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不同意他的某些快乐主义的前人们之区别开积极的与消极的快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学习西方哲学史的体会
-----浅谈德谟克利特、小苏格拉底学派、伊壁鸠鲁的快乐思想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西方哲学史课程,享受了一次美妙的哲学之旅,这段旅程从古希腊启程,期间瞥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的思想一角,又经历了中世纪的教父哲学及经院哲学,最后走向近代……在旅途中我一面贪婪的学习西方哲学家们的哲思,一面为他们美丽的智慧之花所折服。

在学习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时,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伊比鸠鲁的“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因此,就对他的快乐论做了进一步了解,发现他的关于快乐的学说是古希腊最完整的快乐主义的道德理论,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思想源于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和居勒尼学派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主要探求个人心灵安宁和人生目的。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一下德谟克利特、小苏格拉底学派、伊壁鸠鲁的快乐思想,以此试图探讨一下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批判的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一、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
德谟克利特奠定了西方自然主义伦理学的基础。

自然主义伦理学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从所谓一切人都具有的、永恒的生物本性产生的需要中推论出人的道德,把快乐(或幸福)与否当作最高的道德准则。

他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他的幸福论认为,人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自然本性的需要,是人的生活经验事实,而不是从纯粹观念引申出来的结论。

他的幸福论所肯定的是具有感性要求的活动着的个人的幸福,维护公共的利益是实现和保障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

他所强调的是现实生活的幸福,是此岸世界的幸福,而不是宗教幻想的彼岸的幸福。

但同时,德谟克利特又认为,快乐有肉体的和灵魂的两种,“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处是在我的灵魂之中”。

追求灵魂的最大怡悦,以"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该做的事'的标准" ,又说"快乐和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

"
他的幸福论虽然肯定物质享受和物质欲望的要求,但它和后来的强调肉体感官满足的快乐论不同,而是肯定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精神的宁静,强调二者的结合,因此,对他的这种快乐原则不应作简单庸俗的理解。

二、居勒尼学派的快乐思想
居勒尼学派也称快乐学派,是古希腊小苏格拉底学派之一。

由北非居勒尼的亚里斯提卜创立。

代表人物还有小亚里斯提卜、赫格西亚等。

他们把苏格拉底的“善”规定为快乐,快乐是人从幼年时起就自然地追求的目标,戒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

他们将快乐和感觉联系在一起,认为刺激感官的舒畅运动产生快乐情绪,而刺激感官的粗糙运动则产生痛苦的感受。

人们应像船和马的主人一样,既不能不乘船、不骑马,也不能被船或马所驾驭,而应成为支配船和马的主人。

即人们当主宰快乐,而不能受它支配。

他们把快乐和感觉联系起来,认为感觉不仅是认识的原则,而且是行为的原则。

他们称:“愉快的感觉就是善,不愉快的感觉就是恶。

因此各种感觉乃是知识的标准,并且是行为的目的。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译本第38 卷,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136 页。

)他们把知识归为感觉,因而蔑视理性。

这派被称为“快乐主义”的哲学“把作为认识原则的感觉和作为伦理学原则混淆起来了”居勒尼学派强调的是感官的“快乐”这与德谟克利特及伊壁鸠鲁都不相同,也是其理论的缺陷之处,后人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误读也是根源于此。

但其把快乐当做“善”的观点却直接为伊壁鸠鲁所继承。

三、伊比鸠鲁的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说:“快乐就是有福的生活的开端与归宿。

”伊壁鸠鲁认为,人类行为的目的就是从痛苦和恐惧中解放出来,求得快乐。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目的和开始,是善的唯一标准。

他继承了居勒尼学派的基本观点,即认为最大的善来自快乐,没有快乐,就不可能有善,”。

一切导致快乐的就是善,导致痛苦的就是恶。

美德只有同快乐联系起来才有价值。

伊壁鸠鲁伦理思想与居勒尼学派不同,它并不把快乐仅仅归于感性的肉体快乐,而是把它区分为自然的和非自然的,认为前者是适度的、健康的,后者是过度的、令人厌恶的。

感性快乐是基础,但精神的快乐高于感性的快乐。

这种快乐就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亦即“不动心”的至善状态。

同时他认为,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

在这一点上,他与德谟克利特的看法相同,在此基础上,他告诉我们说,心灵的快乐就是对肉体快乐的观赏。

心灵的快乐之唯一高出于肉体快乐的地方,就是我们可以学会观赏快乐而不观赏痛苦;因此比起身体的快乐来,我们就更能够控制心灵的快乐。

他还强调,肉体的快乐大部分是强加于我们的,而精神的快乐则可以被我们所支配,因此交朋友、欣赏艺术等也是一种乐趣。

自我的欲望必须节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伊壁鸠鲁否定宗教,否认神是最高的法则制定者,因此也就蔑视必然原则,这与德谟克利特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很相似。

伊壁鸠鲁也同意德谟克利特的有关“灵魂原子”的说法,认为人死后,灵魂原子离肉体而去,四处飞散,因此人死后并没有生命。

他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死亡同神一样不足惧,因为死亡只是人的感觉的丧失,当人活着时,死亡还没有到来;当死亡到来时,人已经不存在。

因此,死亡与人生不相干,人应当通过哲学认识自然和人生,从对神和死亡的恐惧中解放出来,用理性规划自己的生活。

在他看来,贤者对待生死应该处之泰然,不但快乐地活着,而且活得光明正大,这就需要明智、知足,克己节制、修习磨练和广泛交友,这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

谈了这么多先哲们关于快乐和幸福的思想,最后,还是想以伊壁鸠鲁的一句话作结,“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我们的生命如此宝贵而短暂,应让快乐而平和的心境伴随着我们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积极面对人生的波折起伏,这才是真正的享受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