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概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
2、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穆木天等。
主要刊物有《创造周报》、《洪水》等。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后期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语丝文体:源自1924年在北京创立的语丝社,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等。
他们所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代表刊物《莽原》、《未名》。
4、问题小说:指五四以后(1919-1925)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
代表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以及庐隐等。
5、乡土文学:是指一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代表人物有鲁迅、周作人、王鲁彦、彭家煌,代表作《菊英的出嫁》、《怂恿》。
6、新格律诗:源自于1923年胡适、闻一多、徐志摩发起的新月社。
新格律诗应当押韵,诗行应相对整齐,应当有一定的格律形式;在这些前提下,格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代表作《发现》、《雪花的快乐》。
7、新感觉派:产生于20-40年代之间,是海派承上启下极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新^在于其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新异的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
代表人物有施蛰存、黑婴、禾金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小总结
南国社:1923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象征诗派。中国现代的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新诗流派。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推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受、情绪。同时,后期创造社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三位诗人,这时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
中国诗歌会:左中国诗歌会是在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于三十年代的初期(1932年)。主要成员有穆木天、蒲风等。这是一个月革命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出版会刊《新诗歌
京派是指30年代身居带衰颓意味的都市,又有经院学风、文化心态宽容的一个带隐逸气的文学群体,他们功利意识浅薄而艺术独立意识深厚。冯文炳、凌叔华、沈从文、萧乾等是该群体的主要作家,其作品侧重探讨人生与人性,注重于道德与文化的纯正和乡野的诗意表现。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它是中国现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成立:“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由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周作人等12人发起。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机关刊物:《小说日报》主张:倡导文学革命,“文学为人生服务”;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在创作方法上在创作方法上反对唯美主义伤感主义,反对唯美主义伤感主义,主张严肃认主张严肃认真的观察,客观真实的描写,采用现实主义方法。
意义: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之一,社团之一,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发展到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发展到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由于该会无严由于该会无严密组织,密组织,到大革命时期开始分化并逐到大革命时期开始分化并逐渐解体。
创造社:成立: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发起者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
《创造季刊》出版标志着正式活动的开始。
主张:创造社是由文艺作家自由结合的团体,他们强调“内心的要求”,和侧重表现自我,重表现自我,构成了该社浪漫主义基构成了该社浪漫主义基本倾向。
1925年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主张的影响下,大力提倡“革命文学”,倡导“无产阶级文艺”,对革命文学的 发展有很大影响。
意义:意义:创造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创造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同文学研究会同文学研究会一起,一起,共同标志了新文学运动到了开共同标志了新文学运动到了开始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东北作家群: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之后,对这一事件反映最敏感,最直接,也最激烈的当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
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
他们日益思念被日他们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故土,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故土,一部又一部的作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传达出作家对侵略者传达出作家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激赞之情。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作品1、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的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
它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正式展开,标志着共产党对文艺运动领导的加强。
“左联”成立后开展的工作: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加强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大力发展左翼戏剧、电影事业等。
“京派”作家群:“京派”是指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作家群”。
以沈从文等人为代表。
“京派”主要是指以北京为中心的一个北方作家群。
他们对文学的追求比较偏重于文学本身的艺术魅力,他们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他们愿意用一种温和的心态来吟咏人性和道德的重建,作品有一种田园抒情诗的氛围。
他们的观点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者的理论形成尖锐的对立。
沈从文、萧乾、废名、林徽因等人是代表。
2、东北作家群:3、“孤岛”文学《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家》:一、主题思想:小说通过描写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通过以高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广泛地反映了“五四”后的中国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封建大家庭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和吃人本质及其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巴金创作这部小说,主观上是宣泄他对封建大家庭扼杀年轻人的愤懑的情绪,“我控诉”,客观上描写了封建礼教是如何吃人的,封建家庭是如何崩溃的,“作揖”哲学是如何破产的,时代激流又是如何在封建大家庭中激荡并影响了年轻一代人的。
二、人物形象:一类是封建家族制度的维护者。
高老太爷、克安、克定、觉世、觉群等人是代表。
第二类是改良主义者。
以克明、觉新为代表。
第三类是时代叛逆者。
觉慧、觉民、琴姑娘等人是代表。
三、艺术成就:《家》是一部抒情小说。
《家》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一.重要群体流派1.左翼作家联盟Ⅰ概述:1930年成立于上海,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由此造成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嫩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Ⅱ影响:①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Ⅲ特色: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Ⅳ代表:ⅰ准备期: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ⅱ“左联”五烈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面前》ⅲ革命女作家: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ⅳ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ⅴ后期:叶紫《丰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ⅵ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2.社会剖析小说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
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3.东北作家群Ⅰ概述:形成于30年代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Ⅱ特点:①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②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③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
Ⅲ代表: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4.京派文学Ⅰ概述: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它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一.重要群体流派1.左翼作家联盟Ⅰ概述:1930年成立于上海,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由此造成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嫩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Ⅱ影响:①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Ⅲ特色: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Ⅳ代表:ⅰ准备期: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ⅱ“左联”五烈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面前》ⅲ革命女作家: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ⅳ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ⅴ后期:叶紫《丰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ⅵ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2.社会剖析小说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
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3.东北作家群Ⅰ概述:形成于30年代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Ⅱ特点:①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②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③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
Ⅲ代表: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4.京派文学Ⅰ概述: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它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冰心写作特点
1小说风格随意婉转又不落俗套
2结构特点是单纯
3在描写手法上多用白描
4语言上 典雅自由的文字,清丽流畅,笔调甜美婉转,很善于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着情真意切的抒情成分
《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1富有独特的艺术构造。曹禺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不是先有主题,而是在朦胧的诗意般的感受和想象中,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创作冲动或灵感开始创作构思.他的创作类似于诗人写诗,是从自身体验出发的。因此,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表现出强烈的抒情特征
2内涵丰富的戏剧意象。曹禺对雷雨意象似乎情有独钟,雷雨意象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其代表作《雷雨》中更是高度集中。曹禺利用这一独特意象,多方面展示了雷雨到来之前的特有氛围;从光与声两方面描绘雷雨的强大声势,强化雷雨意象的特征;随着剧情的逐渐推进,写出了雷雨由远及近、由弱到强、渐行渐进的到来过程。
主题:与20世纪西方的存在主义,现实主义有一定的联系。首先从文本的层次看,表现一种情感的困境。其次,从深层意义看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宿命感,痛感自己的无能,把人生困噩归于命运的嘲弄。
艺术特色:1表现出对人物、心里讽刺的高超技巧.为了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作者对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切事物无不进行另类的诠释和无情地批判。如作者对文凭的戏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2小说大量运用明喻和警句,富有知识容量。钱钟书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书中内容涉及到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门类,也谈到古典诗词、新诗、书画、中外典故以及许许多多的三教九流的东西。深而广的知识容量,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兴味,而且加强了讽刺的效果,开掘了作品题材的意义,使这部小说有着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政治宣传到个体表达的转变,从大众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2.当代文学的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
在文革十年中,文学受到了极大的打压,但仍有少数文学家坚持创作,代表作品有《天龙八部》、《红楼梦》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向后现代主义转变,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活着》等。
在市场经济中的文学时期,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多元化,代表作品有《檀香刑》、《追风筝的人》等。
四、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1.主要流派: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等。
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后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檀香刑》等;新写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2.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天龙八部》、《红楼梦》、《白鹿原》、《活着》、《檀香刑》、《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阶段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常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这种方式暗示了政治和文学的主从关系,这是不正常的。
这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并说明它长期以来仍然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讨论,但这些讨论的目的都是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而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问题。
第一章:1949年至1966年的文学思潮1.历次文代会的评介2.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对XXX的《红楼梦》研究进行的批判运动4.关于XXX的批判5.提出并贯彻“双百”方针在建国初期,中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流派。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主题和流派,并总结出复习要点。
一、重要作家1. 鲁迅(1881-1936):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2. 钱钟书(1910-1998):钱钟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主题涉及家庭、婚姻等。
他的代表作品《围城》通过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3. 巴金(1904-2005):巴金以揭示农民问题和社会不公正为主题,被誉为“生活写实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家》、《春》等。
4. 老舍(1899-1966):老舍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5. 阿来(1957-):阿来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主题涉及藏族文化和西藏问题。
他的代表作品《尘埃落定》、《云南虫谷》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主要主题1. 社会批判:中国当代文学经常关注社会现象问题,批判社会黑暗面和不公正现象。
作家们用文字揭示社会问题,并通过文学作品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2. 历史记忆:中国当代文学也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历史事件和人物,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
3. 人生哲理:许多当代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探讨人生哲理,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生死、爱情等问题。
他们通过文学表达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流派特点1. 现代主义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强调个人主义和精神内省,注重语言形式和实验性的敘事结构。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杨绛等。
2. 农民文学:农民文学是以农民生活和问题为中心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包括刘庸、杨显惠等。
这种文学探讨农民的命运和他们面临的困境。
3. 女性文学:女性文学关注女性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探讨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的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和作品类型。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文学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一、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标志,发生在20世纪初。
该运动起源于对封建文化体制的不满,旨在推翻旧有文学规则和传统。
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鲁迅、郁达夫等。
他们以写实主义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风貌,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二、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创作风格,受到南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启发。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包含超自然、幻想元素,探索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边界。
代表作家有莫言、余华等。
这种创作风格带给读者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关切。
三、“文革”文学“文革”文学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的文学作品,特点是强调革命思想、宣传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
在这一时期,艺术和文学创作受到政府的强力控制和指导。
由于政治原因,很多优秀的作家被迫沉默或遭受迫害。
尽管“文革”文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四、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
它对现代风格和观念进行了批判和重新解读,强调“破除万象”,挑战传统的文学形式和结构。
该流派作品常常以非线性叙事、意象性语言和反传统的手法为特点。
著名代表有杨绛、王小波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开拓了新的创作思路,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五、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指由女性创作和讨论女性问题的文学作品。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意识觉醒,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和亲身经历,揭示了女性在家庭、社会和个人生命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代表作家有林海音、阿城等。
女性文学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形式和风格,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个人经历的多样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现当代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品和主题,以帮助大家复习文学史。
1.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强调以真实生活为基础,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其中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作品《罪与罚》和《白痴》等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正。
2.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强调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法国作家马尔梅领导了象征主义运动,他的作品《安德烈·吉德》和《悲剧的生活》等充满了浓厚的象征主义色彩。
3.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试图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形式,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流变的叙述方式和多样的语言风格展示了人类思维的复杂性。
4.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期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质疑现代主义的理性和统一性观念,强调个体经验和多元性。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重返狼群》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多重叙述和碎片化的结构展示了人类的存在困境和现实的不确定性。
5. 女性文学20世纪以来,女性文学逐渐崛起并成为重要的文学流派。
女性作家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和经历,探索了性别、身份和社会角色等问题。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到灯塔去》和美国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等作品都是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6. 移民文学移民文学是20世纪以来逐渐兴起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关注移民者的经历和身份认同问题。
美国作家朱迪思·鲍姆的《美国三部曲》和印度裔作家贾扬提·瓦西·普拉卡什的《千禧年三部曲》等作品都反映了移民者在新环境中的挣扎和成长。
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沈从文: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
现代小说大家。
尤其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
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
《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
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
主要刊物是《新诗歌》。
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
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
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
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
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是他的代表作。
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30年代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歌名篇有《雨巷》(因此享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现代话剧住主要的代表作家之一,曹禺及其代表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另有剧作《蜕变》等,并将巴金小说《家》改编为话剧。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重点总结作品分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重点总结作品分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中国当代文学史是对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总结和梳理,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作家和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点作品,并对其中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背景与概述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提倡思想解放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点作家与作品1. 鲁迅《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狂人日记》是鲁迅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狂人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荒谬和人性的扭曲。
2. 钱钟书《围城》《围城》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小说讲述了城市里的小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困境。
该小说以幽默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尖锐的社会批判和深刻的人性思考。
3. 余华《活着》《活着》是一部具有震撼力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经历,讲述了中国社会在历史变迁中的残酷和无奈。
余华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洞察力,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4. 莫言《红高粱家族》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以农村为背景,纵横叙事,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和情感的张力。
《红高粱家族》以其丰富的象征意味和社会背景的折射,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颗明星。
三、名词解释1. "文革""文革"指的是1966年至197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
这是一场由毛泽东倡导的政治运动,旨在重建共产主义社会。
然而,文革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文化破坏,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第三代作家""第三代作家"是指中国当代文学中登场的一批作家,他们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成长于文化大革命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派别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派别名词解释汇总
本文档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些主要文学派别进行简要解
释和概述。
1. 现代派
现代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影响了很多后来的
文学流派。
它的特点是注重突破传统形式,追求现实主义和真实性,对社会现象进行犀利批判。
2. 诗歌革命派
诗歌革命派是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的兴起,代表作家有郭沫若、徐志摩等。
他们主张摒弃旧有的文言体诗歌,推崇自由、直接
和现代感。
3. 朦胧派
朦胧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代表
作家有徐志摩、白朴等。
他们以委婉、模糊和隐晦的表现手法,传
达了一种情感上的迷离感和浸润感。
4.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股重要力量,代表作家有丁玲、冰心等。
他们以新颖、独特的感觉和形象描
写方式,表达主观情感体验。
5. 红色文学
红色文学是指中国革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产生的文学作品。
红色文学常常以革命的主题和英雄的形象为中心,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6.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文坛的一支兴起的文流,主要代表作家有余华、苏童等。
伤痕文学以对社会现实的刻画和对人性的痛苦探索为特色,传递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怀。
以上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些文学派别的简要解释和概述。
这些文学派别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1、“八事”主张:1917年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倡导新诗的“形式大解放”。
2、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5、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10、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
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
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
中 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 1917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一直到当下的文学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多样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现象、流派、作家和作品。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的解释。
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始于 1917 年,是一场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它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教,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进行文学创作。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文学观念、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全面革新。
二、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1921 年,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其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的疾苦。
代表作家有茅盾、叶圣陶、许地山等。
三、创造社创造社成立于 1921 年,成员多是留日学生。
该社团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的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
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四、新月派新月派得名于 1923 年成立的新月社,1928 年《新月》月刊创刊,形成了新月诗派。
新月派主张新诗的格律化,倡导“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等。
五、乡土文学20 世纪 20 年代,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形成了乡土文学流派。
乡土文学描绘了乡村的风俗、人物和生活,反映了农民的苦难和农村的凋敝。
代表作家有鲁迅、彭家煌、王鲁彦等。
六、左翼文学左翼文学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流派,受当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强调文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反映社会的阶级斗争。
代表作家有茅盾、丁玲、蒋光慈等。
七、京派文学京派文学活跃于 20 世纪 30 年代,其作家多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京派文学追求一种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调,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朱光潜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1、第三种人:指30年代初的苏汶。
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
左联曾与她展开论辩,批评了她的文艺倾向。
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与策略上“左”的错误。
2、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就是其纲领。
3、京派:1、就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2、称之为“京派”,就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4、“京派”的基本特征就是关注人生,但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就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就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与讽刺小说。
4、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就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5、乡土小说:在19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就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6、东北作家群:就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她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概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一.重要群体流派1.左翼作家联盟Ⅰ概述:1930年成立于上海,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由此造成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嫩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Ⅱ影响:①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Ⅲ特色: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Ⅳ代表:ⅰ准备期: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ⅱ“左联”五烈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面前》ⅲ革命女作家: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ⅳ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ⅴ后期:叶紫《丰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ⅵ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2.社会剖析小说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
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3.东北作家群Ⅰ概述:形成于30年代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Ⅱ特点:①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②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③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
Ⅲ代表: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4.京派文学Ⅰ概述: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它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一.重要群体流派1.左翼作家联盟Ⅰ概述:1930年成立于上海,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由此造成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嫩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Ⅱ影响:①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Ⅲ特色: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Ⅳ代表:ⅰ准备期: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ⅱ“左联”五烈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面前》ⅲ革命女作家: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ⅳ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ⅴ后期:叶紫《丰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ⅵ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2.社会剖析小说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
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3.东北作家群Ⅰ概述:形成于30年代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Ⅱ特点:①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②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③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
Ⅲ代表: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4.京派文学Ⅰ概述: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它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其作者当时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作品较多地在京津刊物上发表。
林徽因、朱光潜组织的2个京派文学沙龙,把北大、清华、燕京几个大学的作者松散地组合起来,具有“学院派”的眼光。
几代的京派文人活跃于《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这些报刊上。
Ⅱ代表:沈从文(“京派第一人”)、废名、芦焚、林徽因、萧干、朱光潜Ⅲ主张:①关注人生;②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③反对文学的商业化、世俗化。
Ⅳ特点:①创作题材是乡村中国;②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追求人文理想,和谐生命;③多数是现实主义手法,也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散文化、诗化。
Ⅴ贡献: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
5.海派文学Ⅰ概述: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环境的形成,集中表现在30年代的上海。
最初的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由操新文学体而向市民读者倾斜的作家来写的。
从接近市民这点来看,它们是接续着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商业性传统再来突围,白话小说度过了它的先锋期,开始向通俗层面回落。
Ⅱ代表:张资平《最后的幸福》、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Ⅲ特点:①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
小说注重可读性,迎合大众口味,是一种“轻文学”。
②过渡性地描写都市。
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
③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造成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
④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为“新感觉派”的登场做准备。
6.孤岛文学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租借这一类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的作家,仍然坚持创作,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日救亡活动,史称“孤岛文学”。
“孤岛文学”中戏剧运动最活跃,包括由“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组织的“上海剧艺社”在内的各种专业和业余的剧团,最多时达120个之多。
这些剧团常组织联合演出,除了配合抗日的剧目,也上演较有艺术水平的翻译剧和历史剧。
这时一些比较优秀的剧作,如于伶《夜上海》、《长夜行》,阿英《碧血花》,李健吾《草莽》以及他改编的一些外国剧作,都代表了“孤岛文学”时期戏剧创作艺术的水准。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纳入了沦陷区的文学。
7.七月派Ⅰ概述: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
他们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Ⅱ代表: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鲁藜《延安散歌》、阿垅《纤夫》、冀汸《跃动的夜》、曾卓《铁栏与火》、牛汉《鄂尔多斯草原》Ⅲ特点:①继承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②主张正视现实,强调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反对客观主义,“突入”生活发现,注入客观主义的主观精神、个性。
③表现坚韧强劲的民族生命力与乐观主义的民族自信力。
④抗日解放战争胜利后,讽刺诗与政治抒情诗成为主流。
8.“中国新诗”派(九叶派)Ⅰ概述: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创办了《诗创造》和《中国新诗》杂志并以之为阵地从事诗歌创作的一批青年诗人,他们的诗风倾向于西方现代主义。
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其中的九个代表人物的合集《九叶集》,故称“九叶派”。
又因其主要阵地是《中国新诗》杂志,故又称“中国新诗”派。
Ⅱ代表:穆旦《被围者》、辛笛《手掌集》、陈敬容《盈盈集》、杜运燮《追物价的人》、杭约赫《复活的土地》、郑敏《诗集》、唐祁《时间的旗》、唐湜《骚动的城》、袁可嘉《新诗现代化》Ⅲ特点:①提倡“新诗现代化”。
②强调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追求意象与思想的凝合,把传统的主观抒情变为戏剧性的客观化处理。
③反叛性与异质性9.政治抒情诗Ⅰ渊源:早期革命诗歌,如蒋光慈、殷夫的诗歌创作。
Ⅱ特点:①题材:选取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史场景,表达他们的体验、感受和歌颂、赞美之情,是联系着一个阶级或阶层,站在一个政治群体的立场上说话的。
②诗思政论有余而哲理不足,诗兴激扬过甚而缺乏调节,诗风偏于直泄而不够婉转曲折。
Ⅲ代表:郭小川《致青年公民》《甘蔗林——青纱帐》《林区三唱》、贺敬之《放声歌唱》。
Ⅳ贡献:①郭小川和贺敬之在艺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共同完成了“楼梯式”的“政治抒情诗”的“中国化”(民族化)。
②郭小川创造了一种被人称为之“新辞赋体”的“政治抒情诗”体。
Ⅴ结果:沾染较重理念成分,存在太多极端偏向,模式日益僵化,在“文革”中走向瓦解衰落。
10.朦胧诗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青年诗人群体诗歌创作的共名,其所指的对象是十分复杂的。
其中既包括早期知青诗人如食指、芒克、多多、北岛等人的创作,也包括受其影响而在70年代后期80年代活跃的舒婷、顾城、杨炼、江河,以及梁小斌、王小妮等人的作品。
最有代表性诗人为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等五人。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后朦胧诗迅即成为一段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多表现一代人的失落以及追求光明、重建自我的渴望。
11.白洋淀诗群“文革”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地下诗歌群”,它是一个以河北白洋淀为聚集地,以北京知青为主体的相对独立的知青诗歌群。
聚集在这一群落的诗人既包括在白洋淀插队的知青,如芒克、多多等,同时也包括一些在北京、山西等地,与他们关系密切,交流诗艺与看法的知识青年,如食指、江河、严力等。
二.重要事件思潮1.延座讲话Ⅰ概述: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观点,系统总结了现代中国的新文学尤其是作为主流的革命文学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看法,为中国新文学尤其是主流的革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出了前进方向。
Ⅱ内容:①提出文艺“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②阐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学服务与政治”;③文艺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Ⅲ意义:①解决了战争环境中党领导文艺运动的指导思想、基本政策,起到统一思想的作用。
②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理论发现,也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最有体系色彩且影响最大的论作之一。
Ⅳ影响: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则成了当代文学的理论纲领和指导方针。
在40年代后期的解放战争期间创作的大批优秀的革命文艺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当代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更是当代文学的直接源头。
2.第一次全国“文代会”Ⅰ概述: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
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
Ⅱ内容:①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
②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做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Ⅲ意义:①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②成立的全国性文艺组织标志着当代文学高度组织化的文艺体制的确立。
3.“双百”方针Ⅰ内容:在文艺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
Ⅱ提出:毛泽东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7次会议上正式提出。
Ⅲ影响:①鼓舞“五四”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间无形中形成的隔阂。
②反对教条主义,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
③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4.“新民歌”运动1958年“大跃进”期间,人民群众自发地用诗歌的形式歌唱自己的劳动,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出现了“新民歌”创作的热潮。
后来经过有组织的搜集、整理,加以提倡和推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民歌运动。
新民歌运动既有人民群众真实心声的体现,也存在政治上冒进和经济上浮夸的影响。
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沫若、周扬主持编选的“新民歌”的权威选本《红旗歌谣》。
5.“政治文学”思潮1966年到1976年,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只是盗用文学的名义,实质上却是一种普遍泛滥的极左的政治潮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纪要》为代表的对既往的文学传统和文学成就的全面批判和全盘否定;其二是以“样板戏”的创作经验为代表的违反艺术规律的理论戒条。
(1)《纪要》:Ⅰ全称:《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Ⅱ内容:①重复了在前此阶段的批判斗争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文艺所作的许多错误的估计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