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应对高校教师的启示
教育中的霍桑效应———学生的情绪也需要释放
教育中的霍桑效应———学生的情绪也需要释放在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的情绪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
为了解决问题,工厂一直在竭力地探求原因。
1924 年11 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研究实验。
这一系列实验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一系列实验研究中有个“谈话实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由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达两万余次。
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一律不准反驳和训斥。
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为什么?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一向无处发泄。
“谈话实验”使他们这些不满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泄,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的“宣泄效应”。
在日本,目前不少企业在心理学家的建议下,根据“霍桑效应”的原理,设立了所谓“特种员工室”。
室内陈设有经理、车间主管、班组长的偶像及木棒数根,工人对某管理人员不满,可以棍打自己所憎恨的人的偶像,以泄愤懑。
在法国,近来也出现了一种新兴行业:运动消气中心。
据说这类中心在巴黎就有上百个。
这个新行业的主办人大都是运动心理专业的行家里手,他们针对失业等诸多问题所造成的人们心情积郁状态,认为运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因此,每个运动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也有的先进行心理治疗,找出“气因”,用语言开导后,再让“气者”做一种专门为其设计的运动量颇大的“消气操”。
南京某学校为了给学生们减压,在学校里头建了一堵特殊的墙,供在校学生发泄情绪。
这堵墙,学生可以对它任意地踢打,在这堵墙面前任意地发泄,通过这样的环境试图缓解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发泄过后能有相对比较平稳的生活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当中。
霍桑实验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启示-班级管理论文-教育论文
霍桑实验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启示-班级管理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班级是学校组成中的基本单元,班级管理则是学校管理中的最基本的环节,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全局。
20世纪20年代的霍桑实验将人从“经济人”视角向“社会人”视角转变,并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新型领导方式等一系列新的观念,开拓了西方管理科学的新视域。
新时代时期在校学生呈现出更加追逐个性、自尊心强、家庭资本固化等特点,要求班主任采用更有艺术的手段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梅奥的霍桑实验成为班主任应对新时代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新视角。
【关键词】霍桑实验;班级管理;班主任;学校管理一、从工厂照明试验看班级制度建设中的学生关怀工厂照明试验以研究女工工作环境与条件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为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无照明强度、休息时间、工作时间不变与不变,女工的生产的产量都在不断提高。
通过这一阶段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人在根本上是社会人,当人意识到自己被关注的时候,他会有意或无意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班级是由班主任与若干学生组成的群体,学生相当于霍桑工厂的女工,班主任相当于车间主任,由于班主任与学生的身份不同,当班主任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上级的时候,师生间将存在距离,此时,班主任难以真实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于班级制度的建设,班主任可以采取师生共同商议的方式制定,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学生要求背后的爱和关心,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到与管理有关的各个环节中去。
二、从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看激励的重要性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研究的是增加工资与实行的监督方式和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该实验表明,提高工人工资和采用的管理方式均能提高工人们的劳动生产率,但的管理方式更好。
激励有助于提升个人积极性与班级士气。
激励有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班级的学生属于发育阶段的个体,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因此必要的纠正、批评时需要的,这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霍桑实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霍桑实验带给我们的启示1. 霍桑实验啊,那可真是个宝藏启示库。
你想啊,就像在一个大花园里种花,以前咱们以为只要给足了阳光和水(工作条件),花就一定能开得好(员工工作效率高)。
但霍桑实验告诉咱,有时候花匠和花的互动(人际关系)才是关键呢。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公司环境超棒,设备也先进,可就是大家都没干劲儿。
后来新来了个领导,特别会和员工聊天、关心大家,嘿,效率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就说明,在工作里,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暖关怀就像魔法一样,比单纯的物质条件重要多了。
2. 霍桑实验的启示可不得了。
咱把工作团队比作一个足球队吧。
以前都觉得只要战术好(工作流程规范),场地棒(工作环境舒适),球员就能踢好球(员工好好工作)。
可霍桑实验像是一阵清风,吹醒了我们。
它告诉我们球员之间的默契(员工间的人际关系),教练的鼓励(领导的关注),这些无形的东西才是决定比赛胜负(工作成果)的关键因素。
我邻居的公司就是这样,老是抓着规章制度不放,员工之间关系冷漠,结果业绩平平。
后来搞了些团队建设活动,大家关系好了,工作起来就像换了拨人似的,那叫一个积极。
3. 霍桑实验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工作和人的理解之路。
你说在学校里吧,老师如果只关心教室漂不漂亮(工作环境),教材新不新(工作资源),就像只看壳儿不看果仁儿一样。
霍桑实验让我们知道,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员工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鼓励(领导对员工的关注)才是让大家好好学习(高效工作)的动力。
我曾经在一个培训班,环境也就那样,教材也普通,可同学之间互相鼓励,老师也总是给予正面反馈,大家学习的劲头可足了,这就是霍桑实验在现实中的体现呀。
4. 霍桑实验带来的启示像一把神奇的钥匙。
好比咱们盖房子,以前只想着用最好的砖头(好的工作设备),最结实的水泥(好的工作资源),房子就能牢固(工作高效)。
可是霍桑实验这个聪明的建筑大师告诉我们,盖房子的工人之间要是不团结(员工关系不好),监工老是板着脸(领导管理生硬),这房子也盖不好啊。
霍桑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霍桑效应在教学中的作用一、霍桑效应简介霍桑效应是由心理学专家梅奥通过在芝加哥的一间名为霍桑的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所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实验)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厂工人的工作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梅奥发现,外部的物理环境变化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不管怎么改变环境,实验组的工作效率并未得到大量提升;在与工人进行了大量的交谈之后,听取了工人的意见,让他们进行了合理的宣泄,并让工人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关注之后,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霍桑效应: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二、霍桑效应的启示1、霍桑效应证实了人是“社会人”的概念,是负载的社会关系中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2、人不是单独的孤立存在的个体,人在交往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情绪,而这些情绪会影响人的行为。
人人都有被关注和被倾听的需要。
3、随着人处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会慢慢积累,随着不良情绪的积累,人的行为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只有运用合理的方式将这些情绪发泄出去,才能减轻心理负担,达到心理平衡,从而提高效率。
4、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条件,霍桑实验中,外因的改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不显著,而内因的改变却显著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三、霍桑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1、增加兴趣: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弱,主动学习性低,导致学习困难,自暴自弃。
而教师对待学生,尤其对待后进生,需要对他们加以特殊关怀,用关心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而不是自暴自弃的放弃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这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与学生平等相处,主动亲近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2、营造温馨环境: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会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影响,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长此以往,虽然没有改变班级的物理环境,但是班级的心理氛围的改善,会是的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自然的做出改变,从而促使班级整体环境的提升。
霍桑效应的教育教学启示
霍桑效应的教育教学启示霍桑效应:给教育带来的启示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管理者发现,无论怎样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提高养老金,生产效率都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发现:当工人受到额外关注和对工人的意见进行倾听时,工厂的产值就大幅度提高。
人们把这种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注视,和自己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后,个人就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叫做“霍桑效应”。
近些年流行的电视“变形计”节目跟霍桑效应也有很大关联。
筛选出一些父母和老师认为不听话的城市孩子,再配对一些年龄相仿的农家孩子,接下来将两家孩子交换着养育,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们一直跟随左右。
观众看到,一段时间后,顽皮的孩子变得听话了,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也顺畅了,大部分人认为,是环境的原因,艰苦环境可“治”好孩子的坏毛病。
但真正起作用的恐怕应该是摄像机,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孩子们表现的更好,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
其实,所有人在关注、监督下都会表现得好一些。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利用“关注”作用,激活孩子沉淀在内心的积极因素。
给予孩子更多的倾听和宣泄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才能使孩子爆发出学习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
“霍桑效应”反映了劳动者的心情好坏对工厂的生产力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很大启示: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中难免会有缺点,甚至是错误,因此往往会引起学生们的不满和愤恨。
对于来自学生们的不满和愤恨,教师不应该压制和打击,而应该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发泄出来。
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增添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以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不可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影响,尊重学生的人格,经常与他们谈心,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霍桑效应”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启发
园丁沙龙“故%&对教学的启发■孙秋玲“霍桑效应”又称为“霍桑实验&,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 成绩很不理想。
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 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老板是想通过这一实验 来寻找一种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条件怎么改变,女工们的工作越来 越努力,效率越来越高,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 变化。
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工们感 到自己是特殊人物,她们受到了格外的关注,因而感 到愉快,便遵照老板想要她们做的那样去做。
所以,她们工作越来越努力,每一次的改变都刺激着她们去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 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
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 说明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 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被关注和受重视 的感觉,这样让人心里有种与众不同的错觉,会产生 一种盲目的心理愉悦,但又可以最大地发挥自己的 潜能。
现实生活中,面对一节又一节课,一门又一门作 业,一场又一场考试,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 大,这些压力会积聚成学生的不满和懈怠。
对此,教 师应该运用“霍桑效应”,积极营造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
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当一个平等、耐心的倾听者,有时只需耐心听完即可;有时只需表示理解和同情 就够了;有时可给予认真的引导和说服。
事实上,最 让学生感动的是能够受到教师的真正重视。
此时学 生会正视自己,树立信心,从而产生精神动力,努力 完成学习任务。
_、不要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最后棵稻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 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 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 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〇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 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 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 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两元钱。
班级管理中巧用心理效应,做一个走心的班主任
班级管理中巧用心理效应,做一个走心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以便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做一个真正走心的班主任。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巧用霍桑效应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源于工业心理学领域的一项研究,指当人们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时,会刻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表达方式。
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运用霍桑效应来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建立起互信的关系。
如何运用呢?首先,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
通过积极的倾听,班主任可以发现学生在情感和需求方面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关注和支持。
其次,班主任要运用霍桑效应,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
当学生知道自己成为班主任的观察对象时,会感到受到重视和关注,从而更愿意与班主任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烦恼。
班主任可以通过积极的倾听、鼓励和肯定来回应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最后,班主任要建立起互信的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互信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运用霍桑效应,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关系。
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和支持,会更加信任班主任,愿意与班主任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互信关系有助于班级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一位班主任发现班上一位学生最近情绪低落,成绩下滑。
通过运用霍桑效应,班主任主动找该学生谈话,倾听他的困惑和烦恼。
原来,这位学生最近家庭出现了问题,导致他分心。
班主任了解情况后,给予了关心和支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渐渐地,这位学生的情绪恢复了稳定,成绩也逐渐提高。
这个案例说明,运用霍桑效应,班主任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建立起互信的关系,促进班级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倾听学生的声音是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运用霍桑效应,班主任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关系。
【教育心理】老师的关注也是一种激励力量——霍桑效应
【教育心理】老师的关注也是一种激励力量——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观察时,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言语的心理。
霍桑效应源于20世纪初美国以提高工人生产效率为目的的管理实验。
经分析,致使生产效率提高的真正原因是参加实验的工人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一种参与感,感觉受到了重视,因而倍加努力地工作,促使生产效率提升。
同时,在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中,还有一个谈话实验效果明显。
在谈话过程中,专家们耐心听取工人们对工厂的各种不满和意见,并做详细记录。
当工人们把对工厂的各种不满都发泄出来时,会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生产效率也有提升。
霍桑效应在班级管理中也较为适用。
第一、好的班级管理是让班级的每个学生感觉被重视、被期待。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学生喜欢躺平、摸鱼?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自己不重要、没人关注他,从而产生懈怠、应付等惰性心理。
我们可以借助霍桑效应,来让学生产生参与感,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举两个例子:1、现在备受班主任们推崇的全员管理模式就是霍桑效应的一种应用方式。
全员管理,通俗点就是人人都是班干部。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有参与感、有成就感,自然而然对班级活动就很用心,也愿意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2、在制定表彰方案时,班主任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班主任很容易陷入一个管理误区——只关注尖子生、忽视中档生和后进生,这样是不利于班级长期发展的。
所以,我在制定班级表彰方案时,设置奖项非常多——总成绩优秀奖和进步奖,单科成绩优秀奖和进步奖,突破历史成绩奖、连续进步奖、备考状态奖(惜时、好问、专注)等。
这样做,就是为了向学生传递一个信号:你的努力都会被他人看到,你的进取心值得肯定。
第二、经常找学生谈话,也是一个不错的管理方式。
现在很多学校、年级都在推行谈话教育,老师们有没有思考过谈话教育有什么好处?了解完霍桑效应,老师们可能已知晓一二。
霍桑实验对教育启示
霍桑实验对教育启示霍桑实验对教育的启示在探讨教育问题时,我们常常从各种理论和实践中寻找灵感与方向。
霍桑实验,这个在管理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研究,同样能为教育带来诸多深刻的启示。
霍桑实验是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学研究。
实验的初衷是探究工作环境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但结果却超出了预期,揭示了许多关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的重要发现。
首先,霍桑实验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我们不能仅仅将学生视为孤立的个体,而应充分认识到他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其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一个积极、和谐、支持性的班级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比如,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相互启发,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实验中发现的“非正式组织”现象也给教育带来了思考。
在学校里,学生们也会形成各种非正式的小团体。
这些小团体有着自己的规则和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产生着影响。
教育者不能忽视这些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而应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对于一些积极向上的小团体,可以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其成为带动班级良好风气的力量;对于一些可能存在不良倾向的小团体,则要及时关注并加以引导,避免其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再者,霍桑实验中的“谈话实验”表明,倾听和关注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和关注同样至关重要。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当教师愿意花时间倾听他们的想法、困惑和需求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另外,霍桑实验还让我们认识到激励的多样性。
物质激励固然重要,但精神激励往往能产生更持久、更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中,不能仅仅依靠成绩和奖励来激励学生,而应注重对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
霍桑实验对教育启示
霍桑实验对教育启示霍桑实验对教育的启示在管理学领域,霍桑实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不仅仅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对于教育领域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
霍桑实验是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实验最初的目的是研究工作环境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许多远超预期的因素。
首先,霍桑实验强调了“人”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我们的学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器,而是具有丰富情感、独特个性和多样需求的个体。
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
教师应该像霍桑实验中的研究者那样,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那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不应该简单地批评指责,而是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困惑,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其次,实验中的“非正式组织”概念也给教育带来了思考。
在学校中,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组织,比如兴趣小组、好友圈子等。
这些非正式组织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教师应该关注这些非正式组织,引导它们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对于积极向上的兴趣小组,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让学生在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一些可能存在不良倾向的小圈子,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再者,霍桑实验中的“访谈实验”让我们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良好的师生沟通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困惑。
这种沟通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应该延伸到课后。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学生也会因为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另外,霍桑实验中发现的“社会人”假设也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改变策略,关注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霍桑效应给我的启发
·教学探讨·161改变策略,关注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霍桑效应给我的启发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二中 杜 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到让学生乐学多思,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自2011年8月份开始,我校申请了自治区级的课题研究《霍桑效应在高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影响》,在课题提出的初始阶段,我们的出发点是借鉴霍桑效应中的激励与赏识教育作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厌学到慢慢对学习感兴趣,最后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把霍桑效应的作用从教学延伸到教育,把实施霍桑效应的范围从学困生扩大到全体学生,我们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顺利的完成了第一阶段计划的各项任务,现在马上将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任务,回顾过去的各项工作,在我校教育教学中,霍桑效应正慢慢地发挥着预期的作用,我们都从中到了启发,现结合几个发生在我们第一阶段的案例谈谈我受到的启发1.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作为教师,就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说自己对老师,对同学或者对班级工作、学校管理的不满。
学生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自己会感到轻松、舒畅。
如果他们的困惑得到解除,所有的问题得到解决,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努力。
记得高一某班有一名男同学,有一天在办公室和班主任老师争吵,究其原因,原来是该同学没穿校服,结果让值周班扣了分,班主任老师很生气,先没问原因就把这个同学批评了一顿,结果是老师学生心里都恼火,学生也不说明原因,反正就和老师对着干,后来这个班主任老师出去了,刚才一直在场的另一名老师耐心得听取了这个学生没穿校服的理由,在听这个同学的申明时,那个老师始终没插话,他只作一个忠实的听众,原来这个同学不是无故不穿校服而是校服洗了还没干。
从霍桑效应看高校教师管理
活 泼、又心体来看 ,高校管理 者要树 立教师第 一
和 一 切 从 教 师 出 发 的 管 理 理 念 , 所 有 日常 管
理行为 都要 围绕 教师展开 ,对教师 做到全方
位 的 尊 重 、 理 解 、 关 心 、激 励 。 高 校 管 理 者
视 ,人 的 思 想 和 情 绪 状 态 直 接 影 响 人 的 工 作 积 极 性 。 “ 话 试 验 ”更 是 意 义 深 远 : 工 作 谈 人 员 的不 满 不 能 被 忽 视 ,强 迫 性 地 抑 制 只 会 起 到 相 反 地 作 用 。事 实 上 , 敞 开 言 路 是 管 理 者 高 姿 态 的 展 现 ,在 听 取 被 管 理 者 的意 见 与 建 议 之 后 反 而 能 够 提 高 管 理 者 的 水 平 , 自然
如 何使教师 成为大学 的主体 和主导成 为 高校 教师管理 的重要一环 。从霍 桑工厂所进 行 的管 理实验 来看:一方 面,管 理者要给予 员工适 当的关注 ,从而让 员工感 到 自己是组 织的一 员,既有 了归属感也 有 了荣誉 感和责
于 生 存 和 成 长 的根 本 。 另 一 方 面 ,作 为 领 导 者 , 在 具 体 的 领 导 活 动 中 , 一 定 要 注 重 畅 通 宣 泄 渠 道 , 努 力 营 造 那 样 一 种 使 人 们 既 生 动
霍桑实验教育启示录
霍桑实验教育启示录在教育领域的长河中,我们不断探寻着能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而霍桑实验,这个在管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同样为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霍桑实验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最初是为了研究工作条件与工人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然而,实验过程中的一系列发现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为管理理论和实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霍桑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社会人”假设。
在教育中,我们不能仅仅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者,而要认识到他们是具有情感、需求和社会关系的“社会人”。
每个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于课堂中的个体,他们在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中形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
这就提醒我们,教育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素养。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当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支持和满足,他们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另外,霍桑实验中的“非正式组织”概念也给教育带来了思考。
在学校中,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组织,比如兴趣小组、好友圈子等。
这些非正式组织对学生的行为和态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只看到正式的班级组织,而要关注到这些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合理引导和利用非正式组织,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霍桑实验还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
在教育场景中,有效的沟通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够促进信息的传递、理解和共享。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再者,霍桑实验中的“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也能迁移到教育中。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智力因素,心理状态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运用霍桑效应提升高师艺术生理论教学有效性研究
运用霍桑效应提升高师艺术生理论教学有效性研究摘要:对于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艺术生存在的重专业轻理论的学习状况,为了提升理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校教师要从从学生需求出发,运用霍桑效应的理论,关注学生,让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感到受重视,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阐述霍桑效应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一是观念上渗透;二是情感上激励;三是方法上引导;四是行为上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霍桑效应原理,让学生经常体验“被关注”的情感,才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活动才会更加有效,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心理效应;学生需求;理论教学;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4-0042-02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其实质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
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各有所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心理。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艺术生而言,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掌握相应的音乐、美术等专业性技能之外,还必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从而打造出既具有专业特色,又具有理论基础的人才培养格局。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知识和能力成为未来社会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大学生们己经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大学生们普遍能认识到理论学习的必需性和重要性,也希望在理论上充实和提升自己。
但是,大学生们往往以实用性、有用性为标准,对课堂教学作出价值判断,这一点决定着他们对大学课堂教学的态度。
表现出来就是在实际的学习中,仍然存在着重专业轻理论的状况。
如,有些学生能起早贪黑地去琴房练琴,在理论课堂上却出现学习热情低,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问题,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逃课”现象。
霍桑实验对高校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霍桑实验对高校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摘要:霍桑实验是管理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试验,是管理科学发展史的里程碑,奠定了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
霍桑实验的实验结论不仅对提高工厂、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课堂教学也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
尤其是“社会人”假设和“非正式群体”概念,对于重视学生作用,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霍桑实验;外语教学;小组学习1.霍桑实验的内容霍桑实验是指在1924年至1932年期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Mayo,George Elton,1880—1949)主持的,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实验研究,包括照明试验、福利试验、访谈试验和群体试验四个阶段。
根据实验结果,物质工作条件与工作效率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工作者的心理因素对于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
据此,梅奥等学者提出“社会人”假设以及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社会人”假设即人是由社会性的,需要得到友情、归属感、被尊重等;“非正式群体”是正式组织中自发形成的,这种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规范,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着控制和调节指导作。
另外,研究对象还存在着“霍桑效应”,既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被关注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言语。
霍桑实验突破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束缚,把研究重点从物质因素到了人的因素,开辟了管理研究新理论,奠定了现代行为科学的基础。
2.高校外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高校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是学生接受高水平语言输入学习的场所,也是有效进行语言操练实践的地方。
外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进行语言规则学习和语言实践练习,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外语水平、“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近年来,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水平逐步提高,但仍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以教材为中心,忽视情感表达在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以教材为中心,过于强调教材知识,而忽视了情感表达教育。
“霍桑实验”给高职旅游教育的几点启示
2015年1月下半月刊现代教育管理从1978年我国第一所旅游学校——南京旅游学校、1979年第一所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到2010年形成中等、高等各类旅游院校1744所、在校学生约96万人的规模。
三十多年间,旅游教育快速发展,在这千所旅游院校中,绝大多数是职业学院和专业技校。
可以说,旅游高职教育始终是我国旅游产业的基础支撑,它始终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和教育改革共同成长。
一、存在问题除了面临政策与生源瓶颈外,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还需面对两个严峻的挑战:(一)行业瓶颈旅游行业就业和发展吸引力的弱势问题,是制约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瓶颈。
1、是社会地位不高。
旅游行业为服务行业,工作时间长、工作辛苦、标准要求高。
不少人对旅游业存有偏见,认为旅游服务是“伺候人”,不光彩、不体面,甚至认为在酒店工作人文环境不好,作为独生子女,家长、孩子都不愿选择旅游业。
2、是普遍薪酬较低。
仅以饭店业为例,国家统计局对除农业外的13个行业的平均工资进行的比较分析显示,饭店的薪酬水平排名从1996年的居于前列已下滑到2007年的最后一名,而且与最高工资行业的差距逐年拉大。
有关研究机构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饭店从业者对薪酬不满意,旅游专业本专科毕业生首次对口就业率继续走低,本科层面平均签约率为29.48%,专科层面为34.12%。
3、是对职业发展有担忧。
有人认为,旅游业是“吃青春饭”,年龄大了,要二次择业;认为旅游行业职务提升机会少、个人发展空间不大等等。
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考生就读旅游高职院校,影响学生到旅游行业就业发展,从而制约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自身瓶颈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因发展历史较短、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政策支持不到位,加上社会偏见影响,旅游高职院校自身面临的问题突出,也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
这主要有: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与旅游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旅游高职教育特色不鲜明;二是双师型师资,特别是有丰富行业经验、较高专业水平的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且对此类师资的吸引力差,进入渠道不畅;实训条件差距大,不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10-01基金项目:南方医科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课题(批准号:2002-161)作者简介:江晓玲(1974-),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系讲师,博士。
霍桑效应对高校教师的启示江晓玲,俞守义,陈 清(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系,广东广州 510515)摘要:高校教师要学习和运用 霍桑效应 ,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 被注意的需求 、 被倾听的需求 和 和谐融洽的小环境的需求 ,与学生进行友好交流和互动,以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霍桑效应;高校教师;心理效应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07)01-0012-021 霍桑效应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曾在1924年到1932年间进行过一项长达9年的试验研究,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但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照明度强弱、休息时间长短、工厂温度等)改善与未改善,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
对于这种 传统假设与所观察到的行为之间神秘的不相符合 ,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 霍桑效应 。
即参加试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 被关注 ,因而怀有在以往的工作中所不曾得到的归属感,无形中增强了整体观念、有所作为的观念和完成任务的观念,从而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这一系列试验中,有个 谈话试验 ,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
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工厂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作详细记录,而且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
谈话试验 使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由于工人将对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的不满发泄了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霍桑效应表明,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即对工作的满意度。
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效率也就越高。
而高的满意度则是来源于个人需求的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即 被关注的需求 、 被倾听的需求 和 和谐融洽的小氛围的需求 。
2 霍桑效应对教师的启示霍桑效应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霍桑效应。
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高校教师就要学会运用 霍桑效应 ,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增强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2.1 被倾听的需求 对教师的启示长期以来,高校教师总是掌握着 话语霸权 ,而学生只是被当作一个容器,等着往里灌东西。
而由 霍桑效应 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最本质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而被倾听的需求,正是这种渴望最直接的表现之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强调 学生倾听教师 ,还要强调 教师倾听学生 。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日常的交流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要随意打断而影响他们的思路,即使要纠正错误也尽量在其说完之后,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可以给以适当的启发,并鼓励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就能捕捉到学生思维的亮点,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打开创新的思路,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另外,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 霍桑效应 ,让学生也学会 倾听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伙伴发言的好习惯。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常常只管自己说而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在意的只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一旦没有满足自己发言的欲望,就会垂头丧气,产生消极沮丧的心理。
由此看来,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养成 倾听别人 的好习惯。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中那些很好的倾听者比那些不善于倾听者更为成功。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相当重要。
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所有产生的心理问题,大都属于人际沟通障碍造成的,而良好的沟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倾听。
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果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 霍桑效应 等心理效应学习与人交往的诀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沟通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增强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2.2 被关注的需求 对教师的启示国外一所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这所学校在入学时,依惯例要按智力测试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
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试结果由于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里的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所谓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
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普通的孩子)明显高于普通班(优秀的孩子)。
这也可以看作是教育中的 霍桑效应 ,它表明,学生的 被关注的需求 一旦得到满足,就会建立极大的学习信心、产生强烈学习动机,从而使自身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从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意识到,学生不是容器,不是产品,而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
只要是人,就希望被关注、被重视。
那么,作为一个高校教师,该如何关注学生呢?首先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
在以考分为重的各种压力之下,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以成绩的高低来区别对待学生,这无形中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阴影,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当不利。
在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同等地关注他们的发展。
(下转第31页)!12!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以帮助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2.3 发挥学生社团的主体作用利用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多提供心理咨询的途径和机会,对那些不愿意去咨询机构而又有需求的学生,根据其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恋爱的学生打开心扉,正确面对恋爱关系;加强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团队精神,改变其偏执孤独的性格;帮助贫困学生建立自信,消除其自卑心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避免其自暴自弃。
扩大校园宣传力度,通过校报、广播、心理协会等媒介营造气氛,形成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人人追求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
2.4 在课堂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德育、人文素质教育和智育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卫生观念,有机结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反映在环境优化和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中。
例如,把 健康的心理与成才作为∀思想品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予以讲授,开设∀大学生心理辅导#、∀普通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真正提高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2.5 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目前,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一定比例的学生都拥有电脑,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相联接。
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新的构成部分,但同时也对校园文化造成了冲击,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加紧自身网络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防止有害信息对学生思想的侵蚀;其次,要加强正面信息资源的建设,增强校园网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同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使其成为心理研究与开展咨询活动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参考文献:[1]叶立群,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2]张 健,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李 琳.试论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J].滁州师专学报,2004,6(2):43-45.[4]Richard J.Gerring.Ph i lip Zimbardo,Psychology and Life[M].Posts&T elecom Press,2003.[5]吴江霖,戴建林.社会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陈 琳.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2):90-93.(上接第12页)其次,在课堂上,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要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素材,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及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学习情绪,使每个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走出被动的心态,具有完美的个性。
2.3 和谐融洽的小氛围的需求对教师的启示临床上,患者对医生或医院的喜欢或厌恶,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如果觉得某医生医疗水平高,对该医院的各项服务都很满意,医患之间会形成 和谐融洽的小氛围,这样,患者就会积极配合各种治疗,病情的改善甚至会超出药物本身的治疗效果。
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谐融洽的小氛围所产生的效果是任何一般的规章制度所不能相比的,它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终生受益。
那么,如何与学生进行成功的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 和谐融洽的小氛围呢?首先要以德服人。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教师不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员,更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领路人。
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理应从自身着手,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还必须懂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抓住他们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达到这个目标,丰富的学科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对教学要有热诚,有积极与学生对话的态度。
学生对这样的教师会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敢于交流,敢于无顾虑地质疑问题,形成互动式教学氛围。
还要重视能力培养。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理应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这无疑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学生对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服气、信任,师生之间自然会建立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另外,还要强化创新意识。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
托兰斯的研究发现,教师创造性的高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果教师善于吸收最新科学成果,能创造性地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手段、技术来教育学生,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不断进行创造性教学,学生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地过程,一定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大学是社会的最高学府,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力军,高校教师一定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还要善于学习和学生分享各种心理学效应,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和互动,以取得较满意的教学质量,也使做人、做事的道理无形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