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乡村精英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类将精英理解为当权的人,即领导者、决策者或有影响的 人。帕累托关于精英的广义定义则持这一观点,他“把一小 部分在自己活动范围内取得成功,并达到职业等级较高层次 的人视为精英的一部分。”(雷蒙.阿隆,2000:307)吉登斯 也有类似的观点,在他眼中精英指的是那些在社会机构和组 织中占据正式位置的个人。王汉生在定义乡村精英时,也把 他们当作社区当权者,其在《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的工业化与 农村精英构成的变化》中把精英定义为:“在社区中负有领 导、管理、决策、整合功能的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王汉 生,1994)
• 王思斌曾用边际人模型来解释村干部处于 乡干部(官系统)和村民(民系统)之间, 当二者对他们的要求发生矛盾时,他们大 多向民系统一方回归,导致他们在行使农 村管理职能时出现不规范行为。(王思斌, 1991)北京大学的申静、陈静则认为村干部 对村庄的控制和保护能力在减弱,只是村 庄的“弱监护人”。(申静、陈静,2001) 唐晓腾从乡村社会的需求倾向和利益选择 这一视角,研究了村干部的“角色冲突”。 (唐晓腾,2002)
• 撒列尼的理论启发了维克托.尼(Victor Nee)。 在对1984年中国农村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他 提出了著名的“市场转型理论”,该理论 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改革会 使直接生产者而不是再分配精英受益。
•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持相反的观点:市场改 革的最主要的收益者并不是那些在旧的体 制中的被剥夺者,而是那些旧体制中的政 治精英。如罗纳塔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 主义市场转型阶段精英循环与再生现象的 新解释。他将这个转变过程区分为两个阶 段:“侵蚀”和“转型”。
• ③关于农村社区社会精英的研究: • 陆学艺将农村社会精英界定为“那些在重 大的民间活动场合充当组织指挥者的社区 成员”,也叫“忙头”,意指“帮忙者的 头”,主要从事文化礼仪活动(如撰写楹 联、对联、主持婚礼的司仪等。(陆学艺, 2001) • 许多学者也曾对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家族现 象的复兴及其宗族精英的活动进行了大量 研究。早期学者大多对家族复兴持否定态 度,认为宗族势力是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 的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陈永平、李委 莎,1991)
• ⑥关于精英流动理论的研究: • 王汉生根据江苏、山东等地的实地研究资料,探讨了改革 以来农村工业化进程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精英 构成及精英关系的变动。王指出,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 中,既存在精英的循环,也存在精英的再生。(王汉生, 1994) • 宋时歌认为,新兴的经济精英将越来越多地来自干部群体, 精英再生将成为主流。然而他的“干部权力转换延迟理论” 的焦点更多地集中于精英本身,强调干部在改革早期无所 建树的原因在于受自身在旧体制中既得利益包袱的影响而 迟迟不肯迈出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从而导致改革早期市场 中一段短暂的干部权力空白,这段空白的出现使得来自其 它社会群体的成员得以脱颖而出。(宋时歌,1998)
• 莫斯卡的“统治阶级论”则笼统地将统治 阶级视为精英,并强调精英的代际遗传。 • 韦伯就以权力、声望与地位为标准将精英 进行划分。而丹尼尔.贝尔指出,在工业社 会中,在权力与社会阶级的关系之间正在 发生两种“无声的革命” 。 • 米尔斯认为,在美国社会中,权力与影响 力集中于企业界、军方与全国性的政治官 僚部门,这些组织的领导人就构成了二类 精英:企业精英、军事精英和政治精英, 米尔斯把这些人称之为公司富翁、政治领 袖和军阀。
• 三、中国乡村精英研究: • 1、乡村精英分类及分类研究 •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村庄精英进行不同的分类。 贺雪峰和仝志辉曾将村庄精英分为两类:一是体 制内的村组干部,称为体制精英,即掌握着村庄 正式权力资源的村庄精英;二是体制外的村庄精 英,称为非体制精英,即不掌握村庄正式权力资 源但在村庄有一定政治社会影响力的村庄精英。 在此基础上,樊平又对体制内精英进行过两分: 一是代表自上而下的体制性权力的村党支部书记; 二是代表自下而上内生性权力的村委会特别是村 委会主任。(贺雪峰, 2003: 160)另外一种较为重 要的分类是以精英产生的基本领域为标准划分而 成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陆学 艺,2001: 271)
• 对精英流动因素进行量化描述的是美国社 会学家布劳和邓肯。虽然他们的研究土要 是针对关国的职业流动,但他们的地位获 得模型仍然适用于分析精英的流动。布劳 与邓肯成功地探讨了先赋因素及自致因素 对教育、职业成就的影响,为社会流动的 经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林南等人探讨结构面的社会网络因素对地 位获得的影响:布迪厄等人探讨了文化资 本因素对地位获得的影响。所有这些地位 获得研究被统称为扩大的地位获得模型理 论,大人丰富了精英流动研究的视角。
概括起来,精英定义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将精英看作某种典范人物,这些人具有杰出的才能或超 群的本领。帕累托前期精英理论中,就是根据某种可客观度 量的天赋才能来理解人口中精英这类群体的,认为他(她) 们都是其所在的人口类别中天赋才能最高的,如主顾最多的 律师、百万富翁、能够使男人神魂颠倒而左右其事业的女人、 那些机智的熟知如何欺诈而又能逍遥法外的流氓等等。
• 对乡村精英的具体的研究领域在于:①关于 农村社区政治精英的研究:政治精英主要是 指村干部,即是指以村支书、主任(村长) 为首的,包括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等村政治 组织成员在内的村一级干部。关于政治精英 的研究,有费孝通的“双轨政治”、 孔飞力 的“士绅操纵”、 杜赞奇的“经纪体制”、 “皇权-士绅-小农”三层结构以及 Oi.Jean.C 的“庇护关系”理论等。这些理论 都强调地方政治精英在国家与民众的互动关 系中发挥的作用,认为他们是国家权力到达 基层社会的媒介,起到缓冲国家权威的压力、 保护地方民众地位的作用。
• 2、社会主义国家的精英思想 • 米诺万吉拉斯首先提出了“新阶级”理论 井随后得到了许多西方学者的赞同。吉拉 斯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一种新 的所有制形式,基于这种所有制而出现在 了一个“新阶级”。 • 自前苏联、东欧发生巨变以来,中外学者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的精英流动又 提出了许多新的解释,最土要的有两种理 论。精英循环理论:关于精英流动的观点 最早是由撤列尼在研究匈牙利家庭农场的 基础上提出的。
关键词:
精英,
来自百度文库乡村社会,
治理;
• 一、精英的定义 • “精英”这个词在17世纪出现时是用来表示 特别优秀的物品的,后来逐渐扩展到指称 优秀的社会群体,直到19世纪末才在欧洲大 陆被广泛用于社会和政治著作中。据《牛 津英语词典》的解释,“精英”一词 1923 年在英语中首次出现时就指称优秀的社会 群体,并很快随着精英理论(尤其是帕累 托的理论)的传播而被英美国家的学者广 泛采用。
• 二、精英理论 • 1、西方精英理论思想 • 现代精英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共和国》 及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实际的创立者则是意 大利社会学家C.莫斯卡和V.帕累托。之后又涌现了 米尔斯、吉登斯、丹尼尔.贝尔、米歇尔斯等一大批 社会学家,他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论观点考察这一理 论,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发展。精英理论最早的先驱 是帕累托和莫斯卡。 • 帕累托以“精英循环理论”而闻名。根据帕累托的 理论,精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概念是指 社会精英的全部,不分性质和类别;狭义的精英是 指处于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即少数统治者。
• 以上是西方学者的理论观点,在国内孙立平认为总 体性资本的圈内转换是转型期精英形成的根本原因。 (孙立平,2002)而何清涟将中国社会结构分成精 英层、中下层、边缘化集团,并着重强调了权力资 本化、商品化与市场化在精英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何消涟)李路路通过对私营企业主的细致调查得 出,中国精英流动是再生产与精英循环并存的状况。 (李路路,1998)针对中国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改革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之处提出的另外一种新 的解释是:“干部权力转换延迟”理论,(宋时歌, 1998)即政权的稳定导致干部权力的连续性;在不 同的社会背景下,干部权力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旧的传统体制下它表现为再分配权力,在市场经 济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大,它又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化 为,市场中的经济利益。干部权力的这种连续性决 定了改革中的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的主流是精英再 生。
⑤关于乡村精英与村民自治的研究: 项辉、周威锋认为农村精英有着一般村民所没有的影响力, 他们的出现与发展会挑战并改变农村社区的权力结构。 (项辉、周威锋,2001)浙江大学郎友兴教授认为“经济 精英”或者富有的村民利用国家所提供的制度如村民选举、 村民代表会议进入权力层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农村产生影 响,实行村民自治和村民选举以来经济精英在村庄中所扮 演的角色对乡村社区的权力结构与运作提出了一些挑战性 的问题。(郎友兴、郎友根,2003)中山大学郭正林教授 认为,村民通过直接选举的制度渠道,有机会把他们心目 中的经济能人推上村政舞台,并期待这些精英人物为他们谋 求实际利益,卷入民主化的农村精英在村庄中取得了积极 的治理绩效。(郭正林,2003)贺雪峰用乡村精英作为划 分中国农村社会类型的一个理想维度,(贺雪峰,2000) 杨善华对农村基层政治精英的选拔和更替的机制做了一个 框架分析。(杨善华,2000)
• ②关于农村社区经济精英的研究:经济精英主要是指乡村 企业家,他们也被称为“专业户”、“农民企业主”、 “经济能人”等。 • 中山大学的周大鸣教授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民企 业家,认为“农民企业家”具有受正规教育时间不长、但 有较好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本身有传奇色彩,传统与 现代结合,集权力、经济、社会精英于一身的特点; • 中国人民大学李路路教授重点考察了私营企业家在体制内 的人际关系(他称之为体制资本)对他们获取体制内的各 种资源(如贷款、技术)的作用,指出那些拥有体制资本 的私营企业家在发展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李路路, 1996)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李国庆则通过私营企业和私营企 业主阶层的发展变化来观察中国的社会变迁,认为私营企 业主对上层建筑具有积极影响,并分析了其历史定位。 (李国庆,2004)
• ④关于农村集体社区精英的研究: • 集体社区精英也被叫做“超级村庄的社区 精英”、“农村社区领袖”等,“集体社 区精英”人物党支部书记往往也被人称为 老板,这是因为他对整个社区经济资源支 配权的拥有,同时也是因为他所具有的社 区实业发展总公司经理的身份而来,所以, 书记不只是企业的老板,更是集体社区的 老板。(王颖,1996) • 村庄“党政企”权力的执掌者和村庄的带 头人,也是协调各个系统的中间人。(折 晓叶、陈婴婴,2000)
• 可见,不同的学者对精英的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 由于精英本身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因此,要想 在实践中用具体量化指标对精英做出清晰的界定 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也没有这种必要。李强教 授就曾直言,“我觉得我们无法计算出中国到底 有多少精英,一般说来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才叫精 英。当然,有时也可以把受过好教育后,学历很 高的人叫精英,但实际精英本身的界定不是特别 严格,另外,不同人对精英的理解也有差异。” (李强,2002)伦斯基指出:精英的范围或界限 是不明确的。(李强, 1993:24)而帕累托更是认 为,“不必在精英这个概念上寻找深刻的、形而 上学的或道德的意义,这是一个客观上可以理解 的社会范畴。”(雷蒙.阿隆,2000:307)
精英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乡村精英研究 综述
摘要:乡村精英研究历来是学者们研究乡村社会
必须要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首先描述了国内外学 者对精英的界定,及其含义的变化,其次主要考察 了国内外相关的精英理论,最后梳理了国内外学者 对中国乡村精英方面主要的研究理论和观点,并对 当前学者们有关乡村精英方面的主要理论进行了总 结与简评。
目前学者们还很少把我国乡村精英作为一个 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而只是对乡村精英 中一个个分散的子群体(如村干部,农民 企业家宗族精英等)或从某一个角度(如 村民自治)来进行探索。费孝通提出了著 名的“双轨政治”、另外孔飞力的“士绅 操纵”和杜赞奇“经纪体制”都是早期比 较典型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有斯考 特· 罗泽尔所借用的由斯蒂格利茨提出的 “主人—代理人”理论、王思斌提出了 “边缘人”的概念,宿胜军提出了“保护 人、代理人、承包人”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