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版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初中课本传统文化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传统文化教育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及代表性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
2. 掌握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文化现象。
教学难点:1. 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 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包括古代文明、封建社会等。
2. 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文化现象,如诗词、书画、戏曲、节日等。
3.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拓展延伸1. 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
2. 分析这些著作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生活场景。
2. 学生展示成果,分享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
初中《传统文化》——齐鲁名人课件
课堂达标
1、蒲松龄,字 ,号 。因作品 被誉为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2、蒲松龄先生的自勉联中这样写到:有志 者,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 心人,天不负, ,三千越甲可吞 吴。 3、结合《婴宁》试分析《聊斋志异》的写作特点。 4、请你引用一副对联来评价蒲松龄先生的一 生: , 。
2)聆听歌唱家彭丽媛的《说聊斋》。
播放
通过观看和聆听名家的说和唱,想必同学们对“鬼 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 爱……”的聊斋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花妖狐魅,多具人情
形式上谈狐说鬼,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 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蒲松龄生活的时代中国有十万 “进士”,数十万“举人”),为什么单单是一生落魄,无缘功 名的蒲松龄摘取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
【重难点】
重点:阅读《聊斋志异》,感悟“鬼也不是那鬼,
怪也不是那怪”的深刻内涵。
难点:感悟蒲松龄的人生经历,使学生领悟:磨难
也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真心投入社会生活,享 受生命过程,人生不升官不发财,也同样有价值、 会精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课内容结构图
活动一 游故居,谒先生
解“聊斋” 讲“聊斋”
5. 请结合蒲松龄先生的生平谈谈他留给我们怎样的 启示。
卧 薪 偿苦 胆心 人 三 天 千 不 越 负 甲 可 吞 吴
,
蒲翁精神助你 大展雄才!
破 釜 沉有 舟志 者 百 事 二 竟 秦 成 关 终 属 楚 ,
,
,
活动评价
1、评价指标 ①形成自己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兴趣,完成对蒲松龄学习 的相关内容。 ②深入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和成就。学习他历经坎坷却仍 保持朴实、正直的人格。 ③选择性阅读《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相关作品,提高 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想象能力,强化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④通过阅读《聊斋志异》归类分析部分艺术形象,提高 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⑤通过听讲座、参观、走访和交流,使自己的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加 强与提高。 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自己感受到蒲文化的艺术魅力, 增加对家乡、生活的热爱。
七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七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教学内容: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第二节:中华传统文化的构成教学内容: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3. 第三节: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教学内容:阐述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4. 第四节: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简介教学内容: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诗经》等,及其主要思想内涵。
5. 第五节: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如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构成等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弘扬。
3. 采用阅读理解法,让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理解其思想内涵。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3.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教材或读物。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3. 网络资源:查找和收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案例和资料。
4. 讨论材料:准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生活案例,供学生分组讨论。
六、第六节: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教学内容: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在不同地域的特色和差异,如南北方的节日习俗、建筑风格、饮食文化等。
七、第七节:传统文化的变迁与演变教学内容: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与演变,以及其原因和影响。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3篇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3篇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一、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文艺园林”“风土画卷”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名人长廊”:学习屈原、王羲之、魏征、文天祥等人的高xx质,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三)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或时间线的形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的看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让学生了解各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和意义。
让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分析各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和意义。
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诗词、绘画、音乐等。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各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某种表现形式的欣赏和理解。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让学生了解经典著作的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经典著作。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
分析经典著作的内容和意义。
解读经典著作中的名言警句或故事寓言。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节选或解读材料,了解其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解读经典著作中的名言警句或故事寓言。
引导学生参与写作或口头报告,展示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让学生能够参与和体验节日习俗。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等。
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word教案
第9课时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任务一:根据课前预习,做好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一)解决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中找出来做好标记。
伴你学知识梳理P34(二)小组内交流,组长帮助组员进一步弄清基本知识。
(三)小试牛刀:各组准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任务二:深化理解,突破重难点。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组长注意让每个同学发言,最后准备回答问题。
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24节气主要用于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任务三:结合课本与材料分析,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本课知识梳理,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询问组长或老师,完成后简单巩固,准备课堂小检测(略)课堂检测:一、填空题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核心价值观;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兴趣。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
教学难点:1. 如何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 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和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3. 预先准备的小组讨论题目和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 通过展示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孝道、礼仪等;2. 解释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3. 分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四、活动实践(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中国结等;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实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亲身体验和理解。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一些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2.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相关的博物馆或文化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活动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书面反馈,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2.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齐鲁版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
2、老师讲解正确的坐、读、写的姿势。
3、出示人直立的脊柱图。
(1)引导学生看人的脊柱,让小朋友在自己的背上摸一摸,感觉一下健康的脊柱应该像柱子一样直。
(2)出示弯曲的铁丝,告戒小朋友,如果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脊柱就容易弯曲,就可能长成驼背,像铁丝一样,多难看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教育是什么?叶圣陶 先生就曾说过:“往简单方面说,教育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的确,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伴,良好的习惯是现代公民的应有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三字经》中的“冠必正,---------”。
8、言语应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态度恭敬温和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有条理地说说几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总结
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做眼保健操,还有定期检查视力。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七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七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主要内容: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以及夏、商、周等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发展。
2. 第二节:儒家文化主要内容:介绍儒家文化的起源、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等),以及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如仁、义、礼、智、信等)。
3. 第三节:道家文化主要内容:介绍道家文化的起源、代表人物(如老子、庄子等),以及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
4. 第四节:佛教文化主要内容:介绍佛教文化的起源、传入中国的时间及地点,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5. 第五节: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主要内容:介绍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习俗、艺术等方面的体现,以及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主要思想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习俗体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儒家、道家、佛教等主要传统文化思想的了解和认识。
3. 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和影响的体会和感悟。
4. 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2. 课件: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主要思想等。
3. 案例资料: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4. 活动材料: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所需物品。
5. 参考书籍: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六、第六节:诗词文化主要内容: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流派。
七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七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
2.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4.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1.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2.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
3.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及其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已知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1.导入:故事导入,分享一段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逐一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影响等。
3.巩固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理解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分享感受。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强调尊重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了解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小测验结果,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
作业布置:
1.请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准备下节课进行分享。
2.要求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他们心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写一篇短文。
七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七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教学要点: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第二节: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要点:传统文化的起源、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传统文化的重要事件。
3. 第三节: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教学要点:传统文化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形式、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
4. 第四节: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影响教学要点: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5. 第五节: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教学要点: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起源、发展、内容、形式、价值、影响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代表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采用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
4.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传统文化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选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 图片:收集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直观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实践活动场地:安排合适的场所进行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六、第六节: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教学要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意义重要传统节日的介绍,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习俗与活动的传承教学活动:1. 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入孝出悌【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联系生活实际,真正悟透“孝悌”的含义,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重点: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孝”可以利用教材中“历史镜鉴的故事或学生可感知的身边故事引入课题。
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分小组交流彼此对“孝”的感受和理解,并谈谈自己是如何在生活中付诸行动的。
之后各组推选代表进行总结,在课堂上交流。
二、了解中国的孝道、孝文化1.走进经典利用好教材所给的经典章句,同时补充与之相关的经典文本,帮助学生理解大意。
让学生做到学习经员与修身为本相结合,了解道酸主题,并在心中有所触动,且能反馈于行动之中,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1)反复诵读,以小组为单位,疏通大意,谈谈自己的理解。
(2)“记忆之星”评比,看看谁记得快而准。
(3)就所读所悟补充自己的储备,并可以由此引发更深层的探讨。
(4)学生提出质疑之处,先让学生彼此进行解答,之后由老师补充,解决问题。
(5) 教师给出几组体现生活现象的主题图片或文段, 学生来总结弘扬孝道的重要性。
2.拓展延伸(1 ) 学生活动: 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所见所闻等,谈谈孝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最美孝心少年”的评比等。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探讨:①你如何评价“二十四孝”的传说故事?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孝, 认识真正意义上的孝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辨别伪孝给社会带来的消极作用。
②独生子女如何理解“悌”的含义?3.小结教师补充齐鲁孝文化资源: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补充, 既可以是讲故事、播放视频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材料的方式等。
教师总结: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已传承了几千年, 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鲁教版七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父母之恩:目标定向: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事实上: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伟大发明。
让美国《人名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享有世界级艺术奇观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光彩照人;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是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僧鉴真。
不仅如此,我们的诸子百家的“大争鸣”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两千多年;我们的元杂剧比莎士比亚的剧作早了几个世纪;我们的“芦沟晓月”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叹为观止。
所有这一切都堪称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奇葩、世界艺术的精华。
伟大的祖国:不朽的文化、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学术,穿越历史的隧道,跨越无垠的时空,影响着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全世界诸多的人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他们的思想点燃我们思想的火花、心灵的明灯。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1、有德者必有言: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以德报德: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1、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
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
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齐鲁版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七年级传统文化之《大学》教案教学目标:1. 借助工具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 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重点: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导入新课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08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办。
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逾160位专家学者参会。
儒学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走进儒学经典作品《大学》,领略其中的奥义。
二、知识积累1.了解文化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
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
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课题释疑《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A.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学习古代传统文化七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古代传统文化七年级语文教案教案一:学习古代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2. 学习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能够表达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范围;2. 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3. 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影响;4. 古代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应用和传承;5. 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老师简要介绍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听取并记录关键信息。
教学步骤二:讲解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1. 老师以讲解的方式介绍古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范围。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意见。
教学步骤三:学习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 老师介绍古代传统文化的五个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2. 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并共同整理出每个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重要性。
3. 学生进行展示并相互交流,老师做必要的补充和点评。
教学步骤四:探讨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影响1.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2.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整理出相关观点和例证。
3. 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整理出古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步骤五:学习古代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应用和传承1. 老师介绍古代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应用领域,如教育、艺术、礼仪等。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相关展示。
3. 学生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与点评。
教学步骤六:表达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1.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2.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老师做必要的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辅助手段1.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小组讨论的教学工具;3. 学生学案和笔记。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词汇量,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3. 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的成就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各个领域的成就。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3. 第三课时: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的成就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2.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融合。
3. 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七、教学方法:1. 实例展示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实际运用。
2. 比较法: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两者之间的关联与融合。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四课时: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2. 第五课时: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融合。
3. 第六课时: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估学生在传统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作业和课题研究: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应用和传承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十、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提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拓展知识。
齐鲁版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齐鲁版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1000字齐鲁版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传统文化精品赏析课时一:夏商周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2.了解商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
3.跟读《商颂》中三篇经典诗歌。
4.初步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珍贵价值。
教学重点:1.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演变。
2.跟读《商颂》中三篇经典诗歌。
教学难点:1.了解商代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价值。
2.初步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珍贵价值。
教学方法:1.听讲、演示、跟读、分组。
2.思维导图、多媒体批判。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班级集体朗读并背诵《商颂》选段。
2. 提问“夏商周”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并给出提示,做出简要回答。
Step 2:核心教学环节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2.商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并且介绍社会各个方面的现象。
3.品读《商颂》中三篇精品诗歌,了解商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Step 3:学情检测设计问题:请简要介绍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历史演变。
(请学生展开思维表述)。
Step 4:说出结论1. 了解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演变。
2. 看到了《商颂》的三篇精品诗歌。
3. 感受到了商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教学板书:夏商周简介商代文化现象和价值《商颂》三篇诗歌第二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流课时一: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2.欣赏中国古典诗歌和戏曲艺术的魅力。
3.提高学生中文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历史根源和学问地位。
2.深入了解中文诗词和戏曲的典型特征和美学风格。
教学难点:1.对古典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
2.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1.讲解、欣赏、朗诵、演示、跟读等多种教学方法。
2.教师提出问题或让学生自由发挥。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听唐诗宋词元曲,通过听感受中文诗词和戏曲艺术的美。
七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第二课 博学于文
第二课博学于文【教学目标】1.流畅、准确地诵读,将经典熟记于心。
2.借助注释和大意理解文本内涵,学习古人的刻苦精神。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用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博大精深的学识,为将来立足于社会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关于学习的故事很多,可选择引入,告诉学生:人生重在学习,学习是成长的基础;要广博地学习,同时要讲求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二、教学过程1.走进经典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好教材所给的经典章句,同时补充与之相关的经典文本,帮助学生理解大意,充分感知“好学”这一道德主题的要求。
(1)反复诵读,以小组为单位,疏通大意,交流心得体会。
(2)“记忆之星”评比,看看谁记得快而准。
(3)联系过去所学,分析本课的四则经典是从哪些方面教导我们学习的。
(提示:四则经典都兼具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4)学生提出质疑之处,先让学生彼此进行解答,之后老师来补充,解决问题。
(5)思考:通过四则经典的学习,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发?让学生充分思考、表达。
2.拓展延伸(1)学生活动①讨论:小组讨论,看看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身上有没有展现出与本课所学相符的品质,分别对应哪一则章句所表达的哪一种品质。
小组讨论之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
②论文答辩:选择教材中的任意一则章句,做深入性的理解与阐述。
③辩论赛:博学与专精,哪个更重要?④给出一组古代名人的书高名称,猜一猜这些名称有何用意;给自己的书房起一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⑤姓名中的学习。
你身边有没有同学的名字与学习有关?这些名字的含义是什公试着说一说。
⑥古代勤奋博学故事接龙。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探讨。
问题:以下章句分别对应孔子的哪些教育理念?B)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A.谦虚好学B.兴趣使然C.学习方法D.学思关系3.小结(1)“博学”指的是知识面广,程度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条理地说说几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总结
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做眼保健操,还有定期检查视力。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生:看图
师:先说说图中有几位小朋友,穿白大褂的是谁,正在干什么。
生:回答
师:保护视力,要定期检查视力。
师:说说几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老师讲解正确的坐、读、写的姿势。
3、出示人直立的脊柱图。
(1)引导学生看人的脊柱,让小朋友在自己的背上摸一摸,感觉一下健康的脊柱应该像柱子一样直。
(2)出示弯曲的铁丝,告戒小朋友,如果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脊柱就容易弯曲,就可能长成驼背,像铁丝一样,多难看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教育是什么?叶圣陶 先生就曾说过:“往简单方面说,教育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的确,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伴,良好的习惯是现代公民的应有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
师:看第一页最上面的两幅图,说说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
生:生按“左边的同学在……”“右边的同学在……”的句式说。
师:讲解正确的坐、读、写的姿势。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人的后背
师:这是人直立的脊柱图。
师:人立着的时候脊柱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你能找到自己的脊柱吗?
生找
师:摸摸直立的同学的脊柱
生两人一组摸
7、衣冠服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四、课前准备:
在家需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过程:
四、课前准备:
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故事:
1、让学生自由读故事
2、小组讨论故事
3、讨论怎样才算尊敬老师?
二、结合图形
1、学生观察图形,小组讨论:
(1)图中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
(2)模拟表演怎样尊敬师长
三、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能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是最重要的
师:你摸出来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对,健康的脊柱应该像柱子一样直。
师:这弯曲的铁丝像什么?
生:弯弯的小河
师:如果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脊柱就容易弯曲,就可能长成驼背,像铁丝一样,多难看啊!
4、看下面的一幅图,先说说图中有几位小朋友,穿白大褂的是谁,正在干什么。
1)启发小朋友主动说,有条理说。
2)小结:保护视力,要定期检查视力。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
这一课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自己看图,教师只要做适当点拨就可以了。
正确的朗读姿势:双手拿书,身正、肩平,双臂自然平放在桌上。目光与书本平面垂直,眼睛距离书本33厘米左右。朗读时要做到:注意力集中,神情专注、投入。
正确的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一尺、一寸、一拳头。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是 小学 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十分重要。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衣冠不在名贵华丽,而在于整齐和整洁。
(2)平时,要爱护衣物,不要随便弄脏,破了要缝补。衣帽脱下后,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三、读周恩来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周恩来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四、课前准备:
自己先总结读书写字的正确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我们现在是 小学 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十分重要。
二、看图说话
1、了解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
看第一页最上面的两幅图,说说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按“左边的同学在……”“右边的同学在……”的句式说。
生回答
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要保护视力
师:对,(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做眼保健操,还有定期检查视力。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板书设计:
9读书写字
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第10课洒扫清洁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洒扫清洁的具体要求。
2.使学生意识到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过渡导语:那怎样做才能保持我们周围的清洁卫生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通过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来引导学生加强对保持清洁的关注。
带着想一想的问题去读故事链接(只有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才能有作为)。
自我评价:这篇课文你学得怎么样?自己评价一下吧!
板书:
10洒扫清洁
扫干净
摆整齐
讲卫生
11、年画
一、教学目标:
教材提供了多幅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典型图例,给予学生一种视觉上的艺术感受。教师应通过讲小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木版年画的形式美感和独特的色彩搭配,加深学生对民间木版年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重点难点: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三字经》中的“冠必正,---------”。
8、言语应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态度恭敬温和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读书写字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二、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二、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保持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卫生。
四、课前准备:
结合学生实际,如倒垃圾时不要让簸箕里的垃圾掉在地上,不乱扔废纸,不乱扔铅笔屑,不乱吐泡泡糖等。引导学生保持教室和校园以及周围的环境卫生。
五、教学过程:想Leabharlann 想:1.同学同桌互相说说:
你喜欢在哪种环境里生活?为什么?
2.小结:
整洁、优美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生活舒适;脏、乱、差的环境,有害健康,使人心情不愉快,生活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