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上,习近平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①。
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之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坦荡之路,它是经过万千磨难,流血牺牲,千淘万漉才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
1.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之路,可以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时间点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
自鸦片战争始,中国工业化问题实际上是与中国的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成为当时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
而没有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前提条件,工业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能性,有待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在全中国境内的实现”②。
这里,毛泽东明确的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奋斗目标,就要首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要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得以巩固,就要争取在中国实现工业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而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尽磨难,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虽然在旧的社会秩序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这仅是在历史大潮中的被动的一个适应和最低程度的反映,与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相去甚远,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不可能实现和完成工业化而进入现代发达国家的。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具备了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的前提条件,这片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古老土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征程。
我们可以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工业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49至1978年可视为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1979年至今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阶段。
中国建国时期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建国时期的工业化进程1950年代是中国建国初期,面临众多的挑战和困难。
当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建国时期的工业化进程,着重分析工业化的推动因素、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
一、工业化的推动因素1.国内外形势:中国建国时正值冷战时期,国际局势复杂。
美国经济实力强大,促使中国政府认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以保卫国家安全。
2.人口红利:中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充足,为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劳动力条件。
3.资源丰富:中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如煤炭、铁矿石等,为工业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政策措施1.五年计划:中国建国初期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将工业化进程纳入计划范围。
五年计划制定了明确的工业发展目标和措施,促进了工业化的推进。
2.重点产业发展:中国将重点发展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等工业部门,通过大力发展这些产业,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支持农工商业发展:中国在建国初期实行农业、工业、商业并举的方针,鼓励农业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市场需求。
三、工业化取得的成就1.重工业发展: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冶金、煤炭、机械等重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钢铁产量大幅增长,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机械化:在建国初期,中国实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同时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
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电力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4.科技进步:中国建国时期,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大量科技成果的应用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建国时期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艰难的起步阶段,但通过国内外形势、政策措施的推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冶金、煤炭、机械等重工业得到发展,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中国工业化的成功为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历史依据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历史依据摘要: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各方面综合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本文着重从国际国·内环境主客观原因方面,探讨建国初期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启示。
关键词: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在选择工业化道路时对两种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中国当时发展的情况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在借鉴苏联经验和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基础上,最终确立了一条以重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农业与轻工业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从建国初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建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1.小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中国的仁人志士经历一百多年的探索,最终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一穷二白”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基础的真实写照。
土地改革之后,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是互助组,初级形式的农村生产合作社数量还极少。
旧中国当时存在的是大量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所建立起来的小生产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而工业只占到30%。
由于长期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且工业体系很不完整。
农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不仅比重较大,而且民展极为落后。
由于国民政府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
经济形势极度紧张,加之落后的农业,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新成立的中国总体而言还是一个农业国,如果不尽快实现向先进工业国的转换,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就相应地无法得到巩固。
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而只有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促使农民和小生产者走向联合,采用先进的生产形式,才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2.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比重较大,资本主义经济比重较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之后,中国的国营经济在社会中比重较大,这就意味着建立工业化的基础比建立资本主义工业化更加有利。
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关系
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关系
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它们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核心的一环。
在20世纪初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动荡,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外部压力。
为
了摆脱落后状态,中国开始实行工业化政策,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
国际竞争力。
这一过程中,三大改造作为工业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三大改造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20世纪50
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实行“三大改造”,即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过程中,国家通过对企业进行国有化、
对土地进行集体化等措施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也促进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最后,“三大改造”为工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农村、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企业进行改革,使得原本分散、落后、低效率的生产方
式得到了改善。
这为工业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需求,促进了
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总之,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只有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努力,中国才能够迈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新中国成立后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是新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变困境,选择社会主义是其理念的统一。
从1949年的政权改变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就把社会主义的建设作为经济社
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是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有效方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新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国情设计出来的经济发展路线,它可以尽可能充分地发挥传统优良东西,加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优点,实现
决定性发展。
三是新中国还推行有计划的经济,避免经济危机和资源浪费。
以工业
化为中心的有计划经济建设,有效利用资源,统筹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有效的改善人民的生活。
表面上看,新中国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目标,
其实也是全力推进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何中国要走工业化道路?
贰
贰 为什么要走工业化道路
国第
第
二
一
次
次
工
工
业
业
化
化
革
革
命
命
国
国
家
家
:
:
美
英
国
国
、
德
课本 95页
壹 为什么要走工业化道路 中国成立后工业化道路历程
第一个五年计 划
19531957
十年探索
19561966
文革时期和两 年徘徊
19661978
改革开放以来: 工业化的调整 时期
1978-90 年代
工业化的迅速 发展时期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为何中国要走工 业化道路?
目录
CONTENTS
壹 贰 叁
什么是工业化道路 为什么要走工业化道路 我的观点
壹
壹 什么是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道路是对实现工业化的原则、方式和机制的统称。主要包括产业的选择、技术的选择 等内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产业的选择,二、技术的选择,三、资本来源的选择,四、发 动方式的选择,五、发展方式的选择,六、实现机制的选择,七、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八、 国际 ADD YOUR TITLE HERE
要想成为强国,走 工业化道路是必须 的
工业化道路让中国 经济得到更快的发 展
感谢观看
THANKS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及其历史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业化道路的选择及其历史发展东⽅论坛2012年第5期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业化道路,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然⽽,对于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业化道路这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却少有⼈作详细的研究,致使⼈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停留在肤浅的层⾯上——或者认为,中国要搞社会主义,所以选择了社会主义⼯业化道路;或者认为,中国要搞⼯业化,于是照搬了苏联经验。
这些观点,不⽆道理,但失之简单。
在此,试图作⼀番研究,从中架起⼀座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以便深⼊地认识这个问题。
⼀、可供选择的两条不同的⼯业化道路所谓⼯业化,通俗地说,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将以农业⽣产为主转变为以⼯业⽣产为主,同时以机器⽣产代替⼿⼯劳动,推动社会⽣产⼒快速发展。
实质上,就是由农业⽂明变为⼯业⽂明,是⼀场⽣产⼒的⾰命。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决定迈开⼯业化步伐的时候,从世界上已实现⼯业化的国家所经历的实践看,可给中国提供两条不同的⼯业化道路,⼀条是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实现⼯业化的道路,⼈们将其谓之资本主义⼯业化道路,⼀条是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实现⼯业化的道路,⼈们将其谓之社会主义⼯业化道路。
从实践结果来看,这两条⼯业化道路都是成功的或⽐较成功的。
资本主义⼯业化⼤踏步地实践始于18世纪中叶英国的⼯业⾰命(亦称产业⾰命)。
早在14⾄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些城市,如⽶兰、佛罗伦萨等,稀疏地出现了使⽤雇佣劳动者的⼿⼯作坊为主的⽣产经营,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随后,它作为⼀种新的⽣产⽅式迅速地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作坊主阶层迅速发展成为资产阶级,并登上历史舞台,逐步主宰了历史的发展。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资本主义时代。
随后,北美英属殖民地、法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相继⾰命,并获得成功,步⼊了资本主义⾏列。
18世纪中叶⾄19世纪,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发展到欧美各国的⼯业⾰命,使⼤机器⽣产取代了⼿⼯⼯场劳动。
带你深入理解“中国工业化”
带你深入理解“中国工业化”
●西安市曲江第二中学 连菂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是其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工业化的显著表现为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与工业化起步早、范围广、程度深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之路走得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发展:民国时期
1. 辛亥革命促进工业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障碍。
一时间,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民族工业带来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出现“短暂的春。
毛概论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
英国的工业化大概用了100年时间,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完成。
接着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和美国,大体上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开始,也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
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到20世纪末,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有60-70个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其人口不到全球总人口的20%。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早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一般被称为传统的工业化。
与现代工业化相比,这种传统工业化道路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技术革命和机器大生产带动了工业部门的迅速扩张。
工业生产基本上是粗放型或资源消耗型的,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建立在资源高投入的基础之上。
第三,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一、我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呢?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是我国工业得到了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
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在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
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所以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化工业道路呢?十六大报告中曾做了概括的描述,这就是:资源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三、中国特色,“特”在哪里首先,它以科学发展为指针。
以集约增长为基础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其次,它以与信息化融合为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这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和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得出的必然结论,指明了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中国为什么要工业化
2015-11-01陈经“先进技术是不能靠引进的”这句话是惨痛教训后的真知灼见。
来说说通信行业的交换机吧。
15年前,一块板20万。
10年前,10万。
这是正常的技术进步。
但请注意,并不是用到的科技多NB。
都是成熟了十几年的技术。
但人家技术垄断,就可以5年才减少一半的价格。
不过最坑的是导流板,就一个铁板,用来填补空槽位,引导气流,控制设备温度的。
35美金一块,1斤重,还不是不锈钢,多年不降价。
你能说这是技术好么?但人家垄断交换机技术,别的牌子人家不认,你敢自己装,人家整台机器不保修了。
10年前国产交换机开始有中高端产品了。
BUG超多。
但是价格低,所以自一些小城市开始用。
用了3年,稳定一些了,故障率是欧美产品的1半了。
这个结果一出来,进口交换机价格就开始了跳水过程了。
10万的板子,5年后1万,再5年。
很多欧美厂已经倒闭不见了。
至于那块35美金的铁板?免费送。
后来明确说,其实没有铁板也没事,就别配了。
这就是现实。
重要的不是自己的产品是否精致。
而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让老外老老实实降价。
后进者是很悲哀的,只能隐忍着。
所谓的双赢。
其实是美丽的谎言。
一开始是落后的没能力,人家说一万就一万。
后来落后者有一些能力了。
人家说我让利5000吧,你的产品别出来抢市场了。
嗯,双赢。
以前我们的国家产业水平较低。
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当年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国内减速机还开发不出来稳定的产品。
等到国产化之后,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已经基本退出国内市场。
因为国产可能只要三百万。
同样的整个体系的各种设备价格都降下来了。
然后才有了国内水泥产业的大发展,然后到了今天水泥价格已经快降成了白菜价。
再然后水泥行业大发展才有了中材国际这个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总包商的技术积累,造就了今天中材国际的海外总包业务占了自己百分之八十的业务。
再反过来造就了非洲,东南亚水泥行业大发展。
你能想象五年前非洲没有几个水泥厂,只有水泥进口商的时代么?所以,听别人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我听了很爽。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原因分析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原因分析自19世纪末工业化从欧洲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多次尝试和失败,但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
本文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原因进行分析。
一、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概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渐传入中国。
但是,在清末时期,中国的经济体系由封建经济向半殖民地化转变,中西方文化出现严重冲突,加上外国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使得中国工业化进程始终无法得到顺利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的出台,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
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煤炭、石油、钢铁、电力等为主的重点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业化进程遭到了挫折,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再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原因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政治原因在清朝末期,中国政治体制深陷腐败和内外侵略的泥淖中,无法为工业化进程提供必要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直到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工业化进程才逐渐得到了政治保障和对内稳定。
2.经济原因中国在受到外国列强军事和经济打压之后,无法拥有相应的技术和资本积累,在没有足够内生经济体系的情况下,很难开展规模化的工业化进程。
直到20世纪中期,新经济政策的出台,才让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资本和技术的支持。
3.文化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化提出了重重隘路,限制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例如,传统农业经济以及道德和行为规范不利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
4.社会和制度原因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和制度还处于封建主义和农村经济时期,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系统。
而这些社会和制度因素,都制约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三、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尽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曾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得到了加速。
中国工业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工业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工业化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影响:
1. 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出口商品广泛,价格合理。
其工业化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投资,从而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
2. 推进全球化。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的货物、资本、服务和技术交流。
这也使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能够更轻松便捷地加入到全球化进程中来。
3. 提供就业机会。
中国的工业化扩大了专门的工作机会,提高了工业部门的产业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率。
许多其他国家也受益于中国的工业化,因为他们的公司在中国建设工厂,提供就业机会。
4. 减轻环境负担。
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可以通过世界市场分发,这有助于其他国家降低环境负担。
此外,中国政府在它的环境政策中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这也对全球环境产生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的工业化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然,它也需要在各方面保持平衡,如环境保护,劳工权益和产业效益。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性重大发展成就。
这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进程,见证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飞跃式发展,也
标志着中国发展道路由半殖民地化进程转向走向自主、自立、自强之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为国家富强增添了强大动力源。
首先,工
业化促进了工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从而
促进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实现了产品价值的突击式提高,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步伐。
其次,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和现代化的有机结合,使农业生产得到全面的改良和发展,促进了
农村经济的繁荣和技术进步,改变了农村普遍遗留的贫困落后形势。
社会主义工业化不仅激励人民拼搏进取,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树立了我国走自主、独立、民族复兴道路的历史定位,使全民族发扬团结谋发展促改革
的斗志,推动中华民族由半殖民地国家向自主国家转变,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光辉成就。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意义,无疑将会一直影响着无数代中国人的梦想;作为一名爱国的
中国人,一定要在自主、独立、复兴的道路上乘势而上,谱写更加灿烂的中华民族复兴史诗!。
概括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概括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中国工业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多元文化以及独特政治制度的国家向往着现代化的进程,从而催生了众多的重大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呈现出许多特点。
首先,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是一条逐步深入的道路。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是封闭的,改革以后,中国开始加快经济发展,并开始进行工业化。
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以每年8%的速度实现了工业化,这一速度是全球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其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是一条具有针对性的道路。
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补贴、金融市场开放以及改革社会保障等,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目标。
再者,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是一条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道路。
中国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支持,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以实现工业化的升级。
最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是一条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道路。
中国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积极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一条多元深入、针对性、科技基础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道路,这也正是中国工业化道路形成的原因之一。
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中国能够有效地利用其各种资源,有效地实现工业化。
其次,中国政府改革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工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政府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政府补贴、金融市场开放以及改革社会保障等政策,为工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此外,中国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也为中国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以提高中国工业化的水平。
最后,中国宏观调控是中国工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支撑。
浅论建国初期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浅论建国初期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马明有行管一班201132040131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内忧外患,党和人民面临空前的挑战。
国际上有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我新中国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包围以及蒋介石残余势力的猖獗破坏,国内经济纯粹是一个“烂摊子”、“千疮百孔”,灾害连年,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与形势,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毅然决然的奉行“一边倒”政策,借鉴苏联,顺应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初步确立由农业化向工业化逐步过渡,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国际形势工业基础一边倒经济恢复总路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小农经济始终居于统治地位。
到了近代,在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主导下,工业化起步较晚,并且由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和天朝美梦,使得落后不堪的中国连最后两次挽救的机会都丧失殆尽(两次工业革命)。
因此,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民族工业,它在中国存在的空间和机会是极其可微的,基础是十分薄弱的。
虽然在国民党统治期间有所恢复与发展,但由于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压迫与排挤,再加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掠夺与剥削,处在夹缝中的民族工业江河日下,趋于淘汰,实力极其低下,基础十分薄弱。
后来,在经历了三年内战以后,本来不堪入目的中国工业,再次承受致命的打击。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留给共产党人的则是一个支离破碎、狼藉斑斑、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尤其是工业。
(如下表1、表2所示)工业的重要性,只片面强调不顾一切改善人民生活,应当重点发展轻工业和农业。
但毛泽东等一批中央骨干分子认为,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从金门登岛叹工业基础落后的中国军力1949年10月24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叶飞、胡琏为指挥员的第十兵团9000多名战士凭借顽强毅力利用破木陈舟,以闪电般登上汤恩伯20000多人驻守的金门岛,但悲剧随之开始。
近现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讨及现实意义
近现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讨及现实意义摘要:工业化是社会经济进展中不可逾越的时期,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在于走上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合理的工业化道路。
人们在向往新世纪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进展目标之时,也为实现那个目标提出了一条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取得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那个以“大力进展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进展战略”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近20余年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体会总结,也是百余年中国近现代工业进展道路的各类探讨的结晶。
回忆和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工业化而进行的各类探讨,关于咱们深切明白得和熟悉新型工业化道路或许并无裨益。
关键字:工业化道路工商立国新型工业化一、工业化道路的探讨:走向国富民强的战略选择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关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冲击慢慢显现。
起初,最先进的中国人也只是看到了学习“夷之长技”————坚船利炮的重要和必要。
林则徐时期,中国人已经有了学习和成立新式军事工业的愿望,其直接目的还只是求强自卫。
自洋务运动开始,“师夷长技”由奏章转向购买和建造铁舰、洋枪。
洋务运动虽把新式技术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引进中国,却又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将其置于封建官僚机构的操纵之下,束缚于旧的封建腐朽生产关系当中。
尽管社会生产力水平因新技术的采纳而有所提高,但这种限制,操纵私人资本的方式,对中国民族资本的进展起着阻碍的作用,使它们不仅不能真正的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进展开辟道路,反而使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加倍猛烈。
清末民初之时,进展资本主义工矿业的呼声越发高涨。
张謇批评以商立国的口号是皮毛之论,强调“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并提出“棉铁主义”的口号。
他以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壮大的棉铁工业,才能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才能操纵经济界之全权。
张謇的棉铁主义事实上是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和要求的工业化方案。
中国工业化道路
两则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1、只有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国家振兴2、要从国 情出发,走自己的路3、科技创新是工业化的必然选择4、提高全民 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等。
材料一:这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但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 来。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考点链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
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 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考点链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重农业而 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 山的压迫。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愿望,党的 开放的伟大决策。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从此,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设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我国历史 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从此进入什么发展时期?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 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 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 代工业,在客观上促进中国资 一重大事件?说一说这次运动的积 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 极作用主要有哪些? 化开辟了道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 国家的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 (2)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 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 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请 养建设人才。 写出这一计划规定了哪些基本任务?
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清朝末年外贸开放,英、法、美、德等外国势力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通过政策性迫使、经济胁迫等多种方式,令中国社会形势剧变,工业化便得以快速发展起来。
其次是中国改良派的出现和提出的改革政策。
他们认为,要发展中国的经济,必须振兴内政,大力发展和推行工业化。
他们提倡改革开放,推行全国化的货币制度,改进赋税制度,鼓励民办日本化企业和技术社团,并制定相关新式机器出口规则。
最后,是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抗日战争、新中国的建立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序幕,而改革开放更是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普及和发展。
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普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消除了两极分化,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工业化还有助于拓宽和加强中国经济和文化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多边关系。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意义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意义
中国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工业化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幅提升了中国的就业水平,使更多的人得到了技术技能的提升。
此外,中国工业化还使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此外,中国工业化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为中国的技术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中国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
此外,工业化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中国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
总之,中国工业化的历史意义对中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技术水平,改善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1-01陈经“先进技术是不能靠引进的”这句话是惨痛教训后的真知灼见。
来说说通信行业的交换机吧。
15年前,一块板20万。
10年前,10万。
这是正常的技术进步。
但请注意,并不是用到的科技多NB。
都是成熟了十几年的技术。
但人家技术垄断,就可以5年才减少一半的价格。
不过最坑的是导流板,就一个铁板,用来填补空槽位,引导气流,控制设备温度的。
35美金一块,1斤重,还不是不锈钢,多年不降价。
你能说这是技术好么?但人家垄断交换机技术,别的牌子人家不认,你敢自己装,人家整台机器不保修了。
10年前国产交换机开始有中高端产品了。
BUG超多。
但是价格低,所以自一些小城市开始用。
用了3年,稳定一些了,故障率是欧美产品的1半了。
这个结果一出来,进口交换机价格就开始了跳水过程了。
10万的板子,5年后1万,再5年。
很多欧美厂已经倒闭不见了。
至于那块35美金的铁板?免费送。
后来明确说,其实没有铁板也没事,就别配了。
这就是现实。
重要的不是自己的产品是否精致。
而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让老外老老实实降价。
后进者是很悲哀的,只能隐忍着。
所谓的双赢。
其实是美丽的谎言。
一开始是落后的没能力,人家说一万就一万。
后来落后者有一些能力了。
人家说我让利5000吧,你的产品别出来抢市场了。
嗯,双赢。
以前我们的国家产业水平较低。
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当年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国内减速机还开发不出来稳定的产品。
等到国产化之后,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已经基本退出国内市场。
因为国产可能只要三百万。
同样的整个体系的各种设备价格都降下来了。
然后才有了国内水泥产业的大发展,然后到了今天水泥价格已经快降成了白菜价。
再然后水泥行业大发展才有了中材国际这个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总包商的技术积累,造就了今天中材国际的海外总包业务占了自己百分之八十的业务。
再反过来造就了非洲,东南亚水泥行业大发展。
你能想象五年前非洲没有几个水泥厂,只有水泥进口商的时代么?所以,听别人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我听了很爽。
欧洲人的生活不是凭空出来了,当中国人不能造东西的时候,他们能把五块钱的东西卖成五十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一辈子工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交给了欧美国家养着他们可以休闲度假。
可以让他们长着一张没被欺负的脸。
还是减速机行业的。
看看欧美国家如何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的。
2005年西门子并购了一家公司,对于巨头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12亿欧元的收购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是却深刻影响了世界减速机行业的格局。
被收购的公司叫弗兰德,是减速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被西门子收购后西门子填补了自己在这块的空白。
但是对于与西门子在众多领域有广泛竞争的GE来说却是个很可怕的事情。
尤其是在风电领域,风电主机的关键部位就是减速机,而之前GE主要是跟弗兰德买,而GE和西门子在这个领域是最直接的对手。
这两家一个是美国巨头,一个是德国巨头,弗兰德也是德国公司。
就算不合作无间也不至于影响GE和弗兰德的合作吧,故事的结尾应该是大家一起走向幸福的生活才对。
只是那是故事。
GE最直接的反应是在中国找了一家企业合作,断掉了与弗兰德的合作因为他们怕西门子在关键时候卡自己的脖子,于是培养了一家中国企业,短短几年让这家企业从产值从十几亿变成百亿级别,风电主机出货量全球第一。
国际巨头都知道被人卡脖子要不得,我就在想,中国这么多产业被中国人攻陷后发现原来老外赚了这么多钱,这种例子举不胜举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以一种纯真的眼光看待老外,该说傻呢还是天真呢?你以为制造业,是你有钱就能买来的?是你想买就能买来的?我想说的是,一种仪器,如果国产没有,那么国外产品会以翻一番的价格卖给你。
唯有真正有竞争力的国产产品生产出来,他们的价格才会不约而同地大幅下降。
无法工业化就意味着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随时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
无法工业化就意味着国内庞大的采购需求最后仅仅养肥了一批买办,而我国工科学生只有顶尖的一批人能够加入国际高精尖企业拿高薪,其他人只能苦逼兮兮的去加入代工厂。
举大家熟知的行业举例,并进行粗浅的讨论。
1、集成电路行业国产化。
无论精密机床、数控机床等基础工业,还是导弹、雷达、舰艇、航空航天等尖端产业,都需要集成电路作为核心。
在上世纪80年代初,8086的芯片都需要进口,那个时候全国才有多少外汇?靠出口纺织品工艺品出口家具之类换回来的外汇,再花高价从国际市场上购买8086/8088这种成本微乎其微的芯片,而且高端芯片动辄遭到巴统的封锁,这种酸爽,简直让人忍无可忍。
中科院微电子所、清华微电子所、复旦微电子所等一批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应对很多国家对中国微电子行业主流制造技术实施的技术封锁,那一阶段,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是开发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
简而言之,当某微电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后,我们就会展示给美帝和巴统一个信息:我国已经掌握这项技术,贵国如果继续封锁0.6um工艺的芯片出口我国,或者卖高价给我国,那么鄙国将用五年时间自行开发并生产,不再进口贵国芯片。
于是美帝的行业协会就会游说国会批准开放此项产品的对华出口。
现在中国仍然在进口大量的芯片,但是一方面,中端及以下芯片绝对能够国产,只进口高端芯片。
给大家讲个故事,我们做模拟集成电路和射频电路的时候,如果想借鉴国外某些重要芯片的话怎么办呢?我们会先打磨掉封装,然后拆出芯片;用蚀刻的方式一层层的脱掉芯片上层的覆层,然后照相,人工扒版图,分析出电路,用Spectrum仿真工具进行仿真,Ohyeah!鄙国的学习、理解、消化能力笑傲全球。
就靠这样的野蛮生长的手段,从90年前后开始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行业先以掌握先进制造工艺为目标进行尖端研发,获得新型芯片的进口权;然后通过多个渠道寻求世界先进的芯片代工厂落户中国,遂有了台湾人张汝京2000年开始在北京亦庄搞了中芯国际(SMIC),04年开始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各大高校每年至少培养2000名以上的工程师输送到IC行业。
07年时候西安那边的英飞凌、奇梦达等IC企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
不知道09年金融危机时候,有没有哪家公司收购了国际上的IC行业核心技术,但我知道的是到2014年,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了25年后,北方微电子公司自主研发的12英寸28纳米等离子硅刻蚀机全面通过中芯国际(SMIC)生产线全流程工艺验证,并获得订单。
这TMD就是零的突破!2、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跟上国际社会发展的脚步非常困难,中国不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在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上更不能长期受制于人。
中国无法从国外买来一个现代化。
(除非13亿人民加班加点种地纺织搞代加工来支撑5千万上等人的现代化生活)轨道交通领域就是一个标准例子。
记得到2010年,发改委一共批了25+10共35个城市50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每条地铁的成本大约为200亿,其中机电设备(机车、轨道、盾构机、接触网、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等等)至少80亿,50条线就是4000亿。
只有形成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体系,才能有效降低地铁造价。
如果购买全进口设备,机电设备成本至少要上浮50%,而花了这么多钱,有哪些人得到好处呢?国际产品生产商啊!他们的毛利至少在50%以上,所以产品生产商的工程师才能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5个小时,一年有一个多月假期,到中国都是商务舱+五星酒店。
产品代理商花了5%的商业成本拿走8%左右的利润,增值税17%(地铁建设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增值税就是左手倒右手),进口退税,清关报关什么的,代理商做了4000亿的生意,只留下300亿的利润,仅仅直接创造了3000人左右的就业岗位。
如果实现国产化,4000亿的工业销售额额会养活多少人?反正华为2013年有2390亿元销售额,有15万员工(华为的员工工资还很高),为华为做外包或者下包的配套企业也不计其数;4000亿的机电设备采购直接创造40万人以上的工作岗位,我认为是比较保守的。
40万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又能带动多大的餐饮娱乐家电汽车住房市场?所以,工业界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国产化,才是真正共同富裕的方法。
否则只有一小撮人富裕起来。
随便讲个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的故事。
主角是上海华虹。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的AFC全部从美国CUBIC公司的产品,于1998年9月完成1号线调试。
1999年3月运营。
但是全部进口的缺点有造价昂贵、运营费用高、关键技术保密导致系统维护和升级困难、备品备件不足、资深维保人员要从美国飞过来,而且工时费从美国出发时开始计算。
于是在3号线招标时候,政府就要求国外供应商提供国产化措施,遂由上海华虹和西班牙INDRA公司联合体中标,在实施中逐步实现应用软件本地化,维修零部件的国产化。
其实这个时候上海华虹的水平还有限,但是架不住政府扶持——政府认为上海华虹初步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制造的能力,于是在2001年末1号线北延线的AFC招标中,上海华虹用6000万的价格干掉了CUBIC公司,并且实打实的在2004年把活干完了,而且培养了一票人,被高新现代、上海邮通、上海华腾之类的单位再高薪一挖——到2008年时,国内AFC行业就基本没外国公司什么事了。
一条线一个亿的合同额,50条线就被上海华腾、上海华虹、南京熊猫、高新现代、北大方正、浙大网新这些单位给瓜分了大头。
而且这个时候,上海华虹还跟复旦微电子(你看我第一个说的就是微电子嘛!)合作,可以整系统的提供国产化产品,还带动了微电子行业的发展。
这个故事厉害的地方在于,从引进技术到踢开老外,只用了8年不到的时间,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从业人员。
3、石油化工领域设备国产化前面两个例子的规模都不算大,真正大头的在这里呢!请问:一个百万人口地区的基本生产需要哪些工业?回答:小煤矿、小钢铁厂、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发电厂、小纺织厂、小印刷厂、小食品厂。
其实是1970年国家制订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所提出来的一个方案,具体内容是由中央财政拨出80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各省区发展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五类工业项目。
当时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外实际签订的项目共26个,其中投资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辽阳石油化纤总厂(29亿人民币)、武钢的一米七轧机(27.6亿人民币)、大庆化肥厂(日元贷款,汇率调整,投资增加到26.7亿人民币)、上海石油化工总厂(20亿人民币)、天津石油化纤厂(13.5亿人民币)注意啊,这是1970年的116.5亿,那时的官方汇率是人民币兑美元是2.46哦!47亿美元哦!!!1970年外汇储备花得只剩2000万美元,直到1975年才有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另外,197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为26亿元,GDP为272亿美元(数字均来自网络,请有识之士打脸)中国那点外汇,拿来引进乙烯化肥装置都不够,还想要买什么电视机?以上13套装置中,除洞氮、安庆、枝江三套装置以石脑油为原料外,其余均以天然气为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