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心理现状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生心理现状分析报告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被动状态,社会、学校、家庭都在呼唤心理学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心理卫生科普宣传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中小学增加心理卫生课”,就是他们的心声。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表明,无论是住宿生还是非住宿生对学习上的问题认识较为清晰,大多数认为自己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不易分心。超出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学存在对考试焦虑不安,未能做到主动学习。社会适应与人格特点息息相关。故此,大多认为自己会主动关心他人、能敢于承认错误、自理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社会中也往往较为有自信。对于异性交往,仅有20%左右的同学对于此问题较为敏感,这是慢慢成熟的表现。而对于异性问题好奇占了多数,因此,我们应该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分析讨论
某一项高分的学生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他们已经产生某些方面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不及时调节,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那么当代职高生为什么会出现此种心理状况呢?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心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不平衡性。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对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
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六岁至十九岁之间,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庭中孩子俨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练。根据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应该正视我国独生子女存在的弊端:
依赖性。对父母、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一个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于过分担忧,隔断了孩子同周围环境的接触。孩子们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同时,由于父母的过分疼爱,对孩子大包大揽,从而使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中,最终丧失了自我,养成很大的依赖性。
利己性。首先,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宠爱,使他们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去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兄弟姐妹相互谦让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不能感到关心、迁就他人也是一种责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吃亏,有意无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观念和方法。此外,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如走后门,拉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强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主义较强。独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难纠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围人。
反抗性与任性。这往往与父母的专制同时存在,这种专制往往表现于滥用威权,遇事过分:过分的爱、过分的严厉、过分的温和、过分的娇养、过分的急躁、过分的盲目和自作聪明。可是以后呢,顽固不再是一种反抗,而成了父母和子女之间永久性的,习以为常的接触方式了。”由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是家中的“小皇帝”,呼风唤雨,往往凭感情办事,自我约束力差,意志力薄弱,情绪波动大,容易形成对他人的反抗性和任性。总之,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依赖性排斥了自主性和创造性,利已性排斥了社会性和利他性,反抗性和任性排斥了和谐性和理智性。
网络的出现,使很多家长都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对于辨别力和自控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上的动荡不安使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网络正好符合了他们渴望自由与成熟的心理需要。职高生思想单纯,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东西在网络中都可以得以满足,有时,孩子对网络的迷恋程度往往出乎家长的意料。
调查结果还表明,学生在注意力、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和考试心理四个方面自我评价都较为积极。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学生在自信度和注意力方面的评价较焦虑度和主动性方面的评价更积极。在问卷的分析中,研究者还发现,对“考试前或考试时,感到焦虑不安. ”表示肯定的占总人数的仅占36.3%。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在较强的学习自信度影响下,虽然对考试焦虑度的评价较积极,但我们却不能忽视这个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就“学习兴趣浓厚,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个问题表示肯定的占总人数的42.9%,这个问题应当成为我们在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中需要着重解决和重视的。
人的社会化过程至出生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人一出生就落入了人际交往中。高中生在与同伴、父母和教师等的接触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取的社会认可,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的人。可以这样认为,人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中,谈高中生的社会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在社会化中的重要性,使得研究和优化学生的人际关系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次调查,研究者从人际交往的倾向、能力和状况三方面考察学生状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