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的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 BE 诊断需要内镜下见到柱状上皮向上超过胃食管结合 部,以及活检结果证实柱状上皮化生的存在。在内镜 下,胃食管结合部即胃皱襞近侧缘;柱状上皮为橘红 色,略粗糙,与灰白光滑的鳞状上皮不同(见图 1)。
• 在上方的白色圆点处取活检,病理所示为食管鳞状上 皮和肠化生交界处(可见明显的杯状细胞),由此可 诊断BE,但肠化生并不一定在所有食管柱状上皮处都 有分布。在下方的白色圆点处取活检,病理所示此处 食管柱状上皮为贲门粘膜(不含杯状细胞)化生。
BE的分型
食管柱状化生的范围决定了 BE 的分型 • 短段 BE,柱状上皮化生<3cm:临床上大多 无 GERD 症状,其可能是终末食管酸反流(正常人 也可出现)的继发结果。多因胃部疾病行胃镜检查 时发现。 • 长段 BE,柱状上皮化生≥3cm:一般伴随严重GERD, 可有糜烂性食管炎; • 对病检无异型增生的 BE 患者,尤其短段BE,食管 腺癌的风险约为每年 0.1%-0.3%,建议每隔 3-5 年内 镜复查。对病检有异型增生的 BE 患者,尤其长段 BE和中高度异型增生,易发展为食管腺癌,约为每 年 6%,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 内镜下消融技术,使用热能或光化学能破坏食管粘膜,但 无法提供组织活检。射频消融术需要多个步骤达到根治性 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食管狭窄,发生率约为 5%。 • 内镜治疗后一般给予 PPIs 预防反酸,促进治疗区域粘膜再 生。 • 有研究表明,如果异型增生的 BE 患者经内镜下完全切除 化生区域(不仅限于异型增生区域),可降低异时性肿瘤 的发生率。所以当前内镜治疗的目的在于完全切除异型增 生区域和非异型增生的化生区域。 • 与食管切除术不同,内镜治疗无法处理肿瘤已转移至区域 淋巴结的患者。伴粘膜肿瘤(高级别异型增生和粘膜内腺 癌)的 BE 患者仅不到 2% 有淋巴结转移,而肿瘤侵袭粘膜 下层的 BE 患者中超过 20% 有淋巴结转移。可见,内镜治 疗主要用于前者。
2、异型增生的内镜下根治 (1)高级别异型增生的治疗 • 高级别异型增生的 标准治疗方法是食管切除 术,目前内镜下切除和消融等技术也可用于根 治性治疗,而且内镜下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死亡率更是接近于 0。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使用透热圈套器切下一段 食管(包括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并送病理检 查。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切除治疗,还是目 前评估 BE 患者早期肿瘤浸润深度最准确的方 法(用于 TNM 分期)
BE 的治疗
1、GERD 的治疗 • BE 患者常有反酸,会导致慢性炎症、DNA 双链断裂和 组织细胞增生等,从而增加癌变风险。所以 BE 患者 的GERD 症状需要积极治疗。已有间接证据表明,质 子泵抑制剂(PPIs)能够降低患者癌变风险。 • 目前,PPIs 用于 BE 患者控制 GERD 症状并治疗反流性 食管炎。但对于症状和内镜下均无 GERD 表现的 BE患 者(多为短段 BE),是否使用 PPIs 还有争议,考虑 到 PPIs 预防癌症的间接性证据,在患者对于该药物的 潜在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疗效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经验剂 量的 PPIs 进行治疗
(2)低级别异型增生的治疗
• 近期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射频消融术 和内镜监测对于低级别异型增生的 BE 患者 的效果,经过 3 年的随访,前者使恶变风 险降低了 25 个百分点。但是目前并没有确 定射频消融术是低级别异型增生的最佳治 疗方法,现一般建议对于确诊患者行内镜 下消融术或每隔 6-12 个月进行内镜复查。
3、无异型增生的 BE 患者与射频消融术 • 一些医生认为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所有类型的 BE 患者, 不论是否有异型增生。但是射频消融术对于无异型增生 的 BE 的长期疗效还不确定,而且即使射频消融术完全 去除了所有可见的化生区域,癌变风险也不能完全消除, 原因有二。 • 其一、BE 患者食管粘膜固有层常常有腺体化生,因其被 鳞状上皮掩盖而被内镜医师忽略,这些肠化生有一定几 率癌变。 • 其二、Barrett 化生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有复发可能。 • 综上所述,无异型增生的 BE 患者即使经射频消融术根 治后,仍需每隔一段时间内镜复查。所以目前并不建议 该类患者行射频消融术。
• 美国消化病协会认为肠化生(可见杯状细胞) 是 BE 诊断的必要条件,肠化生是食管腺癌明 确的危险因素。而英国消化病协会则认为,食 管中仅见贲门粘膜(无杯状细胞)化生时即可 诊断 BE,但是贲门粘膜化生是否为食管腺癌 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不清楚。 • 目前,关于 BE 诊断的争议主要在于是按照组 织学标准(一种粘膜化生,不论其临床意义), 还是按照临床标准(一种容易癌变的粘膜化 生)。美国消化病协会倾向于采用后者。
Barrett食管的综述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化 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变。是食管 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BE 的粘膜化生并不 引起症状,其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只因为 可能导致癌变。
发病机理
食管粘膜化生的机制还不清楚 • 后天获得:主要继发于即胃食管反流病(GERD),出现 食管反复的炎症、糜烂,再生的粘膜在某些转化生长因子 的表达下发生改变,引起成熟的食管鳞状细胞转变为柱状 细胞(横向分化)或引起未成熟食管幼稚细胞向柱状细胞 分化(转型)。因为相比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更能抵御胃 酸-蛋白酶的侵袭。 • 先天性的:胎儿早期食管粘膜是原肠柱状上皮,5~6个月 时,逐渐为鳞状上皮替代,在出生前完成,如鳞状上皮不 完全,则柱状上皮岛状或片状残留,如出现在食管下段, 则为Barrett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