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pa t e R do r hc , 0 8 2 () 1 5 —4 9 rci . a ig a i 2 0 , 8 5: 4 11 5 . c p s
质 与骨 松 质 对 比也 较 好 ,因 此 ,即使 低 剂 量 组 图像 噪 声值 明显 高于 常 规 剂量 组 ,优 质 图像 也 少 于常 规
剂 量 组 ,但 图像 主 观评 分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义 ,所 有 图像 都 能满 足 临床 诊 断 。C T检 查 的 目的不 同 ,对 图像 噪声 值 的要 求 也 不 同 。应针 对 不 同年 龄 、根 据
图像 质 量是 有 所 不 同 的, 能显 示正 常 解 剖 结构 的低
剂 量 不 一定 能 满足 对 具 体病 变 的临床 诊 断 。常 见 骶 髂关节病变 C T检 查 主 要 是观 察 关 节 间隙 及 骨 质 增 生硬化或者骨 质侵蚀 ,对 骨关节病 变 中的其他改变 如 骨 膜反应 、细小钙化 的观察则甚 少 ,一般 无需软组 织 窗的观察 ,对 软组织密度 分辨 率的要求不 高 。而对 软 组 织 的观察 图像质 量要求 高于对骨质 的观察 【。强 直 】 性 脊 柱 炎骶 髂 关 节早 期 病 变 的骨 质 改变 较 轻微 ,H 关 节 间 隙无 改 变 , 是低 剂 量 C T临床 应 用 丰要 需 考 虑 的病 变 。本研 究表 明 ,低 剂 量 C T扫 描 参 数 的 设 定 应 针 对 检 查 部位 和 器 官 及检 查 目的 ( 【病 变 ) 常见 来 设 定 ,对 图像 质量 主 观 评价 及 图像 噪声 值 测 也 应 如此 ,这样 才 能 满足 临床 诊 断 的需 要 ,并 能最 大 幅度 地 降低受 检者 的辐射 剂量 。
t c n q e n t e m u td t c o r :fo b sc o e h i u s i h l e e t r CT e a r m a i s t i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x线以及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摘取4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x线以及ct检查。

结果 ct检查能够更准确检出早期病变,ⅲ、ⅳ级诊断中,x线以及ct检查的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ct检查能够更加准确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并且还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变分期。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中图分类号] r816.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0616(2012)22-114-02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lesions x-ray and ct diagnosis of observationwang?yam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inner mongolia forestry general hospital,yakeshi 02215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x-ray,ct appearances and their values in th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methods gather 40 cas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disease patients with x-ray and ct examination. results ct inspection can more accurate detection early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ⅲ,ⅳ leveldiagnosis,x-ray and ct examination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ct inspection can more accurately diagnose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croiliac joint early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also can accurately tell patients lesions installment.[key 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sacroiliac joint pathological changes;x-ray;ct diagnosis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主要作用于患者的中轴骨关节、脊柱、骶髂关节以及髋关节等。

CT和X线用于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比较

CT和X线用于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比较

CT和X线用于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比较目的:评价X线与CT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AS确诊患者50例,分别采用匈牙利NEO-DIAGNOMAX型500毫安X线机摄片检查和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synergy螺旋CT检查,根据骶髂关节炎的X 线诊断标准对50例患者的100个骶髂关节病变的主要征象进行比较、总结和分析。

结果:X线对骶髂关节炎Ⅰ级病变不敏感,检出率较低;X线诊断为Ⅲ~Ⅳ级骶髂关节病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差异不明显。

结论:CT对0~Ⅰ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比常规X线检查更敏感,对AS骶髂关节炎早期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临床意义;X线与CT对非早期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相同。

标签:骶髂关节炎;X线;CT;诊断骶髂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ong spondylitis,AS)诊断的必要条件,但由于骶髂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特别是早期的骶髂关节炎改变,早期诊断常有一定困难。

为此,2007年2月~2009年2月笔者对50例临床确诊的AS患者分别进行了X线与CT诊断的比较,以便评估两种方法在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在本院就诊的AS确诊患者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8~39岁,病程1mo~4 a。

1.2方法50例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匈牙利NEO-DIAGNOMAX型500毫安X 线机摄片检查和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synergy螺旋CT检查。

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依据1966年纽约骶髂关节炎的X线诊断标准:0级:正常;Ⅰ级:可疑(是否存在侵蚀、硬化);Ⅱ级:轻度异常,有明确的侵蚀和硬化,但关节间隙变化不明显;Ⅲ级:中度异常,关节面的侵蚀、硬化明显,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表现为大部分或完全强直、融合[1]。

根据以上标准对50例患者的100个骶髂关节病变的主要征象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分级标准及图解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分级标准及图解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分级标准及图解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是以骶髂关节X线片的影像学表现为依据,且强直性脊柱炎的分期和分级目前也是以X线的改变为依据的,正确的诊断和分期分级的判断,不仅对最初疾病的确诊有意义,而且对预后的判断也具有指导意义。

骶髂关节的X线分级0 级:正常I 级:可疑异常Ⅱ级:轻度异常,关节局限性侵蚀、硬化,间隙无改变Ⅲ级:明显异常,关节面骨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或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关节完全骨性强直骶髂关节的CT分级CT 在显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细小改变方面,有相对高的敏感性,因此可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对关节病变的细微征象如轻度骨硬化、模糊、侵蚀及关节间隙的轻度变窄、不对称显示更加确定,从而有利于临床早期确诊,并对疗效进行更准确的追踪观察。

0 级:关节正常或关节面稍模糊I 级:关节周围骨质疏松,软骨下骨轻度糜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正常Ⅱ级:关节面模糊,软骨下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和硬化,关节间隙基本正常Ⅲ级:软骨下骨质明显破坏,弥漫性硬化,关节面呈毛刷状,关节间隙狭窄或宽窄不均,部分强直\Ⅳ级:全部关节骨质破坏,硬化和骨质疏松、关节完全强直CT、MRI、X线片对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对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有积极意义。

点击上方视频号关注商务合作扫描二维码版权申明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进展
强 制 性 脊 柱 炎 骶 髂 关 节炎 软 骨 在 T 1W I上 呈中 等 信 号,并 与 其 两 侧的软骨下骨 板 形成“低 -中- 低”信号 带,在 D E S S、3D F L A SH、3D -WATS 序列上表现出明显高信号,软骨下骨皮质在 所有序列均表现为连 续的线 状低信号,邻近松质骨表现为 T1W I 及T2W I均匀 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变现为均匀低、等信号 , [11] 骨小梁结构在T1W I上能清楚显示[12]。
目前CT的骶 髂关节炎分级标准依然按照强制性脊柱炎纽约 标准的X 线分类法进行分析,0 级— 关节面光整,关节间隙未见变 形;1级— 关节面模 糊,无骨破坏、骨质 增生、骨质硬化,无关节间 隙改变;2级— 关节面模 糊和斑块状 脱钙,骨皮质局限硬化,软骨 下毛 糙、侵 蚀,关节间隙 基 本正常;3级 — 软骨下骨质明显弥 漫性 硬 化和侵 蚀破坏,关节面成锯齿状或毛刷装,关节间隙狭窄,部分强 直;4 级 — 骨 性 强 直。
SUMMARIZE 综述
CHINA的影像学进展
王立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 强制性脊柱炎是临床上一种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主要侵犯患者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 组织及外周关节,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些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 髂关 节早期改变的诊断中地位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 X 线、CT、M R I 强直性脊柱炎骶 髂关节早期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的优 缺点做一综述。 [关键词] 强制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X线;CT;MRI [中图分类号] R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6(c)-0191-0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

第21卷 第3期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Vol.21, No.3 2012年9月(557-562)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ep., 2012陈超, 徐凯, 郑燕, 等.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MRI诊断比较[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2, 21(3): 557-562. Chen C, Xu K, Zheng Y, et al. Abnormalities of sacroiliac joint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Graded comparison of CT and MRI[J].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2, 21(3): 557-562.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陈超,徐凯 ,郑燕,尹燕,张秀莉(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苏 徐州221002)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CT和MRI检查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方面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骶髂关节CT及MRI表现特点,根据CT及MRI征象进行分级,对其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病变主要累及髂骨侧,对于I级病变,MRI较CT发现更多病灶,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Ⅱ级以上病变两者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CT对于骨质侵蚀及骨质硬化检出率比MRI高(P均<0.05)。

结论: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分级较准确,而MR则可做出早期诊断。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文章编号:1004-4140(2012)03-0557-06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A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种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的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的X线、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对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X线、CT表现和15例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X线、CT表现为轻度骶髂关节炎30例,中度骶髂关节炎25例,重度骶髂关节炎17例。

15例MRI检查显示关节腔、关节软骨、骨髓信号及关节囊等改变。

结论:骶髂关节X线平片仍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最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对AS的早期诊断不如CT、MRI,而在显示关节滑膜增厚、软骨破坏、韧带损伤方面MRI优于CT检查。

【关键词】骶髂关节;脊柱炎,强直性;放射摄影术【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125-02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20岁左右的男性青年中。

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能对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作出较早期的诊断,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有帮助[1]。

1.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诊断符合 1984 von der Liden 纽约修订标准[2]的72 例 AS 患者,男 65例,女7例;年龄18~ 55岁,平均 26.4岁,病程7月~9年,平均3.9年。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骶髂关节或下腰部疼痛,痛感向大腿与臀部放射,活动受限,部分病例有胸背部疼痛伴晨僵活动后好转。

1.2 X线DR及CT片72例,MRI片15例。

X线采用PHILIPS Optimus DR,骶髂关节加角度平片。

CT检查采用GE-HiSpeed 双排螺旋CT机,层厚2 mm、层距3 mm的轴位薄层扫描,取骨窗、软组织窗观察。

MRI检查采用飞利浦Achieva 1.5T扫描仪,作骶髂关节横轴位及倾斜冠状位SE序列T1WI、T2WI及T2WI STIR压脂,平扫后静脉注射Gd-DTPA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体重;层厚5mm,层距4mm,矩阵512x512。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PPT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PPT

骶髂关节炎
1、疼痛:疼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主 要原因。特点为隐匿发作、持续钝痛,多发生于活动以后, 休息可以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关节活动可因疼痛而受限, 甚至休息时也可发生疼痛。睡眠时因关节周围肌肉受损,对 关节保护功能降低,不能和清醒时一样限制引起疼痛的活动, 患者可能疼醒。 2、晨僵和粘着感:晨僵提示滑膜炎的存在。但和类风湿关 节炎不同,时间比较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粘着感指关 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开始活动时感到僵硬,如粘住一般,稍 活动即可缓解。上述情 况多见于老年人、下肢关节。 3、其他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挛曲、不稳定、 休息痛、负重时疼痛加重。由于关节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痉 挛和收缩、关节囊收缩以及骨刺等引起机械性闭锁,可发生 功能障碍。
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
关节面光整
关节间隙清晰均匀
关节面下骨质结构 密度未见异常
关节周围韧带未见 钙化
25岁 正常骶髂关节
关节周围肌肉对称
关节周围肌间隙和 皮下脂肪清晰
53岁 正常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病变的CT特点
以双侧病变多,单侧病变少 以髂骨面病变多,骶骨面病变少 以髂骨面下部病变多,上部病变少
双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相仿
关节间隙改变
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间隙消失
关节间隙局部增宽局部狭窄
关 节 间 隙 增 宽
关 节 间 隙 狭 窄
关 节 间 隙 消 失
分类
继发性骶髂关节炎 急性化脓性骶髂关节炎 骶骼关节结核性关节炎 致密性骶关节炎 强直性脊椎炎 创伤性骶骼关节炎 脊柱炎性骶髂关节炎 牛皮癣性骶髂关节炎 布鲁氏杆菌性骶髂关节炎等。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CT与 MRI诊断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CT与MRI应用效果比对。

方法:选取41例疑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试验比对对象,研究开展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分别予以CT、MRI诊断,以患者出院诊断为参照,比对诊断精准性。

结果:CT诊断精准性95.12%,敏感性97.30%,特异性75.0%,MRI诊断精准性87.80%,敏感性92.11%,特异性33.33%,CT诊断略高于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诊断精准性与出院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

结论: CT与MRI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应用中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MRI;诊断价值强直性脊柱炎为临床较为严重骨性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表现明显,丧失劳动力,以青年男性患者为高发人群,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现阶段临床针对强直性脊柱炎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多以早期诊断为主,有效明确患者骶髂关节病变情况,降低漏诊及误诊情况,开展早期治疗对策,以确保最佳预后结局,有效降低残疾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现研究笔者特针对CT、MRI影像医学检查手段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有效性进行探讨,开展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41例疑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试验比对对象,研究开展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其中涉及男性资料28例,女性资料13例,年龄区间31-70岁,平均值(43.61±2.07)岁,分别予以CT、MRI诊断。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对比研究项目知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2)所选患者均具有良好认知功能,可独立配合CT、MRI检查。

排除标准;(1)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合并其他骨性病变、恶性肿瘤疾病患者;(3)特殊患者,例如认知功能障碍、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

骶髂关节检查法的步骤详解

骶髂关节检查法的步骤详解

骶髂关节检查法的步骤详解1. 引言骶髂关节是人体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骶骨和髂骨之间。

骶髂关节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骨盆的稳定性减弱,并引起骨盆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

骶髂关节检查是评估骶髂关节功能和异常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骶髂关节检查法的步骤。

2. 准备工作在进行骶髂关节检查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作: - 一张检查床或桌子,以便患者舒适地躺下 - 一名训练有素的医生或专业理疗师 -相关的检查工具,如尺子、医用手套、按压器等 - 患者的病历和影像学资料,如X线、CT等3. 检查步骤步骤一:清除干扰物患者进入检查室后,首先需要清除干扰物,例如衣物、皮带等。

患者需穿着舒适的内衣,并躺到检查床或桌子上,头部稍微向上抬起,以确保骶髂关节区域暴露。

步骤二:检查姿势医生或理疗师需要检查患者的姿势,包括站立、坐姿和躺姿。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步态异常、骨盆倾斜等特征,以帮助评估骶髂关节的功能状态。

步骤三:触诊检查医生或理疗师需要戴上医用手套,使用触诊的方式进行骶髂关节的检查。

触诊可以帮助评估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和疼痛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 1. 医生或理疗师站在患者的一侧,将一个手指放置在骶髂关节区域,另一只手则用来稳定患者的骨盆。

2. 医生或理疗师通过向上施加压力,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疼痛或不稳定的反应。

同时可以检查患者的活动范围,如屈曲、旋转等。

3. 若患者出现疼痛或不适,需要进一步评估骶髂关节的状况,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CT 等。

步骤四:辅助检查在触诊检查的基础上,如果需要进一步评估骶髂关节的状况,可以进行以下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可以通过X线影像来观察骶髂关节的结构和畸形情况,有助于判断骶髂关节是否存在异常。

2. CT扫描: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骶髂关节异常,可以进行CT扫描以获取更精确的图像信息。

3.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某些疑难病例,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骶髂关节图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CT与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

CT与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

CT与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以及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的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

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经CT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40例,40例患者均做MRI以及血液学检查。

结果对于早期骶髂关节受累,关节旁骨髓水肿以及关节滑膜炎性改变,MRI优于CT,但是对于骨质破坏以及关节周围软骨的破坏,CT优于MRI。

结论CT与MRI相结合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面破坏上可以互补。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CT与MRI诊断比较;表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双侧骶髂关节以及脊柱关节突关节,可导致患者纤维性强直以及畸形改变[1]。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在检测时可以发现组织相容抗原(HLA-B27)阳性率较高。

虽然HLA-B27阳性率较高,但是一般不依靠HLA-B27作为诊断标准,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以及CT或MRI影像学检查发现早起双侧骶髂关节的对称性破坏改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8~42岁,平均3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早期均感到双侧骶髂关节以及腰部疼痛不适,向臀部以及大腿放射,活动剧烈时,患者症状加重,休息后明显缓解,为了缓解疼痛,患者常常采取弯腰的姿势,后期疼痛逐渐向上发展,累及胸椎以及肋椎关节时,胸廓活动明显受限。

1.2 检查方法CT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16层螺旋CT,患者采用仰卧位,扫描范围由双侧髂脊上缘至骶髂关节下缘,层厚0.5 mm,螺距1.25,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80 mA。

MRI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患者取仰卧位,采用T1WI、T2WI,STIR以及FLASH序列。

2 结果2.1 CT诊断结果强直性脊柱炎对于骶髂关节的破坏分为0~Ⅳ级,其中0级患者3例,CT 表现为关节面光整,骨质正常,周期软组织未见异常;Ⅰ级患者7例,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髂侧面或骶侧面关节面毛糙,内见点状囊状低密度影;Ⅱ级患者10例,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明显,关节面硬化,内见点状囊样低密度,关节间隙尚正常;Ⅲ级患者10例,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破坏较为严重,关节面明显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可见脊椎呈现竹节样改变,周围韧带钙化;Ⅳ级患者10例,表现为关节间隙消失,脊柱明显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影像诊断。

资料与方法 90例经临床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CT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毛糙、模糊、侵蚀、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MRI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1WI呈高信号。

结论 CT和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 CT MRI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清阴性慢性非特异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几乎骶髂关节全部受累。

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其早期诊断尚未被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尤其基层医师所熟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90例病人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90例HLB-27均阳性的经临床诊断的早期AS病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19人,年龄16-58岁,平均37岁,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间歇性腰骶部、臀部酸痛,晨僵,活动后好转,无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等。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做骶髂关节DR平片, CT扫描85例,MRI 16例,CT采用层厚3mm、层距3mm轴位扫描,MRI常规用T1、T2、STIR序列。

2 结果2.1 X线表现:两侧骶髂关节表现正常8例,余82例两侧骶髂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关节面硬化、囊变、侵蚀破坏。

2.2 CT表现:85例病人(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中扫描显示骶髂关节骨皮质局限性硬化36例,关节面毛糙、模糊29例;软骨下受侵小囊变19例;软骨下呈毛刷状或锯齿状骨质破坏25例。

关节间隙稍增宽3例。

2.3 MRI表现:16例(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均有不同程度局限或弥漫性小斑点、片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影。

3 讨论病因与病理本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AS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的异常自身免疫有关。

128层螺旋CT高清成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28层螺旋CT高清成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屈 曲 子 宫 恢 复 至 近 似 正 常 形 态 , 要 扩 张 器 接 近 宫 角 , 续 只 后
[] ai no G ,Fr il A,Coe S ta.Tasev a Slcie 2C pt i L er oo a a rc ,e 1 rncri l eet c v
S l i g g a h :A a n s i n t e apn o r p y Dig o tc a d h Ra e t Ap r a h t Ca — p ui c po c o s
诊断准确率 。
1 资 料 与 方 法
重 建 层 厚 0 ~ .5 . 07 6 mm; 建增 量 3 % 。 重 0
骨盆平片及 C T扫 描 范 围 : 椎 体 至 双 侧 髋 关 节 水 平 。 k
1 . 4 统计 学处 理
采用 统计 学 软 件建 立 数 据 库 , 过卡 方 检 验 分析 , 通 P < .1差 异 有 统 计学 意义 。 O0 .
【 中图 分 类 号】 R 9 . ; 8 44 5 3 3 R 1 .2 2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 编 号】 1 0 — 0 2 2 1 ) 3 0 1 — 3 文 0 8 16 (0 2 0 — 2 6 0
强 直 性 脊 柱炎 ( n yoigso dli, S 首先 累及 骶 髂 A kls pn y t A ) n is 关 节 去 常 依 据 x线 摄 影 进 行 诊 断 。 着 多 层 螺旋 C 过 随 T的 临 床 应 用 .特 别 是 利 用 高 端 1 8 螺旋 C 2层 T高 清 成 像 技 术 诊 断 A S越 来 越 受 到 临 床重 视 。本 文 收 集 我 院 2 0 0 9年 3月~ 2 l 0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分析

3 梁 昆 如 , 江河 .创 伤 性 湿 肺 的 螺 旋 C 诊 断 .实 用 放 射 学 杂 康 T
志 ,0 5 1 9 : 1 — 1 . 2 0 ,2 ( ) 9 2 9 4
4 张 瑞荣 , 晓 明.创 伤性 湿 肺 的 临 床 与影 像 学 分 析 . 国煤 炭 工 程 中
业 医学 杂 志 , 0 8 1 ( ) 1 1 - 1 8 2 0 ,17 : 17l 1.
临床 评 估 。 1 资料 与 方 法
严重骨质破坏 , 节完全融合或强 。 关
3 讨 论
A S是 一 种 以 中轴 关 节 受 累 为 主 的 慢 性 进 行 性 全 身 结 缔 组 织 疾病 , 要 侵 犯 骶 髂 关 节 , 弓 关 节 、 间 盘 及 椎 肋 主 椎 椎 关 节 为 著 。 晚期 出现 脊 柱 和 关 节 僵 直 , 成 驼 背 及 关 节 屈 形
确、 捷、 快 有效 的方 法 之 一 。
参 考 文 献
1 高正 今 .创 伤性 湿 肺 早 期 CT 征 象 的 探 讨 .实 用 放 射 学 杂 志 ,
2 0 1 ( ): 4 — 4 . 0 0, 6 4 2 0 2 2
2 曹 光 辉 , 星 君 , 中川 , .创 伤 性 湿 肺 的 x 线 、 T 诊 断 .中 王 姚 等 C 国医 学 影 像学 杂 志 ,20 ,1 ( ) 3 —4 02 0 1 : 33.
河 医 院 ,0 l O 3 0 1
强直性 脊柱 炎 骶髂 关 节病 变的 C T征 象分 析
太原 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 3 0 2 李 丰 才 000) 太原 市第 四人 民 医院 丁 军
强直 性 脊 柱 炎 ( ) 一 种 以 中 轴 关 节 慢 性 炎 症 为 主 AS 是 的 全 身疾 病 , 因不 明 , 多 累及 骶 髂 关 节 , 导 致 脊 柱 韧 原 其 常 带广 泛 骨 化 而 致 骨 性 强 直 。本 研 究 通 过 2 8例 AS骶 髂 关 节病 变 的 C 征 象 , 行 总 结 分 析 , T 进 以提 高 AS诊 断 价 值 及

SpA骶髂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幻灯片

SpA骶髂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幻灯片

D.D. 机能不全性骨折
▪ 骨质疏松/骨脆性增高所致,主要是 由于骨的弹性抵抗力减弱(骨矿物质 丢失) , 不能承受正常体重或肌肉生 理性活动的作用力而引起
▪ 好发人群:女性、绝经后、局部放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正常骶髂关节
斜冠状位 semicoronal
斜横断位 semiaxial
T1W
T2-STIR
层厚 = 4mm,层间距 = 0.4mm
9~12层
骶髂关节的影像解剖
❖ 骶髂关节的方向 – 向前外倾斜,C形关节面 ❖ 关节软骨位于关节的腹侧部分
稍亮信号 – T2-FS/STIR,T1-FS 骶骨侧软骨较髂骨侧厚 ❖T1韧-F带S 部分位于关节的背侧部T2分-FS 脂肪信号 – T1W高信号 ❖ 滑膜部分位于关节的后上1/3
6、椎间小关节破坏、强直
Why MR
有效药物 临床应用 早期 诊治
❖ 男,22岁反复下腰痛1月余,双眼红4天 ❖ HLA-B27 94.3%,CRP 5 .35mg/L,ESR 8 mm/h。
T2W-FS-COR
T1W-FS-COR+C
T2W-FS T1W-FS T1W-FS+C
how AS的骶髂关节炎
结构性破坏(慢性)病变
Structural damage lesions
(T1W – 骨,T1-FS/STIR – 软骨)
骨髓水肿(骨炎) 关节囊炎 滑膜炎 肌腱末端炎
骨质硬化 骨质侵蚀 骨髓脂肪沉积 骨桥/骨性强直
T2W-FS
T1W-FS+C
T2W-FS T1W-FS T1W-FS+C
强直性脊椎炎
局限于骨骼和关节间隙
鉴别诊断
不超出解剖结构范围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
1 en D A, ue a S ri l ese t eO vs e C n i . 6 D a B r r K W. ugc r ci n i ai a dd i J hd ap p v n v an
疫受损或抑制患者 、 危重患者 的健康 与生命 。文献报道假 丝
中国 实 验 诊 断 学
21 00年 6月
第 l .第 6期 4卷
- ・




93 9 -— - —
中要严 密观察 两性霉 素 B的。 肾毒性 。从 药敏试验 结果看 , 两 性霉素 B抗菌作用最强 , 耐药率 只有 3 6 . %。两 性霉素 B是 治疗深部真 菌感 染 的首 选 药物 , 因其副 作 用大 而受 到限 但 制 。另外发现体外药敏试验 5一氟 胞嘧 啶敏感率较 高 , 临 但 床治疗效果 不佳 。这 与有关 报道 较一 致。可能 与其 可诱 导
对深部真菌 防范力 度 , 减少 院 内真菌 感染 的发生 , 降低 因真 菌感染 的死亡率 。
[] 7李若瑜 , 王端礼 . 密切 结合临床 提高真菌 学检测 水平 [] 中华 检 J.
验 医学 杂 志 ,0 32 :2 . 20 ,6 51
( 稿 日期 :09 5 1 收 20 —0 一l)
胁人们 的健康… 1。发作时 , 可产生颈肩 、 背强烈疼 痛 , 腰 四肢 麻木酸 胀 、 肉萎缩 , 肌 身体不 能伸直行 走 , 不可平 卧 , 目前 是 世界公认的疑难顽 疾 , 严重 的摧 残着 人们 的身心 健康 , 其诊 断治疗值得 临床关注 。本研究 比较分析 x线和 C T扫描对 强
6 ; 龄 1 例 年 6—4 3岁 , 均 (4 5-14 岁 ; 史 3个 月 一2 平 2 . 4 .) 病 - 0 年 , 均 ( . ±0 9 年 。 临 床 表 现 主 要 为 反 复 发 作 的 腰 痛 , 平 3 8 .)

骶髂关节侵蚀分级标准

骶髂关节侵蚀分级标准

骶髂关节侵蚀分级标准
骶髂关节侵蚀的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X线下的表现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1.0级:正常骶髂关节,无侵蚀、硬化等表现。

2.Ⅰ级:表现为可疑异常,存在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增宽,以及
可疑的骨质侵蚀和关节面模糊等现象。

3.Ⅱ级:明确表现出轻度异常,有局限性的侵蚀、硬化,但关节
间隙无改变。

此外,也存在微小的关节面破坏、关节边缘模糊和略有硬化的表现,并可见囊性变。

4.Ⅲ级:关节破坏与重建的表现明显,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边缘
模糊,有明显的囊性变,关节两侧硬化,密度增高。

也存在关节面骨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的表现。

5.Ⅳ级:严重异常,大部分或完全强直、融合,关节呈现骨性强
直的状态。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42例CT诊断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42例CT诊断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42例CT诊断
姚凤泉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11(021)007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临床早期CT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CT级,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呈锯齿状或毛刷状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晚期CT级为临床稳定期,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CT 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作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级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1063-1065)
【作者】姚凤泉
【作者单位】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徐州,221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R814.42
【相关文献】
1.强直性脊柱炎致骶髂关节炎的X线与CT诊断 [J], 江泓;谈旭东;杨凯;吴捷;陈林
2.强直性脊柱炎致骶髂关节炎的X线与CT诊断 [J], 王学海;成齐;马彪
3.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J], 张贵兴;蔡彩云;黄叶明
4.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螺旋CT诊断价值 [J], 王亚东;凌鑫
5.强直性脊柱炎致骶髂关节炎X线和CT诊断价值的比较 [J], 赵小忠;舒锦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行性骶髂关节炎诊断
病史 中年后发病,以骶髂部疼痛为主, 呈双侧性;患者可有轻重不一的外伤史。 临床表现 以中老年高发,女性尤为多见。 局部可有明显的压痛与叩痛。 影像学检查所见 主要是在X线平片上显 示退变征,视病程不同而出现退行性变 的各期表现,以增生及骨刺为主。
检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退行性骶髂关节炎无特殊表现 化脓性骶髂关节炎:炎症三反应,即白 细胞高,血沉快, C-反应蛋白阳性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血沉快,HLA-B27呈 阳性、 结核性骶髂关节炎:血沉快、淋巴细胞高、 PPD强阳性
IV级为严重异常,完全性关节强直。
骶髂关节炎影像诊断
x线平片目前仍为骶髂关节炎的基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 骶髂关节炎III~IV级可以明确诊断;其准确性因为炎症早期的 低敏感性而被限制。 由于CT不能显示关节软骨及关节旁组织炎症。对0级至I级的骶 髂关节炎,因其尚未引起骨组织的结构破坏,CT无法检出异 常。对于I~II级则需进行CT检查明确有无微小骨组织的病变, 但早期不能显示软组织的炎症改变。 MRI可明确软组织和软骨的改变,故对诊断早期活动性骶髂关 节炎具较好的敏感性,用于判断较为早期的、尚无结构改变而 仅出现软组织炎症改变的0~I级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炎
l 1、疼痛:疼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主 要原因。特点为隐匿发作、持续钝痛,多发生于活动以后, 休息可以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关节活动可因疼痛而受限, 甚至休息时也可发生疼痛。睡眠时因关节周围肌肉受损,对 关节保护功能降低,不能和清醒时一样限制引起疼痛的活动, 患者可能疼醒。 2、晨僵和粘着感:晨僵提示滑膜炎的存在。但和类风湿关 节炎不同,时间比较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粘着感指关 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开始活动时感到僵硬,如粘住一般,稍 活动即可缓解。上述情 况多见于老年人、下肢关节。 3、其他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挛曲、不稳定、 休息痛、负重时疼痛加重。由于关节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痉 挛和收缩、关节囊收缩以及骨刺等引起机械性闭锁,可发生 功能障碍。
软 骨 钙 化 的 各 种 形 态
关节面改变
模糊 毛糙 高低不平






毛 糙
模 糊
关 节 面 高 低 不 平
关节面下骨质改变
骨质疏松 骨质吸收破坏 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小囊变
骶骨关节面下骨质疏松
骶骨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骨质吸收伴周边硬化
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
骨 质 小 囊 变
关节间隙改变
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
关节面光整
关节间隙清晰均匀
关节面下骨质结构 密度未见异常 关节周围韧带未见 钙化
25岁 正常骶髂关节
关节周围肌肉对称
关节周围肌间隙和 皮下脂肪清晰
53岁 正常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病变的CT特点
以双侧病变多,单侧病变少 以髂骨面病变多,骶骨面病变少 以髂骨面下部病变多,上部病变少
双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相仿
骶髂关节炎
主要表现为 : 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可有增 生硬化 关节间隙增宽 周围软组织可见肿胀
X线骶髂关节炎分为5级:
即0级为正常; I级为可疑变化; II级可见轻度异常,局限性侵蚀、硬化, 关节间隙无改变;
III级为明显异常,中度或进行性骶髂关 节炎,并伴以下一项(或多项)变化:侵 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或部分 强直;
右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较左侧严重
单侧受累,关节间隙略增宽




















骶髂骨均受累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
软骨钙化 关节面改变 关节面下骨质改变 关节间隙改变 韧带钙化 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
软骨钙化
关节间隙中高密度影 由髂骨面向骶骨面发展 形态各异,典型表现为穿行关节间隙内的 横行桥梁式钙化,也可为云雾状、斑片状 最终导致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下部为滑膜关节----故关节下部破坏更严重
4) 在骶骨面基本为透明软骨,厚度为髂骨软 骨的2~3倍,而髂骨面为纤维软骨,通常 在1mm以下.
关节表面被覆软骨----故髂骨面更易受侵破坏
后两点解剖特点为骶髂关节炎主要发生在 骶髂关节前中下,以髂侧为重的特点提供 了理论基础。
自腰骶部皮肤至骶髂关节间,无重要的 血管、神经经过:相当于骶髂关节中部水 平,有臀中皮神经从骶髂关节后面跨越, 该神经为感觉神经.即使损伤也不引起明 显功能障碍。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CT


骶髂关节属 于非典型性 滑膜关节, 它由前方尾 侧的滑膜关 节向后方头 侧移行为韧 带联合性关 节
解剖
由骶骨关节面与髂骨耳形关节面共同构成的,活动范围很小,是转 达脊柱负重的滑膜关节。 骶髂关节滑膜很少,耳状关节面的上方为粗糙的骨面,有坚强的骶 髂骨韧带附着,前方及后方有坚强的骶髂前韧带及骶髂后韧带。 女性由于生育的原因,骶髂关节开大, 产后 3-5 个月复原。
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间隙消失
关节间隙局部增宽局部狭窄
关 节 间 隙 增 宽
关 节 间 隙 狭 窄
关 节 间 隙 消 失
分类
继发性骶髂关节炎 l 急性化脓性骶髂关节炎 l 骶骼关节结核性关节炎 l 致密性骶关节炎 l 强直性脊椎炎 l 创伤性骶骼关节炎 l 脊柱炎性骶髂关节炎 l 牛皮癣性骶髂关节炎 l 布鲁氏杆菌性骶髂关节炎等。
骶骨关节的特点:
1) 楔形的骶骨、粗糙的关节面、对称性的凸凹和强 有力的骨间韧带.构成骶骨关节的稳定,从而也限 制了关节的活动。
2) 腰背和下肢的肌肉系统,通过胸腰筋膜构成了骨 盆的自身支架系统,有助于静态和动态时重力的 传送。
3) 分为前下滑膜部与后上1/3或2/3韧带部, 滑膜部为真性关节.
骶 髂 关 节 炎
骶髂关节炎是关节炎中的骨关节 炎的一种分支。大多数的骶髂关节 炎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疾病,而是由 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许多强直性脊 柱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骶髂 关节炎,所以诊断出骶髂关节炎还 是不够的,应进一步检查是何种原 因引起的。
1. 退变性骶髂关节炎病因
由于重复的一般性外伤或超额负载,使 透明软骨面变成纤维软骨面。此种退行 性变过程可促使骶髂关节出现骨性关节 炎样改变,严重者可发展至骨化强直。 尤其是在老年人其骶髂关节软骨下骨质 可形成硬化性改变,并于关节下端有骨 质增生甚至有骨刺形成有时尚可发现小 的囊样变区域。 劳损、退行性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