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a425c4f5acfa1c7aa00cc39.png)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理论的一门学科。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即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的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概念2.辨证与论治的概念辨证论治也叫辨证施治。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论治(施治):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第二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属性阴和阳,作为哲学的概念,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不局限为某一特定事物,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矛盾对立统一的概念。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为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器质方面的皆属于阴。
"天为阳,地为阴","水为阴,火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阳化气,阴成形"。
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4d1020915f804d2b16c19d.png)
中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症候的过程。
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辩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阴阳的相互关系:1.对立制约2.互根互用3.消长平衡4.相互转化。
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脏的生理功能心:1.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2.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动肺:1.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与肃降3.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4.朝百脉,主治节脾:1.主运化2.主升3.主统血肝:1.主疏泄2.主藏血肾: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主水液3.主纳气4.濡养温煦脏腑五脏之间的关系:心、肺:主要表现在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心、脾: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心、肝:主要表现在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心、肾:一是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
肺、脾: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肺、肝: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
肺、肾:主要表现在津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肝、脾:主要表现在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
肝、肾:主要表现在肝肾的精血、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平衡等方面。
脾、肾:主要表现在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
经脉的组成:正经、奇经和经别。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八纲、辩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
基本原则:1.审内审外,整体统一2.四诊合参3.辩证求因,审因论治。
望色:指望面部的颜色与光泽。
五色主病如下:白色:虚寒、失血证。
黄色:虚证、湿证。
赤色:主热证。
青色: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
黑色:主肾虚、水饮证、痰血证。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fb9db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b.png)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试卷1、单选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关系,常表述为()A.肝体阴而用阳B.肝为刚脏C.肝体常不足D.肝用常有余E.肝为将军之官正确答案:A2、多选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江南博哥)是()A.甘B.咸C.酸D.苦E.辛正确答案:B, C, D3、单选男性患者,60岁,夜尿频多,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双下肢轻度浮肿,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
根据阴阳学说,回答以下问题。
治疗时若既用温阳药又用滋阴药,是因为阴阳的相互关系具有()A.对立制约B.互更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互藏交感正确答案:B4、单选易于耗气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正确答案:E5、单选重阳必阴病机是指()A.阳损及阴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正确答案:E6、多选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确定的治疗是()A.阳病治阴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阴中求阳E.泻阳益阴正确答案:B, 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阴阳的互根关系在治疗上的应用。
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治法是张介宾根据阴阳互根理论制定的治疗方法,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7、单选大汗之后,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A.津能载气B.气能行津C.津能化气D.气能摄津E.气能生津正确答案:A8、单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舌为心之苗B.汗为心之液C.心为神之舍D.心其华在面E.心为血之府正确答案:E9、单选肝气犯脾属于()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五脏与五行相对应为: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肝木与肺金的关系是"金克木",若木病过于强盛,影响到金,此即为相侮,故1题的答案为D。
肝木与脾土的关系是"木克土",若木病过于强盛,影响到土,此即为相乘,故2题的答案为C。
10、单选可以说明阴阳不能脱离对方单独存在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平衡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在于测试对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掌握。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归纳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9e420c03d8ce2f00662320.png)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基本思路:辨证论治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
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
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
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
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
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阴阳互根理论:阳中求阴能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能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青风春胆目泪爪酸东肝怒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赤暑夏小肠舌汗面苦南心喜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黄湿长夏胃口涎唇甘中脾思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白燥秋大肠鼻涕毛辛西肺悲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等黑寒冬膀胱耳唾发咸北肾恐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五行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火指命门之火而非心火,指肾阳培土生金法(补养脾肺法)健脾气以养肺气金水相生法(补肺滋肾法)养肺阴以滋肾阴五行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补脾利水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法)心主火,火属南;肾主水,水属北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精室)。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67cf1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7.png)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1.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基本观念-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医学的特点与基本内容2.中医病因病机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储藏学说-内外邪气学说-病机学说的应用3.中医诊断学-四诊法及其应用-掌握常见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判断疾病的分型与辨证论治4.中医治则治法-中药的基本治疗法则-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的剂型与用法第二部分:中药学知识1.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取材与加工-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2.中药药物学-常见中药的药用价值与功效-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特点-常见中药的毒副作用与禁忌3.中药处方学-中医经典方剂的基本应用与调配-常见中成药的使用与剂型选择-中药处方的调配方法与技巧4.中药制剂学-中药的剂型分类与制剂方法-中药饮片与中药颗粒的制备与应用-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与应用第三部分:中药药物评价与临床应用1.中药质量评价与标准-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药的质量标准与监管2.中药药效评价与药理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中药的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3.中药临床应用与中西医结合-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与中药治疗-中药与西药的合用与药物相互作用-中医疗效评价与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前景第四部分:中药药事管理与安全使用1.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常见中药的鉴别与质量控制方法-中药质量控制的规范与标准2.中药药事管理与合理使用-中药饮片的储存与保管-中药处方的审核与发药-中药不良反应与药物安全使用3.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与规范-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准则-中药师的职业责任与责任-中药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与规范以上是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知识、中药药物评价与临床应用以及中药药事管理与安全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考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和理解,提升自己的中药知识水平,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执业药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1(题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1(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1fb4fd482fb4daa48d4b26.png)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B.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C.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E.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正确答案:D解析:中医学理沦体系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证治异同、同病异治及异病司治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在诊治疾病原则的具体体现。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用以解释人体的古代哲学基础,是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方法。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
四诊合稚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原则方法。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A.同病异治B.犀病同治C.同病同治D.审因论治E.辨证论治正确答案:E解析: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特点,其余均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体现。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匠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正确答案:D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诊治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正确答案:E解析:“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
中医学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就是“辨证”;确立治疗法和方法,选择治疗手段及措施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就是“论治”。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5.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中医学称为A.辨证论治B.整体观念C.恒动观念D.阴阳互化E.中和思想正确答案:B解析: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主要体现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6.“异病同治”的依据是A.病因相同B.病种相同C.病邪相同D.病机相同E.某一症状相同正确答案:D解析:“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可以理解为“相同的证则用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则用不同的治法”,这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考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考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b73de6a6c30c2258019e97.png)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考考点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1.症、证、病的区别: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嗳气等。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如感冒、咳嗽、胸痹、消渴、厌食等。
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外感风寒、肝胃不和、气虚血瘀等。
主藏血。
肾(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
7.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生成,宗气在胸中集聚之处,称作“气海”,亦称“膻中”,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卫气:水谷精气所化生,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8.气的功能:推动作用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防御作用(一是护卫肌表,防止外邪侵入;二是与侵入体内的各种邪气进行斗争);固摄作用;气化作用(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9.任脉的基本功能: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主持妊养胞胎。
脉微欲绝18.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湿邪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19.气行失常指气的升降出入发生变化,而引起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20.未病先防的原则方法:(1)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包括重视精神调养、加强身体锻炼、注意生活起居、人工免疫;(2)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包括药物杀灭病邪、讲究卫生、避免病邪侵害、防范各种外伤。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1.神志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为痰气郁结,蒙蔽心神的癫病;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多属痰火扰乱心神的狂病;猝然昏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属肝风内动,痰迷心窍的痫病。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2(题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2(题](https://img.taocdn.com/s3/m/32117b5b8762caaedc33d472.png)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根据藏象理论,人体的中心是A.经络B.精C.六腑D.气血津液E.五脏正确答案:E解析: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方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五体E.五液正确答案:A解析: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素问》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体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生理、心理活动D.精神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解析:心藏神,主神明,是指心不仅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的作用,而且还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选项C较全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A.主气的生成B.主呼吸C.调节气机D.主宣发E.主肃降正确答案:B解析: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主呼吸,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主一身之气指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这两方面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机能。
肺的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
所以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机能。
故选B。
宣发肃降是肺气的运动形式,是肺的生理特性,不是基本功能,故选项D、E排除。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5.脾主运化是指脾能够A.运化水液B.运化水谷C.化生血液D.化生气血E.运化水谷和水液正确答案:E解析: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机能,即可分为运化食物和水液两方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6.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解析: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二章 中医理论基础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二章 中医理论基础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3c1c0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2.png)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二章中医理论基础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分类:医药卫生执业药师主题:2022年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全套4科》考试题库科目: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类型:章节练习一、单选题1、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构成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五脏B.五体C.六腑D.气血E.经络【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2、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其中整体观念指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因此说“整体观念”是其指导思想。
3、中医学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依据是A.疾病B.症状C.体征D.证候E.病因【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4、根据中医理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A.气虚血瘀B.心悸C.胸痹D.胸胁胀满E.胸痛彻背【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症”“证”“病”的定义。
“气虚血瘀”属于证,“胸胁胀满”“胸痛彻背”属于症,“胸痹”属于病,至于“心悸”本身是一个症状,但同时在中医学的范围内也可属病名的范畴。
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诊疗特点是A.整体观念B.辩证论治C.藏象理论D.阴阳学说E.五行学说【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恒动观念和辩证论治B.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C.藏象理论和经络学说D.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E.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7、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起到联系作用的是A.五脏B.六腑C.经络D.官窍E.气血【参考答案】:C8、中医治病主要依据是A.疾病B.症状C.证候D.体征E.病因【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9、临床中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变,皆可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治疗,主要依据是A.体征相同B.证候相同C.症状相同D.诊法相同E.病机不同【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10、临床上感冒由于病因病机和患者体质的不同,因而有辛凉解表、辛温解表、益气解表等相应治法,主要依据是A.体征不同B.症状不同C.证候不同D.诊法不同E.病机相同【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11、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辩病论治B.辩证论治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整体观念【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12、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是A.整体观念B.辩证论治C.阴阳学说D.五行学说E.五脏一体观【参考答案】:E1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整体观念B.辩证论治C.阴阳学说D.五行学说E.五脏一体观【参考答案】:错误14、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整体观念B.辩证论治C.阴阳学说D.五行学说E.五脏一体观【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观念。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5(题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5(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a3d7a4168884868662d69d.png)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以下不属于阴偏胜的病理变化的是A.真寒假热B.阴盛格阳C.阴盛则寒D.虚寒证E.阴胜则阳病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阴阳盛衰病机的掌握。
阴偏盛,即是阴胜则寒的实寒。
阴胜则阳病,是指阴盛的同时有耗损阳气的病变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仍是阴胜;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病变皆以阴盛为主。
虚寒证属于阳虚而阴相对偏盛的病变。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脾气虚损,运化乏力,导致水湿内停的病理变化属于A.真虚假实B.实中夹虚C.虚中夹实D.因虚致实E.由实转虚正确答案:C解析:虚中夹实多由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正虚气化无力,内生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等凝结阻滞所致。
病理变化以正气虚损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从而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如脾虚湿滞病证,临床可见脾气虚弱的神疲肢倦,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不实之症,又兼见口黏、脘痞、舌苔厚腻等表现。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最终会导致A.A,实寒证B.阴阳亡失C.虚寒证D.实热证E.阴阳两虚正确答案:E解析: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
同样,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或“阴虚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大出血时,同时伴随少气乏力的表现,其原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生气E.血能载气正确答案:E解析:血能载气,故在外伤失血,或呕血、便血,或妇女崩中,或急剧产后大出血等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急剧脱散,从而形成气血并脱的严重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可见出血量多,轻则少气乏力,甚则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则晕厥,或见抽搐,或见口干,脉芤.或微细欲绝等症。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最新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b57a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5.png)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最新版)1、单选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的是()A.督脉B.足厥阴经C.足少阴经D.足太阳经E.手太阳经正确答案:A2、单选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小肠经流注于()A(江南博哥).膀胱经B.胆经C.三焦经D.心经E.胃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为十二经脉的流注、交接次序。
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之间是以同名经相交接,故手太阳小肠经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
3、多选肺气宣发,主要向上向外升发布散的物质是()A.浊气B.卫气C.血液D.津液E.水谷精气正确答案:A, B, C, D, E4、单选胃的生理功能是()A.受盛与化物B.泌别清浊C.传化糟粕D.受纳与腐熟水谷E.运化水谷精微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主要在于测试对六腑生理功能的掌握。
胃的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小肠主受盛与化物、泌别清浊;大肠主传化糟粕;运化水谷精微为脾的生理功能。
5、单选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A.肝B.肺C.脾D.心E.肾正确答案:C6、多选脾运化水液主要指脾对水液的代谢具有哪些作用()A.生成B.吸收C.输布D.排泄E.运行正确答案:B, C, E7、多选血虚的病理表现可见()A.面色不华B.爪甲色淡C.头目眩晕D.手足麻木E.口唇青紫正确答案:A, B, C, D参考解析:血虚失于荣润面部、爪甲,则见面色淡白或萎黄、爪甲色淡等,失于濡养头目、肢体,则头目眩晕、手足麻木等。
口唇青紫则多是血瘀证的征象。
8、多选治未病包括()A.未病先防B.早期诊治C.控制传变D.调养气血E.调养阴阳正确答案:A, B, C9、单选下列不属于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病理的是()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正确答案:A10、单选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形体官窍E.经络正确答案:A11、单选患者先出现鼻塞、咳嗽、忧虑等,进而见口甜、面黄、肌肉消瘦。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2_真题-无答案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2_真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c644cb4b35eefdc9d33300.png)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2(总分70,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 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B.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C. 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D.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E. 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A. 同病异治B. 犀病同治C. 同病同治D. 审因论治E. 辨证论治3. 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 阴阳学说B. 匠行学说C. 精气学说D. 整体观念E. 辨证论治4.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 整体观念B. 恒动观念C. 同病异治D. 异病同治E. 辨证论治5. 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中医学称为A. 辨证论治B. 整体观念C. 恒动观念D. 阴阳互化E. 中和思想6. “异病同治”的依据是A. 病因相同B. 病种相同C. 病邪相同D. 病机相同E. 某一症状相同7. “同病异治”的依据是A.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C. 相同的疾病出现不同的舌象、脉象D. 相同的疾病出现不同的证候E. 相同的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8. 《内经》认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体现阴阳的A. 相关性B. 普遍性C. 可分性D. 转化性E. 规定性9.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 对立制约B. 相互转化C. 互根互用D. 阴阳消长E. 阴阳平衡10. 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是A. 阴阳消长B. 阴阳互根C. 阴阳平衡D. 阴阳对立E. 阴阳制约11. 在阴阳学说中,“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什么治疗原则A. 阴病治阳B. 刚病治阴C. 阴中求阳D. 刚中求阴E. 阴阳双补12. 下述疾病现象中属于阴的是A. 面色鲜明B. 咳声有力C. 脉象滑数D. 气低气微E. 脉象洪大13. 在五行中,“土”的特性为A. 升腾B. 收敛C. 滋润D. 生化E. 升发14. 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 水和火B. 土和金C. 金和木D. 木和土E. 金和火15. 下列五行生克关系中表述错误的是A. 木克土B. 火生土C. 火克水D. 金生水E. 金克木16. 抑木扶土法的理论依据是A. 五行相生B. 五行相乘C. 五行相侮D. 五行相克E. 五行母子相关17. “肝火犯肺”属于A. 子病犯母B. 相克C. 相乘D. 相侮E. 母病及子18. 肝病影响肾为A. 母病及子B. 子病及母C. 五行相乘D. 五行相侮E. 五行相克19. 据五行相生理论确定的治法是A. 佐金平木法B. 抑木扶土法C. 泻南补北法D. 培土制水法E. 金水相生法2. B1型题A.辨证论治B.对症治疗C.异病同治D.同病异治E.辨病论治1. 同种疾病,若其表现的证不同,则治法应采用A. B.C. D.E.2. 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其治法应采用A. B.C. D.E.3. 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法,称为A. B.C. D.E.A.热极似寒、寒极似热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4. 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A. B.C. D.E.5. 可以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A. B.C. D.E.A.木B.火C.土D.金E.水6. 五味的五行属性,咸属A. B.C. D.E.7. 五味的五行属性,甘属A. B.C. D.E.8. 五味的五行属性,酸属A. B.C. D.E.A.肝气郁结B.心火亢盛C.肝气犯脾D.肺热壅滞E.肝火犯肺9. 依据五行学说,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诊断为A. B.C. D.E.10. 依据五行学说,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诊断为A. B.C. D.E.A.思B.怒C.悲D.恐E.喜11. 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火”的情志是A. B.C. D.E.12. 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木”的情志是A. B.C. D.E.3. X型题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有A. 阴阳学说B. 整体观念C. 八纲辨证D. 辨证论治E. 五行学说2. 下列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观点的是A.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B. 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C. 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D. 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E. 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3. “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A. 生化作用B. 收敛作用C. 滋润作用D. 受纳作用E. 承载作用4. 根据五行学说理论,下列可作为心病诊断依据的征象是A. 面见赤色B. 急躁易怒C. 口泛甜味D. 齿槁耳聋E. 舌尖红赤。
2022-2023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2-2023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f552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3.png)
2022-2023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60题)1、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的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A.发热恶寒?B.肝胃不合?C.胸胁胀满?D.纳呆食少?E.头身疼痛?【答案】 B2、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A.湿邪B.燥邪C.热邪D.暑邪E.寒邪【答案】 D3、中西药联用能够协同增效的药组是A.五倍子与红霉素B.川芎与氨茶碱C.苓桂术甘汤与地西泮D.金银花与青霉素E.甘草与呋喃唑酮【答案】 D4、含淀粉类的饮片易A.散气、泛油B.虫蛀、霉变C.酸败、变味D.潮解、风化E.软化、变色【答案】 B5、痛如针刺的病机是A.食积B.气滞C.湿滞D.瘀血E.血虚【答案】 D6、某男, 78岁,既往高血压病10余年, 3年前患者晨起锻炼时出现右上肢麻木不仁,继则活动不利,后发展至右下肢乏力。
活动不利,摔倒在地,送至医院,经治好转出院。
现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謇涩,伴头晕头痛,肢体震颤,面赤耳鸣,腰酸,纳差,夜寐不安,多梦,小便频数,偏黄,夜尿3次,大便偏干,每4天1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长有力,尺脉沉。
4月10日检查: ALT35U/L,AST35U/L, γ-GT45U/L , ALP89U/L,Cr I60μmol/ L , BUN8.5μmol/ L ;头颅核磁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梗塞灶。
A.脑立清中含有冰片、薄荷脑可能减弱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效应B.脑立淸中含有珍珠母、赭石可能减弱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效应C.脑立清中含有薄荷脑、猪胆汁可能减弱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效应D.脑立清中含有熟酒曲、酒曲可能减弱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效应E.脑立淸中含有清半夏、牛膝可能减弱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效应【答案】 B7、服用麻仁丸治疗便秘宜用的“药引”是A.淡盐水B.蜂蜜C.黄酒D.姜汤E.米汤【答案】 B8、某女,58岁。
昨日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而安,可选用的方剂是A.参苓白术散B.四神丸C.保和丸D.麻子仁丸E.葛根芩连汤【答案】 B9、瘀血阻滞经脉引起的头痛多见()A.灼痛B.刺痛C.重痛D.胀痛E.隐痛【答案】 B10、王某,女,三岁,体质虚弱,平时易感冒、消瘦、面色萎黄、厌食、大便溏稀。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答案(最新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答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0666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b.png)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答案(最新版)1、多选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A.外感六淫B.七情内伤C.疠气传染D.不内外因E.病理产物正确答案:A, B, C, D, E参考解析: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外感六(江南博哥)淫、七情内伤、疠气传染、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等。
2、单选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心、肺B.心、肝C.肺、脾D.肺、肝E.肺、肾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在于综合考查对脏腑生理功能的掌握。
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是气的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肺、脾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
肺吸入清气,肾主纳气,故这两脏与呼吸运动联系紧密。
3、多选运化水液功能失调可见()A.水肿B.气喘C.痰D.饮E.湿正确答案:A, C, D, E4、单选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关系,常表述为()A.肝体阴而用阳B.肝为刚脏C.肝体常不足D.肝用常有余E.肝为将军之官正确答案:A5、单选大出血会引起()A.气陷B.血热C.出血D.气脱E.血瘀正确答案:D6、单选下列不属火邪致病特点的是()A.易伤津耗气B.易生风动血C.易扰神明D.易致肿疡E.易阻遏气机正确答案:E7、单选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A.防御作用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推动作用E.气化作用正确答案:B8、单选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药物的机制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正确答案:C9、单选某患者表现有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腹胀,便溏,消瘦,倦怠等症状。
按照藏象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该脏其华在()A.面B.唇C.发D.毛E.爪正确答案:B10、单选某患者表现有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腹胀,便溏,消瘦,倦怠等症状。
按照藏象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其开窍是()A.口B.鼻C.耳D.目E.舌正确答案:A11、单选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防御作用B.温煦作用C.气化作用D.推动作用E.固摄作用正确答案:B12、单选至虚有盛候,其病机属于()A.虚中夹实B.上虚下实C.实中夹虚D.真虚假实E.真实假虚正确答案:D13、单选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A.津液B.气C.血D.精E.神正确答案:A14、单选重阳必阴病机是指()A.阳损及阴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正确答案:E15、单选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的是()A.小肠大肠心包经B.胆胃三焦经C.小肠大肠三焦经D.心胆小肠经E.大肠三焦胆经正确答案:C16、单选肺病及心属于()A.相乘B.相侮C.相克D.母病及子E.子病犯母正确答案:B17、单选胃的生理功能是()A.受盛与化物B.泌别清浊C.传化糟粕D.受纳与腐熟水谷E.运化水谷精微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主要在于测试对六腑生理功能的掌握。
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https://img.taocdn.com/s3/m/1ef161416c85ec3a86c2c508.png)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点的概念
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2)形神一体观
(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一)症、证、病的概念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6cc85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b.png)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1、多选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的主血B.脾的统血C.肝的藏血D.肝的疏泄E.肺朝百脉正确答案:B, C2、单选肺病及心属于()A.相乘B.相侮C.(江南博哥)相克D.母病及子E.子病犯母正确答案:B3、单选统藏失司的出血反映哪两脏病变()A.脾与肺B.心与肝C.脾与肾D.脾与肝E.心与脾正确答案:D4、单选皮肤感邪,常内传于()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B5、多选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来判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逆的有()A.肝病面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面青见沉脉D.肺病面白见洪脉E.肾病面黑见沉脉正确答案:A, B, D参考解析: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来判断疾病转归的原则是,以"色脉相符"或"相生"为顺,以"色脉相克"为逆。
肝病色青见弦脉,是色脉相符为顺,若反见浮脉(通常属肺金之脉)则为逆;心病色赤脉洪,是色脉相符为顺,若反见沉脉(通常属肾水之脉)则为逆;肺病色白脉浮,是色脉相符,若反见洪脉(通常属心火之脉)则为逆。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D。
C答案为水生木的关系,E答案是色脉相符,均属顺证。
6、单选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正确答案:A7、多选偏阴质者()A.易感风、暑、热邪B.易感寒湿之邪C.耐寒D.耐热E.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正确答案:B, D, E8、多选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B.阴根于阳C.阴消则阳长D.事物的无限可分性E.阴阳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 E9、单选证见头重身困,四肢酸楚,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
按照六淫致病特点,回答以下问题。
该病应属()A.风邪致病B.寒邪致病C.暑邪致病D.湿邪致病E.燥邪致病正确答案:D10、单选在养生防病时对于阳盛体质的宜忌是()A.宜润忌腻B.宜凉忌热C.宜平忌消D.宜泻忌补E.宜温忌寒正确答案:B11、单选在内外结合的康复疗法中,对于病在脏腑者,应给予()A.内治B.外治C.内治为主,配合外治D.外治为主,配合内治E.内治与外治并重正确答案:C12、单选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十二经筋B.十二经别C.十二皮部D.奇经八脉E.十二经脉正确答案:E13、单选心阳不足者,法宜()A.补益心阳B.补养心气C.清心泻火D.活血祛瘀E.补养心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心主血脉、主神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本章预计分值:10~15 分
章节预计分值重点提示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0~1 辨证论治
第二节阴阳学说1~3 阴阳的属性、阴阳的相互关系第三节五行学说1~3 五行的生克乘侮
第四节藏象1~3 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脏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六腑的生理功能
奇恒之腑
第五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3 气、血、津液的生成、分类、功能
第六节经络0~1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第七节体质0~1 体质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第八节病因2~3 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第九节发病与病机1~2 各种发病的病机
第十节预防与康复0~1 预防和康复的原则、常用的康复疗法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考点精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一)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五脏一体观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五脏的主宰是心。
配合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
学习中医学宜从这一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情况和病理情况。
2.形神一体观
人的形体结构和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结合与统一。
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
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与其相关的生理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协调统一。
(二)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也可称为“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界保持着统一的整体关系,主要表现为生理上的适应调节,病理上的内外影响,诊断上的内外审查。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社会环境因素通过与人的信息交换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
人也在与社会环境的交流中,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与协调平衡。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与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论治:也称“施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二)症、证、病
症、证、病的区别
(三)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也称“证异治异”。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也称“证同治同”。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