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 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

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

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第一步:画一条起跳线,将蛙头对齐起跳线,进行起跳。

第二步:当纸蛙落地时,要在纸蛙尾部画线。

第三步:用纸带做标记。

纸带一端标出起点,对齐起跳线,另一端画终点。

第四步:重复跳三次,记录纸蛙三次跳跃的距离。

3、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把跳得最远一次,用剪刀沿着终点线剪下,粘贴到活动手册。

三、研讨1、小组内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跳得越远。

2、观察张贴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明确关键词:起点、终点和距离3、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纸带一端对齐,比较长短。

纸带长,跳得距离远;纸带短,跳得距离就近。

4、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四、课堂练习1、一只青蛙从A跳到B,请画出起点和终点。

2、青蛙跳远比赛,最好的测量方法是(A )按步骤比赛在实验基础上研讨交流做练习的标识,比较距离大小。

总结课堂知识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课堂知识检测学生励志寄语: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五、拓展提高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谁飞机飞得远。

六、作业布置用纸带测量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

纸飞机比赛巩固知识点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起点和终点》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通过故事学习爱和感恩的重要性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惜机会的意识3.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感恩父母和老师- 增强学生的爱心,愿意帮助他人- 培养学生的头脑灵活、积极向上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培养感恩、爱心和珍惜的品质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起点和终点》故事文本- 图片或PPT展示相关故事场景- 学生绘本或故事书- 讲台或者教室前方投影仪2. 教学环境:- 教室布置整洁,准备好教学素材- 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光线和空气流通3.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纸和笔做笔记- 学生准备心态开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起点和终点》的故事背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置好教室环境,准备好教学素材2. 引入教学:- 讲师简单介绍《起点和终点》的故事内容和作者-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描绘故事场景,引起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认为起点和终点分别代表什么?”3. 教学主体:3.1 故事阅读与讲解- 展示故事文本,带领学生朗读故事内容- 解释词汇和句子结构,确保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2 互动讨论与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展开讨论- 分组讨论,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形成共识-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3 情感培养与实践活动- 借助故事情节展开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爱心-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行动表达爱和感恩-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对所学到的情感价值进行反思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强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人生价值- 激励学生珍惜时间,懂得感恩和爱心的重要性六、拓展延伸1. 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感想或反思《起点和终点》的故事- 带上家长或朋友,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关于感恩和爱心的小故事2. 拓展延伸:- 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实践爱心和感恩- 建立情感故事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和感恩故事七、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起点和终点》的故事感悟,写一篇文章分享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外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回来写一篇体会阅读其他有关感恩和爱心的故事或文章,挑选一篇感动自己的并写读后感八、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堂反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做出调整定期开展教研交流,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师:—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18.31-9.11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29.4-9.8一1我们懂得旳植物39.11-9.15一2观测一棵植物49.18-9.22机动59.25-9.30一3观测叶6国庆节机动710.9-10.13一4这是谁旳叶810.16-10.20一5植物是“活”旳吗910.23-10.27一6校园里旳植物1010.30-11.3机动1111.6-11.10二1在观测中比较1211.13-11.17二2起点和终点1311.20-11.24二3用手来测量1411.27-12.1二4用不一样旳物体来测量1512.4-12.8二5用相似旳物体来测量1612.11-12.15二6做一种测量纸带1712.18-12.22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812.25-12.29机动19 1.2-1.5总结评价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毕教学。

此外每个单元最终均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旳第一种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旳大门,掀开科学学习旳第一页,对学生此后旳学习产生重要旳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旳起点,是由于植物是孩子们旳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旳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种生命体来思索,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测,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旳到达旳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旳季节,丰收旳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旳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种个生命体旳特点,是这个单元旳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旳基础,也是科学研究旳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测和试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原则旳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K12学习】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K12学习】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植物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颗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带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秋季全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 植物是“活”的吗 6 校园里的植物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 2 起点和终点 3 用手来测量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 做一个测量带7 比较测量带和尺子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

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

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

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

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

但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章《起点和终点》。

教学内容包括: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学会使用简单工具测量距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描述。

难点:使用工具测量距离,理解起点和终点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直尺、粉笔、起点和终点的标志物。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起点和终点的标志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关注起点和终点。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完成随堂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直尺测量起点和终点的距离。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关注测量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 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3. 使用工具测量距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描述其起点和终点,并测量距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但在使用工具测量距离方面,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尝试用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进行描述,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小学科学教案《起点和终点》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教案《起点和终点》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教案《起点和终点》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探索运动的奥秘在小学科学教材《起点和终点》中,我们将带领一年级的孩子们一起探索运动的奥秘。

通过学习,他们将了解到物体的起点和终点对其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按照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要求,精确地回答教材中相关的问题,以便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是物体运动过程中两个特殊的位置。

起点是物体开始运动的位置,终点是物体运动结束的位置。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将起点理解为物体运动的出发点,而终点则是物体运动的目的地。

那么,物体的起点和终点对运动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例来进行讲解。

假设小明为了到学校上课,每天都要走一段路。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起点和终点对他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首先,小明起点的位置是他家门口,终点的位置是学校门口。

如果小明的起点、终点之间距离较短,他就可以快速地到达学校。

相反,如果起点、终点之间的距离较长,他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来到达学校。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小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也会影响他的运动。

如果小明选择了一条平坦、直线的道路,那么他的运动会更加顺畅。

而如果他选择了一条曲折、崎岖的路,他就需要经历更多的困难,提供更大的努力才能到达目的地。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起点和终点对运动有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距离的影响,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会直接影响运动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其次是路径的影响,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选择会决定运动的顺畅程度和困难程度。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的方式进一步探索起点和终点对运动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

实验材料准备:1. 一段平直的滑道2. 一些小球或者玩具车3. 测量工具(尺子或者标尺)实验步骤:1. 将滑道平放在桌子上,确保它不会滑动。

2. 在滑道的一端放置一个小球或者玩具车,作为起点。

3. 在滑道的另一端放置一个容器,作为终点。

一年级科学2起点和终点

一年级科学2起点和终点

2.组间青蛙跳远比赛 (1) 学生活动:组间青蛙跳远比赛,用纸带记录跳远的结果。 (2)剪纸带: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把剪刀,完成记录后请大家用剪刀 沿着终点线把多余的纸带剪掉,然后组内用纸带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 更远,把你们组跳得最远的那只青蛙的纸带,贴到前面的黑板上,来比 一比,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好吗?
板块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起点和终点,确定起点和终点时进行公平比较的基础。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终点和起点》 公平 比较 谁跳得远? 统一: 纸条:距离 起点 终点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4.认同客观的记录青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5.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6.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学会标记起点和终点 。 2、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 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2)我们每个小组能不能把自己小组的冠军蛙跳了多远,展示给大家看呢? (教师可以提示:你们能不能比划一下你们的青蛙跳得有多远或想办法把 跳出的远近记录下来),让学生比划一下。 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那小青蛙跳出去之后的位置,我们也给 它一个名字——终点。
提问:会画终点吗?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课件展示一些青蛙不同方向的跳跃后停留的位置,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 终点。 设计意图:知道起点和终点的名称和作用,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终点。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内容涵盖全书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2. 探索物体的性质;3.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4. 了解自己的身体;5. 感受科技与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 使学生能够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5.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2.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生命观念;2. 探索物体性质,提高科学素养;3. 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3. 互动: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等;2. 板书形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2)探索物体的浮沉现象,分析原因;(4)了解自己的身体,绘制身体结构图;(5)举例说明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3)略;(4)略;(5)如:电视、手机、电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劣,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基本观点。

2. 掌握描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起点和终点在生活中的意义,掌握描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起点和终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文字和视频等素材,以帮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

2. 准备实物或图片展示的起点和终点的案例,例如学校的起点和终点、一座桥的起点和终点等。

3. 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或互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可视化工具,例如笔和纸、简单的图形软件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绘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场景,由此引出起点和终点。

2. 播放歌曲《找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老师简单介绍起点和终点的观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1. 讲解例题:假设要写一篇游记,请学生思考从家到景点的起点和终点,并思考过程中每个地点可以看作一个站点。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起点和终点的书写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起点和终点,例如上学、放学、节假日旅游等场景,并进行分享。

通过分享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老师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强调起点和终点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活动1.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到学校的路线,并记录下起点、终点和途中的站点。

2. 教室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作业,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和讨论。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起点、终点和站点等观点。

3. 老师评判: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判,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拓展延伸1. 引入案例:老师展示一段旅程的路线图,让学生分析起点的选择、终点的确定以及途中的站点对于旅程的影响。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认并描述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理解,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观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起点和终点的知识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教具,如玩具车、小球等,用于演示物体的运动。

同时,教师可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教室讨论。

学生自带一些熟悉的物品,用于教室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述行程的含义,举例生活中的行程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2. 展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二)明确目标1. 理解行程的含义,掌握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2. 学会描述行程,能分析行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情境导入1. 展示一些不同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行程的特点。

2.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行程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新课内容1. 学习行程的定义:指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速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运动过程。

a. 诠释行程的含义。

b. 探讨行程的起点和终点与时间、速度、距离的干系。

2. 学习描述行程的方法:包括行程的时间、速度、距离、起点、终点等信息。

3. 探讨行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交通拥堵、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4. 触类旁通:让学生尝试描述一些生活中的行程现象,如上学、上班、观光等,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行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稳固提高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加深对行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的原则。

2.明确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掌握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方法。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观察发现问题。

2.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2.学会自己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教学难点: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要有统一标准,才能公平比较。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只青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请两个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采取不同起点起跳。

问问谁跳的远?设计意图:在观察中发现不同起点的两个小朋友究竟谁跳得远,并不公平。

2.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跳远比赛更加公平呢?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体育运动会中的经验,自然想到需要统一起点。

3.起跳的位置我们称为?落地的位置我们又称为?设计意图:巧妙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定义更加清晰。

(板书:起点和终点)二、聚焦课题1.开一场跳远运动会师: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赛选手!看!他们现在都在这个盒子里休息呢,那想让它们登场,我们就要把这场运动会策划的有声有色。

2.讨论方案师:好,“场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制定规则了。

规则如何制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同学们真聪明,和我们的跳远比赛一样,这次运动会同样要求起点和终点的设定。

那么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设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总结规则,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先确定较为简单的起点标准,开放终点标准。

师:在下发场地之前,老师有几点注意要告诉大家。

注意:1.小心保护场地,不要弄破了;2.使用直尺和下发的彩笔标记作画;3.小组四人每人跳一次,看看谁跳得更远;4.小组实验完成后首先要身坐端,然后再举手表示。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2.2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比较需要公平。

2.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

二、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方法。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观察发现问题。

2.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2.学会自己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教学难点: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要有统一标准,才能公平比较。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只青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①请两个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采取不同起点起跳。

问问谁跳的远?设计意图:在观察中发现不同起点的两个小朋友究竟谁跳得远,并不公平。

②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跳远比赛更加公平呢?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体育运动会中的经验,自然想到需要统一起点。

③起跳的位置我们称为?落地的位置我们又称为?设计意图:巧妙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定义更加清晰。

(板书:起点和终点)二、聚焦课题1、开一场跳远运动会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运动健儿们!看!师:他们现在都在这个盒子里休息呢,那想让它们登场,我们就要把这场运动会策划的有声有色。

首先,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比赛场地”,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生:踊跃回答,教师引导设计意图:引出纸带,不仅材料简单并且十分实用。

2、讨论方案师:好,“场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同学们接下来就是制定规则了。

规则如何制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同学们真聪明,和我们的跳远比赛一样,这次运动会啊同样要求起点和终点的设定。

那么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设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总结规则,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先确定较为简单的起点标准,开放终点标准。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现象、动植物、人体等方面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3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各自的主题和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兴趣和背景知识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每个单元的小节内容。

2.难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准备教材和相关的教具,如实物、图片、模型等。

2.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植物、动物、仪器设备等。

3.教学多媒体: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起点和终点-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起点和终点-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起点和终点-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起点和终点。

3.能够在教室里找到一个起点和终点。

4.能够在进行简单运动时发现起点和终点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记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发现起点和终点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出课题:你们都玩过过家家,玩家宝的过程中,我们有两个重要的地方,其中一个叫什么,另一个叫什么呢?2. 讲解引出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我们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都要有一个开始的地方和结束的地方。

开始的地方就是起点,结束的地方就是终点。

通过图示向学生介绍起点和终点的符号表示,并让学生回想起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3. 观察安排一次简单的运动活动,让学生先找到自己在教室中的起点和终点,即找到自己实际站在的地方和需要到达的地方。

4. 操练1.编排练习:老师可在教室内设立几个目标,让学生从一个起点出发,到达不同的终点。

运动完一次后讨论,哪些目标是静止的,哪些目标是移动的。

2.模拟真实情境:安排学生分组,在教室内(或是操场上)布置一个简单的赛道,要求学生从起点开始,到达终点。

每个小组推出一个代表参加比赛,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胜出。

5. 总结回忆课堂上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起点和终点的概念,以及如何发现起点和终点的变化。

五、课后练习1.写一篇日记,记录今天的运动活动,描述自己从起点出发一路经过了哪些地方,到达了终点。

2.到家里找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描述这个玩具从出生的地方到你家中的过程,标出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8课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8课起点和终点

一、判断题 1.在测量距离时,跑道上的纸带作用是铺路。 ( ×) 2.起点和终点间的长度是跳远的距离。(√ )
巩教固学提目升

二、选择题
下图起点标法正确的是( A )。
ABC来自课教堂学小目结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 在比较距离时,要标出起点和终 点,再用纸带表示距离,最后通 过纸带的对比得出结论。

具体操作
注意: 比较纸带时,起 点一端要对齐!
标终点
画起跳线
在纸带上标出纸蛙跳了多远
新教课学讲目解

哪只纸蛙跳的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
3 12
第1只跳的最远, 因为这段纸带最长
B
新教课学讲目解

拓展游戏
请同学们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来折纸飞机,看 谁的飞机飞得最远。(用本课的方法进行测量)
巩教固学提目升
谢谢
起点和终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 一 年级上
导教入学新目课

怎样才能知道他 们谁跳的远呢?
导教入学新目课

谁跳的距离远, 谁就赢了
新教课学讲目解

zhōng diǎn
终点
qǐ diǎn 起点
新教课学讲目解

活动探究
zhé 折一折
新教课学讲目解

讨论纸青蛙跳远的活动计划
新教课学讲目解

活动计划
我计划:
终点
1.画出起点

2.青蛙跳远

3.画出终点 4.比较距离
起点
新教课学讲目解

12
1
3
2
A
B
新教课学讲目解

sài 比赛时怎样做才公平呢?

《起点和终点》(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起点和终点》(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2节《起点和终点》,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

c. 掌握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b.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能力。

c.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c. 比较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a. 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学生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也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a.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条线段,并问学生这条线段有哪些特点。

b. 学生观察后回答,可能会提到线段的长度、形状等特点。

c.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条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吗?请大家一起讨论。

2. 概念讲解a. 教师向学生解释起点和终点的概念,简单明了地阐述起点和终点的含义。

-起点是线段的开始位置,终点是线段的结束位置。

b. 通过实物或图片示例,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一条绳子或纸条,示范并让学生观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3. 尺子的使用a.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把尺子,并解释尺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尺子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上面有刻度表示长度。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身边的科学第一节:我的身体第二节:身边的工具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 使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各种工具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结构模型、各种日常工具(如剪刀、尺子、锤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剪刀、尺子、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人体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的身体结构。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身体的特点和功能。

2. 例题讲解以“我的身体”为例,讲解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的作用。

以“身边的工具”为例,讲解剪刀、尺子、锤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的身体结构图,并标注各部位名称。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工具,讨论其作用并展示使用方法。

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身体结构和工具作用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身体结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胳膊、腿2. 日常工具:剪刀、尺子、锤子、胶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并标注各部位名称。

选择一种日常工具,描述其作用并画出使用方法。

2. 答案:身体结构图:见附件。

工具描述: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医院,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

开展“我是小发明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6.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设定身体结构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比较需要公平。

2.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会确定起点和终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2.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比较需要公平,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教学难点:
能简要讲述公平比较的探究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出示课题,领读认识起点和终点(齐读、分组读)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意思。

讲述: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跳远比赛吗?(生回答)
跳远比赛时,怎样知道谁跳得更远?(生回答)引出“公平”
今天,我们将为一群小青蛙举办一场跳远比赛
师出示纸青蛙
(二)怎样知道谁跳得更远?
1.同学们小组讨论说一说怎样公平地知道谁跳得更远
2.汇报:分组讲述(其他组可补充讲述)
3.师简要小结归纳
(1)制作赛道
(2)在赛道上画起跳线(起点)
(3)在赛道上画终点
(4)看看青蛙跳了多远
(三)比一比
1.师出示白纸,介绍制作赛道的方法并简单示范
2.请学生制作纸蛙比赛的赛道并展示
3.分组发放不同颜色的纸蛙
4.强调注意:比赛重复3次
5.小组展示比赛结果
讨论:哪只青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拓展活动
请学生课后用同样大小的纸折纸飞机,比赛谁折的飞机飞得远。

(五)板书设计
2、起点和终点
公平
起点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