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装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3

交流园地

Communication Field

智能服装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柳文海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智能服装是一种新型服装,它以人的生理特征为借鉴,在服装上加入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来做出反应的元素。它是纺织与现代信息的集合体,利用各种领域(如智能、电子、材料和服装等)中的现代化技能改变传统服装,使其性能大幅度提升。生活质量的提升、科技的发展,将智能服装推到了流行的前列,服装行业也因此有了新的风向标。文章主要介绍了智能服装产生的大环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未来走向。关键词:智能服装;发展趋势;现状中图分类号:TS94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4-0233-02

——————————————作者简介: 柳文海(1982—),男,湖北荆州人,本科,讲师,研究

方向:服装服饰设计。

1 研发智能服装的大环境

全球生产方式因为“工业4.0”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以此为契机,中国将“中国制造2025”作为产业发展的目标,由此“制造”转向为“智造”。智能服装是服装行业在本世纪中的重点发展方向,这是因为传统的品牌服装缺乏创新,差异性和多样性更是严重缺失,新的服装类型便呼之欲出。然而,“制造”和“智造”虽仅有一字之差,要真正实现,中国的服装行业还是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快研究开发智能服装的步伐。

智能服装能在21世纪得到蓬勃的发展,依托的是日益提了新的精神的追求——服装的高品位和个性风格。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智能服装成为消费者的日常便服。作为科技和时尚的综合体,智能服装满足了人们的新需求,也成为了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向,就其前景来看有着无限广阔的市场。

2 国内外智能服装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智能服装的研究。然而受落后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制约,智能服装没有能走多远,而且由于服装过于笨拙、功能简单,使用的领域比较狭窄,仅用于一些特殊的行业,如军事军工和航空航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零部件体积缩小而性能大增,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智能服装受到高度关注也是必然之事。

飞利浦公司在2005年推出了一款具有智能功能的运动服,将传感器植进服装,观测运动员运动前后的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卡路里的消耗状况,并将数据进行记录。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运动员能对身体情况有及时的了解,并作为制定调整运动计划和提高运动成绩的依据。该传感器还具有另一项功能:依据运动员打高尔夫和网球时胳膊的动作,对手臂的摆动幅度及时做出调整。

“Drythermo C”是日本某公司发明出的空调服装材料。大家都知道,湿气被棉纤维吸收后产生的水气会在凝结成水的过程中散发热量,棉织物刚被穿上时会有热的感觉;但是如果出汗,汗湿后的衣服会蒸发出水汽,蒸发时会吸热,人体就有凉的感觉产生。这种变化因为“Drythermo C”这款空调织物得以避免。具体的原理是将一些特殊物质加入服装纤维中,此类物质对减小温度变化有较大的作用,可以对普通棉

纤维随环境变化引起人体舒适度变化进行调节和改善。所以,穿上此款衣服,人们不会有闷热感的产生,并且在空调房中,衣服能对冷暖进行自动调节。这款织物最为奇特的是耐水洗,衣物的性能不会因为洗衣的次数有所减少。

防烫伤保护服是英国防护服装和纺织品机构研发出来一款服装。人们在制作服装材料时加入镍钛合金纤维,这类纤维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研究人员将之制成宝塔式螺旋弹簧状后又加工成平面状,在服装里料中进行固定。一旦遇到高温,这种纤维将会迅速改变形状,恢复到宝塔式螺旋弹簧状,在衣物材料的层次间制造出一个大的空间,穿着者就不会被烫伤。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开展智能服装的研究迟于国外,现阶段的研究层面集中在服装面料上。和传统的普通织物相比,对智能服装进行的研究不占优势。但是由于这几年各学科相互融合和交叉发展比较深入,尤其是在材料学、电子信息学和纺织学方面,国内研究智能服装的机构和成果都有所增长。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就是比较杰出的一家,它采用混纺的方式,将碳纤维和低熔点涤纶、普通涤纶组合在一起,制作出的非织造布微波吸收力极强。非织造布的制作过程重点是涤纶纤维和碳纤维依据不同质量比进行混合、梳理以及铺层,采用的制作技术是热风法非织造布絮片,而且将碳纤维的表面作出绝缘处理,得到一种能具有良好吸收性能的布絮片,能很好地吸收的微波频率为8~18GHz,这种布絮片轻便、性能稳定。军事上多将这种材料用于伪装战场目标,电磁屏蔽产品也多使用这种材料,可以隔绝电磁对人体的污染。

3 智能服装的前景

科技性与功能性是智能服装的两大性能,未来的智能服装还需要具有人性化,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智能理念。3.1 产品的微型性与舒适性

可穿戴的智能产品应当具有质轻、型微、隐蔽性良好的特点。同时,从使用黏度考虑,要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随处可以使用此类产品,那么在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人体舒适性和便捷性,减少或避免产品带给人的异物感,这是使用者无意识地接受产品的重要环节。体现在技术要求上,需要将硬件部分如传感器、电池、屏幕和芯片等进行微型化和柔性化,研发出的处理器具有低功耗特点,而且将电池续航能力提升。 3.2 交互方式的多元性

现阶段智能服装与用户之间存在的是单一的交互形式,信息收集与呈现方式单相化,而且没有和用户之间进行真实的交流。未来的智能服装应当呈现的是交互方式的多元性,诸如手势交互、语音识别交互、生物反馈交互、眼球追踪交互和情景感知交互,甚至还有脑机交互方式。用户接受信息反馈可以主动使用简单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操纵,日常需求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2019年7月下

3.3 产品的多功能性与专业性

智能服装既要用多样化功能满足用户各种需求,又要用精、专技能革新领域,这其中核心问题是用户的关注需求。

产品的多功能性。现阶段的智能服装仅有简单的功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新奇感比较短暂,用户黏性不能长久,市场必须通过创造多功能产品使用户的多元需求得到满足。这样既要将社会配套资源进行提升,又要将软件生态系统构建完好,在整合数据、应用与服务中,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智能可穿戴体验。

产品的专业化。智能产品要求信息的提供应当精确、专业、可靠和及时,这也是获得良好人机互动的重要环节,鱼龙混杂的信息反馈带给使用者的将会是烦恼和压力,会使用户工作效率降低。智能产品需要将操作的便捷与实用性提高,体现专业化特点,解决用户的核心关注点问题比较重要[1]。

4 产品设计的场景化与人性化

“以人为本”体现在智能服装方面,应当是将产品的使用场景的设计理念体现出来,从穿着者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出发,体现出产品的人性化与智能化[2]。

产品设计的场景化。同其他智能产品不同,智能服装的使用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内,而且随着人体的移动而移动,场景的切换比较频繁,智能服装的设计应适合穿着者进行的社会活动和出席的场景。智能服装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将用户需求作为重要的关注点,比如可以深入特殊人群对他们的特殊需要进行研究,利用移情设计,对用户的体验进行掌握,对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做到真实真切,为推动社会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提供助力[3]。

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功能性与智能化是设计智能服装的两个方面,但是用户心理与情感需要更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智能服装是由众多硬件模块集成的,它的冷硬、冷漠特性给服装与人体造成一定的距离感,所以设计师需要将温情添加到智能服装中,使其获得“生命”,在减轻或消除距离感的过程中使用艺术化的方式,帮助智能服装与用户之间产生可相互交流、信赖以及情感渠道[4]。

5 结束语

“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服装作为具体战略中的一个组成,这也是服装产业进行升级转型的一个渠道,无论有哪些阻碍,服装走向智能化都势在必行。目前智能可穿戴产品众多,但智能服装能崭露头角,暗示着国内外该类市场的未来趋势。放眼国内,智能服装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行。既要对国外同类产品进行调研、取长补短,也要对产品的关键技术有所突破,更要在综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使中国的智能服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黎淑婷,张海煊,滕万红.智能服装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纺织科技进展,2019(4):4-7.

[2]何佳琦,龚紫晗,吕璐,等.智能定位服装的现状与发展[J].上

海纺织科技,2019,47(4):1-3.

[3]方东根,沈雷,胡哲.智能服装材料及其在安全性服装中的应用

[J].纺织学报,2015,36(12):158-164.

[4]沈雷,洪文进.服装安全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丝绸

51(1):45-49.

(收稿日期:2019-7-15)

(上接第212页)施合理的择取,在最大程度上规避落果植物种植在道路的两侧,继而有效规避落果对道路的常规通行产生不利的作用。其次,园林景观设计师一定要把严谨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流程中。在设计工作开始以前,对现实情况实施全面的勘察;在定稿以前,联系弱势群体和园林的现实状况,对设计稿实施多次推敲和斟酌,提高设计稿的科学合理性;在作业过程中,全面配合作业人员的施工,在保证施工材质合格的前提下,对作业和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情况实施即时地处置和改良;在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以后,对这些设施实施适时维保和管控。通过上述种种有效措施来全面增强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科学适宜性和稳定可靠性,最终确保社会特殊群体能方便且安全地游览园林景观。

4 结束语

园林景观是城市规划的关键构成单元,强化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理念,不但是展现人文关怀的关键路径,而且也是达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所在,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种情况,园林景观设计师一定要在具体的设计流程中,全面提高对无障碍设计理念的运用,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持续增强对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认知;丰富无障碍设计的类型;提高无障碍设计的科学适应和稳定可靠性;同时把无障碍设计理念全面融会贯通到园林景观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最终给社会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舒适惬意、安全可靠的娱乐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胡立辉,李树华,吴菲.园林无障碍设施调查研究:以北京市为

例[J].中国园林,2013(5):56.

[2]欧阳丽莎.中国特色无障碍设计研究:以故宫无障碍设计研究项

目为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4(2):5.

[3]卢璐,宋保平.残障游客无障碍旅游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7):8.

[4]张昉,张晓莲,李丽娟.关怀弱势群体的人性化场所:浅谈城市

公厕无障碍设计[J].大众文艺(理论版),2012(8):7.

(收稿日期:2019-7-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