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与问题小说
【乡土小说】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小说过于西方化的一次反拨。
“五四”小说以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追求和对西方近现代文学及语言的借鉴与中国传统小说划清了界限、实现了小说的革命,然而“五四”小说创作因此也存在很多弊端。
其一是概念化,小说成了作家演绎思想、表达观念的形式,这个弊端主要表现在问题小说中;其二是欧化,这主要集中在浪漫小说中。
浪漫小说不仅在抒情方式上直接借用了19世纪西方浪漫文学(尤其是卢梭的作品)的抒情方式,而且在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上也过多受到卢梭及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影响,因而这一派小说在叙事上不象小说,而在语言上则又非本土化。
针对这种缺陷,新文学作家曾呼吁文学的“地方色彩”,提倡文学应有“从土里滋长出来的个性”,号召作家“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
所以,乡土小说在20年代初、中期的崛起,实际是新文学在革命之后着手建设的象征,反映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追求。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并证明其艺术魅力的,是鲁迅。
但是,无论是鲁迅还是那些后来被称为乡土作家的青年作家,在20年代初、中期都不曾明确使用过“乡土文学”或“乡土小说”的概念,更未以此相标榜。
最早将这批作家回忆故乡、抒写乡愁的小说称为“乡土文学”的,是鲁迅1928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
后来人们便沿用这一概念指称这一时期的这批作家的创作。
乡土小说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鲁迅的影响并有意识地模仿鲁迅而开始创作的,大都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种质朴和真实的面貌为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2
问题小说就是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
由于作者思想倾向不同,初期问题小说中有一部分作品专以“美”和“爱”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大部分则并不提供答案,是所谓“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不开药方”本身,也正是问题小说的特点之一。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
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结果。
后来,问题小说也体现著作家密切关心现实这一优良的传统。
了问题小说的创作。
发展1、“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
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宣扬爱的哲学。
如果说初期“问题小说”只是问病源,不开药方。
《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
《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步曲”,爱的核心是“母爱”。
3、《倪焕之》它通过一个大的时空跨度去展示社会生活。
小说从辛亥革命发生写到大革命失败。
写了十几年的历史变迁,包括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再现了这十年间中国社会从乡镇到都市的现实生活。
》)《倪焕之》重现了五四青年的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悲剧处境。
是现代文学“知识分子心里变迁史”中的重要一章。
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1. 忽略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其文艺审美价值;2. 小说过重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深度,有图解观念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
;3. 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存在明显的主观臆想和向壁虚构的成分,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
乡土小说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问题小说_精品文档
初期问题小说:鲁迅罗家伦的《是爱情 还是苦痛》,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人》, 冰心的《斯人独憔悴》、《最后的息》, 胡适的《一个问题》等。
问题小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为人生,改造国民性相一致。问 题小说充满了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 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
如家庭问题、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儿 童问题、青年问题、劳工问题等。
问题小说
1921年以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先后 成立并展开活动,更多的专门性新文学刊 物相继创办,小说创作趋于兴盛,并接连 形成“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 漫抒情小说”等创作潮流,标志着中国现 代中、短篇小说的初步丰收和成熟。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最要的一支。创作 主要成员是文学研究会及与之相近的未名诗、语丝社 的一些成员。
3.自叙传的痕迹
(二)庐隐小说的局限性: 1.抒情性叙事不事雕饰,激切直露,同时也嫌单 调,少含蓄。 2.叹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力量,相对削 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
3. 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王统来自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 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2、“问题小说”的产生原因
(1)“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社会矛盾的社会现 实和写实派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 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 产物,它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的需求。
(2)“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兴盛,也是借鉴 外国文学的结果,这种借鉴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a.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俄罗斯文学以 及东北欧文学。 b.五四时期作过较多介绍的挪威 作家易卜生的问题剧。c.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 说。
结构单纯,常用对比的方法,耐人咀嚼回味。 二、“冰心体”的文学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远。她以白话为
第03章 20年代小说(二)
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意义: 1、社会现实对于正义感及具有合理愿望的主人公
的压迫是其“忧郁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主人公的情感苦闷和不幸遭际都与对于祖国
贫弱的哀伤紧密交织,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 3、 对主人公孤芳自赏、耽于忧郁,空有愤激、
短于行动的性格弱点的呈示,对“五四”时期及以后 的知识分子都有一定的警策作用。
教 叶圣陶纪念馆案
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他被称为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 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教案
《潘 先 生 在 难 中》:
以军阀混战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 市民习气颇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在虚惊来了时最先张皇失措,而在 略感得安全的时候他们又是最先哈哈地笑;是 一些没有勇气和环境抗争,揉揉肚子就把他的 “理想”折扣成为零的妥协者。” ——茅盾
教案
(四)蹇先艾: 贵州遵义人。
《到家的晚上》:以抒情化语言叙写主人公 在京城求学十年后重返故乡,目睹家境的衰败荒 凉,而产生的无限感伤。 《水葬》:揭示了贵州乡间“水葬”的野蛮 习俗。
教案
(五)彭家煌:
湖南湘阴人。 代表作《怂恿》描绘了农村因宗族矛盾而 引发的一场闹剧。
教案
(六)废名: 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教案
五、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1、自叙传的性质。 郁达夫坚信法郎士所说的关于“文学作品 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 2、感伤的抒情。
教案
“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光景, 这最纯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 岛国里虚度过去, 可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 死灰的二十一岁! 我真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 花的日子了。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 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 肠! 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 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教案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20年代小说概况
32
第三节 浪漫抒情小说
一、创造社的成立
以1926年为界,创造社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无论是在理论倡导上, 还是创作实践上,都以前期创造 社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30
六、乡土小说的局限
1、作者多是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还缺少 把握农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 与能力,虽然描绘了落后愚昧的农村生活图 景,却未能进一步探索造成这种落后愚昧的 深刻的社会原因。
2、大多数乡土小说在艺术上仍比较稚嫩。手法 圆熟之作太少。
31
七、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11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12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1、庐隐(1898—1934)
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观感受的真实,写人不重视其外表,而重视其内心世界。
36
(4)创造社作家始而久居于海外,继而漂泊于本土, 正在青春期,对爱情问题极为敏感,但所感受到的, 却是由于民族的衰败所导致的歧视、委屈、耻辱, 以这种感受写小说,便发生了集中写“穷”(生的 苦闷)写“色”(性的苦闷)的情况。既有强烈的 叛逆倾向,又有浓郁的感伤情调。
20年代小说概况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
《海滨故人》
由“心理问题小说”转向自叙传 抒情小说的界碑。
自传: 露莎、云青、宗莹、玲玉、
莲裳 ,“愁怨日多,欢乐时少”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 1 )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 人的浮沉与悲欢。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我、情、愁
六、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同 的创作倾向 —— “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命 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张扬;“社会剖析派 小说”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重等, 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自我的情感,
又总被愁云惨雾笼罩着。
(2)“悲哀”的主旋律
成因:
死、夫亡、兄凋、友逝,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A、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始创作后,母
B、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知识女性找不
到出路。
冰心与卢隐比较
相同点: 福建人,北京 大学教育,五四运动, 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
3、夫妻反目
1938年7月5日,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第四版刊 登《启事》,全文如下: 王映霞女士鉴: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關系,及搬 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 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 郁达夫谨啟
王映霞致郁达夫的最后一封信
我马上要上船了,一切手续也都已经办妥。你们报 馆里知道我缺少路费,昨天送来了钱币两百元,这是 首先该向他们表示谢意的。以前的家用所积余的二十 余元,我留下了给你。 你我结婚十二年多,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还未曾做 过一件于心有愧的事情。今后如何,那就要看我的家 庭出身,我的本质如何了。当你我共同生活的初时, 你不但没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还给予我许多未曾偿清 的债务。就是后来的十二年里,在家庭的经济上,我 亦曾作过许多东凑西补的安排。而今天我所留下给你 的 , 债 务 是 没 有 的 , 你 已 经 有 足 够 开 支 的固 定 收 入 。 你 是饱受过经济的苦楚的,当你在尽情挥霍之时,望你 总要顾到三个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虽然他们都是从 艰苦朴素里成长起来,毕竟他们还都在学龄,没有自 立的能力,父亲若不以身作则的来管教,又让谁来管 教?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前期,形成了一个以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未名社青年作 家为主干的“ 乡土小说 ”作家 群。回忆、乡愁、风土、 写实,是乡土小说的突出特色。代表作家有许钦文、王鲁 彦、蹇先艾、彭家煌、徐玉诺、许杰等。
返回
15
2、作品类型与内容
写实型乡土 :真实摹写与揭示农村现实生活。
许钦文等。
抒情型乡土:宁静和谐与乡风民俗的融合。 废名等。
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19
特点:小说诗化;对乡村文明的认同.
20
吴晓东:“他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性 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废名堪称是中国现代‘诗化 小说’的鼻祖,从废名开始,到沈从文、何其芳、冯至、 汪曾祺,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能够梳理出一条连贯的诗化 小说的线索。而废名作为诗化小说的肇始者,为现代小 说提供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破天荒’的创作。” (吴晓东:《竹林的故事.跋》.2003年3月)
终至沉沦和自戕。
《沉沦》悲剧原因。
《沉沦》等作品中的色欲描写。
32
“生的苦闷”:中国“零余者”形象系列。(金钱—穷)。
郁达夫对文学史的最大贡献之一,是“零余者”形象的塑 造。
零余者:
“心头多恨”,“袋里无钱”,“于世无补”。
颓唐,忧郁,孤傲,酒色,变态。 感伤放荡、愤世嫉俗。
16
反映内容: 落后习俗。 械斗:彭家煌《怂恿》 典妻:许杰《赌徒吉顺》 借种:彭家煌《活鬼》 乡刑:蹇先艾《水葬》 冥婚: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乡村“衰美”。 许杰《惨雾》 废名《竹林的故事》 乡愁与感伤。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17
竹林的故事
18
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1967),
12
现代文学第3章2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
2.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第一,侧重自我表现,表现出强
节 郁 达 夫 说( 创 作 *
3 1896 1945 ) 小
烈的主观色彩。具体表现在取材、 形象塑造以及第一人称、主观叙 事角度、抒情文体等方面的偏爱。 第二,富于浓郁的伤感抒情情调。 第三,小说结构具有散文化倾向。 第四,文笔清丽、自然。
一、冰心小说创作 二、叶绍钧小说创作 三、许地山小说创作
2
第 节 郁 达 小夫 说( 创 作 * 1945 ) 3 1896
1.小说创作及其发展:
在日本时开始文学创作,早年作品如《银灰色 的死》、《沉沦》、《南迁》、《怀乡病者》、 《风铃》等作品的特色,正代表了创造社的倾 向。 1922年郁达夫回国,发表了《春风沉醉的晚上 》、《采石矶》、《薄奠》、《迷羊》、《过 去》等中短篇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 大革命后,郁达夫在创作上显示出作家思想的 矛盾。 郁达夫最后一篇小说是一九三五年写的《出奔 》。
第 节 郁 达 小夫 说( 创 作 * ) 3 1896 1945
2.小说《沉沦》分析: ⑴小说集中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特别是性
的苦闷,通过这些被扭曲了的人性的描写,发出 了渴望灵肉一致的爱情的呼喊,因而代表了“五 四”后青年一代要求个性解放非常坦诚、大胆的 呼声。
⑵小说中主人公身上性的苦闷又是和人生苦闷
• •
(二)乡土小说涉及到的主要内容: (三)初期乡土文学对文学史的贡献:
第 节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 1.概述:
作年 概代 述小 说 创 作 创
1 20
主观抒情小说的美学特征以及在文学 史上的贡献:
第07讲 问题小说、为人生小说与乡土小说
第07讲问题小说、为人生小说与乡土小说2008-10-9双周星期四不上(第六周)2008-10-13单周星期一上(第七周)教学目的掌握冰心等人“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主题意义、艺术特征;了解冰心风格。
了解为人生小说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意义。
掌握乡土小说的概念内涵及1920年代后期出现的乡土小说作家群;了解1920年代乡土小说时代心理内涵与基本特色及其历史位置。
教学重点了解问题小说,为人生小说,乡土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基本特色及其历史位置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一、“问题小说”的产生“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异的文学现象。
它始于“五四”,终于“五四”,以鲁迅的《狂人日记》发端,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涌现大量作家,他们以巨大的社会热情与自觉的理性精神去拥抱、透视与剖析当时社会各种问题,呈现出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针对性,探讨问题遂成为当时创作界的一种时代风气。
朱自清认为,“问题小说”既是新文学潮流的产物,也是依据外国小说的结果。
且不说五四新文学的肇始人之一胡适提出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口号,早在五四运动以前,不少欧洲和俄国的反映社会和人生的文学作品就介绍到中国来,特别是易卜生的对现存社会制度进行批判的剧本(“社会问题剧”),从许多方面,诸如婚姻、道德、宗教、法律和政治等等,反映了社会问题。
由于他的思想和方法给五四时期的年轻作家展示了新的视角,所以“问题小说”的发展也得到促进。
事实上,“问题小说”的兴起,其根底在于作家们,尤其是青年作家们自身的遭遇逼迫他们去探讨研究社会的、自己的问题,以求得对于未来的生活信心。
五四运动落潮时期的北京社会状况曾被鲁迅概括为:“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O至一九二二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
”生活在这“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之中的一般青年的思想状况,茅盾在《文学旬刊》的一篇《杂感》中有着这样的描述:“我们的青年的思想,自‘五四’以来,不是也呈急遽的变迁么?而且不是也由兴奋而入颓废么?我们现在追想到‘六三’的热烈举动,追想到那时上海各校童子军如何在南京路维持秩序,女学生如何在各马路分散传单,我们把那时火剌剌的精神,满怀的乐观,和现在的半睡半麻醉的状态一比较,真不胜幻灭之悲哀!热烈的运动已经过去了,兴奋过后之疲倦的颓丧的刹那,正在继续着,虚空的苦闷,攫住了人心,在这当儿,给予慰安,唤起新的活力,是文学家的责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伤热潮,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 ”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其内容广泛涉及婚姻恋爱、就业、家庭等问题,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
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
2,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
3, 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 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
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4,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
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5,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于录》等话剧。
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
辛亥革命后,新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剧居多。
“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
6, 零 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伤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7, “三美”理论(诗歌的三美):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小说】(第一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小说】(第一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20年代小说的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
第二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为主体的“乡土小说”。
第三类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体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一、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一)“问题小说”1.“问题小说”风气的形成1)发端:新潮社: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学生团体,1919创办《新潮》综合杂志,提倡新文化鼓吹文学革命,三年多的时间共刊出小说22篇,其中坚分子并非文学家的罗家伦是最早发表问题小说的作家之一。
2)“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端,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发端于新潮社《新潮》杂志。
主要的代表作有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冰心的《斯人独憔悴》、王统照的《微笑》等,其总体倾向属现实主义。
爱与美是其表现的主题。
特征:1)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
2)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理色彩。
3)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审美价值被削弱。
2.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1)冰心的问题小说矛盾冲突平缓。
热烈的时代气息和清浅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形成了冰心早期问题小说的基本格调:微忧的爱。
爱是追求哲理所获得的济世良方。
2)《超人》1921主人公何彬,不事情节铺张,着力揭示人物心理、抒发作者感受的“五四”性质。
冰心的气质:个性淑婉、冰莹剔透。
文字清新、细腻,是女性作家中的“婉约派”这与她优裕的出身、父母之爱的温馨有关。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3.王统照1)问题小说:突出“爱”与“美”,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2)王统照早期的小说在叙事上常具有一种童心与诗意,将“爱”与“美”视为弥合人生缺陷的良方。
第三章 小说(一)
• 其乡土小说的背景皆为“奚谷镇”。
2、许杰(1901——1993) • 字士仁,浙江天台人。1924年在《小说 月报》上发表的《惨雾》是其代表作, 也是当时乡土小说中的力作。 • 一个热情、有风格的作家。大刀阔斧, 以气势胜,是他基本的风格 • 善于描写广阔而紧张的场面。《台下的 喜剧》
光转向农村和农民,从而使新文学和社会
生活联系得更为密切,也更贴近现实土壤。
3.自觉地开拓了风俗民情这个前所未有
的小说审美领域,促进了新文学民族风格
的形成,其中的圆熟之作具有意境美。
4、打破了全知叙述角度,作家隐 退,让画面和细节直接在读者 面前显现,语言的个性化程度 和地方色彩也都大大增强。
六、乡土小说的局限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 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 《庄鸿的姊姊》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家
五、乡土小说的贡献
1.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 知识青年的狭小范围,第一次提供了中 国农村宗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的题材 宽广、真实而多彩的生活画面,成为了 解当时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 化各方面状况的最宝贵的形象史料,具 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2.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
中分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
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20年代小说(一)
(三)特点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2. 通过表现作家的情绪、心境来结 构小说,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的特征。 还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 说”。 3. 在创作手法上以“浪漫主义”为 主,同时借鉴了西方小说创作的一 些现代技巧。
冰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 心 简 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 介 壶”之意,还有笔名男士。近现代伟大的诗
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福建长乐 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 “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 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 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 事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 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 灯》等,主张爱的哲学。
(一)问题小说的出现过程
1.初期问题小说(1918-1920)
俞平伯创作的《花匠》,叶绍钧的《这也是 一个人?》他们在此期间的创作,初露问题 小说的端倪。 1919 年下半年冰心发表了小说 《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2.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以后的一些问题小说 创作日渐成熟。
年 代 小 说 ( 一 )
20
从 “ 问 题 小 说 ” 到 “ 人 生 派 写 实 小 说 ”
一 问 题 小 说
“问题小说”首先由周作人在《中国小说里 的男女问题》中率先提出:“提出一种问题, 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解决的,是问题小 说”;“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 物。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是以“表现并且讨 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为共识的。
(二)“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
三、抒情小说
1 概念: 自我抒情小说、浪漫抒情小说,是指那些着重 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感,表现作家自己境遇的小 说。 郁达夫、郭沫若、成仿、王以仁等。
2、分类
为”艺术派”的小说——抒情小说
自叙传小说:身边小说,即以自己身边的日 常琐事为题材,受日本私小说影响。 寄托小说:写古代或外国的事,以此抒发作 者出于现实的主观情怀或意绪。郭沫若的 《牧羊哀话》;郁达夫的《采石矶》
2.代表作家作品
庐隐P52——《海滨故人》 ‚‘人生是什么’的焦灼而苦闷的 呼问在她的作品中成了主调‛。 关注知识分子女性的爱情生 活与内心苦闷。
冰心P65
1919年9月 发表的处女作《两个家庭》
陈先生的家——三哥的家 家庭怎样才会幸福,妇女在家庭中的责任
1921年发表的《超人》——代表作
3.代表作家
郁达夫P68 他的小说创作集中体现了 自我抒情小说的特点,代表了 自我抒情小说的最高成就。 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 于192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小说集,郁达夫的代 表作。
小说发展阶段
前期 1921——1927年抒情性,性的苦闷——“自叙 传” 《沉沦》三部曲(留日时期):《沉沦》、《银 灰色的死》、《南迁》 “零余者”形象(多为青年知识分子): 1. 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异的个性以及过人的 才华,不被社会所容; 2. 性格较弱,意志不坚,对于不合理的社会无 力反抗,在现实面前无所作为,在自己所生存的这 个世界找不到适宜的位置。
1927年——1935年 后期 写实
《春风沉醉的晚上》为转变期的代表作。 1932年《迟桂花》 1935年《出奔》 “我”由衷地祝愿这两位主人公和自己都 要像迟桂花一样得到迟来然而持久的幸福。
年代小说概况
不重视背景和环境;不重视情节 细节的真实;而强 调主观感受的真实;写人不重视其外表;而重视其 内心世界
4创造社作家始而久居于海外;继而漂泊于本土;正在 青春期;对爱情问题极为敏感;但所感受到的;却是由 于民族的衰败所导致的歧视 委屈 耻辱;以这种感受写 小说;便发生了集中写穷生的苦闷写色性的苦闷的情 况 既有强烈的叛逆倾向;又有浓郁的感伤情调
相同点: 福建人;北京 大学教育;五四运动; 问题小说;文学
研究会 不同点: 冰心——爱;卢隐——悲; 古典的大家闺秀——现代知识女性气质; 温柔敦厚 含蓄蕴藉——真切真率 如泣如诉
2 王统照1897——1957
山东诸城人;具有诗人气质 雪后儿童 军阀; 沉思 琼逸 模特; 微笑 犯人; 湖畔儿语 堕落的社会; 象征和写实兼容并收;追求爱与美
二十年代小说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小 说创作的情况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潮流
1 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冰心 庐隐 叶绍 钧等作家为代表
2 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 乡愁 风土 写实的基本特 色
3 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个 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2 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农村和 农民;从而使新文学和社会生活联系得更为密切;也更贴 近现实土壤
3 自觉地开拓了风俗民情这个前所未有的小说审美领 域;促进了新文学民族风格的形成;其中的圆熟之作具 有意境美
4 打破了全知叙述角度;作家隐退;让画面和细节直接在 读者面前显现;语言的个性化程度和地方色彩也都大 大增强
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及抒情小说
“青年男女,好像是一朵含苞未放的玫瑰花,美 丽的颜色足以安慰自己,诱惑别人,芬芳的气息, 足以满足自己,迷恋别人,但是等到花残了,叶 枯了,人家弃置,自己憎厌,花木不能躲时间空 间的支配,人类也是如此,那么人生到底作什么? 其实又有什么可作?恋爱不也是一样吗?青春时 互相爱恋,爱恋以后又怎么样?不是和演剧般, 到结局无论悲喜,总是空的啊!并且爱恋的花, 常常衬着苦恼的叶子,如何跳出这可怕的圈套, 情景一辈子呢?”
3.自叙传的痕迹
(二)庐隐小说的局限性: 1.抒情性叙事不事雕饰,激切直露,同时也嫌单 调,少含蓄。 2.叹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力量,相对削 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
3. 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
(三)王统照的“问题小说”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 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2、冷静的写实风格。
《潘先生在难中》分析: (世俗性知识分子,个 人化的生存欲望)
(三)《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风格
1、冷静客观的叙述笔调。 2、双重批判(社会批判、知识分子灰色性格) 3、注重细节、心理描写。 4、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刻画人物有相当的独立性。
(四)《倪焕之》
《倪焕之》(20年代重要的长 篇):小说把中国辛亥革命、 “五·四”到大革命失败前十年间 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倪焕之成长 的舞台,描绘了十年间社会生活 的各种人物群像。倪焕之怎样从 一个小资产阶级经历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 由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向 一个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进步的艰 难历程。
三、“乡土小说”的崛起 20年代乡土小说家群体:许杰、王鲁彦、许钦文、台静 农、彭家煌、废名、蹇先艾
鲁迅为何不归入“乡土小说”的作家呢? 1.什么是“乡土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Nhomakorabea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三、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 1. 忽略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 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超过甚至 损害了其文艺审美价值; 2. 小说过重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深度,有图解观 念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 3. 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 存在明显的主观臆想和向壁虚构的成分,影响 了作品的感染力。
得失随缘、逆来顺受的宿命论式人生哲 学;异乎寻常的坚强性格与生活意志,佛 教的忍让和基督的博爱。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命命鸟》:在尘世难以实现的爱情用平静地双
双赴水殉情来实现;(缅甸的仰光)
《换巢鸾凤》:宦门小姐与一位当差私奔,落
草为王,官兵围剿而调崖殉情;(新加坡、印度)
《枯杨生花》:一对年轻时的情人,40年后再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叶绍钧问题小说的特点: 一方面客观地揭露问题 ‚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 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 另一方面主观地想用“爱”和“美”来解决问 题。 ‚他以为‘美’(自然)和‘爱’(心与 心相印的了解)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而且是 ‘灰色’的人生转化为‘光明’的必要条件‛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 导言》)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但冰心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很深刻,态 度也不是很激烈,冲突是平缓的,人物 也是很软弱的。 冰心具有‚不偏不激的中庸思想‛, ‚极端派的思想,她是不喜欢的‛,其 人物是一些‚软脊骨的人‛。 ——茅盾《论冰心》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B. 后期:“慰安”身份与“爱的哲学”。
试图安慰青年的苦闷、忧伤心灵,并力图回答、解决 问题,转向“开药方”。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⑴何为“乡土小说”? 指以故乡农村和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 力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 小说。
‚蹇先艾叙述过的贵州,裴文中关心的榆关,凡 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 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文学这以 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因此也只见 隐现着乡愁。‛。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
《黄金》:在一个金钱关系笼罩的炎凉世界里,陈
四桥的‚如史伯伯‛这个安安稳稳的小康人家却在势 利的村风中被播弄得摇摇晃晃。作者从钱眼里观世窥 人。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陈四桥人的性格‛:‚你有钱了,他们都来了,对 神似的恭你;你穷了,他们转过去,冷笑你,诽谤你, 尽力地欺骗你,没有一点人心。‛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2.王统照:“美”与“爱”的魔力与虚幻
“剑三是对于人生问题下功夫的。他以为 人生应该美化,美为人生的必要,是人类生活 的第二生命。” ——瞿世英《<春雨之夜>序》
在王统照看来,人们的生活是一个美 好的乐园,却总是遭到外界突来的恶势 力的粗暴破坏,甚至完全毁灭。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把一篇小说安放在近十年的历史过程 中的,不能不说这是第一部;而有意地要表 示一个人——一个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怎样地受十年来时代的壮潮所激 荡,怎样地从乡村到都市,从埋头教育到群 众运动,从自由主义到集团主义,这《倪焕 之》也不能不说是第一部。这两点上,《倪 焕之》是值得赞美的。‛ ——茅盾《读<倪焕之>》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小市民和小知识分子题材: ‚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 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 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 绍钧!‛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导言》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A. 对小市民的无聊、庸俗生活现象的讽刺与 批判。(灰色、庸俗、苟安的国民性痼疾) 《一个朋友》:把结婚、生子、娶儿媳妇当 作人生的全部,身上只有传种接代的生物要 求,而毫无远大高尚的生活理想。 《隔膜》:客厅里无聊的寒暄、酒席上虚伪 的礼节、茶馆里污浊的空气,揭示人与人之 间精神上的隔膜与互相敷衍的痛苦。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第一节
五四“问题小说”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一、问题小说及其出现。 问题小说(1919—1923年)是五四时期 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主要的问题小说作家: 《新潮》上的罗家伦、汪敬熙、杨振 声;文学研究会的冰心、叶绍钧王统照、 庐隐、许地山等。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二是正直、理想型: 《城中》:丁雨生。改造社会得理想、创办宏毅 中学、虽遇重重困难却义无反顾地进行。 《倪焕之》:倪焕之。纯洁、热情、高境界、大 理想。向外追求:理想的教育救国;向内追求: 理想家庭、新女性(妻子、恋人、同志的统一)。 理想却在现实中不断修正和扭曲,结果和初衷产 生了啼笑皆非的距离。跳出小圈子,走向社会, 走向革命。大革命的失败完全摧毁了他的精神支 柱和生存信念,而倒在失望与幻灭中。
A.前期: 暴露和批判社会种种弊病。
《两个家庭》(1919年,处女作): 封建家庭与资
产阶级家庭培育出来的女子两种绝然不同的命运;
《斯人独憔悴》:具有时代意义的父与子的冲突; 《去国》:‚祖国呵!不是我英士弃绝你,乃是你弃绝
我英士了呵!‛
《最后的安息》:控诉童养媳制度的罪恶,翠儿勤 劳聪明,朴实可爱却备受婆婆的虐待和折磨而含 冤死去; ‚慈怜温蔼‛、天使般的惠姑抚慰她使 之宁静愉快地走向极乐世界。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C.受到欧洲、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 的文学的深刻影响。
“易卜生的问题剧”、《娜拉》所提出的 个性解放与妇女解放问题; 托尔斯泰的“为人生”“主义的写实主 义”,俄国文学是“提出问题的文学”(高尔 基)。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二、问题小说的创作: 1.冰心——“爱的哲学”。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B. 小知识分子(尤其是小学教员): 一是卑琐、庸俗型: 《饭》:吴先生。为养活全家而在专横、 霸道的县学务委员面前低三下四、忍气吞 声,丧失了人的尊严。含泪的嘲讽。 《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精明 (庸俗、愚蠢)、苟且(随遇而安、自得 其乐、是非不分)、自私、疑惧。喜剧色 彩。五四‚灰色人生‛得代表作。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3.许地山:异域的宗教奇葩 文学研究会中风格独异的作家。被郑振铎誉 为“一朵绚丽耀眼的奇花”。 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诡异的浪漫情调。 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集《辍网劳蛛》、 《危巢坠简》 用佛教的“出世”观点和基督教的“博爱” 学说来接到有关的“人生问题”。 “生本不乐”—宗教净化心灵—自我解脱。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二、五四“乡土小说”创作: 1.王鲁彦(1902-1944),浙江镇海人。 原名王衡,仿效鲁迅而取笔名鲁彦。鲁迅曾称 其为“ ‘吾家’ 彦弟”。
‚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 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甚至是人心的 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 全笑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 羞惭与愤怒…… 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 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 ‛ ——鲁彦《活在人类的心里》载1936年11月 《中流》
1.问题小说的概念与内容:
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 都可以谓之“问题小说”。 其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 一般的问题”,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 值,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个性自由、恋爱婚姻、 伦理道德、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还涉及民众 疾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等。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2.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 A. 是五四新旧更替时代社会变革和思想启 蒙运动的产物;
“重估一切价值”,对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 观念探索与追寻。
B. 是当时作家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直接作用的结果;
‚我做小说的目的,只是要感化社会,所以 极力描写那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 警觉,才想去改良。‛(冰心)
度相逢而旧情萌发。
传奇的情节、异域的氛围、瑰丽的语言 “香艳”“鲜红嫩绿”(茅盾《落花生论》) “奢侈的”“贵族的”(沈从文《论落花 生》):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4.叶绍钧: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文学研究会创作最有成绩的作家,五四 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美学追求:始终把艺术视角对准平凡的 下层人的生活,注意倾听平淡庸俗、单 调乏味的日常生活的声音,从中发现 “深浓和非常”的意义。 平凡的人生故事、平凡的小人物(贫困 卑贱的教员、小市民、学生和农民)
《超人》(1921年):何彬 (“爱和怜悯都是 恶”),禄儿的母亲使他悟到‚世界上的母亲和 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 朋友,都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 “爱的哲学”战胜了“恨的哲学”。 后来有 《悟》 小说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小说形 象苍白、说教太重,损害了艺术感染力。
‚乡村小资产阶级的心理,和乡村的原始式的冷酷, 表现在这篇《黄金》里的,在文坛上,似乎尚不多见。 作者的描写手腕,和锐敏的感觉,至少就《黄金》而 言,是值得赞赏的‛ ,并希望鲁彦 ‚用他的锐敏的感 觉取描写乡村小资产阶级,把他的canvas扩展开来, 那么,一定还有更好的成绩。‛ ——方璧《王鲁彦论》(1928年1月《小说月报》)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柚子》:军阀视人命为草芥,围观者麻木、冷漠。
‚湖南的柚子呀,湖南的人头呀!‛‚这么便宜的湖 南的柚子呀!‛。作者由变态的愤怒和不平转而为尖 刻的讥讽,黑色幽默与荒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