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分子世界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1cc200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8.png)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动理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在不断运动等。
2. 使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引力、斥力以及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原子、离子的概念,引出分子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在不断运动等。
3. 课堂讲解: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引力、斥力以及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通过示例和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气体可以被压缩、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等。
5. 练习巩固: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分子的概念1. 分子的大小2. 分子在不断运动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 引力2. 斥力3. 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三、分子动理论1.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存在空隙3. 分子间的作用力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气体可以被压缩?(2)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2. 答案:(1)气体可以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小,当外部施加压力时,气体分子可以被压缩。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走进分子世界.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走进分子世界.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2b8f78714791711cd79173e.png)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一、走进分子世界班级姓名学号等第日期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中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密闭的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就是很好的例证。
然而液体和固体却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会散开,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大都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4、吸烟有害健康。
在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充满了烟味,这个现象能够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为了您和其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5、物质的三种状态中,粒子间的作用力最小的是()(A)固态(B)液态(C)气态(D)三种状态的作用力相同6、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是()(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7、物质的状态变化时,____________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固体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大的_________,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_____________200ml(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实验直观地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它又能间接地说明了分子间还存在着____________(“引力”、“斥力”、“分子力太大”)。
8、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上瓶中装有空气,下瓶中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如果抽去中间的玻璃片后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走进分子世界
![一、走进分子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fc1188282f60ddccda38a049.png)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吸引力和排斥力。
作
业
设
计
1、整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识记
2、完成学案上课后巩固练习。
重点
难点
1、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2、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教学
资源
粉笔、放大镜、水、红墨水、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
预习
作业
1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的直径大小为_____。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
3.大量实验证明:分子一直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教学过程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目标】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模型。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一.自学内容一:P24分子模型
学生观察实验:
活动1:用素苗炭笔在白纸上画一笔,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
【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三.自学内容三:P2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观察实验: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挂上钩码会掉下来吗?,说明了什么?
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力。
思考:为什 么铅块很又难被压缩呢?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力的存在呢?
教师:
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十分有效。那就是先根据一些已有的现象和经验,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然后进行各种实验去收集证据证实这种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今天我们也来按照科学家的这种思路来认 识物 质的结构。
《走进分子世界》 说课稿
![《走进分子世界》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53939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1.png)
《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分子世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走进分子世界》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等知识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的初步探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等知识,为后续学习内能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红墨水滴入水中会扩散等,引发学生对物质结构的思考。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分子的概念,理解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教材的编排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与分子运动有关的现象,但往往没有从微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直径的数量级约为 10^-10m。
(2)了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举例说明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建立模型”的过程,体会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一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子世界的探索,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_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fc8d2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2.png)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分子的扩散:分子通过扩散现象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
3. 让学生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明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让学生通过扩散现象,理解分子的扩散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引出分子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力斥力3. 分子的运动规律无规则运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题目:请描述分子的运动规律。
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例和模型进行讲解。
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的运动轨迹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分子间引力的解释分子间引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走进分子世界》 讲义
![《走进分子世界》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1b2890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a.png)
《走进分子世界》讲义一、分子的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早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开始探索物质的构成奥秘。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他们发现了分子的存在。
那么,分子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这要从一些化学实验说起。
比如,当我们把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有时候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通过对这些化学反应的仔细观察和分析,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由于它们内部的微小粒子重新组合的结果。
而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分子。
二、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保持了氧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化学性质。
分子很小很小,小到我们用肉眼根本无法直接看到。
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且在不停地运动。
三、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尺寸非常微小。
如果把一个乒乓球放大到地球那么大,那么一个分子就相当于一个乒乓球那么大。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分子的大小,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假设一个水分子的直径是 1 纳米(1 纳米= 10^-9 米),而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 50 微米(1 微米= 10^-6 米)。
这意味着,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水分子直径的 50000 倍!如此微小的分子,却能构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不是很神奇?四、分子的运动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比如,我们能闻到花香,就是因为花中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里。
把一滴墨水滴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会变黑。
这是因为墨水分子在水中不停地运动,逐渐扩散开来。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
在热天,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衣服干得更快,这就是因为温度高,水分子运动得更快,更容易从衣服中蒸发出去。
五、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时,它们之间表现为斥力,就像两个挤在一起的气球会相互排斥一样。
而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它们之间表现为引力,比如拉断一段铁丝需要用力,就是因为铁丝内部的铁原子之间存在引力。
走进分子世界
![走进分子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8ea6151cc281e53a5802fffc.png)
若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 若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 像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像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 ×1019个分子, 的空气中大约有2.7× 个分子, 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 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 100亿次 度也达到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年 度也达到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年。 100亿次 80
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 则运动的是( ) B
注意: 注意:
A.扫地时,灰尘四起。 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 D.刮风时,黄沙扑面。
分子是看不见的, 分子是看不见的 反之能看见的就 不是分子
2、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 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 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 )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 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问题: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那么为什么固体、 液体 很难压缩? 表明: 分子间不仅有引力,而且还有斥力 。 所以物体能够压缩但不能无限制压缩 。
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特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特点: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象说明什么
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空隙
哪种物质的结构模型能支持上述现象: 哪种物质的结构模型能支持上述现象: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 模型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 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 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 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 模型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 颗粒之间有空隙; 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 模型 :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 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 可以挤进液体中。 可以挤进液体中。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2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e07ef705901020206409c12.png)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教学用具
粉笔、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实物投影仪、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模拟分子间作用力的课件。
三、教学重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四、教学难点
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五、教学过程。
《走进分子世界》 讲义
![《走进分子世界》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f3f627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1.png)
《走进分子世界》讲义一、分子的发现在探索物质的本质过程中,科学家们逐渐揭开了分子的神秘面纱。
早在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为后来人们对分子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实验和观察让人们对物质的构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811 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他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当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时,氧分子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二、分子的大小分子是非常微小的。
如果把一滴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每平方厘米大约会有 5000 多个水分子。
通过一些特殊的实验方法,如油膜法,我们可以粗略地测量出分子的大小。
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时,我们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油会在水面上散开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
通过测量油膜的面积和所用油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分子的直径。
虽然分子很小,但它们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三、分子的运动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扩散现象就是分子运动的有力证据。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扩散现象。
在一个装满清水的杯子中,慢慢地滴入一滴墨水,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整杯水都变成了淡黑色。
这是因为墨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逐渐扩散到了整个杯子的水中。
而且,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
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能闻到更浓烈的花香,这是因为温度升高,花分子的运动加快,更容易扩散到空气中被我们闻到。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使得分子相互排斥;而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使得分子相互吸引。
以固体为例,固体中的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所以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液体中的分子间距比固体大一些,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气体中的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充满整个容器。
走进分子世界
![走进分子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e2842f13b7360b4c2e3f647b.png)
一、走进分子世界主备人:朱佩佩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第1、2两个基本观点,能从微观分子的角度定性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物质结构时采用模型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和“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两个基本观点的建立和理解。
教学难点:分子概念的理解;扩散现象中物质分子运动行为的想象。
教学资源:粉笔、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实物投影仪、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模拟分子间作用力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七章的学习。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23页,请一位同学将导语朗读一遍。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与微观粒子和宏观宇宙有关的一些现象、理论和方法。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探究微观的世界,学习“一、走进分子世界”。
二、学习探究微观世界的方法,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1.介绍模型法。
师:从很多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出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但是物体内部的微小结构肉眼无法直接看到,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研究呢?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个方法:观察现象——建立模型、假说(相当于猜想)——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进行验证检验——确认或建立新的模型(假说)。
2.下面我们也借用科学家的方法一起来认识物质的结构。
(1)观察现象。
观察1: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直接展示,问:细线是连续的还是断开的?(连续的)再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摄像头投影,问:细线是连续的还是断开的?说明了什么?(断开的,甚至可以观察到细小的颗粒。
说明细线是有很小的颗粒组成的。
)观察2:展示一杯染成红色的水,问:水时连续还是断开的?(连续的)再用吸管吸取少量的水,一滴滴的挤出,问:水滴是连续还是断开的?(断开的,水能够被细分,说明水是由很小的颗粒组成的。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b7c251b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4.png)
上述实验表明:
扩散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 得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 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既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那么固
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 ,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 积呢?
实验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吗?
(1)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易被拉长.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 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 能把它们拉开.
(3)补车胎时,修车师傅锉好胎和补丁后分别涂上胶, 待胶将干时用力将补丁打击挤压在胎上,补丁和胎就紧 紧粘合在一起.
以 上 现 象 说 明 : 物 体 的 分 子 之 间 存引力在 。(填“引力”或“斥力”)
结论: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定义: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
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
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质扩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杯热水,另一个同 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 杯中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快慢 .
1、“八月桂花香”,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 种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一根铁棒很难被紧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斥力 ;胶水能 把两张纸粘在一起,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引力 。
2、下列 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
动的是
( B)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周末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小丽就高声喊:“妈妈,你煎的鱼 好香!”正在煎鱼的妈妈说:“小馋猫回来了!妈妈炒了一桌子好菜都 没闻到吗”?小丽回答说:“是吗?怎么只闻到了煎鱼的香味!”
走进分子世界
![走进分子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74126f6027d3240c8447ef68.png)
分子模型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空隙; 空隙; )、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3)、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探究践学
• • • • • • • 活动1:观察炭笔的笔迹. 活动1:观察炭笔的笔迹. 1:观察炭笔的笔迹 观察到的现象:笔迹是由许多不连续的炭粒组成的! 观察到的现象:笔迹是由许多不连续的炭粒组成的! 活动2 活动2: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3 活动3:水和酒精的混合 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从刚才的几个有趣现象中, 从刚才的几个有趣现象中,你认为哪种模 型能够解释刚才的有趣现象? 型能够解释刚才的有趣现象?
热水 冷水
红墨水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既然分子间有间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 问题 既然分子间有间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 既然分子间有间隙 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散沙一 盘? 你的猜想: 你的猜想
活动探究四: 活动探究四: 铅块之间力的作用
小组讨论
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分子之间是存 在相互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的? 在相互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的?
物质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物质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科学家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结构模型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结构模型 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让我 让我 们借用科学家的这种方法来认识物质 的结构! 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 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 了,这一实验现象最直接说明了( C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振动。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 打足气的氢气球,即使用细线将口 扎紧,气球也会变小,这是为什么?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BD )
•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 会闻到香味
• B、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 地方也会发黑
•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 尘土飞扬
•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 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树 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 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 油分子因为温度升高无而规__则_运__动______ 加快。
四.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
固态物质的分
子排列规则,就 像坐在座位上的 学生。
液态物质的分子
可以移动,就像 课间教室中的学 生。
气态物质的分
子几乎不受力 的约束,就像 操场上乱跑的 学生。
1、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
是( D )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模型二: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 隙。
模型三:
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 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1.分子: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颗粒称为分子(molecule) 物质由分子组成
显微镜下的碳化硅分子 显微镜下的纳米分子
2.物质组成: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 空隙。
§7.1走进分子世界
走进分子世界
• 世界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 • 它们有最小的结构吗?如果有,那
是什么呢?
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观察现象
提出猜想
(提出有关结构模型的猜想)
验证猜想
得到结论
物理方法: 建立模型的方法
用素描碳笔在纸上画出清晰的一笔, 再用放大镜对笔迹由近及远地仔细观察, 比较不用放大镜和使用放大镜看到的图
3.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 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 越快。
• 一:填空题
•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
物理知识是:
。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无规则运动中。
(或气体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2、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
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 )
• A、物体温度的高低 •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 C、物体密度的大小 •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问题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 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 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 呢☆?分子之间存在引
象有何不同?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
做一做:
3. .(视频)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 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到最高处,然后封闭 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 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水和 酒精的总体积 小于 混合前水和酒精 的体积之和.
模型一: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 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2.“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 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之间距 离__很__远___分子间几乎没有作__用__力__。
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
的是( D)
A.用胶水把邮票黏在信封上 B.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 的 一滴水银
D.磁铁能吸引铁钉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 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 斥力
考考你:
1、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 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扫地时,灰尘四起。
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
D.刮风时,黄沙扑面。
做做 想想
• 1.保持烧杯的平稳 • 2.向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 • 3.静置几分钟,观察烧杯中有何改变? • 4.讨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 分子的运动
1.大量实验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 作无规则运动.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 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力
问题2: 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 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 ☆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 在排斥力.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 当r=r0 引力 = 斥力 • 当r>r0 引力 > 斥力 • 当r<r0 引力 < 斥力 • 当r>10r0 无作用力
在标准大气压下,1cm3空气里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每秒钟数出100亿个 要数80年。
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比乒乓 球与地球相比
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 成一行,长约1cm。
3.分子大小: 直径的数量级:10-10m
为什么会闻 到美味佳肴 的的香味呢 ?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 们可以直接观察吗?怎样才能 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呢?(观看实 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