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小住京华》秋瑾 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390ebdaaea998fcd220e81.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 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1)“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B【解析】【分析】⑴“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dd31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0.png)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
XXX的《满江红》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时写下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自己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她XXX济世的XXX志向。
词中,
她描绘了京城中秋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束缚的厌倦。
她也表达了对于传统社会的不满和对于革命的热衷。
她的词语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成为了革命先驱的代表作之一。
C、《满江红》中的“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主要是用来表
达作者对冲破家庭束缚后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
D、XXX的《满江红》中,“何处觅知音?”是作者对未来前途的担忧和不安。
答案:C
2、下列关于“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的解读,正确的是(B)
A、这句话主要是用来表达作者对家庭的怀念和留恋。
B、这句话主要是用来表达作者冲破家庭束缚后的心情和
愁苦的心理。
C、这句话主要是用来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欣赏。
D、这句话主要是用来表达作者对佳节团聚的向往和希望。
答案:B
答:这首诗词抒发了词人对祖国沦陷的悲愤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
词人通过描绘满江红的壮丽场面,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失去的痛心和对国家未来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烈士的敬仰和怀念。
整首诗词充满了激情和豪迈,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
秋瑾《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瑾《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d0cf0784254b35effd34b1.png)
秋瑾《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理解。
(50分)
(一)阅读下面秋瑾《满江红》这首词,完成7~8题。
(6分)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7.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3分)
A.“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B.词的上片写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及其不自由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词以怀旧、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8.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分)
答案:
7.D(这首词不是以怀旧、写景为主,是首言志诗。
)
8.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答案) (6)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答案) (6)](https://img.taocdn.com/s3/m/f96d212d0242a8956aece411.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 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1)“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B【解析】【分析】⑴“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eabf560242a8956aece472.png)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运用典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说说作者这样用典的表达效果。
2.作者在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表达出词人既苦闷彷徨又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愤恨之情,比男儿更加刚烈的爱国之情,对缺少知音的悲伤之情。
)3.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以及宏大的抱负、志向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表达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的兴奋却又愁苦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据此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特点。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满江红 小住京华》秋瑾 阅读鉴赏题 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满江红 小住京华》秋瑾 阅读鉴赏题 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16a81addccda38376bafb5.png)
《满江红•小住京华》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创作背景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
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满江红》这首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意欲挣脱家庭束缚,与传统决裂的决心,以及空有一腔抱负却知音难遇的惆怅,表达了词人济世救民的凌云志向。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分)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表达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https://img.taocdn.com/s3/m/e63da3480975f46526d3e148.png)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作者】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原名闺瑾,字璇卿,号旦吾,后改名瑾,自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一生留下许多著作,皆收于《秋瑾集》中。
【背景】《满江红》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
1903年,丈夫王子芳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住。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
之后写下了这首《满江红》。
【主题思想】《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答案(1)
![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95325e3f7ec4afe05a1df42.png)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运用典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说说作者这样用典的表达效果。
2.作者在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表达出词人既苦闷彷徨又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愤恨之情,比男儿更加刚烈的爱国之情,对缺少知音的悲伤之情。
)3.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以及宏大的抱负、志向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表达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的兴奋却又愁苦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据此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特点。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611a3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a.png)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https://img.taocdn.com/s3/m/21cde2612cc58bd63086bd4c.png)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作者】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原名闺瑾,字璇卿,号旦吾,后改名瑾,自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一生留下许多著作,皆收于《秋瑾集》中。
【背景】《满江红》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
1903年,丈夫王子芳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住。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
之后写下了这首《满江红》。
【主题思想】《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赏析】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致秋誉章书》),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f1d50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6.png)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①,八年风味独思浙②。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①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②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1)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2)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3)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4)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5)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6)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7)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8)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9)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10)莽:广大。
(11)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参考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满江红小住京华
![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满江红小住京华](https://img.taocdn.com/s3/m/601d3c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e.png)
秋瑾( 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秋瑾的一生少年时期 1875年11月8日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
秋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能诗词,15岁时表兄学会骑马击剑。
潇湘三女杰 1896年,与王廷钧结婚,住在湘潭。
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
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
留学日本投身革命1904年7月,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
广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树人(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
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主编《白话》月刊;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击封建制度丑恶,宣传女权主义,号召救国。
《满江红·小住京华》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cf24c6a45177232e60a296.png)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运用典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说说作者这样用典的表达效果。
2.作者在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表达出词人既苦闷彷徨又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愤恨之情,比男儿更加刚烈的爱国之情,对缺少知音的悲伤之情。
)3.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以及宏大的抱负、志向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表达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的兴奋却又愁苦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据此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特点。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满江蓝 小住京华》秋瑾 阅读鉴赏题 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
![《满江蓝 小住京华》秋瑾 阅读鉴赏题 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dc8198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7.png)
《满江蓝小住京华》秋瑾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满江蓝小住京华秋瑾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满江蓝是秋瑾的诗作之一,描写了她在京华小住时的感受和思考。
本文将对该诗的阅读鉴赏题考点做一汇总,并提供理解性默写的答案。
鉴赏题考点1. 诗歌主题和意象: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诗歌主题和意象: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主题:秋瑾在京华小住的感受和思考。
- 意象:满江蓝、柳叶、天空、远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情感。
2. 诗歌结构和韵律:诗歌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有无韵律?诗歌结构和韵律:诗歌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有无韵律?- 诗歌有4句,每句字数不固定,没有明显韵律。
3. 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如何?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如何?- 修辞手法:隐喻、拟人、对仗等。
- 语言风格:简洁、流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深情。
4. 诗歌情感和表达手法: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进行情感的表达?诗歌情感和表达手法: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进行情感的表达?- 情感:对京华小住的深情留恋。
- 表达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绪。
理解性默写答案满江蓝连峰去,连峰来。
满江蓝!满江蓝!影沉浅,香不淡。
伤心桥!伤心桥!章台夜色笼青帘,门外无人问落尘。
小花无言何处见,铅华尽秀凌波纹。
- 解析:- 连峰去,连峰来。
满江蓝!满江蓝!:运用隐喻手法,将连绵的山脉比喻为满江蓝色,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影沉浅,香不淡。
伤心桥!伤心桥!:通过拟人手法,将影子和香气赋予情感和意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感。
- 章台夜色笼青帘,门外无人问落尘。
:通过形象描写,表达出夜晚的静谧和孤寂,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小花无言何处见,铅华尽秀凌波纹。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a414e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3.png)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满江红》这首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意欲挣脱家庭束缚,与传统决裂的决心,以及空有一腔抱负却知音难遇的惆怅,表达了词人济世救民的凌云志向。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分)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3分)
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仅翻译句子给1分。
有合理想象,语言生动,给3分)
5.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3分)
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
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ee06908bd63186bcebbc85.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 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1)“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B【解析】【分析】⑴“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2590a616fc700abb68fcc1.png)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作者】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原名闺瑾,字璇卿,号旦吾,后改名瑾,自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一生留下许多著作,皆收于《秋瑾集》中。
【主题思想】《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赏析】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致秋誉章书》),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
40《满江红小住京华》阅读练习与答案
![40《满江红小住京华》阅读练习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471771a98271fe910ef962.png)
40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①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②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1)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2)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3)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4)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5)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6)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7)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8)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9)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10)莽:广大。
(11)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秋瑾《满江红》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秋瑾《满江红》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2ee16c9ce45c3b3566ec8b60.png)
秋瑾《满江红》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
二、阅读理解。
(50分)
(一)阅读下面秋瑾《满江红》这首词,完成7~8题。
(6分)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7.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3分)
A.“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B.词的上片写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及其不自由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词以怀旧、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8.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分)
答案:
7.D(这首词不是以怀旧、写景为主,是首言志诗。
)
8.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诗词阅读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练习及答案
![诗词阅读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091d198762caaedc33d424.png)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0~11题。
(5分)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0.“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殊未屑”一词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2
分)
11.请从写作方法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
感。
(3分)
(二)(5分) 10.(2分)“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1分),反倒予以蔑视的心理(1分)。
[解析] 这道题要求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理解词句内容,思考作者当时的心理。
11.(3分)这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虽然身为女子不在男儿的行列(1分),但自己的心志却比男儿还要刚烈(1分),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凌云壮志,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分)。
[解析] 这里从写法角度来赏析诗句,写法方面可考虑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一般思路是:析手法+具体内容+表达作用或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满江红》这首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意欲挣脱家庭束缚,与传统决裂的决心,以及空有一腔抱负却知音难遇的惆怅,表达了词人济世救民的凌云志向。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分)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3分)
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仅翻译句子给1分。
有合理想象,语言生动,给3分)
5.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3分)
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