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分析
5第五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
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 对所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学 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为贫困 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补 助寄宿生生活费 (即“两免一补”)。
教育学
材料分析
15岁的小英同学是班上的班长,成绩优异 、工作认真负责、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但有一个月没来上课了,老师很着急去他家家访 。小英的父亲说:我知道小英是个好孩子,成绩 也不错,但没有办法呀!咱们家供不起她们兄弟 姐妹五个读书哇!她是老大又是女孩子。今年我 让她随她姑姑一家去广东打工挣钱去了。在一家 玩具厂打工每月有400多快,这孩子很懂事省吃俭 用每月还给我们寄300多快钱呢。
(二)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 变化
教育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1.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我国 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2.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我国正 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3.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制)影响深远 4.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明确规 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教育学
思考题: 1、案例中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 2、为了保证全国少年儿童都能如愿地读书、受教育 ,我国制定了一项什么教育制度呢?
教育学
请同学们看以下材料,下列材 料反映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具有那 哪些基本特征?
教育学
材料一:农民于某让小学毕业的 女儿辍学回家务农,村委会干部多 次劝导无效。于是,乡政府对于某 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责令其按 期送女儿返回学校学习。
教育学
材料二说明义务教育具有公 共性(普及性) 。在我国境内, 凡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 期限的义务教育;全国各个地区都 要实施义务教育。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导论《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具有规定者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学制类型变革:双轨制(英国)向分支(前苏联、中国)和单轨制(美国)方向发展。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一.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职业素养:1.教师的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尊重同事。
2、教师的知识素质: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
三.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内涵: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品质的养成;专业自我的形成四.学生的基本属性即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个性化的人五.师生关系的类型: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六.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1.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蔼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2.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七章:课程1.狭义课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2.课程类别:(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3)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活动课程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的作业为核心所组成的课程。
)主导价值学科课程: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文化遗产活动课程:使学生获得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分科课程: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的文化知识综合课程:通过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必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3.课程计划: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4.新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社会学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最早专门论述课堂互动问题的著作是德拉梅特的《课堂 中的互动》,而以课堂互动为核心,对互动研究加以较 为全面梳理的著作则是沃兹的《社会学与学校——一种 互动论观点》。
28
一、互动类型
互动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法。 按照所涉及心理层面可以将互动分为感官的互动、 情绪的互动及智力的互动等; 按照形式特征可以将互动分为循环式互动、直线 式互动及连锁式互动等。
21
关于我国教师的课堂角色的研究,教师角色主要有四种 类型: 一是“定向者”,此类教师在课堂中主要通过提问来 控制课堂,“强制”或引导学生的课堂参与; 二是“定向·定规者”,此类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以 “提问”与“要求”为主,而“要求”的目的在于确 立或维护某种规范;
22
三是“定向·定论者”,此类教师主要通过“提问” 与“评价”来调整学生的课堂行为,这种“评价” 对学生来说具有“法官裁定”的性质;
(2)马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
与教师互动最多的是坐在正对面的学生,坐在最前 面的学生互动最少。
(3)分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
与教师互动的情形较为复杂,而学生之间的互动最
14
多。
由于在西方国家的学校中,课堂座位大多是学生选择 的结果,因此,他们的研究结果所示学生参与课堂互 动的差异既可能因座位不同所致,也可能是因为选择 不同座位的学生之间本来就在课堂互动积极性方面存 在差异,他们往往是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参与互动或 避开互动的座位的。
35
二、互动差异
师生互动包括师个互动与师群互动。在师群互动中,教师的 行为对象并非特定的学生个体,而是学生群体,因此,就互 动的机会而言,师群互动对学生来说具有均等性。当然也包 含着不均等成分,比如教育对全班学生的教学所体现的文化 特征可能只适合部分学生,而不太适合甚至完全不适合其他 学生。不过,这种差异性主要是“客观结果”,而并非教师 本来目的。
第五章 教育制度
02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 教育年限。美国12年、英 国11年。
03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益 综合和统一。
04
高等教育大众化,类型、 层次多样化。
05
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普遍 重视。
06
学制类型由双轨逐渐向单 轨和分支型过渡。
03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 、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 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 未及实施,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 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如 果6岁入学,中学毕业为20岁,读完通儒院则是32岁。仿照日本而制定。
小学
幼儿
园
保育学校
美国现行学制图
六年一贯制 中学
6-6制
12
普
11 10
中通 等职 教 业、
9 育技
8
术
)
7
6初 5等
4教 3育
2
1
年级
分支型学制
俄国十月革命后形成了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特点的苏联式的分支 型学制。分支型学制前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 在起点不分轨,所有的孩子都进入公立幼儿园,然后进入初等教育机构,到 了中学阶段便开始分流,学生们有的进入普通中学学习,有的进入职业学校, 有的进入师范学校、医科学校等专业技术学校。无论哪种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都能升入相应的高等学校学习。显示了分支型学制没有阶级、没有等级差别 的优越性。
年,初中3年,高中3年,职业高中2~3
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技工学校2~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美 国 现 行 学 制
国 三 外 、 教 我 育 国 家 对 的 教 学 育 校 的 教 认 育 识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构成
制 度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1902-1904年的癸卯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 统。 1904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 施的学校系统;三段七级;仿日本学制;重视师范教育与实 业教育;注重教学法的改进;注重书本与实践的结合;主要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指导思想一方面必须以中学为本,一方面又强调学习西学, 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制偏长。另外,广大妇女被排斥在学 校教育之外,这也体现了这一学制的封建性。
国家为实现教育公平采取的策略:
1、增加义务教育经费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的概念
• 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 “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 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 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 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 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 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 社会生活的质量”。
133个国家;7岁入学的有46个国家。
美 国(80年代)
1984年美国成立“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委员会”,负责调 查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调查结果:高中有1/4的学生毕业前辍学,即使完成了学 业,实际能力也很差;当时美国有近80%的工作不需要 具有大学文凭的人去做 原因:过分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
改进措施:开设综合课程;将部分职业课程列为必修课; 在社区学院和专科学校进行职业教育,授副学士学位
(教育学)第5讲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是否能够保障所有学生 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减少地域、经
济条件等带来的不公平现象。
教育适应性
学校教育制度是否能够适应社会 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更新教育 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
教育质量
学校教育制度是否能够提供优质的 教育资源和服务,满足学生全面发 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点
系统性、规范性、历史性和强制性。
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从古代的官学、私学,到近代的初等 、中等、高等教育,再到现代的职业 教育和成人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经历 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学校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学校教育制度的意义与价值
标的设定。
教育方式
文化传统中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学校 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例如强调 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的教育方式。
教育内容
文化传统中的教育内容会影响学校 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例如重视 传统文化或现代科技的教育内容。
教育政策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方向
教育政策决定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是推动 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力量。
意义
学校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目标、 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 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
价值
学校教育制度体现了国家的教育 意志,保障了公民的教育权利, 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02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
由政府投资兴办,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教育服务,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
需求。
终身学习
随着社会发展和职业变 迁,终身学习将成为人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171017
2、建国前的义务教育
①清政府在1902年的《钦定小学堂章程》和1903年的《奏定初等小 学堂章程》,以及1911年的《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等文件中,都 有要实行义务教育的内容,这是我国由政府提出义务教育之始。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1912年、1932年、1933年也先后数次颁 布过实施义务教育的法令,宣告要实行四年制的义务教育,但收效甚 微。以后又在1944年,1945年和1948年几度颁布法令,把义务教 育延长为六年(6—12岁),并作出了对于不送子女入学的父母以处 罚等规定,然而也都是一纸空文。
二、义务教育思想的孕育
1.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 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主张不论贵贱、 贫富、贤愚或地区,只要交纳很少的学习费 用就可以入学。 2.公元前594年,古雅典的梭伦也曾提出, “父亲有让子女入学的义务。”
三、义务教育的诞生与发展
1.义务教育制度诞生于欧洲,有着深刻的原 因: ①由于欧洲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对 教育的普及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3.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 (1)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了3 —6岁的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接受小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7岁儿童入学,有条 件的地区可以逐步实行6岁半或6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 年(有的地区 为6 年)。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为接受中等教育打下了 基础。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二、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
(二)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 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 中遗留的结果。一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校多从古 代学校发展而来,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习可 升到大学以上,属学术性的一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 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 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 不衔接。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
校园安全教育制度(五篇)
校园安全教育制度学生的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
随着今年冬季的到来,为确保学生冬季安全,我校早谋划,早落实,早防范,连日来对学生进行系列的学生冬季安全教育。
一、要求学生带好上学需要的用品,不要让家长到学校送。
二、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大门关闭,不许有闲杂人等进入校园。
三、要求学生适时增加衣服、穿好棉鞋棉袜,戴好手套,防止冻坏身体、冻伤手脚,遇到温差大的天气,要求班主任及时提醒学生添减衣服,防止学生感冒;四、冬季路面比较滑,学校要求周末上放学学生不能骑自行车,离家比较远的或遇恶劣天气要求周末家长接送;五、冬季气候较干燥,学校严禁任何学生玩火,严防火灾事故发生,要求班主任严防学生带火种进入校园,防止学生在上下学途中玩火,并教育学生注意取暖安全;六、学校要求各班主任利用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常识教育,学会常用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确保在使用电器过程中不出事故;七、学校利用集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饮食卫生教育,教育学生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八、加强家校联系。
校园安全教育制度(二)是指学校规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措施,旨在加强校园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校园安全教育制度的内容:1. 安全意识教育: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中,启发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安全演习和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操经验。
2. 安全警示标志:在学校内设立标志、警示牌等安全标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事项。
例如,禁止跑酷、禁止乱扔垃圾等。
3. 活动安全管理:学校组织各类活动时,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案。
包括活动目标、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预警措施等,确保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4. 灾害预防与应急预案:学校制定相关灾害预防和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学校会进行定期的演练与培训,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应急能力。
5. 安全设施配备:学校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监控摄像头、消防设备、安全门禁系统等,以提供学生在校园中的安全保障。
学校教育工作制度
学校教育工作制度旨在规范学校教育工作的运行和管理,确保教育环境的稳定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评价考核、师生关系和学校管理五个方面分析学校教育工作制度。
一、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根据国家的教育大纲和学生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首先,课程应确保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
其次,还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最后,课程设置还应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学校应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首先,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教学活动,保证课程的质量和完成度。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评价考核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考核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首先,对教师的评价要基于其教学质量和教育成果,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如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等。
其次,对学生的评价要兼顾学科知识掌握和综合素质发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如考试、作业、实践活动等。
最后,评价结果要做到公正透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四、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关心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师生关系的管理和引导,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纠纷。
最后,学校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五、学校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确保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首先,学校应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
学校教育制度范文
学校教育制度范文首先,学校教育制度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不仅注重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次,学校教育制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是检验知识运用和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
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沟通和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基本素质。
学校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第四,学校教育制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通过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学校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第五,学校教育制度需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和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德育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引导和推动。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制度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
通过注重个性化发展、德育教育和家校合作,学校教育制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1、个别教师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属于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2、个别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生理缺陷,属于侵犯学生的(隐私权)3、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4、学生的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
5、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和初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中小学生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
7、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索,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8、(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9、“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句话是哪位教育家的名言(苏霍姆林斯基)。
10、教师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1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2、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3、《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儿童是(社会权利主体,具有独立法律地位)。
14、下列不是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是(服务者角色)。
15、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16、(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1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包括(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多选题1、学生本质属性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具有主体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他具有主体性,包括(独立性;选择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调控性)。
3、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人身权)。
4、根据我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的权利是(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法定其他权)。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制度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制度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教育的组织方式、运行机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等。
教育制度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等不同层面的因素,对于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者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的定义、功能、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通过规定和约束教育活动的方式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教育制度是由政府或其他教育管理机构制定和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包括教育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师选拔和培训、考试评价等。
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模式因国家、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是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有效和可持续发展而存在的。
教育制度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标准,教育制度可以建立起一个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
其次,教育制度可以保障教育的公平。
通过规定学制、选课和入学政策等,教育制度可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避免因为经济、社会地位等差异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再次,教育制度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统一的课程设置、教学标准和质量评估机制,教育制度可以提升教育的质量水平,促进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业成就。
最后,教育制度可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教育政策、管理教育资源和进行创新,教育制度可以推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然而,教育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差异,教育制度可能存在差异性和不完善性,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教育质量的差异。
其次,教育制度的刚性和僵化可能限制了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制度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但一些教育制度可能因为体制性、利益相关等原因难以做出及时调整。
再次,教育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可能存在问题。
教育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管对于维护教育公平和质量至关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制度可能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导致制度执行力度和效果不足。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二、课外活动
1、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义务以外 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先生停止的 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课外活动和活动课程、综合实际活动课 的区别
2、课外活动的特点 灵敏性 开放性 综合性 兴味性 自主性
3、课外活动的意义
〔1〕空虚先生的生活,扩展先生 的活动范围,亲密先生与社会的 联络。
2、现代学制的结构 〔1〕纵向的层次结构: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学前教育 〔2〕横向的类型结构: 普通教育 专门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 特殊教育
3、现代学制的构成进程
西方现代学校制度酝酿于17-18 世纪,开展于19世纪,构成于20世 纪上半叶,其间阅历了300多年的时 间。
西方现代中小学系统的发生有两 条基本途径。一条是由下而上,由最 前面向广阔休息人民的国民小学开展 到中学。另一条是由上而下,由最早 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的新大学向下开 展为升入大学的中学。
〔2〕军事训练、学农、学工等,目的 在于培育先生享乐耐劳、遵守纪 律、 听从指挥、维护大局等观念。
(3)志愿者举动:参与一些公益性休 息,维护交通次第,扶贫帮 困,环 境维护,助残送暖,目的在于增强先 生的贡献 看法,责任看法。
(4)学校传统活动:班队活动、 演讲 辨论,校园文明节。此外,还有宣传 纪念活动, 岗位见习,咨询效劳, 模拟法庭等。
第七章 教员
一、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员
〔一〕专业与职业
1、概念
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 着社会分工的动摇开展而构成,是人们赖 以生活的不同的任务方式。
专业:专门职业。(Profession)是指一群 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深邃和共 同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依照一定的专业规 范停止专门化的处置活动,从而处置人生 和社会效果,促进社会提高并取得相应报 酬待遇和社会位置的专门职业。
第五章 现代学制
21
20
19
18
17
16
职业学校
15
(1.2.3年)
中间学校
14
(6年)
13 高等国民学校
12 (4年)
11
10
9
基础学校
8
(4年)
7
6
高等学校
古
文
实
典
实
科
文
中
中
科
学
学
中 学
9 年
9 年
9
年
预备学校或 家庭教育
20世纪初期德国学制图
三、现代学制的类型
高 等 大学 教 (4年 育 以上)
13
12
完 全
二、现代学校的产生、发展和现代学制的形成
3.小学 ❖ 早在文艺复兴以前,西欧就有了行会学校和基 尔特学校,教授本族语的读写、计算和宗教知识 ,这些学校就是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在文 艺复兴时期,教会又办起许多小学。 ❖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这100多年里,欧洲发生 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 业技术革命。这场革命使以劳动人民子女为教育 对象的小学教育得到广泛发展。到19世纪后半叶 ,英、德、法、美、日都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的 义务教育法。在这个阶段,各个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都先后普及了初等教育。
3
三、现代学制的类型
一、现代学制的概念
❖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指一个国家各 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
❖ 现代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施教机构系 统的总体结构,它规定着各个施教机构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规定着各个施 教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五章 教育制度
(一)双轨学制– 西欧(纵向划分的 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
(二)单轨型学制—美国(横向划分 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
(三)分支型学制—苏联(介于两者之间的 学制结构)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级”的概念是指各级学校机构在纵向比
较上的教育程度差异。
➢“类”的概念是指不同性质学校机构横
向比较的差异性。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 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 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
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 由双轨制发展为一轨制
注重从外部施加
内容涉及知识、情 感、审美、职业、 政治、身体等,并 注意从整体上寻求 它们之间的联系
尊重每个人的个 性、独立性
四、终身教育的实施
1.终身教育的对象是谁 2.由谁来进行终身教育 3.终身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4.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5.怎样实现终身教育
4.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鼓励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 自治能力。
关于“义务”:
第一, 国家有制定法律强迫儿童、 青少年在学龄期受教育的义务。
第二, 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 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第三, 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 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 家长有送子女入学受教育的 义务。
第五, 社会有交纳捐税或集资兴办 学校,发展教育的义务。
2.义务教育的特性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
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 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第五章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课堂结构第二节课堂中的互动第三节课堂教学和课堂控制学习目标了解关于课堂结构的主要研究成果,联系实际,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结构形态掌握教师处理课堂冲突的管理技巧,并能够利用相关技巧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实际问题了解课堂互动的研究方法明确课堂控制的概念和联系实际,分析如何进行良好的课堂控制第一节课堂的结构1932年《教学社会学》贝尔斯强调对课堂教学的定量分析70年代后,推崇对课堂教学进行定性分析第一方面:课堂教学结构层面的研究第二方面:课堂教学互动过程的分析第三方面:课堂教学和课堂控制问题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包括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课堂中的角色结构,涉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角色关系形态一、课堂的时空结构(一)课堂的时间结构第一类:课堂互动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以个体互动为分析单位(英国学者高尔顿的研究、吴康宁的研究)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间第一类:师生互动独占型第二类:师生互动主导型第三类:混合型第二类:关于课堂活动类型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主要分析教育用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课堂控制时间的分配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非学习活动时间分配结构。
第三类:课堂学习内容时间分配的研究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科所花费的时间差异以及同一学科不同主题所花费的时间差异。
(二)课堂的空间结构课堂生态学:学生对座位的选择具有相对稳定的群体特征教室不同座位的学生特征、座位安排与完成任务的行为1、传统形态空间构成2、马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3、分组形态的课堂空间秧田型:有利于教室的系统讲授、有利于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分组型、马蹄型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
二、课堂的角色结构(一)课堂中的学生角色分析教师和研究者对学生课堂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学生自己对课堂角色的认识和理解1.学生自身变量的影响学习成绩好坏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不同;性别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探讨男女生参与课堂的不同行为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育制度的概念
5、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 的有用部分,借鉴外国学制中的有益经验
中外教育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改革学制时,一 方面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本国具体实际来进 行,同时对外国学制中的有用之处也要学习。
例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后, 虽然两国尚在敌对,但在建立学制时仍然 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含义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 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 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 育制度的主体。
(三)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 观 性
取 向 性
历 史 性
强 制 性
(四)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 育 结 构 调 整
教育对象:人
4、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 与学制
举例说明: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 6岁时大脑重量已达成人的90%,余下的10%是 在其后十年中长成的,6岁至16-17岁是可能接受 系统科学知识,身心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 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把其 后的10-12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
在原始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没有学校,因此,那时 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产生了古代学校,后 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因此产生了古代教育制度。古代教育没 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年限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 单,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现代教育制度是社会进一步分化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完善性。如 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 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在当代,教育制度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它已由 过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 织系统为主体,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 地尤为明显。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 是——大学(后来包括其 他高等学校)、中学(包 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 是——小学(后来是小学 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 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 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 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 育)。
2、单轨学制
单轨学制是指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 等教育的衔接和连续没有 特定的限制,中等以上教 育阶段中分化出来的普通 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学校 系统在入学条件和学习年 限上基本相同,且都与高 等教育相通。 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
(五)
我国现行教育的基本制度
(一) 学制确立的依据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与学校教育 制度。
举例说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 劳动力并不需要经过学校培养。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限于 狭小的范围,类型单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 的大、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幼儿园。
(二) 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
双轨(西欧)学制
分支型(苏联)学制
单轨(美国)学制
1、双轨学制
双轨学制是指为统治阶级 子弟和劳动人民子弟分别 设立学校系统,他们是同 时并存、互不相通的学制 形态。 这种学制产生于18世纪后 半期的西欧各国,于19世 纪后半期成型。 当前双轨学制逐渐向单轨 学制和双轨学制转化。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结构
与学制的重要因素
举例说明: 1.双轨学制的产生就有重要的政治原因。 2.不同国家义务教育年限长短的不同有其重要的
经济原因.
3、人口状况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改革有 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以下说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必然对学制有影响
教 育 投 资
教 育 规 模
教 育 规 划 制 订
评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单轨学制难以有效地多规格培 养人才来适应生活的不同需求。
《教育学》 第五章
教育制度
本章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教育制度的含义、特点和 发展。 2、理解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特征。 3、正确理解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4、正确理解我国学制改革的趋势。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教育制度的基 本组成部分,处于核心地位。
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反映着各级各类 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着 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 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
(二)
学制确立的依据
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
(三)
(四)
我国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构成来自一、教育制度概述 (一) 制度的涵义
(二)教育制度的概念 (三)教育制度的特点 (四)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 制度的涵义
英语中,表示制度的词有两个:一个是“system”,另一个是 “institution”。 system有“系统”、“体系”、“制度”、 “体制”等含义。Institution有“建立”、“制定”、“设 立”、“制度”、“惯例”、“风俗”以及“公共机构”等含 义。
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 制度是什么?
狭义的教育 制度是什么?
广义的教育制度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 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 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从逻辑上讲,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和教育的各种管理机 构与组织都是教育制度这个题目应当论述的范围。 在教育学中,教育制度这个题目通常只论述教育的各种施教机 构与组织构成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