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八年级科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2设计纹样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2设计纹样课件(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c3ce8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a.png)
“四朝服饰”纹样
A 刘 涛 穿 着 东 汉 服 饰 —— — 直 裾 搭 配 褂 衣
刘涛演绎了以顾恺之《列女仁智图》等文物为参考的东汉服饰。该服饰直裾搭配祛衣:直裾宽松长袍,桂衣是短袖上衣。主色调选取中国传统黄色,象征庄重与希望,展现温暖包容之美。纹样:服饰上织有茱萸纹和云纹,外罩燕尾纱衣:燕尾纱衣轻薄外套,增加服饰的层次感和流动感。发饰:配以垂髯(shāo)高髻(jì) 的发型,展现东汉女性优雅气质; 发饰则是复原款的东汉金步摇,给人高贵又灵动的感觉。衣缘:图案以动物纹为主,布以“长乐明光”四字,寄寓吉祥之意,疏密有致,色彩富力。
人 / 教 / 版 / 七 / 年 / 级 / 下 / 册 /
设计纹样——中国传统纹样
2024年的春晚你看了吗? 哪个节目惊艳到你了呢?
2024央视春晚舞台上
与华丽的舞美技术相融合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
节目选用了汉、唐、宋、明不同朝代寓意吉祥祝福的代表纹样。
在2024年春晚舞台上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惊艳全网全地球人。
葫芦灯景仕女纹
大吉葫芦纹
瓜瓞绵绵纹纹
寓意:福禄绵延 单寓意:子孙昌盛 寓意:五谷丰登
勘芦灯景仕女纹
※
五葫四海纹 婴戏灯笼纹 柿柿如意纹
寓意:福禄延绵 单寓意:欢庆佳节 寓意:事事如意
真意孤禄延绵,
《年锦》与纹样的关系?
”年锦"是一种以中国传统纹样为主题的创演秀。在这个节目中,纹样被赋予了生命和动态,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虚拟合成技术,使得这些纹样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纹样在这个节目中不仅是视觉的装饰,更是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重要元素。因此,我们可以说,“年锦”和纹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纹样是"年锦"的灵魂,而"年锦"则是纹样的现代表达。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91e69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5.png)
3.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小组学生认真聆听,相互学习。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学生能够阐述物体颜色的产生原理,包括光的分解和不同视锥细胞的响应。
2.掌握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了解眼镜矫正视力的基本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并明白眼镜是如何矫正这些视觉问题的。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不同焦距凸透镜对光线的聚焦效果,进而理解眼镜度数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眼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以及物体颜色的原理。
-学生能够描述眼球的主要结构,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并理解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解释光通过眼球各部分时的折射现象,以及如何形成清晰的物像在视网膜上。
5.阅读拓展材料:教师提供一篇关于眼睛保健的科普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并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对眼睛保护的认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表达清晰。
2.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并附上实验图片或图示。
3.案例分析和拓展阅读需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避免照搬照抄。
2.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他们正确解题。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眼与视觉教案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眼与视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6446c231126edb6e1a1059.png)
【关键字】生物眼与视觉〖教学目标〗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第一课时“眼与视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
(2)掌握并能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
(4)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引领介绍……课件展示……讨论交流”方式完成。
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结合引探法、实验法、自学法和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难点〗眼的屈光调节及视觉的形成。
〖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知识性和理论性非常强,又不易理解,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并能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变抽象为形象,所以学习起来也很容易。
再加上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大脑皮层上功能区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通过这些功能区可以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这样在知识结构上为本节课的顺利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行为,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主动而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现行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首先通过创设情景,游览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从而了解眼球的结构及位置关系。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积极性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课件 (共50张PPT)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课件 (共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5f153b27d3240c8447ef8c.png)
>9
极高 一定不要再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日晒!
紫外线与臭氧层
臭氧(03)是一种有微腥臭、呈浅蓝 色的气体,主要聚集在离地面20~25km 的平流层内,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
臭氧层好像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 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 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但是,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会破坏臭氧层的氟氯 碳化物,如早期冰箱中所用的氟利昂,美 发用的发胶摩丝等,使臭氧层的浓度越 来稀薄,甚至在南极形成了臭氧空洞, 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 威胁.因此,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呼吁 “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
不可见光 共同点
区 别
应用
红外线
紫外线
都是不可见光
存在于红光外侧的 不可见光
能使被照射的物体 发热,具有热效应
红外照相机 红外夜视仪
存在于紫光外 侧的不可见光
能使荧光物质 发光
紫外灭菌灯 验钞机
为什么登山运动员都要戴一副黑眼镜
原来,高山上空气稀薄,山峰上大都积聚了千 年不化的皑皑自雪.白色的东西,反射光线的本领 特别强,而高山上的太阳光辐射特别强烈.阳光里 包含着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眼睛是人体最灵敏 的感光器官,强烈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在眼睛的 视网膜上,能灼伤视网膜的视觉细胞.引起视力减 退。严重的甚至完全失明。因此,为了保护眼睛, 必须戴一副特制的墨镜,这种墨镜的镜片玻璃里加 入了能够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氧化铁和氧化钴, 墨镜正是用这种特制玻璃配起来的。
紫外线过量照射的防止 危害:过量照射对人体有害
(a)工人在焊接时戴 上防紫外线的面罩
(b)防紫外线伞
防紫外线眼镜
这位科学家 在紫外线下 进行实验, 她戴着防护 眼镜,以防 紫外线伤害 眼睛。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143d1f168884868762d676.png)
课题: 第二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 1 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光线易通过)、
外膜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眼球壁中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眼球内膜:视网膜(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房水
内容物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玻璃体
(二)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光敏感细胞兴奋→视觉神经→大脑(产生视觉)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眼睛和眼镜(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眼睛和眼镜(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94b7ed964bcf84b8d57bcb.png)
模拟实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连接中考
例 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 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 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B ) A.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症状
归纳总结
成因
近 视 眼
只能看清近处物体, 看不清远处物体
晶状体太厚或 眼球前后方向 上太长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 视 眼
只能看清远处物体, 看不清近处物体
晶状体太薄或 眼球前后方向 上太短
视网膜后 凸透镜
基础巩固题
1. 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 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 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 __后___(选填 “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 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___变__小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 “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 像原理一样?____①_____ (选填序号)
知知识识点 33 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晶状体太薄(太扁平,焦距太大),折光能力太弱,近物的像成在 视网膜的后面。
近处一点的光会聚 在视网膜后。
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远视眼的矫正
利用凸透镜使光会聚的特点,配戴用凸透镜制作的远视眼镜(老 花镜)可以得到矫正。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7541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3.png)
非洲起源论
现代人类的祖先起源于非洲,然后 逐渐迁徙到世界各地,与当地的原 始人类种群混合。
智人的出现
智人作为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具 有更先进的认知、语言和社会能力 ,这些能力的进化促进了人类文明 的发展。
04
第三章:人体的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
视觉器官的功能
视觉器官主要负责接收光线信息 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 大脑进行处理,使我们能够看到
03 课程内容
涵盖生物、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 注重实验与实践。
学习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八年级科学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0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观念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电磁辐射的防护
电磁辐射标准
根据国际和国家相关标准 ,限制电磁辐射的强度和 频率,保护公众健康。
防护设备
使用防辐射材料和设备, 如防辐射服、防辐射屏等 ,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 影响。
控制暴露时间
减少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 暴露时间,降低对身体的 危害。
注意安全距离
保持与高强度电磁辐射源 的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 触。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学生应养成自主学习 的习惯,提前预习、 复习,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 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
能力。
合作学习
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共同探究问题,分 享学习成果,提高学
习效率。
反思与总结
及时反思学习过程中 的不足,总结学习经 验和方法,不断完善 自己的学习策略。
3.1 光的折射 (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3.1 光的折射 (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9b9ce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2.png)
(2)神奇的“硬币”
现在你能解释课堂导入提出的问题 吗?——神奇的“硬币”。
如图,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 你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 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是为什么?
分析:加水后,硬币的光从水中斜射 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光进 入了眼睛,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升高了的 硬币虚像。
硬币的 虚像 S′
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
“远在古代,人类就渴望认识神秘的宇宙。 他们崇拜眼睛,想象把自己的眼睛延长…… 透镜使 人类的夙愿成为现实。
眼镜,矫正人的视力; 显微镜、望远镜,延 展人类的视觉空间; 照相机,捕捉美好瞬间。
………… 这些形形色色的仪器,乃至我们的眼 睛,都与透镜成像有关。 透镜为什么会成像? 透 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二、折射的特点
【例题2】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 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 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 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__①__(填序号)。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对 于球体而言,入射点与球心所在的直线即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 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就图而言,OO2所在的直线即法线,如图所 示,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①。
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
的 折
折射规律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
射
侧;入射角增大(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减小)。
折射现象
①从空气看水中物体:池底变浅、筷子“折断”等。 ②从水中看岸上物体会升高。 ③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传播方向 发生改变,产生的折射现象。
第三章+跨学科实践+眼睛与眼镜+课件-2024-2025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跨学科实践+眼睛与眼镜+课件-2024-2025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8d91d8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f.png)
2. 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 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眼睛能( A )
A. 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 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 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模拟近视程度更严重的眼睛晶状 体,为了改善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实验时需要用注射 器 抽取 (填“抽取”或“注入”)适量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科学推理]根据上述实验,近视程度更严重的同学应选择 焦距更 小 (填“大”或“小”)的透镜来矫正,请结合 透镜对光的作用来分析选择的理由: 近视程度更严重的
7. [2023·攀枝花改编] 小刚看书时,把书本放在眼睛前15 cm 处,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晶状体将会变厚,焦距 变小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形 成 近 (填“近”或“远”)视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小明的爷爷是老花眼,爸爸是近视眼,如图1甲、乙 中, 甲 (填“甲”或“乙”)是爷爷眼睛的成像示意 图。爷爷想看书,小明应拿图2中的 A (填“A”或 “B”)眼镜给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是用 光屏 模拟视网膜的;与蜡烛相比,“F”光
源有什么优点: 高度不变,方便操作(合理即可) (写出 一条即可)。 (2)模拟近视眼视物情况,应选择图乙中的 3 (填序号)号 透镜替代2号透镜,将其安装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的像 变模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A 3、足球运动员在看清飞来的足球时,眼睛要如何调节( )
A、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B、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大 C、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小 D、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大
•如果总是近距离看书写字,晶状体的凸度总是比较大,牵引晶状体 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日子久了,肌肉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 力。再看远处物体时,肌肉不能放松,晶状体的凸度不能变小,成 像就会模糊,就成为近视了。
视力的缺陷
1.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视力的缺陷
1.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 眼球的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 距离过长,使来自远处的光线聚焦 在视网膜前使物象模糊不清。
•用相应的凹透镜矫正
视力的缺陷
1.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 眼球的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 距离过长,使来自远处的光线聚焦 在视网膜前使物象模糊不清。
•练习
B 1、对进入球的光线具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 ) A.眼肌 B.晶状体 C.角膜 D.视网膜
2、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视神经的作用是(C )
A、接受视网膜上的物像形成视觉 B、接受视网膜上的神经冲动形成视觉 C、传导视网膜产生的神经冲动给视觉中枢 D、接受视网膜上的物像,产生冲动,传给视觉中枢
视觉的形成
•为什么眼睛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人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有什么变化?
视觉的形成
•为什么眼睛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人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有什么变化?
远眺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凸度减小,焦
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
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
近观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焦
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
清楚近处的物体。
视觉的形成
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作用: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⑴ 近点:晶状体最凸时,能看到的最 近的点。 ⑵ 远点:晶状体最扁平时,能看到的 最远的点 ⑶ 盲点:视神经与视网膜的结合处, 无感光细胞,该点称为盲点。
4 视觉
眼的结构
虹膜 瞳孔
角膜
晶状体 房水
玻璃体 视网膜 盲点
视神经
4 视觉
眼的结构
4 视觉
眼的结构
虹膜的作用
光线强
虹膜扩张
瞳孔缩小
光线弱
虹膜收缩
瞳孔放大
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物像刺激 视网膜成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 细胞
神经冲动
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 觉
f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用相应的凹透镜矫正
视力的缺陷
2.远视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视力的缺陷
2.远视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 眼球的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 距离过短,使来自远处的光线聚焦 在视网膜后使物象模糊不清。
•用相应的凸透镜矫正
视力的缺陷
2.远视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 眼球的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 距离过短,使来自远处的光线聚焦 在视网膜后使物象模糊不清。
•通过以上学习可以知道,人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全靠晶状 体凸度的调节;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凸度变大, 失去调节能力,成为近视眼;要预防近视,最重要的是看书写字时 眼睛不能离书本太近,时间不要太长,休息时注意远眺。
•眼镜的度数与透镜的焦距有密切关系
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镜片焦距 (以米为单位)的倒数的100倍: D 100
•用相应的凸透镜矫正
视力的缺陷
正常眼睛
看远距离物体 看近距离物体
晶状体凸度小 晶状体凸度大
焦距长 焦距短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看远距离物体
戴凹透镜矫正
晶状体凸度过大
眼球前后距离过长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
看近距离物体
戴凸透镜矫正
晶状体凸度过小
眼球前后距离过短
焦距过短
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
焦距过长
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