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辐射在介质光波导中的传播
第4章 光在波导中的传播
φ0 p = arctan
2 n12 sin 2 θ − n0 2 n0 cosθ / n1
特征方程中 特征方程 k0 n1 cosθ 是薄膜中波矢量在x方向的分量,它是 薄膜中的横向相位常数,可表示为:
k1x = k0 n1 cosθ
于是特征方程可写为: 2k1x h − 2φ1 − 2φ0 = 2mπ 该式表明,由波导的某点出发,沿波导横向往复一次回到原 处,总的相位变化应是 2π 的整数倍。这使原来的波加强,即 横向谐振条件。 相当于在波导的横向谐振,因而叫做波导的横向谐振条件 横向谐振条件 横向谐振特性是波导导波的一个重要特性。 2.导波的模式 对给定的波导、工作波长和整数m,由特征方程可求出形 成导波的入射角。以该角入射的平面波即形成一个导波模式。
2 2h n12 − n2 对于n 的所谓对称平板波导,截止波长为: 对于 2=n0的所谓对称平板波导,截止波长为: λc = m
该式对TE模和TM模都适用,这就是说,对于对称波导,模序 数相同的TE模和TM模具有相同的截止波长 λc 。但是,TE0模 (或TM0模)的截止波长=∞,此时没有截止现象,这是对称 波导的特有性质。
第四章 光在波导中的传播
光波被约束在确定的介质中传播 时,由这种介质构成的光波通道称 为光学介质波导,或简称为光波导 为光学介质波导,或简称为光波导
光通信的迅速发展, 光通信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对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光波导技 术的研究。光波导技术是一种以光的电磁场理论为基础, 术的研究。光波导技术是一种以光的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对 光波实施限制和传输的技术。其中, 光波实施限制和传输的技术。其中,介质波导和光纤是两种 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光波导。下面将以射线理论和电磁场理论 射线理论和电磁场 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光波导。下面将以射线理论和电磁场理论 分析光波在介质波导和光纤中的传导模式和传播特性, 介质波导和光纤中的传导模式和传播特性 分析光波在介质波导和光纤中的传导模式和传播特性,并介 绍导波光学器件的典型应用。 绍导波光学器件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光在平板波导中的传播
第4章-介质波导
Ae
be
e r
A
g
b
ar
x y z
a
n1 n2 plane l of f incidence i id
a e a cos e a r a cos r a g a cos g b e br bg b Poyntingvector S E H
2 n1 cos g 1 2 sin 2 e n2 Eg 2n1 cos e Ee n1 cos e n 2 cos g
rTE
2 2 2 Er n1 cos e n 2 n1 sin e 2 2 Ee n1 cos e n 2 2 n 1 sin e
r cs e e
e
e
cc r
导波模
两个界面处全内反射 nf > ns > nc
2ΦS
17
nc nf ns
h
z
nc
z=h
cc
s
c e
radiation mode
x
y n=0
nf
ns
e
h
cc
r
substrate mode
h
s
2ΦC
e
h
e
cc r
rcs e
1
4.1 光的反射和折射
TE-Wave
He Ee ke e r Hr Er kr
n1 < n2
He
ke
TM-Wave
kr Er
Hr
n1 n2
x y z
Ee
e r
n1 n2
g
Eg
Hg kg
g
第四章 光辐射在介质光波导中的传播
( ) ⎡
= exp⎢−
j2 arctan
n12
sin 2
θ1
−
n
2 2
12 ⎤ ⎥
⎢⎣
n1 cosθ1
⎥⎦
= exp(− j2φ12 )
(4.2-4) 上式表明,光在下界面发生全反射时,反射光和入射光之间产生一个相移−2φ12, 其中
( ) 2φ12
= 2 arctan
n12 sin 2 θ1 − n22 n1 cosθ1
arcsin n3 n1
= θ13
< θ1
< θ12
= arcsin n2 n1
(4.1-10) 由上式还可把产生衬底辐射模的条件写为
n3 < N = n1 sinθ1 < n2
(4.1-11) 上式两端同乘以真空中波数k0,产生空间辐射模的条件又可写为
k0n3 < β = k0N < k0n2
(4.1-12)
传播常数,它是波矢k的z分量,即 kz = β 。引入传播常数的概念后,上式两端同 乘以k0,因此产生空间辐射模的条件又可写为
β = k0N < k0n3
(4.1-8) 我们把产生空间辐射模的条件合写如下
θ1
<
θ13
=
arcsin
n3 n1
N = n1 sinθ1 < n3
(4.1-9) 传播常数β的单位通常采用cm-1或mm-1。
现来研究三层平板波导,其横截面和相对介电常数分布如图 4-1 所示,光 沿垂直纸面的z方向传输,图中b为波导芯厚度,ε1、ε2、ε3分别为芯层、下包层 和上包层的相对介电常数,相应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n3,它们与相对介电常 数 的 关 系 为 ε1 = n12 、 ε 2 = n22 、 ε 3 = n32 。 为 了 分 析 方 便 , 常 令 ε1 > ε 2 ≥ ε 3 , 或
光电子学教学大纲
《光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90631008课程英文名称:Optical electronics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光电子学》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的专业基础课,与多门课程内容相关,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激光产生的原理与特性,了解光在介质波导(主要是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掌握发光器件的原理与特点,掌握光电转换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性等光电子学知识。
使学生在获取光电子学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度介绍光电子学在相关领域中的最新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激光的产生、光在介质波导(主要是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等光电子学知识,掌握发光器件与光电转换器件等方面的知识。
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激光的产生原理,掌握发光器件与光电转换器件的工作原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 基本技能: 掌握相应的计算技能、培养实验技能。
(三)实施说明1.本大纲适用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以及相近的诸如光电信息、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本科生。
作为一个整体,大纲展现了光电子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应注意本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实用性;但部分章节的组合也可作为开设某一专题的选修课使用;2.因教学学时所限,课堂教学要做到突出重点,精讲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理论与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基本光电子学问题。
教师在授课中可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3. 对于与其它课程交叉部分的内容,要分工明确,突出本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作用与特色,即立足于光电子学涉及到的基本物理效应,重要概念与理论分析方法,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特征及应用方向等;4. 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融合贯通,注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自学并不断积累学科前沿最新知识,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电子技术复习总结
光电子技术复习题总结(2012.6.1)第一章:光的基础知识及发光源1.光的基本属性?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即具有波粒二象性。
2.激光的特性?(1)方向性好(2)单色性好(3)亮度高(4)相干性好3.玻尔假说:定态假设和跃迁假设?(1)定态假设;原子存在某些定态,在这些定态中不发出也不吸收电磁辐射能。
原子定态的能量只能采取某些分立的值E1、 E2 、……、En ,而不能采取其它值。
(2)跃迁假设;只有当原子从较高能量En的定态跃迁到较低能量Em的定态时,才能发射一个能量为h4.光与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的三种过程?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受激辐射5.亚稳态?自发辐射的过程较慢时,粒子在E2能级上的寿命就长,原子处在这种状态就比较稳定。
寿命特别长的激发态称为亚稳态。
其寿命可达10-3~1s,而一般激发态寿命仅有10-8s。
6.受激辐射的光子性质?受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振动方向、相位都与外来光子一致。
7.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这两个过程的关系?宏观表现?两能级间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这两个相反的过程总是同时存在,相互竞争,其宏观效果是二者之差。
当吸收过程比受激辐射过程强时,宏观看来光强逐渐减弱;反之,当吸收过程比受激辐射过程弱时,宏观看来光强逐渐加强。
8.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区别?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光辐射的相干性,由自发辐射所发射的光子的频率、相位、振动方向都有一定的任意性,而受激辐射所发出的光子在频率、相位、振动方向上与激发的光子高度一致,即有高度的简并性。
9.光谱线加宽现象?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自发辐射所释放的光谱并非单色,而是占据一定的频率宽度,分布在中心频率v0附近一个有限的频率范围内,自发辐射的这种现象称为光谱线加宽。
10.谱线加宽的原因?由于能级有一定的宽度,所以当原子在能级之间自发发射时,它的频率也有一个变化范围△vn.11.谱线加宽的物理机制分为哪两大类?它们的区别?分为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两大类。
第二章 光辐射在介质波导中的传播
H1x r, t 2 A sin 1
i t z
1
cos hx e
i t z
H1z r, t i
0
2 A cos 1
称 抗 式 中 ,阻 为 波
1 1
1
sin hx e
arctan
sin 1 n2 n1
2
cos 1
// arctan
sin 1 n2 n1
2
2
n2
n1 cos 1
2
tg / / tgTM
tg tgTE
(n1 / n2 ) 2 sin 2 i (n2 / n1 ) 2 cos i
其中: n 1 > n 2,且θ1 > θ c时, 产生全反射,
n2 c arcsin n1
当 cos 1 i sin 1 n1
2
2
n2 cos 1 i sin 1 n1
2
2
2
exp(i 2 )
即:
k1 sin 1 k1 sin 1 k 2 sin 2
k1 k1 / v1 , k 2 / v2
θ1=θ'1 n 1 sin θ1= n 2 sin θ 2
反射波振幅:菲涅尔(Fresnel)公式:
n1 cos 1 n2 cos 2 r , n1 cos 1 n2 cos 2 n2 cos 1 n1 cos 2 r/ / n1 cos 2 n2 cos 1
光纤: 阶跃折射率光纤: 原理:1854年,英国的Tyndall 石英光纤应用专利: 1927年,英国的Baird与美国的 Hansell申请。 玻璃光纤注光:1930年,德国人 细束光纤设计:1958年,美国的Kapany 第二吸收鞘引入:1958年,美国光学公司,为减少光纤 包层杂散光; 光纤激光器:1961年,美国的Snitzer研制。 渐变折射率光纤 专利:1963年,日本的西呎等人申请 产品:1968年,日本玻璃板公司研制。 1970年,美国Corning公司研制出20dB/km的低损耗光纤, 开始光纤通信产业化。
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课件
2018/10/26
15
光线经过轴向距离L所花的最长和最短时间差为
Ln12 Ln1 Ln1 Δ cn2 c c
(10)
可见,光脉冲弥散正比于,愈小, 就愈小。
2.5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
用光作为通讯手段,自古有之。历史上第一项属于光通讯的专利,由 贝尔在一八八零年以“光话机”取得,实现了在几百米范围内用可见 光传送语言信息。 。但直到高锟关于光纤的论文发表之前,人类想 出的各种传输光的方式,都还不足以使之成为有效的通讯工具。在六 十年代,即使是最好的导体,光波在其中传输二十米,能量就只剩下 原来的百分之一,更何谈“通讯”二字。而高锟提出的光纤,是用高 纯度的玻璃纤维制成,光进入到其中,就像进入了一个周围全是镜子 的管线,在全反射的作用下,再也跑不掉,只有从另一端出来。光纤 低损失、宽频带、尺寸小、重量轻的优点,给人类通讯带来了一场革 命,这种与头发差不多粗细的导体,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无限丰富的时 代。
按传输的偏振态分:
单模光纤又可进一步分保偏光纤非保偏光纤。
2018/10/26 3
按制造光纤的材料分,有: ①高纯度熔石英光纤 其特点是材料的光传输损耗低,有的波长可 低到0.2dB/km,一般均小于ldB/km; ②多组分玻璃纤维 其特点是芯-皮折射率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因而有利于制造大数值孔径的光纤,但材料损耗 大,在可见光波段一般为:1dB/m
r n( r ) n1 1 2( ) a n( r ) n1 (1 2 )1 / 2 n2
2018/10/26
1/ 2
(0 r a ) (r a)
(3)
7
上式中a为纤芯的半径,n1为光纤轴线上的折射率,n2为 包层折射率,α为一常数。
第4章 介质光波导传输理论
非线性特性
3
第四章 介质光波导传输理论
“介质光波导”是一种叫做光纤的传输线,它 是工作在光波频率下的一种介质圆波导,它能 引导光能沿着轴线平行方向传输。
光纤的作用是为光波的传输提供通道。为了在 通信中使用,须将若干根光纤同加强构件和外 护层制成光缆。
分析光纤中光波的传输,可采用两种理论: • 射线理论 • 波动理论
图4-11(a)中,n2>n1,光线以1入射角由光疏介 质向光密介质入射时,将会发生折射并且入射角1大 于折射角2;当光线从光密媒质向光疏介质入射时, 如图4-11(b)所示。此时入射角1小于折射角2, 当2=90°时,则入射角1=c(临界角),根据折射 定律得出:c=arcsin(n2/n1),只要入射角 1>c,此时就会产生全反射。如图4-11(c) 所示。
图4-9 计算机校园网的组成
24
4.1.5 光纤在桥梁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应用
对于桥梁结构的监测,可以通过汇集桥梁结构或材 料的局部属性,观测出负荷和使用期限内的属性, 用F-P光纤应变传感器埋置在桥梁的不同结构部分, 就可从这些局部传感器中得到桥梁的整个属性,这 是一种较理想的桥梁监测方式,如图4-10所示。
收设备三大部分构成。
图4-6 光纤传输系统示意图
18
4.1.2 光纤在电信网络的应用
光纤传输系统中光发送机的作用是对来自信 息源的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多路复用 处理,再将光源(如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 载波把电信号调制成光信号,送入光纤传输 至远方。
光接收机内由光检测器(如光电二极管)将 来自光纤的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经放大、 整形、再生恢复原形后,将信号送至信宿进 而完成数字信号的解复用及数字/模拟转换。
介质中的光的传播
折射率的测量方法
光通过不同 介质的折射 率测量原理
光线穿过不同介 质时的折射现象
折射率对光 的传播路径
的影响
折射率决定光线 在介质中的传播
路径
折射率质对折射
率的影响
介质中的光的色散与频散
介质中的不同波长光的传播速度差 01 异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与吸收特性对于生物医学 应用至关重要。光学成像在医学影像学中有广泛 的应用,同时介质中的光传播对光介导治疗的效 果也具有重要影响。
介质中的光的传播与生物医学 应用
01 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
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
02 光学成像应用
医学影像学中的技术
03 光介导治疗
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
● 06
介质中的光的损耗机 制
在介质中光会因散射和吸 收而损失能量 介质的损耗机制会影响光 的传播效果
光在介质中的色 散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 因为介质的性质而引 起色散现象,不同波 长的光线会有不同的 折射率,导致色散效 应的产生。色散会影 响光在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和传播方向,对 光学器件的设计和使 用有重要影响。
不同介质中的光反射与散 射特性也会有所差异
● 03
第3章 光在介质中的透明度 与折射率
透明度的影响因素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距离与透明度的关系是指光线 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与介质本身对光线透明的程 度之间的关系。介质中的杂质会影响透明度,造 成光线的衰减,使得光线在介质中不能无限传播。 光在介质中的衰减过程也是影响透明度的重要因 素之一。
介质中的光的传播与激光技术
激光器中介质中光 的传播特性
激光器的发光原理 介质对激光波长的影响
介质对激光束形成 与传播的影响
第四章 光辐射在介质波导中的传播
作业习题 第四章 光辐射在介质波导中的传播
1 第四章 光辐射在介质波导中的传播
1、计算52.11=n 和51.12=n 的阶跃光纤的数值孔径。
如果外部媒质是1=n 的空
气,对于这种光纤,光线的最大入射角m ax θ是多少?
2、光纤损耗由km dB /10分别降到km dB /1、km dB /2.0时,光传播1km 后,光功
率各损失了百分之几?
3、阶跃光纤的芯层折射率52.11=n ,包层折射率51.12=n ,若一条光线沿轴向
传播,另一条光线沿最大入射角入射。
计算传播1km 后,两光线的时延差。
4、光纤的工作波长为m μ85.0,入纤光功率为0.5mW ,光纤的衰减系数为
km dB /2,求传播4km 后,以mW 为单位的输出光功率是多大?
5、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了500m 后,其功率损失了85%,问以“km dB /”为单
位,该光纤的损耗是多少?
6、光信号的入纤功率是200W μ,传输1km 后,输出光功率为100W μ。
在继续
传输一段距离后,输出光功率只有25W μ,求该段距离的长度。
第四章 光辐射在介质中的传播
子午光线的轨迹:
z=∫
r
0
[n
n(0) cos ϕ 0
2
(r ) − n 2 (0) cos 2 ϕ 0
]
1 2
dr
4.抛物线型折射率光纤中的轨迹方程
r= ⎛ A sin ϕ 0 sin⎜ ⎜ cos ϕ A 0 ⎝
sin ϕ 0 A
⎞ z⎟ ⎟ ⎠
Rs =
T=
2π cos ϕ 0 A
抛物线光纤中光线轨迹与入射角的关系
一 圆柱坐标系中的波动方程
矢量亥姆霍兹方程:
2 1 ∂ E ⎛ ⎞ ∇ 2 E + ∇⎜ E ⋅ ∇ε ⎟ = εμ0 2 ∂t ⎝ε ⎠
∂2H ⎛1 ⎞ ∇ H + ⎜ ∇ε ⎟ × ∇ × H = εμ0 2 ∂t ⎝ε ⎠
2
圆柱坐标系中:
E = E ( r , ϕ ) exp[i (ωt − β z )]
第二种媒质中波的形式:
exp(
ωx
c
n1 ⎡ ⎤ n sin θ i − n ) ⋅ exp ⎢ jω (t − sin θ i z )⎥ c ⎣ ⎦
2 1 2 2 2
8
四 古斯-汉欣位移
平板波导介质的有效厚度: he
= h + x3 + x 2
平板波导中Z字形传播的光线图像
9
4.2 介质平板光波导的射线分析方法
电磁场沿 ϕ 方向是以 2π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Φ (ϕ ) = exp(ivϕ )(v = 0,1,2, K)
ψ ( r , ϕ ) = R ( r )Φ (ϕ )
1 ∂ 2ψ ∂ 2ψ 1 ∂ψ 2 2 + ( k − β )ψ = 0 + + 2 2 2 r ∂r r ∂ϕ ∂r
光波在介质波导中的传播
针对现在讨论的无穷大平板介质波导,考虑到y方向无限大, 场在该方向不受限制,因而可得 0; 又考虑到光是沿z向传输,
y
沿该方向场的变化可用一个传输因子e ik z z 来表示。为了普适地讨论
电磁波在三层介质中的情况,记
为 k1z、k2 z、k3 z, 表示实波矢
z
的z分量。由此得到导波的传播因子 e i z , 因而有 i , 式中
第六章 光波在介质波导中的传播
1. 薄膜介质波导一般概念
如图,均匀介质薄膜波导的的
纵向剖面,由三层均匀介质构 成。 中层折射率为 n1 , 厚度为 h , 另外两层折射率分别为 n2 , n3 , 即衬底及覆盖敷层。 为限制光波于介质中间传导层中,应使 介质薄膜波导
n1 n2 , n1 n3
当满足干涉加强条件时,
2
0
2n1h cos i 2n1hk0 cos i 2m ,
m 0,1, 2,3,
式中, k 是传输光波在真空中的波数; 0
n1 是介质波导的中间层折射率;
i 为波导内的入射角。
上式称为薄膜波导的特征方程,或叫作薄膜波导的色散方程。
2 sin 2 i (n2 / n1 )2 n1 tan 2 cos i n2
பைடு நூலகம்
P
1/ 2
0, 即刚刚发生
sin 2 i (n2 / n1 ) 2 tan 2 cos i
S
1/ 2
i c arcsin(n2 / n1 ), 可得:对S波
但由于波导的谐振条件的要求,波在波导内经过一段距离传输后,将因 为入射角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相位、出射角及出射波导的时间,因此将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θ 13
=
arcsin
n3 n1
(4.1-4)
因为 n2 > n3 ,所以θ12 > θ13 。
4.1.2 空间辐射模 当入射角较小时,使得光在上下两个界面上都不发生全反射,如图 4-2 所 示。在这种情况下,光在传输过程中不断地有折射光进入上下包层,即光能量不 断地从上下包层中辐射出去,这种模式称为空间辐射模。因此若产生空间辐射模, 入射角θ1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n 3
10
8
n6 1 4
2
n 2
0
0
θ 1
2
4
6
θ 1
θ 2
8
10
图 4-3 衬底辐射模
4.1.4 导模 如果入射角θ1增大到使光在上下两个界面上都发生全反射时,此时上下包 层中不再有折射光,如图 4-4 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光能量不再向包层中辐射, 光被限制在波导芯中以锯齿波的形式沿z方向传输,这种模式称为导模。因此若 产生导模,入射角θ1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θ1
<
θ13
=
arcsin
n3 n1
(4.1-5) 由上式还可得到
n1 sinθ1 < n3
(4.1-6) 我们定义 N = n1 sinθ1 为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引入有效折射率的概念后,产生空间 辐射模的条件又可写为
N < n3
(4.1-7) 令 k0 = 2π λ0 ,称k0为为真空中波数,λ0真空中光波长,并定义 β = k0 N 为模式的
对光波导特性的分析,应用两种理论,即射线光学理论和波动光学理论。 射线光学理论的优点是对平板波导的分析过程简单直观,对某些物理概念能给出 直观的物理意义,容易理解。缺点是对于结构复杂的多层波导射线光学理论不便 于应用,或只能得出粗糙的结果。一般而言,若想全面、正确地分析各种结构的 光波导的模式特性,还必须采用波动理论。
x
10
上包层
b8
6
波 导芯
4
2
00
0
下包层
2
4
ε =n2
3
3
ε =n2
1
1
y
ε =n2
2
2
6
8
10
x
10
8
6
4
2
0
0
2
4
6
ε =n2 ε =n2
3
3
2
2
8
10
ε(x)
ε =n2
1
1
图 4-1 三层平板波导的横截面图及相对介电常数分布,ε1 > ε2 ≥ ε3,当ε2 = ε3时 为对称三层平板波导,当ε2 ≠ ε3时为非对称三层平板波导。
12
= 2 arctan γ 3 γ1
= 2 arctan T3
(4.2-9) 4.2.2 TM 模的全反射相移 TM 模的反射系数公式为
r = E' = n1 cosθ2 − n2 cosθ1 E n1 cosθ2 + n2 cosθ1
(4.2-10) 光在下界面发生全反射时,上式(4.2-3)代入式(4.2-10)得到
4.2.1 TE 模的全反射相移 TE 模的反射系数公式为
r = E' = n1 cosθ1 − n2 cosθ2 E n1 cosθ1 + n2 cosθ2
(4.2-2) 式中 E、E' 分别为入射场强和反射场强。光在下界面发生全反射时,利用式(4.1-1) 和(4.2-1)可得
( ) ( ) cosθ2
(4.1-15) 4.1.5 禁区 如果入射角θ1增大到 90°,则光将沿z方向前进,此时导模的有效折射率N =
n1,传播常数 β = k0n1 ,这是导模最大可能的传播常数。对于组成波导的各层介
质都是线性的情况,N > n1或 β > k0n1 的区域为禁区,代表不存在模式的区域。 4.1.6 表面模 对于某些特殊结构的波导,如金属包层波导和非线性波导,会出现其有效
本章将应用射线光学的基本理论对三层平板波导加以分析,目的是对波导 的导波原理和与之相关的某些物理概念为读者给出直观的物理意义和清晰的理 解,并为以后运用波动光学理论分析各种结构光波导的模式特性打好基础。
§4.1 模式类型
我们把波导中所能传输的电磁场型称为波导的模式,在平板波导中存在两 种基本模式,一种称为 TE 模,另一种称为 TM 模。两种模式用光的电场和磁场 的偏振方向来定义比较直观。选择电场只沿平行于波导界面的方向偏振,此时电 场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是横向的,因而把这种模式称为横电模,英文为
现来研究三层平板波导,其横截面和相对介电常数分布如图 4-1 所示,光 沿垂直纸面的z方向传输,图中b为波导芯厚度,ε1、ε2、ε3分别为芯层、下包层 和上包层的相对介电常数,相应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n3,它们与相对介电常 数 的 关 系 为 ε1 = n12 、 ε 2 = n22 、 ε 3 = n32 。 为 了 分 析 方 便 , 常 令 ε1 > ε 2 ≥ ε 3 , 或
Transverse Electric Mode,取其字头称为 TE 模。选择磁场只沿平行于波导界面的 方向偏振,此时磁场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是横向的,因而把这种模式称为横磁 模,英文为 Transverse Magnetic Mode,取其字头称为 TM 模。根据模式的导波 性或辐射性,可进一步把模式分为导引模式和辐射模式,前者简称导模,而后者 简称辐射模。
n1 > n2 ≥ n3 。当上下包层为同一种介质时, ε 2 = ε3 ,此时为对称三层波导,当上
下包层为两种不同的介质时, ε2 ≠ ε3 ,此时为非对称三层波导。令光沿z方向传
输,光在y方向不受限制。下面我们对非对称三层波导进行分析,即 ε1 > ε 2 > ε 3 、
n1 > n2 > n3 。对于对称三层波导,只要在分析结果中令 n2 = n3 即可。
( ) ⎡
= exp⎢−
jθ1
−
n
2 2
12 ⎤ ⎥
⎢⎣
n1 cosθ1
⎥⎦
= exp(− j2φ12 )
(4.2-4) 上式表明,光在下界面发生全反射时,反射光和入射光之间产生一个相移−2φ12, 其中
( ) 2φ12
= 2 arctan
n12 sin 2 θ1 − n22 n1 cosθ1
arcsin n2 n1
= θ12
< θ1
(4.1-13) 由上式还可把产生导模的条件写为
n2 < N = n1 sinθ1 < n1
(4.1-14)
n 3
10
8
θ
1
n6 1
4
θ
2
1
n0
2
0
2
4
6
8
10
图 4-4 导模
上式两端同乘以真空中波数k0,产生空间辐射模的条件又可写为 k0n2 < β = k0 N < k0n1
θ2 和θ3也随之增大。当θ3增大到 90°时,光在上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如果入射角 θ1继续增大,使得θ2也增大到 90°时,光在下界面上也要发生全反射。光发生全 反射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由式(4.1-3)可得到光在下、上两个界面上发生全反 射时的临界角θ12、θ13分别为
θ 12
=
arcsin
n2 n1
( ) 2φ12 = 2 arctan
n12
sin
2
θ1
−
n
2 2
n1 cosθ1
12
= 2 arctan γ 2 γ1
= 2 arctan T2
(4.2-8) 同理,光在上界面发生全反射时的也要产生一个相移−2φ13,其中
( ) 2φ13
= 2 arctan
n12 sin 2 θ1 − n32 n1 cosθ1
4.1.1 折射定律和全反射 光在波导中传输时,从射线的角度来看,要不断地在波导的两个界面上发
生反射和折射,如图 1-2 所示。反射光的轨迹在芯层中是一个锯齿波。令入射角 为θ1,在下界面的折射角为θ2,在上界面的折射角为θ3。当入射角θ1较小时光在 上下两个界面上都不发生全反射,此时光在上下两个界面上的折射满足折射定律
折射率大于n1、传播常数大于 k0n1的情况。这种N > n1或 β > k0n1 的模式称为表面 模。
§4.2 全反射相移
光在波导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以下界面为例,有
arcsin n2 n1
= θ12
<θ1
或
n22 − n12 sin 2 θ1 < 0
(4.2-1) 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TE 和 TM 模由全反射而引起的相移。
(4.2-7a)
( ) ( ) γ 2 = k0 N 2 − n22 1 2 = k0 n12 sin 2 θ1 − n22 1 2
(4.2-7b)
( ) ( ) γ 3 = k0 N 2 − n32 1 2 = k0 n12 sin 2 θ1 − n32 1 2
(4.2-7c) 代入式(4.2-5)则有
=
1 − sin 2 θ 2
1
2
=
⎜⎜⎝⎛1 −
n12 n22
sin 2 θ1 ⎟⎟⎠⎞1 2
=
1 n2
n22 − n12 sin 2 θ1 1 2
( ) = j n2
n12
sin 2 θ1
−
n
2 2
12
(4.2-3) 上式说明发生全反射时折射角θ2变为虚数。上式代入式(4.2-2)得到
( ) r = E' = n1 cosθ1 − j n12 sin 2 θ1 − n22 1 2 ( ) E n1 cosθ1 + j n12 sin 2 θ1 − n2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