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4《长征》说课稿范文

2024《长征》说课稿范文

2024《长征》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征》,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长征》是人教版小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历史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掌握长征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路线。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等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征中的艰辛和英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学科是一门注重故事性和情感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情景和故事来感受并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和研究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资料和图片,以直观呈现长征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路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相关的故事和资料,以便与学生分享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可以通过展示一张长征的图片或是播放一段长征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单介绍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问:你们对长征有什么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

环节二、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1、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我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同时,我还可以讲述一些与长征有关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艰辛和英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第1篇】《七律.长征》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七律.长征》。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品评、借助长征故事,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弄懂诗意,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长征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使学生走近文本,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运用情境教学法、感情朗读法、直观演示法,充分发挥学生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在书生朗朗的语文世界里,情感得到提升,素养得到提高。

学法根据新课程目标、文本特点、学生的的认知规律,采取了搜集资料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走入诗文。

2、初读全诗粗知诗意。

3、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4、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5、拓展延伸接受洗礼。

(一)情境导入入诗文。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由于红军长征对当前小学生来说很遥远,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长征的艰辛的。

上课伊始,我播放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引出长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征,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配以气势磅礴的音乐简介长征,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部编六年级七律长征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七律长征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七律长征说课稿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

在部编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七律《长征》是一首描绘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歌,它以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

在进行《长征》的说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长征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4年,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如雪山、草地、大渡河等,但最终在毛泽东等正确领导的指引下,成功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长征》这首诗采用了七律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每两句一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押韵和对仗,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通过对比“暖”与“寒”,“云崖”与“铁索”,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指的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五座大山,而“细浪”则象征着红军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韧。

通过这些意象,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的英勇。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长征精神包含了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等丰富内涵。

在当今社会,这些精神依然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精神支柱。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思考如何将长征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长征精神的短文,或者绘制一幅表现长征场景的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对《长征》诗歌的理解,还能够将长征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说课《长征》这首诗时,教师需要从历史背景、诗歌内容、意象分析、精神探讨等多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深刻领会长征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指引。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七律·长征》说课稿1我向大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复习巩固、背诵诗句,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诵会。

我觉得在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有几个情境的设计,是有可取之处的:1、创设情境,精心导学。

一个好的导入,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一节课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导入是否精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学生相对较为陌生的认知领域,如果能通过情境设计,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推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红军长征是何等样的壮举,然而对当前小学生来说有些遥远了,单靠老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长征的艰辛的。

因此,我在课前播放了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出示了红军长征的线路图,并进行了必要的介绍,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进而带动学生,感动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2、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激发情感。

在情境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与教材建立起美妙的情感,十分重要。

李吉林老师曾总结出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融入情境的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

我能认真学习、借鉴李老师的这些做法。

比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播放了一段沉稳昂扬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比较一下:录音的诵读和你们的朗读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首诗?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诗歌的情感,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又如,在学生把握了诗句的基本意思后,我播放了用《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让学生细细地聆听,尽情地遐想,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在这里,我用激昂的音乐渲染了情境,从总体上又使学生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为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初中历史长征说课稿模板

初中历史长征说课稿模板

初中历史长征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历史——长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分析教材。

《长征》这一课位于初中历史教材的抗日战争章节,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介绍。

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接下来,我将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够掌握长征的基本概念、时间、路线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

针对本课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教学难点则是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讲述法、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讲述法,我将系统地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深化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法则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艰辛与伟大。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学生活动和小结作业。

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长征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的历史背景。

新课讲解环节,我将从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介绍长征的起因,包括国民党的围剿和红军的战略转移;其次,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长征的路线和重要事件;再次,讲述长征的成功和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最后,深入探讨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学生活动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长征中的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班上进行分享。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第1篇】一、活动流程1:创设情境,蓄积感情:播放《长征组歌》音频片段,学生欣赏,分组诵读《长征》,感受长征的伟大精神。

2:网络阅读,主动探究: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确定探究任务,自主选择探究目标,可以在“诗文解读”栏目进一步学习《长征》一诗;可以在“长征百战”栏目有重点地阅读,了解长征经历的生死攸关的战斗;可以在“长征图展”栏目欣赏颂扬长征的美术作品,观看红*长征中使用的物品。

推荐一两个介绍给同学。

3:欣赏片段,铭记精神:学生自由选择一两个片段观看,谈谈自己的感受。

4:诵读诗文,拓展学习:学生自由诵读“长征诗文”栏目的诗文。

要能够读流利、读出感情,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试着背诵。

5:在线测试,适时检测:学生在“在线测试”栏目人机交互回答问题。

6:畅所欲言,真情表露:学生利用“留言板”发表内心独特的感受。

7:回归中心,总结提炼:播放《长征》组歌视频片段,熏陶感染,结束活动。

二、设计特1、提供资源,自主学习运用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理念,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化的,能满足个体需求的思想,为学生提供《长征》网络学习资源,搭建学习平台,创设学习的氛围。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介绍长征历程,歌颂红*战士*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七律·长征》学生绝不会满足这个“高度概括”,必将产生对长征历程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教师搭建的网络环境学习的平台,“长征百战”提供红*长征经历的典型战役,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长征的艰难历程,感受红*战士无畏的*精神,资料详实,感受真实;“长征图展”展示大量的珍贵资料,有后人的艺术创作,有长征途中红*吃、穿、用实物照片,学生在欣赏之后必有感受,这种情感来得真实;“长征诗文”则补充其他*先烈赞颂长征的诗文,学生在自由诵读中情感得到熏陶感染,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使课程整合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在线测试”让学生实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留言板”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网络环境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思想,形成信息化的知识结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第【1】篇〗说课稿《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标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红军长征线路图二、说教法与学法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时期,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设计总体上分五个环节: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感知长征——细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XXX合作到XXX对峙”的17课。

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因此,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所留下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本课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说学情长征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了《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

而且经过初中一年的历史研究,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能简要回答比较浅显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作一个完整的研究。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胜,娇生惯养,赤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也能同时帮他们树立费力奋斗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赤军长征过程的研究,说出赤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赤军长征原因、经过、意义等知识点的演示,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从而阐发问题、办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惟惯;2.在小组讨论中协作研究,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XXX、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长征》说课稿

《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一、说教材:《七律•长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八单元第25课。

本单元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四篇文章,本篇为第一篇,因此可以通过本篇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毛泽东诗歌创作的特点,为后面的课文做铺垫。

本篇主要讲述伟大领袖毛泽东作为诗人对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展现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的高度赞扬。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五年级学生性格较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同时,此阶段学生正是处于陶冶情操,培养优秀品质之际,通过本课能更好实现这一目标。

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岷山”3个生词,理解词义将其加以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解诗句并能正确表述诗句内涵,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并对拥有此品质的其他人物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红军的大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本诗中体现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并与其其他作品加以对比。

教学重、难点:1.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及其包含的情感,从中领会红军的精神品质。

2. 读出全诗的节奏,增加对律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3.理解毛泽东在本诗中体现的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圆满完成本课教学,教学我采用对比法,通过绝句与律诗在押韵和字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律诗的把握。

学生将采用联系法学习,联系以前所学课文杜甫的《绝句》,在温习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学会新知识。

学生将采用质疑问难法,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解决,形成团队意识的同时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红军长征 说课稿

红军长征  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本课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艰苦历程和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是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它关系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所以这一课的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㈡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理解长征精神。

①引导学生探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利?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搜集长征资料、讲红军故事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重在讲解方法、点拨思路,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情趣盎然的学习境地。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大胆思考,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还要运用观察等方法,通过识读教材上的插图等,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历史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的史实,由衷地产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并自觉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㈢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红一方面军的长征②遵义会议2、教学难点: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②长征精神二、说教法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和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来说有:1、情景教学法。

5七律-长征说课稿

5七律-长征说课稿

5七律-长征说课稿《七律.长征》说课稿各位同仁:大家好!现在我就今天所教的《七律·长征》一课谈谈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如有不恰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出。

《七律·长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专题,共编排了5篇课文。

《七律·长征》是第一篇。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是领略毛主席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哲学家、战略家,又是了不起的诗人的革命豪情和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课标中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学会“律、渡、索、崖"等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磅礴、逶迤”等词语。

2、理解诗意,感受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豪迈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顺利的完成本课教学,我课前认真备课,搜集相关资,了解时代背景,精心设计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合作探究、朗读想象、理解感悟等方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介绍作者和历史背景,认识伟人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然后,简介长征,学生读诗,了解七言律诗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七律 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七律 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七律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七律长征》。

本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而作,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七律长征》,学生能够感受到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艰苦卓绝和红军的英勇顽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七律长征》,理解诗的大意,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3.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0分钟)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5.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对诗中的难点进行讲解,通过示范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掌握诗的意境和情感。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包括朗读、背诵和理解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部编人教8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部编人教8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部编(2017)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最后一课。

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二、学情分析优势: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等。

不足:但他们未完全具备理性思维,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历史现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批判的分析。

突破:通过史料教学、合作探究和情境教学,渗透学科素养。

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准确深入掌握历史事件。

三、核心素养1、了解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家国情怀)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

教学难点:长征精神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讲授法、图示法通过教师讲授,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等直观材料,从听觉与视觉两方面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分组讨论法通过相关史料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根据问题从中提炼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外国人笔下的长征有一支军队,在一年时间里,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是近乎奇迹。

长征精神说课稿

长征精神说课稿

《长征精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初中组05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长征精神》,下面,我将从分析教材和教学过程两大板块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解读教材《长征精神》是红色文化初中版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编者通过“勇往直前”“红军不怕远征难”“买东西要给钱”“剪下半条被子”四个小标题的形式,史料翔实、说理有据、图文并茂、生动可读,同时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回忆了红军长征的诸多感人事件,传达了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的主旨。

依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和本教材的分析,我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是课文的教学重点);2.通过朗读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使学生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学会赏析语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也是课文的教学重难点);3.体会文中伟大的长征精神,学会感恩身边之人并学习红军不怕苦难,英勇无畏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也是课文的教学难点)。

至于我的教法和学法,将在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

接下来,我来说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并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将从导-读-研-拓-结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我将这样开始我的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背诵一首诗,大家认真听,猜猜是哪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刚刚老师在背诵时很多同学都跟着老师一起背,那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接下来请大家翻开《红色文化》第23课。

这样的设计,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势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在多媒体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并结合课文回答问题:本文写了几个小标题?分别回忆了那几件事?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同时圈点勾画的方法自主学习,这时我会下去巡视,之后,通过举手竞赛的方式请学生向大家展示,最后我来点评小结:本文一共写了四个小标题,分别回忆了党员刘志海在生命的最后一息都要坚持交党费,介绍红军基本情况和艰险路途,徐海东慷慨资助中央红军,女红军把自己唯一一条棉被剪下一半送给老百姓等四件事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准备把握文章内容。

弘扬长征精神说课稿

弘扬长征精神说课稿

弘扬长征精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弘扬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为了实现革命胜利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革命先烈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首先,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定信仰,勇攀高峰。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但他们始终坚定信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和勇气,让他们在逆境中不断崛起,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

其次,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团结协作,共同奋斗。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让他们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再次,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注重实践,勇于创新。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不仅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还勇于创新,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战术和方法,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种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需要发扬光大的。

最后,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这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发扬光大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长征说课稿ppt课件

长征说课稿ppt课件

促进团结协作
长征中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增强人 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传承红色基因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 宝贵财富,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 扬革命传统。
05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围绕长征的历史背景、过 程和意义展开,通过PPT课件详 细介绍了长征的起因、经过和影
响。
重点与难点解析
团结协作
长征中,红军各部队相 互支持、团结协作,共
同应对困难和挑战。
革命乐观主义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 红军保持着乐观向上的 精神状态,鼓舞着队伍
前行。
长征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长征精神强调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 的精神,有助于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 持坚强。
行军路线
从江西瑞金出发,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 、陕西等11个省,翻越了五岭山脉、武夷山、苗岭、乌蒙山和岷山等大山,跨过了湘江 、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等大河
长征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 ,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课程重点在于长征的重大事件和人 物,难点在于如何将长征的深远意 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PPT课件、视频资料和小组讨 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过程。
课程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计划在未来增加更多与长征相关 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丰富课程
内容。
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 性思维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引导学生了解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认识到长征是中国史上的一座丰碑。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长征,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长征路上重要战役和地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尊重和敬佩,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和红军的英勇顽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长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过程。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长征路上的重要战役和地点,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情感体验:学生进行长征主题的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活动,感受长征精神。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征的意义和价值。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长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稿我们将采用多种学法,让学生在研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通过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新课讲授通过讲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3、探究活动分组让学生自主搜集长征资料,讲述红军的故事,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深入探讨长征精神的具体表现和意义。

4、课堂总结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对长征精神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研究长征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自主研究中缺乏主动性,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和点拨。

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研究基础知识,合作探究重点难点,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金沙水拍云崖暖》的音乐视频资料,营造立体视听气氛,创设良好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师生共同研究“长征史诗”埋下伏笔。

二、自主研究探究新知为了使本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研究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将“长征”分为三个篇章:探索篇、体验篇和感悟篇。

探索篇:长征的原因为了体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的作用,我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大字第一段不难得出结论;第二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选取了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归纳知识的能力,渗透“论从史出”的观点。

体验篇:长征的经过这一篇章是整篇课文的核心环节,学生主要通过这一环节再一次体验长征的艰辛,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

通用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长征——不朽的魂》说课稿

通用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长征——不朽的魂》说课稿

通用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长征——不朽的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征——不朽的魂》是一篇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本课以长征历史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程、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长征的背景、长征的历程、长征的精神等方面,旨在让学生在了解长征历史的基础上,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具体到长征的细节和长征精神,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感悟。

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有着较高的热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课本和影视作品,对于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细节认识较为模糊,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历程,掌握长征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历程和长征精神。

2.教学难点: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长征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长征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长征的历程和重大事件。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分享各自的感悟。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及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4篇课文,《七律长征》是第一篇。

这首诗歌,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堪称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

尽管长征胜利已过去六十多年,但长征精神仍然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课标中对5、6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识“礴、丸、岷”三个生字,会写“丸、崖、岷”等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第三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对红军长征中英勇事
迹缺乏切身感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第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法,质疑问难法,合作交流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法展开学习。

三、说过程
本课教学共分四个环节完成
1.交流资料,初读诗歌。

上面说道,小学生对毛泽东和长征的了解不是很深。

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增进对长征、对毛泽东的认识十分有必要,而且这与课标中查找运用资料的要求是相符的。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长征这首歌,让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长征中的故事,在学生说出几个故事之后,教师顺势接过话题:同学们刚才讲的都是长征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用诗歌这种形式来表现长征的课文。

它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引导学生读诗,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对七言律诗特点的了解,同时提出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这一环节学生围绕课文交流资料,既分享收获的喜悦,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以便对后面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2.细读诗歌,理解意思。

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紧扣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会,不孤立地就字就词分析讲解。

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每一句。

在这里重点理解“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例如,在理解难点句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我利用图片的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五岭山脉连绵起伏,乌蒙山气势雄伟。

接着出示练习题“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前半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后半句把什么比作什么,通过小练习,体会比喻的精妙,想象的奇特,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难”以及红军战士“不怕难”的乐观精神。

3.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体会诗歌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此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体会:一是,假设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把心放在情境中,设身处地去联想,自己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又是如何对待的?二是抓住“暖”“寒”等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三是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怀。

我首先播放歌曲《长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不仅是自然环境之难,还有敌军的围追堵截之难,更有党中央内部分裂之难,真是难上加难!“而不怕远征难”又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在理解难点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时,我讲解红军将士不费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一个“暖”字将红军战士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
尽致;学习“大渡桥横铁索寒”播放红军飞夺泸定桥视频,让学生直接感受战斗场面的激烈与悲壮,从而领悟“寒”字所包含的种种感情。

此处教师不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在学生有所感悟之后,及时引导他们将这种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而且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时,我注意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

如第一二行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

读三、四行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第五行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行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

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4.拓展延伸,超越课堂。

在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之后,我及时出示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和红军将士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写下的另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出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引导学生课外诵读,将语文学习由课堂之内延伸到课堂之外。

一方面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
命乐观主义情怀和毛泽东诗词斗志高昂的风格,另一方面进行诗词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

四、最后谈谈板书,“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洁明了,同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理解诗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曹亮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课程标准
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2、加深对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理解长征精神,认识长征精神在根本上是一种追求解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

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过去性的特点。

它既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可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更不可能去进行直接观察,因此让他们去理解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史实概念,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了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针对上述学生情况,根据大纲的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知识与能力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学习用绘画、绘图来表现历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熟悉搜寻历史资料的多种途径。

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学习编写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协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课堂上分组推荐代表演讲;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