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分析框架框架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文化四个方面。
首先,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中的政治理论是其基础。
政治理论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理论性解释和分析,包括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等。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基本原理和道德价值,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社会学研究政治与社会的互动。
这些理论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思想支持。
其次,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中的政治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制度是指政治组织和政治运行的体系和规则,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组织、政治程序等。
政治体制是政治组织的基本架构,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权力结构、政治权力运行方式等。
政治组织是政治实体的组织形式,包括政党、政府、议会等。
政治程序是政治决策的程序和规则,包括选举、立法、治理等。
第三,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中的政治行为是其研究对象之一。
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包括政治参与、政治争论、政治抗议等。
政治参与是政治主体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活动的行为,包括选举、政治运动、政治献金等。
政治争论是政治主体在政治问题上的争论和对立,政治抗议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制和政治政策的抗议和反对。
最后,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中的政治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习惯的总和,包括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文化的传播和政治文化的变迁。
政治文化影响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和政治选择,政治文化是政治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政治变革的重要动力。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和框架,政治学的研究和实践离不开政治学的知识体系的指导和支持。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政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政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的研究和传播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的应用和发展是政治学的重要任务和政治学的重要使命。
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与程序
准实验方法。准实验方法(a 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特别是坎贝尔(Donald Campbell)的心理学理论、弗里曼(Howard Freeman)和罗西(Peter Rossi)的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它强调努力安排前试验(a pretest)和后试验(a posttest),控制团体和非随机的、准实验的团体。
标准(criteria)
模式不是别的,不过是一系列关于世界及其过程的概括或假定,一个关于实在的简化了的图像;它可以用来研究一项行为的结果,而不必采取实际的行动。模式有各种表现形式,如公式、物理结构、计算机程序等,甚至不过是一个心灵的图像而已。模式不仅可以用来预测备选方案的结果,而且可以应用于问题的建构或界定,甚至可以应用于整个分析过程。
指明一个特殊的备选方案作为取得目标的手段意味着一系列的结果,我们称这些结果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效果。有些效果是对实现目标的积极的贡献,即利益;另一些效果则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消极的结果,即成本。与备选方案相联系还有另一种效果,我们称之为外在的结果,即经济学所讲的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
2. 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
一般而言,政策分析的基本任务及程序是:(1)帮助决策者确定政策目标;(2)找出达成目标的各种可能的办法;(3)分析每个备选方案的各种可能结果;(4)依一定的标准排列各种备选方案的顺序。这些基本任务决定了政策分析中的各种因素及分析过程。根据奎德等人的论述,可以将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问题、目标、备选方案、模式、效果、标准和政治可行性。 一、问题(issues or problems) 问题是一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是指政策问题,即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政策分析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公共问题,而非私人问题。关于什么是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这是难以明确区分的。问题界定构成了政策分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即成功地界定问题等于完成分析任务的一半。
统编版高中政治知识框架
统编版高中政治知识框架
统编版高中政治知识框架是指对高中政治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知识框架。
具体的框架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政治学科基本概念和方法:政治学的定义、特点以及研究方法等。
2. 政治体制和国家机构:包括国家的定义、性质和特征,国家组织形式与政治体制的基本概念,以及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体制。
3. 国家权力和政府职能:包括国家权力的性质和特点,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以及政府的运行机制和体系。
4. 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权威:包括法律的定义和性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构成要素,以及法律权威的来源和作用。
5. 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与特点,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历史经验和问题。
6. 国家的民主政治:包括民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民主制度的组织形式和机制,以及民主政治的实践和发展。
7. 国家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制的定义和作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渠道和方式,以及人
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义务。
8. 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主权与国际关系的关系,以及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作用和运作。
9.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路径和经验。
此外,还有一些补充的内容如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政治文化等。
以上是一个比较全面和完整的统编版高中政治知识框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
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过程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学科,是理解和分析政治行为和政治体系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一份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帮助您系统地了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国家与政府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 政府的定义和职能3. 政府形式和制度的分类4. 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概念5. 国家的起源和发展二、政治体系与政治行为1. 政治体系的概念和要素2.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关系3. 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力的互动关系4.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的类型5. 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参与的关系三、政治理论与思想1. 传统政治理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2. 现代政治理论:民主主义、多元主义、社会正义3. 政治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亚里士多德、洛克、孟德斯鸠、马克思4. 概念性政治理论:权力、正义、自由、平等四、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1. 国际体系与国际关系理论2. 主权、领土和国际法的概念3. 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4. 全球化与跨国治理的挑战5. 国际冲突与国际安全的问题五、政府决策与公共政策1. 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过程2. 利益集团和政策制定的影响3. 公共政策领域的典型问题:经济、环境、教育4. 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效力5. 政策评估和政策变革的重要性六、选举与政治代表1. 选举制度与选举类型2. 政治党派和政党竞争3. 选民投票行为和选举结果的解读4. 政治代表的职责和责任5. 公民参与与政治权利的实现七、公民社会与民主发展1. 公民社会和社会组织的概念2. 公民社会发展与民主化的关系3. 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平衡4. 公民社会参与与社会变革5. 公民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以上所列知识点是政治学的基础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您将能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政治学知识框架。
当然,政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仍然有许多深入和复杂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希望这份基础知识点清单能够为您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和参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结构问题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结构问题董 波【摘要】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结构问题由来已久,争议主要围绕各卷的排序问题、写作时间问题和观点的统一性等方面展开。
耶格尔提出的发展论假说认为,论述最佳政体的第七、八卷与第四到第六卷分属亚里士多德思想发展的早期和后期,分别是理念论和经验性方法的代表,因此处于前后矛盾和替代的关系。
本文从六个方面讨论了发展论论证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论的根本缺陷在于没能认识到《政治学》的实践品格,一个以属人的善、幸福、德性为目标的政治哲学必然走向对最佳政体的追寻。
《政治学》全书的确体现了一贯的意图和有组织的结构,并通过第七、八卷关于最佳政体的讨论得以最终完成。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发展论;最佳政体中图分类号:B502 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7)03-0080-08作者简介:董 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重点培育项目(17wkzd13)《政治学》同亚里士多德的其他著作一样,流传的过程几经波折,曾辗转于多人之手。
这些手稿在辗转流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散落、遗失,被后来的编者修订、编排、增删,也很可能被任意截断、窜入异文。
另外,目前流传下来的亚里士多德作品几乎都不是一开始就准备出版的作品,它们往往是关于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专题论文,通常被认为属于教学材料的性质。
除了同样具备这些特点之外,《政治学》还存在一个突出的现象:它不是一部整齐流畅的单篇著作,看上去更像是多篇相关论文的汇集或者拼合。
各部分被组合在同一个标题之下,但并没有很好地融为一体。
一、《政治学》各卷的顺序《政治学》共分为八卷,这八卷内容又可以被划分、组合为不同的部分。
常见的方法是划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二、三卷各为一部分(分别标记以A、B、C),第四和第五卷为一部分(D),第六卷为一部分(E),第七和第八卷为一部分(F)。
从伊斯顿的_政治系统论_分析框架看国际上两大政治事变_张利华
政治系 统 输 入 与 输 出 失 衡 状 态 的 一 种 情 况 是 ,政治参与过分地集中于输入一端 ,输入过大 , 输出过小 。也就是说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 ,公民 和民间组织向政治系统骤然间输入了巨量要求和 压力 ,这些要求的数量超过了当局实际上可以处 理的限度 ,出现了“输入超载”现象 ,形成了“过分 容量压力”。当局如果不能及时地将各种要求转 换处理为决策 ,就不得不冒着崩溃的危险运行。 伊斯顿 把 决 策 者 处 理 信 息 的 无 能 称 为“反 应 失 败”,把当局未能采取任何行动满足公众相关要 求 ,未能对稍后会发生的事情采取行动或者当局 的输出被公众认为极不符合具体情况称为“输出 失败”。“输出失败可能是当局本身素质的产物 。 当局内部人为的过失 、不太理智 、缺乏统治术 、缺 乏对系统成员作业反应的能力以及必要的物质手 段等等都有可能使输出面临失败 。”λϖ“输出失败” 会导致公众对政治系统的支持下降 。“假如要求 未能得到满足 ,那就可能削弱系统成员对系统的 支持 ……要求和输出之间可能十分不平衡 ,以至 于不仅激起了对于现存的当局 ,而且引发了对于 典则或政治共同体的强烈对立”λω ,从而使公众对 政府发出的政令和决策消极抵制或不屑一顾 。一 旦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认为他们已无法影响当局 并由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么 ,他们就很可能感
1986 年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确 立了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方 针 和 发 展 经 济 的“加 速 战 略”。然而 ,经济体制改革还未见成效 ,戈尔巴乔 夫就急急忙忙发动了全国规模的政治改革 。1988 年 6 月 ,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提出
— 118 —
政治学概念体系
权力研究包括如下问题:权力的性质和来源、政治体系中权力的制度安排、权力的实践方式等。
2.制度研究途径特点:政治制度是政治活动的基本框架和组织方式,制度研究可以描述一个政治体系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提供关于一种政治生活的规范性方面的只是,也可以告诉我们一种制度的起源、变迁过程、运作程序和规范作用。
3.政策过程研究途径特点:政治往往以公共政策为表现形式。
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策过程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政策制定和实施时实际过程,考察这个过程中各种要素的作用,分析某一政策的实际效果。
4.政治功能研究途径特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组织和机构承担各种职能。
各个组织制度的功能的正常发挥是维持一个良好政治秩序的基本条件。
政治功能研究就是通过考察一个政治体系的功能的发挥状态来诊断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5.政治意识形态研究途径特点:政治意识形态是对政治现实的反应。
它表达了人们对政治生活的理解和观念。
所以,政治意识形态的争论是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
通过研究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理解现实政治生活,把握政治冲突。
6.国际关系研究途径特点:国际关系是一国政治的外部环境,它与国内的其他因素一样,对一国政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化的今天,来自国际方面的影响更加值得重视。
国际关系的研究途径就是在国际背景下研究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方面与国际因素的关系。
7. 政治行为研究途径特点:政治行为研究属于微观政治研究,它研究政治体系中具体的个人行为的动机、方式和结果。
通过个人行为研究,可以知道某一个体或群体的政治行为或政治决定的产生过程。
平等的概念分类根本平等:指一种坚信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强调人类的生命在价值上是等值的.1. 形式平等:指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的正式身份平等,主要包括”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2. 机会平等:指每个人起点相同,生活机会相同.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它区分了两种不平等的结果:由于社会的区别对待而产生的不平等和由于个人在价值、才能和工作意向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2第1课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2第1课的知识框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1. 政治学的定义与特点
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二、政治权力与国家
1. 政治权力的概念和分类
2.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合法性
3.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4. 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5. 国家的作用和职能
三、政治制度与政府
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 政府的概念和职能
4. 政府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四、民主政治
1.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2. 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和发展历程
3. 民主政治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4. 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实践
五、全球化与政治
1. 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影响
2.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3. 全球治理的模式和机制
4. 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和实践
这些知识框架是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高中政治必修2第1课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也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摘要】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历程丰富多彩,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日益成熟的演变过程。
在方法论上,中国现代政治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在内的多元化研究框架。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政治现实。
定量分析方法注重数据和统计分析,定性分析方法注重深入理解政治现象背后的逻辑,比较研究方法则能够帮助我们从跨国视角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点,案例研究方法则能够通过深入案例分析帮助我们理解政治过程中的细节。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和理论创新。
【关键词】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基本方法、框架、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正文、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历程、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结论、总结分析、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现代政治学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并发展,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政治体制和治理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备受学者关注。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当时一大批政治学家意识到政治体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开始从实证研究入手探讨政治现象。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政治学研究逐渐走向理性化和多元化,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政治学理论家和学者。
这些学者通过对当代政治实践和理论的深入研究,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代政治学研究背景丰富多彩,既有对传统政治理论的吸收和继承,也有对西方政治学思想的交流和借鉴。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政治学学科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四框架高中政治必修四可以分为三个模块:政治基础知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治制度与政治管理。
这些内容构成了现代政治学的核心要素,对于理解和分析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内容中,政治基础知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模块。
以下是对高中政治必修四框架的具体阐述:1. 政治基础知识政治基础知识是政治学的基础,包括政治的定义、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等。
政治学的本质是研究权力,因此对于政治权力的理解至关重要。
在政治基础知识中,我们需要明确政治权力、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组成和运行原理,了解政治参与的方式和优缺点,掌握政治思想的内涵、流派和反思。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社会的核心,也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模块中,我们需要了解公民的身份和权利,包括公民权利的种类、公民权利的实现途径、公民权利的保护机制等等。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公民的义务,包括宪法、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等,加强公民道德意识和精神文明建设。
3. 政治制度与政治管理政治制度与政治管理是国家政治机制的核心内容。
在政治制度方面,我们需要熟悉现代政治制度的类型和运作机制,掌握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并深入了解和思考如何构建完整、稳定、民主和透明的政治体系。
在政治管理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如何高效地运作政治机构,如何权衡政策利弊,如何落实政策和监督政策执行等。
总的来说,高中政治必修四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政治学基本概念和现代政治体系,提高我们的公民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我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并为我们的未来职业规划和社会参与做好思想准备。
政治学模型
政治学模型
政治学模型是一个复杂的理论框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和行为。
它结合了多种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政治学模型:
1.权力模型:该模型主要关注政治权力、权力和影响力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
它试图解释政治体系中不同参与者如何争夺、使用和分配权力,以及权力对政治决策和结果的影响。
2.制度模型:该模型关注政治体系的制度方面,包括政治制度的设计、运作和变革。
它主要探讨制度如何影响政治行为、政策和结果,以及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3.文化模型:该模型强调文化因素在政治中的作用,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规范等。
它试图解释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政治观念、态度和行为,以及文化因素对政治体系和政策的影响。
4.社会模型:该模型关注社会因素对政治行为和结果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种族和民族差异等。
它试图解释社会因素如何塑造人们的政治行为和观点,以及社会因素对政治体系和政策的影响。
5.全球化模型:该模型关注全球化对政治的影响,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方面的全球一体化。
它试图解释全球化如何影响各国政治体系、政策和行为,以及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以上仅是政治学模型的简要概述,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模型和方法。
政治学模型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
演进,新的模型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政治逻辑与思维知识框架
政治逻辑与思维知识框架
政治逻辑与思维是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论。
它涉及到以下几个知识框架:
1. 政治逻辑:政治逻辑是政治学研究中用来分析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的一种方法论。
它涉及到政治行为的分析,以及政治决策的分析。
它还涉及到政治结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分析,以及政治行为的比较和分析。
2. 政治思维:政治思维是政治学研究中用来分析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的另一种方法论。
它涉及到政治思想的分析,以及政治行为的分析。
它还涉及到政治观点的分析,以及政治活动的分析。
3. 政治分析:政治分析是政治学研究中用来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一种方法论。
它涉及到政治结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分析,以及政治行为的比较和分析。
它还涉及到政治决策的分析,以及政治环境的分析。
4. 政治实践:政治实践是政治学研究中用来分析政治行为的一种方法论。
它涉及到政治实践的分析,以及政治决策的分析。
它还涉及到政治环境的分析,以及政治行为的比较和分析。
当代西方的主要政治分析框架
当代西方的主要政治分析框架俞可平迄今为止,政治学家发明了许多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的理论框架,如经济分析、阶级分析、制度分析、政治系统分析、政治决策分析、政治沟通分析、政治文化分析等等。
目前,在分析现实的政治发展方面,西方政治学家比较喜欢使用的政治分析途径主要有经济分析、阶级分析、制度分析、文化分析、国家——社会分析和治理——善治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各有特点,对帮助人们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政治发展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深刻地理解现实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
但这些分析途径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和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更需要发明新的分析途径,以克服已有分析框架的不足。
经济分析经济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最经常使用的方法。
它从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水平入手,去分析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
它通过两条途径去分析政治现实,一是挖掘政治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和经济基础;二是反过来,从经济发展的逻辑去推演政治发展的结果。
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政治学,均属于经济分析的范畴。
这一分析框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经济因素归根结蒂是政治现象的决定性变量,所有政治发展从最终意义上说都有其经济动因和经济基础。
但是,政治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并不是所有政治现象都简单地是由经济决定的,各种非经济因素在政治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阶级分析阶级分析也是西方左翼学者喜欢使用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它以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作为政治分析的决定性变量,以此来观察和评估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
阶级分析涉及到阶级的定义、划分阶级的标准。
社会各阶级的构成、各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阶级利益的分配、阶级斗争的形式以及各阶级之间的关系。
阶级分析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深刻地揭示了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阶级实质,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人类政治历史的发展规律。
但这一方法是一种高度宏观的和抽象的分析方法,不能机械地将它用于具体的政治过程分析。
高中必修三政治基础知识框架
高中必修三政治基础知识框架高中必修三政治基础知识框架高中政治课的内容涉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文化学四个组成部分,必修三要学习的是文化生活,你是不是也觉得必修三的政治课本内容很有趣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三政治知识一、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潜移默化≠消极被动,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间和效果。
2.文化塑造人生人和文化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属于主观领域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强调通过实践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核心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注意: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的、健康的和落后的、腐朽的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国家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个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准确理解文化和政治的关系①联系:文化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二者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交融。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详解
◆制度的形式~正式制度包括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颁布、执行的各种法 律、法规、规章、章程、条例与准则;非正式制度包括中共同体内自发 演化而来的各种惯例、内化规则、风俗、礼貌等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范 理,前者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与惩罚是通过组织实施的,后者则无需通过 组织就能够自找实施。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前提,正式制度是非正 式制度的保障
❖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 人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 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 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 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该理 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 域。
基本理论
◆制度的界定~是一种通过规则约束特定行为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是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约束下的秩序,是扎根于政治组织结构或政治经 济关系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惯例、规范等,它们包括宪法规则、 基本法规、官僚体制运作的程序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 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与框架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中(新制度主义) 精英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集团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支持联盟、间断性均 衡、政策创新与扩散框架 )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政治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系统的产出,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 个政治过程。政治分析模型一般包括政治系 统模型、制度分析模型、精英分析模型、集 团分析模型。
政治学分析框架框架
样本分析
《从国家建构的视角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文章的主题: 解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所进行的一系列以转变政 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的意义。 文章的分析框架 现代国家构建的理论
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一、理论框架:在什么视野下关照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一) 引子:概括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改革的三项任务: 第一,构建一个与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国家体制; 第二,使现代国家的权威结构建立在民主原则之上; 第三,构建一个宪政政府的框架。 这三个任务的完成都需要首先明确国家权力的内涵和外延。 (二)对现代国家的内涵及意义的分析 state 现代国家与历史上的国家形态不同,其基本特征 进一步讨论现代国家的特点:分殊性(专门性和有限性)、自主性和公 共性 意义:西方的历史经验表明,建构现代国家制度是近代西方崛起的重要原 因
注意分析框架的针对性政治学的分析框架治心理分析系统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精英主义多元主义国家理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政治权力分析集团分析沟通理论决策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宪政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社团主义女权主义样本分析从国家建构的视角看析框架
相应的,政治学论文从功能上也分为两 大类: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 两类论文相应的都有自己的规范。 (讨论:两类论文的基本特点)
为什么需要分析框架?
它将为你提供思维的方向。 它决定你的研究是否是规范的。 它决定了你的研究是否是可交流的。
如何选择分析框架?
学习和掌握政治学的分析框架 注意分析框架的针对性
二、改革前中国国家制度考察:为什么要改? (一)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制度上的比较优势 (二)近代西方现代国家制度兴起后,传统中国国家制度比较优 势的丧失,表现:结果: (三)历史决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的一系列政治变革的逻辑指向就 是建构现代国家。 (四)1949年之后的全能主义国家形态:公共性与分殊性方面的 问题,改革开放之后原有的组织结构无法提供支撑。 三、最近3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 (一) 中国与苏联改革道路的比较:中国是以现代国家制度建构 为中心的路径,而前苏联则是以民主化为导引的路径。 (二)中国与西方的比较:西方是从无到有的立,中国则集解构 与建构合而为一。具体的表现:取得的效果:
政治系统结构功能分析框架
基本概念 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是“政治体系”——一个 包括环境、输入、转换、输出和反馈等部分 政治系统 的系统。系统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各部分之 间的相互依存;二是体系同环境之间的边界。 结构指系统内履行特定功能的组列,功能 结构和功能 指产生特定影响的行为结果。结构与功能 密切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一.政治学中的系统分析方法 • 二.阿尔蒙德结构—功能分析 • 三.政府过程分析: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分 析的一个视角
一.政治学中的系统分析方法
一、系统——社会系统——政治系统
• 1.系统 • System-系统或体系: • 涵义: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依赖 的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事务或 现象的集合体。 用一句话概括:相关联的部分组成的全体 • 基本特征:整体性、联系性、层次性、功 能性
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
(胡135)
政治系统是一个由政治团体、体制、权威机构构成的 相互联结的体系。 政治系统是在社会系统中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有 关的互动行为 系统与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形成一种互 动的联系,系统从环境中输入信息并对此作出反应, 再向环境输出信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或改变环境, 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就构成政治系统的持续运转。
(138)
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的基本假设
• 1.任何政治系统都有其内部结构,且结构高 度分化,每一结构都有一定的功能 • 所有系统均履行相同的功能 • 政治结构是多元的
结构-功能主要内容
• 政治系统包括6种结构:利益集团、政党、政府官 员、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法院 • 政治系统在政治过程中的三种功能: • 1.系统功能:系统维持和适应功能(政治录用、 政治社会化、信息交流等) • 2.过程功能:政治要求与政治支持转化成权威性 政策的过程(利益表达、利益聚合、政策制定、 政策实施) • 3.政策功能:政策的实际行为(政策输出、政策 结果) 138
《政治学十五讲》知识要点
13404班严泽川序言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政治学提供的知识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合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他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护。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①政治从业人员;②政治学从业人员;③普通公民。
第一讲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一、政治的定义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情,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情便是政治。
人们对政治的解释和定义来历不同,对政治概念的解释的大体思路有:①价值性解释;②神学性解释;③权力性解释;④管理性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如下特点: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关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研究政治1、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2、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的规划政治生活3、寻求文明的政治原则,文明的解释政治冲突4、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三、政治学科的定位和知识体系要了解政治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首先需要从人类文明以及知识的构成谈起:文化(文明)构成及政治学知识结构在我们广义的文化或文明的概念中,作为其构成以素的物质技术→组织制度→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呈现出由表及里的关系:处于最表层的物质技术是最容易变动的部分,而处于最深层的社会心理的部分是最不容易变动的部分。
从中国古代关于“知”和“行”关系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将政治学的知识划分为两个方面的知识,即关于“知”的政治知识和关于“行”的政治知识。
“一体双权”:中国政治学的一个分析框架——与景跃进教授商榷和对话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Chinese Politics:Discussion and Dialogue with Professor Jing
Yuejin
作者: 肖滨[1,2]
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275;[2]中山大学政治与
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275
出版物刊名: 政治学研究
页码: 57-6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国政治学;现代国家共同体;统一逻辑;共和逻辑
摘要:在《中国政治学的转型:分化与定位》一文中,景跃进教授将政治共同体确立为中国政
治学的逻辑起点,揭示维系中国大一统的集权逻辑,搭建了一个国体、政体和政治共同体“三位一体”的中国政治学分析框架。
景跃进教授提出的问题及所做出的分析极具启发性,但仍有进一步
商榷和对话的空间。
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现代性的国家共同体;现代性国家共同体既服
从统一逻辑,又遵循共和逻辑。
在“一体双权”的中国政治学分析框架中,“一体”是指现代国家共同体以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族一体等为核心内容的一体格局和统一状态,体现统一逻
辑;“双权”则包括“民权”和“国权”,处理二者之关系的制度安排事关共和逻辑能否得到实现。
相对于“三位一体”的中国政治学分析框架,“一体双权”有一定的理论优势,有可能拓展中国政治学的学术研究范围,为中国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对话提供更加开放的交集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本分析
《从国家建构的视角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文章的主题: 解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所进行的一系列以转变政 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的意义。
文章的分析框架 现代国家构建的理论
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一、理论框架:在什么视野下关照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一) 引子:概括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改革的三项任务:
对这些改革措施的评价。
样本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框架解析》 《县级治理能力的制度基础: 一个分析框架的
尝试》 《杨雪冬:近30年中国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变化:
治理的视角 》 《从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分析框架看国际
上两大政治事变》 《从国家构建的视角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官家主义——一种历史的分析框架》
政治学的分析框架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 治心理分析 系统论和结构功能主义 精英主 义 多元主义 国家理论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政治权力分析 集团分析 沟通理论 决策理 论 理性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博弈论
自由主义 民主主义 宪政主义 民族主义 保 守主义 社团主义 女权主义
第一,构建一个与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国家体制; 第二,使现代国家的权威结构建立在民主原则之上; 第三,构建一个宪政政府的框架。 这三个任务的完成都需要首先明确国家权力的内涵和外延。 (二)对现代国家的内涵及意义的分析 state 现代国家与历史上的国家形态不同,其基本特征 进一步讨论现代国家的特点:分殊性(专门性和有限性)、自主性和公 共性 意义:西方的历史经验表明,建构现代国家制度是近代西方崛的,政治学论文从功能上也分为两 大类: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
两类论文相应的都有自己的规范。 (讨论:两类论文的基本特点)
为什么需要分析框架?
它将为你提供思维的方向。 它决定你的研究是否是规范的。 它决定了你的研究是否是可交流的。
如何选择分析框架?
学习和掌握政治学的分析框架 注意分析框架的针对性
因
二、改革前中国国家制度考察:为什么要改?
(一)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制度上的比较优势
(二)近代西方现代国家制度兴起后,传统中国国家制度比较优 势的丧失,表现:结果:
(三)历史决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的一系列政治变革的逻辑指向就 是建构现代国家。
(四)1949年之后的全能主义国家形态:公共性与分殊性方面的 问题,改革开放之后原有的组织结构无法提供支撑。
三、最近3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
(一) 中国与苏联改革道路的比较:中国是以现代国家制度建构 为中心的路径,而前苏联则是以民主化为导引的路径。
(二)中国与西方的比较:西方是从无到有的立,中国则集解构 与建构合而为一。具体的表现:取得的效果: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努力
对是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 解读。
第三章 论文的分析框架
什么是分析框架? 为什么需要分析框架? 如何选择分析框架?
什么是分析框架?
框架主要是指帮助人们解释并了解周围世界的大体方 案。作为学术研究的框架是研究者藉以理解和认识世 界的工具。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政治学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 是政治学自身的分析工具的不断发展,这表现为一系 列概念、命题、假设及其逻辑关系的建构。有时候我 们也称这种类型的知识为理论,或理论范式。从一定 意义上说,这类知识,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分析框架的 东西是一些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的知识是 运用这些分析工具对现实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