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心素养“三会”的理解及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最新资料
数学新课标三会
数学新课标三会背景近年来,中国教育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新课程标准,其中包括了数学新课标。
与以往旧版数学课本相比,新课标数学的核心理念是“三会”,即“灵活运用、创新思维、融合拓展”。
这个理念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记忆和计算。
三会的含义灵活运用灵活运用是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灵活地使用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因此,新课标数学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和解决能力,而不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死记硬背。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里所说的创新并不是指革命性的创新,而是指在现有数学知识体系上,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融合拓展融合拓展是指新课标数学要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中的知识进行融合和拓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体系和拓宽学科认识范畴,更好地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现状。
实现三会的方法实现“三会”核心理念,需要数学教育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下面是一些实现“三会”的方法: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构建多元化、趣味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抛开条条框框,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对思考的引导、对思维的启发等。
融合多元知识在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构建跨学科的学习关系,增加学科间的差异性,培养学生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全面的能力。
总结新课标数学的三会理念是现代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
通过实现三会,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数学知识和综合能力,有助于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如何看待数学新课标三会
如何看待数学新课标三会
数学新课标三会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会学、会用、会创新”的能力培养。
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
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会学”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
决问题。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而
不是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让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会用”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教
师应该通过实际问题来教授数学,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等,让学生体
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最后,“会创新”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性
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拘泥于传统的解题方法,而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解决
问题。
这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
方案等方式来实现。
总之,数学新课标三会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一种革新,它更加注重学
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
实践这一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浅析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浅析核心素养是指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素养。
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综合性能力。
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来说,核心素养理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1. 培养批判性思维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信息素养数学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注重学生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获取信息,并通过分析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于数学教育同样重要。
数学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6.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有争议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数学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三学会
数学课程标准中三学会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终极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本质上,这“三会”就是数学核心素养。
也就是说,“三会”是超越具体数学内容的数学教学目标。
新课标如此界定数学核心素养,是对2003版《课程标准(实验)》中“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教育目标的继承与发展。
从教学的角度看,“三会”仍过于宽泛,需要将“三会”具体化。
简言之,数学的眼光是什么呢?就是数学抽象。
数学的思维是什么呢?就是逻辑推理。
数学的语言是什么呢?就是数学模型,数据分析也是一种新的语言,“让数据说话”是大数据时代的基本法则。
基于此,课标修订组给出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6个数学核心素养。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抽象、推理和模型。
显而易见,这6个核心素养并不陌生,是对2003版《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凸显、提炼和发展。
这也表明,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是“断崖式”的变革,只能是渐进式的改良,彻底推翻、全盘否定是荒谬的。
如何实施配套措施,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扎扎实实落实数学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笔者有两点建议:第一,教材编写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发展核心素养是灵魂,但“魂”要附“体”,这个“体”就是教材。
教材编什么、教学就教什么,这是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材编写要着力把数学素养转化与数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把核心素养贯穿于知识和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
反之,若教材中没能充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而寄希望于一线教师自觉改造教学、主动落实,那是不太现实的。
对一线教师而言,要正确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
当前一些脱离教材、直接以教辅资料为主要教学资源的做法应得到纠正。
数学教材编写要力求成为经典,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回归教材,立足教材、钻研教材、领悟教材,把教材作为开展教学设计的“根据地”,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转化为教师教学可操作的、能够潜移默化落实的行动,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三会
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三会近年来,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三会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引起了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三会呢?它包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形成、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形成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数学思想是指学生形成并运用数学概念、理论、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方法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进行数学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形成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能够运用数学的抽象思维,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来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知识是指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计算方法的能力。
数学技能是指学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数学定理的推导和运用、数学公式的灵活运用和数学计算的准确性与快捷性。
例如,在解决代数方程时,学生应能够灵活运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数学知识和技巧,快速准确地找到方程的解。
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
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喜爱和自信的情感体验。
数学价值观是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尊重和追求的价值观念。
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包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热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对数学问题的耐心与毅力、对数学思维的认同与尊重等。
例如,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学生应具备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和挫折的品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
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三会包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形成、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这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能力。
对核心素养“三会”的理解及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最新资料
对核心素养“三会”的理解及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当前,核心素养的公认定义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是由北师大课题组综合了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来的. 基于这一定义,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给核心素养以不同的理解,其中,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解读,既紧扣了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又高屋建瓴,能够给一线教师更为有益的帮助. 史宁中教授提出,核心素养大概可以这样描述:“后天形成的、与特定情境相关的、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并认为核心素养“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三个方面”. 其进一步强调,无论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终极培养目标都应当是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下简称“三会”),显然,史宁中教授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这给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在此尝试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观点进行解读.初中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尽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与现实的关系,但在读到史宁中教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会”时,笔者还是感觉到了深深的震撼,因为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自身其实很少有一种强烈的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意识.在数学教学的视角下,“现实世界”意味着什么?这是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三会”的角度来看,既然数学是用来观察、思考、表达现实世界的,那现实世界就是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那就意味着师生身边的世界,就是数学需要研究的世界,或者说师生无法直接感知却可以了解的世界,也是数学观察、思考、表达的世界. 有了这样的认识,很多现实世界中的内容就可以纳入数学的视角.举个例子,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是基于已有的关于正比例函数的知识,通过逻辑推理结合简单的实例来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析式与几何性质. 而在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是否将这些实际问题的素材放在“现实世界”的视角下来观照,是值得思考的. 譬如有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某煤气公司要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存储室. (1)设存储室的底面积为S,那其与深度d的关系满足什么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将存储室的底面积定为500 m2,那施工队向下挖掘的时候,应该挖多深?这个习题是基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而设计的,但在教学中,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实际问题”的“实际性”,因为学生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数学关系(这实际上是数学抽象能力的体现),且能看出第(2)问为第(1)问的具体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此问题虽然是实际问题,却只披着实际问题的外衣. 那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反比例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呢?笔者在提供这一习题之前,跟学生进行了这样两个问题的问答: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反比例函数的存在?如何迅速地找出生活中存在的反比例关系?(在第一个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出第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建立反比例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在于帮学生认清反比例函数的存在方式,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学生通常难以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明确的指导:到生活中找乘积为定值的实例,其中往往就有反比例关系的存在. 学生有了这个认识,就能够实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从而也就迈开了“三会”的第一步.“三会”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三会”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精练与通俗表达,相对于那些专业术语而言,这样的表达更容易为一线教师所理解并接受.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如果真能让学生达到“三会”的境界,那对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是非凡的. 而对于“三会”,史宁中先生给予了更清晰的表达.其一,数学的眼光是指“数学抽象”.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师都像笔者一样有一个职业习惯,那就是总喜欢从数学的角度看身边的事物,比如当看到电信资费标准或超市促销活动的时候,总喜欢找出一个公式来衡量其优惠力度. 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也需要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如教学“分式”的时候,教师应设计两个层次的教学:一是现实生活中的“分”,以感知“分数”;二是基于变量关系的“分”,以建立“分式”. 如1个苹果分给确定的3个人就是分数,1个苹果分给不确定的x个人,那就是分式. 前者是确定的,后者是变化的,前者是定量关系,后者是变量关系. 这样一比较,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分式与分数的区别,同时还可以为后面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其二,数学的思维是指“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最核心的内容,可以说只要开始了数学学习,也就开始了逻辑推理. 有效的逻辑推理在于推理的过程符合逻辑,而这个逻辑就体现为数学规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推理中“因为……所以……”的应用. 同时,这种逻辑推理也体现为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在“分式方程”的学习过程中,逻辑推理除了体现为基于逻辑关系列出分式方程之外,还体现为对分式方程求解的一般步骤的认识,如将分式方程转换为整式方程,然后求解并判断解是否是分式方程真正的解. 这种认知上的逻辑,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客观上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其三,数学的语言是指“数学模型”. 当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研究语境中强调“数学语言”时,更多的是认为在用数学学科的语言描述一件事物,而少有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去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理论素养的缺失. 而在接收到这一认识之后,其又可以一下子激活此前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比如我们认为“函数”就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不同的具体的函数都是描述现实世界中不同关系的模型,而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能否自然地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事物,客观上就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否形成的重要表现. 比如看生活中的运动,当速度一定时,能否直接反映出路程与时间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或当路程一定时,能否意识到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这都是学生的直觉,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体现.需要指出的是,“三会”不是孤立的,真正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往往是“三会”同时出现的:看到现实世界中的某个事物,自然地进行数学抽象,下意识地进行逻辑推理并建立数学模型以更清晰地描述之. 尽管初中数学知识还不足以解答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事物,但对于生活中一些简单事物的描述,如果学生已经进入“三会”的境界,那核心素养的养成就同步成为现实了.有效培育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养尽管被认为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的旗帜,但这并不意味着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育又需要另起炉灶. 关于这一点,史宁中教授强调得非常明确:继承和发展. 他指出:“现在所说的数学核心素养与传统数学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是把数学核心素养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 ”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注并研究核心素养的时候,一线教师所需要做的,不应当是狂热地否定与重构,而应当是理性地继承与发展――这种理性与数学学科的理性也是一致的. 而再研读史宁中教授的另一个判断,即“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和他人的讨论反思,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这意味着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观照初中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给学生以“悟”的机会,而所谓的“悟”,就是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用课件、动画去占领学生的思维高地,而应当是设计问题情境,以让学生能够锁定毕达哥拉斯曾经研究的那个地面,那个地面上的三角形. 尤其是通过面积关系去得出直角三角形三?的关系,是绝对不能轻易给学生以启发的,因为此难点如果由教师来突破,那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含量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实际上是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悟”的情境来保证的,注意到这一点,作为目标的核心素养与作为过程的“悟”的情境,就可以有效衔接了.。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1. 引言1.1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关键。
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在应对未来社会和工作挑战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的策略还包括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倡导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
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性和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范文篇1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课标的变化-对教学的启示》,我受益匪浅,数学课标中要求并强调数学学科本要注意的些规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并最终利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懂得数学与活有泛密切的联系;这就是课标中提到的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要获得不同的发展。
它是学习初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步学习的基础。
同时,它也为学终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我们要在具体教学中做到以下点:一、备课时的教学设计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模型——解释——应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个长16、宽12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积是整块荒地积的半,给出你的设计。
”这是在讲元次程章时的个开放性问题,学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形、长形、圆形、扇形、三形、菱形、梯形等),培养学的创新精神。
知识点的设计要少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反三,瞄准知识的长点。
把基础知识放在位。
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进解题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
没有学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主、探究、合作学习。
实践证明,学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求源于现实活,使学从上学的第天起,就从中建起数学与实际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量,体验数学的有性与挑战性。
二、授课中教师的教师先要当好组织者。
把机会交给学,平等参与学的研究。
这样培养学对数学钻研并提合作能,丰富学的思维想象能。
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智力培养,更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国家层面再到教育部门,不断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方针,使得课堂教学朝着更高效、更有效、更质量的方向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浅析。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具有内在联系和共性特征的能力集合,包括思维品质、学科素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四个方面。
其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到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两个方面。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能力,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素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更需要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思维品质,包括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数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具体的实践要求如下:1、授课内容要紧扣教学大纲,在解决应用问题的基础上,更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让学生从中获得思维上的激励。
3、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避免枯燥乏味的讲解。
可以通过PPT演示、板块制图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五官、视觉、听觉全方位地学习数学知识。
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1.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的提出背景2.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二、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的内涵1.会学2.会用3.会思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四、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的教学策略1.导入策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思考2.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课堂活动策略:组织多样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4.评价策略:注重过程与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研究与反思1.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研究2.课堂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3.持续关注新课标动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即会学、会用、会思,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的内涵1.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够独立地获取、分析、整理和运用知识。
2.会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会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将不再只是碎片化、孤立的知识点学习,而是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应用。
下面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结合初中数学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文化传承和认知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数学这个学科中,文化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思维和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初中数学的教学应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欣赏。
初中数学的教学应注重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故事、解释数学概念、讲述数学应用等方式,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学生的探究、评价、创新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特质。
在初中数学这个学科中,思维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探究精神的培养探究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推究、探索问题的精神。
初中数学的教学应注重探究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开放性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探究的习惯。
合作精神是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出的团队精神、互助互信的精神和责任心。
初中数学的教学应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出合作精神。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对人文知识和文化艺术的了解和欣赏,以及对自身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认识。
在初中数学这个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自我认知的培养。
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理念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导,它强调了学生应具备的全面素养和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浅析,探讨如何通过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核心素养理念核心素养理念是由教育学家提出的,它强调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维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和思维方式的转换。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真实性和情境性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跨学科相关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的背景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核心素养理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十分积极的。
通过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浅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设计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设计真实性和情境性强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和团队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使其具备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核心素养为指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通过数学的逻辑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课堂讨论和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像等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领域。
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授比例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品牌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分析最优选择的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
学习与合作是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集体讨论和比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学习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与科学、语文等学科相互渗透。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展示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在教学几何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几何模型和计算等,了解几何学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通过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三会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三会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三会”是指: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现实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1.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这意味着学生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
这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这意味着学生要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
通过数学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和准确性。
3.用现实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意味着学生要学会将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现实世界中,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和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这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与他人交流数学思想和成果。
总之,新课标下的数学核心素养“三会”旨在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各种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促进全面发展。
数学新课标三会
数学新课标三会数学新课标三会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三种基本能力: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
这三种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开头: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的堆砌,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思维方法。
新课标强调的“三会”,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正文:首先,“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意味着学生需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发现问题中的数学元素。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来分析数据、预测趋势,甚至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其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强调的是学生需要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最后,“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这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学符号和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简洁性,使得它成为科学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三种能力。
通过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和问题解决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结尾:总之,数学新课标三会的提出,是对数学教育目标的一次重要更新。
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强调了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这三种能力,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共同努力,将数学新课标的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去。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三会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三会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三会,听起来有点高深,但其实咱们一说起来,就会发现它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想象一下,你在街上逛,路边的小摊儿卖着各种美味的小吃,价格一块两块的,突然你觉得自己口袋里的零钱不够用。
这个时候,数学就来了,帮助你算算有没有足够的钱买到想吃的东西。
那种“哎呀,我这边有三块,能不能买到那一份?”的心情,真是恨不得拿出计算器来。
不过,嘿,这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三会”了:会计算、会推理、会解决问题。
说到会计算,其实很简单。
你就想,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比如说你要买书,书的价格是38块,你身上只有50块,哈哈,简单,先算算找零,哦,12块。
可是,如果你想买三本书,价格就得乘以三,噢,114块!这时候就得考虑一下,要不要放弃那本心仪的小说呢?这种时候,脑子里的小算盘就得开始转了。
很多同学总是觉得数学难,其实就是练习的机会太少。
像我们玩游戏,越玩越熟练,数学也是这样,动动脑子,慢慢就会了。
接着说到会推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推理就像是侦探在破案。
你听说某个同学考试得了满分,哇,简直太牛了!你开始分析,是不是他复习特别认真,还是他有啥绝招?推理就是把已有的信息组合起来,得出一个结论。
比如说,如果我看到某个人总是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那么他考试成绩好也就不奇怪了吧。
这种分析能力,实际上就是数学思维的一部分。
咱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用推理,特别是在选择、判断上,越想越觉得数学无处不在,真是妙不可言。
最后就是会解决问题,生活中不就是一大堆问题吗?早上起不来,晚饭吃什么,作业做到哪里,甚至感情问题,哈哈,数学在这里也能帮到你。
想象一下,班里有同学在讨论周末要去哪儿玩,大家意见不一,最后你就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达成一致。
比如说,做个小调查,问问大家的意向,最后统计一下,看谁最想去哪儿,然后再一起决定。
这种方法不就挺有趣的吗?而且通过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你的数学能力也悄然提升了。
你甚至会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跟玩游戏一样,越玩越带劲。
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以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计各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参与性。
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如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实验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史宁中教授提出的“三会”理念,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视角。
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一核心素养,需要明白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视角。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这一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数学的思维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和总结等方式,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这一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数学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表达想法和进行交流。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基于史宁中教授核心素养解读的视角,我们可以理解“三会”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焦点。
其中,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理解素养是指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核心素养“三会”的理解及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当前,核心素养的公认定义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是由北师大课题组综合了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来的. 基于这一定义,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给核心素养以不同的理解,其中,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解读,既紧扣了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又高屋建瓴,能够给一线教师更为有益的帮助. 史宁中教授提出,核心素养大概可以这样描述:“后天形成的、与特定情境相关的、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并认为核心素养“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三个方面” . 其进一步强调,无论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终极培养目标都应当是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以下简称“三会”),显然,史宁中教授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这给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在此尝试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观点进行解读.
初中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尽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与现实的关系,但在读到史宁中教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会”时,笔者还是感觉到了深深的震撼,因为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
自身其实很少有一种强烈的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的视角下,“现实世界”意味着什么?这是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三会”的角度来看,既然数学是用来观察、思考、表达现实世界的,那现实世界就是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那就意味着师生身边的世界,就是数学需要研究的世界,或者说师生无法直接感知却可以了解的世界,也是数学观察、思考、表达的世界. 有了这样的认识,很多现实世界中的内容就可以纳入数学的视角.
举个例子,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是基于已有的关于正比例函数的知识,通过逻辑推理结合简单的实例来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析式与几何性质. 而在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是否将这些实际问题的素材放在“现实世界”的视角下来观照,是值得思考的. 譬如有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某煤气公司要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存储室. (1)设存储室的底面积为S,那其与深度d 的关系满足什么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将存储室的底面积定为500
m2,那施工队向下挖掘的时候,应该挖多深?这个习题是基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而设计的,但在教学中,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实际问题”的“实际性”,因为学生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数学关系(这实际上是数学抽象能力的体现),且能看出第(2)问为第(1)问的具体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此问
题虽然是实际问题,却只披着实际问题的外衣. 那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反比例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呢?
笔者在提供这一习题之前,跟学生进行了这样两个问题的问答: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反比例函数的存在?如何迅速地找出生活中存在的反比例关系?(在第一个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出第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建立反比例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在于帮学生认清反比例函数的存在方式,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学生通常难以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明确的指导:到生活中找乘积为定值的实例,其中往往就有反比例关系的存在. 学生有了这个认识,就能够实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从而也就迈开了“三会”的第一步.
“三会”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三会”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精练与通俗表达,相对于那些专业术语而言,这样的表达更容易为一线教师所理解并接受.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如果真能让学生达到“三会”的境界,那对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是非凡的. 而对于“三会”,史宁中先生给予了更清晰的表达.
其一,数学的眼光是指“数学抽象” .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师都像笔者一样有一个职业习惯,那就是总喜欢从数学的角度看身边的事物,比如当看到电信资费标准或超市促销活动的时候,总喜欢找出一个公式来衡量其优惠力度. 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也需要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如教学“分式”的时候,教师
应设计两个层次的教学:一是现实生活中的“分”,以感知“分数”;二是基于变量关系的“分”,以建立“分式” . 如1 个苹果分给确定的3 个人就是分数,1 个苹果分给不确定的x 个人,那就是分式. 前者是确定的,后者是变化的,前者是定量关系,后者是变量关系. 这样一比较,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分式与分数的区别,同时还可以为后面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二,数学的思维是指“逻辑推理” . 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最核心的内容,可以说只要开始了数学学习,也就开始了逻辑推理. 有效的逻辑推理在于推理的过程符合逻辑,而这个逻辑就体现为数学规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推理中“因为⋯⋯所以⋯⋯”的应用. 同时,这种逻辑推理也体现为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在“分式方程”的学习过程中,逻辑推理除了体现为基于逻辑关系列出分式方程之外,还体现为对分式方程求解的一般步骤的认识,如将分式方程转换为整式方程,然后求解并判断解是否是分式方程真正的解. 这种认知上的逻辑,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客观上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其三,数学的语言是指“数学模型” . 当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研究语境中强调“数学语言”时,更多的是认为在用数学学科的语言描述一件事物,而少有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去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理论素养的缺失. 而在接收到这一认识之后,其又可以一下子激活此前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比如我们认为“函数”就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不同的具体的函数都是
描述现实世界中不同关系的模型,而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能否自然地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事物,客观上就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否形成的重要表现. 比如看生活中的运动,当速度一定时,能否直接反映出路程与时间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或当路程一定时,能否意识到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这都是学生的直觉,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三会”不是孤立的,真正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往往是“三会”同时出现的:看到现实世界中的某个事物,自然地进行数学抽象,下意识地进行逻辑推理并建立数学模型以更清晰地描述之. 尽管初中数学知识还不足以解答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事物,但对于生活中一些简单事物的描述,如果学生已经进入“三会”的境界,那核心素养的养成就同步成为现实了.
有效培育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养尽管被认为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的旗帜,但这并不意味着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育又需要另起炉灶. 关于这一点,史宁中教授强调得非常明确:继承和发展. 他指出:“现在所说的数学核心素养与传统数学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是把数学核心素养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 ”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注并研究核心素养的时候,一线教师所需要做的,不应当是狂热地否定与重构,而应当是理性地继承与发展――这种理性与数学学科的理性也是一致的. 而再研读史宁中教授的另一个判断,即“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
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和他人的讨论反思,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这意味着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观照初中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给学生以“悟”的机会,而所谓的“悟”,就是深度学习、深度思考.
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用课件、动画去占领学生的思维高地,而应当是设计问题情境,以让学生能够锁定毕达哥拉斯曾经研究的那个地面,那个地面上的三角形尤其是通过面积关系去得出直角三角形三?的关系,是绝对不能轻易给学生以启发的,因为此难点如果由教师来突破,那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含量就会大大降低.
因此,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实际上是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悟”的情境来保证的,注意到这一点,作为目标的核心素养与作为过程的“悟”的情境,就可以有效衔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