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概述
仪器分析学习 第6章 色谱法导论-气相色谱
* 用时间表示 单位: s或cm
(1)保留时间 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
时所经历的时间(O´B)
(2)死时间
t 0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
* 用体积表示 单位:mL
(1)保留体积 VR
从进样开始到出现峰极大所通过的
载气体积。 VR=tRF0 F0:柱出口处载气流速 mL/min
精选ppt
2)评价柱效的参数
理论塔板数(n)
n5.5(4tR )21(6tR)2
W 1/2
W
理论塔板高度(H) 有效理论塔板数
H L n
n有效 5.54 (W tR '1
)2
16 (tR ' )2 W
2
有效理论塔板高度
注意事项:
L H 有效 n有效
(1)n大,柱效高,分离好,前提是两组分分配系数K应有差
H A B /u C gu C luA B /u Cu
由此可知:流动相线速u一定时,仅在A、B、C较小时,塔板高 度H才能较小,柱效才较高;反之柱效较低,色谱 峰将展宽。
这一方程对选择色谱分离条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它指出 了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填料颗粒的大小,流动相的种 类及流速,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的影响。
3) 塔板之间无分子扩散(忽略试样 的纵相扩散)
4) 组分在所有塔板上的分配精选系ppt 数保 持常数
精馏塔示意图
精选ppt
2、塔板理论之推导结论
1) 当组分进入色谱柱后,在每块塔板上进行两相间的分配, 塔板数越多,组分在柱内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的次数也越 多,柱效越高,分离就越好。
n L H
n50 流出曲线呈基本对称的峰形; 当 n 达 103-106 流出曲线趋近于正态分布;
色谱分析法概述
气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气体,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中 的吸附、溶解等作用的不同进行分离。
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中 的吸附、溶解等作用的不同进行分离。
按分离机制分类
吸附色谱法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进行分离。
分配色谱法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 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法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作用进行分 离。
缺点
01
02
03
04
样品处理要求高
在进行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对 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纯
化等,较为繁琐。
仪器成本高
色谱分析仪器通常较为昂贵, 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
分析时间长
色谱分析法通常需要一定的时 间来完成分离和检测过程。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色谱分析法的操作较为复杂色谱分析法的未来发展
03 色谱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样品前处理
01
02
03
样品收集
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 的采样方法,确保采集到 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破碎、 混合、稀释等操作,以便 于后续的分离和检测。
样品净化
去除样品中的杂质,降低 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分离操作
固定相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实现组分 的吸附或分离。
色谱分析法概述
目录
• 色谱分析法简介 •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 色谱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 色谱分析法的优缺点 • 色谱分析法的未来发展
01 色谱分析法简介
色谱分析法的定义
定义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利用不同物质 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吸附、溶解等相互作用的不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和 分析。
色谱法知识简介
色谱法知识简介一、色谱法的定义色谱法(色谱分析、为色层法、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当溶质在两相间做相对移动时,各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分配,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二、色谱法的特点及优缺点(1)特点:具高超的分离能力,其分离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离心等方法。
(2)优点:①分离效率高;②应用范围广;③分板速度快;④样品用量少;⑤灵敏度高;⑥分离和测定一次完成;⑦易于自动化,可在工业流程中使用。
(3)缺点:对所分析对象的鉴别功能较差,一般来说色谱的定性分析是靠保留值定性,但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一个保留值可能对应许多个化合物。
(为分离和鉴定一个有机混合物,常常把色谱方法的高效分离能力和光谱方法的鉴别能力结合在一起,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联用技术。
)三、色谱法的分类1、按分离原理分——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亲和色谱法等。
2、按分离方法分——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等。
3、按两相状态分类——气相色谱(气-固、气-液)、液相色谱(液-固、液-液)、超临界流体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等。
4、按实际应用方面分——分析型色谱、制备型色谱。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间浓度之比。
mC C K s S C :每1ml 固定相中含有溶质的质量;(国标中以C L 表示) m C :每1ml 流动相中溶解溶质的质量。
分配系数反映了溶质在两相中的迁移能力及分离效能,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
分配系数对系统中组分的影响: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样品中K 值大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K 值小的组分则滞留时间短,先流出色谱柱。
由此可见,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越大,越易分离。
K 对色谱峰的影响:正常峰——条件(流动相、固定相、温度和压力等)一定样品浓度很低时(S C 、m C 很小)时K 只取决于组分的性质,与浓度无关。
第十一章 色谱法
内标法
计算公式 : mi
Ai f i ' ms As f s '
Ai f i ' mi ms As f s '
mi Ai f i 'ms Ai Ci % 100% 100% 常数 m总 As f s 'm总 As
Ai/As
Wi
内标法标准曲线
内标物的选择:
r21 =
t t
' R2 ' R1
=
V
V
' R2 ' R1
r21 同种固定液对难分离物质对的选择性度量 r21 越大,两组分分离越容易 在气相色谱中, r21的大小仅与固定相种类和 柱温有关。在液相色谱中, r21与固定相、流 动相及柱温有关。 r21是色谱定性的重要参数, 实验室之间可通用。
§2、色谱法基本理论
评价 :简单,准确。
不适用于试样中组分不能全部出峰的情况。
§2、色谱法基本理论 适用条件: 用于测定试样中个别组分 具体方法:选用一定量的纯物质作内标, 固定内标物和样
品的取样量, 配制一系列具有相同浓度内标物和不同浓度待测 组份纯物质的一系列溶液进行测定, 以Wi(已知的待测组份含量) 对Ai/As (待测物质与内标物的峰面积之比)作图:
(2) 基线 只有流动相经过检测器时,所产生的信号, 反映实验条件的稳定情况。稳定时为直线。
tR 进 样 tM 空 气 峰 tR’
2. 关于保留值的术语 (1) 用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tR保留时间:进样柱后出现Cmax值时所需时间 tM死时间: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t R 调整保留时间:
改变柱温也可改变r21。
§2、色谱法基本理论 三、色谱定性定量方法 1. 定性分析
色谱分析法概论
§1.1 概述
色谱法也叫层析法,它是一种
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将它用于
分析化学并配合适当的检测手段,
就成为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的最早应用是用于分 离植物色素,其方法是这样的: 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将含 有植物色素(植物叶的提取液) 的石油醚倒入管中。
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 种颜色的混合谱带。然后用纯石油醚 冲洗,随着石油醚的加入,谱带不断 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同 颜色的谱带,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 各种颜色的色素,并可分别进行鉴定。 色谱法也由此而得名。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个数)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
能评价指标)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
合适的依据)
§1.3 色谱法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 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 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
h. 区域宽度:色谱峰的区域宽
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参数之一
,可用于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及反映 色谱操作条件下的动力学因素。宽
度越窄,其效率越高,分离的效果
也越好。
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法: 标准偏差:峰高0.607 倍处峰 宽处的一半。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W1/2=2.354 峰底宽W:色谱峰两侧拐点上切 线与基线的交点间的距离。W= 4
有关,与两相体积、
柱管特性和所用仪
器无关。
分配系数 K的讨论
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一定温
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每个组 分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选择适宜的 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 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某组分的K=0时,即不被 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色谱法概述
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技术,是分离分析多组分混合物
质的极有效的物理及物理化学分析方法;是以试样中 各组分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吸附、 分配、离子交换、排阻、亲和等作用力)的差异为依 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
几个概念
• 固定不动的一相,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 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 可以 是气体、液体或超临界流体。 • 内有固定相,用以分离混合物的柱管称为色谱柱。
分分子在多孔性凝胶中的选择性渗透进行分离。
(5)亲和色谱法:以在不同基体上键合多种不同特征
的配体作固定相(称固定化分子),根据不同组分与固
定相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 (6)生物色谱法:采用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例 如:酶、载体蛋白、细胞膜、活细胞等)作固定相,利
用固定相与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选择性结合进行分离。
色谱法概述
主要内容
1 色谱法的起源
2 3 4
5 6
色谱法的发展
色谱法的定义、特点 色谱法的分类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色谱术语
一、色谱法的起源
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Tswett创立
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他将植物色 素的石油醚浸取液通过填充有碳酸钙的直 石油醚
立玻璃管,再用纯净的石油醚自上而下淋
洗,随着淋洗的进行,发现不同色素向下 移动的速度不同,最后色素中各组分互相
按色谱过程的分离机制分类
1、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流动相
液体 液体 气体 气体 超临界流体
固定相
固体 液体固体 液体
类型
液-固色谱 液相色谱 (1) LC 液-液色谱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气相色谱 GC SFC
第1节色谱法概述
色谱法的发展过程
1906年—茨维特发现最初的色谱柱 年 茨维特发现最初的色谱柱 1944年—Martin提出薄层色谱法和柱色谱法 年 提出薄层色谱法和柱色谱法 1952年—马丁和辛格成功研制了气 液色谱法,提出塔板理 年 马丁和辛格成功研制了气 液色谱法, 马丁和辛格成功研制了气-液色谱法 论概念, 论概念,获得诺贝尔奖 1957年—戈雷发明了毛细管柱,分离效率显著提高 年 戈雷发明了毛细管柱 戈雷发明了毛细管柱, 50年代末 霍尔姆斯,GC-MS,近代分析发展的重要标志 年代末—霍尔姆斯, , 年代末 霍尔姆斯 1962年—Porath,葡聚糖凝胶分离水溶性高分子,凝胶渗 年 ,葡聚糖凝胶分离水溶性高分子, 透色谱法 60年代末 高压技术、高效固定相、检测技术的发展,高效 年代末—高压技术 高效固定相、检测技术的发展, 年代末 高压技术、 液相色谱的发展 70年代 高效液相色谱成为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成为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年代
2011-9-8
气固(液固 色谱和气液 液液)色谱 气固 液固)色谱和气液 液液 色谱,两者的 液固 色谱和气液(液液 色谱,
1. 气相色谱分离过程
♥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 谱柱与固定相接触时, 谱柱与固定相接触时 , 被固定 相溶解或吸附; 相溶解或吸附; ♥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 , 被 溶解或吸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 中挥发或脱附; 中挥发或脱附; ♥ 挥发或脱附下的组分随着 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 相溶解或吸附; 相溶解或吸附; ♥ 随着载气的流动 , 溶解 、 随着载气的流动, 溶解、 挥发, 或吸附、 脱附的过程反 挥发 , 或吸附 、 复地进行。 复地进行。 动画) (动画)
2011-9-8
色谱分析法
29
9.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关系
ms cs Vs Vm K k k cm m m Vs Vm
其中β称为相比率。 相比率是反映色谱柱柱型特点的又一个参数。例如,对 填充柱,其β值一般为6~35,对毛细管柱,其β值一般 为60~600。
11:19
30
10. 分配比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11:19
37
• 但由于死时间tM包含在tR中,而tM并不参加柱 内的分配,所以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并不 能真实地反映色谱柱的好坏。为此: • 常用有效塔板数或有效塔板高度作衡量柱效能 的指标。计算式如下:
' ' tR t 2 R 2 n有 效 5.54( ) 16( ) Y1 Y 2
H有效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
11:19
1
第一节 概述
一、色谱法简介 u 色谱法是由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最早创立的。
11:19
2
石油醚
植物叶石 油醚溶液
CaCO3
11:19
3
色谱法中: 起分离作用的分离柱称为色谱柱。 固定在柱内的填充物称固定相。 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 液体),称为流动相。
L n H
n称为理论塔板数。
11:19
35
(2)
以气相色谱为例,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
进行的,而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
(3) 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而且试
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
(4) 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
一塔板上的量无关。
11:19
36
塔板理论指出:
i.保留时间tR: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出现色 谱峰最高点时所需的时间,如图15-6中的O΄B 所示。
色谱法名词解释
色谱法名词解释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检测、定量和质量控制的分析技术,是一种以每个分子的特定性质为基础,将混合溶液中的分子分离开来的一种技术。
它主要利用横向柱式或纵向柱式方法,将分子通过一定的介质分离出来。
可以分离从极微量到大量混合物,并可加以分离出来,主要应用于溶剂提取、示踪定量、固定有机物分析等。
色谱法分析可以分为几种:常压色谱法、高压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采用的色谱介质的类型不同,对被分离的分子的要求也不同。
常压色谱法是以水溶液为介质,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或离子交换性柱式柱形填料分离分子,它可以用于分离有机酸类、脂肪类、烃类、醛类、糖类、蛋白质等分子,是分离有机分子的一种技术。
高压液相色谱法是在高压的情况下,将溶液中的混合物分离出来的方法,采用高温的液体柱,以及疏水性有机溶剂和疏水性阳离子作为介质。
它是液体色谱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可以分离多种极微量的有机物质,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分析,如气体、有机挥发性物质、抗菌药物、糖类等有机物质。
气相色谱法是将固体有机物为介质,以热释放方式将它们分离出来的一种技术,主要利用柱填料和低温释放来将它们分离出来。
它主要用于分离挥发性有机物,例如烃类分子、醛类分子等,以及分析各种工业气体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或者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
离子色谱法是利用离子的电荷和大小来分离离子类物质的一种技术,它利用离子交换柱或固定相式柱来分离不同的离子,如阴离子、阳离子和蛋白质的离子等,主要应用于矿物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析定量。
色谱法是一种灵活有效的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离各种混合物,并进行活性柱式、定量或定性分析。
它主要用于分析和鉴定有机物、无机物和蛋白质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以及空气、土壤和水溶液污染物的检测、定量和定性分析。
为了提高分析灵敏度,可以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等技术进行分析。
由于色谱分析范围广,易于操作,成本低,被广泛用于各种科学领域,包括医学、农业、药学、军事、环境污染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
15-色谱分析法简介
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色谱流出曲线: 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强 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 色谱峰: 曲线上突起部分
t
1、基线: 没有样品组分流出时的流出曲线; 2、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区域宽度: 即色谱峰的宽度; 峰底宽度wb:Wb = 4 σ 半峰宽w1/2: W1/2 = 2.354 σ 标准偏差σ: 0.607倍峰高处峰宽的一半 。
15
分离度定义:相邻两峰保留值之差与两蜂宽之和的一半的比值
在—般情况下,由于色谱柱中溶质的浓度较低,分配系数K 为常数。——称线性色谱。 色谱峰是对称的呈高斯分布,高斯峰,其蜂底宽度等于4σ。 相邻两个蜂,其峰宽大致相等:
Rs=1,峰间距离4 σ ,4 σ分离。峰有2%的重叠 Rs=1.5,峰间距离6 σ ,称为6 σ分离,峰重叠小于1%, 两峰已完全分开。
9
峰面积A: 4、保留值 常用时间、距离或用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要的流动相体
积表示,保留值由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所决定; 在一 定色谱条件下保留值是特征的,可作为色谱定性的参数是色谱 法的重要概念之一;
a.保留时间 tR 从进样开始到色谱蜂最大值出现时所需要的时间;某组分
的保留时间就是它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死时间tM:多用t0表示 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的时间;死 时间实际上就是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3
色谱法的实质:分离; 色谱法的依据: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固定相与流动 相中吸附能力、分配系数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 2. 色谱法的分类 (1)按流动相和固定相所处状态分类 气固色谱 气相色谱:气体作流动相 气液色谱 液相色谱:液体作流动相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 (2)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类 柱色谱法:固定相装在色谱柱中 纸色谱法:用滤纸上的水分子作固定相 薄层色谱法:将吸附剂粉末制成薄层作固定相
色谱分析法概述
二、色谱法的分类:
三、色谱法的发展趋势 • ①新型固定相和检测器的研制
• ②色谱新方法的研究 • ③色谱联用技术的开发
• ④色谱专家系统的开发
四、色谱分析法的特点
• • • • • 1.选择性高 2.灵敏度高 3Leabharlann 效能高 4.分析速度快 5.应用范围广
总结:
• 1.色谱:混合色素被分为不同色带的现像。(像
Chapter.16
色谱分析法概述
信建豪
第一节 色谱法的历史、分类和发展
一、色谱的历史
①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Mikhail Tswett 最 先发明。他采用填充有固体CaCO3细颗粒的玻璃柱,
将植物色素的提取物加于柱顶端,然后以溶剂淋洗,被
分离的组份在柱中显示了不同的色带,他称之为色谱。
(希腊语中 “chroma”=color; “graphein”=write )。
用调整保留体积定性结果 较为准确,但用调整保留时间 定性,结果更加直观。则通常 用调整保留时间定性。
7.相对保留值:
r1, 2
t 2 R t1 R
VR2 VR1
8.保留指数:Ix
I x 100[ z n lg t ( x ) lg t ( z ) R R lg t ( z n ) lg t ( z ) R R
]
(三)色谱峰高和峰面积 (定量):
1.峰高(h): 组分在柱后出现浓 度极大时的检测信号,即 色谱峰顶至基线的距离。 2.峰面积(A): 色谱曲线与基线间 包围的面积。
(四)色谱峰区域宽度:
1.标准差(σ) : 正态色谱流出曲线上两拐点距离的一半。正 常峰, σ为0.607倍峰高处的峰宽. 2.半峰宽(W1/2): 峰高处一半的峰宽。W1/2=2.355 σ 3.峰宽(W): 通过色谱峰两侧拐点作切线在基线上所截得 的距离。 W=4σ 或W=1.699 W1/2
《色谱分析法概述》课件
开发新型固定相和色谱柱,提高分离效率和分辨率。
灵敏度提升
采用新型检测器和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
联用技术
与质谱等检测技术联用,实现复杂样品的高效分离和 定性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微型化
采用微型化进样技术和毛 细管电泳芯片,实现快速 、便携的样品分析。
多维分离
结合多种分离模式和检测 技术,实现复杂样品的多 维分离和定性分析。
在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性是关键因素,它们决定了各组分在两 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而影响分离效果。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分类
色谱分析法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固定相的形态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和薄层色 谱;根据操作方式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 。
描述
不同类型的色谱分析法适用于不同的分离需求,如柱色谱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分离 ,而薄层色谱则适用于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
《色谱分析法概述》ppt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色谱分析法简介 • 色谱分析法的应用 • 色谱分析法的优缺点 • 色谱分析法的发展趋势 • 色谱分析法的前景展望
01
CATALOGUE
色谱分析法简介
色谱分析法的定义
定义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利用不同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吸附、 溶解等分配行为的差异实现分离。
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污染物检测与控制
色谱分析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 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为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依 据。
生态毒理学研究
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色谱分析 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对 生物体的影响,评估环境安全性 和生态风险。
各种色谱方法简单介绍
第一课色谱法概述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分配而实现分离。
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叫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叫液相色谱。
固定相可以装在柱内,也可以做成薄层。
前者叫柱色谱,后者叫薄层色谱。
根据色谱法原理制成的仪器叫色谱仪,目前,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色谱法的创始人是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
1905年,他将从植物色素提取的石油醚提取液倒人一根装有碳酸钙的玻璃管顶端,然后用石油醚淋洗,结果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在管内显示出不同的色带,色谱一词也由此得名。
这就是最初的色谱法。
后来,用色谱法分析的物质已极少为有色物质,但色谱一词仍沿用至今,在50年代,色谱法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2年,詹姆斯和马丁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分析了脂肪酸同系物并提出了塔板理论。
1956年范第姆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反映载气流速和柱效关系的范笨姆特方程,建立了初步的色谱理论。
同年,高莱(Golay)发明了毛细管拄,以后又相继发明了各种检测器,使色谱技术更加完善。
50年代末期,出现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仪器,克服了气相色谱不适于定性的缺点。
则年代,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和高压泵的出现,高效液相色谱迅远发展,使得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目前,由于高效能的色谱往、高灵敏的检测器及微处理机的使用,使得色谱法已成为一种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分析仪器。
在这里主要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法。
同时也适当介绍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和定性定量方法也适用于液相色谱法。
其不同之处在液相色谱法中介绍。
第二课气相色谱仪典型的气相色谱仪具有稳定流量的载气,将汽化的样品由汽化室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得到分离,并先后从色谱柱中流出,经过检测器和记录器,这些被分开的组分成为一个一个的色谱峰。
色谱仪通常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和流量的调节与测量元件等)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两部分)分离系统(主要是色谱柱)检测、记录系统(包括检测器和记录器)辅助系统(包括温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第三课气相色谱仪-载气系统载气通常为氮、氢和氢气,由高压气瓶供给。
第七章 色谱法概述
按流动相状态
按色谱柱外形
柱色谱 平板色谱 (纸、薄层、薄膜)
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色谱法的特点 高分离度
高速度 高灵敏度 高容量
高灵活性 条件温和
快速准确分析 作为检测手段 作为制备手段
分离方式众多
非破坏性检测
色谱法中的基本术语
常用基本术语
萃取液 流动相
色谱柱 C B 固定相 A 紫外-分光光度 示差折光 热导 色谱图/色谱流出曲线 „„ 检测器
32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5. K、k、R’三者关系
CmVm R CmVm CsVs
'
1 1 Vs 1 k' 1 K Vm 1 ' F uR u VS 1 K Vm
取决于分配系数K K值相同→组分不能分离 K值不同→组分在柱上移动速度不同
色谱是不同迁移现象的最终产物
总体平均来看这一组分的分子 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更长 色谱柱对待分离组分保留能力强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4.保留值(保留比, retention ratio, R’)
组分在流动相中出现的几率 表示为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分数 体现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的程度
nm R nm ns
'
组分的移动速率 F L L F ,u 流动相的移动速率 u tm t s tm t(流动相) m tm t (固定相) s
α 2.1
α≥1:
' t2 V2' k 2 K 2 ' ' t1 V1 k1 K1
α ↗ →两组分分离得越开→色谱柱对组分的选择性越高 α =1→两组分完全重叠→固定相对待分离组分无选择性
环境仪器分析:第2章 色谱分析法
第二节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 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 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 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间虽有一定距 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重叠,还是不能分 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 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 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
对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用下式表示:
α= tR(B)/tR(A)= k(A)/k(B)=K(A)/K(B)
通过选
择因子α把实验测量值k与热力学性质的分配系数K直接联系起来,
α对固定相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两组分的K或k值相等,则
α=1,两个组分的色谱峰必将重合,说明分不开。两组分的K或k
值相差越大,则分离得越好。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
它不仅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体 积有关。
k = ms/mm =CsVs/CmVm
式中cs,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Vm为柱中流 动相的体积,近似等于死体积。Vs为柱中固定相的体积,在各种 不同类型的色谱中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分配色谱中,Vs表示固定液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在尺寸排阻色谱中, 则表示固定相的孔体积。
➢基线漂移(baseline drift):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
➢基线噪声(baseline noise):指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起 伏。
3. 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4. 保留值 (1) 死时间 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如空气、甲烷)
12 色谱分析法
仪器分析
1、基线—在实验操 作条件下,色谱 柱中只有流动相 通过(没有组分 流出时)的曲线 叫基线。 稳定情况下:一条 水平直线。 基线上下波动称为 噪音。
仪器分析
2、色谱峰的高度h
峰高h —色谱峰最高点与基线之间的距离,可用 mm,mV,mA表示。峰的高低与组分浓度有关, 峰越高越窄越好。
h
仪器分析
1.涡流扩散项 A A = 2λdp
(1)影响因素: ①λ:填充物的不规则程度。λ↓,A↓。 ②dP: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 dP ↓,A↓。
(2)减小A的方法:
①填充色谱柱时要均匀、紧密;
②使用适当细度、颗粒均匀的填充物。
仪器分析
2. 分子扩散项 B / u 以GC为例: B / u = 2γ Dg / u (1)影响因素: ①γ:弯曲因子,填充物对分子扩散的障碍因素, γ ↓,B↓,(B/u)↓。 ②Dg: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Dg ↓,B↓, (B/u)↓。 影响Dg的因素: 与载气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随T柱↓而↓,随P柱↑而↓。
仪器分析
(2)保留时间tR —— —组分流经色谱 柱时所需时间。 进样开始到柱后 出现最大值时所 需的时间。操作 条件不变时,一 种组分对应有一 个tR定值。
仪器分析
(3)调整保留时间t’R
扣除了死时间的保 留时间。 t’R=tR-t0 t’R 体现的是组分在 柱中被吸附或溶解 的实际时间。
VR kVg KVl
VR KVl Vg
仪器分析
(二)塔板理论
把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将连续的色 谱分离过程分割成多次的平衡过程的重 复,同时引入理论塔板数作为衡量柱效 率的指标。 对一个色谱柱来说,若色谱柱长度L固 定,每一块塔板的高度用H表示,称为 塔板高度。
各国药典色谱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各国药典色谱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和分析化学物质的方法。
在药学领域,药典中对药物的色谱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不同国家的药典中对色谱法的要求和标准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各个国家在药物研发和生产方面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所决定的。
本文将综合介绍各国药典中关于色谱法的规定和标准。
首先,我们将对各国药典进行整体概述,包括其出版机构、发布周期和权威性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我们将详细分析各国药典中对色谱法的要求,涵盖色谱技术、仪器设备要求、样品准备和柱填充剂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我们还将比较各国药典中对于色谱法方法验证、方法开发和方法转移的规定,探讨其异同点和实际应用。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各国药典中色谱法的情况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谱法进行药物分析。
同时,通过对各国药典的比较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药物分析方面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药物分析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各国药典中关于色谱法的规定和标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各国药典的比较研究,我们将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系统的各国药典色谱法的景象,希望能够为广大药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例子进行撰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介绍了各国药典色谱法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各国药典的概念和作用,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色谱法在药典中的应用和发展。
结论部分总结了各国药典色谱法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言部分的概述:引言部分将介绍各国药典色谱法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药典是各个国家用来规范药品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色谱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药典中被广泛应用。
其准确性、灵敏度和可靠性被广泛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分配系数( partion factor) K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 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 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 / mL)比,称为分配系数, 用K 表示,即: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
2020/6/30
分配系数 K 的讨论
5. 分配比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滞留因子(retardation factor): us:组分在分离柱内的线速度;u:流动相在分离柱内的线 速度;滞留因子RS也可以用质量分数ω表示:
若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分离柱,需要的时间分 别为tR和tM,则:
由以上各式,可得: tR = tM(1+k)
2020/6/30
九十年代快速发展、特 别适合生物试样分析分离的 高效分析仪器。
2020/6/30
3.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 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 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2020/6/30
3.分配比 (partion radio)k 在实际工作中,也常用分配比来表征色谱分配 平衡过程。分配比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 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
一、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概述
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使用的装置: 色谱原型装置,如图。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 分在称之为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 分配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 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分配比也称: 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容量比(capacity factor); 1. 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
有关的常数,随分离柱温度、柱压的改变而变化。 2.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
参数,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 3. 分配比可以由实验测得。
三、色谱流出曲线与术语
1.基线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
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2.保留值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tR):组
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
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 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R-tM
[动画]
2020/6/30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 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两相及两相的相对运 动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
2020/6/30
[动画]
2.色谱法分类
(1)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 按分离柱不同可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 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2020/6/30
液相色谱
(2)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也称为淋洗液)。 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离子色谱:液相色谱的一种,以特制的离子交换树脂
为固定相,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为流动相。
2020/6/30
(3)其他色谱方法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比较简单的色谱方法
凝胶色谱法:测聚合物分子 量分布。 超临界色谱: CO2流动相。 高效毛细管电泳:
(4) 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不足之处: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2020/6/30
二、色谱分离过程
色谱分离过程是在色谱柱内完成的。 填充柱色谱: 气固(液固)色谱和气液(液液)色谱,两者的 分离机理不同。 气固(液固)色谱的固定相: 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颗粒。 固体吸附剂对试样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 气液(液液)色谱的固定相: 由 担体和固定液所组成。 固定液对试样中各组分的溶解能力的不同。 气固色谱的分离机理: 吸附与脱附的不断重复过程; 气液色谱的分离机理: 2020/6/30 气液(液液)两相间的反复多次分配过程。
1. 气相色谱分离过程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
柱与固定相接触时,被固定相
溶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
解或吸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中
挥发或脱附;
挥发或脱附下的组分随着载
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相
溶解或吸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着载气的流动,溶解、挥
发,或吸附、脱附的过程反复
地进行。
2020/6/30
[动画]
2020/6/30
4.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式中β为相比。 填充柱相比:6~35;毛细管柱的相比:50~1500。 容量因子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VM为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 VS为固定相体积,对不同类型色谱柱, VS的含义不同; 气-液色谱柱: VS为固定液体积;
2020气/6/3-0固色谱柱: VS为吸附剂表面容量;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 VR = tR×F0
F0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m L / min。
死体积(VM):
VM = tM ×F0
调整保留体积(VR'):
2020/6/30
V R' = VR -VM
[动画]
3. 相对保留值r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R2 / t´R1= V´R2 / V´R1
[动画]
2020/6/30
色谱法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 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 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 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 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 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