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思想
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分析
《平凡的世界》思想与内容分析《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沧桑,人海茫茫之情,正像路遥在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每个时代有英雄或者说代表人物,但平凡的人才是时代的负荷者,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翁。
平凡,这样一个洗尽铅华的词,从口中读出来,无端端的就让人有历经磨难之后的淡定从容而又宽厚良善之感。
《平凡的世界》,书如其名,没有任何传奇色彩的跌宕起伏,也没有武侠小说中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更没有时下一些爱情小说的缠绵悱恻深刻动人,甚至一点华丽矫情的词藻都没有。
整部作品平淡而又质朴,在路遥的笔下,一个平凡人的生活图景就浸润在这几十年的时光里,普通,但又蕴含着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与坚强。
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黄土地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他们在这个荒凉的土地上贡献了一生。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等这些平凡的元素为我们展现了劳动人民琐碎而坎坷的生活。
作者为我们阐释了平凡和苦难,这才是生活的意义,人生就如同一个苦行僧的修行过程,我们要尝尽困苦,才能修习圆满。
人性的真善美,人性的丑恶,人情世故都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一一折射出来。
轻易地,我就对文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
家庭中有过节时的欢悦,有结婚时的喜庆,也有丧礼是的悲凉,还有亲人去世的哀伤,更有日常生活中小口角和平时的小娱乐,这就是乡村人的生活。
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物思想分析
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物思想分析【摘要】路遥的著名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这部作品生动刻画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内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改变以及城乡社会的历史变迁,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向读者生动展示了人性的闪光点和平凡人的命运。
本文将对这部作品中的人物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物在中国文坛,路遥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是中国当代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路遥的一生非常短暂,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为人类留下了这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平凡的世界》说共分为三部,字数超百万,作者在小说中生动地刻画了从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见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上百个人物形象,堪称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
这部小说自发表后,读者只要接触便爱不释手,不能忘怀。
路遥1949年出生在陕西榆林清涧县一个农民家庭,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从小到大,他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社会生活印象深刻。
因此,他的作品中对中国农村最普通的劳动者,对人民生活的描写是最为深刻和丰富的。
通过《平凡的世界》,路遥向读者展示了在中国巨大的社会变革下,平凡的劳动者迸发出来的惊人力量,让人们能感觉到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的生命,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而不断拼搏和努力的感人精神。
平凡的生活是历练人生的最佳方式,只要心中有理想和目标,哪怕是平凡的,也足以让人为之奋斗,而幸福就蕴藏在这平凡的奋斗中。
平凡的世界和平凡的人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平凡的人物平凡的生活中,仍然不缺乏感人至深的伟大人物和事件。
小说中的人物孙少平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学生。
但是他心中有理想,有目标,只是为了改变这种生活的现状,他奋斗不止,拼搏不息。
他的积极向上,让他成为一个精神世界的富翁。
而卑微的现实又让他在困惑中不断挣扎。
一、人物的平等观念和开放意识1、开放意识孙少平虽然只是一个穷学生,但是他博览群书,知识开启了他精神世界的灵性之窗,双水村平静的生活已然不能让他满足吗,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不愿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埋没在这小小的山村里。
《平凡的世界》:社会现实与人性坚韧的展现
平凡的世界:社会现实与人性坚韧的展现介绍《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由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91年出版。
这部小说以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孙少安的成长经历,展现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坚韧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主题展开讨论。
社会现实和背景描绘《平凡的世界》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社会,作者通过详细描绘当时中国氛围、家庭生活及农村经济状况等元素,呈现出一个真实而质朴的社会背景。
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到当时农村人们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以及他们与城市之间不同层次之间较大差距。
主人公孙少安的成长历程孙少安作为小说中最具代表性和核心地位的角色之一,他经历着从乡下到城市再回到家乡的多次迁徙,并在不同环境下面临各种困境与挫折。
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孙少安展现了他顽强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理想与爱情的追求。
人性坚韧的重要性与表现《平凡的世界》中有很多人物都展现了人性坚韧的特质。
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其周边角色,在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时,他们都能够保持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追寻自己的价值与幸福。
这种坚韧精神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人民艰苦奋斗、不断超越自我的情感。
文化背景和社会思潮小说涉及到了一些文化背景和社会思潮,在主人公经历改革开放过程中,不仅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也对传统价值观进行重新思考和发展。
这种文化碰撞使得小说具备较高成长性,并带给读者深刻而真实的思考空间。
结论《平凡的世界》通过揭示社会现实与个体意志之间复杂关系,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改革开放时期的生活面貌和人性独特力量。
小说通过富有细腻描写、精彩情节和深刻哲理,使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与理想,在平凡之中见证坚韧的力量。
浅谈小说《平凡的世界》
浅谈小说《平凡的世界》浅谈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是我第一次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仔细地品读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
前后耗用将近三个月的业余时间,《平凡的世界》里的每一章节,甚至每个字句,都未曾舍得疏漏。
我生于北方农村,我喜欢北方人的耿直和农村人的淳朴,更怀念农村在春耕秋收中散发出的乡野味。
我不擅长评头论足,而写下此篇也并非此意。
只是读完这部长篇至今数日,仍心潮起伏,聊以记录这番复杂感受。
当我读到故事的结局,伟大的路遥作家将带着伤疤的孙少平送回大牙湾煤矿,最终选择了一种普通劳动者的平凡生活时,我内心有种想大哭一场的冲动。
感动于少平选择了这个朴实的归宿,感动于这平凡与不平凡错综交织的世界。
当然,在这部作品中,有太多值得大哭大笑的场景。
但我总是强忍着,并默默地期盼那些在平凡的世界里历经艰辛的人们,最后都能有个圆满的收获。
然而,几多欢喜几多愁?平凡的生活,又能让谁真正心满意足,了无遗憾呢?而我们的少平同志,末了不也是婉然谢绝了调回省城工作的机会,以及深爱他的金秀姑娘,坚定地选择了回到大牙湾煤矿,继续负重前行么?本以为他吃尽了生活的苦头,应当最有资本得到不平凡的未来。
不料,少平在身体上经历了百般熬煎之后,精神上却是如此豁达而令人敬畏。
回首整部作品,洋洋洒洒百余万字,所述内容纵横十年之间。
其背景,人物,语言,故事情节及心理情感描写都十分巧妙,既有宏伟磅礡之势,又有细致入微之笔。
以平淡而朴素的语言,潺潺流水般叙述平凡世界里的平凡事,平凡事件中的平凡人,却体现出平凡人所具有的不平凡精神。
纵观全篇,两代人当中,人人都抱有实实在在的遗憾,而这遗憾中又有各自的可敬可爱之处。
《平凡的世界》一书,以中国七八十年代动荡不安的历史时空作为大背景,将镜头聚焦陕北黄土高原上一座普通的小村庄。
围绕双水村三个家族的命运变化,生动地反映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识的转变。
通过各种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出社会各个层次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之主题探讨 2024年高二语文名著阅读拓展资料
平凡之光烛照人生——《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之主题探讨【整本书分析】《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作者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刻画了上世纪80 年代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强和勇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品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是学生学习这本书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但是,对于《平凡的世界》所描述的那个时代和社会背景,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文学素养、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教学目标】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深入理解《平凡的世界》中的“奋斗”主题。
3.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激发对人生奋斗的思考和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平凡的世界》中“奋斗”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奋斗”主题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表演法写作练习法【教学课时】1课时【预习问题】1.为什么家里富起来了少平却仍在外漂泊?2.书名为《平凡的世界》那是甘愿自己平凡还是不平凡?【预设问题】少平一直在奋斗努力,结局却很平凡,这样做值得吗?【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路遥:“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们为普普通通的人落下了泪,你曾为谁流过泪?二、学习活动一:感形象------寻找光分小组讨论:少平一直在奋斗努力,结局却很平凡,这样做值得吗?1.少平讨厌自己贫寒的家境吗?2. 少平离开家乡是逃避吗?3. 少平在外打拼那么苦,值得吗?设计思路:结合少平的经历分析其性格,感悟形象,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悲剧意识
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悲剧意识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悲剧意识提要:《平凡的世界》是1部伟大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它曾获得第3届茅盾文学奖,并被誉为“第1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①,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的悲剧意识- 语言文学论文。
在对《平凡的世界》的评论中,大多数文章都是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或从人物性格的分析出发,本文拟通过《平凡的世界》中的时代以及个人命运的悲剧剖析,把握并传达出它所包含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时代悲剧;个人命运悲剧;悲剧意识《平凡的世界》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主要以1975至1978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表现了普通人民群众在从动荡走向转折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贫困生活和坎坷命运。
传统美学意义上的悲剧都离不开大悲大喜,离不开强烈的矛盾冲突。
但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往往没有矛盾双方剑拔弩张的对峙和你死我活的争斗。
《平凡的世界》作为1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巨著,突破了传统悲剧的局限,遵循生活本真,基本上不写大开大合的情节,大起大落的波涛,大悲大喜的情绪,而是通过平常人的平常生活,寓不平凡于平凡中,不幸于有幸,痛苦于快乐中,这才是平凡而真实的世界。
即使是悲,悲中也会有喜,而不会悲到极致,悲得那么彻底。
1《平凡的世界》是1部“真正民族意义上的反思文学,语文论文《毕业论文-《平凡的世界》中的悲剧意识- 语言文学论文》。
”②它对10年浩劫这样1段历史生活进行反思,而不着意仅仅对1件事,1个人的批判。
既然是反思文学,那么它批判的东西必然存在有不合理的方面,这种不合理的方面便酿成了那个时代的悲剧。
10年浩劫发展到70年代中期,它的灾难性的后果便暴露无遗。
中国广大农村那种普遍的贫困已是1个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勤劳本分辛苦大半辈子的孙玉厚1家的光景仍然那么“烂包”;醉心“革命”的孙玉亭整天只顾趿着破鞋4处闲逛,不管家里人吃不饱,穿不暖的困窘,还经常死皮赖脸到哥哥家要“救济粮”……农村地区到处充斥着贫困与饥寒。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苦难意识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苦难意识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的著名著作,它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中穷困、贫穷和苦难的真实写照。
《平凡的世界》以王小蒙等一群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为背景,描写了他们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深刻揭示了他们苦难意识的形成及其表现。
从《平凡的世界》可以看出,普通人们苦难意识的形成是由复杂多变的社会实践推动的。
在小说中,王小蒙、老六和其他人面临的困境十分复杂,他们首先遭受了贫穷带来的困扰,丧失了生计能力,无法逃离贫困的恶性循环;其次,他们受到了社会心理压力的影响,他们时常感到孤独,对社会、对他人都失去了信心;此外,舆论对他们的控制也不可忽视,他们因此而产生了苦难的意识。
也就是说,苦难意识的形成是普通百姓在社会实践中思想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在小说中,可以看出普通百姓苦难意识的表现。
在小说中,王小蒙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在被政府强制安置时,他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并与当局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老六因为受到社会心理压力而发展出了自卑心理,他想要逃离社会,最终以自杀结束了人生;此外,在反映社会苦难的小说中,诸如张福的出现,也可以看出百姓的苦难意识。
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路遥充分展示了普通百姓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苦难意识,塑造出了一个丰满又真实的世界。
读者可
以从中体会到百姓在无助和无助中所蕴含的痛苦,这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现实社会中穷困、贫穷和苦难的真实写照,这也正是路遥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最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路遥深刻地揭示了普通百姓苦难的形成和表现,并以此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无奈,同时也让读者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现实社会中的苦难。
谈《平凡的世界》主题思想.
谈《平凡的世界》主题思想.浅谈《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思想刘海霞(河西学院文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的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 从作者的主体性去看,作者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意识、忧愤深广的苦难意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这与作者的人生体验有着深广的联系,也表达出作品反映受苦生活的 “史诗” 意味, 同时在 “励志”的层面上启迪着青年读者。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乡土意识;苦难意识;奋斗精神《平凡的世界》创作于 1975年—1985年。
这十年间,正是中国当代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人们刚刚从“文革”的荒芜中走出,长期以来的精神控制,文化的缺乏和对人性的压抑等带来巨大的心理情感能量, 迫切的需要有一个宣泄和释放的通道。
而《平凡的世界》正是作者路遥在解除对思想等方面的禁锢后所抒发的个人真实的情怀,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体现出了丰富的个性情感色彩。
是作家徘徊于城市和乡村的交叉地带, 深入地诠释了生活在这一特殊地域的人们矛盾且复杂的一部代表作品,他深刻地表现出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性美,表现出了富有当时社会特色的人性情感和人类真情。
80年代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时期,各种社会形态,生活形态,思想形态千姿百态且交叉又渗透, 形成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复杂的局面,这就是开放初期的社会现状,而路遥先生笔下的孙少平等人的城市情结正是在这种改革的时代下召唤他们为之努力。
孙少平因为村里学生少,学校办不起学因而失去教师职业做回农民时,他思量:“即使是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风险,也愿意出去闯荡一番” 。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描写“城乡交叉” 生活的代表作, 路遥《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现了 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之间中国城乡社会的生活,而这十年之间中国社会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型过程之中, 当时的社会面貌是:以前原有的二元社会结构仍然存在, 但却出现了一些新特征,而这些新特征同时对原有的二元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是这种新旧交替的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结构构成了《平凡的世界》的社会背景。
浅析路遥《平凡的世界》
浅析路遥《平凡的世界》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这部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的小说,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全貌,揭示了众多人物命运的变迁。
本文将从人物刻画、情节描写和主题探讨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立体的人物。
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安,一个务实且懈怠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执着,在困境中不断努力,最终成为村里的“能人”。
他的故事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生的波折和坎坷。
而孙少安的妹妹孙少平,一个善良、坚强的女子,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
他们的故事让人们不禁感叹人生的坚强与不屈。
在情节方面,路遥将众多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贯穿起来,构筑了一幅完整的时代画卷。
小说以双水村为背景,通过季节更替、农事变化等自然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同时,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也巧妙地穿插其中,使得整部作品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如孙少平的求学、孙少安的砖厂危机等,路遥精心安排了情节高潮,让读者深切体验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农村题材小说,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农民的命运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作品通过众多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传递出对历史的深刻和对现实的关切。
作者还通过对人性的描绘,展现了普通人在困境中坚强、不屈的力量,以及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的美好品质。
这部小说也让我们思考了在变革时期农村社会的出路和农民的未来发展方向。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农村生活和人性光辉的作品。
通过深入分析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路遥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这部小说让我们不禁深思: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波折与坎坷?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勇往直前?路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尽管生活充满磨难,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进取,终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这也是《平凡的世界》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和价值所在。
《平凡的世界》:劳动与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
平凡的世界:劳动与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1. 引言《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普通人物的生活和奋斗,深入探讨了劳动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以及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平凡的世界》中这一主题的深度思考。
2. 劳动与个体发展劳动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我们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并提升个人技能与能力。
在《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安通过勤奋工作改变了自己贫困落后的命运,逐渐实现了自身价值,并成为一个精英。
这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才能获得成功并走向更好的未来。
3. 劳动与社会进步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体需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知识分子,在自己本职工作中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塑造各种角色,展示了不同群体的劳动与付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强调了平凡人物的重要性和价值。
4. 劳动与人生意义劳动赋予人生以意义,它不仅仅代表着经济价值,更是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途径。
在《平凡的世界》中,许多角色通过工作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例如杨若兰通过开酒店实现了对家庭的承诺和追求幸福的梦想。
这无疑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劳动不仅带来物质回报,更能满足内心深处对于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追求。
5. 劳动伦理与道德观念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也探讨了劳动伦理与道德观念之间的关系。
主人公孙少安从小就得到父母、老师等多方面教育,在工作中秉持着正直、勤奋、坚持原则等价值观。
这种良好价值观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使个人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材。
6. 结论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劳动与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不仅对于个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与繁荣的关键。
只有认识到劳动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找到无尽的快乐与成就感,并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生目标。
《平凡的世界》:努力与奋斗的深刻教训
平凡的世界:努力与奋斗的深刻教训引言《平凡的世界》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孙少安在平常生活中经历的困难、挫折和成长。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的一些重要情节和角色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表达出来的努力与奋斗的深刻教训。
1. 努力与拼搏在小说中,无论是主人公孙少安还是其他角色,都体现了努力与拼搏的精神。
从小时候下地干活到后来考大学、找工作,孙少安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希望能够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他用辛勤劳动换取了知识和机会,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该故事还表达了困境中努力与拼搏对于个人成长以及家庭进步的重要性。
无论是孙少平为了赚钱供哥哥上学而坚持出卖棉花,还是孙少安的母亲为了让儿子能够读书而忍受着苦日子,他们都展现出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奋斗的决心。
2. 坚持与执着小说中的角色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展现出了坚持与执着的精神。
无论是孙少平为了理想前进而不顾一切,还是孙少安在工地上艰辛的劳作时坚守初衷,这些人物都体现了追求梦想并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它们的决心。
此外,在小说中可见到一些其他角色也表现出了坚持与执着。
例如,周甸甸虽然遭遇了很多打击和压力,但仍然坚信自己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并为此努力奋斗。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3. 成功与失败《平凡的世界》中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故事。
有些角色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取得成功,如孙少安通过勤奋学习考上大学;而有些角色则不幸地经历了失败,如杨秀珠为了赚钱替孩子治病而被坑骗。
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揭示了努力与奋斗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然而,《平凡的世界》并不是一部只以成功为主题的小说,它更注重于通过成功和失败来传达人生中的价值观和教训。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遭遇困难和失败是常态,并非终点。
只要我们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寻找机会和改进自己,最终还是能够取得成功。
浅评《平凡的世界》
浅评《平凡的世界》繁华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渺小而平凡的存在。
很多人都喜欢用“平凡”这个词来描述自己,,用它的反义词——“伟大”来形容他人。
的确,在茫茫的人海中,我们每个人只是海中的一朵小浪花,看似渺小,但并不代表不重要。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正是通过一群平凡的小人物,全景式的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在复杂的矛盾纠葛里所展现的人物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的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
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万座村落里的一座。
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
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
比如说孙少平,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无限憧憬与无奈。
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
作者赋予了孙少平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
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沉,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和懦弱我们也没有理由去嘲笑他,相反,我们要用另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表现出自卑的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
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
在路遥的笔下,这些平凡的人物散发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
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
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
孙少平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孙少平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
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后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平凡的世界》中的努力奋斗与人生价值
《平凡的世界》中的努力奋斗与人生价值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由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孙少安在平凡中努力奋斗的故事,展现了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这部小说引发了广泛关注,并使得“平凡”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以《平凡的世界》中努力奋斗与人生价值为主题,探讨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
首先,孙少安在小说中代表了努力奋斗这一价值观念。
他来自于一个贫困山村,在家庭条件不佳、环境限制较多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无论是在读书学习上还是工作岗位上,他都毫不气馁地付出了巨大努力,并且逐渐取得了成功。
其次,《平凡的世界》描绘了作者对传统封建社会秩序所产生质疑,并提倡个体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
通过孙少安等角色塑造,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应该摆脱旧有观念的束缚,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努力奋斗去追求个人价值和幸福。
另外,小说中展现了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的日常坚持与积累。
孙少安从一个贫困农村青年逐渐成长为城市里一家企业的重要骨干,其中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不断学习、锻炼自己。
这种坚持不懈地努力让他成功实现了人生目标。
从这个角度而言,《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只有在每天细微处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并进行着艰苦耐劳地工作时才能够达到更大程度上发挥自身潜能。
此外,《平凡的世界》还揭示了努力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并带来社会进步。
通过孙少安等主人公取得成功后,在科技、经济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使整个社会得到深刻变革与发展. 这表明一个普通人如果具备足够决心及毅力, 并充分利用机遇, 无论出身或背景如何,都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平凡的世界》中努力奋斗与人生价值通过描绘孙少安等角色的成长历程,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激励人心且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只要我们愿意付出真正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幸福,即使现实环境不尽理想,在困难面前也能找到勇气和动力。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坚持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浅析路遥《平凡的世界》
浅析路遥《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老师呕心沥血之作,为了深刻感受到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深入农村、基层、煤矿去参加社会实践,从而对小说人物的辛酸苦辣有了切实的体会。
他的散文《早晨从中午开始》清晰的描绘了路遥的内心世界,从中读者可以知道感受到,路遥在创作脍炙人心的文学作品的时候面临着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完成作品创作的。
路遥是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其人生也是非常平凡的,但是路遥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用他非常平凡的一生给世人构筑了一个辉煌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正是其平凡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平凡的世界》主要依托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19世界80年代中期黄土高原上近十年的背景,以孙、田、金三个家庭的恩怨纠纷为主线,将中国城乡生活浓缩成為一部小说。
该书一共分为三部,第一部写少年时期的孙少平和孙少安,孙少平在高中读书期间,贫困却不自卑,与之互通情愫的郝红梅也与顾养民相恋,而孙少安与青梅竹马的润叶也被百般阻挠,无奈之下选择了山西姑娘秀莲。
第二部将整部小说推向高潮,不甘心做农民的孙少平选择去外面闯荡,靠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煤矿工人,而孙少安抓住改革的机遇建立砖厂,成为村里的“冒尖户”,看似平淡的生活实际上隐藏着危机。
到了第三部时,人物命运又发生了转折,孙少平因为救徒弟身负重伤,孙少安的砖厂也蒙受亏损,与之相伴的秀莲也患上肺癌,人物命运又出现了很大的波折。
二、《平凡的世界》之艺术魅力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平凡的世界》中最大的文学特色,路遥通过对中国城乡生活当中平凡人的平凡生活的描写,实现了艺术特色的升华,实现整部小说艺术魅力上的不平凡,最终使文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富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文章当中作者并没有刻意的使用华丽的语言渲染悲情或是欢乐,而是选择了平淡无奇的语言。
为了更好的感受到孙少平在煤矿中的心里活动,路遥选择在煤矿当中生活了整个冬天,最终将孙少平的心理活动刻画的惟妙惟肖。
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人性美
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人性美【摘要】文学艺术范畴的人性美是文学作品不变的主题,《平凡的世界》这副美丽的巨大画卷展现了那个追求个性解放、渴望人类真情的时代,表现了很多美的东西。
本文主要从芸芸众生、平凡人的爱情、淳朴的社会关系三个层面分析了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中向人们所展示出的人性美,剖析了作者如何在不同层面层层揭示人性美。
同时通过对作品审美主旨的剖析,让读者能从更深层次理解作品的审美取向和作者对人性美的热情讴歌,也诠释了作者的美学追求——追求人性的至真至纯。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情感;人性美黄土高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这里人杰地灵,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古文化和黄河文明。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这部作品全景式的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讲述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
路遥认为“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撼的巨大内容。
”《平凡的世界》真实地再现了人们由物质生活的追寻向精神生活的追寻发展,由平庸的平凡到摆脱平庸的平凡的一系列奋斗过程,展示了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
一、芸芸众生的人性美社会生活中一些普通人的最平凡的生活是极容易被人忽视的,但是他们却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前进的推动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变化的关注,能从更深的层次上揭示出社会生活发展的内在规律。
《平凡的世界》的审美追求名副其实地着意表现社会生活中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以及在这个社会层面所揭示的深刻意义。
金俊海一家对孙玉厚一家的帮助贯穿整部作品。
玉厚在他的弟弟玉亭结婚后无处居住,借金俊海家的窑洞住了好几年,而少安结婚的钱也是金俊海借给他们的。
孙少安去米家镇给牛看病时,夜晚没有去处,好心的河南打铁师傅收留了他,给他以寒夜里最真实的温暖。
润叶儿时帮助贫穷的少安,在县城当教师之后,她同情上高中的少平,尽自己所能帮助他,希望他可以少受些磨难。
善良的人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时的决定对于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正是这种无意的帮助更让人感觉到人性的纯真与善良。
《平凡的世界》中的奋斗与成长的主题解析
平凡的世界中的奋斗与成长引言《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孙少平的成长故事,深入探讨了奋斗与成长的主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平凡的世界》中呈现出来的奋斗与成长,探讨其深层次内涵。
奋斗的力量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秉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他从家庭贫困、农村生活到建筑工地再到城市社会,在每一次挫折面前都选择坚持和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孙少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证明了奋斗所带来的力量,并向读者传递了积极乐观、勇敢拼搏的价值观。
成长与磨砺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无知、天真的乡村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思想成熟、见识广博的城市白领。
他在生活中不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经验教训,逐渐塑造了坚强、具有担当精神的个性。
孙少平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积极向上、坚定不移的品质,这种成长过程既是他个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也是社会环境对人性身份的约束与压制。
奋斗与成长之路《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平为主线串起了一系列奋斗与成长之路的故事。
小说中描绘了孙少平从乡村到城市生活轨迹上面临的各种难题和困境,通过勇敢地面对并解决问题来取得更高层次的奋斗与成长。
这使读者深刻理解了成功需要通过自己奋斗来实现,并教育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勇于追求梦想的心态。
结论《平凡的世界》通过主人公孙少平的奋斗与成长,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的精神态度。
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心怀梦想、坚定不移地追求,并付诸实际行动,就能够在困难面前获得成长和成功。
这部小说鼓励了每个个体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且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启示。
以上是对《平凡的世界》中奋斗与成长主题的一些解析。
通过主人公孙少平的故事,我们在其中看到了自己,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和意义。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启发和思考。
谈《平凡的世界》主题思想
浅谈《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思想刘海霞(河西学院文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的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从作者的主体性去看,作者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意识、忧愤深广的苦难意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这与作者的人生体验有着深广的联系,也表达出作品反映受苦生活的“史诗”意味,同时在“励志”的层面上启迪着青年读者。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乡土意识;苦难意识;奋斗精神《平凡的世界》创作于1975年—1985年。
这十年间,正是中国当代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人们刚刚从“文革”的荒芜中走出,长期以来的精神控制,文化的缺乏和对人性的压抑等带来巨大的心理情感能量,迫切的需要有一个宣泄和释放的通道。
而《平凡的世界》正是作者路遥在解除对思想等方面的禁锢后所抒发的个人真实的情怀,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出了丰富的个性情感色彩。
是作家徘徊于城市和乡村的交叉地带,深入地诠释了生活在这一特殊地域的人们矛盾且复杂的一部代表作品,他深刻地表现出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性美,表现出了富有当时社会特色的人性情感和人类真情。
80年代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时期,各种社会形态,生活形态,思想形态千姿百态且交叉又渗透,形成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复杂的局面,这就是开放初期的社会现状,而路遥先生笔下的孙少平等人的城市情结正是在这种改革的时代下召唤他们为之努力。
孙少平因为村里学生少,学校办不起学因而失去教师职业做回农民时,他思量:“即使是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风险,也愿意出去闯荡一番”。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描写“城乡交叉”生活的代表作,路遥《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现了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之间中国城乡社会的生活,而这十年之间中国社会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型过程之中,当时的社会面貌是:以前原有的二元社会结构仍然存在,但却出现了一些新特征,而这些新特征同时对原有的二元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是这种新旧交替的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结构构成了《平凡的世界》的社会背景。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希望您喜欢我的原创【摘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巅峰之作,也是作者用生命写成的书。
作品中的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情感的变迁,他们各自演绎着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并在特殊的时代悲剧中展示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乡情、亲情、爱情、友情,以此丰富着这个平凡的世界。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情感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是一个“情”字。
厚重的乡情、浓浓的亲情、炽烈的爱情、深厚的友情、就像一杯陈酿,醇美、绵长。
《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情感历程,几乎都脱胎于作者本身的情感体验与传统儒家道德思想。
这些情感在生活中都是弥足珍贵的,因而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1.根植于心的乡情路遥1949年12月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
在他42岁短暂的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农村。
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
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
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
《平凡的世界》对于路遥,是对黄土地和人民的一片赤子之情。
《平凡的世界》的扉页上就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孙玉厚一看到黄土地就“激动不已”,实际上折射出作者的祖辈、父辈和他自己对于黄土地痴狂的热爱。
路遥对农民是理解的、尊重的,甚至是感激的、崇拜的。
他之于乡村如同儿女之于母亲的关系,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感情,他思念故乡如同思念母亲一样自然。
故乡在他心中特别亲切可爱,因此,他心里时时有思乡的冲动。
少平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摆脱不了对双水村的思念。
这种对故乡热土的思念,就是路遥思乡之情的折射。
“亲爱的双水村就在眼前了。
少平透过车窗,远远地看见他家的窑顶上飘曳着一柱灰白的柴烟;一股说不出的温暖和甜蜜刹那间涌上他的心头,使他忍不住鼻子一酸,几乎要哭了。
平凡的世界作者是谁中心思想是什么
平凡的世界作者是谁中心思想是什么《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
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曰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中心思想《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
与《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
描写苦难的新时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难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的作家却并不多,路遥当属其中之一。
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
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平凡的世界》作者介绍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
1949年12月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
浅谈《平凡的世界》_读后感
浅谈《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长篇小说,以1975-1985年十年间为背景,主要描写了位于黄土高坡的双水村生产生活以及思想的变化,展现了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全书共分三部。
高中时,我便一直想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奈何一直没能如愿,如果不是老师推荐我们看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或许我还是不会触到这本书。
从学校图书馆借来这本书时也只借到了两部,但仅仅两部就感觉要花好多时间才能看完,因为厚厚的两本书一翻开就是密密麻麻的纯文字。
耐着性子试着读了几章,便一发不可收拾,越看越起劲,越想尽快把它读完,以了解后面的故事情节。
故事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与孙少安两兄弟的生活经历展开,侧重描写了孙少平的成长成熟历程。
其中穿插有爱情、亲情与友情,大笔幅描写了双水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与政策改变后他们在生产生活及思想上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孙少安作为家里的长子,十几岁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回家协助父亲撑起全家。
二十岁出头时,便可独当一面,当上了生产队的队长。
后因带头在队里搞“生产责任制”,被领导阶层看作是要搞“资本主义”而被批斗。
面对少时儿伴田润叶的表白不知所措,田福堂的强烈反对与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又使得孙少安不得不放弃对青梅竹马田润叶的感情,娶了山西姑娘秀莲。
国家政策变化后,孙少安抓住机遇,自己建起了砖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日子也渐渐变好。
在自己生活转好之际,善良淳朴的孙少安看到了同村人的难处,打算扩大砖窑,把旧的机器卖了,贷款买了更大的机器,却因烧砖师傅的技术不到家而损失惨重,陷入绝境。
消沉一年后,偶然的机会使孙少安重新燃起砖窑的火,后来又收购了一家砖厂,当上了厂长,且很快就有了盈利。
当大家都以为他一家要过上好日子之时,打扮喜庆的秀莲却在孙少安出资一万五千元扩建小学的会上口吐鲜血,诊断结果为肺癌。
孙少平是家里的次子,原先在原西县高中上学。
因家庭贫困而在生活上感到自卑,与家庭条件相似的郝红梅互生情愫,后被班上的同学侯玉英当众说破,两人关系渐行渐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思想刘海霞(河西学院文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的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从作者的主体性去看,作者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意识、忧愤深广的苦难意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这与作者的人生体验有着深广的联系,也表达出作品反映受苦生活的“史诗”意味,同时在“励志”的层面上启迪着青年读者。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乡土意识;苦难意识;奋斗精神《平凡的世界》创作于1975年—1985年。
这十年间,正是中国当代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人们刚刚从“文革”的荒芜中走出,长期以来的精神控制,文化的缺乏和对人性的压抑等带来巨大的心理情感能量,迫切的需要有一个宣泄和释放的通道。
而《平凡的世界》正是作者路遥在解除对思想等方面的禁锢后所抒发的个人真实的情怀,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出了丰富的个性情感色彩。
是作家徘徊于城市和乡村的交叉地带,深入地诠释了生活在这一特殊地域的人们矛盾且复杂的一部代表作品,他深刻地表现出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性美,表现出了富有当时社会特色的人性情感和人类真情。
80年代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时期,各种社会形态,生活形态,思想形态千姿百态且交叉又渗透,形成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复杂的局面,这就是开放初期的社会现状,而路遥先生笔下的孙少平等人的城市情结正是在这种改革的时代下召唤他们为之努力。
孙少平因为村里学生少,学校办不起学因而失去教师职业做回农民时,他思量:“即使是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风险,也愿意出去闯荡一番”。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描写“城乡交叉”生活的代表作,路遥《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现了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之间中国城乡社会的生活,而这十年之间中国社会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型过程之中,当时的社会面貌是:以前原有的二元社会结构仍然存在,但却出现了一些新特征,而这些新特征同时对原有的二元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是这种新旧交替的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结构构成了《平凡的世界》的社会背景。
一、乡土意识(一)乡村生活《平凡的世界》的乡村生活是以原西县双水村为代表,通过对传统的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基层政权阶层的影响和劳动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创业的精神这三方面来影响和发展的,正是这三股力量的文化发展体现了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农村当时的社会状况。
传统的伦理道德的继承是通过中国的家族和家庭的尊卑秩序来体现的。
这一秩序体现出了人们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让每个人都在这一秩序中各守其位、各尽其职。
如拿孙少平来说,在双水村时他严格地把自己放在孙立厚的二小子的位置上,在家里时,他敬老尊大爱小;在村中,他主要按照世俗的观点来有分寸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始终记着自己的身份,自己应该做的。
基层政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以前,双水村村党支部以及上级领导在“左”倾政策的指导下,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桎梏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人身自由等方面的限制。
如双水村党支部书记田福堂为了在农业学大寨中做出新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组织全村人修水坝,不但耗粮耗钱耗工耗时,而且水坝也很快被洪水冲毁,劳民伤财。
农民的创业精神是指在农村中,由于极度贫穷带来了生活上的极大困苦,人民自发的产生的想要对农村现状改革的强烈愿意。
这一愿望正如作为生产队长的孙少安对原西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所说的:“上面其他事情可以管,但最好在种庄稼的事情上不要管老百姓,让农民自己种,这问题就好。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民不仅很快解决了吃饭问题,同时也逐渐开始摆脱土地对人的束缚,在各行各业大展身手,也以后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平凡的世界》的乡村生活中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是中国农村中社会生存和运行的基础;基层政权虽然有时影响很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同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基层政权对农村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也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而农民的创业精神也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二)城乡交叉地带城乡交叉地带的最大特征在于跨越边界,对于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来说,城乡边界几乎是难以逾越的;但是对于新成长起来的受过一定教育的一代农村青年来说,跨越城乡的边界则成为他们自觉的人生选择。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先生以浓墨色彩的笔墨描写了以孙少平为代表的一代农村青年主动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必然选择,描绘了双水村小学,建筑工地,大牙湾煤矿等地方给孙小平等带来的不同影响:在学校中,他既可以得到相应的工分,又可以通过和田晓霞的联系等途径,来满足在精神方面的要求,但孙少平的心理是矛盾的,他的思想实际上形成了农村的和农村以外世界的两个方面:“你用生硬的手拍打掉我从乡里带来的一身黄土。
让你充满炭烟味的标志印烙在我的身上。
老实说,你也没有能拍打净我身上的黄土;但我身上也的确烙下了你的印记。
可以这样说,我还没有能变成一个纯粹的城里人,但也不完全是一个乡巴佬了。
再见吧,亲爱的原西……”①对于他来说,这是矛盾的,但也是统一的。
一方面,他摆脱不了农村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受到农村的局限,想要进一步得到发展。
他身上的“黄土”和“炭烟味”决定了他既不是纯粹的农村人的状态,又非纯粹的城里人的气质。
在建筑工地上也一样,他只能以打工者的身份生活,虽然表现上看起来他在一定程度上与双水村断开了联系,但也没有融入到黄原城的城市生活,他只能在这两者之间“漂浮”。
大亚湾煤矿更是一个复杂的城市生活,他只能在这两者之间“漂浮”。
大亚湾爆矿更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正如孙少平所感受到的:“这是一个奇特的生存部落,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高尚与卑俗、新的与旧的,全部混杂并存,交织在一起。
”这里汇聚着来自各地的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不同的思想认知在这里了聚合,深刻地体现出了交叉地带的复杂性。
路遥先和不着边际经说过:“由于城乡交叉逐渐频繁,相互渗透日趋广泛,加之农村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这是间所发生的生活现象和矛盾冲突,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路遥·面对着新的生活),包括孙少平在内的打工看所处的这种环境,以及他们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界限,生动了呈现了改革政策之后城乡之间人们的丰富多彩的广阔的生活画面,同时也深刻地表现出了底层的劳苦大众为了摆脱生活困境,做出了顽强的抗争,体现了他们顽强的生命力。
而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也蕴含着新型的,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因素。
这就是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进步。
(三)作者的农民立场和土地情结路遥充满着对农民的喜爱之情。
他说过:“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尤为深刻”。
“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②这表示他不仅关注农民,喜爱农村,在创作中更是坚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劳动愿望,并把它看作是一切创作活动和作品本身所存在的前提条件,这是揭示路遥先生农民性的具体表现。
在《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他们都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辛苦劳动者的农民。
无论是孙少平,孙少安,还有其它广大的劳动者,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无数画面构成了《平凡的世界》最主要的内涵。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路遥先生对他们生活状态的描写不仅是表面的,更主要的是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美好愿望,他们为了生活而奔流的忙碌的身影,写出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奋斗,让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让他们看到美好理想得以实现的曙光。
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们虽然处于社会最底层,社会地位不高,可他们却有伟大的理想,不弱于任何人的理想。
文章中的孙少平就是这一形象的美好体现。
“尽管上这学是如此的艰难,但孙少平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
他现在已经从山旮旯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
”③他在黄原城揽活干时,仍然不忘学习,不断的奋斗,想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还有作品中更多的人,他们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
在这一系列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的品质,正是现在社会所缺少的,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虽然孙少平等一系列劳动人民依然在社会的最底层艰苦奋斗着,同时他们顽强的奋斗精神和高贵的品格影响了那一代人。
路遥先生借孙少平之口说:“这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
在这个世界里,自有另一呼复杂,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
作者正是怀着对农民、农村的深深的喜欢之情来创作的。
对广大农民的艰苦奋斗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农民心灵美的一种挖掘。
从作品中孙兰花和王满银的婚姻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
虽然王满银在别人看来是一个“二流子”,可兰花却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他,在家里一个既当爹又当妈,从无怨言。
而当王满银和南洋女人勾搭上时,兰花就吃鼠药自杀,用死来维护忠贞的爱,她是多么的纯真,多么的善良。
路遥先生正是怀着这种对农民深深的喜爱之情,全身心地去感受农村的生活,发掘广大劳动人民身上的闪光点,用自己手中的笔去体现他深深爱着的这片黄土地上的农民。
路遥先生也深深地爱着足下的黄土地。
在《平凡的世界》扉页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
”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中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作者对他生活过的那片黄土地饱含着深情。
文中这样写道:“睡吧,亲爱的大地,我们疲劳过度的父亲”,深切的表明了路遥先生对这片土地的爱。
文章中有多处对黄土地的描写。
如:“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砂就达十六亿吨。
”④路遥先生对他生活过的这片黄土地,把它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因为他时刻眷恋着故乡的那片热土,路遥先生常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着深沉的故乡情。
路遥先生出生在黄土地上,为了把报答养育过他的这片热土而赞美黄土地,因为黄土地的朴实厚重而留恋黄土地,同时深爱着的这片黄土地也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路遥先生与黄土地之间的那种深深的情感,同时他也把这种情大吃一惊体现在了他的作品当中,每当他的创作无法继续时,他都要跑到老家,毛乌素沙漠,在那里寻找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贺智利《路遥土地常识》)。
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对故乡毛乌素那里的大沙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或者说特殊的缘分。
那是一块进行人生禅悟的净土,每当面临命运的重大抉择,尤其是面临生活和精神的严重危机时,我都会不由自计走向毛乌素大沙漠。
”⑤路遥与土地的这种无法宏伟的深深的情感,使他对土地有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情感,体现出了浓浓的故乡情。
而《平凡的世界》正是这一情节的最好体现。
二、苦难意识(一)路遥的苦难人生1992年11月17日,是一个萧条,冷清的季节,42岁的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先生怀着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深情热爱着的这片黄土地,留给世人无限的头痛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