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思想中的文化自信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思想中的文化自信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思想中的文化自信作者:刘英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09期摘要: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巨匠胡适,他本人所进行的文化创制对中国的文化转型和中国社会文化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最近的一次文化转型是从胡适身处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爆发出来的,而胡适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挥了巨大影响。

梳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彰显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历史过程,凸显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在新时代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文化运动;胡适;文化观中图分类号:K25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109-02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改革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并没有失去自我,也没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成为一种文化杂糅。

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逐渐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文化观,提出了坚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

一、文化自信的源起与发展(一)在文化变革中开创中国道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朝由于器物等各方面的原因惨败于英国。

为求自强,便有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虽然武器装备有所提高,但北洋水师还是全军覆没。

随后在对西方的深入了解中,制度的问题被挖掘出来,清朝不仅在器物方面自强,对于西方的制度也要进行学习,一些有志之士就发动了戊戌变法,然而守旧势力过于强大,这一运动也以失败告终。

经历了学习器物和制度的阶段,国人不禁思考弊病的根源在哪?人们开始认识到思想文化观念过于守旧僵化,禁锢在封建思想的牢笼中,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所要开展的变革活动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通过这一深刻认知,中华儿女希望转变新的思想文化观念来实现早日复兴,恢复之前的盛世。

民主与科学两个旗帜在中国的土地上飘扬,新文化运动的强劲力量席卷了中华大地上的一切。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参与人员: PPT制作: 初小涵 李泽南 方子豪 汪何琦 演讲大纲:
演讲:
(图学
革命”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是他最先提出来的,而
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理方面,在中国古典小 说的考证及古史研究方面,胡适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在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同时,他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受易卜生 的影响,针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 “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 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 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 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 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跌宕起伏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 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旋 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 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 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一面多棱镜矗立 在世人面前。
5.胡适的政治看法
胡适:“一个常态国家,政治的责
任在成年人,年轻人的兴趣都在体 育,娱乐,结交异性朋友;而在变 态的国家,政治太腐败,没有代表 民意的机关存在,那么干涉政治的
责任必定落在青年学生身上。”
6.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1917年,当时胡适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他 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谈》,提倡使用白话文写 作,石破天惊,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唐德刚在《胡适杂忆》 中透露,胡适当时写那篇文章,原是在美国主编的《留学生 季报》用的,后来抄了一份发表在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 上,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建设的文学 革命论》(1918年)等论文,认为“……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 文学”,主张“国语的文学,文学的过于”。被誉为“文学 革命最堂皇的宣言”(郑振铎语)。1920年出版中国新闻学 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尝试集》的心事充满实 验性质,并不成熟,使人余光中认为“胡适等人在新诗方面 的重要性也大半是历史的,不是美学的”。周策纵评胡适新 诗清新却乏朦胧的趣味。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 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剧情里女主留下“孩儿的 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字条,与恋人离家出走。这 是受亨利· 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 他的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 派“问题小说”,“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罗家 伦、杨振声、冰心等。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胡适祖籍安徽绩溪,1891年出生于上海,1909年考取第二批庚款留学生,1910年远赴美国留学。

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大教授。

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集中了一批从日本、欧美留学回来的新派学人,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胡适便是先驱者之一。

下面分析胡适新思想形成的过程,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奉献和后世对其的评价。

一、新思想形成过程〔一〕和母亲住一起时期〔1895—1904〕胡适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①]《胡适自传》黄山书社出版社 1986年11月第一版17页胡适童年都与母亲度过,可见母亲对胡适性格的影响很深。

家里和叔父家都贴着“僧道无缘〞的条子,表达了家庭的理学思想。

在私塾时母亲让老师给胡适讲解儒家经典的具体含义,让胡适对史学经学了解得更深入。

为以后的史学经学研究打下了根底。

他把文言文翻译出来讲给别人听,也表达了一种把文言文白话化的思想。

看了《资治通鉴》,里面范缜的话吸引感悟了他: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

神之于形,犹利之子刀。

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从此激发了胡适的无神论思想。

一次偶然的时机,他看了残破的《水浒传》,从此痴迷于看小说,这是是与通俗文化的接触,由此了解了不少民俗文学。

〔二〕闯荡上海滩时期〔1904-1910〕在上海求学从梅溪学堂转到澄衷学堂,都没有拿到毕业证。

最后考取了庚款留美官费生。

在此期间,胡适看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书刊,包括《革命军》,《天演论》等。

革命思想和进化论思想在此期间形成,根深蒂固,以至于影响到给自己取名字。

胡适的“适〞字就取“适者生存〞的含义。

还有梁启超的《论进步》、《新民说》,对胡适的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胡适开始在康奈尔大学农学系,因为分不出四十种苹果,受到打击,感觉学农学无用转到文学院。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 ①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 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 书面语。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 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 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 阶段
• ②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 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 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 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 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 胡适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 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胡适信奉实验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
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 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 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 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 “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 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 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 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 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 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 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 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 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 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 ①介绍陈汉章讲授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陈 汉章功底扎实、思想陈旧,讲中国哲学从 传说的伏羲开始,讲解速度慢。
• ②与胡适对比。通过陈汉章、胡适讲中国 哲学史的方法不同的对比,点 明胡适用近 现代学术观点和方法讲授中国哲学史。

最新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调查报告

最新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调查报告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经过一学期的近代史学习,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更多的了解。

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巨大,自然不必多说。

那么,胡适对新文化运动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着这样一个问题,并且在十八大召开后这样一个新的大背景下,追根溯源,回顾历史,我们小组查阅了一些关于新文化运动关于胡适的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分析,以求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胡适和新文化运动,以及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调查内容(一)胡适其人胡适,原名胡洪骍、洪马辛、嗣穈、字希疆,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他的故乡是安徽绩溪上庄村。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

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

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1917从美国学成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二年多;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

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

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XX“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

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二)胡适的思想胡适一生受自由主义、科学主义,尤其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践主义的影响,竭力追求自由、民主,主张独立思考,是中国鲜有的划时代具有独立思想的先哲。

新文化运动之胡适

新文化运动之胡适

THANKS
感谢观看
06
总结与评价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与贡献
倡导白话文
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文学语言的 现代化,促进了文学的通俗化和普及化。
提倡科学方法
胡适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反对传统的信仰 和迷信,对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思想自由
胡适倡导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反对思想专制和 政治干预,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胡适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对当时的中 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得科学和民主成 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04
胡适的思想与影响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01
02
03
批判儒家思想
胡适认为儒家思想是封建 社会的产物,主张对其进 行批判和改造,以推动社 会的进步。
提倡科学方法
胡适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 性,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 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思想偏颇与局限性
思想偏颇
胡适的思想体系存在一定的偏颇和局限 性,他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忽 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他 的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未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多 元性和复杂性。
VS
局限性表现
在实践中,胡适的思想在推动中国现代化 进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例如,他过 于强调西方的民主、科学等理念,忽视了 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导致了一些 不切实际的改革尝试和政策实施。同时, 他的思想也未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社会的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如阶级矛盾、民族问题 等。
在思想研究方面,胡适主张以科学的 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认为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02
新文化运动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家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家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家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潮,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思想的现代化进程。

在这个运动中,有许多思想家对中国社会变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文化运动中的几位主要思想家,包括鲁迅、陈独秀和胡适。

一、鲁迅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以其犀利的讽刺和深刻的洞察力,成为了中国社会评论的重要声音。

他主张反对封建文化和传统观念,强调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鲁迅的思想与中国封建社会相悖,在其著作中经常对社会不公、封建伦理进行抨击。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一个疯狂的主人公反抗封建制度的故事,用犀利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礼教的荒谬和虚伪。

他还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倡导现代文明和科学。

二、陈独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领导者之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独秀主张改革传统文化,主张民主与科学相结合。

陈独秀认为,中国的困境在于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和民众觉醒的不足。

他提出了“新人、新文学、新社会”的口号,主张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科学、先进的社会。

他的主要著作《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修养》中,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胡适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中最早接触西方思想的思想家之一,他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胡适主张古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胡适在他的著作《胡适全集》中,提出了中西文化的结合论。

他认为,只有结合了中西两种文化,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他在语言改革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主张以白话文取代古文,使文学更贴近人民,更易于传播。

总结:以上介绍了新文化运动中的三位主要思想家:鲁迅、陈独秀和胡适。

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表的言论和著作,对中国社会的思潮和文化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主张强调民主与科学,呼吁改革传统文化,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他们的努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力。

胡适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积极贡献

胡适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积极贡献

胡适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积极贡献摘要:胡适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

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本文对胡适在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积极贡献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键关词:胡适新文学运动首举义旗倡导白话文艺贡献胡适在“五四”前后,就文学革命和文艺理论方面,写了许多文章、通信和札记,做了多次讲演。

胡适为了贯彻自己的文学主张,促使新文学运动开花结果,还从事创作实践,用白话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和第一个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胡适对新文学运动、特别是这一运动的前期所作出的贡献,不管你承认它与否,它是客观存在。

一、“首举义旗之急先锋”文学革命作为一个运动兴起,决不是偶然的,它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民国,但并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革命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封建的经济结构及其大部分上层建筑,尚未受到触动。

随着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必然要求在思想上有一个解放运动,来揭露当时还占统治地位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民主思想。

以思想革命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便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

文学革命,正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胡适要求“文学革命”,有它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并且是经过了一个酝酿实践阶段的。

早在美国留学时期,他就已在留学生间论辩文学革命问题,并同国内陈独秀等保持密切联系。

他从文学进化观点出发,认为“新时代的要求”,文学必须革命。

表现新思想、新事物,需要新的文字。

“文以载道”的旧文学是担负不了这时代的任务的。

旧文学只为少数文人所私有,而用文言文表达新思想也不易为“最大多数人所能接受,”只有用白话文表达新思想的新文学,才能为“最大多数人都能欣赏”,才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

直到胡适写《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序》时,仍持此观点。

他说:“文字之功用在于达意,而达意的范围以能达到最大多数为最成功。

2016年高考语文传记复习练习题

2016年高考语文传记复习练习题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之人物传记练习一、河南省郑州一中2016届新高三年级调研检测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王肖潇朱东君1917年7月,胡适撰写了大量有关白话文运动及文学革命的文章。

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大力推广白话文。

胡适身体力行,创作出版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在中华诗国开创了一个以“胡适之体”为特色的白话自由体新诗流派;他创作出中国第一个白话散文剧本《终身大事》,开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他的散文,“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他热心提倡传记文学,所写的白话传记,文字清新晓畅,具冲淡自然之美;他还率先用白话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出版了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译本。

由于胡适的倡导和朋友们的努力,白话文学很快取代了文言文学的地位,风行全国。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明令规定,小学教材一律采用白话新课本。

胡适的白话革命大获成功。

在北大教英国文学和英文修辞学,对留美7年的胡适来说毫不费力,难的是教中国哲学史。

原先教这门课的陈汉章功底扎实,但思想陈旧。

他从传说中的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洪范》。

有同学问他:“照如此讲法,一门中国哲学史何时才能讲完?”他回答:“无所谓讲完讲不完。

若说讲完,一句话可以讲完;若说讲不完,那就永远讲不完。

”胡适接课后,学生对他表示怀疑:“一个从美国新回来的留学生,如何能到北京大学讲中国的东西?况且才二十几岁!”谁知胡适一上来就非同凡响。

这位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新派教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上了讲台。

他抛开以前的课本,重编讲义,劈头一章是“中国哲学胚胎的时代”,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

这样一改,给那些言必称三皇五帝的旧脑筋以沉重的打击,用当年听课的学生顾颉刚的话说,“骇得一堂中舌桥而不能下”。

顾颉刚听过几堂课后,认为胡适讲得不错,便找到当时最敢放言高论的同学傅斯年,要他去听一听,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老师从哲学系赶走。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倡科学。

胡适认为,科学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基础,他十分重视科学,把科学教育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出发点。

他不断提出,应该把科学教育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由此带动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学术研究。

二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胡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基,应该继承和发扬。

他倡导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支柱,从而激发了中国人民追求文明、尊重历史的文化信念。

三是推行民主政治。

胡适主张“民主制度”,他认为民主政治是实现生活公平的基础,应该实行民主制度,使国民能够拥有自我决定权,从而为新文化运动做出巨大贡献,使中国进入现代化的道路。

胡适简介 胡适的人物生平介绍

胡适简介 胡适的人物生平介绍

胡适简介胡适的人物生平介绍胡适简介: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

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现代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利用推动西化实现出人头地的先例人物之一。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也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其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多半是为迎合西化主张而发起,含有一定的违心成分。

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人物生平介绍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5岁启蒙。

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

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5年,14岁的胡适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

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发表了自己编写的白话小说《真如岛》。

之后考入中国公学,两年后又转入中国新公学,并兼任英文教师。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七月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

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年夏,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逾两年;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摘要:1917年7月胡适由美国回到中国,8月份来到北京,任北大文科教授兼哲学研究所主任。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漩涡当中,对于具有新思想、又抱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胡适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改变中国的时机。

于是胡适精神抖擞投入到新文化运动当中,并在这划时代的时期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成为在中国政治思想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政治学术等思想是如何呢?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又是如何呢?本文章在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当中,一群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具有新思想和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知识分子成为这场运动中的领导者,他们包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他们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他的思想观点以及所做的贡献给当时的旧中国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我们不断回望“五四”,并且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当中的作用,这给当代的我们带来不少的启示。

在政治上,胡适反对封建主义,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这些思想观念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胡适一直都以民主和科学为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基础。

自从由美国留学回来后,胡适就十分欣赏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

面对腐败的北洋政府,他曾经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提倡民主政治。

他曾经起草过《争自由的宣言》。

文章指出“应废除北洋政府的‘警察条例’,废除所谓的‘出版法’和‘报纸条例’。

文章主张: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移以及人身自由等这些‘基本的最小限度的自由权’,应得到充分保障。

1在思想上,胡适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打倒孔家店”,宣扬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胡适一直都十分反对封建主义传统思想对个人思想的束缚,他赞成广大人们争取自己的个性自由。

胡适认为中国的个性发展受到孔教礼仪的严重束缚,他认为要重新创造出新文化思想,就要“打倒孔家店”。

著名诗人胡适生平简介

著名诗人胡适生平简介

著名诗人胡适生平简介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也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下面是为你搜集胡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家、哲学家、诗人、学者。

他是安徽绩溪人,原名叫做嗣穈,字希疆,后来改名胡适,字适之。

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是自由主义者,实用主义者。

他是我国文学成就的代表人,代表作品有《胡适文选》、《文学改良刍议》等,在1939年胡适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是一个对于文学者的肯定。

后来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改革。

胡适的父亲叫胡传,是台东直隶州知州,崇尚文学,著有《台湾纪事两种》,胡适有现在的成就也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胡适跟随父亲从小学习。

所以在胡适5岁时便在安徽绩溪的私塾上学,后在其他学堂求学。

在胡适接受早期的西方教育时,就有了很大的兴趣,后来又受到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影响,开始接受新思想。

1915年,胡适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并且接受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这是杜威的哲学。

回国后,先后任职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兼校长,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胡适是白话文和文学改良的倡导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胡适的一生功成名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爱戴。

胡适逝世后,他的墓志铭由著名学者毛子水提笔,金石家王壮也为胡适书写。

2010年,我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抵达台湾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胡适的故居参观,还去胡适墓园哀悼和前去观看胡适铜像。

从这些可以看出胡适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显著的,大家对于胡适是非常尊重的。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关系新文化运动指的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当时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青年所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一次思想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动。

这次运动的开端是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之后改名为《新青年》),在杂志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和专制。

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在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解放了大众的思想。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2019年文档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2019年文档

胡适反对青年空喊口号 , 主张青年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 充分发展
自己独立的个性 , 把自己铸成器 , 铸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才。因此 ,
胡适这样对青年学生说 : “救国是一件顶大的事业 : 排队游街 , 高
喊着‘打倒英日强盗’ , 算不得救国事业 ; 甚至于砍下手指写血
书, 甚至于蹈海投江 , 杀身殉国 , 都算不得救国的事业。救国的事
业须要有各色各样的人才 ; 真正的救国的预备在于把自己造成一
个有用的人才。易卜生说的好 : 真正的个人主义在于把你自己这 块材料铸造成个东西。他又说 :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好象大
海上翻了船 , 最好紧的是旧出自己。” [6] 救国一定要先从救出 自己下手 !
胡适是近代中国特定社会环境下孕育的一位文化巨人 , 是 20
至兄弟相倚依 , 以为兄弟有相助之责。 再甚至一族一党 , 三亲六戚 , 无不相倚依。 一人成佛 , 一族飞升 , 一子成名 , 六亲聚口敢之 , 如蚁 之附骨 , 不以为耻而以为当然 , 此何等奴性 ! 真亡国之根也 ! ”[6] 胡适对传统的封建伦理和礼教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 个人主义 打破虚伪的道德、法律及一切恶势力 , 把自己从恶劣的社会环境 中就出来 , 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个性 , 独立自主存在和发展。 个人的 幸福只能靠自己 , 不靠家庭 , 更不能依靠种种团体 , 人如果没有独 立自主的个性就没法在社会上立足。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收稿日期 :2010-04-28 20 世纪初 ,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人领导发起了新 文化运动 , 这是一次呼唤“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 , 以民主和科 学为旗帜 , 抨击封建思想的禁锢 , 号召文化启蒙 , 以拯救中国。 一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 首推他倡导的文学革命。 胡适“尝试”文学革命 , 举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 而文学革命的 倡导 , 则首先在于提倡白话文。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 , 但长期以 来, 在封建文人的眼里 , 只有诗、古文、辞、赋 , 才是文学的正宗 , 并为少数上等人所专有 , 至于为“下等人”所喜闻乐见的白话文 学, 像戏曲、小说和俚歌等 , 则被视为旁门小道 , 贬斥于文学殿堂 之外。“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 , 而“白话是一种活 的语言” , “白话不但不鄙俗 , 而且甚优美适用”。 在美国求学期 间, 胡适就发表了 《如何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 的论文 , 指出古文 是已死的或半死的文字绝不能造出活文学来。因此 , 他认为文学 革命的目标就是要用白话文学代替古文文学的正宗地位。 更是大 量创作白话诗 ,1917 年胡适担任《留美学生季报》的主编 , 开始 将自己写的白话诗发表出来 , 后来结集出版 , 取名《尝试集》。为 了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 胡适写了一个篇惊世之作《文学改良 刍议》 , 在这篇文章中说“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 , 宜采用俗语俗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1891年胡适出生于安徽绩溪上庄,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因受到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影响,故改名为胡适,字适之。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首举义旗的急先锋”,文学革命成就突出。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家动荡,胡适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的新道路。

1910年胡适努力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先学农科,后改学文科,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胡适提出了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等主张。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八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1918年又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把“八不主义”归为四条:“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并且他身体力行,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中国新诗的开山祖。

《尝试集》属于新诗试验阶段,按照今天的标准是并不成熟,但他的诗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对当时根深蒂固旧文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另外他在学术、治学也颇有建树。

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对学术界影响深远。

所有这些,使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成了领袖式的代表人物。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等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走向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导。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做了哪些事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做了哪些事

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所办《新青年》杂志为中心,鼓动起来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但其真正成为蔓延全国的文化运动,实以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开始的。

胡适于当年夏天归国,随后即就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因他在倡导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和教育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发挥领导作用,因而成为与陈独秀齐名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从而奠定了他在此后数十年中作为知识界领袖的地位。

胡适于1917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号角。

文章语气虽缓和,但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主张及办法都已明确提出,因此引起知识界的强烈关注。

接着,胡适又陆续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中心口号,并对建设新文学提出了许多具体主张。

此文被誉为“文学革命最堂皇的宣言”。

以后他又发表《论短篇小说》、《谈新诗》、《〈尝试集〉自序》等多篇重要文章,阐述其文学革命的思想主张。

这些文章都成了文学革命的经典文献。

1918年6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易卜生主义》一文,被誉为“个性解放的宣言”。

之后又发表了《不朽——我的宗教》、《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等文章,进一步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号召青年把自己铸造成器。

他的名言是:“共和的新国家,绝不是一群奴才们建造得起来的。

”与此同时,他还连续发表《贞操问题》、《美国的妇人》及《李启超传》等文,大力提倡女子解放。

他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裡,最集中地阐释了启蒙思想的中心口号:“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胡适从杜威学哲学,杜威的哲学一般都叫做实用主义。

按杜威的本意,是工具主义,而胡适喜欢称作实验主义。

胡适写过多篇文章介绍这一派的哲学,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是1919年4月发表的《实验主义》一文。

他强调实验主义重在“方法”。

他指出,实验主义的方法就是科学家在试验室裡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

胡适说,他的所作所为,都不过是实行他的实验主义。

《文学改良刍议》笔记

《文学改良刍议》笔记

《文学改良刍议》笔记《文学改良刍议》是一篇重要的文学批评文章,作者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这篇文章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笔记将介绍《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观点、理论和实践,以及其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启示。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他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认为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进行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实行言文合一。

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此“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

胡适认为八股式的文风长期以来污染并束缚了文人,希望能从革除酸腐的古文入手,拯救汉语写作,更畅达地表现思想感情。

他粗浅地触及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

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宣称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学变革进化常常都是以形式语言的变革为突破口的,事实上,文白之争在当时已经成为新旧文学之争的焦点之一。

胡适此文的发表适逢其时,虽然写得比较温和持重,但毫无疑问是文学革命发难之作,有突出的贡献。

胡适以为文学改良应该从八件事情上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第一,言之有物。

胡适说我们中国当时文学的大病在于言之无物。

俗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胡适认为其实言之无物,做文章又有什么用呢?他所说的“物”不是古人常讲的,写文章要遵循“文以载道”的方法,而是另一种新的东西。

他认为写文章应该有两方面的东西,即情感和思想。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作过哪些重大的贡献?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作过哪些重大的贡献?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作过哪些重大的贡献?
答:胡适是思想主导,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文学改良刍议》首倡白话文,将文言文称作半死文字,白话文才代表了社会前进方向,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汇编为《尝试集》。

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
联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此外,胡适在对旧文化的批评中也发表了很多影响一代青年的文章,在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同时,他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受易卜生的影响,针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个人的自我拯救;妇女解放——救出他人;打破家庭孝道——救救孩子;和社会自由——人人平等的奋斗途径。

新文化运动后期,鉴于当时空谈各类舶来主义的多,研究实际问题的少,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眼见为实,当时毛泽东为响应还准备成立问题研究会,所定章程曾交胡修改),以此为标志,以胡适、傅斯年等人为代表的大批学者逐渐转向自由主义,而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人士则转化为革命派,信奉了共产主义。

浅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

浅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
样适用 。
教学反思 的内容界定为 二种 : 反思 教学 理念与反思教学方 法 。教学反思可 以发现新问题 , 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 , 教学 反思并 不是一般地 回想教学情 况 ,而是在教学 中不 断发现 问
题, 并针对这些 问题调整教学方案 , 使教学方案更合理 。教学反
思是指对教学理论 和实践持 有一种健康 的怀疑 , 并及时地把思 想变为行动 。一个教师 如果 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 经常能研究 总结 , 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敢制止。然后再 引导他们 : 美化环境 , 由我做起 , 保护环境 , 人人
有责。从而唤起学生 的环保意识。 ( ) 四 可持续发展既指学生学 习能力 和毅 力的可持续发展 , 又指教师全方位能力的可持续 发展 。 现代社会倡 导终身学 习 , 不仅适 用于学 生 , 这 对教 师也 同
科学发展观对 高职英语 教学具有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但是任 何英 语教学 理论 、 教学方法都 要与教学实 践相结合 , 都要考 虑 学 习主体 的实际情况 。学习和 了解这些理论并针对高职学生学 习英语 的具体特点进行探讨 , 对发 展适合我 国国情 的高职英语 教学 理念 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 根据具体的情况 ,

张者如此 , 不知先生 以为如何 ”【】 ; 朱经农说 :我 的意思 , 1 “ 贞节
是好事 , 但不该只教女子讲 贞节 。……所 以我说 , 现在应 当提倡 男子的贞节 才是 。”【] ; 萧宜森针对他朋友姐姐受辱的事例提 出 2 了: ( ) “ 1一个女 子被 污辱 , 不是他 自愿 的 , 这个 女子是不是应 当 自杀?( ) 2 若这样 的女 子不 自杀 , 的贞操是不是算有缺欠 ?他 他 的人格的尊严是不是被减杀? 他应 当受人轻看不?( ) 3 一个男子 若娶一个 曾被侮辱 的女子 , 的人 格是不是 被减杀 , 否被轻 他 应 看? 【】 ” 3这样几个 当时人们很关心但 又很迷惑 的问题 , 胡适对此 给出 了很 明确 的答复 。对于此 , 陈慧曾经给胡适去信说 :见先 “ 生做 的《 史上的中 国妇女》 觉得有些话就 是中 国妇女 自己也 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原因。(6分) ①学生思想自由,敢于质疑老师。比如学生敢于 质疑思想守旧的陈汉章老师讲授的中国哲学史什 么时候能够讲完,对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讲授中 国哲学史提出疑问。 ②学生实事求是,能正确评价老师。对胡适是否 能胜任中国哲学史的讲授,同学们是通过实际听 课评价的。 ③老师做出努力,团结大批青年。胡适编辑《新 青年》以及其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得到认可,就 连外校的学生甚至社会青年都来听他的课,在他 的周围聚集了一批进步青年。
(4)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有哪些突出表现? 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说明。(8分) ①撰写大量有关白话文运动以及文学革命的文章, 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大力推 广白话文。 ②身体力行,创作第一本白话诗集、白话散文剧本 白话译文等。 ③开 辟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思路,出版了《中 国哲学史大纲 》。 ④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帮助、指导进步学生 提出“个性解放”的口号。 ⑤整理出新文化运动的四条纲领:研究问题、输入 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任选四点即可)
• ①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 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 书面语。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 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 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 阶段 • ②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 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 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 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 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 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 “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 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 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 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 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 础。
(2)文本写陈汉章讲中国哲学史的相关内容 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 ①介绍陈汉章讲授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陈 汉章功底扎实、思想陈旧,讲中国哲学从 传说的伏羲开始,讲解速度慢。 • ②与胡适对比。通过陈汉章、胡适讲中国 哲学史的方法不同的对比,点 明胡适用近 现代学术观点和方法讲授中国哲学史。 • ③引出下文。为下文介绍胡适讲授中国哲 学史的方法及其课程深受欢迎情况的表述 做铺垫。
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 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 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 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 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 杜 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 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 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胡适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 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胡适信奉实验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 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 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 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 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 “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 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 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