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第六章 中央银行
二、金融监管体制
(一)综合监管模式 (二)分业监管模式
三、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 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监管
(一)金融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效应 (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银行监管措施
复习提要
关键词: 关键词: 中央银行、 美联储、 最后贷款人、 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 、 美联储 、 最后贷款人 、 金融监管 、 单一 复合型中央银行、 型、复合型中央银行、独立性 思考题: 思考题: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怎样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 2.怎样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 中央银行是否需要独立性? 3.中央银行是否需要独立性? 4.中央银行的业务有哪些 ? 5、应如何设计银行监管条款来降低由存款保险产生 的道德风险?是否完全有效? 的道德风险?是否完全有效?
本章难点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3.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 。
本章结构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 第三节 金融监管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一)银行券发行问题:中央银行形成后,集中 银行券发行问题:中央银行形成后, 货币发行,克服了分散发行的混乱局面。 货币发行,克服了分散发行的混乱局面。 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二)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中央银行的出现从 根本上解决了全国性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根本上解决了全国性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最后贷款人问题: (三)最后贷款人问题: 起到了在商业银行发 生资金困难时予以必要贷款支持的作用。 生资金困难时予以必要贷款支持的作用。 金融监管问题: (四)金融监管问题:中央银行专门对金融业的 监督的管理,保证了金融业的安全与规范。 监督的管理,保证了金融业的安全与规范。 (五)政府筹融资问题
中央银行学
简答:1、央行产生的历史背景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②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③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广泛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④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矛盾已经出现2、央行产生的客观必然①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国家以法律限制或取消一般银行券发行权的房事,将信用货币的发行集中到几家以至最终集中到一家大银行。
②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和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作为金融支付系统的核心,能够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
③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间以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性机构,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难以克服的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予必要的贷款支持,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④关于金融的稳健运行问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金融运行的稳定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⑤关于政府融资问题: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成为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或融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3、央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4、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①实际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交融在一起,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②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相伴而行③各国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的干预程度不断增加,国际间宏观管理的合作日益密切5、央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与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央行的业务活动不仅拥有特定的权力、特定的业务范围和限制,而且在业务活动中的经营原则也不相同:①总体原则是必须服从于履行职责的需要。
②具体原则是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和公平性:不以盈利为目标、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执行业务的主动性、保持业务的公平性。
6、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意义和特点:意义:①调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②维护金融业安全。
③有利于资金的支付清算。
④有利于政府资金融通并保持货币稳定。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真题库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真题库第七章中央银行一、填空题1.一般认为最早具有中央银行特征的是_________。
2.中央银行产生有两条途径,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3.英格兰银行成立于_________,美联储成立于_________。
4.中央银行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央银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是因为这与中央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管理者和调节者的职能_________。
6.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需要在全国设立_________。
7.中央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一般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模式。
8.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_________体制。
9.随着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_________成为建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原因。
10.分散发行的银行券流通范围不同,这与货币作为_________的根本属性相矛盾。
11.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2._________银行时世界上最早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成立于1656年。
13.在中央银行成立的初期,最晚成立的中央银行是_________。
14.目前________已成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成为稳定金融、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工具,15.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央银行职能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这种中央银行体制是________体制。
16.不建立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而是由政府授权专门机构行使中央银行的某些职能,中央银行的另外一些职能则由政府授权大商业银行行使,这种中央银行体制是________体制。
17.由多个国家联合组织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发行共同货币,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办理成员国授权的金融事项,这种中央银行体制是________体制。
中央银行产生必然性
中央银行产生必然性现代商业银行产生之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出现了中央银行。
最早的中央银行是l668年成立的瑞典银行,而对当代中央银行发展具有划时代影响则为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
(1)统一货币发行。
在银行业发展初期,差不多每家银行都发行银行券。
银行券本质上是一种信用货币,它的流通支付能力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以及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银行机构增多,银行券分散发行的弊病就越来越明显:一是随着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银行竞争的加剧,银行因经营不善而无法保证自己所发行银行券及时兑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使银行券的信誉大大受损,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混乱;二是一些银行限于资历、信用和分支机构等问题,其信用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所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有限的地区流通,从而给生产和流通带来困难。
由此,客观上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应该走向集中统一,由资金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统一信用货币。
(2)解决政府融资。
随着政府职能的强化,政府融资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在各自独立发展的银行体系中,政府融资要与多家银行建立联系,且这种联系也是极其松散的,这就为政府融资带来不便。
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建立一家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为政府筹资或提供融资帮助的银行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3)保证银行支付。
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的复杂化、银行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单一银行资金调度困难和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经常出现,单一银行支付困难而波及其他银行甚至整个金融业发行支付危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以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性机构,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难以克服的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予必要的贷款支付,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4)建立票据清算中心。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银行收受票据的数量也急速增长,各银行之问的债权债务关系日趋复杂,票据的交换业务变得繁重起来,由各个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清算已发行困难。
5中央银行
(一) 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
1.货币统一 货币统一 的需要 2.票据清算 票据清算 的需要 3.最后贷款人的 最后贷款人的 需要 4.金融管理的需要 金融管理的需要
银行券不统一的弊端: 银行券不统一的弊端: 1)各种银行券之间的比价难以确定。 )各种银行券之间的比价难以确定。 2)真伪难辨,为交易带来不便。 )真伪难辨,为交易带来不便。 3)银行券仅在其发行银行业务范围内 ) 流通,不利于商品的大规模流动。 流通,不利于商品的大规模流动。
商业银行用客户贴现过的面值100万元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 万元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 商业银行用客户贴现过的面值 万元的票据 假定商业银行实际取得贴现额88万元 票据到期日为180天,按月利率 万元, 假定商业银行实际取得贴现额 万元,票据到期日为 天 计算( 个月 个月)。 计算(6个月 。
13
(三)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
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的优势 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的弊端 我国的改革历程
14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负债 1.流通中的货币 流通中的货币 2.政府和公营机构的存款 政府和公营机构的存款 3.商业银行存款 商业银行存款 思考题: 思考题: 上列那些业务中央银行执行的是发行的银行、 上列那些业务中央银行执行的是发行的银行、银 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资产 1.黄金和外汇储备 黄金和外汇储备 2.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 3.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产生标志: 产生标志: 1844年,英格兰银行独享货 年 币发行权。 币发行权。
3
(二) 中央银行产生的渠道 1 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英格兰银行) 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英格兰银行) 2 政府组建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 政府组建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
复习题
复习题1、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为了实现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为了实现统一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的客观需要;充当“最后贷款人”的客观需要;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
政府融资的需要上述客观要求直接推动了央行的产生。
但这些客观要求并非同时提出,迫切程度也是完全相等,因此,央行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2、中央银行制度;比较早期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异同;中央银行制度发展与变化的趋势。
3、如何理解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是指央行只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关系,充当“最后贷款者”,不直接与工商企业和居民发生业务关系。
具体职责是: 保管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主持全国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业务在允许自由买卖外汇的国家,中央银行通常还办理各有外汇业务银行的外汇头寸的抛补业务国家(政府)的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财政资金收付,向政府提供融资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处理国际金融事务等。
1.代理国库2 对政府融通资金3.代理政府金融事务4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为一国经济政策的制订提供各种资料、数据和方案。
5.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4、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客观必要性。
5、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中央银行的综合职能;性质:●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
●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这是对中央银行性质的基本概括中央银行的特点:1、特殊的管理机关2、处于超然地位3、依靠国家强制吸收存款4、业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国家政策服务中央银行的综合职能:1、调控职能2、服务职能3、管理职能6、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分析比较几种主要的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与优缺点。
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心 。
5
币来列还在的来法面金和有为
、
金统金能业技实是进融金序了 融筹融依务术施政行运融竞保
统
活、政据上能,府必行市争证
一
动管策政与力而通要的场,银 。理和府银和这过的风的保行
和管的行操个一管险健证和
金 融
监理意建作机个理,康各金 督规图立手构专,需发类融 全则制密段要门有要展金业
监 管
国,定切,有的效政,融的
。
பைடு நூலகம்的以一联还一机的府减业公
货此系系要定构方出少务平
,
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主务 要有四种工具:
2、再贴现率 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 4、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经济萧条时期,央行买进政府债券,货币投入市场,商业银行的 储备金增加,存款多倍放大,货币供应量增加,利息下降;经济 过热、通胀时,则相反方法操作。
中央银行产生背 景及必要性分析
组员:李玉馨、周静、谢菁蓓、莘雪菲、涂巧玲、吴蝶 、方一鸿、李
婷婷、喻小青、唐佳琪、胥清扬
行银央中国中
欧洲中央银行
科威特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
(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叶)
1.经济发展
2.国家意志
3.客观要求
1、经济发展
(1)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迅速扩大,产生了对货币财富进行控 制的欲望。 (2)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固有矛盾导致连续不断的经济危机 (3)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 (4)货币信用与经济关系普遍化
2、国家意志
(1)统一控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 展,客观上要求建立相应的货币制度和信用 制度
(2)统一货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 扩大和银行机构增多,银行券分散发行的弊 病就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资力雄 厚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权威的银行来统一发 行银行券。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3 )其他贷款。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二)再贴现业务
1.再贴现业务的概念及其作用
再贴现亦称 “重贴现”,是商业银行、贴现商业银行或票据经纪人在急需资金周转时, 将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提交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 通资金的业务。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1. 代理国库 2. 向政府提供信用 3.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4. 监督和管理金融业 5. 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负债业务
(一)货币发行
1. 货币发行的含义 2. 货币发行的种类 3. 货币发行的渠道 4. 货币发行的原则 5.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2. 再贴现业务的一般规定 3. 再贴现与再贷款的区别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三)证券买卖业务
1. 证券买卖业务的概念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其公开市场买人或卖出证券的行为。 2. 有价证券买卖的方式 3. 有价证券买卖与贷款的区别 4. 买卖有价证券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四) 买卖国际储备资产
1. 买卖储备资产的目的
稳定币值 稳定汇价 调节国际收支
2 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 3.黄金外汇储备的水平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三、 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
(一)集中办理票据交换 (二)结清交换差额 (三)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四、 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一)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二)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第六章 中央银行
(2)银行数量增加,竞争加剧,导致其大量破产。
英国1814年有940家银行,但到1842年只剩下310家。
2. 客观必然性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中央银行的产生奠定了 经济基础,又为中央银行的产提供了客观要求。 (1)统一货币发行;
(2)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1770年伦敦票据交换所产 生,1854年实现同城清算。
2.运行与管理支付系统
中央银行通过行间资金清算,不仅有助于提高支付清 算安排的整体效率,还可及时掌握各金融机构资金头寸 的增减变化趋势,便于监控和控制货币流通量,维护货 币信用体系的稳定性。
3.为私营清算系统提供差额清算服务
一些私营清算系统尚在实施差额清算,为了实现 清算参加者间的债权债务抵消,很多清算机构乐于利 用中央银行提供的差额清算服务,后者通过账户进行 差额头寸的转移划拨,即可完成最终清算。 目前,美联储约为150家私营清算组织提供差额 清算服务 .
2.业务的特殊性
业务经营的特点:非营利性、宏观调控性。即不以
盈利为目的,而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实现经济政 策目标服务。
3.管理的特殊性
是行政管理机构,但不仅仅凭行政权力,更多的是采 取综合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重点)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1)中央银行成为发行的银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 形成的。 (2)中央银行制定货币发行的规定及其保证制度。 (3)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
6.新中国的中央银行
(1)1948—1978年:“大一统”的、“一身二任”的复 合式中央银行体制; (2)1979—1983年: “大一统”体制有所改良,各专 业银行相继恢复和建立; (3)1984—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 职能; (4)1998年以后:设立9个跨省区的一级分行(1998年10 月),银监会从中央银行独立出去(2003年4月28日) ,中 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职能。
第七章 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一)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联邦的央行制 度)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 男,1948年出生。 197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 1985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1986年11月至1991年9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 1986年12月至1989年12月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 1991年9月至1995年9月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1995年10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1996年10月至1998年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 管理局局长; 1998年2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2000年2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2002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2003年1月任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
我国目前使用的“结算”与“清算”两个概 念,就是与clearing和settlement相对应的。 但不是一对一地对应:不论是“结算”还是 “清算”,往往都笼统指 clearing和 settlement这两个过程。需要注意。
三、常用的清算方式 1. 全额实时结算:是指对每一笔支付业务的发生 额立即单独全部进行交割。 2. 净额批量清算:是指累计多笔支付业务的发生 额之后,轧出净借记余额或净贷记余额,划拨 余额清算。
③从中央银行履行自己的职责看,其业 务活动和监管都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的,具 有一定的行政管理部门的性质; ④在特殊情况下,中央银行还必须完全服 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中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当货币政策开始显示有其重大作用之后,在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也才逐步进入经济 金融理论界乃至政府有关部门的视野,并在 《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有所反映。
票据交换依据的原理: 任一银行的应收款项,一定是其他银行的应 付款项;各银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等于各 银行应付差额的总和。因此,所有参加交换的 银行分别汇总轧出本行是应收还是应付的差额, 就可据以结清全部债权债务。
第八章中央银行
22
货币回笼 currency withdrawal
货币回笼——向银行存入现金的过程及其结果:业 务库把超过库存限额的人民币交入发行库。
经济部门的现金,按 国家现金管理规定, 除必要库存备用金外, 都要存入开户银行。
货币回笼增加表明流通中现金数 额减少。有一定的规律性。
回笼不足或回笼过旺,则表明经 济运行中存在某些失衡和失调的 因素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
中国金币总公司 ( )
金融电子化公司 (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 )
2020/2/20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
7
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
▪ 内设机构 ——办公厅 、条法司、 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 金融稳定局、 调 查统计司 、会计财务司、 支付结算司、 科技司、货币金银局、 国库局、 国际 司、内审司、 人事司 、研究局、征信管理局、 反洗钱局、 党委宣传部
▪ 分支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
6
四、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
▪ (一)中央银行最高权力机构的设置 ▪ (1)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一型 ▪ (2)决策、执行、监督权分开型 ▪ (二)中央银行总行内部职能机构设置 ▪ (1)行政办公机构 (2)业务机构 ▪ (3)金融管理机构 (4)经济金融调研机构 ▪ (三)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 ▪ (1)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 (2)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 (3)注意经济区域的同时,兼顾行政区划
2020/2/20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
16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 一、 中央银行的资产 负债表
资产(资金运用) 负债(资金来源)
贴现和放款
流通中现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建立。
最初,几乎每家银行都拥有银行券发行权,市场上流通的银行券五花八门。
如果每家银行都能保证自己发行的银行券能够随时兑现,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在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总会有一些银行国经营不善而不能保证兑现,某些银行则有意设在遥远的地区,使人们难以向其兑现。
这些问题导致信用纠纷、银行破产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危机。
其他那些信用状况良好的银行虽能保证兑现,继续发行银行券,但受财力、信誉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流通,很难扩大发行量。
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权威性的、资本雄厚的大银行,发行一种信誉好且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货币。
2、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付的票据数量日益增加,银行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越来越复杂,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需要清算,这要由各银行自行清算是非常困难的,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的清算机构。
英国于1833年正式成立伦敦票据交换所,以后英格兰银行获得了最终清算银行的地位。
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是保证信用制度顺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3、最后贷款人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借款的期限越来越长,但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数量和信誉的影响,远远不能满足资金运用。
另外,由于出现突发性的大量提现,一些银行会陷入因支付能力不足而倒闭的困境。
因此需要一个信用卓著的、实力强大的金融机构充当一般商业银行的最后支持者,一旦商业银行资金发生困难,可以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免在信用危机中破产,引发整个金融危机的发生。
4、金融监管的问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银行业日益兴旺,另一方面也使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银行的破产和倒闭极易引起连锁反应,给整个经济带来危害,这就需要一个全国统一而又有权威的金融机构对金融业进行监管。
5、政府筹融资问题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从众多的商业银行中分离出一家商业银行,逐步演变为中央银行,通常称为演进型中央银行,如英格兰银行;二是专门创立中央银行,通常称为创设型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1、演进型中央银行最早具有中央银行名称的是瑞典国家银行。
它成立于1656年,最初是由私人创办的。
1668年由政府出面改造为瑞典国家银行。
有人因此认为瑞典国家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
但是,这时的瑞典国家银行并不具备中央银行的关键职能,他直到1897年才独占货币发行权,那时才是真正的中央银行。
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是最早真正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金融机构,被称为中央银行的鼻祖。
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德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挪威、丹麦等国先后成立了中央银行。
2、创设型中央银行3、早期中央银行的特点(1)早期,中央银行多是基于政府的需要而设立的,如为政府筹措经费、发行货币、代理国库等,这时的中央银行还只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没成为银行的银行、管理金融的银行。
(2)早期中央银行一般都兼营一部分商业银行的业务。
(3)早期的中央银行一般都是私人股份银行或私人和政府合股银行,不是完全由国家出资设立的。
(4)早期的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具备控制国内金融市场,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
到了20世纪,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中央银行制度。
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决定:凡是还未成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应尽快成立中央银行,以改变一战后金融混乱的局面。
1922年,日内瓦国际金融会议又一次建议各国,包括新成立的国家尽快成立中央银行。
在国际联盟的帮助下,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仅仅自布鲁塞尔会议以后的IO年中,各国新成立的中央银行就达31家。
像南非(1921年)、澳大利亚(1924年)、墨西哥(1925年)、中国(1928年)等国的中央银行都是在这一期间设立的。
那些已经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也采取许多措施,加强中央银行的地位。
从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二战后,各国中央银行逐步实行了国有化政策。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一)单一型在一国内只设一家中央银行及众多的分支机构,世界上80%以上的国家都属于此类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型在一个国家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与职能和商业银行的业务职能集中于一家银行来执行。
(三)跨国型他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的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个国家的中央银行。
一些国家为了联合起来争取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有利地位,正在以经济一体化走向货币一体化,如欧洲中央银行,发行共同的货币――欧元、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外汇制度,监督各国金融制度。
(四)准中央银行型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机构,执行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
四、中央银行的职能(一)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这是中央银行首要和基本的职能。
在现代经济中,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一个重要的标志。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意义在于:1、统一票面,方便商品交易;2、防止发钞银行倒闭,引起金融动荡和经济混乱;3、有利于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4、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和国家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必须为政府服务,这是早期中央银行的一个主要职能。
1、代理国库。
各国中央银行都负责经办政府的财政收支(活期账户)。
中央银行代理政府财政收支业务一般都是无偿的,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财政存款一般也不支付利息。
2、对政府融资。
第一,对政府提供贷款。
对政府临时性资金需要提供短期贷款,这些贷款在财政年度内就能偿还,所以不会引起货币流通的混乱。
短期贷款的方法主要是国库券的贴现或国家有价证券作为抵押的短期放款。
有的国家对中央银行的这种短期贷款有严格的限制。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第二,购买政府债券。
购买方式有直接购买和间接购买。
直接购买指中央银行在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直接向政府提供信贷。
很多国家禁止。
间接购买是指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债券,间接向政府提供信贷。
(美国就是)第三;透支。
容易引起高度通货膨胀。
3、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中央银行一般都代办政府债券的发行和还本付息,保管黄金、外汇储备或办理买卖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4、代表政府加入国际金融组织,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处理有关国际金融事务。
5、充当政府金融顾问。
(三)银行的银行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指其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特殊业务关系,这种特殊业务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金准备中心。
实行集中准备制度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法偿能力,这是集中准备的最初目的。
二是有利于调整货币供应量。
三是可以增强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
从而可以扩大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和再贷款。
美国最早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他吸收的存款按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
2、票据清算中心。
(开始于英国)首先,他使银行之间的清算简便易行;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其次,中央银行能及时准确地检查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再次,便于中央银行及时掌握社会资金的运动状况,实行信用控制和调节。
3、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是指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
融通资金的方式主要有再贴现和再贷款。
从发展的历史看,首先出现的是再贴现,后来才出现再贷款。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以加强整个信用机构的清偿力,增强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并且可以运用再贴现率这个工具来控制和调节信用。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一)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二)不以盈利为目的(三)不支付存款利息(四)保持相对独立性(五)资产具有最大流动性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负债:中央银行负债即其资金来源。
1、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这是中央银行与一般商业银行的重要区别之一。
虽然他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但对纸币持有者来说;他并不认为他拥有对中央银行的债权(因为纸币已不可兑现),而是认为拥有社会财富,持币人不是持纸币到中央银行索偿,而是到市场上换取商品和劳务,因而中央银行的这种负债事实上成为长期的无需清偿的债务,从而成为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的成本最低的一种资金来源。
货币发行的原则:货币发行构成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又是中央银行独家垄断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是毫无约束、毫无原则的。
货币发行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第一,货币发行必须要有可靠的信用保证。
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不能光靠国家信用,而必须建立某种准备金制度。
当今各国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准备大致有两类:一是现金准备。
现金准备包括外汇、黄金等流动性极强的资产。
二是证券准备。
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国库券、政府公债等。
第二,货币发行量要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中央银行要根据经济情况;不断向市场注入或抽回货币二使市场的货币供应随国民经济情况的变化而伸缩,具有一定的弹性。
以上两条发行原则,前者被称为“消极原则”,后者被称为“积极原则”。
2、存款业务存款业务也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之一,仅次于货币发行业务。
(1)商业银行存款。
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他们都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所不同的是,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不能动用;对法定准备金不支付利息,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2)财政性存款。
包括财政存款和政府、公共部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其数额仅次于商业银行的存款。
(3)外国存款。
指外国中央银行或外国政府的存款。
(4)其他存款。
凡是未列入上面三类存款项目的中央银行存款都归入这个项目。
我国表现为邮政储蓄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等。
中央银行在吸收存款时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尽量不吸收脱离中央银行控制的存款。
因为脱离中央银行控制的存款,其增加或减少有可能与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相悖。
正是根据这条原则,中央银行一般不接受个人和工商企业的存款。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即资金的运用。
1、买卖储备资产2、放款业务(1)对商业银行的放款。
有三种形式:信用放款;再抵押;再贴现。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2)对财政部的放款。
一是直接贷款;二是透支。
许多国家为了防止财政部滥用借款权力,一般都禁止财政部透支,向财政部的放款也有限制性措施。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透支。
(3)其他放款。
主要是中央银行对我国中央银行和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贷款。
3、证券业务中央银行买卖证券是为了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不是为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