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与辣椒间作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小麦套种朝天椒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套种朝天椒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膜棉田在现蕾期(约6月上中旬)及时破除地膜并结合浇小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kg。

盛花期重施花铃肥并浇透水,追施尿素25kg,为预防早衰在8月10-15日补施盖顶肥或进行3~4次叶面喷肥。

2.5 化学调控 根据棉田地力状况和棉田长势合理化控,掌握前轻后重、先控后促、少量多次原则,并做到三看:看天(天气情况)、看地(地力情况)、看苗(长势情况)。

一般使用缩节胺化控,每667m2蕾期每次用1.0~1.5g,花铃期每次用2.0~3.5g。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施用乙烯利加速棉铃成熟,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苗期至初花期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中期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后期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加强对刺吸式害虫防治,重视盲蝽蟓的防治,选用内吸型杀虫剂,防治时间掌握在傍晚。

虫害重点做好苗期蚜虫、蓟马和中后期棉铃虫、盲蝽蟓的除治。

病害主要是苗期立枯病、炭疽病,选择调整播期、躲避低温、种子或土壤处理、喷施波尔多液及多菌灵等进行防治;对枯黄萎病采用倒茬播种、增施钾肥、拔掉病株进行除治;对红叶黄枯病采用增施钾肥解决。

2.7 防止雨后积水、内涝 天津地区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为雨季阶段,降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

通过培土抬高垄背加深垄沟,横向开挖毛沟,可以减轻田间积水,并可清除棉田内的积水。

(收稿日期:2012-08-06)朝天椒是内黄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平均每667m2产200~250kg,效益为2000~3000元,种植的主要品种以子弹头、三樱椒等自留种为主。

小麦、玉米是内黄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平均每667m2产400~500kg,效益为800~1000元,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百农AK58、周麦16、周麦22等。

玉米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平均每667m2产650~750kg,效益为1300~1500元,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浚单18、中科11、豫禾988等。

高光效玉米间种红干椒栽培技术探讨

高光效玉米间种红干椒栽培技术探讨
8 3
农 艺 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 0 1 4 年 第 2期
5 o %f  ̄ 子 露 白时 。 即 可播 种 。 最 好 采 用营 养钵 播 种 。

为可 观 。 玉 米 应尽量 晚 收 , 待 完熟 后方 可收 获l 6 I 。
3 效 益 分 析 与 推 广 前 景
舞 3 辣 椒 于 玉 米三 至 四叶 期 移 栽 , 株 距约 3 e m( 图3 ) , 在
辣 椒 于 3月 2 0日左 右播 种 , 播种量 6 0 0 ~ 7 5 0 g / h m 2 。 播 种 前
作者简介
收稿 日期
要 及 时补 充 热水 , 并 不 断搅 拌 , 直到 水 温降 至 3 0 c C 左右 ; 药 剂浸 种 : 可用 1 %高 锰 酸 钾 溶 液 浸 种 5 m i n或 用 4 0 %福 尔
如景 椒 3号 ; 玉米选 择高产耐 密型品种 , 如先 玉 3 3 5 、 良玉 9 9 。
2 . 2 整 地 起 垄
最好 进 行 秋 翻 整地 , 深度为 2 0 ~ 2 5 c m, 打 破犁 底 层 , 翻 后拖 平耙 细 , 做 到 无漏 耕 , 土壤 疏松 细 碎 。 根据 经 、 纬度 确 定垄向 , 榆 树地 区 为磁 南偏西 1 9 ~ 2 0 。 ; 依据 太 阳 高度 角和 方 位 角 确定 垄 距 , 大垄 行 距 1 6 0 c m, 小 垄 行距 4 0( 3 m( 图2 ) 。
( 图1 ) 。 玉 米 间作 红干 椒 , 在 高度 形成 后 , 玉米 受 光 占优 势 , 尖椒 在 一定 程 度上 遮荫 , 这种 遮 荫恰 有效 地抑 制 了尖 椒 “ 日
东 北 地 区 夏季 光 照 充 足 , 西 南向 更 充 足 , 盛 行 西 南风 , 太 阳 高 度较 高 , 光 照 时 间长 , 雨 热 同季 。 高光 效 玉 米 田 间种

小青椒间作玉米栽培技术浅析

小青椒间作玉米栽培技术浅析
逐步进行。 5 、 田间管理。f 1 1 适时定植 : 一般 在 5月中旬终霜过后
f 4 ) 化学除草 。在土壤墒情较好 的地块 可选用播后苗前 土壤封 闭除草 。可选用 7 2 %都 尔每公 顷 1 5 0 0 - - 2 0 0 0 m l 加 5 0 %甲草 嗪 每 公 顷 4 0 0 - - - 5 0 0 g或 5 0 %安 威 乳 油 每 公 顷 3 7 5 0 - - 4 5 0 0 ml , 每公顷对水 4 0 0 - - 6 0 0公斤均匀 喷雾 与土壤
3 0 — 3 7公斤 , 播深要 求 5 - 6厘米 , 并做 到深浅一致 , 覆土均
匀。
2 0分钟 ,捞 出后 用 0 . 1 %高锰酸钾浸种 1 0分钟或 1 %硫酸 铜浸种 5分钟 , 清水 冲洗干 静 , 放入 3 0 ℃以下 的冷水 中浸 种8 — 1 0小时 , 捞 出后稍 晾一下 , 用 干净没有油 污的 白布包 好种子 ,放到 2 5 — 3 0  ̄ C 的温水淘洗后催 芽 ,当 8 0 %的种子 “ 露 白” 时, 即可播种 。 ( 2 ) 播种 : 选择晴暖天气播种 , 苗床浇 透水后 ,将种子与经过筛过 的细焦泥灰加少量 的百菌清或
消灭幼虫。
致。 双株分苗 的移栽株行距 8 e m x 8 e m ; 单株移栽株行距要 求应保持在 4 e m  ̄ 5 c m , 移栽时最好用营养钵或纸筒 , 也可就

地移栽到营养床内。( 2 ) 苗床 管理 : 搞好 苗床温度水分管理 , 培育壮苗。 出苗 到分苗前要控制浇水 , 进行蹲苗 , , 待大部分 苗长出新根新 叶时开始放风 , 控制床温。浇水要依苗情 、 苗 床湿度 、 天气而定 , 定植前 1 0 — 1 5天 白天要逐 渐揭开棚膜 , 加大通风量 , 进行低 温炼苗 , 但温度不能 突然降低过多 , 要

柘城县:三樱椒和玉米套种栽培技术

柘城县:三樱椒和玉米套种栽培技术

柘城县:三樱椒和玉米套种栽培技术三樱椒是柘城县的特色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

为了进一步增加种植效益,减轻三樱椒日灼病等病虫为害,本县推广了多种套种模式,其中,三樱椒与玉米间作具有栽培技术投资小、见效快、易于掌握等优点,多…三樱椒是柘城县的特色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

为了进一步增加种植效益,减轻三樱椒日灼病等病虫为害,本县推广了多种套种模式,其中,三樱椒与玉米间作具有栽培技术投资小、见效快、易于掌握等优点,多年来已为广大椒农大面积推广应用。

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最佳模式与品种三樱椒与玉米间作前茬可选择大蒜茬、油菜茬和小麦茬。

玉米选用大棒竖叶型品种豫单9953、滑玉12等,三樱椒选用三樱8号、吨椒6号、吨椒2000等原种。

(1)选2.6m一个播带,7行三樱椒,1行玉米。

三樱椒行距30cm、株距20cm,每亩8974株;玉米株距20cm,每亩1282株。

(2)选2.3m一个播带,6行三樱椒,1行玉米。

三樱椒行距30cm、株距20cm,每亩8662株;玉米株距20cm,每亩1450株。

2催芽稀播,培育壮苗三樱椒育苗播种适期:油菜茬、大蒜茬为3月上、中下旬;小麦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苗龄为60~70d。

育苗方式:春栽采用阳畦育苗,油菜茬、小麦茬采用小拱棚,每亩用种150g。

播种后架棚覆膜并做好苗床管理,力争达到壮苗标准。

3施足底肥,精细整地精细整地是三樱椒高产的基础,耕深20cm,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施用腐熟优质农家肥3~5m3、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各含15%)50~60kg,也可亩施三樱椒专用肥50~70kg。

土壤药剂处理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2kg加适量水拌细土15kg,耕前撒施地面,以防地下害虫危害。

整地做畦后,于移栽前1~2d畦面喷施除草剂。

每亩用氟乐灵乳油150~180ml,加水30~40kg 均匀喷雾,喷后耙地,把药液及时混入3~5cm土层内;或每亩用33%二甲戊灵乳油100mL+90%乙草胺乳油45mL加水30~40kg均匀喷雾。

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为后续内容提供了铺垫。

在我们详细讨论了我国玉米间作技术现状,玉米与豆类植物、蔬菜、果树以及其他作物的间作技术研究。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玉米间作技术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玉米、间作技术、豆类植物、蔬菜、果树、作物、研究进展、我国、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现状、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玉米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广泛栽培于我国各地,但传统的单一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和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玉米间作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讨。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我国玉米间作技术的现状及进展,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农田间作模式,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研究和应用不同种类作物间作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土壤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利用率,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深入研究玉米与豆类植物、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的间作技术,还可以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优化农田资源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对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2. 正文2.1 我国玉米间作技术现状我国玉米生产的间作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玉米与豆类植物的间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辣椒与玉米的套种技术

辣椒与玉米的套种技术

辣椒与玉米的套种技术作者:丁敏来源:《农家科技》2019年第07期摘要:本文对土地管理、套种技术、采收进行分析,通过辣椒炭疽病、病毒病和疫病三方面对田间病害防治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套种技术;土地管理;辣椒炭疽病玉米和辣椒的套种种植,不仅能够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够帮助辣椒缓解夏季潮湿所出现的症状,使农户的经济收益得到保障。

一、土地管理由于辣椒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中不利于生长,所以农户要想保证辣椒可以健康、高质量的成长,就需要选择一些较为耐得住高温和抗病害能力强的玉米和辣椒进行套种,保证辣椒能够更加适应炎热的天气环境。

在育苗期间,农户应当着重的选取一些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势平缓的土地,并在耕地的时候,要保证掺加一些具有良好排水功能的沙土,有利于辣椒成长。

另外,在选地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尽量与茄科类的菜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通过此措施有效的避免从茄地中引发的病害。

农户在选好田地时,应该做好清洁农田的准备工作,将田间的杂草及时的清理掉,并在播种环节之前的七天,对土地进行翻坑处理,根据每667m2的标准在田间施以有机肥,采用多菌灵600倍液对田地进行大规模的喷施,有助于帮助田地消毒。

二、套种技术在套种期间,玉米和辣椒的比例应该在2:4,通常情况下,就是每隔两行玉米种植四行的辣椒。

农户应该注意种植带的宽度,保持在3.2m距离上下,两行的玉米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0cm,株距20cm。

而辣椒应该以窄行种植特点为主,宽行70cm、窄行40cm,株距在33cm 上下。

农户在整地之后,便可进行对幼苗的移栽,尽可能的选在阴天或者是晴天的晚上,可以有效的防止幼苗出现打蔫的现象。

在移植的过程中,农户注意辣椒的移栽深度,并在移植之后对幼苗浇水,辣椒移植之后便可以种植玉米。

天气较为炎热的季节中,应该早晚各浇少量的水,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病情况。

在炎热的天气过后,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农户可以经常浇水,并施加肥力,保证植物的生长。

洋葱西瓜辣椒玉米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洋葱西瓜辣椒玉米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洋葱西瓜辣椒玉米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洋葱、西瓜、辣椒、玉米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洋葱西瓜辣椒玉米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同时服务于国家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的收入,笔者经过近年的研究试验和示范,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洋葱―西瓜―辣椒―玉米套种模式。

单线分析洋葱、西瓜、辣椒是人民群众喜爱的水果和蔬菜,消费量大,而西瓜、辣椒套种也有多年的历史。

洋葱是耐寒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对光照要求为中等强度,生长发育期一般在10月至翌年5月;西瓜是喜温耐热作物,需要较强的光照和较长的光照时间,同时生长期较短,适宜与其他作物接茬:辣椒较耐弱光,强光与高温会影响它的生长发育,且强光也容易灼伤果实,因此在辣椒生长发育期适当遮阴能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而与玉米间作能更好地达到此目的。

在保证农民基本收入的前提下,发展间作和套种,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更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故此套种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选择配套优良品种和合理的准备方式为了减少作物间的共生期,选择配套的品种是关键。

洋葱应选用早熟、抗性好、耐抽苔品种,应在5月底采收完毕;西瓜宜选用早中熟、抗性好,易坐果、品质优的品种;辣椒宜选用耐热、耐湿、抗逆性好、耐贮运品种;玉米宜选用高产抗倒伏品种。

各作物选择的品种、定植及采收时间详见表1。

准备模式为每200厘米一条皮带。

种植七行洋葱,行距20厘米,留出80厘米的西瓜种植空间。

667m2西瓜的密度为550株。

每行西瓜旁种植两行辣椒,种植间距为30厘米。

收获洋葱后,在玉米中间种植一排玉米,玉米株距为20cm(图1)。

3选地整地与施肥应选择肥水条件良好的地块进行套种,并结合整地施用足够的基肥。

667m2基肥配腐化鸡粪5M3,饼肥不少于60kg,硫酸钾复合肥30kg。

套种应按套种要求完成。

4田间管理4.1洋葱洋葱减产的原因主要是缺苗和先期抽苔,因此要获得高产就应尽量避免。

辣椒与玉米间作的技术要点蔬菜,栽培技术

辣椒与玉米间作的技术要点蔬菜,栽培技术

辣椒与玉米间作的技术要点蔬菜,栽培技术
辣椒与玉米间作利用作物高矮不同,互相弥补,合理利用生产空间。

辣椒植株矮,增加玉米的通风透光性,有利用玉米利用空间潜力发挥个体优势,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玉米杆高,为辣椒遮阳,减轻辣椒日烧病、病毒病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这种栽培方式在丘陵或半山区,每亩产玉米450公斤,产值1000元,辣椒1300公斤,产值3900元,共计每亩收入4900元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地理条件:丘陵、山区海拔400米以上山地露地栽培;
2、种植季节安排:鲜食玉米3月上旬播种,4月上中旬定植,5月中下旬―8月上旬玉米收获;
3、选用品种:鲜食玉米选用华珍、小蜜蜂、超甜2018等,辣椒选用早熟品种如甜杂一号等;
4、种植密度:畦宽 1.2米、沟宽0.3米,辣椒每畦种2行,定植株行距为40厘米×70厘米,每亩栽2200株,玉米每畦种植一行,种在畦的中间,株距0.4米,每亩种植900株;
5、肥水管理:辣椒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50―60公斤。

第1页共1页。

辣椒间种糯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辣椒间种糯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合 喷施 农 药 , 治 虫灭病 , 兼 防止植 株 早衰 。
53 粟 收 .
2 0 ̄ 5 0 ; 5 0 3 0 元 鲜嫩 糯玉 米 7 0k , 值 8 0 , 计 亩产 0 g 产 0元 合
值达 到 3 0- 3 0 。该项 技术 可 做 到 一 茬 两 收 、 304 0 元 - 一举
辣椒 间种糯 玉米 高效 栽培技术
李启 波 .
( 重庆 市荣昌县特色 经济发展站 , 重庆 4 2 6 ) 0 4 0
摘 要 : 出 了辣椒 间种 糯 玉 米的栽 培模 式 , 对其 方 法、 提 并 原理 、 益及 配套 技 术措 施进 行 了简要 介 绍 , 效 以供 交
流参 考 。
辣椒 定 植后 1- 0 , 合 中耕培 土 除草 , 52 天 结 亩施尿 素 5 、 口复 合 肥 2 , 进 辣椒 苗 健壮 生 长 , 早 熟丰 进 0 促 为
产 、 全过 冬打 好 基础 ; 入开 花结 果盛 期 , 安 进 重施 壮果肥 ,

或 窝数大 体 与辣 椒 相 同或减 半 。
42 育苗 .
民收入 , 范推广 了辣 椒 间种糯 玉米 高 效栽 培技 术 , 得 示 取
了较 好 的效 果 。
1 间种方 法
宜采 用 营 养 土 、 养杯 或 营 养 块 育苗 。播 种 前两 天 营
晒种 , 强种 子 的生 活 力 , 1 %磷 酸 三 钠 浸 种 2 n 增 用 0 0 mi
进 口复 合 肥 1 、 生 麸 7 g 促 进 辣 椒 多 开花 多 结 0 花 .k , 5 果 。在 整个 辣椒 生长 过程 中 , 水分 以湿 润 为主 , 意及 时 注 排 渍 防旱 。

辣椒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辣椒与玉米间作的高产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辣椒、玉米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粮菜间作套种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的有效方式。

辣椒较矮小,耐阴,对光照强度要求不严,但不耐强光;玉米植株高大,遮荫面大,且耐强光,夏天对辣椒有遮荫保护作用,两者相配,非常适宜。

由于两者遗传性状不同,具有相生相克的作用,使得作物在局部环境的特定条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适应。

在辣椒密度不变、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情况下,间作模式的发病率较净种低,辣椒果重和玉米千粒重均增加,合理的栽培密度可使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增加,效益显著[1-4]。

现将辣椒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辣椒高产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辣椒应选用抗病、优质、丰产,且能在散射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正常结果的品种,如新丰5号、农丰41号、海椒2号等,具体还需要看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下增长为宜。

用种量600~750 g/hm2。

1.2播种育苗坚持提前培育好辣椒苗,大田先定植辣椒后点播玉米的原则。

辣椒可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育苗,采用冷床育苗,播前温汤浸种12~24 h,沥干水分,催芽后播在配制好的营养床土里,苗期加强温、光、水、肥、气的协调管理,培育壮苗。

苗期若发生猝倒病或立枯病,可喷施百菌清加多菌灵600倍液进行防治。

一般播种后1周左右出苗,苗期管理重点是防治苗期病害和低温炼苗。

当夜温在10~12 ℃处理7~10 d炼苗,炼苗以后可以提高温度,并增加直接光照,以防徒长。

当辣椒有3~4 片真叶(毛叶)时开始分苗,分苗苗床要预先按大棚规划的排布方式提前做好,分苗规格为7 cm×10 cm,气温在10 ℃以上时分苗成活率高。

当辣椒苗有8~10片真叶,进行2次移栽,规格为10 cm×15 cm。

1.3整地定植辣椒忌连作,定植地应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其他茄科作物(茄子、番茄、马铃薯、烟草)的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能灌能排、土层深厚的田块。

玉米辣椒不同间作方式的经济效益研究

玉米辣椒不同间作方式的经济效益研究
0 6c ~ m土 层 的土壤 含 水量 。辣 椒玉 米 间作 处理 每个 小
关键 词 :辣 椒 ;玉米 ;间作 ;经济效 益
不 同间作方式 的间作群体通风 、透光等条件存在 差 异 ,竞争 与 互补 程度 不 同 ,因而 增产 增值 效 应 也不 同。合理的问作结构不仅可以减少作物 间的竞争 ,减 轻病虫害发生 ,还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使群体更加 充分地利用 自然气候条件 ,提高光能利用率 ,获得更 佳的经济效益。本试验拟通过玉米与辣椒不 同行 比间 作处理 , 探索以辣椒为主栽作物 、玉米为问作作物的
期 分别 按 每公 顷 7 g 0 g 5 g 5k 、3 0k 、1 0k 追施 尿 素 。 田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验 地概 况 .
试 验 地 位 于 云南 省 文 山州 广 南 县 旧莫 乡底 基 村 ,
海 拔 13 01,北 纬 2 。25 . ,东经 14 5 45 , 8 1 / 3 5 71 0 。72 . ”
云 南 农 业 科 技
1 0
Y na N ny Kj unn og e e i
2 1 年第 5 0 1 期
玉米辣椒不 同 问作方式 的经济效益研 究
陆 贤荣 ,陆龙 平
( 广南县旧莫乡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云南 广南 6 30 ; . 1 . 6 32 2 文山州土壤肥料工作站 ,云南 文山 6 30) 6 30
土壤 为旱地红壤 ,土壤 p H值 为 5 8 . ,有机质 1. 5 7O 4
gg / 、速 效 氮 6 .2mg g k 50 ] 、速效 磷 l. /g k 95 mg 、速效 9 k
钾 1 5 /g 3 . mg ,肥 力 中等 。 0 k

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CA0 O—fn, NG e GU a DI F i
( o e eo n u tr, uz o nv ri , uy n , i o 5 0 5 C i a C l g f l Ag c l e G i u U i s y G i gGu h u 5 0 2 , hn ) u h e t a z
的 品种 。
12 试 验 设 计 .
试 验 采 用 四 因 素 三 水 平 ( ) 交 设 计 方 案 3正
( 志 发 ,0 0 ,试 验 因 子 为 玉 米 密 度 、辣 椒 密 袁 20 ) 度 、 肥 、 枝 剪 叶 。3次 重 复 , 全 随机 区 组 排 微 剪 完 列 , 区 组 , 个 区组 9个 小 区 , 2 3个 每 共 7个 小 区 。 小 区 面积 1 .2m f. x . m) 27 24r 53 。其 试 验 因素 与 e 水 平 设 计 见 表 1 处 理 与组 合 见 表 2 , 。
I f n eo l v t n M e s r st r n mi at n ed o n e c o p n tPe p r n u c fCut a i a u e o Ag o o cTr i a d Yil fI tr r p i gHo p e l i o s
Abs r c :Un rt e co di o f it rr pp n ie wih ho e e ,c r l n ig d nst ,ho e pe a i en iy,ho p ta t de h n t n o n e co i g maz t tp pp r o n p a tn e iy i tp p rplnt ng d st tpe —
02 . %硫 酸 锌 溶 液 。
关键 词 : 椒 ; 辣 玉米 ; 密度 ; 产量

玉米与麦茬辣椒的套种技术

玉米与麦茬辣椒的套种技术

河南农业2018年第6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可叫“苗等地”,不可叫“地等苗”的说法,适期早播有利于争取主动。

(二)育苗技术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应避免使用茄科类蔬菜连作地,以防病害传染。

选好育苗地块后,人工清除田间杂草、杂物等,在播种前7 d 翻坑,按每667 m 2施腐熟有机肥300 kg、尿素1.5 kg、过磷酸钙 5 kg、草木灰15 kg,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做成深15 cm、宽1.2 m 畦面的苗床。

宽窄行种植,宽行70 cm、窄行40 cm,株距33~40 cm,每穴1株。

(三)移栽定植整好地后即可进行移栽,6月上旬移栽完。

移栽应选阴天或晴天的傍晚,尽量减少秧苗打蔫,辣椒移栽不宜过深,以与子叶节平齐为标准,栽后即可覆土浇水。

玉米应在辣椒移栽完后立即种植。

(四)移栽后管理辣椒移栽后主要任务是松土保墒,促进发根,开花结果。

移栽3~4 d 查苗补种,15~20 d 结合中培土锄草,每667 m 2施尿素5 kg,促进辣椒苗健壮生长,雨天要及时排进入盛果期,增加后期产量。

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部边缘向上卷曲。

幼叶狭窄或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明显矮化呈丛簇状。

重病果果面有深绿浅绿相间的花斑和疣状突起。

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扩展到侧枝,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死。

(二)辣椒疫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腐烂,病部暗绿色,最后呈猝倒状或立枯状死去,成株其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迅速发展,使整个叶片软腐,空气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展,边缘逐河南农业2018年第6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边缘不明显,很快扩展遍及全果,颜色加重呈暗绿色至暗褐色,甚至果肉和果实也变褐色,潮湿时果面长出稀疏的白色絮状霉层。

露地辣椒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露地辣椒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露地辣椒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摘要辣椒与玉米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减轻病虫害,充分发挥群体与个体优势,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量和效益。

介绍了辣椒与玉米间作高效栽培技术,同时对该模式所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可实现产值51 750元/hm2。

关键词辣椒;玉米;露地;间作;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8-0047-01辣椒与玉米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并能有效减轻病虫的危害,从而充分发挥群体与个体优势,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量和效益。

突出表现在玉米的通风透光、水肥供应等重要条件均得到改善,可以适当密植,产量显著提高。

同时,辣椒属短日照植物,10~12h日照下开花结果较快,需要光照强度中等,日照过强可引起日烧病。

与玉米间作后,可以适当遮荫,有利于植株生长,还可以有效抑制蚜虫传播病毒病,从而达到减少三落、增加辣椒产量、提高商品性的目的。

1栽培形式一般带宽4.0m,辣椒与玉米行比为6∶2,均采用大垅双行的栽培形式。

2玉米品种的选择选择边行效应明显,喜肥水、抗病性强的高产品种,如锦玉 28、锦单1021等。

3辣椒的育苗辣椒的苗龄一般为80~90d,可于2月中旬开始育苗,先进行温汤浸种,浸透后催芽,一般5~7d有50%露白即可播种。

播种床可采用温室电热温床、简易马粪温床等,要保持土温不低于10℃,白天气温30℃左右,夜间20℃左右,原苗床面积60~75m2/hm2。

出苗后适当降温,幼苗3~4片真叶时移苗,双株移植,定植前注意炼苗。

4选地整地与覆膜以选择能排能灌、肥沃壤土种植为宜。

要及时深翻,结合作垄施入优质农家肥75t/hm2。

垄距1m,垄高15cm,垄面宽60cm,垄底宽70cm。

在垄面中央铺滴灌用的塑料软管,然后覆上黑色地膜。

如用普通地膜,需先打除草剂。

5玉米播种一般在4月25~30日播种玉米,按小行距0.30~0.35m,株距0.33m,先打孔,然后干播3~4粒种子,封好穴,如底墒不好可通过滴灌管灌水,可施二铵225~300kg/hm2。

夏辣椒-玉米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夏辣椒-玉米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抓好 早期 治蚜 ,蚜 虫是 病毒 传播 的主要途 径 。如 果 发 病 ,可 用 2 0 %病 毒 A 可 湿 性 粉 剂 5 0 0倍 液 或 1 . 5 %植病 灵 1 0 0 0倍液 防治 ,每 1 0 d喷施 1次 ,连 续喷 施 3 ~4次可 缓解 病害 。
2 - 3 种子 处理 。在 播 种 前 将 种 子 充 分 翻 晒 ,并 利
夏 辣 椒 一 玉 米 间 作 套 种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这 期 间要保 持苗床 潮湿 。
2 . 5 苗 期 管理 。当幼 苗长 出 3~4片 叶子 时 ,要及
时 除去 弱苗 、杂 草 ,进 行 间苗 。辨 别壮 苗 的标 准 : 茎 秆粗 壮节 间 短 ,叶片 肥厚颜 色 深 ,茎 叶完整 无病
2 . 7 病 虫 害 防 治 。辣 椒 的主 要 害 虫 有 蚜 虫 、 棉 铃
肥 。每 亩 施发 酵 好 的鸡 粪 1 0 0 0 k g或有 机 肥 4 0 0 0

5 0 0 0 k g ,另外 ,施入过 磷酸 钙 1 0 0 k g 、碳 铵
5 0 k g 、硫 酸 钾 3 0 k g或 含 量 较 高 的 硫 酸 钾 复 合 肥 6 0 k g ,均 匀 撒 施 ,精 耕 细耙 ,做 成 东 西 方 向 、宽
水 ,同时每亩追施 尿素 1 5 或 腐熟饼 肥 5 0 。 进入 盛果 期后 适 当控制 浇水 ,以促使 植株 由营养 生
长 向生殖 生 长 转变 ,每 隔 7~1 0 d浇 1 次 小水 ,禁 止 大水 漫 灌及 阴天 傍 晚浇 水 ,保 持 地 面 见干 见 湿 , 每次 每亩追 施尿 素 5~1 0 硫 酸钾 8 ~l O 。进
臣和 扫螨 净防 治 。

辣椒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 米 应选 择 适合 当地 种 植 的品 种 , 般 以叶 小 、 少 、 一 叶
熟性 较 早 、 株 较矮 或 中等 的品 种 为宜 。 植 如糯 玉 米 1 、 号 糯 玉 米 2号 等 以采收 嫩果销 售为 主 。
22 播 种 .
1 苗 , 苗 以后 可 以提 高 温度 , 增加 直 接 光照 , 防 0d炼 炼 并 以
徒长 。 当辣 椒有 3 4片真 叶 ( 叶 ) ~ 毛 时开 始分 苗 , 苗苗床 要 分
预先 按大棚 规划 的排布 方式提 前做 好 , 苗规 格 为 7c l 分 mx 0
cm .
玉米 于 5月 上旬 播 种于 辣 椒 垄 间 。 在 辣 椒 缓 苗后 适 宜
气 温在 l O℃以上 时分 苗成 活 率高 。 当辣 椒 苗有 8 l ~ 0片
均增加 , 理 的栽培 密度可 使单位面 积面 追肥 , 持辣 椒 植 株健 壮 , 保 防止 早 衰 。 早春 辣椒 有 时
因低 温 阴雨 引起 落 花 落 果 , 适 当采 用 防落 素 处 理 。 外 , 可 此 在 结 果 中 后 期 适 当 喷施 叶 面 肥 , 合 喷 施 农 药 , 治 虫 灭 结 兼
粮 菜间作 套种是调 整种植 业结构 、 高种植 效益 的有效 提 方式 。 辣椒较矮 小 , 耐阴 , 对光照 强度要 求不 严 , 不 耐强光 ; 但 玉米植株 高大 , 遮荫面 大 , 且耐强 光 , 天对辣椒 有遮 荫保 护 夏 作用 , 者相 配 , 两 菲常 适 宜。 由于 两者 遗传性 状 不 同 , 具有相
生相克 的作 用 , 得 作物 在 局部环 境 的特 定条件 下 , 加成 使 更
渍 防旱 。 水 管理 应根 据辣椒 植 株 的生长 特征 , 到 看苗 浇 肥 做 水施 肥 。 辣椒 缓 苗后 , 辣椒 坐果 前或 玉米 苗 高超过 辣椒 在 在 植株 时 , 择晴 天 结 合 中耕 进行 埋 肥 , 选 同时 清 沟培 土 , 止 防 辣椒 和 玉米 倒 伏 ; 辣椒 果 实膨 大期 及 采收 期 间 , 在 每隔 1 ~ O

济宁市鲜食玉米间作辣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济宁市鲜食玉米间作辣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济宁市鲜食玉米间作辣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亓永凤;王振学;李秀伟;林淼;刘勇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
【年(卷),期】2022()21
【摘要】近几年山东省济宁市推广了鲜食玉米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该模式利用鲜食玉米对辣椒的遮荫效果,有效预防日灼病及病毒病对辣椒的为害,利用棉铃虫喜爱在鲜食玉米上产卵的特性,能够集中杀灭棉铃虫的虫卵及成虫,该种植模式通过科学合理施肥,科学防控病虫草害,实现了一地双收。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亓永凤;王振学;李秀伟;林淼;刘勇
【作者单位】泗水县农业农村局;邹城市农业农村局;泗水县济河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
【相关文献】
1.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双季直播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2.露地辣椒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一年三熟间作套种立体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鲜食糯玉米、大白菜一年三熟种植模式
4.粘玉米间作小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5.辣椒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zn ) eeu e oe cd t tee e t o i ut ainme srso h il fcr neeo p d n ic ,w r sdt l iae h f c fma c lvt au e n teyedo onitrrp e u s n i o
wi o e p ri h rs n n e t ain. A mah maia d lh d b e sa l h d,a d t eo t z d t h tp p e n t e pe e ti v si t h g o t e t lmo e a e n e tb i e c s n h p i e mi
山地 农 业 生 物 学 报
3 ( ) 6~1 , 1 1 : 0 2 1 1 0
J un l o Mo n an Agiutr a d B oo y o ra f u ti r l e n ilg c u
玉 米 与 辣 椒 间作 关 键 栽 培 技 术 研 究 术
米 与辣 椒合理 的间作模 式下 不 同的栽培 措施 , 中主 要 研究 辣 椒 密度 、 其 玉米 密度 、 米 辣 椒 剪 叶剪 枝 和微 玉
肥( 硼肥 与锌 肥 ) 四大关 键措 施 , 以及辣 椒 的生长 发育 规 律 和最 佳 收 获期 , 以期 提 高作 物 产量 和 品质 , 筛选
c f9 3@ 1 6 c r g8 3 2 .o n
第 1 期
曹国瑶, : 等 玉米 与辣 椒 间作关 键 栽培 技术研 究

分 和水 分 ( 文 秀等 ,0 3 。本 文选 用 喜温喜 光 的高 产粮 食作 物 玉米 和怕强 光喜荫 的 贵州 线辣 椒 间作 , 王 20 ) 利
用 玉米 与辣 椒 的株 型差 异 、 系分 布模 式 差异 、 大 需肥 期差 异 , 根 最 以及 二者 不 同的抗逆 性 和 适 应性 , 究 玉 研
有达到 显著水平 , ( 椒密度 ) C 剪 叶剪 枝 ) D 喷微肥 ) 因素都 达到 了 5 的显著水 平 , 中 B因素 B辣 、( 、( 3个 % 其 还达到 了 1 %的极显 著水 平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栽 培措 施对 辣椒 的影 响 .
2 1 1 栽培措 施 对辣 椒 产量 的影 响 栽 培措施 对辣 椒 产量 的影 响结 果见 表 3 .. 。

山 地 农 业 生 物 学 报
表 3 各 处理 辣 椒 主 要产 量 性 状 指标 与产 量 结 果
关键词 : 椒 ; 米; 辣 玉 间作 ; 栽培 技 术
中 图分 类 号 :5 3 s l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4 7 2 1 ) 1 O O 10 05 ( 0 1 0 一 6一 6
T e Hi h e c e c l v t n Te h i u so n e c o p n r 、i e p r h g - f in y Cu t a i c n q e fI t r r p i g Co n ) t P p e i i o .h ,
收稿 日期 :0 0—0 0 : 回 日期 :00—0 21 8— 9 修 21 9—2 3
基金 项 目 : 州 省科 学 技 术 基 金项 目: 科合 J (0 8 2 6 贵 黔 字 2 0 )0 8
作 者 简 介 : 国瑶 ( 9 5一) 男 , 曹 16 , 甘肃 定 匿 人 , 士 , 授 , 士 生 导 师 , 要 从 事 作 物 栽 培 学 与 耕 作 学 方 面 的 教 学 与 科 研 工 作 。E—m i 博 教 硕 主 al
合 理 的间( ) 作 , 空 间生态 位 不 同 的作物 组 合 在 一起 , 混 套 将 使其 在 形 态 上 一 高一 矮 , 叶形 上 一 圆一 尖, 叶角一 直一 平 , 生理 一 阴一 阳 , 最大 叶 面积 出现 的时 间一 早一 晚等 ( 启鸿 ,0 0 。 由于 间作时高 位作 凌 20 ) 物 密度 比单 作小 , 行距增 大 , 株侧 面受 光量增 加 , 光 面扩 大 , 强 光 为 中等 强度 光 照 , 有 利 于光合 作 植 受 变 更 用, 提高 了作物对 光能 的利用效 不均匀 性 ( 肖靖 秀等 ,0 5 。 2 0 ) 目前 , 中国 间套种 面积约有 O 2亿 h . m 。在华东 平 原小 麦玉 米 套种 面积 占玉 米 面积 的 1 2 西北 灌 区 /,
5 02 5 0 5,C ia hn )
Ab ta t F u atr a dtrelvlL ( r oo a ein, n ldn iepa t gd ni ,htp p sr c : o rfcos n he ee 9 3 )ot g nld s h g icu igmaz lni e s y o e — n t
pa t lns/6 7m 6 m 5a )frma ea d31 0pa t /6 7m 5 m ×2 l)fr e p r 6 ( 0e x 3 m o i n 0 lns 6 ( 0a z 5en o p e.Ad i p d—
to a l in l y,p u i g o e p rb a c e ,a d s r y n f0. % zn u f t o u i n w r l o c ri d o t r n n fp p e r n h s n p a i g o 2 i c s la e s l to e e a s a re u . K e r s: o e p r o ;i t r r p i g;c li a in t c n q e y wo d h t p p e ;e m n eco p n u tv t e h i u s o
春小麦 春玉米 的套种 面积 占春玉米 的 13 云、 、 以及两 广 、 /, 贵 川 两湖 丘 陵旱 地上 农作 物 间作套 种 面积 也 相
当广泛 ( 良恕 ,9 9 。在 间套 方式上 也多种 多样 , 卢 19 ) 有棉 田间套作 、 饲 间套 作 、 粮 粮菜 间套作 、 林果 间作 等 ( 刘巽浩 ,9 0 。在 国外 , 19 ) 间作套 种应用 也 比较 广泛 。据统计 , 热 带地 区 9 % 的甄豆 、5 的花生 、3 在 9 9% 9%
出适宜农 业 推广 的高产 高效 优 质 的栽 培技术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验 时 间、 . 地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试 验 于 20 0 6年 1 2月 ~2 0 0 8年 4月在 贵州 大学 教学 实验 场进 行 。该实 验场 所在 的花 溪 区 ( 0 。 7 16 2 ~ 1 65 E、6 1 ~ 6 3 N, 0 。2 2 。 1 2 。4 海拔 110m) 0 年平 均气 温 1 .  ̄ 7月 最热 , 平 均 2 ℃ , 4 9C, 月 3 1月 最冷 , 平 均 月 4 7C。供 试土壤 为 黄壤 , .q 肥力 中等 。
Ta 3 The c r c e itc i b. ha a t rsi nde x and yil e u t fho ppe n di e e r a m e t e d r s ls o tpe r i f r ntt t n e s
21拄 01
根 据表 4辣 椒产量 的方差分 析结果 可知 , 4个 因素 中 , 在 只有 A( 米密度 ) 玉 因素对 辣椒产量 的影 响没
度、 微肥 、 枝剪 叶。3次 重 复 , 全 随机 区组 排列 , 区组 , 剪 完 3个 每个 区组 9个小 区 , 2 共 7个 小 区 。小 区面积
1 .2I ( . 5 3m) 2 7 I 2 4m× . 。其试 验 因素 与水平 设计 见 表 1 处 理与 组合 见表 2 T , 。
C O G, a ,DN e, A G Yn e C lg fA rut e u hu U i rt,G i n u hu A u- n I G F iW N a - i( oeeo gi l r,G i o n e i o f f l c u z v sy u ag G i o y z
解析 了数 学模 型 , 过 计 算机 模 拟 寻优 , 选 出 了优 化 的栽 培 方 案 ,即 A B c D [ 米 密度 1 0 ( 0e × 5e 通 筛 玉 0 6 6 m 3 m)
 ̄. 6 2辣 椒 密度 310( 0e 2 m) 67m , r6 7m , / 0 5 mx 5c 窝/ 6 2 辣椒 剪枝 , 0 2 硫 酸 锌 溶 液 ] 喷 .% 。
p rpa t g dn i ,pu igba c e f o e p ra dlae f iea d t c lme t et i r( oo e lni e st rnn rnh so t p e n ev so z n r eee n fr l e b rn n y h p ma a iz
12 试 验 材 料 .
辣 椒 ( a s u 为 花溪 主 推品 种线辣 椒 , C p i m) c 玉米 选用 贵农 糯 3号 ( 贵州 大学 玉米 研究 所选 育 的 品种 ) 是 。
1 3 试 验 设计 .
试 验 采用 A、 c、 B、 D4因素 3水平 L ( 正交 设计 方案 ( 志发 ,0 0 , 。3) 袁 20 ) 试验 因子 为玉 米 密度 、 辣椒 密
表 1 试 验 因素 与 水 平
Ta b.1 Facor t sand lves o he ts e l ft e t
注 : 椒 每 窝 种两 株 。 辣
表 2 处 理 与 组 合
Tab. Tr at e s an c 2 e m nt d om bi i ns nato
c l v t n p o r m ,wh c e e t d v a c mp t r s mu a in,wa D2 s g e tn e st f 1 6 0 ut ai rg a i o i h s l c e i o u e i l t o s Al C2 , u g si g a d n iy o 0 B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