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三纲与五常 格物致于善
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


理学家把维护 专制统治 和纲常名分的观念 抽象为世界本原的理,建立起 理学体系,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 等级的合理性。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程 “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朱 ——哲学观 理 “格物致知” 学 内 ——方法论 容 天理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伦理观
2.程朱理学有何影响? 材料 伏尔泰推崇朱熹理学是 “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 “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 “古今中外、影响深远”。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 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 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 朝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
陆九渊 心学的开创者,提出 “心即理也”
王守仁 世称阳明先生。生活于明代,心 学集大成者。“圣人之道,吾 性自足。”
阅读材料归纳:陆九渊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1: 人皆有是心,心 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真理。 材料2:穷理不必外求,反 省内心即可。
宇宙观是什么?
心是天地万物的 本原 。
材料二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 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 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 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人教版教师用书
材料一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 (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 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 怍,· · · · · · 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第三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汉武帝以后 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儒学呈繁盛之势,确 立起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佛教盛行并本土化和道教在民间的广为 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 发展
一、三教合一
3.隋朝时期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 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4.唐朝时期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 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统治地位
C
5. 明朝中期,集心学之大成的思想家是 A. 王夫之 B. 王阳明 C. 李贽 D.朱熹 6.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学说,实际上是 强调 A. 个人内心修养 B. 实践出真知 C. 统治者要施仁政 D. 求知于圣贤者
B
A
探究: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 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 ★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二、程朱理学
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 合佛道思想来解释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 的儒术体系–––理学。
二、程朱理学
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
二、程朱理学
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 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必修三.宋明理学-课件

必修三.宋明理学-课件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世界观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3、王阳明的生平
王守仁(1472—1528),字 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 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 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 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 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 学”创始人之一。
4、陆王心学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 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 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学 的 观
道德观: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儒家) “存天理,灭人欲”(佛教)
点 方法论:格物致知
4.程朱理学的地位和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 孟。《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 外。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3.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
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格物致知
——《二程遗书》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内容
1凡.生宇于宙天之地间之一间理者而,已又。万各天得得物之之皆以而只为为性天是;,一其地个张得天之之为而理三为,纲地先,,
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有理之理流后行有,无物所适而不
在。
面对理学,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
知识点拔
共同点:
1.本质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 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 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王阳明的心学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 (2)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3.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 德产生深远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赏心学花有》什么不同之处?
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 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熹说:“天生的。” 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一、背景:三教合一
1.表现: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
(2)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 道的理论
(3)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2.影响:
(1)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复兴儒学兴起。
二、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鲁迅《旧事重提》
程朱理学的影响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 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课件7: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7:第3课 宋明理学

心学,又称“良知之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它与程朱 理学不同的是,陆王心禅学茶主一味张道以在其人中“心”为宇宙的本体 (程朱理学以“道”或“理”为宇宙的本体),这一体系 强调自心,主张修生养性,返身而诚,认为在顺境或逆境 下也不能动摇。南宋陆九渊成为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强 调人的主观意志方面的思想,以心即人的主观性作为哲学 的核心,明代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成为集心学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禅茶原一味是道外在在其中的“理”,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 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之大成者,因而又称“陆王心学”。
讨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 (1)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禅现茶一形味式道在,其都中 继承了孔“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禅性茶格一味都道起在其了中积极影响。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少数民族接受儒家思想
2.隋唐时期的儒学: 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禅合茶一归味儒道”在其(中“三教合一”)主张
尊道 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礼佛
崇儒 儒学家的努力: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佛教盛行 a.统治者支持和扶持。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
二、程朱理学 1.什么是理学? 含义:所谓“程朱理学禅”茶,一味指道两在其宋中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 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派。 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 为最高范畴的学说,称为“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二、宋明理学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所谓天理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饥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 饥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 欲也。 欲也。”
朱熹
朱熹( ),字元晦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生于福建尤 ),字元晦,号晦庵。 长期居住在崇安、建阳讲学, 岁进士 岁进士, 溪,长期居住在崇安、建阳讲学,19岁进士,任泉州 同安县主簿,师从程颐弟子杨时的再传弟子李侗, 同安县主簿,师从程颐弟子杨时的再传弟子李侗,从 此走上理学的发展道路。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 此走上理学的发展道路。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 周易本义》《朱子语录》《朱文公文集》《 》《朱子语录》《朱文公文集》《太极解 《周易本义》《朱子语录》《朱文公文集》《太极解 》《西铭解义》《朱文公文集 西铭解义》《朱文公文集》 义》《西铭解义》《朱文公文集》等。
道德修养
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 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学派 代表 对世界本 求知 名称 人物 原看法 方法 程 朱 二程 宇宙之间 格物 理 学 朱熹 一理而已 致知 陆 王 心 学 的 元明清时期的 统治思想, 统治思想, 影响海内外
(二)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 南宋: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心即理 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2、明中后期:王阳明 明中后期: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18张PPT)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18张PPT)
(2)政治:国家分裂与战乱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秩序;北宋重 文轻武,形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3)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强控制。
二、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吸收佛道因素。 (4)天人对立,将人放到绝对服从地位。
考点一: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全面认识
陆王心学
考点一:宋明理学 一、思想观点:
陆王心学
项目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心”是宇宙万物本原, 将人心与伦 穷理只需反省
陆九渊 “心”即“理”。(宇宙 理道德想联 内心(发明本
(主唯)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系
心)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就是 致良知、知行
(主唯)理”
封建道德。 合一
(4)朱熹的思想传到日本、朝鲜及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
学派。
资料卡:日本学者指出:“随着封
资料卡:日本的
建秩序的巩固,对学术的社会需要
旧文明皆由中国
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儒学,尤其
传入,五十年前
是朱子学作为从伦理上维护封建社
维新诸豪杰,沉
会的学问的有效性。因此,日本朱
醉于中国哲学大
子学尤其本土化的特色,直到江户
6.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
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
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 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第三课,宋明理学

第三课,宋明理学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B、王守仁: “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陆九渊(1139—1193),江西金溪人,因 曾在江西象山(今江西贵溪西南)讲学, 人称象山先生。
王守仁
明思想家, 世称阳明先生。
阳明墓(位于浙江绍兴的鲜虾山麓)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二、材料辨析题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 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 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 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朱熹 二程思想的集大成者。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主要思想观点
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 家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3)主要理论著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统治地位的确立: 明初
忠孝廉节碑
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 欧阳厚均重刻。
共同点: 1、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 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 原是“理”。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 积极影响

[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

穿 儒 者 服 饰 的 孔 子
戴 帝 王 冠 冕 的 孔 子
从左图到右图的孔子打扮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一、背景:
二、含义:
什么是理学? 它形成的历史 背景是什么?
一、背景: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冲击儒学的统治地位;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
道、佛
二、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主要观点
对理学的认识
1、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 的异同?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 主观唯心主义
不 同 点
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 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 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 的三寸金 莲
程朱理学共同的主要思想观点 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 家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明初
陆 九 渊 陆 王 心 学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③反对“格物致知”
程门立雪
第3课 宋明理学
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成为中唐以后儒学复兴的 重要背景。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 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它绵延700 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6张PPT)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6张PPT)

思维拓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界 “理”在心外 “理”在心中“心”即“理” 观 认 识 论
格物致知 反省内心、致良知
共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思想实质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 然欲求。

(2015·江苏单科·21)(12 分 )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 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 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 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 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 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 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 学。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1: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 事开太平”;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1)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 位遭受挑战。 (5)唐宋以来,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如韩愈、 周敦颐、张载等。
概念解释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天理” 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理论化、思辨化新 儒学体系。 理学家的“理”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封 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三、宋明理学影响
1、消极:
(1)以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制扼 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 (2)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 南宋以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3—1777)
2、积极
北宋张载《横梁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1)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 (2)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强调 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3、实质: 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和礼” 的思想.
儒(根本)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2、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3.程朱理学的内容
(1)核心思想: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 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2) “天理” ,在社会中体现为伦理道德 (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要 “存天理,灭人欲”。
(3)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 “理”。
4.唐朝时期 “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到挑战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 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 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 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 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 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 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 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 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探究:理学产生的背景:
1.经济: 北宋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
(1)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思想开 放,冲击了传统的伦理观念; (2)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为理学发展奠 定基础;

第3课_宋明理学

第3课_宋明理学

结合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思考:程朱理学 有哪些影响?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
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
德,注重气节,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
族性格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还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
学派”。 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
理学在今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 极 影 响 积 极 影 响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③儒学的发展
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 存在着严重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魏晋时期, 儒学开始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 新的发展。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①佛教的盛行
佛教是外来的宗 教,它创自古代 印度,汉朝传入 中国内地,魏晋 时期盛行。佛教 宣扬人生一切皆 苦、现实世界一 切皆空的苦空二 谛学说,主张超 脱尘世,出家修 行,落发为僧。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 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 汉末年,开始主要在受苦受 难的民众中流行,后来在上 层社会中也有不少信徒。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 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 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二、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理学”一词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1、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代表人物:
程颢
程颐
朱熹
“程朱理学”一词的由来: 程颢、程颐对理学的 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B
D、道学
3、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C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4、“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 指: A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5、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 理”观念的是: A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6、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 种理论而来的: C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朱 熹
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人性的最高境界。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明道德之善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 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理? 3 . 程朱理学的影响 “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 ①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官方哲学) 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是“遏人欲 ②束缚人们的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 而存天理”。 影响很大
晦庵先生
③影响亚洲其他国家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 —— 《朱子语类》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老君岩 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
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武当山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选 《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 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 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 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 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六祖慧能
白寺(河南洛阳)
白马寺创 建于东汉永平 十一年(公元 68年),是佛 教传入我国后 第一座由官府 建造的寺院, 所以历来被尊 为中国佛教的 “祖庭”和 “释源”,有 “中国第一古 刹”之称。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 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 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冬至吟》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明 日未来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小辞。人能知此意,何事不 能知。
《杯盘吟》林下杯盘大寂寥,寂寥长愿似今朝。君看击 鼓撞钟者,势去宾朋不易招。
《欢喜吟》扬善不扬恶,记恩不记仇。人人自欢喜,何 患少交游。 善人吟良如金玉,重如丘山。仪如鸾凤,气如 芝兰。
第3课 宋明理学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 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 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 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 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 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一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 背景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17-
第3课 宋明理学
12345
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 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 内心世界。 答案:A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魏晋南北朝 时期儒学的发展以 及宋明理学的主要 内容。 2.分析理解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变化 的主要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3.认识宋明理学的 重大历史价值和社 会影响。
思维脉络
-2-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5-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史料导入
宋朝的儒学传统已经有别于早期的儒学。早期儒学专注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宋朝的儒学学 者研读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但是他们也熟悉佛教作品。他们在佛教思想中发现 了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佛教不但拥有富有逻辑的思想和论证,还对儒学思想家未 曾系统探究的问题如灵魂的特性和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样, 宋朝的儒学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的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

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②道教在民间旳传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旳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 道是道教最早旳体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旳黄巾军大起义。黄巾 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 域依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但 有皇帝、大臣信仰,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旳信徒。
②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旳工具;对士人知识 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加政治旳手段,受 到少数民族统治者旳欢迎。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 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旳生活,而儒学强调旳 是“和”,顺应了历史旳潮流,轻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 少数民族旳统治。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内容:都是儒学旳体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旳思想,都以为世界本原是 “理”。
共同点:
都有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旳自然欲求;
影响:
理学注重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旳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旳性格都 起了主动影响。
(1)对世界本原旳详细认识不同:
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旳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旳统 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初 旳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 来。”“理”所以成为二程哲学旳关键,宋明理 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弟兄所谓旳“理”,既是 指自然旳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旳当然原则, 它合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详细事物。这就把儒 家老式旳“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旳 形式体现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 旳本体地位,目前开始用“理”来替代了,这是 二程对中国哲学旳一大贡献。

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丁云鹏),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三教图》 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三教融合,社会潮流 、三教融合, 融合
• • • • • • • • • 儒:负责年轻时求取功名 为万世开太平” “为万世开太平” 社会 佛:为失意时的安慰 胜者为王,败者为僧” “胜者为王,败者为僧” 未来 道:为老年时的祈求 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 人生
陆九渊
• 治学方法 • 朱熹 道问学 • 陆九渊 尊德性
2.王阳明对 心学” 2.王阳明对“心学”的发展 王阳明对“ 背景: ①背景: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 ②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致良知”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四.理学的影响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 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 人欲” 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 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 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 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 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 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 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 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 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 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 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 宣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 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 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 的慷慨呼号;文天祥、 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 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 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 值与道德理想。 值与道德理想。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三、寻理学之果——评价
1、消今极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 明理用学三伴纲五随常在维我系们封建身专边制。制审度,视压宋抑明、扼理学,我 们看杀到人了们的封自建然礼欲教求,对产人生性了的消极压影抑响,。 但我们也 2看的、到灵积了魂极无。:数面对因理追学求,气我节们品应德该而去变蔑得视挺,拔去高跪大 拜在我,重理责还们视统任是每主 情 和观 、 历去个意 自 史取人志 我 使舍成力节命,长量制,,、又去面注发凸扬前重奋显弃的气立人,终节志性、,的这身品尊强应命德严调该题, ,人讲 对的是,究 塑社一这以 造会个也摆是 一个中摆华在民族我性们格民起族到了发积展极面作前用。的永久命题……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理学的影响
积极:

国内: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
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 国际:流传到朝鲜、日本,影响深远
消极: ① 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② 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①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什么?
②什么是“理”?
③通过什么方式认识“理”?
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程朱理学
2.内容: 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 伦理观: 伦理道德观念(三纲五常) 个 人:“存天理,灭人欲” 方法(认识论):“格物致知”
——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道德之善
又问(程颐):“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 否?”(即某人又问程颐:有的妇女丈夫死后生活贫 穷无依无靠,能否再嫁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魏晋南北朝: 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⑴儒学面临挑战的原因:
佛教的盛行; 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社会动荡不安
佛教的起源
东汉汉明帝时,佛经传入中国。 之后中国历朝皆有人往印度取经。 佛教是现今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 的宗教。佛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参 与政治、军事的宗教,是世界上 唯一不与其他宗教信仰的地区和 国家发生冲突和争端及战争的宗 教。佛教是唯一主张平等慈悲和 最早提出因果报应的宗教。佛教 是唯一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皆可以修行成佛的宗教。河南洛 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 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佛教本土化(外佛内儒)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必须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 才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佛教自传入中国 的那一天起,受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 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佛教的传入并泛滥,必 然要引起中国传统思想的抗争,首先引起论争的是道 教,在理论上与佛教争论的是儒家,但儒家是以直觉 思维进行批判的,缺乏思辨的理论色彩。由于儒家在 中国的正统官方地位十分巩固,这使得许多佛教徒竭 力调和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解 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儒家注重用世,具有强烈的 入世精神,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之事,而 是降魔,统一了出家与入世的关系。
思考:三教合一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对儒学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教图》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
子,释迦牟尼和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
论道。画面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
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材料二:“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
三教 图
⑷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 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 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 ⑸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 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 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
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 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 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 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 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 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魏晋以来,封建统治阶级 逐步对原始道教从理论上、组织上加以改造,使它 成为巩固统治的精神工具。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 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以五斗米道为号召,领导农 民起义。南北朝时,官方道教已经形成。
白马寺
佛教盛行的原因:
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他们将佛 教作为巩固统治,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
⑵社会矛盾的尖锐。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 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 上的寄托。 ⑶佛教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 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生幸福上,使人感到一 种似是而非的满足和安慰。
道教新发展(贵儒尊道)
晋朝人葛洪是最早把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 来的人,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 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 仙。北朝寇谦之以“整清道教”为己任,完全按照封 建伦理观念制定了一套教义,鼓吹“于君不可不忠”, 劝导人们“勿怨贫苦”,“戒勿以贫贱求富贵”。他 还袭用佛教轮回转生思想,欺骗恫吓人民。刘宋的陆 静修依据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吸收佛教仪式,编制 了新的道教斋戒仪式,齐梁时的陶弘景,以现实社会 为模式,制造出“仙亦有等级千亿”的理论,为封建 等级制度辩护。道教兼采儒、佛、道三家之说,把它 们糅杂融汇在一起,以汉民族土生土长的传统形式出 现,有利于宣传推广,扩大影响。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 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 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 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 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从“四端” 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 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 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 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 (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 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 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
一、三教合一
⑵儒、佛、道三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儒学新发展(外道内儒) 佛教本土化(外佛内儒) 道教新发展(贵儒尊道)
儒学新发展(外道内儒)
早在魏晋,玄学已经将三教的思想进行了一次融 合。魏晋玄学上承先秦西汉以来的道家哲学思想, 并把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 说。玄学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 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从“无为” 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 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 而固有,不能否定。玄学是儒家唯心主义哲学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的变种,其宣扬的老庄哲学,经过曲 折的演变,终于与儒家哲学相表里,即披着道家思 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外道内儒的主观唯心 主义思想,成为士族地主的意识形态。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 (儒学产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隋唐 (面临挑战,三教合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宋明 (理学产生,儒学复兴)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三教合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一:教材P12引言部分。 材料二:教材P12『历史纵横』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第一二自然段归纳魏晋隋唐 时期儒学的 发展概况?
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