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贸的影响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贸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不仅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迈入了新的阶段,更对全球经贸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贸的影响,分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我国未来在区域及全球经济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建立的历史背景、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等。
随后,将深入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贸的积极影响,如促进贸易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投资领域等。
同时,也将探讨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利用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应对其中的挑战。
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我国经贸影响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我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实现更加全面、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不仅深化了双方的经济联系,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段将详细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主要内容和其对中国经贸的影响。
建立过程: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构想最早提出于1991年,经过多年的谈判和筹备,双方于2002年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该协议规划了在十年内逐步降低和取消双方之间大部分货物的关税,最终实现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随后,双方通过一系列的后续协议和谈判,逐步推进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主要内容: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包括关税减免、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
关税减免方面,双方承诺对绝大多数商品实施零关税政策,这极大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
各国签定各种区域贸易协定本质上是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果带来的经济持续发展效果。
传统理论一般倾向于肯定贸易创造的积极效应,而否定贸易转移的效应。
但贸易转移效应或许造成了理想中的成员方和世界福利降低;同时却带来了现实中成员方消费者的福利和世界的整体福利一定程度的增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产生极大的贸易创造效果,提高成员方和世界的整体福利。
一、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理论的含义与重构所谓贸易创造,指成员国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后由于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而带来贸易量的增大和由此导致成员国整体福利的上升。
所谓贸易转移,指成员国的贸易方向发生了改变,原来向成员国之外国家进口的廉价商品现在转而以更高的价格在成员国内部购买。
传统观点认为,贸易转移的结果是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造成了成员国整体福利的下降。
对于贸易创造效应,大多研究都侧重从区域贸易安排导致的成员方相互间贸易数额的净增长上来说明贸易创造效果,但笔者以为贸易创造理论的核心并不在于贸易数额的绝对增长上,而在于成员方相互贸易的增长是否导致了成员方相互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也就是说,贸易创造效应在于因其而产生的对各成员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富效力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动态促进效果,而非纯粹的贸易额的增加。
这一理论也可很好的回击我们通常对区域贸易安排的一个认识误区:一般倾向于认为,如果两国经济结构越互补,则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似乎就越大。
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
如果两国经济结构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自然会因相互减让关税而增加相互的贸易额增加,但这种增加仅仅是数额的扩大,对促进成员国各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的质量效应并不明显。
相反,如果成员方相互间经济结构比较相似,但在产业链的分布上具有一定互补性,则区域贸易安排中的贸易创造效果更能够促进区域内产业的竞争与整合,从而从质量上整体提高该区域产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等成熟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对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等成熟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对比引言:现如今,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在被动接受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推动贸易自由化之中,以期扩大市场、增加自身经济利益和提高本国综合国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
其中,贸易协定组织是最明显和主要的方式,如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完全经济一体化等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组织,这些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使得区域内部贸易更为自由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完善,它们共同推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最具有规模化、影响力和代表性。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成员国组成特点、对全球经济影响及面临挑战等信息将告诉我们其相同特征和屹立于世界经济中迥然不同的姿态。
1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1.1相关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和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区域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增强,逐步形成有组织的、课协调的、能有效运转的国际经济体系,使区域经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其含义包括:一是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有利于平等合作、公平竞争;二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组织不仅是竞争的产物,更是大势所趋。
1.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2.1简介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1.2.2形成和发展第一阶段(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
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哪些利益
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哪些利益在国际经贸一体化的今天,区域内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从来都是“互动共荣”。
合作的目的,又都最终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各国在区域和国际上的信誉度。
当然,处理不好,区域意识,区域化发展带给区内各国的是矛盾的激化,争端的扩大,甚至是无休止的摩擦。
众所周知,东亚峰会的召开(2005年12月14日马来西亚〃吉隆坡)来之不易,正是在历经15年的磕磕碰碰,才走到今天。
其中,中国介入东盟,着实地做了不少贡献,也受益匪浅。
主要是政治上“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扩大了影响,赢得了信赖;经贸上,“机遇共享”壮大了东盟,发展了自我;战略上,前景看好,有利于创造一个旨在谋求发展的周边和平环境。
一、政治上“求同存异”,相互尊重,赢得信赖从1990年12月原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成立“东亚经济集团”到2004年11月的万象10+3峰会,再到今年吉隆坡16国峰会,尽管区内外不同观点、不同利益集团的干扰,使东亚一体化进程走了一个“量变性”曲折路,但总体来说,东亚区域化形成与发展还是卓有成效的。
中国——东盟的关系应该承认是:年年有新进展,年年有新局面。
首先,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摆脱贫困、缩小差距,加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是历届政府的历史使命。
同时,与东盟各国又都面临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课题。
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将中国——东盟紧紧连在一起,这也正是双方的利益所在。
其次,协商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之间共事的主要方式和主要依托,不论是商务谈判,还是学术、文化沟通,都坚持求同存异,照顾彼此关切,即着眼于未来,又考虑现实可能。
对实现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合作问题,中国历来积极、真诚。
合作是唯一选择,合作为实现“共盈”,不是玩弄权力游戏,合作实际照顾对方利益,也顾及自身利益,首先是“以邻为善”,“以邻为伴”。
中国在与东盟的关系上,一向尊重对方,此合作诚意,可略举三例:其一,起初,中国——东盟都主张成员应维持在东亚10+3的范围内,后来,东盟同意接纳印、澳、新三国,中国立即表示支持;其二,中国在东盟领导权问题上,从不挑战,而是主张由东盟10国主持东亚有关合作会议;其三,中国十分明确地提出10+3的构架应在建立东亚共同体过程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
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专业:非织材料与工程班级:093班姓名:徐云劼学号:目录: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包括哪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简介(包括形成、发展、成员国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过去经济发展状况、现状、前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欧洲经济区及其经济✧欧洲经济区的简介(包括形成、发展、成员国等)✧欧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过去经济发展状况、现状、前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简介(包括形成、发展、成员国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过去经济发展状况、现状、前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三大自由贸易区的经济体制等的对比及其发展前景或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或者在世界经济体制中所处的位置摘要一、世贸组织的理论基础1.开放贸易的理论依据:“比较优势”原则2.世贸组织允许适当贸易保护原则二、世贸组织中自由贸易原则与贸易保护原则并存三、WTO规则中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的相互博弈、制衡与兼容一个互利共赢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
也就是说,双方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
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与东盟将实质性地彼此开放市场。
在投资领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将使双方相互投资更加自由、便利、透明和公平。
一个共同营造的自贸区中国和东盟走过了近10年的共建自贸区之路。
2000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于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
此后,双方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不断把双边合作推向新高度。
一个迎接考验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这艘巨轮即将扬帆启航。
陈企业说,10年后中国-东盟贸易量至少应翻一番。
素林也认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带动下,东亚将巩固作为全球经济复苏火车头的地位。
世界三大贸易组织包括哪些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在编著的《贸易走向未来》中指出“世界贸易组织有时被称为‘自由贸易’组织,但这并不完全准确——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致力于开放、公平和无扭曲竞争的规则体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
我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随着我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我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为双方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其中,优惠原产地证明书作为一种证明货物来源的重要文件,在CAFTA的贸易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我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概念优惠原产地证明书是根据双边或多边协定的规定,由产品原产国或者受惠国政府或授权机构签发给出口商或者生产商的文件。
该证明书主要用于证明出口货物符合相关协定的规定,并享有优惠待遇。
在CAFTA中,优惠原产地证明书是我国出口商向东盟国家出口货物时,享受进口国提供的相关优惠待遇的重要依据。
二、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主要内容1. 出口国信息:包括出口国的名称、位置区域、通信方式等信息。
2. 进口国信息:包括进口国的名称、位置区域、通信方式等信息。
3. 出口商品信息:包括出口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值等信息。
4. 原产地标识:需明确指出商品的原产地,证明商品符合协定规定。
5. 签发日期:证明证明书的签发日期,确保证明书的时效性。
6. 签发机构盖章:出口国政府或者授权机构的盖章,表明证明书的合法性。
三、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申请流程1. 申请资格:出口商应当合法登记并符合CAFTA相关规定的要求,方可申请优惠原产地证明书。
2. 资料准备:出口商应准备好相关的出口商品资料,包括产品的原产地证明、报关单据、合格证明等。
3. 申请途径:出口商可通过指定的商会、政府部门或者电子化系统等渠道进行申请。
4. 审核发放:经审核符合条件后,出口国政府或指定机构将签发优惠原产地证明书并寄达出口商手中。
四、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作用1. 享受关税优惠:凭借优惠原产地证明书,出口商可以享受进口国提供的相关关税优惠政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 降低出口成本:通过减免或者降低关税,出口商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拓宽国际市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摘要: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和意义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四、总结正文: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和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东盟的对话始于1991 年,中国在1996 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2010 年1 月1 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 个国家、19 亿人口、GDP 达6 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
货物贸易自由化通过降税模式的确定、原产地规则的确定和非关税措施的采用,有效消除贸易壁垒。
服务贸易自由化则通过开放服务市场、提高服务贸易透明度和便利化等措施,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投资自由化主要通过相互给予投资优惠政策、保护投资和便利投资等手段,提高双边投资的自由度和便利度。
经济技术合作则是通过技术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提升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拓宽出口市场,增加贸易额,促进经济发展。
2.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合作水平,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3.通过经济技术合作,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为双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有助于中国在东盟地区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总结综上所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的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双边贸易和投资水平,还可以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中国12个自贸区自由贸易区
中国12个自贸区自由贸易区目前,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处于一个“黄金时期”。双方在经济、政治、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其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短时间内所取得的进展是双边关系深化的主引擎。从目前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在20XX年如期建成是很有希望的。目前双方已经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达成了协议,并正在就投资自由化展开积极的谈判。但是,在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还将面临许多问题。所以,我们在对前景表示乐观的同时,更要务实地解决一些问题。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优势首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深入期,东南亚各国从20世纪末的金融危机中复苏,双边都有进一步发展经济的要求,许多原有的阻碍因素被消除或搁置。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的进一步提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XX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来,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正在不断深入。在20XX年中国―东盟纪念峰会的联合声明中,中国又提出加入《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受到东盟各国的欢迎。近年来,双方在应对疾病、自然灾害等方面也达成了许多合作机制,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彼此的信任度。东盟国家越来越将中国看成是影响亚太安全与稳定的重要角色,他们呼吁把中国看成是“本地区的一位老大哥”。其次,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各国都带来了收益,由此坚定了区内各国的决心。在自由贸易区启动之前和之后,有一些国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不敢完全加入进来。例如,20XX年菲律宾就曾经因担心农产品竞争问题而退出“早期收获计划”。随着中国与泰国、越南等国“早期收获计划”的顺利展开,菲律宾等国也纷纷加入了进来。20XX年年初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达成,标志着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会慢慢向全方位扩展。同时自由贸易区建设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也开始显露,各国经济持续发展,对美、欧、日市场的依赖有所缓解,双方所吸引的外来投资也在增多,这些都显示了自由贸易区建设对各国经济的巨大“拉动”。再次,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加入WTO以来市场的不断开放、完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从20XX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就一直在10%的平台上加速,20XX年增长达10.7%。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逐渐从进口替代型向出口替代型转换。中国加入WTO五年来,不仅兑现了当时的承诺,市场更加开放、稳定、有序,而且成为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更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据世界银行最近的指出,20XX年东亚经济体连续第五年保持强劲增长,而这与中国密切相关,“中国超过10%的经济增长率为东亚地区经济总体增长奠定了基础。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继续成为整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以自身的发展获得了东盟各国的信心,同时中国近年来所提出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更是大度地让各国分享发展的成果,这些都将推动整个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向前。最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一个很好的参照,那就是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区域的发展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经验,创造了条件。东盟各国在“共同有效优惠关税”计划(CEPT)之下,把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时间表一再提前,在关税减让方面已经取得重大成果。另外,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已先行启动,这将为中国―东盟即将开放的服务贸易提供经验。目前,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东亚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都纷纷与其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20XX年1月东盟系列峰会上,东盟各国已经正式决定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前五年完成,由20XX年提前到20XX 年,届时还将形成一个集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为一体的东盟共同体。同时,东盟宪章也在拟议中,20XX年底将初步完成,这有可能改变东盟目前松散的机制,使东盟各国具有更高的一致性,这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而言是有利的。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障碍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还面临许多内外障碍。在这个自由贸易区中,中国是首次加入区域性的经济安排,东盟各国本身有着巨大的差异,内部自由贸易区建设也面临重重困难。所以,在这样一个有着多样化国情和经济差异巨大的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必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目前来看,以下一些问题将是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首先,在贸易方面,尽管中国和东盟近年来在双边贸易总额上是逐年攀升的,但双方贸易额占各自的贸易总额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目前,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占东盟总额的约11%,而东盟对中国的贸易额仅占中国的7%左右。自由贸易区内部市场的开拓还不够,同时双方对美欧日市场的依赖仍然很严重,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有所改变。另外,从双方贸易的产品来看,目前中国―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产品是电子产品,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而这些产品主要是由三资企业或跨国公司的分公司生产,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国―东盟贸易之间的风险。还有,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东盟区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关规定,20XX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东盟老成员国一旦发现本国产品在自由贸易区市场中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相关领域及行业的亏损,该成员国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予以保护。20XX年―20XX年间,马来西亚政府就曾对中国内地和香港有关企业生产的自行车征收反倾销税。除了内部的贸易摩擦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对第三地的出口商品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还存在着相当的竞争。其次,在投资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投资自由化还未达成协议。尽管双边投资都很活跃,但从投资总量来看,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还远远不够,目前仅占到东盟吸收外资总量的0.5%。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深入,东盟国家是中国投资的一大市场,但目前东盟有些国家的投资环境还不透明、不稳定。例如,越南《外国在越南投资法实施细则》规定,矿产勘探、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属于鼓励投资领域,但中方投资该领域时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矿源得不到保障,无法正常生产。而中国大多数企业本身也缺乏对外投资的经验,所以投资东盟还有许多障碍。而且中国―东盟投资协议的谈判面临很多困难,因为东盟内部目前还没有就投资达成一致的协议,所以要消除投资壁垒、实现投资自由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还面临着领导权归属的问题。从世界上已有的自由贸易区来看,不管是美洲自由贸易区还是欧洲自由贸易区,其中都有一个领导核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至今,中国一直是倡导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因为东盟是东亚现有的“10+3”、“10+1”等合作机制的创始者和推动者,也最早倡导建立东亚共同体。但东盟由于其机制松散性的特点,内部整合还没有完成,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着巨大差距,使得她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而中国虽然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处于强势地位,应该起到领导者的作用,但是,东盟国家能否接受中国的领导地位还是个很微妙的问题。东盟目前正与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周边大国进行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同时美国也与一些东盟国家达成了双边的贸易协定,这其中不乏平衡中国的味道在里面。最后,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还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尽管东盟将实现一体化的时间表一再提前,但东盟要在20XX年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东盟有些国家在近年来频频出现政局的动荡,再加上诸如禽流感、海啸、恐怖主义等非传统领域问题的不断出现,对整个地区的良性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东盟许多国家还面临着国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官员腐败、经济过热等社会问题,其中腐败已经成为东盟国家的一个突出问题。东盟一体化的乏力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不利的,它将大大增加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成本,从而有可能阻碍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和东盟各国已经意识到了上述问题,并且已经就有关问题的解决达成了相关的机制。目前,中国和东盟之间已经建立了9个部长级合作机制。而要解决双方在贸易中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快各自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自由贸易区内的产业链,从而加强自贸区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在投资方面,加快自贸区投资协议的谈判则是当务之急。。
中国-东盟、欧盟和北美三大自由贸易区
石化 特色产业 基地 , 增强 了该产业的对外竞争力 。
而对 于珠 江三角洲 而言 , 石化 工业 的迁 出 , 能够创造 出更
四、 改变劳 动力就 业空 间分布
在第一次产业转移 中,珠三角 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
多企业落户, 但随着劳动力价格和素质的提高 , 这些企业为了降
低成本 , 不得不向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广东周边地区转移 。 在第二 次产业转移中, 珠三角地区大量引进高技术人才 , 从业人员文化
成熟 、 衰老四个 阶段 。珠 三角 的劳动密集型 、 资源 密集 型部 门
由 于珠 三 角发 展 到一 定 程 度 后 , 生 了 人 口稠 密 、 通拥 产 交
挤、 资本过剩 、 污染严重 、 自然 资源不足等一 系列 问题 , 而使 从 成本 上升。 在此种情况下 , 珠三角便将资源密集型 、 劳动密集型
已经吸 引了几 十家企业 总部 、 学科研 机构进 驻 , 步形成 大 初 产业集群 , 注册 商标专 利达几 百个 , 造的税 收 由最初 的 其 创 3 0万增 长至 2亿元 。 0 它所产 生 的创 意 、 计 、 设 技术等 服务提
升了相关制 造业 。 可见 , 业转移促 进 了佛 山地 区产 业结构 产
产业 向周边落后地 区转移 ,缓解 了该地的资源约束和成本压 力, 同时也减轻了环境污染 , 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 , 提高 了国民收入。但是 , 对于产业转移接受 区来说 , 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大量 消耗资源 , 必然使当地污染加剧 , 环境质量下 降。这就需 要产业承接地 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 防止环 境污染 , 加强产业 园区污染治理 , 实现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 大力推 进清洁生产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摘要: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概述1.自由贸易区的定义和作用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时间和成员国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具体内容1.货物贸易自由化2.服务贸易自由化3.投资自由化4.原产地规则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好处1.促进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2.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3.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未来展望1.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2.促进成员国间的合作领域正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我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一个庞大的自由贸易区。
它成立于2010年1月1日,涵盖了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实现了货物贸易的自由化。
根据协定,成员国之间的关税逐步降低,甚至取消,极大地促进了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自贸区还就原产地规则达成一致,简化通关手续,为企业提供便利。
在服务贸易方面,自贸区也实现了自由化。
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基础上,成员国进一步放宽了服务贸易限制,尤其在旅游服务、分销服务、商务服务等领域加强合作。
此外,金融、保险和电信等服务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开放。
自由贸易区还推动了投资自由化,鼓励成员国之间的投资活动。
协定降低了投资壁垒,保护投资者权益,为企业在区域内投资提供保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成员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首先,自由贸易区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
其次,贸易自由化带动了区域内的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增长。
最后,自贸区深化了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为区域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继续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拓宽合作领域。
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化,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稳步扩大开放领域,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经济技术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展望未来,随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和2010年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之后,双方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于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签署《投资协议》。
在自贸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关税水平不断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速自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比计划中的2010年提前三年实现目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开始双边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但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其中,中国出口1141.4亿美元,进口1169.7亿美元。
2009年,双边贸易虽然下降,但也达到2130.1亿美元,减少7.9%,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降幅低6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063亿美元,减少7%;中国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减少8.8%。
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双方在自贸协定框架下大幅降低和取消关税为促进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7月,《协议》开始实施,中国按照规定削减了3408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进口关税由9.9%降至8.1%。
2007年1月,中国进行第二次降税,降低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关税进一步下降为5.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地调整外交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在政治上致力于相互信赖、平等协商;经济上谋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中国周边政策的又一成果。
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介绍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必然性进行了充分论证,概述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现状;对策;自由贸易区?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彼此间就国家整体经济或某些经济领域、经济地区的经济联合而达成经济联盟的状态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不断趋向自由化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
(一)关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石。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Viner出版了《关税同盟问题》一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
书中重点论述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认为关税同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但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世界福利的净增加。
维纳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
?(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贸易区(FTA)是比关税同盟更为现实的一体化形式。
英国学者Robson将关税同盟理论运用于自由贸易区,得出了专门的自由贸易区福利理论。
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区实行内部自由贸易的同时,成员国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使进口国避免因单边降低壁垒而蒙受不必要的贸易转移的损失;自由贸易区实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
中国东盟自贸区
如欲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有 关内容,请登陆商务部官方网站:
谢谢!
• 敏感产品是协议各方要求获得一定保护的产品。敏感产品也要进行降税,但不必将
•
• • 关税降到零。但敏感产品的数目不超过400 个(六位税目) 按照敏感程度的不同,敏感产品又分为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
对于一般敏感产品,应不迟于2012 年1 月1 日将其关税削减至20%以下,2018 年1 月1 日进一步削减至5%以下;(部分汽车零部件属于此类,现行税率已经在20%以 下) 对于高度敏感产品,应不迟于2015 年1 月1 日将其关税削减至50%以下。(包括大 米、烟草、天然橡胶、棕榈油、部分化工品、数字电视、木材和纸制品及大部分小客 车等)
部分二轨正常产品(2012年零关税)
•
• • • • •
商品编号
87032363 87060090 87089200 87089390 87089490
名称
2.5L<排气量≤3L,≤9座的小客车 其他机动车辆底盘 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及排气管及零件
现行税率
5 5 5
未列名机动车辆用离合器及其零件 5 未列名机动车辆用转向盘、转向柱及转向器及零件 5
• (三)直接运输 • 一缔约方的产品如果经由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运输到 另一缔约方内,则该产品不能在经由的国家或地区境内进行实质性的 或足以改变产品原产地的加工,也不得进入经由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或 消费市场,否则将不被视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原产产品,不能享 受自贸区的优惠关税。
四、原产地证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2010年1月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一、自贸区简介
• •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其成员包括中国和东盟10 国,涵盖18亿人口和1400 万平方公里。 东盟有10 个成员国: 老成员: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经济相对 发达) 新成员: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经济相对落后) 2002 年11 月4 日,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决定在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 2004 年11 月,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 年7 月开始相互 实施全面降税。 到2010 年,中国自东盟进口产品将有93%约7000多种产品实行零关税。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 引言1.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背景介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双方建立了全面的对话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双方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2002年,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简称《框架协定》),标志着双方建立自贸区的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此之后,中国与东盟在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的关系也逐渐密切起来。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旨在促进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往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通过建立自贸区,双方能够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1.2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该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双方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这意味着双方通过开展自由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互相补充,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也有助于增进地区间的政治互信,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通过经济合作,各国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避免出现冲突和矛盾,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更在于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这一自贸区覆盖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涵盖了全球人口的接近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约为10万亿美元,占据了全球贸易总量的约40%。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贸易额达到了总额的近6000亿美元。
试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与贸易的积极影响
试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与贸易的积极影响摘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席卷全球的经济背景下,亚洲国家继欧洲和北美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之后,逐步走上了适合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不断的运行,使双方互惠互利,促进了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选择。
本文着重对该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与贸易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由此概括自贸区发展的广阔空间与深刻意义。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我国的经济贸易;积极影响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相关区域经济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毫无疑问会给各成员国的经济和贸易带来翻天地覆的变化以及收获由此而来的效益,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这将对以广西、云南等靠近东盟地区为主的西部省份以及珠三角地区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广西南宁成为东盟博览会的长期主办地,辐射区域将扩大至东部沿海,为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长久的效益。
经济一体化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完善和成熟,自由贸易区的出现,有效的改善了我国区域经济失衡的现状。
通过对数据的查阅,2002-2011年10年间,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和增速保持快速增长。
除了在2009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和金额有所降低,其余各年根据数据显示都保持了较高水品的增长。
相比02年的547.81亿美元来说,11年我国对东盟进出口额达到3630.89亿美元,贸易额增长速度超过6倍,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
由此可见,自贸区的建立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增长,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促进我国相关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伴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桂、滇等西部区域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这样的势头也会一直得以保持。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农副产品贸易的影响农业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中都占据基础地位,直接关系到政局的稳定。
加强双方农业的交流合作,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稳定,进而维护地区稳定,符合双方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中国东盟自贸区》课件
双方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形式,增进相互 了解和友谊,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
04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未来展望
深化合作领域
农业合作
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能源合作
推动能源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能源安全和气 候变化挑战。
金融合作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投资、人员往来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为自贸区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成立意义
促进贸易自由化
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中国与东盟国 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
加强经济合作
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 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贸易额增长
自贸区建立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持续增长。双方在农产品、制造业、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实现 了互利共赢。
投资合作
自贸区为双方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投资环境。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兴业,而东盟企业也纷纷进入 中国市场。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促进经济增长
自贸区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 往来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双边经 济的增长。
扩大市场
02
03
深化合作
自贸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 的市场,有利于企业拓展业务和 增加出口。
自贸区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在各领 域的合作,包括贸易、投资、科 技、文化等。
中国在自贸区中的角色
主导者
作为自贸区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国在自贸区 的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东盟自贸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别以及对中国
东盟自贸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别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自由贸易区是一种经济合作形式,旨在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并通过促进投资和技术合作来实现经济增长。
东盟自贸区(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AFTA)是东盟国家在1992年签署的一项自由贸易协议,而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贸区更是在2010年正式成立的。
东盟自贸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东盟自贸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参与国不同。
东盟自贸区由东盟十个成员国组成,即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缅甸、柬埔寨、老挝和越南。
而中国-东盟自贸区包括中国和东盟十国在内的十一个国家。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十分紧密,加入东盟自贸区的协议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其次,东盟自贸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贸易自由化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东盟自贸区的目标是逐步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最终达到零关税的目标。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贸易自由化的范围,包括了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领域。
这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加自由,为双方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再次,东盟自贸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贸易总值和贸易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东盟自贸区的贸易总值相对较小,主要以资源类产品为主。
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总值较大,贸易结构更加多元化。
中国是东盟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者在贸易上的互补性较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最后,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东盟国家来说,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投资机会。
双方通过自贸区框架下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中国还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项目,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在东盟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平台。
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
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文章属性•【缔约国】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条约领域】贸易•【公布日期】2024.10.10•【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老挝万象正文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2024年10月10日,老挝万象)1. 2024年10月10日,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老挝万象出席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宣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对双方而言均至关重要。
协定最初签署于2002年,是东盟与外部对话伙伴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中国和东盟均致力于确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有效应对全球挑战。
自贸协定于2014年启动首次升级并于2015年签署,自2019年起对所有缔约方生效,优化了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章节以及服务市场准入。
3. 在2022年11月举行的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领导人同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
今天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体现了缔约方致力于维护基于规则的贸易环境,以及面对复杂的全球环境,通过深化并扩大经济一体化与合作,加快疫后经济复苏的坚定决心。
升级版自贸区旨在利用数字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持续支持,以打造更强有力和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促进长期增长。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有助于持续应对新挑战,反映了现代贸易实践,将为各方带来新机遇。
自贸区3.0版将在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经济技术合作等现有领域进一步深化承诺,并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等新领域作出承诺,加强合作关系。
这些领域的提升有助于构建包容、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增强供应链联通性和韧性,支持中国和东盟数字化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缘起东亚合作的日益增强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日益改善的国际背景。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东亚金融危机使各国醒觉,增强了深化经济合作的紧迫感。
在这场世纪末的大危机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所谓“华盛顿共识”的指导下,处理东亚金融危机。
当时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为首的一些经济学
家就对“华盛顿共识”提出严重质疑,认为在拉美国家解决金融危机的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华盛顿共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把它作为普遍适用的药方不分青红皂白地开给面临金融危机的所有国家。
而事实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处理东亚金融危机的迟钝与失误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东亚依靠别人的救援是不现实、不成功的,只有加强自身的合作才能拯救自己、发展自己。
其中,日本对东亚经济联合的态度在危机后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积极主张设立亚洲货币基金以防范危机。
2000年2月2日,日本为印度尼西亚、南韩、马来
西亚和菲律宾提供了210亿美元的资金,还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提供22.6亿美元的贷款担保。
这是日本力促东亚联合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开创互利双赢新局面的需要。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
效益,也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自由贸易区,游离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外。
无论是从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还是从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密切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失为一项审时度势的战略。
同时,中国与东盟合作,也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增进互信,消除误解,这不仅对双方经济的发展是双赢的,而且对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有利。
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地理上与东盟相依相连,无疑是东盟理想的经贸伙伴。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盟一直没缓过气来,“9·11”恐怖事件后,由于美国经济下滑,对美国市场严重依赖的东盟国家随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
在东亚地区,只有中国经济仍然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
东盟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搭中国经济快
车是摆脱目前困境和保持今后发展的重要出路。
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深化经济合作关系,因而是东盟一项及时而必要的战略选择。
第三,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需要。
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都是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面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衰退,要想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增加对非美国地区的出口,而对增加本地区的出口就成为最优选择。
中国同样需要增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中国—东盟必须将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上日程。
第四,其他自由贸易区的成功鼓舞了中国与东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欧洲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深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使美加墨三国都获得了自由贸易利益;由吉布提、埃及、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求斯、苏丹、赞比亚和津巴布韦9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东南非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已经在区内实现了零关税,并将在2004年由自由贸易区顺利过渡到关税联盟,以区域合作积极应对全球竞争。
这都使中国—东盟各国对加强区域合作增强了信心。
而且,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WTO的法律框架是相容的,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的。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机制
2002年11月在金边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将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蓝图规范化和具体化。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目标是双方“结成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核心内容是确定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范围措施和时间,为自由贸易区奠定法律基础”。
同时,该协议规定了长期实现自由贸易的“早期收获”方案和经济技术合作安排,给予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非世贸组织成员国以多边最惠国待遇的承诺以及在货物、服务和投资等领域的未来谈判安排等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它是广义范围的自由贸易区,将不仅仅是消除双方之间存在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将涵盖全面的经济合作框架,如投资、贸易便利化等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涵盖范围和合作领域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此外,还确定了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前进行全面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环境、能源、金融、电子商务和旅游业等。
其中货物贸易是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人类健康、公共道德、文化艺术保护等世贸组织允许例外及少数敏感产品外,其他全部产品的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都应逐步取消。
关于货物贸易的谈判从2003年初开始,服务贸易的谈判和投资也将同时进行。
在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商定将以农业、信息通讯人才、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促进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为重点,并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是在融合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分析及统一国际、国内视角的基础上,对原有合作理念和范式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方式多样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采用区别对待,渐进的方法。
关于货物贸易,根据已达成的协议,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后,除极少数特殊产品外,所有新产品的关税将降至0.5%,并取消所有非关税措施。
对于服务贸易自由化,尽管这是中国较薄弱的
领域,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大大低于东盟国家,但中国仍将在向WTO承诺服务领域开
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东盟国家进入中国服务领域的机会。
投资自由化的核心问题是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要求东道国的投资政策和法规要透明,同时给予外资企业非歧视的国民待遇。
由于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实行分阶段的投资自由化较为现实。
对于货物贸易、投资和服务贸易的产品,分为保护、暂时保护和敏感等类,逐期开放;将老成员和新加入的成员区别开来,新成员中有能力的可以先加入自由贸易区,其他成员有过渡期。
第二,合作范围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着重于经济领域,而且也有赖于双边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边的政治互信及安全合作方面作了许多努力。
以发表中国参与湄公河区域合作的《国家报告》为契机,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湄公河流域开展的全面合作。
《国家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今后参与湄公河合作的计划和重点项目,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重视和支持。
以发表《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为契机,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
而《联合宣言》确定了双方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和组织机制,表明中国在继续加强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双方的需求,不断地开发新的合作领域。
同时,经过多年的谈判,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第三,多层面参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是对WTO特例的运用。
中国入世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互投资扫清了道路,对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特别是WTO的无歧视原则,并不排斥成员国内部的互惠安排,WTO承认经贸合作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使得区域合作作为一种过渡的途径;最终有助于达成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而在整个亚太区域合作组织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在原有的APEC、东盟、新廖柔三角区的基础上建成的,是亚太区域合作组织中大圈套小圈中的中圈,具有过渡性,在整个东亚合作进程中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
它为从“10+1”推进到“10+3”,吸引日本和韩国加入形成更大的一圈的自由贸易区打下了基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和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该自贸区是多种社会体制、多种发展水平的国家组合体。
10+1的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悬殊很大,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看,新加坡为3万美元,而缅甸、柬埔寨仅有260美元,两者相差100倍。
新
加坡知识经济、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老挝、柬埔寨、缅甸国民经济仍然以农业、林业为主。
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较大差距使得各经济体在追求经济开放、经济合作上分歧很大。
发达国家与贫困国家的贸易不平衡,给10+1的合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发达国家的目的很明确,即尽快打开不发达国家的大门,把自己过剩的产品和技术向不发达地区推广;而不发达国家主要想得到更多的经济援助,并不希望贸易自由化进度太快,要多一点保护措施,以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担心发达国家对其进行贸易性和资源性掠夺。
10+1各成员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开放市场的程度和步伐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这些分歧也影响了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如何缩小区域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各国面临的当务之急。
有鉴于此,中国总理朱镕基在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首脑会议上宣布中方将适时向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盟不发达成员国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
在第六次中国与东盟会议上,中国总理朱镕基宣布:“中国已决定实施减债计划,免除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及阿富汗和马尔代夫共六个债务国的部分或全部债务。
”目的在于支持东盟缩小内部的发展差距。
当然,区内不发达国家也应牢牢抓住10+1区域合作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和贸易能力,使自己的经济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