 会 和谐 发展 , 快 体 育 社 会 化 进 程 。 建 促 加
关 键 词 : 百 锻 炼 习 惯 : 会 心 理 因 素 : 析 体 社 分
随 着 时 代 和 社 会 经 济 的 不 断 发 展 , 们 生活 水 平 的 逐 步 提 人 高 , 健 康 和 生 活 质 量 的 追 求 越 来 越 引 起 国 民 的 重 视 。 因此 , 对 健 康正逐渐成为一种新 的时尚生活观念 , 而体育锻 炼恰 恰是人们 实现 这种 现 代 生活 方式 的最 佳 手 段 。 当前 如何 追 求健 康 、 由 、 自 愉 快 的 身心 状 态 , 如何 消 除 影 响 体 育锻 炼 习惯 形 成 的 社 会 心 理 因 素 , 成 为 人 们 关 注 健 康 , 高 生 活 品质 的 社 会 问 题 。 已 提 1 体育锻炼 习惯的涵义与意义 体育锻 炼习惯是 指重复 发生或 动作巩 固而 形成需 要的体 育 行 为 方式 。它 的 生理 机 制 是在 一定 的情 景 刺 激 下 和有 关动 作 在大脑皮层形成巩 固的暂 时性神 经联系 , 是个体从心 理上主动 参 与体 育 锻 炼 , 并在 不 断 重 复 地 把 体 育 意 识 转 化 为体 育 行 为 的 过程 中逐 渐 形 成 的一 种 需 要 和 行 为倾 向 。养 成 体 育 锻 炼 习惯 是 促 进健康 的有效手段 , 过锻炼 强健体 魄 , 通 能够 养成 良好 的健 身 习 惯 和 健 康 的 生 活 方 式 , 养 国 民 体 育 意 识 和 行 为 , 增 加 培 是 社会体育人 口, 高全 民健 康素质 的关键 。然而 , 响体育锻炼 提 影 习惯 形 成 受 多 种 因 素 制 约 , 其 中社 会 心 理 因素 由 为 重 要 。 本 但 文仅 从 社 会 心 理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 为提 高 国 民体 制 健 康 水 平 , 实 现全 民健身计划提供相关理论依 据。 2 社 会 心 理 因素 21个 体 差 异 与 社 会 压 力 因素 锻 炼 行 为 是 参 加 锻 炼 的个 体 所 发 出 的 行 为 , 行 为 的 主 体 即 是 人 。行 为主 体 所 具 有 的 本 质 特 点 直 接 影 响 着 行 为 的 发 生 、 发 展和保持。因此 , 在分 析锻炼行 为的影响因素 时, 当首先考虑 应 行 为 主 体 的 差 异 性 。 同样 一 种 因素 可 能 因为 性 别 、 年龄 、 境 等 环 存 在 个 体 差 异 , 产 生 的 作 用 和 影 响 也 不 尽 相 同 。 例 如 不 同 个 所 体 选 择 不 同 的体 育 锻 炼 方 式 ,所 产 生 的锻 炼 效 果 也 不 尽 相 同 , 从 而 把 所 选项 目作 为体 验 自我 满 足 的手 段 。 1世 纪 是 知识 经 济 2 和 信 息 化 高 速 发 展 的 时代 ,同 时也 是 各 种 思 潮 相 互 碰 撞 的 时 代 。 社 会 巨变 中各 种 矛 盾 使 人 们 的 思 想 受 到 了 各 种 各 样 的 冲 击 , 人 们 原 本 脆 弱 的 心 灵 承 受 了很 大 的 压 力 。 尤 其 在 社 会 和 使 家庭双重压 力下 , 使人们已无法顾及体育锻炼 。因此 , 缓解社会 压 力 也 就 成 为 了人 们 关 注 的话 题 , 而体 育 锻 炼 习 惯 的 形 成 无疑 是缓 解压 力 的最 佳 方式 。因 为 体 育 锻 炼 应是 人们 在个 人 生 活 中 选择适合 自己的并有利于健全 身体和精神 生活 、 工作方式及 身 体锻 炼 的过 程 。 22社 会 认 知 因素 社 会 认 知 的许 多方 面 都 涉 及 到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其 中最 重 要 的一 个 领 域 就 是 它 对 人 类 健 康 和 幸 福 的 影 响 。 随 着 工业 化 进 程 的 发展 , 理 学 家发 现 人 类 的 行 为和 认 知 对 自 身 的 健 康 有 着 心
群众体育健身心理学
群众体育健身心理学
群众体育健身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中人们心理状态、行为和表现的学科。
群众体育健身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探讨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对其竞技表现的影响。
2.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如自信心、毅力、决心等,探讨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3. 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包括比赛压力、训练压力、家庭压力等,探讨如何减轻运动员的心理压力。
4. 运动员的心理调节: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采取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放松训练、正面思维、自我谈话等,探讨如何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5. 群众体育健身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普通人在参与健身运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健身运动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6. 群众体育健身者的心理需求:研究群众体育健身者在参与健身运动中的心理需求,如自我实现、社交、放松等,探讨如何满足群众体育健身者的心理需求。
群众体育健身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提高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理素质、减轻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可以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例举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
例举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体育运动是一项需要运动员在身体和心理上充分准备和投入的活动。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对其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体育运动中的一些常见心理现象。
1.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当运动员面对重要比赛或关键时刻时,常常会感到紧张和焦虑。
这种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导致运动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其比赛表现。
2.自信和自尊自信和自尊是体育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运动员如果缺乏自信和自尊,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产生怀疑,影响其比赛的发挥。
相反,拥有良好的自信和自尊心态的运动员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挑战自我,取得更好的成绩。
3.集中力和专注力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高度的集中力和专注力。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快速做出反应、做出准确的决策,并保持专注力以保持最佳状态。
缺乏集中力和专注力的运动员可能会出现失误和犯错。
4.动力和意志力动力和意志力是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坚持和克服困难的重要心理因素。
在艰苦的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有足够的动力和意志力来坚持下去,并且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
缺乏动力和意志力的运动员可能会在面对困难时放弃或者表现不佳。
5.竞争心理和压力竞争心理和压力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会面临来自对手、教练、观众和自己的竞争压力。
这种竞争心理和压力可能会导致运动员紧张、焦虑和失误。
同时,竞争心理和压力也是激发运动员潜能、追求更好成绩的动力。
6.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在一些团队性的体育运动中,团队合作和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团队合作需要运动员之间的信任、沟通和协作,而领导力则需要队长或核心球员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领团队取得胜利。
缺乏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运动员或团队往往会在比赛中表现出不协调和不稳定的状态。
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多种多样,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将有助于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
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引言体育活动既是一种身体锻炼方式,也是一种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体育心理学研究了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促进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效益。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积极的自我形象。
•体育活动可以消除紧张和焦虑,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身心放松,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2. 增强社交能力•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平台,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和友谊。
•通过参与集体运动,个体可以学习合作、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3. 提升情绪状态•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内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情绪状态。
•体育活动能够激发快乐、满足和幸福感,缓解抑郁和消极情绪。
4. 培养自律和毅力•体育活动需要长期坚持和训练,培养了个体的自律性和毅力。
•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个体可以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和决心。
体育心理学理论解释1. 流动体验理论流动体验理论认为,体育活动可以使个体进入一种完全专注的状态,即流动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忘记了时间和周围环境,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
流动体验给个体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快乐感,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体育活动可以满足个体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满足这三种心理需求,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3. 心理流放松理论心理流放松理论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刺激个体的心流体验,即在活动中完全投入、忘我和放松的状态。
心流体验给个体带来了愉悦感和满足感,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活动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效益1. 儿童和青少年•体育活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花妙林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 这是许多人所熟知的实事。
实际上,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 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 提高体育成绩以及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重要作用。
有些人在自己体弱多病、身体状况不佳时, 除了服药打针外, 也会考虑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能, 恢复健康。
然而, 当某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遭受挫折而情绪低落, 或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时, 却很少会想到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情绪, 消除心理障碍。
因此, 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 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人的生活满足感和生活质量。
本章首先一般性地讨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次, 详细叙述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应激;再次, 介绍控制应激的方法;最后, 分析体育锻炼对促进社会适应的积极作用。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何谓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
”由此可见, 心理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对全面健康的理解已逐渐达成共识, 其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由此定义为: “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 心理健康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立志与成才来说确实重要。
那么,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怎样来认识心理健康呢?国内外许多专家对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我国己故的心理治疗专家黄嘉音先生就是持比较典型的生存标准的心理健康观。
他认为, “精神健康包括正常的行为, 对于家庭、学校、团体、职业、社交、婚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平顺的适应, 以及正确的思想和人生观”。
而发展标准则立足于人与社会的发展, 以求最有价值地创造生活, 强调能动地适应和改变环境。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特征初探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 习惯的心理特征初探
董佳 华 ( 天 津科 技大 学 体 育部 , 中国 天津 3 0 0 2 2 2 )
【 摘 要】 学 习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 中有着重要的现实地位和历史使命 , 使 学生养成体育锻炼 习惯是终身体育教 育中重要 内容之一 。分析
扩充专项知识 . 改进专项技术 , 由于经过专项锻炼 , 身心所 特有 的那种 紧张状态变得习 以为常 了. 身体 负荷 已成为 习惯 和需要 . 这种需要 可 能成 为特别稳定 . 作用 时间很长 的一种动力。假使让他们停 止锻炼他 们 的身心和内心将感到难受 . 一旦重新开始锻炼 . 他们会有一种满 足 感 这时他们已经表现出对体育锻炼有 了较强 的依赖性 。 有了这种依 赖性 . 体育锻炼将变成更加 主动. 更加 自 觉的行为 , 长期坚持锻炼定成
习 惯
1 大学生的体 育锻炼动机特征
.
3 影响大学生体 育锻炼 习惯心理因素分析
由于大学生的社会 活动实践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因而学生参 加体 育锻炼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 . 甚 至有 时一个学生 同时可 能几种 动机 支配他去锻炼 只有 当学生对体育锻炼 的社会意义有一定认识而具有 自觉性时 . 他才 能产 生强烈的需要 . 同时也只有学 生对体育锻炼 本身 发生兴趣时 . 他才能主动而愉快地锻炼 。 学生 对体育锻 炼的动机 , 以间接 动机 ( 理想 的需 要 ) 和直接 动机 ( 健康 的需要 ) 占主导地位 , 所谓直 接动机 , 即与锻 炼活动直接联 系的 动机 . 又 叫实用性动机 . 这类动机较为短暂而不稳定 , 容 易伴理想需 要的动机 . 这 种动机 往往来 自学生对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 . 这种动机往往来 自学生对体 育锻炼 的高度认识 . 来 自学生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例如 , 为报效祖 国而更好 的工作 . 积极地锻炼 , 为集体的荣誉而勤学苦练等。 这类动机 是 比较深 刻的. 是随学 生世界观 的形成过程而 日益形成和巩 固的 这 动机一旦形成就对体育锻炼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2. 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佩特鲁泽罗等人(Petruzzello et al., 1991) 对1960年至1989年间的104项关于身体锻炼与焦虑的 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① 锻炼的活动时间必须长于20分钟,才能有效地降低焦虑;
② 渐进性放松练习同身体锻炼一样可以有效降低状态焦虑; ③ 身体锻炼比渐进性放松练习能更有效地降低特质焦虑; ④ 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 ⑤ 长期的和短期的有氧练习均可有效降低状态焦虑; ⑥ 身体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有效降低特质焦虑。
① 短期身体活动和长期身体锻炼都能有效地降低抑郁;
② 锻炼的降抑郁效果在那些要求心理帮助的人身上最为明显;
③ 身体锻炼与特质性抑郁和状态性抑郁的降低都有联系; ④ 身体锻炼既可以降低心理健康人的抑郁,也可以降低心理疾病患者 抑郁; 的
⑤ 无氧练习和有氧练习均能降低抑郁;
⑥ 锻炼周数和每周次数与抑郁的降低量相联系; ⑦ 身体锻炼降低抑郁比放松和愉快的活动更有效; ⑧ 身体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身体锻炼的降抑郁效果好。
有时候跑到第二个小时,灵光闪现的时刻到来了:周围的色彩明亮
而美丽,水光鳞鳞,云飞如絮,而我那正在游泳的身体,仿佛飘离 了地球。我的心灵深处被一种可爱的满足感所占据,思想毫无保留 地向上冒出。我找到了自己将来的生活归宿。跑步的文献中说如果 你每天跑6英里并坚持2个月,你将永远为之着迷。这句话我理解了。 跑到6—10英里之间就可以体验到一种博大的视野和宇宙的宁静。
拉方丹等学者(LaFontaine et al., 1992)对1985年至 1990年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且实验控 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论如下:
• ① 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
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学
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重视。
体育锻炼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心理健康。
本篇文章将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需求、心理效益以及心理调适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需求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需求包括对健康的追求、减轻学业压力、释放情绪、增强自信心等方面。
首先,大学生身心处于发展阶段,体育锻炼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灵活性,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其次,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
体育锻炼可以是他们暂时抛开学习的压力,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为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供动力。
此外,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各种负面情绪的困扰,如焦虑、压抑、失眠等。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释放这些负面情绪,改善心情,增强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
最后,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不断挑战自己,完成锻炼目标,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大学生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有益,还具有重要的心理效益。
首先,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分散注意力,减少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压力的应对能力,从而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交交往。
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结识到同样喜好的朋友,增加社交圈子,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交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此外,团体运动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最后,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通过体育锻炼,大学生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注意力集中和专注力,增强学习和工作的执行力。
研究还发现,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新陈代谢,改善学习、记忆和思维能力。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调适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大学生可以采取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心理效益。
首先,制定明确的锻炼目标和计划。
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
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体育心理学论述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引言: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对人们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深入探讨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效益,并分析其原因与机制。
一、释放压力,缓解焦虑1. 体育活动通过释放身体内的能量,排解紧张情绪,从而缓解人们的压力与焦虑。
2. 运动中的身体活动和呼吸调整能促进大脑释放出β-内啡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3. 在参与团队体育活动时,人们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减轻个人压力,增强社交支持。
二、提升自信心与自尊心1. 体育活动中的挑战与竞争可以培养个体的自信心,让人们相信自己具备战胜困难的能力。
2. 通过获得更好的体能水平、技术技能或实现个人目标,体育活动可以提升人们的自尊心。
三、促进心流体验1. 心流体验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全身心投入,专注于当前行动,感受到流暢、满足和快乐的心理状态。
2. 运动是一种提供心流体验的理想场景,因为它能够带来挑战性和反馈的机会,促使人们沉浸其中而忘却时间和外界。
四、改善情绪与自我调节能力1.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提升积极情绪,改善心情。
2. 运动中的自我调节训练,如专注力的培养、挫折面对与情绪管理等,对提高情绪稳定性和情绪调节能力有积极作用。
结论: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缓解压力与焦虑、提升自信心与自尊心、促进心流体验以及改善情绪与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
这些效益的产生与体育活动带来的身体运动、社交支持、自我挑战和心流体验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们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提升身心健康,并建议将体育心理学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塑造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工具。
个人观点:作为体育心理学的爱好者,我对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深信不疑。
在我自己的体育锻炼过程中,我亲身经历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研究
收 回有效问卷 8 7 , 6 份 有效率 8 .%, 67 其中男生 占调查人数的 4 .%, 8 2 女生 占调查人数 的 5 .%。调查的各项数据采用常规 1 8 统计方法进行统 计整理 。
仅仅 局限于学 生时代的近期效益 , 且关 系到全民健 身运动开 展的实效 , 系到终身体育实施的后继性 。因此 , 关 本文 以高校 学生 为研究对 象 , 探讨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 习惯 形成的有关 心理因素 , 为学校 培养学生具有 良好 的体 育锻炼 习惯提供有 价值 的参考资料和建议。
关键词 : 大学生 ; 锻炼 习惯 ; 心理 因素
Ab t c : Co ii g wi o d t n o h s a x ri a i o u r n ol g t d ns f m h sr t a mb n n t c n i o f p yi l e e c e h b t f c re t c l e s e t h i c s e u , r o te
培养学 生 良好的体育锻炼 习惯 , 一直是 我国高校体育 的 基本 任务之一 。近几年 , 随着全 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 身体育 终
意识 的提高 ,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 健康第一” 思想 的确 立, 这一任务 日益摆 在突出的位置 。这一任 务完成的质量不
表 1 不 同性 别、 年级体育锻炼 习惯现状分布 ( 1 %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注 : 别分类差异检验 x 7 .2 P O I年级分 类差异检验 x= 3 0 P O I 性 41 .< . ; = O 2 . ,< . 4 O
生 比例为 4 . 非锻炼群学生 比例为 7 男 、 1 %, 5 %。 女生差异极其 显著 ( < .1 有锻炼习惯 的 比例 分别是 : PO ) 0 男生 6 .%、 52 女生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体育运动能协调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 一。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 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在生活中, 我们常常 可以发现, 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 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很舒畅。 而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无精打采, 抑郁寡欢, 缺乏生活 的乐趣。体育锻炼可改变这一状况, 因为体育活动总是在 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 人们在运动中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 忘却烦恼和痛苦, 协 调人际关系, 扩大社会交往,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 体育活动在增进人们的相互 交往、克服孤独感、培养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1、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体育运动可以调节情绪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体育活动可使情绪得到调控。不良情绪是导致心理异常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体育锻炼能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 并能降低紧 张和不安, 从而调控人的情绪, 改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 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 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 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 用, 可以减弱或消除情绪障碍, 这和人们在愤怒时摔东西 时的迁怒、宣泄一样。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 的时代, 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不安, 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 可使紧张、焦虑 和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缓减, 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适 应能力得到增强。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特征初探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特征初探【摘要】学习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有着重要的现实地位和历史使命,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终身体育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
分析和研究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锻炼的相关因素,对指导学生长期从事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特征学生要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要经历教育和学习过程。
每个学生都是先对体育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和认识,在社会、学校、家庭等条件的影响下,产生一种对体育学习的需要——学习动机。
同时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通过对体育锻炼的亲身体会,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并获得一定的效果,这样又进一步加强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下面根据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动机、兴趣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锻炼习惯的相关因素,提出一点看法。
1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特征由于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时一个学生同时可能几种动机支配他去锻炼。
只有当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有一定认识而具有自觉性时,他才能产生强烈的需要,同时也只有学生对体育锻炼本身发生兴趣时,他才能主动而愉快地锻炼。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动机,以间接动机(理想的需要)和直接动机(健康的需要)占主导地位,所谓直接动机,即与锻炼活动直接联系的动机,又叫实用性动机,这类动机较为短暂而不稳定,容易伴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间接的锻炼动机时一个理想需要的动机,这种动机往往来自学生对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这种动机往往来自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高度认识,来自学生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例如,为报效祖国而更好的工作,积极地锻炼,为集体的荣誉而勤学苦练等。
这类动机是比较深刻的,是随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过程而日益形成和巩固的。
这一动机一旦形成就对体育锻炼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 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特征兴趣是一个人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兴趣,需要有一个过程,在开始锻炼阶段学生对体育比较兴趣,而且兴趣较为广泛,但稳定性差,而且容易变化,他们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转移比较快,时而对这一运动感兴趣,时而对那一运动感兴趣,他们一般喜欢能表现灵活、敏捷和机智的运动项目(如球类项目),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学分析的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体育锻炼习惯问题属于运动心理学的范畴。
澳大利亚体育心理学博士的介绍,体育锻炼心理研究从80年代末开始。
资料表明,长期以来,由于运动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问题受到相当的重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国外运动心理学家才开始将注意力从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学转移至研究普通人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方面,以后,身体锻炼心理学逐渐成为身体锻炼心理学家、运动心理学家、健康心理学家和医学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重要研究领域。
但就体育锻炼习惯问题的研究,从已有的资料看,在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多见。
在国内,目前有关人士根据国外研究的理论从体育运动的“坚持性,积极与消极的运动成瘾性,体育锻炼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虎头蛇尾”现象,以及“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自我功效”、“群体内聚力”、“目标建立”等方面探讨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和保持、体育锻炼习惯问题的研究仅处在探索阶段。
2、国内研究现状
在学校体育领域内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目前大多集中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方面,王广明等在《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心理因素研究》中,把体育习惯分为有锻炼习惯、参与群、非锻炼群。
认为体育习惯的形成主要来自体育需求、体育动机、体育态度和体育兴趣的综合心理因素影响。
李仕刚《论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袁广锋《终身体育动机、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从不同角度即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氛围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动机等内在因素等等方面探讨了培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而关于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文献却是少之又少,且研究仅局限于表面阐述,未展开深入、系统分析。
有关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影响因素的探讨文章,如郑李如、林少娜《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对影响因素从体育教师、体育教育、生长发育,强身健体、父母、媒体与其它六方面进行调查,仅做一般性排序及扼要说明,未进行具体分析。
姚如好《大学生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特征初探》一文对影响的心理因素从有时锻炼效果不明显是否坚持锻炼;能否克服厌练情绪;环境对坚持锻炼的影响;经常锻炼是否会影响学习及对体育锻炼是否有依赖性五方面进行探讨,有独特性一面,但也仅限于一般描述。
董育平撰文的《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习惯形成的归因比较研究》和叶明达等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两篇文章的描述类同,尽管对学生有无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分类,并调查影响因素,却仅仅进行排序说明,未对各因素展开分析。
王培菊等在《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心理学因素分析》中,主要认为体育习惯来源于体育兴趣,体育动机则是给体育习惯心理定向,体育态度影响体育习惯行为,指明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动机、积极的态度与体育锻炼程度呈现出正相关。
王海燕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中认为体育习惯形成主要受体育需求、体育动机和体育兴趣等心理因素影响。
左新荣等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该课题对影响因素从体育意识、锻炼氛围、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体育特长、运动同伴、学习负担几方面展开调查与简要分析,也未深入研究。
且未严格进行有无体育锻炼习惯的区分,认为有一定体育锻炼经历便是具备了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并未分类统计,从许多方面略显不足。
姜小珍等《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因素的研究》中认为体育习惯塑造与主观与环境因素两个层面,虽然相对较全面,但对体育习惯没有量化标准制定,视角有待创新。
综上所述,在我国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影响因素问题虽然己经有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但目前仍应多角度、较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
对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判定标准,尚无严格标准研究出现。
然而,针对我国“养成或形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是学校体育的任务和目标规定,则理应有的量化的、可操作的判定标准作为衡量成检测其完成依据,因为标准制定不仅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科学化前提,而且是学生经常体育锻炼指南和自我客观评定的参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