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

合集下载

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

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

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解析知道吗?《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屈原列传》知识点一、通假字1、离:犹离忧也(通罹)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4、绌:屈平既绌(通黜)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6、见:靡不毕见(通现)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二、一词多义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3、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名词,正直)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与横相对)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通值,价值)④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对的)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三、词类活用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6、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7、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8、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9、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10、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11、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12、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四、古今异义的词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今义:颠来倒去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五、句式归纳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推荐下载】精编高三语文下册第四章知识点:屈原列传(节选)

【推荐下载】精编高三语文下册第四章知识点:屈原列传(节选)

[键入文字]
精编高三语文下册第四章知识点:屈原列传(节选)
学生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下册第四章知识点,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屈原列传》知识点
 【字音】
 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 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
 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1。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话题:屈原离骚教育学习《屈原列传》知识点【字音】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 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一、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二、词类活用: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三、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五、成语1、怀瑾握瑜: 瑾、瑜,美玉也。

2023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

2023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

2023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屈原列传》节选被选入了高三语文课文,以下是学习啦为你整理的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字音娴(某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 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 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 濯(zhuó)淖(nào) 蝉蜕(tuì) 皭(jiào)然滓(zǐ) 既绌(chù) 商于(wū) 屈匄(gài) 餔(bū)其糟温蠖(huò) 啜(chuò)其醨(lí) 汶汶(méi méi)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词类活用1、入则与王某某某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梳理脉络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

03《屈原列传(节选)》-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03《屈原列传(节选)》-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3《屈原列传(节选)》《屈原列传(节选)》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chán)谄(chǎn)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ěi)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ěr)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zhuó)淖(nào)污泥之中,蝉蜕(tuì)于浊(zhuó)秽(hu ì),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

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

《诗经》中的国风,描写爱情而不淫荡,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切愤怒。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屈原列传知识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屈原列传知识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屈原列传知识点【原文欣赏】《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唿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唿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句式归纳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判断句)
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动句)
4、楚诚能绝(于)齐。

(省略句、状语后置)
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判断句)
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宾语前置)
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动句)
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被动句)
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被动句)
10、此不知人之祸也。

(判断句)
难句翻译
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治理国家的道理很精通,对外交辞令非常熟悉。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译:他爱护国君、振兴楚国而一反楚国衰弱局面的意愿,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露出来。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译:(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已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一、成长经历1. 屈原的家庭背景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上是楚国的大臣。

由于家族世代为政,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 屈原的求学经历屈原年幼时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他非常喜爱读书,对经史典籍的研究颇有心得。

他曾师事老师屈参学习经史,深得老师的赏识。

3. 屈原与楚怀王的关系屈原在楚怀王的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了楚国的一名重要官员。

4. 屈原的政治生涯屈原历任楚国大夫、左徒、太子四端,是楚国政治上的重要人物。

他在政治生涯中,以忠诚勇敢著称,颇受楚怀王器重。

5. 屈原的流放经历由于楚怀王变心废黜,屈原遭到流放,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流亡生活。

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观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思想观点1. 忠君爱国屈原是中国古代忠君爱国的典范代表,他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尽管在政治上曾遭遇流放,但他始终忠贞不渝地爱国家,为国家的利益无私奉献。

2. 文学观念屈原在文学创作上尊重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主张以人民生活为创作的题材,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3. 社会政治观点屈原对政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主张国家应该以民为本,政治应该服务于人民,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为宗旨。

4. 道德伦理观念屈原提倡高尚的道德伦理观念,主张做人要有良知、正直、忠诚、慷慨等品质,以及对待朋友要真诚、信任和忠诚。

5. 自然观念屈原对自然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宇宙间的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三、代表作品1. 《离骚》《离骚》是屈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优美、立意高远的诗篇。

全篇以写屈原流放的境遇为主线,以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为诗意载体,抒发了他对国家的忠贞与挚爱之情。

《离骚》不仅被誉为楚国之神韵,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 《天问》《天问》是屈原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它是一部表现屈原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无限关怀和深切忧虑的诗篇。

(完整版)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

(完整版)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

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一、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通“返”,追念)3.靡不毕见、举类迩而见义远(通“现”,表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含义)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6.泥而不滓(通“涅”,染黑)7.不获世之滋垢(通“兹”,蒙受,沾染)二、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v.----n.,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v.-----n.,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adj.----n.,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adj.----n.,方正之人。

容:被动,被容纳明道德之广崇:adj.----v.,阐明。

蝉蜕于浊秽:蝉:n.-----状语,像蝉那样……。

浊秽:adj.----n.,污浊环境。

泥而不滓:n.-----状语,niè,生活在污泥里。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n.—状语,从上(对远古)、从下(对近古)、从中(对中古)故死而不容:容:被动,被容纳三、特殊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3.故死而不容。

(被动句)方正之不容也。

(被动句)4.明道德之广崇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5.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状后)四、古今异义屈平正道直行五、翻译1.屈平疾王听之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译: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

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译: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生存的本源。

人处境困难,就会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苦疲惫的时候,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病痛悲伤时,没有不呼喊父母的。

3.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为穷矣。

译: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里间,可以说处境非常艰难。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屈原列传(节选)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屈原列传(节选)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十岁时,随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到京都长安,从名师学习,并受其父的严格教育。

青年时代曾漫游全国,观赏祖国山河,考察历史遗迹,为日后的著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继承父位,任太史令,有机会博览国家藏书。

决心遵其父遗命,写一部通史。

公元前99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直抒己见,为李陵辩护,获罪下狱,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决心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巨著。

此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而且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解读屈原是战国后期的伟大政治家和诗人,他热爱楚国,同情人民,政治上有积极进步的理想。

但是,当时楚怀王昏聩糊涂,为奸党小人所迷惑,忠奸不分,疏远屈原。

在这种情境下,屈原与黑暗势力展开了不屈的斗争,并创作了一系列不朽的诗歌。

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近的遭遇,他怀着对屈原的无限崇敬之情,创作了此传。

这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正确评价屈原及其作品的文献。

2024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小说,主要记载了屈原的一生。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主要知识点归纳:一、屈原的生平2.仕途经历:屈原曾担任楚国官员,但因政治斗争失势,被贬谪至湘江流域。

3.文学成就: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备受赞赏。

二、屈原与楚国政治1.政治背景:楚国是屈原所处时代的一个重要国家,政治斗争十分激烈。

2.楚怀王与信陵君:楚怀王是当时的楚国君主,信陵君则是楚怀王的弟弟。

3.李斯的进言:李斯是楚怀王的大臣,他通过进谏让楚怀王对屈原产生了猜疑。

三、楚国内外形势1.内政困境:楚国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腐败和腐朽的领导层,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对外战争:楚国与秦国、齐国等周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四、屈原的爱国思想1.爱国情怀:屈原对楚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充满热爱,他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2.抱负与愿景:屈原希望能够为楚国带来和进步,使其成为一个强大而富裕的国家。

3.草木离合:屈原通过描写草木凋零和离合的景象,寓意着楚国政治和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五、屈原与楚国人民1.敬佩与喜爱: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才华使他受到楚国人民的敬佩和喜爱。

2.群众基础:屈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并且通过诗歌等方式与民众交流,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不合时宜:由于时代的不合适,屈原的理念和观点未能得到应有的推崇和认可。

六、屈原的悲剧命运1.流亡之路:屈原因政治斗争失势,被贬至湘江流域,流亡生涯艰难。

2.绝望自杀:屈原在负笈之时,因对楚怀王失望和世态炎凉感到绝望,选择了投江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七、屈原对后世的影响1.文学成就:屈原的辞章作品,特别是《离骚》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人有着重要影响。

2.爱国精神:屈原的爱国情怀、忠诚和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对后世爱国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文化传承:屈原对楚国文化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为后世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资料。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屈原列传》知识点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属(zhǔ)草稿惨怛(dá)帝喾(kù)靡不毕见(mǐ)(xiàn)濯(zhu)淖(nào)蝉蜕(tuì)滋垢(gu)浊秽(huì)皭(jiào)然泥(nia)而不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既咎(jiù)眷(juàn)顾被(pī)发渔父(fǔ)憔(qi áo)悴(cuì)哺(bǔ)育啜(chu)泣罹(lí)难(nàn)二、找出并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通“返”,追念) 3、靡不毕见(通“现”,表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含义)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6、屈平既绌(通“黜”,免除官职) 7、齐与楚从亲(通“纵”,合纵) 8、亡走赵,赵不内(通“纳”,接纳) 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10、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11、泥而不滓(通“涅”,染黑) 12、使于齐,顾反(通“返”)三、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颜色古义:脸色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3、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4、从容古义:说话得体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5、诡辩古义:谎话,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四、解释加点的词: 1、娴于辞令(熟悉)2、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3、屈平属草稿(写作)4、平伐其功(夸耀)5、王怒而疏屈平(疏远)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7、可谓穷矣(处境困难)8、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9、惠王患(担心)之 10、大兴师(军队)伐秦 11、臣请往如楚(到) 12、奈何绝(断绝)秦欢 13、屈平既嫉之(恨) 14、人君无(无论)愚、智 15、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 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一类人),皆祖(效法)屈原之从容(说话得体)辞令五、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 2、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内惑于郑袖(名词作状语,在内)4、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模仿)六、判断文言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3、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被动句、状语后置)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5、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可以出使秦国的人) 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7、是以见放(被动句)七、一词多义1、害 A、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B、为陶谦所害(杀害)C、除国之大害(祸害)D、不能害人(损害,伤害)2、疾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B、疾在腠理(疾病) C、疾风知劲草(快,急速)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厌恶,憎恨) E、吾疾贫富不均(痛恨)3、许 A、而赵不许,曲在赵(答应)B、时人莫之许也(承认)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常与疑问代词“何”连用)D、塞上长城空自许(期望)4、属 A、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C、司命之所属(管辖)D、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E、有宁越徐尚之属(类)5、疏 A、王怒而疏屈原(疏远)B、梅以疏为美(稀,与密相对) C、其于计之疏也(疏忽,不周密)D、十三经注疏(注释的一种)6、离 A、“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B、约从离衡(离间) C、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违背,背离)D、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7、迁 A、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B、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的委婉说法)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继,随着)8、闻 A、博闻强识(见识)B、闻道有先后(知道,懂得)C、闻寡人之耳(使听到)9、审 A、审问之,慎思之(仔细)B、审矣,何足怪乎(知道,知悉) C、审时度势(详察)D、明日再审之(审问) 10、望 A、望桓侯而还走(远远地看见)B、欲望百姓亲附(期望) C、自幼有公辅之望(威望)D、若望仆不相师(抱怨)11、过 A、过宋将军而不见(拜访)B、求,无乃尔是过欤(责备) C、过犹不及(过分)D、人谁无过(过失,过错)12、与 A、与之斗卮酒(给)B、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和)C、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和交好)D、蹇叔使子与师(参加,加入)八、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列传知识点

屈原列传知识点

2、倒装句: ⑪状语后置: 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②蝉蜕于浊秽 ③大破楚师于丹、淅 ④战于蓝田 ⑤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⑥使于齐 ⑦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⑫定语后置: ①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省略句: ⑪省略主语: ①(屈原)上称帝喾 ②(屈原)明道德之广崇 ③而(靳尚)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⑫省略介词“于” ①自疏(于)濯淖污泥之中 ②楚诚能绝(于)齐 ③被发行吟(于)泽畔
三、特殊句式: 1、被动句: ①方正之不容也:被„所容。 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被污染。 ③屈平既绌:被罢黜。 ④是时屈平既疏:被疏远。 ⑤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迷惑,被欺骗。
⑥兵挫地削:被挫败,被削减。 ⑦为天下笑:被天下人所耻笑。 ⑧是以见放:被放逐。 ⑨不凝滞于物:不为事物所拘束。 ⑩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被称道。 ⑾竟为秦所灭:终于被秦所消灭。
一、词类活用: 1、名作动: ①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从污泥中出来。 ②时秦昭王与楚婚:通婚。 ③于是怀石:怀抱。 ④厚币委质事楚:拿着丰厚的礼物。 2、动作名: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听力(耳听是非)。 3、形作名: ①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 也:陷害别人或献媚的话;邪恶的小人;端方 正直的人。明,视力。
三、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同“返”,返回。 3、靡不毕见:同“现”,表现,明白。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旨趣。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同“浊”,污浊。 6、屈平既绌:同“黜”,被罢黜。 7、齐与楚从亲:同“纵”,合纵。 8、厚币委质事楚:同“贽”,见面礼。 9、赵不内:同“纳”,收纳。 10、被发行吟泽畔:同“披用事者臣靳尚 ⑭省略宾语: ①怀王怒,不听(秦割地的要求) 4、判断句: 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②“离骚”者,犹离忧也。 ③夫天者,人之始也。 ④秦,虎狼之国。 ⑤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总结一、屈原的生平事迹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诗人和文学家,相传他是楚国大夫宓妃的后裔。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卒年不详,据《史记》记载,他曾在楚国担任过重要的官职,是当时楚国政治的重要人物。

然而,由于受到楚怀王贵族宠臣所迫,屈原被贬谪至汨罗江,最终在江汉之间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屈原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离骚》、《天问》、《九歌》最为著名。

《离骚》是屈原创作于被贬时所作,诗句优美,感情深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杰出作品之一。

屈原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屈原思想的特点屈原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如具有较鲜明个性特色。

屈原的思想观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人性善恶观、政治理想、文学创作等方面。

在爱国主义方面,屈原强调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他倡导“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强调了个人应该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

在人性善恶观方面,屈原认为人性本善,但受到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会使人的善良品性变坏。

在政治理想方面,屈原认为政治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主张政治权力应受制约,反对一切独裁专制的统治。

在文学创作方面,屈原主张以“辞章”为基础,以“情思”为灵魂,以“文辞”为体裁,以“言辞”为外表,以“敷文辞”为内饰,创作具有个性的文学作品。

四、屈原列传的价值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巨著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历史文献。

屈原列传通过对屈原一生的详细记载,使我们了解了屈原的人生、事功和精神世界,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和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屈原列传中的知识点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以古乐府体裁写成。

本文通过对楚国大夫屈原的生平事迹进行叙述,展示了他对国家忠诚、为民请命以及自杀身亡的悲壮故事。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句式和修辞手法:-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对偶句,例如:“父母之年矣,超越内外矣,四亲兄弟矣,国人矣,则何害之有?”-文中运用了排比句,如“虽欲往,其谁从?言将行,其谁信?”-使用了拟人修辞,如“江、汉、淮、浙,山、林、隰、泽,莫不为之动摇”的形容,使文章更加生动。

-运用了倒装句的修辞手法,如“藏之名山,过此太室,是生吾宗,长我维名也”。

-文中采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强调力,如“踌躇满志,娱以乐,谗谄以进,忠告以退”。

2.修辞手法:-文中使用了比喻手法,如“官于文学,为长史、司马,上曰虞舜”的比喻,指代给官之责任。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江、汉、淮、浙,山、林、隰、泽,莫不为之动摇”的夸张形容,突出了楚国大夫对屈原的尊敬。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如“屈原独善其身,而不能用世,反以大篇悲歌自述于斯”。

-文中可以看到抑扬格的运用,如“欲与天下之士士之言也,耳目之祸也,而反其政,振穷厉之兵,雄文明之地,则虞舜之孰能远之。

”3.文言词汇和句式:-文中使用了一些古代词汇,如“应养”(对屈原的恶言中伸张正义)、“诛灭”(指屈原被流放)、“踌躇”(形容屈原内心迟疑)等。

-文中也使用了一些古代诗词中的句式,如“江、汉、淮、浙”、“山、林、隰、泽”、“使其侧者则亡”等。

4.文化背景:-《屈原列传》是基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文中提到的地名和人物都属于中国古代历史背景。

-文中涉及到了古代政治制度,如封建等,借以反映屈原对于政治的忠诚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屈原列传 知识点

屈原列传 知识点

屈原列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二、通假字。

1.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2.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返回)3. 靡不毕见(“见”通“现”,表现)4.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意旨,旨趣)5. 屈平既绌(“绌”通“黜”,被罢黜)6. 齐与楚从亲(“从”通“纵”,合纵)7.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三、古今异义。

1. 明年。

- 古义:第二年。

例如“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 颜色。

- 古义:脸色。

如“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今义:色彩。

3. 形容。

- 古义:形体容貌。

如“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4. 从容。

-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5. 反复。

- 古义:返回(楚国),扭转形势。

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 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四、一词多义。

1. 属。

- shǔ.- 屈平属草稿未定(撰写)- zhǔ.-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接,连续)-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2. 伐。

-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其后秦欲伐齐(攻打)3. 疏。

- 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分条陈述)4. 离。

- “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受)- 约从离衡(使……离散,离间)5. 本。

- 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 人穷则反本(根本,这里指祖宗)- 今存其本不忍废(版本,稿本)五、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泥而不滓(染黑)-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一天天地)2. 形容词作名词。

- 邪曲之害公也(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端方正直的人)3. 使动用法。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使……听觉灵敏,这里指“明辨是非”)- 亡国破家相随属(使……灭亡,使……破败)六、特殊句式。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屈原列传-司马迁》知识点梳理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屈原列传-司马迁》知识点梳理

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受,遭遇。

易错误地理解为“离开”)2.人穷则反本(同“返”,返回,这里译为“追念”)3.靡不毕见(同“现”,明白,显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意旨,旨趣)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同“浊”,污浊)6.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7.屈平既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8.乃令张仪详去秦(同“佯”,假装)9.厚币委质事楚(同“贽”,见面礼)10.齐与楚从亲(同“纵”,合纵,联合抗秦)11.亡走赵,赵不内(同“纳”,接纳)12.被发行吟泽畔(同“披”,披散)古今异义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当权。

今义:行事。

)2.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

)4.颜色憔悴(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5.形容枯槁(古义:外貌,模样。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古义:委婉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7.《国风》好色而不淫(古义:喜好描写男女恋情。

今义:沉溺于情欲,贪恋女色)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古义:返回(楚国) 恢复 (国家)。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一词多义1.属①屈平属草稿未定(zhǔ,动词,撰写)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动词,连接)③属予作文以记之(zhǔ,动词,请托,嘱托) (《岳阳楼记》)④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shǔ,动词,归属、隶属) (《琵琶行并序》)⑤吾属今为之虏矣(shǔ,名词,类,等辈)(《鸿门宴》)⑥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动词,类似)(《核舟记》)2.疏①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动词,分条陈述)(《促织》)③谏太宗十思疏(名词,上给皇帝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④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形容词,稀疏)(《与妻书》)3.本①父母者,人之本也(名词,根本)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名词,草木的根) (《谏太宗十思疏》)③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鱼我所欲也》)④本在冀州之南(副词,本来)(《愚公移山》)4.志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②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志趣)③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④悲其志(名词,志向)⑤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⑥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桃花源记》5.闻①博闻强志(名词,学识)②不闻六百里(动词,听说)③忽闻门外虫鸣(动词,听见) (《促织》)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知道,懂得)(《师说》)⑥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促织》)⑦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闻名) (《出师表》)⑧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知名、名气)(《五人墓碑记》)⑨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劝学》)6.迁①顷襄王怒而迁之(动词,放逐)②盘庚之迁(动词,迁移)(《答司马谏议书》)7.害①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嫉妒)②邪曲之害公也(动词,损害)8.约①其文约(形容词,简约)②仪与王约六里(动词,约定)9.明①明于治乱(动词,明晓)②明道德之广崇(动词,阐明)③月明星稀(形容词,明亮) (《短歌行》)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10.亡①亡走赵(动词,逃跑、逃亡)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灭亡)③亡其六郡(动词,失去)11.疾①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名词,疾苦)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痛心)③君有疾在腠理(名词,病)(《扁鹊见蔡桓公》)④臣少多疾病(动词,生病)(《陈情表》)⑤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动词,忧虑)(《伯夷列传》)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劲疾)(《劝学》)⑦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形容词,快)(《长亭送别》)⑧草枯鹰眼疾(形容词,锐利)(王维《观猎》)12.见①信而见疑(介词,被)②举类迩而见义远(动词,表达)③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动词,见到)④彗星见于东方(动词,同“现”,出现)(《三国志·吴主传》)⑤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答司马谏议书》)13.微①其文约,其辞微(形容词,含蓄隐晦。

屈原列传(节选)使用

屈原列传(节选)使用

颜色憔悴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 颜面; 气色。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 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稿 形容枯稿 古义: 形体; 容貌。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 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 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从容 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骚者,
离-罹,遭遇
返回,文章有思念的意思。 2.人穷则反本 反-返。返回,文章有思念的意思。 人穷则反
3.靡不毕见 靡不毕见
见-现,体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其称文小而其指
指-旨,旨趣,文章的含义 旨趣,
倒装句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D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以深入击秦, 4、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于污秽 5、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介宾短语后置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自疏濯
濯-浊,污浊
6.屈平既绌 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齐与楚从 8.厚币委质于楚 厚币委质
绌-黜,罢免 从-纵,合纵 质-贽,见面礼
9.亡走赵,赵不内 内-纳,接纳 亡走赵,赵不内 10. 10.被发行吟泽畔 被-披,披散着
11.宁赴常 11.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流” 长流” 常-长,“常流”即“长流”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1.柱天:《屈原列传》开始,就有“柱天之神”一词。

柱天是指众神所共同依靠的一根柱子,其象征天地间的权威与法律。

在屈原生活的时代,荒唐之事屡见不鲜,神明受侵,屈原因此感到忧虑。

2.溲、箕:《屈原列传》中所指的溲是指早晨的小便,箕是指盛糠秕的筐子,这里用作洗涤的工具。

屈原用溲洗去尘垢,比喻对自身进行精神洗涤,净化心灵。

二、修辞手法1.描写手法:(1)对偶:通过在文中使用对偶结构,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具有韵律感和辞章之美。

(2)借代:如把屈原被流放的情景,巧妙地通过属相中的癸巳年来表达,增强了文笔的风趣幽默。

2.修辞手法:(1)比喻:如将公子荆的罪孽比喻为罗网,形象地揭示了公子荆自食其果的命运。

(2)迷喻:如用旱魃之灾来暗指当时朝政腐败,严酷的荒政统治,有效地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文化背景1.政治现实:楚国处于战国时期的腐败和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这种时代背景下,楚国文化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屈原努力振兴楚国文化,提倡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建设。

2.文化思想:屈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和文化思想家,他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文化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四、人物形象1.屈原:文章中塑造的屈原形象表现出了忠诚爱国、忧国忧民等典型的儒家精神,并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提出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和期望。

2.公子荆:公子荆是屈原的政敌,代表了当时楚国腐败朝政的一部分。

他的形象充分表现了权谋之士的狡猾和冷酷。

3.武则天:屈原与武则天在异时空交谈,武则天的形象展现了她之前历史上的冷酷与权力欲,也体现出她对文化复兴和人民福祉的关心。

五、主题思想1.忠诚爱国:屈原忠心为国,他为楚国忠贞不逾,毁誉参半的信心和爱国情怀,是《屈原列传》的主题之一2.英雄追求:尽管屈原最终走向悲剧,但他所秉持的英雄追求,为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奋斗到底,充分展现了他坚定、宏伟的抱负。

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屈原列传节选》(含答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屈原列传节选》(含答案)

一、必修(10篇)0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通“返”,追念)
3.靡不毕见、举类迩而见义远(通“现”,表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含义)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6.泥而不滓(通“涅”,染黑)
7.不获世之滋垢(通“兹”,蒙受,沾染)
二、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v.----n.,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v.-----n.,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adj.----n.,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adj.----n.,方正之人。

容:被动,被容纳
明道德之广崇:adj.----v.,阐明。

蝉蜕于浊秽:蝉:n.-----状语,像蝉那样……。

浊秽:adj.----n.,污浊环境。

泥而不滓:n.-----状语,niè,生活在污泥里。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n.—状语,从上(对远古)、从下(对近古)、从中(对中古)故死而不容:容:被动,被容纳
三、特殊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3.故死而不容。

(被动句)方正之不容也。

(被动句)
4.明道德之广崇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
5.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状后)
四、古今异义屈平正道直行
五、翻译
1.屈平疾王听之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译: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
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

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译: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生存的本源。

人处境困难,就会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苦疲惫的时候,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病痛悲伤时,没有不呼喊父母的。

3.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为穷矣。

译: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里间,可以说处境非常艰难。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
故称其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译:他的文章简约,用语含蓄,志趣高洁,品行正直。

他的文章,讲的事虽小,意义却很大,列举的虽然是近事,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都称许美的事物;他品行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