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虫媒传染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简报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简报
地方病是在特定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下,由某些微生物、毒素或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主要分布在全国贫困地区。
常见的地方病有热带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产生活。
为了加强地方病防治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我们编写了以下简报。
一、疾病概况。
1.热带病:包括脑炎、登革热、疟疾等,主要通过蚊虫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居住环境卫生保洁和个人使用蚊帐、灭蚊器等。
2.血吸虫病:病原体为血吸虫,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改进饮水方式、加强卫生治理和禁止污染水源。
3.结核病:病原体为结核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消除聚集性住所和加强个人卫生防护。
二、预防知识。
1.加强卫生环境治理,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避免疫病感染。
2.积极开展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意识。
3.注意日常饮食营养,科学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4.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处理不良的身体状况。
三、应对策略。
1.开展群众健康筛查,加强对地方病的监测和防控,落实和补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扩大药品保障范围。
2.加快农村卫生专业化建设,普及科学健康知识,为贫困地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3.加强地方病治理技能培训,提高区域保健人员和医疗人员应对地方病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加强对地方病的防控宣传,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有助于保障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放心地生活和工作。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1、基本概念广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食(饮)入被感染期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水源而引起的人体感染的寄生虫病。
狭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幼虫阶段寄生于动物/植物体内或表面而发育或繁殖,并以该种生物作为生活史过程中的宿主或传播媒介,人若食用含有该虫的未熟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
表1 食源性寄生虫病来源于分类来源分类临床常见疾病肉源性寄生虫病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牛带绦虫病、亚洲带绦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肉孢子虫病等鱼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东方次睾吸虫病、日本棘隙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异尖线虫病、膨结线虫病、裂头绦虫病、颚口线虫病等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斯氏狸殖吸虫并等两栖爬行动物源性寄生虫病舌形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病、裂头蚴病等节肢动物源性寄生虫病西里伯瑞列绦虫病、长膜壳绦虫病、犬复孔绦虫病、巨吻棘头虫病、管线虫病等植物源性寄生虫病姜片吸虫病、片形吸虫病等软体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拟裸茎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等水源性寄生虫病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溶组织阿米巴病等2、流行病学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决于是否存在自然疫源性,是否获取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以及是否有生食、半生食动植食物的习惯。
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从以自然疫源性为中心的地方性流行,扩展到跨区域性传播;部分地区出现了流行范围的扩大和流行水平的上升。
(1)传染源不同类型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因寄生宿主和保虫宿主的不同,其传染源差异较大。
例如弓形虫病的传染源是猫及猫科动物,人经胎盘的垂直传播也具有传染源意义;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等的传染源是能排出虫卵的人、畜和野生动物;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尤其是鼠类)。
体内存在寄生虫并能排出虫卵(或包囊、卵囊、幼虫等)而造成新的感染的人或动物均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生食或食用未熟透的含有感染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和水而感染,使用被感染期虫卵及幼虫污染的器皿等也有可能感染。
我国南方地区常见虫媒传染病
我国南方地区常见虫媒传染病流行概况和预防策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疫源性疾病最多的国家之一,尽管法定报告的发病比例较低,但死亡人数却占了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约50%。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由吸血昆虫传播的病毒,其特点是病毒可在昆虫体内繁殖,但昆虫本身不发病,昆虫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畜引起疾病,因此虫媒病毒可以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
病原体主要包括黄病毒、甲病毒和布尼安病毒等三大类, 其中多种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严重疾病, 特别是脑炎和出血热, 有较高的死亡率。
我国南方地区虫媒传染病主要有蚊传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白蛉传黑热病;虱传流性行斑疹伤寒;蜱传森林脑炎、新疆流行性出血热、莱姆病、蜱传回归热、北亚斑点热和埃立克体病;以及螨传恙虫病和肾综合症出血热本文就目前虫媒传染病的种类、流行趋势、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南方气候变化概况南方地区气温高,夏季长,由于地处低讳,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1 500~2 000小时),降雨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 500以上,平均温度在21°C至23°C之间。
非常适合昆虫媒介的自然繁衍, 是虫媒传染病的多发地区。
而登革热和乙脑是最常见的虫媒病毒病, 发病急骤、传播快、危害严重, 受到广泛重视。
登革热近年来更是发生频繁, 大有扩张蔓延之势。
此外, 可能与虫媒病毒感染相关的“不明热”时有发生。
南方地区是我国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4,本区人口6亿多,人口密度高。
对外交流多,人口流动频繁,是我国主要的对外开放的窗口。
几种重要虫媒传染病流行概况登革热: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据报道,每年全球约有25 万~50万例登革热。
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登革热病死率高达40%~50%。
2014年,全国已有23个省份报告登革热病例,病例数比去年同期上升4倍以上,并在2005年后首次报告登革热死亡病例。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关键词】肉食源性寄生虫病淡水动物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定义未见标准定论[1]。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因摄入含有感染阶段寄生虫病原而使人体罹患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2]。
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肉食源性寄生虫病:①猪/牛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囊虫病)。
②旋毛虫病。
③弓形虫病。
④肉孢子虫病。
植物食源性寄生虫病:①布氏姜片吸虫病。
临床诊断:居住或到过流行区,有生食菱角、茭白、荸荠史。
当出现慢性腹泻等消化道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水肿,严重感染患儿可有消瘦、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可通过粪便镜检发现虫卵而明确诊断。
治疗:①吡喹酮,10~20mg,1次顿服,1个月后粪便虫卵转阴率可达95%~100%;②硫双二氯酚,槟榔,已少用。
淡水动物食源性寄生虫病:①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流行现状:我国大陆除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外,其余27个省(区、市)以及台湾省、香港、澳门都有该病流行或病例报告。
确诊有赖于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中找到虫卵。
IHA、ELISA等免疫学诊断方法,可作辅助诊断。
②棘口吸虫病。
临床诊断:居住或到过流行区,有生食淡水鱼、螺史。
当出现厌食、下肢水肿、贫血、消瘦、发育不良等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与感染虫体数量成正比)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在粪便中查到典型的虫卵即可确诊。
③棘颚口线虫病。
临床诊断:有生食淡水鱼及泥鳅史。
人并非本虫的适宜宿主,故在人体很难发育成熟,多以幼虫状态存在。
该幼虫可在人体各部位穿行,从而引起皮肤及内脏幼虫移行症。
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常造成诊断困难,经镜下活检可明确诊断。
④管圆线虫病。
流行现状:管圆线虫病是一种少见的寄生虫病,其病原体管圆线虫最先于1935年在广州家鼠及褐家鼠的肺被检出而被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⑤阔节裂头绦虫病。
流行现状:在我国较为少见,东北、广东、台湾等地共有10例报道。
主要是由于食入生的或不熟的含有阔节裂头绦虫幼虫(裂头蚴)的鱼类而感染。
《预防医学》试题库-判断题
《预防医学》判断题一、绪论(11题)1、三级预防指的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预防()2、预防医学是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3、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主要着眼于健康与无症状患者()4、健康疾病连续带是指健康-疾病-健康()5、传染病的二级预防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和早隔离()6、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宣布天花消灭的国家()7、社区预防以群体为单位,临床预防以个体为单位()8、对于某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即可能属于一级预防、也可能属于二级预防措施()9、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10、现代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个部分()11、任何疾病或多数疾病,不论其致病病因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答案: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二、流行病学概述(16题)1.流行病学的研究重点是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2.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研究认识疾病和健康的。
()3.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尚未发病的处在某病潜伏期的病人。
()4.假如要检查某地区销售的猪肉是否合格,是否有添加“瘦肉精”,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
()5.发病率的分子是某时期内某人群中的新增病例数。
()6.患病率的分子是某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7.对于急性重症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最恰当的指标是死亡率。
()8.用于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是遗传流行病学。
()9.用于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是移民流行病学。
()10.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患病率。
()11.有严格季节性的疾病一般是虫媒传染病。
()12.研究肿瘤的时间分布,主要应分析其长期变异。
()13.测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可用罹患率表示。
()14.病死率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疗水平和早期诊断能力等。
长输管道作业人员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现场调研对某长输管道首站、达化站、川 维站、枝江站、九江站、武乙烯站、扬子石化站、金 陵石化站等站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包括工 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接触情况、历年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和周围环境中非职业性危 害(周边企业废气排放、有毒动物、地方病等)[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第 24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GBZ188—2014《职 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GBZ2.1—2017《工作场所 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 素》、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 测的采样规范》、GB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 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恶臭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6297—201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GB15976—2015《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等有 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进行分析。
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
2021 年第 21 卷第 6 期
检、野外巡线容易遭遇蛇咬。
3讨论 3.1结论
长输管道生产工艺采用国内成熟先进的工艺 技术,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工 作场所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少,且人员接 触时间较短,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低于标准 限值, 健康影响较小。
d) 部分站场位于化工企业周围,周边企业污 染物(生产废气)排放过程中影响作业人员主观感 受,站控室、宿舍、休息室等辅助用室可设置附带 过滤设施的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器,保证作业人 员良好的工作环境。
e) 站场周围存在可能引起急性中毒的企业, 建议配备便携式四合一报警器,并按照危害因素 防护要求配备呼吸类个体防护用品, 按照专项应 急预案进行专项联防演练。
预防医学:地方病概述
预防医学:地方病概述
为帮助各位考生更加了解卫生人才考试行医学预防知识,今天为大家整理历年国考常识知识点进行分析,其中地方病是常考的一类题型,今天今天便与各位考生一起分享一下有关地方病的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预祝各位考生考试成功!
一、地方病的判断依据
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较高。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较低,甚至不发病。
新迁入该地区的居民,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趋于和当地居民一致。
居民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降低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二、地方病的分类
(一)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地壳化学结构、水文地质、火山暴发等原因使地表或地下水中某
些元素缺乏或过多引起的疾病。
如: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
(二)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指某些地区自然界存在某疾病病原体与贮存宿主,在自然条件下该病在野生动物或禽畜间流行,人因与动物传染源接触而感染发病。
如:血吸虫病、鼠疫、布鲁司菌病。
(三)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有关地方病
燃煤污染型
病区居民在室内敞烧高氟煤,煤中的氟污染了空气和粮食、蔬菜,居民长期摄入而致病。
饮茶型
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长期大量饮用含氟量高至数百毫克左右
的砖茶,高者达到上千毫克而致病。
还有库鲁病等与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
(四)病因未明地方病
如:克山病、大骨节病、趴子病、乌脚病。
虫媒传染病与自然疫源性疾病
这类传染病在我国每年传染 病总发病病例中约占5%~10%, 但它的病死人数则占传染病总死亡 人数的30%~40%。常见的病媒昆 虫有蚊子、苍蝇、蟑螂、臭虫、虱 子、跳蚤、蚂蚁等,此外还包括蠓、 蚋、虻、白蛉等。
不同虫媒传染病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是 不尽相同的。以乙脑为例,流行性乙型脑炎 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乙脑病毒,经蚊虫传 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猪、 牛、马、鸡、鸭、鹅等均可感染乙脑病毒, 特别是幼猪感染率最高,通过蚊虫叮咬在猪猪及猪-人间传染,因此乙脑的主要传染源为 猪。广西的桂南、桂东南、桂西北是高发片 区。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多样化,病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污 染空气、尘埃、水源、食物、血液等经呼吸 道、消化道、皮肤伤口、粘膜接触等传播, 也可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入螨类在鼠—人之间 传播。本病好发于海拔500米以下平原和丘 陵地区,如山东、湖北、湖南、浙江、江西、 黑龙江省等,目前有向大、中城市及沿海港 口扩散的趋势。广西疫情主要分布在东北部。
个人防护是关键 因为老鼠、蚊子、虱子、跳蚤是 虫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预防 时要做到:1.了解疾病疫源地的分布 和流行情况,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清洁 卫生、运动。做好灭鼠、灭蚊、防蚊, 灭虱、灭蚤的工作,以切断疾病的传 播途径。
2.与家畜家禽一起生活的农村居民, 除对家畜、家禽的棚圈应定期喷洒 灭蚊药物,还要注意与之保持一定 的距离。
。
5.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夏日用 蚊帐、蚊香、防蚊油、驱虫剂等。 6.如果发生异常病征,应及时就 医诊治,不可贻误时机。7.如果 发现虫媒传染病疫情或可疑疫情, 应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对于有合适疫苗的虫媒传染 病,在适当的时机可以接种疫苗。 但是,改善周围环境,注意个人 卫生,做好针对性的自我防护, 从根本上切断传播途径,仍是最 安全有效的方法。
传染病按感染源分布的地域分类
传染病按感染源分布的地域分类传染病是指可以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或水源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根据感染源分布的地域不同,传染病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地方性传染病、区域性传染病和全球性传染病。
一、地方性传染病地方性传染病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其感染源和传播方式主要集中在该地区内。
这类传染病通常受到局限因素的限制,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地方性传染病:1. 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感染源主要是蚊子,其中以伊蚊和埃及斑蚊为主要传播媒介。
登革热在热带地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
2. 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动物感染。
鼠疫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和一些亚洲、非洲国家。
传播途径主要为跳蚤叮咬和接触感染。
尽管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鼠疫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仍然需要高度警惕。
3. 山地病山地病是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类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感染源包括高原地区的气候、地质和生境条件等。
常见的山地病有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心脏病等。
山地病对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区域性传染病区域性传染病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流行并具有较高感染率的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的传播范围较广,涉及的地理区域更广泛,但并未蔓延到全球范围。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区域性传染病:1. 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病,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美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传播途径主要是蚊子叮咬,尤其是按蚊。
2. 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常见于全球大部分地区。
传播途径主要是犬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
狂犬病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类由不同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疾病,包括埃博拉病毒、拉沙病毒等。
食源性寄生虫病
eat raw fish or uncooked fish frequently
Reservoir host
五.预防和控制措施
• 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采用综合性预 防和控制措施。 • 卫生宣教
1.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制定相关食品安全行 动计划,加强动物饲 养、加工、储存和销 售等环节的管理。 • 加强卫生检疫,严防 含有寄生虫的各种肉 类进入市场。
三.感染途径
• 1. 主动生食 患者多因为吃生鱼片、蛇胆 、各种动物肉类和饮用生水感染。 • 2. 无意半生食 患者吃鱼生粥、醉蟹、 烧烤、凉拌螺肉和涮火锅等,因为时间和温 度不够,未能杀死寄生虫感染阶段而感染 • 3. 操作食品生熟不分,食品被含寄生虫 感染阶段污染而致。
1. 主动生食
Case report
Liver fluke patients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对消化道损伤
T. solium
T. saginata
2.• 机械性损伤 Fasciolopsis buski, or Ascaris
lumbricoides, penetrate the bowel w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 lung Flukes destroy the tissues locally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动方案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病施策、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现代化疾控体系初步建立,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疾控机构科研能力稳步提升,疾控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
重大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消除成果持续巩固,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减少突发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发生与流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监管(一)新冠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行动。
保持各级联防联控机制有效运转,巩固拓展新冠疫情防控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乙类乙管”,不放松、不加码,建立完善国家层面定期会商机制和省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
持续做好新冠多渠道监测及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持续关注国际疫情及流行株变化,强化入境口岸检疫查验,动态开展疫情分析、研判和预警。
聚焦学校、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重点机构,瞄准“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盯紧节假日和大型活动等关键节点,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持续加强公众健康宣教,统筹做好新冠、流感、肺炎、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免疫水平。
加快完善平急结合的防治体系,指导各地统筹调度医疗卫生资源,加快推进医防融合、医防协同等机制创新,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二)重点急性传染病防控行动。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与防治措施
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分类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的宿主有很多,有些通过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肉类传播,有些通过蚊虫叮咬而感染人体,也有这样一类寄生虫喜爱寄生在淡水鱼、淡水螺、虾蟹和淡水贝类体内,它们就是通常所说的“吸虫”。
而若要细分,食源性寄生虫病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鱼源性、肉源性、淡水甲壳动物源性、螺源性和植物源性等。
华支睾吸虫病是较为常见的鱼源性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
华支睾吸虫一般寄生于人体内肝胆管处,故又称之为肝吸虫病。
肉源性寄生虫病的代表是旋毛虫病、猪带绦虫病、牛带绦虫病等,这些疾病是由于人类生吃猪、牛、鼠、猫等肉类而引起的感染。
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则以并殖吸虫病为主,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与斯氏狸殖吸虫病,是寄生于人体或动物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一种发病较为缓慢的寄生虫病,往往是因为生吃溪蟹或蝲蛄而引起的感染。
引发酸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螺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是吃螺类食物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往往是以头痛、精神失常为主要发病症状。
植物源性则以姜片虫病为主,是布氏姜片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
2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原因由于食源性寄生虫感染途径一般是经口感染,例如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经口感染是唯一途径;广州管圆吸虫病,姜片虫病主要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所以食源性寄生虫病多是因为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所引起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越来越趋向于快速,时尚,生食或半生食在部分地区和人群成为一种流行,而若生食与半生食的食品未经过严格处理消毒,一旦被人们食用以后,就会有很大概率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
近年来,患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人数逐渐上升,少见的病例也在逐渐增多。
其主要原因如下:(1)某些地区特殊的饮食习惯。
云南等地区依然保存着“剁生”的食俗。
剁生,是中国西南地区彝、傣、白等民族食俗,剁生是年节食品,是以生肉为菜加工拌食。
虫媒与动物媒介传染病预防知识
虫媒与动物媒介传染病预防知识虫媒传染病是指以吸血节肢动物(昆虫)为媒介的传染病,动物媒介传染病主要指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由野生动物或饲养动物作为疾病的宿主(传染源)而传播的传染病。
常见虫媒与动物媒介传染病病原及传播途径预防措施:1、动物喂养与看护①与动物接触(如鼠、鸡、鹅、鸭、鸟、猫、狗及野生动物等),注意防止被抓伤或咬伤,接触后一定要洗手。
②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的粪便及排泄物。
③及时给宠物、牲畜注射相关免疫疫苗。
④避免用未煮熟的动物内脏喂养宠物、家禽。
⑤妥善处理家禽、家畜及宠物的粪便,不要让宠物及牲畜随地便溺。
2、饮食卫生①不吃生或半熟的鸡蛋及肉类等食品,不滥吃野味。
②不吃可能受到鼠类等动物污染过的生冷食物、水和饮料等。
③家禽、家畜的内脏及粪便中可能带有病毒,因此在烹调时必须把肠及内脏及肉分开处理,并彻底清洗屠宰及盛载的器具。
④剩余食物要冷藏或封盖保存,防蝇防鼠防尘,隔餐食物应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3、个人防护①在疫情流行地区或季节,或从事有感染危险的工作,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蚊帐、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②避免裸露皮肤或伤口直接接触可有含有病原体的排泄物、污染物品及“疫水”等。
4、尽早发现患者及传染源,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服药及加强个人防护。
6、整治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感染禽流感的鸡、鸭等禽。
传播途径:人类直接接触感染病毒的禽类及其粪便和分泌物可被感染。
目前尚未发现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易感与高发人群:12岁以下儿童最容易受到感染。
与禽类密切接触人员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1、禽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体育锻炼;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4、公众特别是儿童尽量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鸡、鹅、鸭,鸟等);5、接触禽类及其蛋类、粪便后,用皂液和流水洗手;6、若有发烧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7、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一、地方病的概述(一)我国地方病流行和防治现状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定义:在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通称为地方病。
我国地方病流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地方病尤其多发生在山区、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已成为一些地方致残、致贫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总缺碘人口的一半,据统计我国1000余万智力残疾人中80%以上是由碘缺乏造成。
全国有10万多个村庄在高氟区,而大骨节病的受威胁人口超过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也在7000万以上。
从病种上看我国共有70余种地方病,其中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甲病、克汀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病种。
经过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群防群治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国80%省、市(区)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氟中毒病区中50%以上中、重度病区完成了改水降氟任务,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42%,其中急性感染病人下降了91.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稳中有降。
控制和根治地方病比起其它类疾病的防治要困难的多,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出现了地方病的回升情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地方病的危害。
(二)地方病的病因分类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原生环境的土壤、饮水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造成的人体摄入量与生理需要量的不相适应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表现为特异地区人群中的特异疾病,所以此类疾病又称为水土疾病。
(1)元素缺乏性:如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2)元素过剩性:(中毒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一、地方病的概述(一)我国地方病流行和防治现状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定义:在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通称为地方病。
我国地方病流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地方病尤其多发生在山区、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已成为一些地方致残、致贫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总缺碘人口的一半,据统计我国1000余万智力残疾人中80%以上是由碘缺乏造成。
全国有10万多个村庄在高氟区,而大骨节病的受威胁人口超过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也在7000万以上。
从病种上看我国共有70余种地方病,其中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甲病、克汀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病种。
经过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群防群治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国80%省、市(区)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氟中毒病区中50%以上中、重度病区完成了改水降氟任务,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42%,其中急性感染病人下降了91.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稳中有降。
控制和根治地方病比起其它类疾病的防治要困难的多,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出现了地方病的回升情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地方病的危害。
(二)地方病的病因分类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原生环境的土壤、饮水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造成的人体摄入量与生理需要量的不相适应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表现为特异地区人群中的特异疾病,所以此类疾病又称为水土疾病。
(1)元素缺乏性:如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2)元素过剩性:(中毒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
地方病防治知识问答
地方病防治知识问答一、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一类疾病。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的地方病发生,有的地区可多达五、六种,受威胁人口多达4.2亿多。
地方病主要发生于广大农村、山区、牧区等偏僻地区,病区呈灶状分布。
二、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分类按病因可分为:(一)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鲁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
(二)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疾病(geo-chemical disease).1.元素缺乏性如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cretinism)等。
2.元素中毒性(过多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c poisoning)、地方性硒中毒(endemic selenium poisoning)、地方性钼中毒(endemic molybdenum poisoning)。
三、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哪些?70年代以来被列为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7种。
四、我国地方病的分布和发病情况我国地方病分布广,罹患者多,受威胁人口更多。
如除上海市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氟中毒。
截止1992年底,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仍有700多万,地方性克汀病人25万多,重病区7~14岁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率15%,亚临床克汀病人达1000万左右,受威胁人口达4.2亿。
地方性氟中毒病人中氟斑牙患者4186万,氟骨症200万左右,受威胁人口3.7亿。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被寄生虫或其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流行状况,以及近年来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几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等,并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还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公众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摄入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多样、饮食习惯丰富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或吸入囊蚴污染的水而感染。
该病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尤为流行,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北方地区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感染源主要为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等)或其表面附着的囊蚴,人们因生食这些食物而感染。
姜片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水生植物种植区。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是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未煮熟的肉类,如猪肉、羊肉等。
弓形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孕妇感染后可导致胎儿畸形。
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
人们因摄入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绦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猪肉和牛肉消费较高的地区。
随着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国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地方病、虫媒传染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共87页文档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防治策略与措施:防治策略是集中 一切研究成果、一切经验构成的疾病 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地方病防治的 根本措施是阻断病因链。必须使用改 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环境的综合 手段,需要医学专业以外的社会力量 和政府行为的参加和干预。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地方性氟中毒:剂量—效应曲线 也为U字型,环境低氟导致人群罹患 龋齿,环境高氟则引起地方性氟中毒, 即氟斑牙和氟骨症。
地方性砷中毒:剂量—效应为上 升型曲线,环境砷含量越高,病情越 严重。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一、地方病按其原因分为自然疫源性疾 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 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三类。
二、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 8种:鼠 疫、血吸虫病、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 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 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地方性氟中毒:剂量—效应曲线 也为U字型,环境低氟导致人群罹患 龋齿,环境高氟则引起地方性氟中毒, 即氟斑牙和氟骨症。
地方性砷中毒:剂量—效应为上 升型曲线,环境砷含量越高,病情越 严重。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地方病学的概念:地方病学是研究 地方性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发 展机制和流行规律以及探讨有效防治策 略、措施的一门学科,它的最终任务是 消灭地方病。
地方病的突出特点是地方性发生, 取决当地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生产 生活习惯等。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地方病、虫媒传染病和 食源性寄生虫病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防治策略与措施:防治策略是集中 一切研究成果、一切经验构成的疾病 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地方病防治的 根本措施是阻断病因链。必须使用改 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环境的综合 手段,需要医学专业以外的社会力量 和政府行为的参加和干预。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与碘缺乏病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生物圈的地球化学称生物地球化学。在 地球地质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 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 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各地人类、动物 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使地球上某一地区自 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过少, 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 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通过近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已知有27 种元素是在生物正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其中已明确能够引起动物和人类致病的有10余 种,如碘、氟、砷、硒、钼、钴、铜、镍、铝、 硼等。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一、地方病按其原因分为自然疫源性疾 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 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有关的疾病三类。
二、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 8种:鼠 疫、血吸虫病、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 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 中毒。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特点是:病因存在 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经过特定的途径(饮水 、空气、食物等)进入危险人群(弱势群体) 的机体,构成地方性流行。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防治的手段与一 般的传染病防治不同,需要医学专业以外的 社会力量、政府行为的参加与干预,必须使 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环境的综合性 措施和手段,阻断致病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如防治碘缺乏病的全民食盐加碘工作,防治 地氟(砷)病的改水降氟(砷)工作等。
二、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是指居住在 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 食物等途径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 疾病,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氟对牙齿的损害 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引起牙釉质白垩、着色、缺损 改变以及严重的磨损。氟斑牙是在牙釉质形成期摄 入过量氟引起的,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儿童,一 旦形成残留终生,轻则影响美容,重则由于严重缺 损或过早脱落,影响咀嚼消化功能而危害健康。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 剂量—效应关系:
碘缺乏病:剂量—效应曲线为 U字 型,环境低碘导致人群罹患地方性甲状 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环境高碘则引 起高碘性甲状腺肿和其他各种甲状腺疾 患,如甲亢、甲状腺癌等。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克汀病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几种常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简介: 一、碘缺乏病:碘缺乏病(IDD) 是由于自然环
境缺碘而引起机体碘摄入量不足所致的一系列损害 ,这种损害就象一个“光谱带”一样表现出纷繁不一 的种种疾病形式,包括传统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地 方性克汀病,以及其他在缺碘地区所出现的相当数 量的单纯聋哑、胎儿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智力 低下、神经精神发育不全或体格发育迟滞、不孕及 亚临床型克汀病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现象。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氟斑牙
氟骨症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