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过敏原检测及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欧盟关于过敏源的检测项目

欧盟关于过敏源的检测项目

过敏源检测 (2007.09.05)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对食物过敏反应的人群约占3.5-5%,这些过敏性人群即使摄入含微量过敏源的食物,也会产生很严重的过敏性反应,甚至致命。

此外,乳糖和小麦蛋白的耐受量也值得过敏性人群的关注。

过敏性人群必须避免含有相关过敏源或超过耐受限量的食物,因此,必须对任何含有潜在致敏反应的食物进行合理的标识。

欧盟法规要求:欧盟关于食品配料标签要求的2003/89/EC 指令规定,任何含有该指令所涉及的过敏源的产品必须标识。

该指令列出了所有过敏源食物,包括任何含有或源自谷物(肤朊/小麦蛋白)、甲壳类动物、鸡蛋、鱼类、花生、大豆、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坚果(榛子、杏仁、巴西坚果、腰果、开心果、胡桃、美洲山核桃、澳大利亚坚果、昆士兰坚果)、芝麻、芹菜、芥末及硫酸盐。

部分主要过敏源及耐受度花生:花生蛋白中大约含有7-10% 致敏性蛋白(如花生碱),低于10 mg/kg 的水平暂未发现过敏反应 。

鸡蛋: 蛋清中9-11%为蛋白,主要过敏源有:卵类粘蛋白(ovomucoid,11%)、卵清蛋白(ovalbumin, 54%)、转铁蛋白(ovotransferrin, 12%) 及溶菌酶(lysozyme, 3.5%),而蛋黄的过敏性比较低 。

奶类过敏源: ß-乳球蛋白(BLG)和酪蛋白(casein)是牛奶及乳清的主要组成成分,但同时也是过敏源,对许多婴幼儿产生过敏反应。

小麦蛋白:若产品欲标识为“不含小麦蛋白”,则产品中小麦蛋白含量不得高于 200 mg/kg (干重)。

大豆:大豆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最多的食品。

通常,检测限只有0.5%的ELISA 方法无法满足检测的需要,而PCR 方法则能使检测限低至0.01%,甚至更低。

什么是AllerGene©?√过敏源检测欧盟过敏源列表完全相吻合的过敏源完整检测计划;√通过化学、酶、分子生物学和/或免疫学方法来检测特异性蛋白、DNA 、乳糖和亚硫酸;√可提供最佳的检测项目(或多检测结合),以满足您的特殊要求。

食品中的过敏原标识与管理

食品中的过敏原标识与管理

某知名连锁超市
该企业重视过敏原标识与管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过敏 原标识与管理制度。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过敏 原的使用和标识,确保产品信息准确、完整。同时,加 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过敏原标识与管理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通过这些措施,该企业成功减少了过敏原事件 的发生,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食品过敏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 威胁。
标识与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食品中的过敏原标识与管理显得尤 为重要。
过敏原标识与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消费者健康
通过标识过敏原,消费者可以了解食品中的 潜在风险,避免因误食而导致过敏反应。
规范食品生产
对食品中的过敏原进行标识和管理,有助于 规范食品生产过程,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
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之间的分配平衡原理,将过敏原
分离和纯化。
05
食品过敏原管理措施与建议
加强生产环节管理
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制度
01
确保采购的原料无过敏原或符合相关标准。
强化生产工艺控制
02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产品中过敏原的含量。
实施产品检验与追溯
03
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检验,确保无过敏原或符合相关标准,同
测序技术
通过对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基因序列信息,从而判断过敏原 的种类和来源。
其他检测方法与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对过敏原 进行特异性识别,通过信号转换 器将生物分子识别信号转换为可
检测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质谱技术
通过分析过敏原分子的质荷比, 确定过敏原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

色谱技术
食品中的过敏原标识与管 理

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方法

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方法

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方法一、双盲食物激发试验:双盲食物激发试验为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主要用于以下状况:(1)几种食物同时被怀疑为过敏原且特异性IgE(sIgE)阳性,为削减患者禁食种类时可使用;(2)高度怀疑某一过敏物,但无sIgE抗体的证据,为进一步确定进食该食物的平安性时使用;(3)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者多用该方法。

患者应先进行排解饮食,然后施以食物刺激,在操作过程中为掌握偏倚,可不让患者知道进食食物的种类或使用劝慰剂,但对反应较严峻的IgE阳性的过敏原。

不宜做该试验。

由于该试验有肯定危急性,且近年来有证据表明定量IrE检测可猜测DBPCFC的试验结果,结合临床病史多数食物过敏可得到确诊,故真正需进行DBPCFC的患者并不多。

二、皮肤针刺试验(SPT)SPT为临床常用的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rE的体内试验。

详细方法为用稀释抗原液点刺皮肤,同时进行阴、阳性对比,15min后观看检测点是否消失风团或潮红反应,如风团直径超过阴性对比3mm则为阳性,表明存在与过敏原IgE结合的肥大细胞。

SPT最显著的优点是价格廉价,快速,而且可让有疑心的患者看到结果;但很多因素如季节,测试时间,待测区域,药物等都会影响其结果,且所用的蔬菜、水果等过敏原提取物缺乏稳定的蛋白,故该法的重现性较差。

同时,不同地区及医院所检测的过敏原种类、浓度、判别标准及质控措施有很大差别,这使医院间共用结果受到限制。

三、体外IgE检测与体内试验相比,体外检测具有效能参数牢靠,不受药物影响,无全身反应危急等优点,在下列状况下首选:(1)对过敏原极度敏感;(2)皮肤特别;(3)患者服用干扰皮肤反应的药物;(4)患者不合作或拒绝皮肤检测;(5)患者处于严峻过敏反应后由于巨细胞介质耗尽所致的不应期。

近年来,体外sIgE检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

1.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RAST为最早使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将过敏原结合到固定相,加入待测血清及参考对比,血清内存在的过敏原-slgE将吸附在固定相上,通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IrE二抗来检测血清中的sIgE。

食品安全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徐翠敏,徐俊晖 (河南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Xu Cuimin, Xu Junhui (Henan Testing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Zhengzhou 450000, China)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公共安全问题的重点。想要保证食品安全问题, 就要从食品的生产源头抓起,做好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研究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能够全面地 检测出食品的安全性,这是让人民吃上放心食品的重要保证。基于此,通过实践全面分析食品安全检测中样品 前处理技术。
1.2 食品安全检测设备陈旧,检测技术达不 到要求
食品安全检测问题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 对于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对食 品行业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检测部门不能及时地更 换新的检测设备,检测人员也没有深入地研究学习新 的检测技术,食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往往会在食品当中添加一些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 的存在非常隐秘,需要精良的检测技术和先进的设备 才能准确检测出来。但是,我国现有的落后设备根本 不能实现精确检测的要求,导致有很多不合格的食品 成了漏网之鱼,流向市场,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场,导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峻,我国的食品 安全问题主要如下。第一,违法生产和加工食品的现 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城乡结 合部,造假贩假的现象不容忽视,这是我国食品安全 问题的一大隐患。第二,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使 用廉价的食品原料,在制作过程也不注意卫生条件, 保管食品的方式也不合理,这样极易造成食品被细菌 污染,被细菌污染过的食品被人们误食之后有可能引 起食物中毒,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第三,农产品的污 染问题较为严重,农产品的生产者为了追求更高的经 济利益,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农药来提高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期末考试论文论文题目: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XXXXX 学号:XXXXX 姓名:XXXXX 任课教师:XXXXX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4XXXX9 XXXX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酶联免疫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从生物毒素、药物残留、致病微生物、违法使用的非食用物质、转基因食品等方面评述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然后对ELISA技术的优点及不足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酶联免疫;食品安全;检测;优点及不足;前景展望“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全球每年因食品致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高达77~230亿美元[1],这一日益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除了影响消费者健康外,还与食品进出口贸易、国家声誉、乃至社会安定有着密切关系。

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从生猪饲料添加剂“瘦肉精”中毒事件到非法添加“苏丹红”的番茄酱、辣椒油等食品被召回事件,再到奶品中的“三聚氰胺”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各国政府、消费者和科技界广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1年2月28日,全国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年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该法的配套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3]。

人民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迫使食品科技不断增加新的检验项目,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和质量、效率。

现今,食品安全检测正朝着快速、灵敏、简便的方向发展。

酶联免疫技术正是迎合了这一方向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

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概述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体、抗原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的一种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实验技术。

食入物变应原筛查报告

食入物变应原筛查报告

食入物变应原筛查报告一、背景介绍食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反应性疾病,是人们饮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食物过敏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呼吸困难、腹痛、呕吐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

因此,及早筛查并识别食物变应原对于预防过敏反应非常重要。

二、筛查方法在食入物变应原筛查中,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食物过敏原。

1. 食物日记食物日记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筛查方法。

患者需要记录下每天摄入的食物,以及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

通过对比食物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食物变应原。

2. 消除法消除法是一种通过逐步排除食物来确定变应原的方法。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个排除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观察症状是否有改善。

在一段时间后,再逐渐添加食物,以确认引发过敏的食物。

3. 皮肤测试皮肤测试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过敏筛查方法。

在皮肤上涂抹一小部分可能的食物变应原,观察是否出现皮肤反应。

这种方法快速简便,但可能会造成误诊,因此在进行皮肤测试前需要医生评估患者的风险。

4. IgE抗体检测IgE抗体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特定食物抗体水平来识别食物过敏原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过敏原的种类和强度,但需要进行血液检测,费用较高。

三、筛查报告示例1. 患者信息•姓名:张三•年龄:30岁•性别:男性2. 症状描述患者自述食入某些食物后出现皮肤瘙痒和腹痛等症状。

3. 筛查方法采用食物日记和消除法进行筛查。

4. 筛查结果通过食物日记的记录和消除法的实施,初步判断可能的食物变应原为:鸡蛋、花生和牛奶。

5. 接下来的步骤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皮肤测试或IgE抗体检测,以确认引发过敏的食物。

针对确认的过敏原,医生将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如避免相关食物、药物治疗等。

四、结论食入物变应原筛查对于预防和管理食物过敏反应非常重要。

通过选择适合的筛查方法和及时的识别过敏原,可以帮助患者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筛查和治疗。

食品中致敏原的检测与管理

食品中致敏原的检测与管理

食品中致敏原的检测与管理近年来,食品过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食品中存在的致敏原既给过敏人群带来健康问题,也给食品行业带来了挑战。

因此,对于食品中致敏原的检测与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致敏原的检测方法和管理措施。

一、致敏原的常见类型和影响食品中常见的致敏原主要包括麸质、乳制品、坚果、大豆、鸡蛋、贝壳类海产品等。

这些致敏原可引发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皮肤红肿等。

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任何一种过敏反应都可能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食品中致敏原的检测方法1. 实验室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食品中致敏原检测方法之一。

它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等。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食品中的致敏原物质,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2. 快速检测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色谱法、质谱法、生物传感器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响应迅速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食品中致敏原的检测结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安全性。

三、食品企业的致敏原管理措施食品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致敏原管理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1. 原料采购食品企业应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原料采购过程中,应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并避免致敏原的混入。

2. 生产过程控制食品企业应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包括原料储存、调配、加工、包装等环节。

严格遵守卫生要求,避免致敏原的交叉污染和混入。

3. 标签标识食品企业应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识食品中的致敏原物质,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的选择。

标签信息应准确、清晰可见,以避免误食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4. 员工培训食品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致敏原知识培训,使其了解致敏原的类型、检测方法和管理措施。

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减少致敏原的风险。

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研究进展王思强;王北朝;丁璐;崔谱;王长明【摘要】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急需一种高效、安全的脱除方法.综述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类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选择、优化黄曲霉毒素的脱除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江苏调味副食品》【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脱除;生物降解【作者】王思强;王北朝;丁璐;崔谱;王长明【作者单位】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绿康保健有限公司,安徽黄山245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二呋喃香豆素衍生物,主要有B1、B2、G1、G2、M1、M2六类。

其中,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致毒性、强致癌性和高诱导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被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ⅠA类致癌物[1]。

2012年,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该批次产品立即被销毁。

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对来自93家企业的200批次花生油进行抽样检查,其中抽检的两批次样品中发现黄曲霉毒素B1超标。

2017年,十大名茶之一普洱茶致癌事件再次被报道,普洱茶作为全发酵茶,在长时间的发酵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浸染。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成为全球食品和饲料行业的严重威胁因素,急需有效的脱除方法。

本文综述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类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选择、优化黄曲霉毒素的脱除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 物理脱除法1.1 萃取法萃取法主要用于油料作物种子中黄曲霉毒素的去除,萃取溶剂有乙醇、水溶性丙酮、乙腈-水、己烷-甲醇-水等溶液。

食品过敏原水平的检测及限量标准制定

食品过敏原水平的检测及限量标准制定

食品过敏原水平的检测及限量标准制定食品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长,对食品过敏原水平的检测和限量标准的制定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过敏原水平的检测技术以及限量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影响。

首先,食品过敏是由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特定蛋白质产生的异常反应所引起的。

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过敏原,常见的包括鸡蛋、牛奶、大豆、鱼类、坚果等。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对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成为必要的措施。

目前,食品过敏原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传统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测定法。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成熟可靠,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过敏原。

然而,这些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并且只能检测出少数几种过敏原。

相比之下,现代方法如基因测定法和质谱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基因测定法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基因序列来确定过敏原的存在与否,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

质谱法则基于过敏原所产生的特异性肽段质量的测定,可以对多种食品进行同时检测,但设备和专业人员的要求较高。

食品过敏原的限量标准的制定是确保消费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制定限量标准需要综合考虑食品过敏原的潜在危害和实际消耗情况,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过敏源的致敏剂量、过敏原的普遍分布情况、群体的易感性等都是制定限量标准的重要因素。

各国在制定食品过敏原限量标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国家如美国和欧盟已经制定了具体的限量标准,并对食品过敏原的标签声明做出明确规定。

而在中国,尚未出台专门的食品过敏原限量标准,仅有的标准是由相关部门发布的一些指导性文件。

相关研究认为,我国在食品过敏源的标签声明和限量标准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食品过敏源的水平检测和限量标准制定对食品企业和消费者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合理控制过敏原水平可以确保产品质量,减少食品事故的发生,树立品牌形象。

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食物中过敏原的水平可以更好地选择食品,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海虾过敏原的研究进展

海虾过敏原的研究进展
专 论 题述
食品研究与开发
第1第 期 20 7 0年7 3 月 卷
1 67 = = =・
海虾过敏原的研究进展
吴海 明, 胡志和
( 天津市食 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 与食 品科学学 院, 天津 3 0 3 ) 0 14
摘 要: 综述 引起海虾过敏 的机理及其症状, 阐述海虾过敏原种类、 生物化 学性质 、 检测方法以及过敏原活性降低 的
of rn o u g sin olw—alr i h i . f igs mes g e to st o e l gcs rmp e
Ke r s s rmpal ry alr e ; leg n ct ywo d : h i l g ; leg n alr e i i e y
进人 2 世纪 以来 ,食 品安全 问题受 到越来越 多 1 的人 的重视 , 过敏疾 病 的发病 率越来 越 高 , 世界 约 全
方法, 为低过敏性海虾食 品的深加工提供 参考。
关键 词 : 过 敏 ; 敏 原 ; 敏 源 性 虾 过 过
R e e r h Ad a eo h i pA l r e s a c v nc fS r m l g ns e
W U i m ig. Ha- n HU h - e Z ih
有3 0%一 0%的人们患有各种各样 的过敏疾病 ,且 发 4 病率 和死亡 率呈逐年 上 升趋势 【 过 敏疾 病被世 界卫 l l , 生组织 ( O) wH 认定 为 当今 世界性 的重 大卫生 问题之

胃肠 道系统 、 中枢神 经系统 、 皮肤 、 肉和骨骼等不 同 肌 形式 的临床症状 , 如荨麻 疹 、 疱疹样皮炎 、 口腔过敏综
(in n e a oa r o o ieh o g , o ee f i eh o g dFo c ne Taj n esy f Taj y brt y f odBo cnl y C l g o cnl y n od i c , i i U i r to iK L o F t o l oB t o a Se n n v i C m re Taj 0 14 C i ) o me , i i 30 3 , h a c nn n

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与去除技术

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与去除技术

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与去除技术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食品污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食品污染物可以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残留、生物毒素、微生物污染等,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因此,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与去除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1. 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

通过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对食品样品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可以有效识别食品中的有害成分。

例如,在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时,可以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将食品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分离提取,并通过质谱分析确定农药的种类和浓度。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原理,可以用于食品中毒素、细菌等微生物的检测。

例如,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等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是采用了抗原-抗体特异结合的形式,通过荧光、酶等方法来定量测定食品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食品中的基因物质,如转基因成分等。

基于DNA的检测技术可以提供食品中细菌、真菌或病毒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如实检测。

二、食品中污染物的去除技术1. 物理去除技术物理去除技术是通过改变污染物的物理性质来实现去除的方法。

例如,利用膜过滤技术可以将水中的微生物、悬浮固体等颗粒物去除;利用高温处理可以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离心、沉淀等方法去除食品中的杂质。

2. 化学去除技术化学去除技术是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物质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形成不溶于水或易于去除的沉淀物,达到去除的目的。

例如,食品中的金属离子可以通过添加螯合剂形成络合物沉淀下来,使其从食品中去除。

3. 生物去除技术生物去除技术是利用生物的作用来去除食品中的污染物。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对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

然而,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兽药、激素等,从而危害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研究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用的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机污染物。

它通过将样品挥发成气态,然后进入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最后通过质谱进行检测。

该技术在食品中检测农药、兽药、环境激素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将液态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比较,其优点在于其适用性更广,可以在检测有机化合物的同时,检测更复杂的化合物,如糖类、氨基酸等。

该技术在食品中检测污染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3. 原子吸收光谱(AA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是一种将原子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所产生的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等元素。

其中,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适用于检测痕量金属,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则适用于大量元素的同时检测。

这些方法在食品中检测重金属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新兴的食品中污染物检测技术除了传统的污染物检测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检测技术正在被研究和广泛应用。

例如:1. 质谱成像技术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将质谱和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将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空间分布图像结合起来,对于复杂或难以提取的样品分析更有优势。

小龙虾过敏原及其脱敏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小龙虾过敏原及其脱敏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小龙虾过敏原及其脱敏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吴 涛1,吴 彬2,何晓希1,杨荣玲1,邵灿灿1,赵祥杰1*(1.淮阴工学院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2.淮安市产品质量监督综合检验中心,江苏淮安 223001)摘 要:小龙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也出现了食用小龙虾过敏的案例,引发社会关注。

小龙虾中含有多种过敏原物质,给消费者安全食用带来健康隐患。

本文概述了引发小龙虾食物过敏的主要过敏原物质及其性质,并从过敏原消减的角度综述了目前应用于小龙虾的各种先进加工技术,探讨了各种脱敏加工技术对过敏原的影响,以期为小龙虾加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龙虾;过敏原;致敏性;脱敏技术Research Progress on Procambarus clarkii Allergen and Its Desensitiz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WU Tao1, WU Bin2, HE Xiaoxi1, YANG Rongling1, SHAO Cancan1, ZHAO Xiangjie1*(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Food Engineering,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223003, China;2.Huai’an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er, Huai’an 223001, China)Abstract: Procambarus clarkii has a delicious taste and rich nutrition, which is popular among consumers. However, there have also been cases of allergic consumption of Procambarus clarkii, which has attracted social attention. Procambarus clarkii contains various allergenic substances, which pose health risks to consumers’ safe consump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allergenic substances and their properties that cause food allergies in Procambarus clarkii, and reviews various advance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currently applied to Procambarus clarkii. It explores the impact of various desensitiz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on allerge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Procambarus clarkii.Keywords:Procambarus clarkii; allergen; allergenicity; desensitization technology食物过敏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和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常见食物的摄入,难以有效去除其过敏性,将给机体健康带来重大隐患。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 . 速纸 片法 2快
测 试 片 为 预 先 制备 好 的培 养基 系统 和一 种 冷 水
可 溶性 的凝 胶 剂 , 以及 由于 检测 项 目不 同而不 同 的指
示 剂 。它 由上 下 2 薄 膜组 成 , 层 的聚 乙烯 薄膜 上 层 下
印 有 网格并 且覆 盖有 细 菌生 长 的培 养基 , 层是 聚 丙 上 烯 薄膜 。使 用 时接 种 1 L待测 样 品 的稀释 液 在下 层 m 的培 养 基上 , 上 上层 聚丙 烯 薄 膜 即可 完 成 , 常 只 盖 通
需 2~8 4 4 h即可得 出结 果 。纸片法 已成 功用 于大肠 杆
H本 流行 ,0 6年更是 横 扫 了 日本 除冲绳 岛 和青森 外 20 的所有 县 , 患者 人数 已近百万 I 因此 , 强对 食源 性 。 I 。 加
致 病微 生物 的监 测 ,发 展快 速 灵敏 的检 验 检测 技术 ,
成或 显微 点 样技 术 将 大量 D A探 针 有 序地 固化 于支 N
2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 ny —ikdi mu oob n s E zme l e n m n sre t — a sy 简 称 E IA)是 一种 崮相 酶 免 疫 分 析 方 法 , 是 a, LS , 它
文章 编 号 :0 5 4 4 ( 0 0 0 — 0 6 0 10 — 94 2 1 )6 0 9 ~ 4
近年来 , 随着 人 们 生 活水 平 的不 断 提 高 , 品 安 食 全越 来越 受到 重视 和关 注 。 济 贸易全球 化 又使得 食 经 源性 疾病 成 为世 界性 公共 卫 生 问题 , 无论 是 发 展 中 国 家还 是发 达 国家都 不可 避免 I 诺 罗是一 种病 毒 , 们 I 。 人 通 常 因为吃 了牡蛎 之 类 的贝类 感 染 , 引发 急 性肠 胃 并 炎 和食物 中毒 。自 2 0 0 4年开 始 , 罗病 毒连续 2 在 诺 年

QTRAP串联质谱系统用于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

QTRAP串联质谱系统用于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
lc最初的方法开发使用了eksigenttechnologies的tempo?lc系统75mm150mm的c18反相柱absciexqtrap?串联质谱系统用于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absciexqtrap?串联质谱系统用于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106lcpackings流动相为含有甲酸的水和乙腈流速300nlmin
多通道的MRM探测扫描(上);鸡蛋中多肽的数据相关MS/MS(左下);牛奶中多肽的数据相关MS/MS(右下) 图3a. 用MIDAS™工作流程检测通心粉中的过敏原。分析添加了100 ppm的鸡蛋和牛奶过敏原的通心粉提取物。顶部窗格 中显示的是MRM通道的总离子流图。左下方是自动采集得到的鸡蛋中多肽的QTRAP® MS/MS谱,右下方是由牛奶中多肽 产生的QTRAP® MS/MS谱。
MS/MS 所有的分析都是在配备ESI源的AB SCIEX 4000 QTRAP® LC-MS/MS系统上完成。 最初的方法开发采用NanoSpray®源,流速为300 nL/min。使用MRM Pilot™软件和MIDAS™工作流程, 用于摸索和确认MRM通道。(MIDAS为MRM-Initiated Detection And Sequencing,即MRM触发的检测和 测序)。 使用MIDAS™工作流程,从已知的蛋白序列中预测一组MRM通道,之后扫描这组MRM通道,并触发采 集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QTRAP®)MS/MS全扫描谱图(图1)。这些数据被提交到蛋白序列数据库搜索引 擎,来验证是否是待测的多肽,并确认这些MRM通道是否适用于过敏原检测。使用了这一工作流程,就无需 使用合成的多肽;而过去,在无法获得商品化的过敏原蛋白时,往往就需要使用合成的多肽。 最终开发出的食品样品中的过敏原检测方法采用了AB SCIEX 4000 QTRAP®质谱系统,配备了Turbo V™ 离子源和ESI探针,流速为300 µL/min。 结果和讨论 在方法开发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确定备选的肽段是检测过敏原的独特标志肽段。为此,对潜在的标志性肽 段进一步确证,以去除那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化的肽段,例如翻译后修饰或麦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通过进一步确证精简得到的肽段用于在检测过程中触发并生成肽指纹谱。每一个过敏原都需用到 多个标志肽段来触发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图2显示的是用于检测花生、牛奶、鸡蛋、小麦蛋白的MRM通道总离子流图。这里共有55个对MRM通 道,对应于19种用于SCIEX QTRAP®串联质谱系统用于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 最后得到的MRM通道列表用于完成MRM探测扫描,并触发采集QTRAP® MS/MS全扫描谱图。这些谱图 可被提交到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搜索引擎,对鉴定的多肽进行确认。 图3a和3b展示了通心粉和面包样本的例子,两组样本都添加了100ppm牛奶和鸡蛋的过敏原,经提取后 进行分析。 提取通心粉和面包的加标样本,由于两者均含有来自鸡蛋和牛奶中的相同多肽,所以得到了一致的MS/ MS谱图。这些附加的MS/MS信息连同MRM离子比率数据,为食品中过敏源的鉴定提供了多点证据,因为这 些肽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大大降低了过敏原检测的假阳性率。

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与控制

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与控制

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与控制食品过敏是一种常见的饮食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过敏食物过敏原的检测和控制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与控制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1. 食品过敏的定义和原因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反应,当人体暴露于某些食物中的特定蛋白质,免疫系统会产生异常的反应,导致不适或者过敏症状。

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鱼、贝类和小麦等食物。

过敏的原因可能是遗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2. 过敏原的检测方法食品中过敏原的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步骤。

目前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包括ELISA和PCR等。

ELISA是一种常规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但它对于不同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基因序列,从而确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过敏原。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食品过敏原的检测更加准确和灵敏。

3. 过敏原检测的应用和挑战过敏原的检测在食品生产和食品标签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食品生产商可以利用过敏原检测技术确保产品不含过敏原,并为过敏人群提供安全的食品选择。

此外,正确标注食品上的过敏原信息也是保护过敏人群健康的重要手段。

然而,过敏原检测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不同食物之间的交叉反应、成本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等问题。

4. 过敏原的控制措施除了过敏原的检测,食品中过敏原的控制也至关重要。

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控制过敏原交叉污染的风险。

他们可以通过良好的生产设施和操作规程来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此外,食品生产商还应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不含过敏原,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选择合适的食物,并且避免食用未明确标注过敏原信息的食品。

5. 过敏原的烹饪与替代品对于过敏食物过敏人群,烹饪和使用替代品是减少过敏原摄入的有效措施。

烹饪可以改变食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而改变过敏原的活性。

食物致敏蛋白研究进展

食物致敏蛋白研究进展

随着快速 的城 市化发展 、 消费 者需求 的 日益 变化 以及 国际食 品贸易 的增 加 , 世界各 地食 品安全事 件 的 发生 呈现井 喷状 。 目前影 响食 品安 全的生 物 因素 中 , 食物 过敏 问题 已经尤 为突出 。据我 国相关 资料统计 , 约有 6%的 6岁 以下 儿童 以及 2%的成 年人都会 对食 物产 生过敏反应 , 而在美 国每年 约有三万起 食物 过敏
Ad v a n c e s o n Al l e r g i c Pr o t e i n i n Fo o d
L I Ya n g , XUE W e n - t o n g
( C o l l e g e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N u t r i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抑 制试验 得 出非发 酵性豆制 品存 在大量致 敏蛋 白, 其
病例急诊 , 因此过敏病症一直 困扰大家l l l 。过敏性 较高
Abs t r a c t : T h e f o o d a l l e r g y e x i s t i n g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b e c a me a n o u t s t a n d i n g p r o b l e m i n t h e i s s u e o f f o o d s a f e t y .T hi s a r t i c l e wa s c o mmi t t e d t o s u m ma r i z e t h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a l l e r g i c p r o t e i n,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g a r d i n g p r o t e i n s e n s i t i z 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a s we l l a s t e c h n o l o g y s u c h a s b i o p h y s i c s -c h e mi s t r y me t h o d s ,e n z y me pr o c e s s

大米过敏蛋白的进展

大米过敏蛋白的进展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 第37卷 第5期粮食与油脂· 126 ·稻谷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稻谷产量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稻谷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

我国稻米资源丰富,大米不仅是中国居民的主食,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同“大米性味平,具有健脾养胃、益精强志、聪耳明目之功效”,而将大米誉为“五谷之首”。

大米富含淀粉,同时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较为全面的营养[1]。

大米蛋白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且其氨基酸组成模式与WTO/FAO推荐的模式接近,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且大米蛋白生物价(BV)高达77,蛋白质利用率(PER)为1.36%~2.56%[2],在各种粮食中居首位。

以前普遍认为大米蛋白具有低过敏性的特点,但随着近年来日本出现的大米过收稿日期:2011-11-01 *通讯作者作者简介:潘菁(1964—),女,江苏扬州人,硕士,主要从事食品加工与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

敏病例的报道,针对大米过敏蛋白的研究逐渐发展。

本文就大米过敏蛋白的性质、脱除方法等作一些介绍。

1 大米过敏的机制和临床表现1979年Shibasaki首次提出,大米中的球蛋白具有较高的过敏性,易导致过敏性皮炎等反应,由此,人们开始关注大米过敏。

抗原进入机体后,会导致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又称超敏反应。

与食物过敏相关的大多属于Ⅰ型超敏反应,Ariai T和Ikezawa Z [3-4]的研究表明,大米过敏由IgE介导,且主要是由大米中的部分过敏蛋白引起的,临床的表现主要是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皮炎皮疹。

目前,大米过敏在欧美较罕见,根据现在的统计数据,主要发生在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潘 菁,汪何雅,钱 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122)摘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米中存在着少量可导致过敏的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过敏原检测及脱除方法研究进展摘要:食物过敏原可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而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食物过敏已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

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对食物中的过敏原进行检测,并有效予以脱除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食物过敏原的体外检测方法,以及并简要介绍了一些食品加工技术,包括脱皮、热处理、辐照处理等对食物中过敏原的影响。

关键词:食物过敏;过敏原;检测;脱除Advances in Research of Detection and Removal of Food Allergens Abstract:Food allergens are things that can bring the body a series of immune response and seriously threaten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 hence food allergy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food safe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ppropriate method to effectively detect and dislodge food allerge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tection methods to food allergens in vitro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n food allergens of various of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peeling treatment, heat treatment and radiation treatment. Keywords: Food Allergy; Allergen; Detection; Removal1、前言食品过敏是指人们对食品产生的变态反应,被定义为“对食物及食品添加剂的副反应”,也就是由于摄取食物及其添加剂而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

在临床上表现为荨麻疹、哮喘、腹痛和腹泻等多种症状,严重的可导致休克[1]。

近年来,随着饮食范围拓宽、食品种类增多及转基因食品出现,人们与过敏原接触的机会也有所增加,因此直接导致了食物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的大幅增长,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5%~8%的小于三岁的儿童,以及1%~-2%的成年人对食物过敏[2]。

仅我国,每年在协和医院门诊就医的食物过敏患者就达1.5万人[3]。

而在工业化国家的总人口比例中,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儿童占6%,成年人占3%~4%[4]。

可见,食物过敏确实已严重威胁到特定人群的身体健康。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快速检测到食物中的过敏原,并通过一系列加工过程将其有效脱除,成为食品科技工作者的研究课题。

2、食物过敏原及其过敏机制食物过敏[5](或称为食物的超敏反应)其实就是食物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更确切的说,是由食物中的过敏原所引起的。

食物过敏原指的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食物抗原分子,几乎所有食物致敏原都是蛋白质,大多数为水溶性糖蛋白。

它们有如下特点:任何食物都有可能诱发过敏反应,每种食物中仅部分成分具有变应原性;食物过敏原性具有可变性;不同的蛋白质可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使食物过敏原间存在交叉反应性。

它们一般为具有酸性等电点的蛋白质或糖朊,分子量一般小于7000kD,这些蛋白质通常具备穿过粘膜表面而易被肌体的相应特性[6]。

食物过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以IgE为媒介的过敏反应,引起速发型胃肠道过敏、口腔过敏、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特异性皮炎、哮喘等;②不以IgE为媒介的过敏反应,引起食物蛋白性的小肠结肠炎、直肠炎、肠炎和乳糜泻等炎症;③介于以IgE与不以IgE为媒介之间的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嗜酸性粒细胞食道炎、胃炎和胃肠炎等疾病[1]。

从免疫学机制上看,IgE介导的免疫应答是食品过敏的主要效应,其机制为I型超敏反应,包括致敏和发敏2个阶段。

一定量的过敏原或其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穿过肠道粘膜屏障,刺激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产生一定量的IgE抗体。

IgE进入血液循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相结合后,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该过敏原后,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抗原与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相结合,在钙离子参与下,肥大细胞膜破溃,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白三烯等,导致黏膜水肿、分泌亢进、细胞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等,表现为鼻涕、喷嚏、哮喘、皮肤潮红、发痒、皮疹、腹痛、腹泻、心悸、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等[7]。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9年国际法典委员会第23次会议公布了8种常见的过敏食物和160种较不常见的过敏食物的清单。

8类常见过敏食物为牛奶、鸡蛋、鱼、甲壳类(虾、蟹、龙虾)、花生、大豆、核果类(杏、板栗、腰果等)及小麦,约占食物致敏原的90 %以上[5]。

法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法国儿童中,对蛋类过敏的人数最多,占过敏患儿的34%,其次是对花生、牛奶和鱼等;在成年人中,对香蕉、草莓、李子等水果过敏的人最多,其次是对油料、干果及西芹、香芹等蔬菜[8]。

而且据有关报道,甜瓜、苹果、西瓜、桃子、西红柿和茄子为序导致的过敏患者正在增加。

3、食物中过敏原的检测3.1概述如上所述,食物过敏反应会影响呼吸系统、胃肠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肌肉和骨骼等,有时甚至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食物过敏问题又因人而异,不仅存在致敏原种类的差异,而且存在量的差异,有时极少量的过敏原蛋白即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这对食物过敏原蛋白定量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体内检测和体外检测[9]。

体内检测方法比较古老,试验部位在患者皮肤,对受试者会造成一定痛苦;而且这些实验均非绝对正确,其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反应结果的可靠性,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另外体内检测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全身过敏反应,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而体外检测是取患者血液或其他可代替的体液,亦或是其中的某些特异性成分来进行的离体检测,过敏原并不直接应用于人体。

故其在安全性和影响因素方面都比体内检测要更胜一筹,因此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以下就体外检测的一些方法分别加以简介。

3.2体外检测技术目前,体外检测过敏原的方法主要是免疫分析技术[5],它是将免疫反应与现代检测手段相结合而建立的超微量测定技术,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突出特点是高度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3.2.1 利用人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食品过敏原由于过敏患者的血清含有可与过敏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主要是IgE,因此利用人血清来检测食物中的过敏原主要就是应用血清中的IgE来检测相应的抗原,这类方法一般用于临床检测。

3.2.1.1 RAST抑制实验和EAST抑制实验在体外过敏原检测实验中,放射过敏原吸附抑制实验(radio allergosorbent test inhibition, RAST抑制实验)和酶标记过敏原吸附抑制实验技术(enzyme linked allergosorbent assays inhibition, EAST抑制实验)[10]是目前国际上变态反应临床及科研人员使用最广泛、最灵敏的方法,也是评价过敏原总致敏活性的关键技术。

该方法的优点是其灵敏性和准确性高,能够同时解决不同食品过敏原的交叉致敏问题。

但RAST和EAST抑制实验的一个主要不足是对人血清的依赖性,由于血清难以保证一致,即同一性差,因而这两种方法难以标准化。

3.2.1.2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免疫印迹法[11](Western blotting) 是一种将高分辨率凝胶电泳和免疫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杂交技术。

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酶标记的二抗。

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

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的目的蛋白。

免疫印记实验已成为现今过敏原鉴定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有人对其做了些许改进,即不使用过敏患者的血清,改善后的免疫印迹法消除了对人血清的依赖性。

例如,You等[12]使用杂交瘤细胞培养液中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来检验大豆β-伴大豆球蛋白提取液中的过敏原。

3.2.2 用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检测食品过敏原为了克服用人血清IgE抗体检测食品过敏原的不足,依赖于如兔、鼠、绵羊、山羊、鸡等动物抗血清的免疫分析方法逐渐发展起来。

这些抗体检测激发免疫作用抗原的效果要比人血清好,且比较易得。

3.2.2.1 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13](immunochromatography)是将特异的抗体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的某一区带,当该干燥的硝酸纤维素一端浸入样品后,由于毛细管作用,样品将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即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免疫胶体金或免疫酶染色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诊断。

由于免疫层析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近年来,其在食物过敏原检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且多集中在花生、榛子等坚果类过敏原的研究。

另外,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也进入市场,加入了快检的行列。

但该技术多为定性或半定量检测,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3.2.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ELISA是一种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的免疫分析方法,其检测特异性源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ELISA的分类方法众多,主要有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捕获法和竞争法,其中,双抗夹心ELISA法和竞争ELISA法应用最为广泛。

近年来,市场上已有多种商品化的过敏原检测ELISA试剂盒销售,这些试剂盒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过敏原的定性和半定量检测。

ELISA 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快速、费用低,因而在过敏原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食物中少量存在就能引起严重过敏症状的过敏原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