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宏观经济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篇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第一,中国经济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袭击下仍然继续增长,全年保8%看来问题不大去年9月中旬,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并且很快的转为全球经济危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陷入衰退.篇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自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由于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我国政府不断的努力,现在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
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3经济指标分析(一)国内生产总值分析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而环比则增长1.6%,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增长下的平稳状态。
面对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的格局,我们既要把握好主动性,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要增强紧迫性,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序转变。
在第一季度中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非农业收入增速明显。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8015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3%,财产性收入增长27.0%,转移性收入增长12.2%。
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稳步推进城镇化,是保证上述两项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证。
(二)经济增速分析创危机以来新高点1.经济并未“过热”一季度高速增长,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较大。
尽管此增速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但如果以20一季度为基期,近两年一季度平均增速为9%,低于~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与展望(2020年下半年)
已设定目标的省市
(会议时间:1月7日-18日) (目标平均值:6.45左右)
2020年各省/直辖市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概况 高于去年目标的省/直辖市 天津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 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
4
1 战略切换期的经济目标: 政策目标与潜在增长率
GDP:潜在增长率(预测值)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注:潜在经济增长率: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
6
1 战略切换期的经济目标: 政策目标与潜在增长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下半年财政政策的空间基本确定,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 金直达市县基层,提升财政资金的有效性是关键;货币政策仍处于稳杠杆的大周期中,下半年政 策空间储备充足,目前还有两次全面降准机会,但总量型调控政策的实施依然谨慎。
海外主要经济体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冲击:美国骚乱和年底大选、欧洲债务问题、新兴市场国 家的资本外流、地缘政治、疫情第二波爆发的风险等使得今年下半年全球的形势异常复杂,中国 的汇率、外贸、产业链都将经受持续考验,“内稳”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基础。
2020年世界经济展望
2020年世界经济展望从历史经济数据和现实情况来看,2020年的世界经济展望并不容乐观。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全球经济增速自2018年开始逐渐放缓,2020年估计也将延续这一趋势。
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速已经明显放缓,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经济增速减缓的挑战。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增速虽然依然保持在6%以上,但与过去相比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这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将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
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对中国商品实施关税等等。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不仅影响到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影响到了全球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
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往来受到了限制,大大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2020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依然不容乐观。
中东局势依然动荡不安,伊朗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让全球市场陷入不确定性;亚洲地区的朝鲜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矛盾、南海争端等问题,也给全球经济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四、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许多严重的气候灾害,比如持续的干旱、暴雨引发的洪灾、飓风和火灾等。
这些气候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下滑。
在这些种种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发展需要面临并应对很多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各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0年的中国 —— 宏观经济情景分析
世界银行中国研究论文系列(第九期)202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情景分析高路易1/摘要本文勾勒了2010年到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情景。
通过增长核算我们认为,尽管资本深化仍将维持可观的规模,但随着今后劳动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放缓,未来10年潜在GDP的增长可能会有所放慢。
实际GDP与潜在GDP将大致保持同步增长,并延续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的增长轨迹。
受到预期中结构调整的影响,消费占GDP的比重可能会触底,但到2015年这个比例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同时投资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
鉴于世界经济的前景,尽管出口仍将具有不错的竞争力,但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在2010年到2015年间将会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将会对进口形成支持,同时贸易顺差相对于中国经济的规模而言可能会有所缩小,但即使如此,外部盈余将会继续增加。
到2020 年,中国的平均生活水平(即人均GDP)将和拉丁美洲、土耳其及马来西亚目前的水平大致相当。
经购买力调整后,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是美国的四分之一,而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
以现行价格和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追赶速度将取决于实际汇率升值的幅度。
国际经验表明,通常只有在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收的情况下,实际汇率才会出现实质性升值。
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例仍然很高,然而,展望未来,人口构成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加速劳动力市场的趋紧。
为了反映出这种不确定性,我们给出了以现行价格和市场汇率计算的两个情景分析,来研究相对美国而言中国经济的追赶情况;分析显示按照这个计算方法,中国可能在2020年到2030年间的某个时间成为最大的经济体。
关键词:中国预测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世界银行中国研究论文第9期,2010年6月1/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经济部,电子邮件:********************。
作者真诚感谢韩伟森(Ardo Hansson),赵敏和Ivailo Izvorski给本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近年来,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
然而,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下,中国经济的走势也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形势,并对未来的展望进行预测。
一、国内经济形势1.1 常规宏观经济指标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的常规宏观经济指标。
2019年,中国的GDP增速为6.1%,是近30年来的最低增速。
然而,随着针对疫情的控制措施逐渐放宽,2020年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出了复苏的迹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的GDP同比增长了4.9%。
从这些数据中来看,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回到正常的增速轨道。
1.2 外贸形势外贸也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是,在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中国的外贸形势也出现了不少波动。
在第一季度中,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下降了6.4%。
但是,在全球疫情扩散的影响减弱后,中国的出口形势已经开始好转。
2020年10月份,中国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11.4%,进口总额同比增长了4.7%。
1.3 消费市场消费市场也一直是中国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逐渐取得胜利后,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开始恢复活力。
2020年10月份,中国连续第六个月出现了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0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2%,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
二、未来展望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但是,基于前面的数据和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已经显示出了很多的优势和回升的可能性。
2.1 国内市场持续扩大从内部来看,中国的消费市场持续扩大,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在不断加快。
此外,政府的投资扶持政策也会持续推进,国内需求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也会越来越明显。
2.2 互联网经济推动创新互联网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在这个领域中,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些全球领先的企业,这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更加创新和高效。
此外,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新兴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多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机会。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一、宏观经济趋势分析1.1经济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推进,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将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预计经济增速将在6%左右,稳居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之一。
1.2产业结构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高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传统产业也将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实现转型升级。
1.3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消费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高品质、高品位消费将成为主流,新消费业态和新物种将不断涌现,拉动经济增长。
1.4对外贸易我国对外贸易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布局,着力拓展多元化市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构建更加均衡的国际贸易伙伴关系。
1.5中长期政策政策将更加重视稳定就业、保障民生,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持续扩大政策红利。
二、政策建议2.1刺激内需为推动经济增长,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刺激内需,鼓励居民消费、投资和进口。
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信心,降低消费税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手段来拉动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2.2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和壮大科技创新企业,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3健全产业政策应强化高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4大力推进开放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政府应加速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降低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合作,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2.5保障民生政府应更加注重保障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投资策略展望
• (七)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约束条件越来越多
• 目前决策层的政策思路依然是多目标制,并且一直在试图维持多个矛 盾目标组成的不可能N角的中间态,以求平稳过渡。但现在问题的关键 是,政策空间面临的约束条件越来越严格,而经济新动能形成速度又 过于缓慢,致使多目标制越来越难以平衡。而放弃任一目标又可能导 致所有目标全部失败。 • 从货币政策实施的角度来说,“不松”是为了去杠杆,“不紧”是为 了避免加大实体经济的复苏压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于当前实体 经济资本回报率处于下滑状态,实体经济基本面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实体经济的风险依然会传导至金融系统, 并引发更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酿成危机。而如果加大去杠杆的力度, 虽然会降低金融系统的杠杆率风险,但同时也会导致市场利率水平升 高,进而伤及实体经济。因此,当前面临的政策困局之一是,去杠杆 会导致金融系统风险传导至实体经济,而不去杠杆又可能导致实体经 济风险传导至金融系统。
• (八)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 • 与以往不同,本次欧美经济复苏难为国内经济复 苏起到推动作用。此前欧美经济复苏会带动出口 增加,进而加快国内经济的复苏进程。而在当前 全球贸易增速大幅放缓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 日益严重,任何贸易顺差的增多都可能将导致欧 美经济体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进行报复。因此,外 需难以成为促进国内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此 外,如果欧央行和美联储同时进行货币收缩,将 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和资本流出的压力,不利 于国内经济和金融稳定。
• (六)刺激政策空间较为有限 • 当前货币政策几乎没有宽松的空间,而财政政策 的空间也存有很大的疑问。一是政府债务水平可 能超过公布的数据,继续举债风险势必加大;二 是财政收入有下滑趋势;三是目前政府债务水平 可能已经超过了最优水平,继续增加政府支出对 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都将产生挤出效应。近期 市场利率持续走高,政府举债已与私人部门在资 金需求方面产生了直接竞争关系,对实体经济将 产生不利影响。(具体可参见《继续增加政府支 出可能已无法提振经济》)
2024年宏观经济展望
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增长趋势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在金融领域的角色与贡献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与前景
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转型升级: 从传统制造业向 高端制造业和服 务业转型
数字化转型:加 强数字经济和人 工智能等新兴产 业的发展
绿色发展:推进 可持续发展和环 保产业的发展
05
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宏观经济发展风险评估
全球经济形势:分析国内外经 济形势,预测未来趋势
政策风险:评估政策调整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
市场风险:分析市场波动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风险:评估新技术的发展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市场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评估方法:定 性和定量评估, 包括风险矩阵、 敏感性分析等
01
2024年宏观经济展望
经济增长预测
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 增长3%
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 增长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 增长
欧元区经济将继续保持稳 定增长
通货膨胀与就业趋势分析
通货膨胀压力: 受全球供应链中 断和国内成本压 力等因素影响, 预计2024年通 货膨胀率将有所
上升
就业趋势:随着 经济复苏和产业 结构调整,预计 2024年就业形 势将有所改善, 但技能短缺和人 口老龄化等问题 仍将制约就业增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说明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的实际应用 和效果。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评估内容:对可 能影响社会稳定 的因素进行识别、 分析、评估,包 括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
防范措施:制定 相应的应对策略 和预案,以降低 社会不稳定风险
政府作用:加强 政策协调,提高 社会治理能力, 增强社会凝聚力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中长期趋势展望(ppt196张)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宋立研究员 与中长期趋势展望
报告人简历
• 宋 立,经济学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 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主要研究宏观经济与财政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 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数十篇,出 版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多部,多篇研究报告获得部委级领 导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性批示。 • 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省部级及中国投资学会等等 学术团体优秀研究成果奖励30多项。
• 2011年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241365亿元,同比增长24.9%,增速与1-9月份持 平。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83938亿元,增长 12.4%。 • 从环比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 长1.34%。比9月份有所加快。 • 分产业看,1-10月份,第一产业投资5656亿元, 同比增长28.2%;第二产业投资105605亿元,增长 26.9%;第三产业投资130104亿元,增长23.3%。 • 1-10月份,工业投资102869亿元,增长26.6%;其 中,采矿业投资8767亿元,增长18.4%;制造业投
13
GDP 19792010
人均GDP 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 社会消费 投资 品零售 21.2 15.5
9.9
8.8
11.4
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及2024年展望
(一)消费在波动中逐步恢复,对经济增长的 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2023 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明显改善, 特别是消费增速的明显反弹,有效逆转了 2022 年四季度的加速下滑态势。2023 年前三季度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6.8%,其中,一、 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 2.5%、4.6% 和 5.5%, 前三季度累计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求迅速释放,接触型消费的场景变化也在明显加 快,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在传统消费品增长明 显调整的大趋势下,化妆品、通讯器材、金银珠 宝等升级类消费增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再次,绿色消费表现亮眼,成为推进产业结 构升级的新驱动力。随着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 居民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绿色化。2023 年前三 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分别达到 33.7% 和 37.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 已经达到 29.8%,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 场销售占比达到 80.2%。限额以上单位低能耗家 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 20%。 绿色消费的增长空间在逐步释放。
(三)贸易进出口进入疫后调整期,“新三样” 成为贸易新增长点
2023 年前 9 个月,我国出口总额按人民币 计价累计为 17.6 万亿元,同比增长 0.6% ;进口 总额 13.2 万亿元,同比下降 1.2%,进出口增速 降幅收窄。我国贸易出口在经过疫情严重冲击期
图2 2022—2023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长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首先,服务消费总体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前 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 18.9%,对消费恢 复性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居民人均服务性 消费支出同比增长 14.2%,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的比重达 46.1%,比去年同期提升了 2 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规模大,消费潜力较大,正处在消费结 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深入挖掘消费增长潜能,将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持续需求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直被视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的宏观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称奇,但近年来,经济增速略有放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
中国政府意识到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开始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推动消费升级,加强服务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中国政府通过减税降费,推动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以及淘汰产能过剩行业来推动供给侧改革。
在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改革也将促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三、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中国正致力于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领导者。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吸引和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同时,中国数字经济也迅速崛起。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未来,中国将继续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
四、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中国政府在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城镇化进程,同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全球贸易摩擦、金融风险以及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都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
然而,中国经济具有韧性和潜力,中国政府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并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2020年全球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研究报告
(一)2019 年回顾:经济下行贯穿全年 ............................................................................... 22
2020年全球与中国宏观经济 形势展望研究报告
目录
一、全球经济形势:2019 年回顾与 2020 年展望 ..............................................1
(一)2019 年回顾:全球经济再创新低 ................................................................................. 1
1.美国:经济渐进回落,美联储预防式降息 ......................................................................................1 2.欧洲:经济增长乏力,通胀面临脱锚风险,货币政策重返宽松 ..................................................4 3.日本:经济低位运行,通胀表现疲软,货币政策保持宽松 ..........................................................6 4.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宽松政策开启 ..................................................................................8 5.全球市场:多重风险并存,资产逆势上涨 ....................................................................................11
2020-2021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报告
2020 -2021年中国经济需要守住三条底线——2020 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目录1.时代背景: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 (3)1.1美国失业率将进入上行周期 (3)1.2景气放缓逐渐传导到服务业 (4)1.3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仍然较高 (5)2.增长底线:房地产高投资还能持续多久? (6)2.12019 年房地产投资呈现两个突出特点 (6)2.2源于开发商采取抢施工抢销售的行为 (9)2.32020 年一季度起房地产投资面临快速下滑压力 (10)3.风险底线:防范各种风险处于何种位置? (12)3.12020 年我国仍处于债务到期高峰 (12)3.22020 年仍需要高度重视防范风险 (13)4.转型底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14)4.1不管外部风吹和浪打,继续坚持三个转型方向 (14)4.2总量增速或继续放缓,结构优化将成核心特征 (16)5.政策展望:稳字当头,攻心为上 (16)风险提示 (17)1.时代背景: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1.1美国失业率将进入上行周期美国失业率的先行指标已出现恶化。
2019 年,美国投资、出口、制造业库存等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不断放缓,但失业率维持在半个世纪以来低位,似乎就业市场与其他指标之间出现了割裂。
我们曾经指出,失业率是滞后指标,就业市场的一个重要领先指标是每周工时,每周工时对失业率具有稳定的领先关系,领先时间一般为2-4 个季度(图1)。
截至2019 年第三季度,美国制造业和全部私人非农企业每周工时均已连续 4 个季度下降,揭示出美国企业持续收缩生产经营,意味着2020 年美国失业率将进入上行周期。
图1:从先行指标来看,美国失业率将进入上行周期图2:美国职位空缺数和失业人数走势出现暂时背离这一轮美国失业率在底部盘桓时间有所延长,与多重因素有关。
2019 年4 月以来,美国失业率盘桓在3.5-3.7%的低位已达半年之久。
其原因,从中长期看,与美国人口老龄化和限制移民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减少有关;从短期看,与企业家信心不断走低,但消费者信心尽管有波动,仍保持较强韧性有关,这也造成了职位空缺数和失业人数走势的暂时背离(图2)。
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回顾及2021年展望
宏观经济2020.06重虞轩吟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回顾及2021年展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2.2%左右,成为世界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展望2021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在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宏观调控政策有空间等支撑因素,以及低基数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速将前高后低,初步预计GDP增长7.0%左右,明显高于过去五年的水平,将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一、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衰退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
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控制疫情,推动复工复产,及时出台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二季度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三季度经济加快回暖,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回旋余地o在大流行、大动荡、大衰退、大博弈的国际政经环境中,我国成绩取得来之不易。
(一)生产端恢复性增长特征明显,二产引领作用增强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0.7%,较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经济恢复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从结构看,第二产业恢复相对较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第三产业。
农业发展稳定向好。
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同比增长2.3%,较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在加强田间管理、保障农资调运、调增秋粮面积等因素的带动下,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
生猪生 产恢复好于预期。
截至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分别恢复至2017年末的84%和86%,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12个月环比增长。
2020-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020-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复产顺利推进,2020年二季度GDP 增速恢复至3.2%。
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条件下,2020年三季度经济增速恢复至5%以上、四季度经济恢复到6%左右已经成为共识,这也意味着2020年末中国经济将大体上回归到疫情之前的增长轨道上来。
按照这一增速水平来进行估算,中国全年增速将达到2%左右。
根据IMF 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2020年全球增速为-4.4%,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速为-3.3%,发达国家为-5.8%。
根据OECD 在9月给出的预测,中国将成为G20集团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总体上,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宏观调控政策总体上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效果。
图1 中国经济增速:GDP 季度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中,正方形数据来源为市场预测值,来自Wind数据终端,2020。
中国经济从整体上将在2020年末回到原有增长轨道上来,但是在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的供给、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本研究将揭示,在后疫情时期,供给端将表现为:工业强于服务业,需求端则将表现为:投资强于消费、有形的物质消费强于无形的服务消费,并进一步得出结论,中国工业或将迎来第三次工业“小时代”。
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在2020年一季度增速陡然降至-6.8%。
不过之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处于零星偶发状态。
在此条件下,中国的复工一 什么是中国工业的“小时代”?观察工业、服务业的GDP增速对比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半个世纪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及以前的大部分时间,工业增速都快于服务业增速,结果是工业在GDP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第二阶段,从1997年开始出现了总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直到2013年的这一时期,工业增速与服务业增速大体一致。
从另一个角度看,工业在总体GDP中的占比较为稳定。
第三阶段,2014年进入新常态之后,工业增速显著、持续低于服务业增速,工业占GDP比例出现下降趋势,中国进入了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时期。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自201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国际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以及国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包括降低税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内需拉动等,来稳定经济并加速复苏。
202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
不过,在针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下,中国经济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加速复苏的迹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在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了4.9%,相比之前两个季度有所增长。
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支出也呈现出逐步恢复的势头。
展望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强调内需拉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下是具体政策展望:1. 继续降低税费。
中国政府将继续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进一步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中国政府计划在2021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包括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和水利等领域的建设,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3. 减轻企业融资难题。
中国政府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包括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和出台优惠政策等,以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问题。
4. 鼓励消费升级。
中国政府将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度,鼓励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性能、创新的产品进行消费,以带动国内消费市场。
5. 推进新基建建设。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力度,包括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以促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加速。
总体来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已经逐步恢复,并且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未来,中国将会更加重视内部市场需求的拉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数字化、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发展,以保持长期持续的经济发展。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11CHINABOND 2021 February 第一,保住了就业。
2019年12月我国的失业率为4.9%,2020年2月上升到6.2%,在如此严重疫情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将稳定就业、保住就业放到所有工作的首位。
一般来讲,经济学的宏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针对实际情况,我国强化了就业优先政策。
保住了就业,就是保住了基本民生。
第二,稳住了物价。
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增速为2.9%;2020年1月、2月,CPI 增速均在5%以上,几乎翻番;至年底,2020年CPI 全年增速降至2.5%,这是来之不 易的。
第三,稳定了收入。
疫情必然影响居民收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是2.1%,而2020年GDP 同比增长2.3%,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和国民收入大致同步。
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
(二)经济数据亮眼第一,2020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最大的衰退,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3%,而我国经济增速为2.3%,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第二,2020年我国贸易顺差为人民币3.7万亿元,外汇储备为3.2万亿美元,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折合1443.7亿美元,逆势上升。
第三,可载入史册的两件事:一是2020年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消灭了绝对贫困;二是2020年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宏观经济展望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公共卫生事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如何衡量2020年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可以从2020年一季度的三个数据来看: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8.4%,创40年来新低;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9%,创60年来新低;三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6.8%,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以来最低点。
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2020年我国取得了人民满意、可以载入史册、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202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充满信心,应该对中国经济必将克服当前的需求收缩困难充满信心。
2023是内外压力下恢复经济的一年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2020-202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降低到4.5%,较2019年下降1.5个百分点;较1978-2019年年均经济增长率(9.4%)降低4.9个百分点。
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中国经济呈现持续平稳恢复态势。
供需两个方面的指标均出现回升。
1-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为4.3%,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较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
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5.2%左右,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较疫情三年年均增长率提高0.7个百分点。
这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我国经济持续平稳恢复,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要看到以上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
2023年中国经济面对需求收缩的突出制约,企业订单普遍短缺,产品销售困难、产能过剩等问题比较突出。
企业资金循环不畅,财务支付面临较大困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务关系紧张等,导致信心和预期降低。
应该认识到,需求收缩问题发展时间已经很长。
2010年开始,中国的出口和投资增速出现持续下降。
其中美元口径的出口增长率,由31.3%降低到0.5%(2019年),2024年预计为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23.8%降低到2.9%(2020年),2023年预计低于2.9%。
投资和出口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人民币口径,投资约54万亿,消费44万亿,出口24万亿)投资与出口占总需求比重超过60%。
这两大需求增速持续下降,必然引起需求收缩。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进一步加大落 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要抓住当前有利时 机,加快建立产业退出机制,促进落后生产能力有
序退出。与此同时,还要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重 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及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和产品的
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很重。从统计数据看,下半年 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 扩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任务,仍任重
而道远。二、全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及建议预计下半年 经济增长仍将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积极从稳 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等方面着手,巩固经济社会
发展好势头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国内外 环境,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仍然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 向发展,即经济增长继续温和回落但仍能保持9%
长。总体判断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 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剧烈波动仍属于小概率事件。 这将在总体上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较为稳定的外
部环境。二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 虽然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温和放缓,但工业化、城镇化、 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长等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
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今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 企业发展经济的能动性较强。目前,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
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 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三是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在刺激经济复苏的
过程中,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性因素,其中比较突 出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 这些风险是否会集中显现,导致经济“硬着陆”
2024年下半年宏观经济与政策展望
2024年下半年宏观经济与
政策展望
1. 经济恢复预期
中国经济正逐步进入一个加速恢复的新阶段,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有望突破5%。
这一预期建立在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结构性亮点之上。
中美补库周期带动制造业增长,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达8.5%,消费增长预计超7%,出口增速或达3%。
房地产库存高,价格短期难回升。
2. 政策环境
1-4月,全国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7%,完成度低于去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快于支出。
预算支出增速3.5%,进度超近五年平均,5-9月预计进一步加快。
地方专项债发行慢,占全年进度18.5%,下半年项目效果将显现。
货币政策稳健趋松,可能降准降息,信贷需求望稳中有升。
3. 改革深化
随着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预计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关注统一大市场、数据要素市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
4. 国际经济展望
美国经济的韧性与薪资增速的下降,预示着美联储可能在2024年进行1-2次降息。
日本经济增长的不及预期与春斗薪资大涨的滞后效应,将共同影响其国内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