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法生化系统的调试首先是投加高效菌种进行接种。

高效菌种可以大大缩短污泥培养驯化的时间。

培养驯化在好氧池内进行。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正式投产之前的首要工作是培养和驯化污泥。

活性污泥的培养,就是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保证需要的营养物质、氧气供应(曝气)、合适的温度和酸碱度,使其大量繁殖,形成活性污泥,并最后达到处理污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活性污泥的驯化,就是使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适应需要处理的污水的水质水量。

在污泥驯化过程中,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发生两个变化。

其一是能利用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不能利用的逐渐死亡、淘汰。

其二是能适应该水质的微生物,在废水中有机物的诱发下,产生能分解利用该种有机物的诱导酶。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操作(1)污泥的培养将菌种用污水稀释捣碎,滤出其中的杂质,投放好氧池中,投放时好氧池水位调整至正常水位的1/2左右,投加完毕后,将好氧池中污水水位增至正常水位,投加菌种时曝气系统开始进行运行,并进行闷曝(即在不进水和不排水的条件下,连续不断的曝气),经过数小时后,停止曝气,沉淀排掉半池上清夜,再加入污水,闷曝数小时后,停止曝气,沉淀排掉半池上清夜,再加入污水,重复进行闷曝换水,期间注意观察污泥的性状,以及溶氧的控制,保持在2—4mg/L间。

直到出现模糊状具有絮凝性的污泥。

培养期间主要采用生活污水,如为工业污水,需注意污水中各营养物质平衡比例。

当好氧池出现污泥绒絮后,就间歇地往曝气池投加污水,往曝气池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天更换池体容积的1/2,随着培养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换一次。

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2小时左右就开始回流污泥。

(2)污泥的驯化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

如何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

如何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

如何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培养是增加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使其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

驯化则是对微生物进行诱导和淘汰,使适应污水特性的微生物得到增殖和发育,而使不适应环境条件和所处理污水特性的微生物受到淘汰或抑制。

培养活性污泥需要菌种和菌种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对于含有粪便水的生活污水,其中的菌种和营养物质都已基本具备,可直接用来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

将生活污水引入曝气池后,控制BOD5浓度在
500mg/L左右,进行静态“闷曝”培养,经1~2天的曝气后,曝气池内就会出现大量的絮状物,活性污泥开始形成。

为补充营养和排除对微生物生长有害的代谢产物,曝气池中的混合液经沉淀后,应将相当于曝气池容积50%~70%的上清液排掉,再将污水引入曝气池。

然后继续曝气,经过数次“闷曝”和换水后,活性污泥便逐渐培养成熟,直到混合液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比达到15%~20%时为止。

对于工业废水,在培养的初期除用一般的菌种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培养足够量的活性污泥外,还应对所培养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使活性污泥微生物逐渐形成能够代谢工业废水的酶系统,并具有某种专性。

驯化生物过程是在进水中适当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开始时,工业废水的加入量控制在设计流量的10%~2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后,再继续增加比例,直至满负
荷时为止。

通过驯化,使工业废水中的特种微生物得到增殖和发育,从而使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具有处理该种工业废水的能力。

活性污泥的培养及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及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在活性污泥中,除了微生物外,还含有一些无机物和分解中的有机物。

微生物和有机物构成活性污泥的挥发性局部〔即挥发性活性污泥〕,它约占全部活性污泥的70%—80%。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

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和驯化出来的。

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值,到达一定的污泥浓度;驯化那么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展选择和诱导,使具有降解污水中污染物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一、驯化条件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且要有环境适应的菌种,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当条件不具备时,一般用常规生活污水作为培养水源,驯化时温度不低于20℃,驯化采取连续闷曝3-7天,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依据长期实践经历,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

二、驯化方式〔一〕接种菌种1、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如主要有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单元,接种是对上述单元而言的。

2、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应分别接种不同的菌种。

3、接种量的大小: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那么,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

只要按照规X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X围正常启动。

4、启动时间: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讲,在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

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浓缩污泥〕,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投加比例为10﹪〔浓缩污泥,干污泥为8%〕,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

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7天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上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环境微生物之好氧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介绍课件

环境微生物之好氧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介绍课件

04
营养物质:提供充足的营养 物质,如氮、磷、钾等,有 利于微生物生长
06
接种:接种适量的活性污泥, 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驯化
监测污泥性能
污泥浓度:监 测污泥浓度, 确保污泥浓度 在合理范围内
污泥沉降性能: 监测污泥沉降 性能,确保污 泥具有良好的 沉降性能
污泥生物相: 监测污泥生物 相,确保污泥 中含有丰富的 微生物种类
04 好氧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有助 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环境修复工程的应用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污水处理:好氧活 性污泥法在污水处 理中的应用,可以 有效去除污水中的 有机物、氮、磷等 污染物。
土壤修复:好氧活 性污泥法在土壤修 复中的应用,可以 有效去除土壤中的 有机污染物,改善 土壤质量。
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群体, 主要由细菌、真菌、原生 动物等组成。
02 好氧活性污泥具有分解有
机物、去除污染物、净化 水质等作用。
03 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
化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重 要环节,直接影响污水处 理效果。
04 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
化需要控制合适的温度、 pH值、溶解氧等条件, 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和繁殖。
污泥脱水性能: 监测污泥脱水 性能,确保污 泥具有良好的 脱水性能
防止污泥流失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控制污泥浓度: 保持适当的污泥 浓度,避免污泥 流失
调整曝气量:根 据污泥生长情况, 调整曝气量,避 免污泥流失
控制污泥回流比: 合理控制污泥回 流比,避免污泥 流失
定期监测污泥沉 降性能:定期监 测污泥沉降性能, 及时发现并解决 污泥流失问题

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1、活性污泥的培养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在曝气池中接种污水处理厂的多余污泥形成处理废水所需浓度和种类的微生物(污泥)。

营区污水处理站的培菌一般采用闷曝法,在温暖季节向曝气池内充满生活污水,为提高营养物浓度,可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或米潜水等,开启曝气系统,在不进水曝气数小时后,停止曝气病沉淀换水。

经过数日曝气、沉淀换水之后既可连续进水,约7・10天后在显微镜下可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中看到活动的微生物,此时可加大进水量,提高污泥负荷,使曝气池污泥浓度和运行负荷达到设计值,即使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所需的水质指标,但在培菌初期,由于活性污泥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较低,且活性较低,故系统运行负荷和曝气量需低于正常运行期的参数。

通过循化过程能使可利用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数量增加,不能利用的则逐渐死亡、淘汰,最终使污泥达到正常的浓度、负荷,并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有机污染物一般都能被微生物代谢吸收,简单的有机物可被细菌吸收利用,而复杂的大分子有物或有毒性基因的有机物,必须首先被细菌分泌出的〃诱导酶〃分解转换成简单的有机物才能被吸收,凡能分泌出这种诱导酶的细菌,就是能适应该种废水水质特征的优势菌种,这种细菌的产生、富集、迅速繁殖的过程就是污泥的训话。

2、活性污泥的评述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微生物的活性。

因此,运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检测活性污泥的性状和微生物的组成与活性等。

如污泥的沉降性能,污泥的生物相等。

3.活性污泥性状的观测活性污泥一般呈黄褐色,新鲜的活性污泥略带混土味。

当曝气池内充氧不足时,污泥会发黑、发臭;当曝气池充氧过度或负荷过低时,污泥色泽会较淡。

4、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生物相的观察,是已经普遍采用运行状态观察方式。

了解活性中微生物的状况需观察了解泥水混合物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度等,及时掌握生物相变化和运行状况及处理效果,及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存在的问题,对运行管理予以指导。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 21:29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1.活性污泥的培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接种最好利用ADC废水排放口的底泥或者利用同类NH3-N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

由于ADC生产厂废水排放口取泥相当困难,所以采用自行培养驯化活性污泥。

污泥取自玉带河的底泥,呈黑色,有臭味,含有大量泥沙等无机物,镜检观察不到微型动物,污泥活性极差,镜检结果见图4.1。

图4.1 培养前的污泥Figure 4.1 sludge before cultivate图4.2 污泥培养后期Figure 4.2 sludge after cultivate本阶段从2004年3月13日开始,由于A/DAT-IAT反应器没有做好,污泥培养在一个有效容积为8L的SBR池进行。

污泥培养初期,每天闷曝22h,静置2h,排放4L废水,再加入4L自配水。

7天后,污泥颜色呈黑色,沉降性能良好,出水混浊,测得MLSS为1500mg/L,SV为6%,反应过程中pH值、COD、NH3-N浓度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培养出的细菌量较少。

14天后,污泥呈浅黑色,沉淀时泥水界面由开始模糊逐渐变得边缘清晰,镜检时可以观察到草履虫、漫游虫、裂口虫、吸管虫等。

随着生物相逐渐变好,预示菌种培养出来了。

测得污泥MLSS 为2200mg/L,SV为11%,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43%和10%,污泥活性还不强,需要继续培养。

此后,每天运行两周期,每周期曝气10h,静置2h。

30天后,污泥的絮凝和沉淀性能良好,混合液静置半小时,上清夜清澈透明,泥水界面清晰,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如图4.2所示)。

测得污泥MLSS为4100mg/L,SV为21%,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NH3-N去除率在30%以上,污泥活性较强,至此认为培养阶段结束2.活性污泥的驯化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含有大量异养菌,而硝化菌是自养菌,污泥中含量非常少,需要进一步进行驯化,使之占优。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学习组长:杨家贵
学习成员:何荣贵杨军唐晓琼牛永丽李娟学习时间:2012年4月20日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二、污泥培养与驯化各阶段运行周期
考虑到工程调试期紧,由于直接进行污泥培养需要的时间较长,故采用接种培养。

对于一座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好养活性污泥法系统,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工作。

培养与驯化工作主要分为三阶段:活性污泥接种培养阶段、活性污泥驯化阶段、满负荷稳定运行阶段。

(一)活性污泥接种培养阶段。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

调节进水和回流污泥c、保持污泥龄不变Lo——进水有机物浓度;X——MLSS浓度;Sr——回流污泥浓度;Qw——回流污泥量d、污泥膨胀严重时投加铁盐絮凝剂或有机阳离子凝聚剂。

〔2〕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原因是污泥含有大量外表附着水,水质含有很高的碳水化合物而含N量低,当这些碳水化合物被细菌降解时形成多糖类物质,使代谢产物外表吸附外表水,说明C/N 比失调或水温过低。

N的比例,引进生活污水以增加蛋白质的成分,调节水温不低于5度。

2、污泥上浮(1)污泥脱氮上浮污水在二沉池中经过长时间造成缺氧(DO在0.5mg/L以下),那么反硝化菌会使硝酸盐转化成氨和氮气,在氨和氮逸出时,污泥吸附氨和氮而上浮使污泥沉降性降低。

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及时排泥,增加回流比。

(2)污泥腐化上浮在沉淀池内污泥由于缺氧而引起厌氧分解,产生甲烷及二氧化碳气体,污泥吸附气体上浮。

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及时排走剩余污泥。

3、产生泡沫废水中含洗涤剂等外表活性物质引起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a)、进水水质有过量的外表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PH值的被动,当PH值的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絮凝作用下降,形起活性污泥脱絮;c)、碱度的偏高,由于进水碱性而调PH 值,虽具中和碱性物质,但也产生了盐,盐溶液浓度增大形成渗透压发生突变,就会使其细胞脱水而死或胀破而亡而工程经验当活性污泥反响池内碱度超过通常数倍时,多时情况下就会发生污泥上浮;d)、温度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幅度。

一般好氧活性污泥适宜温度范围在15-35℃,,超过45℃大局部活性污泥就要残废而上浮;e)、致毒性底物包括CODcr浓度骤然升高、含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机酚、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过高等;f)、Do〔溶解氧〕过高,短期内污泥活性可能很好,因为新陈代谢快,有机物分解也块,但时间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轻又碎〔但天气论〕,象雾花片似风飘满池面,随水流走。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一、步骤1、氧化沟连续进水,使沟污泥浓度达到500mg/l以上,然后启动曝气机闷曝(不进水,不取水);2.2-3天后,停止曝气,静止半个小时。

排出上清液1/2左右,充满新鲜污水后(添加营养源),继续闷曝1-2天后,再排走氧化沟,二沉池1/2左右上清液(往后每天多次,MLSS上升,需要营养源多)。

添加污水,闷曝以后,要反复多次添加污水做营养源。

直到形成絮状体。

SV30在百分之30左右,活性污泥镜检结果,菌胶团已形成,可见到漫游虫,草履虫,钟虫,轮虫等。

这段时间大约为10-15天。

3.改间接进水或者为连续进水。

改闷曝为持续曝气(使曝气中有足够氧气),微生物将二沉池的污泥及时全部回流到曝气池。

(如不及时,微生物长久,积累,缺氧气死亡,有机物腐烂发酵会发臭。

)此阶段10天左右,使氧化沟污泥浓度达到2000-4000mg/l,SV30达到百分之十到二十。

4.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

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5.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 的投加量及周期时间分布情况。

6.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 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围的温度生长。

实验五_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及其评价指标的测定

实验五_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及其评价指标的测定

实验五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及其评价指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活性污泥法作用机理及主要技术参数的理解;2. 掌握培养驯化活性污泥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工作环境中调试污水处理工程奠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3.掌握SV、SVI、MLSS、MLVSS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废水的生化处理法就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来降解或分解废水中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CO2和H2O 等稳定无机物的方法,通常又称为生物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开创于1914年的英国,即习惯所称的普通活性污泥法或传统活性污泥法,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设备以及污泥回流设备等组成。

图1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活性污泥,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连续去除有机物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

BOD污泥负荷率、水温、pH值、溶解氧(DO)、营养物质及有毒物质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而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理活动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一般有生物相、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污泥沉降比(SV )、污泥体积指数(SVI )等。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由活性细胞(Ma ),内源呼吸残留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e )、入流水中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物(Mi )和入流水中的无机物(Mii )4部分组成。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物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即由MLSS 中的前三项组成。

活性污泥实验报告

活性污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运行方法。

3. 观察活性污泥的生物相,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 评估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实验中,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活性污泥,使其在曝气池中充分混合、降解有机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生活污水、活性污泥、营养盐、微量元素等。

2. 实验设备:SBR反应器、曝气泵、温度计、pH计、浊度仪、取样瓶等。

四、实验步骤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1)将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稀释,调整pH值为7.0~8.0,加入适量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

(2)将稀释后的污水倒入SBR反应器中,投加30%的活性污泥。

(3)开启曝气泵,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进行曝气。

(4)每隔一定时间取样,观察污泥沉降性能,调整污泥浓度,直至达到理想的污泥沉降性能。

2. 活性污泥的运行(1)调整SBR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使污泥浓度保持在3~5g/L。

(2)将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加入营养盐和微量元素。

(3)将稀释后的污水倒入SBR反应器中,投加活性污泥。

(4)开启曝气泵,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降解有机物。

(5)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污水的浊度、COD、NH4+-N等指标,评估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能力。

3.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1)取一定量的活性污泥,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制成悬浊液。

(2)使用显微镜观察悬浊液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3)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实验过程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逐渐提高,污泥浓度达到3~5g/L时,沉降性能最佳。

2. 活性污泥的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有较好的降解能力,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NH4+-N去除率可达50%以上。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实验概况表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2.了解SBR培养活性污泥的基本构造和运转管理基本方法。

3.观察活性污泥的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SBR法培养驯化污泥,引进菌种,在培菌开始时,连续曝气。

连续曝气,是为了充分供氧,达到细菌代谢生长需要的溶解氧量,同时能沉淀留泥,使菌种间歇缺氧,利于其耐受度和污泥絮状的形成。

好氧的活性污泥法必须保持合适的溶解氧。

培养初期活性污泥少,细菌消耗的营养和溶解氧少,因此溶解氧在1~2mg/L左右为宜,随着活性污泥的增加,后期可控制在2~3mg/L。

溶解氧过高,细菌过度氧化,絮体容易被吹散;溶解氧不足,细菌厌氧,妨碍正常代谢,孳生丝状菌。

因此最好2小时左右测定一次溶解氧,及时调整,保证适宜的溶解氧量。

培养阶段尤其要控制住水温,一般水温在20~30℃较好。

在培养初期,进水要严格控制pH值范围即控制在6.8~7.8。

但是活性污泥能转化一些有机物为酸,使生化池内pH下降。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实验材料菌种(实验室贮存的活性污泥)、河中的废水、驯化所用废水是人工配置的模拟生活污水。

2、实验仪器和设备:量筒(100ml)、大烧杯(3L)、烧杯、玻璃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锥形瓶、胶头滴管、洗耳球、铁架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烘箱、冷凝回流装置、真空抽滤机、布氏漏斗3、实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铵、磷酸二氢钾、氯化钙、硫酸镁和氯化铁等微量元素、重铬酸钾、试亚铁灵指示剂、硫酸亚铁铵、硫酸硫酸银溶液、量筒、载玻片、香柏油、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浓硫酸、1%淀粉溶液、碳酸钠四、实验内容以人工配制的污水作为营养液(3L),通过控制温度(20℃左右)、pH(6.5~7.5)、溶解氧(2~6 mg/L)等试验条件来进行污泥的逐步培养驯化,主要探究在培养期间活性污泥浓度(主要测其MLSS)、对COD的去除效果、30分钟沉降比和活性污泥微生物相随培养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与驯化出来的。

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殖,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淘汰和诱导,使具有降解废水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1.1 菌种和培养液除了采用纯菌种外,活性污泥菌种大多取自粪便污水、生活污水或性质相近的工业废水处理站二沉池剩余污泥。

培养液一般由上述菌液和诱导比例的营养物如淘米水、尿素或磷酸盐等组成。

1.2 培养与驯化方法1.2.1 有异步法和同步法。

异步法主要适用于工业废水,程序是:将经过粗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成BOD5~300-500mg/L,加培养液,连续曝气1~2d,池内出现絮状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1.5h,排除上清液(约池容的50%~70%);再加粪便水和稀释水,重新曝气,待污泥数量增加一定浓度后(约1~2周),开始进工业废水(10%~20%),当处理效果稳定(BOD去除率80%~90%)和污泥性能良好时,再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每次宜增加10%~20%,直至满负荷。

处理城市污水时可采用同步法,即曝气池全部进废水,连续曝气,二沉池不排泥,全部回流。

1.2.2 在培养和驯化期间,应保证良好的微生物生长条件,如温度15~35℃,DO0.5~3mg/L,PH6.5~7.5,营养比等。

2.正常运行工艺控制2.1 曝气系统控制2.1.1 一般,负荷较小时,MLVSS较高,DO也应相应提高;当DO不变时,空气量Qa主要取决于入流BOD5。

2.1.2 实际曝气量估算公式 Qa=f0(S0-S e)Q/300Ea式中f0为耗氧系数,指去除单位BOD所消耗的氧量,与F/M有关。

当F/M0.2~0.5KgBOD/(KgMLSS·d)时,可取1;当F/M<0.15KgBOD/(KgMLSS·d)时,可取1.1~1.2。

Ea为曝气效率,与扩散器的种类等有关,一般在7%~15%之间。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1.活性污泥的接种:活性污泥通过调配接入废水接种到活性污泥池中。

接种污泥的选择要根据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合的活性污泥接种源。

接种时注意控制污泥悬浮液的浓度,一般为2-3%。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投加有机负荷和底物,以促进活性菌群的繁殖。

2.温度控制: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一般来说,相对较低的温度有利于菌群生长和代谢活动。

正常的培养温度一般为25°C-35°C,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菌群死亡或者菌群组成发生改变。

3.进水水质的适应:活性污泥的驯化过程需要适应进水水质的变化。

有机负荷的波动、pH和温度的变化等,都会对活性污泥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驯化过程中,要逐渐适应进水水质的变化,避免过度冲击。

4.氧气供应: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好氧条件下的处理过程,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

氧气供应方式有机械通风、曝气池曝气和螺旋桨搅拌等,选择适合的供氧方式有助于提高氧气的传递效率和溶解氧的浓度。

5.污泥的回流:活性污泥法中,向活性污泥池内回流一部分已沉淀的活性污泥,即内回流,对污泥的培养驯化非常重要。

通过内回流,可保持和增加活性菌的数量,提高处理效果和水质稳定性。

回流比例一般为20%-50%,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污泥的排除:污泥的排除主要包括过量污泥和氧化池内产生的大量崩解污泥。

过量污泥排出主要通过污泥浓缩、脱水等工艺进行处理,崩解污泥则需要定期清理和处理。

污染物的积累会导致活性污泥的失活和稳定性下降,因此排泥工作也是活性污泥法中的重点。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是一个较为复杂且需要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控各个环节的操作参数,如进水水质、pH值、温度、曝气时间、污泥浓度等,以保证处理效果和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分析,包括COD、BOD、氨氮、总磷等关键指标,及时调整和优化处理方案。

通过科学的培养驯化和操作管理,可以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实现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一、活性污泥概述1.定义:活性污泥是污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的聚合体,是指微生物在贮存器潜育生存的体形和状态。

2.组成:活性污泥主要由泛类细菌、短杆菌、放线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

3.特征:活性污泥具有吸附性、降解性、沉降性及厌氧性等特征。

二、活性污泥培养1.活性污泥培养的目的:培养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具有良好的污水降解能力。

2.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活性污泥常用的培养基有17#苹果基、一个液体培养基等。

3.培养条件的控制:培养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DO值等条件。

4.培养方法:常见的培养方法有悬浮培养法、固定化培养法、连续培养法等。

三、活性污泥驯化1.活性污泥驯化的目的:通过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污水的处理要求。

2.驯化方式:常见的驯化方式有物理驯化、化学驯化和生物驯化等。

3.驯化条件的控制:驯化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曝气量、营养物质浓度等条件。

4.驯化指标:驯化活性污泥的指标主要有COD去除率、NH3-N去除率、生物毒性等。

四、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的应用1.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2.生物能源: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产生甲烷等生物能源,利用活性污泥进行沼气发酵有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3.土壤修复: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对于土壤修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结: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控制好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驯化方式,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污水降解能力和适应性。

此外,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泥培养
二、污泥驯化
污泥培养
为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 养物质、溶解氧、适宜温度、酸碱度等,经 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并且数量 逐渐上增,最后达到处理污水所需的浓度。
1.菌种和培养液 2.培养方法


1)菌种 除采用纯菌种作活性污泥的菌源外,活性污泥的菌种 大多取自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城市污水或性质相似 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的二次沉淀池的剩余污泥,也可取 自污水排放口处的污泥。 2)培养液 培养液可取一定比例的营养物如淘米水、尿素或磷酸 盐的组成。城市生活污水本身含有所需要的菌种和培 养物,所以可直接用来培养污泥。
污泥驯化
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淘汰和诱导,淘汰不 能适应环境条件和不具处理污水特性的微生 物,使能分解废水的微生物得到发展,并诱 导出能利用污水中有机物的霉体系,使不能 适应的微生物被逐渐淘汰。
1.驯化的基本操作

在进水中逐渐增加特定工业废水的比例,或提高工业 废水的浓度,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逐步 达到对特定废水所要求的满负荷及很高的处理效率为 止。开始驯化时每次可投加10%~20%的待处理污水, 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后,再逐渐增加污水的比例。直 至满负荷(即驯化成熟)为止。为了缩短培养驯化时 间,可将培养、驯化两阶段合并起来进行。

在温暖季节,向曝气池中投加一些粪便或米泔水或 下水道壁刮下的污泥,闷曝气数小时后可连续进水, 进水量由小到大,并开动污泥回流设备,使曝气池和 二次沉淀池接通循环,经1~2d曝气后,曝气内就会出 现模糊不清的絮凝体。为了补充营养、排除对微生物 有害的代谢产物,要及时换水,并不断引入污水,替 换原有的部分培养液经二次沉淀后排走。换水间可间 歇,也可连续。约7~14d后,即可进入驯化阶段。培 养时期,活性污泥浓度较低,故应控制曝气量,使之 低于正常运行时的曝气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2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查询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

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l.5h,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

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

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

(2)扩大培养。

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

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

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a、溶解氧过低,<0.7—2.0mg/l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

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一般是加5~10mL/L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b、控制F/M(污泥负荷)调节进水和回流污泥c、保持污泥龄不变Lo——进水有机物浓度;X——MLSS浓度;Sr——回流污泥浓度;Qw——回流污泥量d、污泥膨胀严重时投加铁盐絮凝剂或有机阳离子凝聚剂。

(2)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原因是污泥含有大量表面附着水,水质含有很高的碳水化合物而含N量低,当这些碳水化合物被细菌降解时形成多糖类物质,使代谢产物表面吸附表面水,说明C/N比失调或水温过低。

解决办法:增加N的比例,引进生活污水以增加蛋白质的成分,调节水温不低于5度。

2、污泥上浮(1)污泥脱氮上浮污水在二沉池中经过长时间造成缺氧(DO在0.5mg/L以下),则反硝化菌会使硝酸盐转化成氨和氮气,在氨和氮逸出时,污泥吸附氨和氮而上浮使污泥沉降性降低。

解决办法:减少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及时排泥,增加回流比。

(2)污泥腐化上浮在沉淀池内污泥由于缺氧而引起厌氧分解,产生甲烷及二氧化碳气体,污泥吸附气体上浮。

解决办法:加大曝气池供氧量,提高出水溶解氧,减少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及时排走剩余污泥。

3、产生泡沫废水中含洗涤剂等表面活性物质解决办法:曝气池安喷洒清水管网或适当喷洒酸、碱等除泡剂。

引起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a)、进水水质有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 PH值的被动,当PH值的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絮凝作用下降,形起活性污泥脱絮; c)、碱度的偏高,由于进水碱性而调PH 值,虽具中和碱性物质,但也产生了盐,盐溶液浓度增大形成渗透压发生突变,就会使其细胞脱水而死或胀破而亡而工程经验当活性污泥反应池内碱度超过通常数倍时,多时情况下就会发生污泥上浮;d)、温度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幅度。

一般好氧活性污泥适宜温度范围在15-35℃,,超过45℃大部分活性污泥就要残废而上浮;e)、致毒性底物包括CODcr浓度骤然升高、含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机酚、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过高等;f)、Do(溶解氧)过高,短期内污泥活性可能很好,因为新陈代谢快,有机物分解也块,但时间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轻又碎(但天气论),象雾花片似风飘满池面,随水流走。

Do甚低,污泥缺氧呈灰色,若缺氧过久则呈黑色,并常常有小气泡;g)、反硝化引起的污泥上浮,当废水中总氮或氨氮高时,在适宜条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亚硝酸菌氧化为NO3-,如二沉池厌氧,NO3-就会还原为N2,N2被活性污泥絮凝体所吸附,使得活性污泥比重<1而上浮;h)、池底积泥引起的污泥上浮,污泥腐化产生CH4,H2S后上浮;i)、由于废水运行工况的水温和污泥负荷不能衡定,水质微生物菌种营养源缺铁,会引起菌种兑变成微丝菌,一般称丝状菌繁生而引起活性污泥上浮。

3、其它方面对污泥膨胀的影响1) 污水种类污水种类对污泥膨胀有着明显的影响。

通常来说,那些含有易生物降解和溶解的有机成份,特别是低分子量的烃类、糖类和有机酸类等类型基质的污水易引起污泥膨胀,例如酿酒、乳品、石化和造纸废水等。

2) 营养成分的不3) 均衡当污水中N、P不足时,易引起污泥膨胀的发生。

通宵认为,N、P的合适比例为BOD5:N:P=100:5:1。

很多研究表明许多丝状菌对营养物质N、P有着较强的亲和力,这可能就是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

4) pH值与温度一般认为pH偏低易引起丝状菌的大量繁殖。

而温度的对丝状菌的影响也是很普遍的。

例如,冬天Microthix parvicella在丝状菌群中占优势,而温暖季节时Nocardia form,0041型或Nostocoida limnicda较易大量繁殖。

另外污水在进水处理系统前的早期厌氧消化产生的有机酸和硫化氢也可能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

硫磺菌的的贝氏硫菌、硫丝菌等能从硫化氢氧化中获取能量。

而这么细菌以非常长的丝状性增殖,有时能长达1厘米,从而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

2、污泥膨胀的一般解决办法第一类:应急措施适用于临时应急,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

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

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达到消除污泥膨胀现象。

投加过氧化氢和臭氧也可以起到破坏丝状菌的效果。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快降低SVI值,但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停止加药,污泥膨胀现象可以又会卷土重来。

而且投药有可能破坏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所以,这种办法只能做为临时应急时用。

第二类:改善生化环境污水厂发生污泥膨胀的时候,一般无法从工艺流程、池型和曝气方式的改变来解决,只能在正在运行的流程基础上通过改变生化池内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来抑制或消除丝状菌的过度繁殖。

在不同的工艺和水质的情况下,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

但生化工艺常遇见的几种应该注意的问题必须加以注意。

1) 污水性质的控制首先应该检查和调整pH值,当pH值低于5以下时,不仅对污泥膨胀会有利,而且对正常的生化反应也会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当pH值偏低时应及时调整。

另外在北方寒冷地区一定应注意冬季时的水温,若水温偏低应加热,因为低温也会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

采用鼓风曝气能有效的在冬季较高的水温。

当污水中营养成份不足或失衡时,应补充投加。

N、P含量应控制在BOD:N:P=100:5:1左右。

若污水处理生化系统前已有消化现象的发生,产生的低分子有机酸将有利于丝状菌的生长,这时可以对废水在调节池内预曝气来加以改善。

一般采用空气扩散器向3-5米有效水深的调节池曝气,供气量可以控制在0.5-1.0m3/废水米3·小时。

它能使调节池的废水保持新鲜,并有效防止由于厌氧所会带来的臭气。

2) 保持池内足够的溶解氧对于高负荷的生化系统特别重要,3) 一般至少应控制DO>2毫克/L。

4) 沉淀池内的污泥应及时排出或回流,5) 防止其发生厌氧现象。

若发生厌氧现象,6) 产生的各种气体吸附在污泥上,7) 也会使污泥上浮,8) 沉降性能变差。

而9) 且发生厌氧的污泥回流也会引发丝状菌的大量繁殖。

这种情况时除排泥和清除沉淀池内的死角,10) 并缩短污泥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外,11) 还应提高曝气池DO值,12) 使出入沉淀池的水保持较的溶解氧,13) 或者在污泥回流进入生化池前曝气再生。

如左图所示。

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如果污泥膨胀现象仍得不到控制,就得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下面针对几中常见的工艺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方法,供污水处理工作者参考。

A. 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目前国内对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通常采用中等负荷(0.3KgBOD5/(kgMLSS·d)),而在实际中人们从经济角度考虑总是采用较高的负荷,所以高负荷下的污泥膨胀在中国具体较为广泛的意义。

在高负荷情况下,最常见的是DO不足,所以先采取提高气水比,强化曝气,在推流式曝气池内首端采用射流曝气等方式,观察一段时间,找出问题的所在。

如果在以上措施采取后一段时间情况仍无好转,则可考虑在曝气池头部加设软填料。

这一部份对于有机酸去除率很高,从而去除丝状菌的生长促进因素,帮助絮状菌生长。

这个方法比较有效,但造价较高,且对以后的维修管理造成不便。

或者在曝气池前设置一个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5min的选择器,一般能很有效的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对于间歇式进水的SBR工艺来说,反应器本身是完全混合式的,而且在时间上其污染物的基质就存在浓度梯度,所以无需再另设选择器。

通常间歇式SBR工艺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是,污泥浓度过高,而进水有机物浓度偏低或水量偏小而导致污泥负荷偏低。

对于这种情况,降低排出比,提高基质初始浓度,并对SBR强制排泥,一般就能够对污泥膨胀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

而对于连续进水的SBR如ICEAS和CASS等工艺如果发生污泥膨胀的话,就有必要在进水端设置一个预反应区或生物反应器了。

B. 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内基质浓度较低,丝状菌容易获得较高的增长效率,所以是最容易产生污泥膨胀。

除了在水质和曝气上想办法外,最根本和有效的是将曝气池分成多格且以推流方式运行,或增设一个分格设置的小型预曝气池作为生物选择器,在这个选择器内采用高污泥负荷,吸附部分有机物并消除有机酸。

这个办法不但有助于抑制污泥膨胀,并能有效的改善生化处理效果。

在曝气池内增加填料的方法也同样在低负荷完全混合工艺中适用。

对于A/O和A2/O工艺可通过在在好氧段前设置缺氧段和厌氧段以及污泥回流系统,使混合菌群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并使有机物浓度发生周期性变化,这既控制了污泥膨胀又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