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作为语文老师,应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找到“悦读”的感觉,籍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实现“浅阅读”到“深阅读”的转变。为此,本文将从诵读、提问和课外延伸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文本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诵读;提问;课外延伸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48-1
一、用情诵读,在读中感悟文本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是以读为本,以学生的读为本。必须开动学生的大脑,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笔者认为诵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之一。出色的诵读能够让学生把平面文字转化成立体的美的综合体——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专心致志的诵读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融入文章优美的意境中,学生会随着文章情感的抑扬而意兴遄飞,浮想联翩,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我们说的诵读不是机械朗读,而是口脑并用,读思结合,即要做到口读心悟。其次就是要强调示范,教师朗读或录音示范读都能为训练提供榜样。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处理好语速、语调、强弱、停顿、节奏,因文体而异,因情感而异,因氛围而异,带着“这种”感情去读。如李清照《声声慢》词起头连叠七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觅觅”是唇音,“冷冷”是舌音,其余是
擦音和塞擦音,发音时舌尖抵住牙齿,气流摩擦而出甚至先堵塞再摩擦而出,听上去有艰涩之感,加上“觅觅”“戚戚”四个原入声字,调子急促凄厉,折射出女词人在国亡家破时复杂难言的心灵世界。透过这些语言符号,我们读出的是时代家国乃至民族的节拍。读《荷塘月色》,则需要用舒缓的语气和深沉的语调朗读,在淡淡的不急不缓的声调中,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淡月朦胧营造出梦幻般的美景,自然让人想起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进而体悟到文本所具有的细腻温婉的特质和作者当时心中淡淡的哀愁。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会慢慢喜欢诵读,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会以一定的“角色”进入文本的情境,披文入情,涵泳玩味。诵读让学生初步走进了文本,也激起了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所以诵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二、以问激趣,在问中思考文本
有了诵读形成的初步体悟,要想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还需要教师善于以问激趣,以问导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使用较多的方法是课堂提问,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结果。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阅读的心理需求,寻求学生兴趣与文本的契合点,找准学生阅读经验的“最近发展区”而又能同文章重点、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问题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提问还要力求新颖,讲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就一定能使课堂从
始至终都充满趣味性、挑战性和探究性,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给学生讲了海子的人生经历,告诉学生海子在1986年3月26日,以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并为他们介绍了海子的其他诗作,然后,我提了一个问题: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为何会有这样的生命选择?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地进行了思考和讨论,概括出了海子的一生的三个梦想:流浪生活中的远方之梦,诗歌王国中的王者之梦,现实生活中的田园之梦,并且对海子卧轨自杀做出了多种合理的解释,有的认为两条铁轨永不相交,意味着海子心中的理想与现实永远分离,而他正是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它们编在一起;而另一些学生认为,火车在海子看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这正是海子一生所反抗而又失败的东西,他的死是同现代文明的最后一次交锋;更有同学认为,铁轨延伸向远方,火车驶向远方,火车对他来说就是开往春天的地铁,他也要让自己沉睡在这条通向远方的路上,让它带着自己的血,自己的梦想,一路高扬着朝圣的长旗,奔向远方……可谓是一“问”激起千层浪,激发起学生的个性解读,唤起学生思考追问的精神,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对每节课而言,教师要设计好一个主问题,使之贯穿全文,成为学生探寻文本的引擎,最后在柳暗花明中识得文本的“真面目”,可谓问得有效,学得得法。
三、借写迁移,在写中内化文本
要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单靠教师的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我们还应让学生笔耕不辍,事实上,阅读有益于写作,但写作更能促进阅读。写作能促进对文本阅读理解的深化,内化。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记,写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可算是一种记录自己读书感悟的绝佳方式。再者,写作能给阅读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书到用时方恨少”,写然后知不足,学养的匮乏必然会激励人们博览群书,引导人们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从而形成写、读、写的良性循环,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作能促进阅读,即以写带读、以写促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鼓励他们把内心的情感特别是阅读后的心得大胆的抒写出来。
如《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在杭州写下的散文名篇,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将江南的冬天与北国的冬天相比,突出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明朗的情调”,这些带有江南特色的景让读者感觉好像漫步于一幅江南的水墨画之中。同样生活在江南,我们眼中的江南有何特点?在学完后我们不妨让学生动笔写写自己眼中
的“江南冬景”,再和原文比较,各得其趣,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点评,可以把写作的要求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确立文体意识,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给他们搭建体验生活的平台,让其体验
生活,“触摸”周围的世界,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体验,进而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