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试行)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上报流程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上报流程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在医疗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患者造成伤害,也可能对医院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良事件的定义与分类1. 不良事件的定义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医疗器械、环境因素等导致患者受到伤害、住院时间延长、治疗效果下降或死亡的事件。
不良事件不仅包括医疗差错,还包括一些意外事件,如患者跌倒、走失、误吸或窒息等。
2. 不良事件的分类不良事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医疗差错:包括诊断错误、治疗错误、药物错误、手术错误等。
(2)医疗器械及设备故障:包括医疗器械故障、设备故障等。
(3)环境因素:包括医院环境、病房环境等。
(4)意外事件:包括患者跌倒、走失、误吸或窒息等。
三、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及时进行报告。
报告方式可以是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件原因、事件后果等。
2. 建立不良事件调查制度医院应建立不良事件调查制度,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应由医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调查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责任人、事件的后果、事件的处理措施等。
3. 建立不良事件分析制度医院应建立不良事件分析制度,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责任人、事件的后果、事件的处理措施等。
分析结果应提交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 建立不良事件整改制度医院应建立不良事件整改制度,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应包括: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的安全感等。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文档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试行)点击量:188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进一步加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依据PDCA管理理念,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警示、改进等措施,增强医院预防、识别、处理、控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规定。
二、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三、分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四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四、管理原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紧急处理、合理控制、防微杜渐、持续改进的原则。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呈报遵循自愿性、真实性、及时性、非惩罚性、保密性原则。
(二)医院鼓励全院职工主动上报各级、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遵循及时、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五、管理要求(一)上报要求1.上报人员,凡医院职工均有权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上报途径,网络上报、书面上报、电话上报。
3.上报方式,实名上报、匿名上报。
4.上报时限要求,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内上报。
(二)审核、处置要求1.科室负责人24小时内审核、处置科室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呈报至相关职能部门。
2.主管职能部门自接报之日起,24小时内审核、处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于接报的Ⅱ级以上(含Ⅱ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呈报至主管院领导。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试行)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试行)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医院不良事件的管理,规范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提高医院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医院存在的质量缺陷,推动医疗质量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范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
本制度的支持性文件包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本制度明确了医院不良事件的定义,即在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造成患者非预期的人身伤害、痛苦和负担增加的事件和因素,以及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和危害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医院不良事件分为医疗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院感不良事件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五类。
医疗不良事件指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包括医疗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医嘱/使用错误(医生)、检查事件、麻醉事件、诊疗记录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预期事件、手术事件、医疗投诉事件、产伤事件、呼吸机事件、择期手术后并发症事件、医源性气胸事件、医源性意外穿刺或撕裂伤事件等。
护理不良事件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意外事件,包括导管事件、跌倒/坠床事件、烧烫伤事件、给药错误(护士)、未按医嘱执行禁食禁水事件、误吸/误咽事件、营养与饮食事件、执行消毒隔离事件、压疮事件、窒息事件、约束事件、静脉炎事件、输液药物渗漏事件、患者自杀自伤事件、患者冲动伤人/损物事件、患者走失事件等。
药品不良事件指在管理及调剂药品时出现的不良事件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事件,包括药物调剂错误(药剂师)、给药阶段错误(护士)、传送过程错误(运送)、信息流转错误(电脑)、药品召回事件、贵重药品丢失及损毁事件、药品监测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等。
院感不良事件指在院内发生的严重感染等事件,包括院感疑似暴发/暴发事件、血液滤过/血液置换感染事件、环境卫生学监测事件、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物事件等。
2024年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六篇)
2024年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为优化患者安全,强化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有效预防护理失误,特制订护理失误报告与登记制度,内容如下:一、护理失误定义:指非预期的、异常发生的事件,与常规护理操作不一致。
二、各科室需设立护理失误登记簿,由当事人或发现者及时记录事件经过、成因及影响。
护士长需定期检查,组织定期的分析和总结会议。
三、一旦发生失误,应立即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缓或消除可能的不良影响。
四、护理失误发生后,相关记录、样本、检验结果、药品及器械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篡改或销毁。
患者样本应保留,以备后续鉴定研究使用。
五、报告流程:(一)责任人须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需在规定时间内(特殊情况可延长)以书面形式向护理部报告(重大事故需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及科主任)。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调查核实,向院长如实汇报详情。
(二)报告范围:凡偏离常规护理和治疗,产生非预期结果的异常事件均须上报,如药物错误、院内压疮、跌倒、管道滑脱、输血问题、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问题及其他意外事件。
(三)填写《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失误报告表》,需详细说明患者身份信息、事件发生时间、事件类型、患者当前状况、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六、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组织科室或全院讨论,以提高警觉,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七、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讨论科室上报的失误事件,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追踪改进意见的执行情况,纳入科室年终评估内容。
八、对未按规定报告或故意隐瞒失误的科室和个人,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九、激励措施:1. 主动报告失误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对患者的实际影响,经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讨论,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2. 对首先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的科室或个人,将给予奖励。
3. 对主动报告失误的非责任护士,也将给予奖励。
2024年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二)为确保医疗安全,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权益,依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提升活动”方案文件精神,并结合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____年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内容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本制度所指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及医院运营中,任何可能对患者诊疗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对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或因素。
不良护理事件报告的管理制度
不良护理事件报告的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及时识别和有效管理,本制度明确了不良护理事件报告的管理流程和要求。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护理人员。
3. 不良护理事件定义不良护理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病人伤害事件,包括跌倒、跌落、压疮、误吸、误食、药物不良反应、管道滑脱等。
4. 不良护理事件报告流程4.1 识别不良事件一旦发现不良护理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给护士长。
4.2 护士长初步评估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是否为不良护理事件。
4.3 填写不良护理事件报告表确认不良护理事件后,当事人应在24小时内填写不良护理事件报告表,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及后果。
4.4 护士长上报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将报告表上报给护理部。
4.5 护理部调查和处理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根据事件性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6 记录和反馈护理部应对不良护理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及相关部门。
5. 不良护理事件报告的奖励和惩罚5.1 奖励对于主动及时报告不良护理事件的当事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5.2 惩罚对于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不良护理事件的当事人,给予一定的惩罚。
6. 培训和宣传6.1 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不良护理事件报告的相关培训。
6.2 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不良护理事件报告的宣传,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护理事件报告的认识和重视。
7. 制度修订本制度每三年进行一次修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以上内容即为不良护理事件报告的管理制度,请全院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制度范文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制度范文一、前言医院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医院运行等过程中发生的影响患者安全、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的事件。
为提高医院不良事件的处理效率,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制度。
二、定义与范围1. 定义:医院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运行,特别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2. 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医疗不良事件: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
(2)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护理意外事件。
(3)医院运行不良事件: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设备故障、火灾、漏水、电梯故障等影响医院正常运行的事件。
三、上报流程1. 发现或发生医院不良事件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
2. 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小时内将事件上报至医院不良事件管理部门。
3.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部门应在24小时内对事件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并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处理流程。
4. 对一般性事件,由医院不良事件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处理,并定期向院长汇报处理进展。
5. 对重大或复杂事件,由院长组织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处理方案,并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处理。
6. 处理结束后,医院不良事件管理部门应对事件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制度要求1. 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提高对医院不良事件的警觉性,加强责任心,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2.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不良事件处理培训,提高其处理能力。
3. 医院应建立医院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处理效率。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三篇)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 引言:医疗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深入调查和有效上报。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我们制定了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手续、途径和流程,促进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不良事件,避免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
涉及到的不良事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手术意外、药物过敏、医疗器械失灵、感染疫情、误诊、临床路径异常等。
不良事件的定义标准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统一。
- 二、上报要求:1.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发现或知悉不良事件后,应立即进行上报。
2.上报内容应包括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涉及的患者人数、影响范围、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详细信息。
3.上报人员应保证上报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掩盖、不隐瞒任何相关信息。
- 三、上报途径:1.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口头上报:上报人员可以直接向所属科室、部门、医院管理层或医务人员提供口头上报。
- 书面上报:上报人员可以书面形式上报,可通过报告、调查表、邮件等方式进行。
- 网络平台上报:上报人员可以通过医院内部专用的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上报,确保上报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2.上报人员应选择合适的上报途径,确保上报信息的准确传达。
- 四、上报流程:1.上报人员发现或知悉不良事件后,应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2.所属科室、部门或医务人员接收上报后,应尽快核实上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核实无误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不良事件的调查与处理程序,并成立调查组,负责制定调查计划和细则。
4.调查组应及时采集相关证据和数据,并邀请专家参与调查,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5.调查组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调查报告,并向有关部门和管理层提出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
6.有关部门和管理层应根据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对结果进行跟踪和监督。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四篇)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1、病房诊治问题。
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
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
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1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
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或者有发生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处。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者上报院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2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宜兴市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
宜兴市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序言近年来,医疗不良事件频发,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困扰。
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并提高医疗质量,宜兴市人民医院特制定本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和要求。
一、目的为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疗不良事件,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院医疗质量,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宜兴市人民医院的所有医生和医务人员。
三、定义1. 医疗不良事件: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给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身体伤害、功能损害或丧失,甚至死亡的事件。
2.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人:指在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及时发现并报告该事件的医生或医务人员。
3.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程序:指医院内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人按规定流程进行报告的程序。
4.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要求:指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人在报告中应包含的内容和要求。
四、报告程序1. 视发现医疗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报告人有义务立即向院内医疗质量管理科报告。
2. 医疗质量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成立医疗不良事件调查组,并指定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3. 医疗不良事件调查组应在报告接到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4. 调查组应将调查报告上报给医务处和医院领导,以便根据情况决定进一步处理措施。
5. 医务处和医院领导收到调查报告后,应及时审核并作出相应决策,并通知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人。
五、报告要求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应真实准确,包含以下内容:a.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b.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详细信息。
c. 医疗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评估。
d. 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e. 针对该医疗不良事件的纠正和改进措施建议。
2.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应尽快完成,不得拖延。
六、保密和奖惩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应严守保密,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不得外传。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沟通、加强医疗监管和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措施。
为规范医院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提高上报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并排除医疗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运行,特别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非预期的人身伤害、痛苦和负担增加的事件和因素,以及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和危害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三、医疗不良事件的种类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包括:医疗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医嘱/使用错误(医生)、检查事件、麻醉事件、诊疗记录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预期事件、手术事件、医疗投诉事件、产伤事件、呼吸机事件、择期手术后并发症事件、医源性气胸事件、医源性意外事件等。
2. 医疗设备、药品、耗材等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导致的患者伤害。
3. 医院环境、设施、设备等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的患者伤害。
4. 医院内部管理混乱、工作流程不合理导致的医疗不良事件。
5. 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医疗不良事件。
6. 医院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的事件。
四、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1. 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立即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救治,并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2. 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3. 科室负责人应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件的基本情况、初步调查结果和采取的措施上报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
4.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在接到科室上报后48小时内召开会议,对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建立健全医院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预警制度,指导医院妥善处置医院质量安全事件,持续推动医院工作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院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目的(一)通过报告医院不良事件,鼓励全院员工参与患者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收集医院不良事件的信息,进行趋势分析和个案分析,发布警示信息,提出整改措施,实现医院安全管理目标。
二、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原则报告医院不良事件要坚持岗位性、保密性、鼓励性、真实性的原则。
三、医院不良事件定义与范围(一)医院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运行以及临床诊疗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安全和健康、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以及影响医院工作正常运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院不良事件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院感染,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输血、公共设施、后勤保障、社会治安等各个方面,包括已发生的或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程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损害)——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以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造成事实。
其中Ⅲ、Ⅳ级事件为一般不良事件,Ⅰ、Ⅱ级事件为重大及紧急不良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为特大不良事件。
其他不良事件参照此标准确定级别。
四、医院不良事件获得途径及上报要求(一)报告人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知医院不良事件:1、日常工作中医院员工发现医院不良事件或潜在安全隐患的;2、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直接向法院起诉的;3、患者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其他法定鉴定的;4、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申请人民调解或其他第三方调解的;5、患者投诉医疗损害或其他提示存在医院不良事件的情况。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特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特殊的、意外发生的事件;与常规不相一致的护理和治疗。
二、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由当事人或发现者及时登记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____讨论和总结。
三、发生不良事件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不良事件报告:(一)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____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特殊情况可在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故要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及科主任,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报告。
(二)范围: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以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均应上报。
如:给药差错、压疮(院内)、跌倒、管道滑脱、输血、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的意外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人员须认真填写《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应详实说明如下内容:1、不良事件涉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报告事件类型(给药差错、跌倒、压疮、管路滑脱、意外事件及其它);4、患者目前状态;5、原因分析;6、整改措施。
六、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____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七、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护理部每季____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成员进行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跟踪检查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科室年终考评内容。
八、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九、免罚及奖励1、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三篇)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01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如护理缺陷、药物不良反应、仪器设施所致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患者走失、安全防护情况下的跌倒)等。
02不良事件等级(1)Ⅰ级事件(警讯事件)。
Ⅰ-A:非预期的死亡/严重经济损失/医患斗殴。
Ⅰ-B:非预期的严重伤残/较大经济损失/医闹。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3)Ⅲ级事件(无后果事件)。
(4)Ⅳ级事件(临界后果事件)。
03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规定与评定办法(一)本规定是指护理人员在正常执业过程中,过失导致的护理缺陷。
(二)护理不良事件评定办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由当事科室按照“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进行上报及讨论,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进行初步定性。
然后由当事科室护士长在每月片区护理安全会议上汇报、讨论、最后定性。
如定性结果分歧较大或牵涉其他部门,交全院医疗安全会或专家顾问委员会讨论、定性。
(三)奖罚规定1、对主动报告不良事件者,科室护理绩效考核加____分;护理部按不良事件上报率≥____件/____张床位,年底奖励科室____分。
2、对杜绝Ⅰ级事件发生的个人,护理部一次性奖励____元;杜绝Ⅱ级事件发生的个人科室酌情给予奖励。
3、Ⅰ级事件(警讯事件)按“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责任处理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4、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扣当事人当月绩效____元。
5、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按情节轻重给予____元的处罚。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二)摘要: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影响。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提升医疗质量,制定和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制度的设立、流程的规范、责任的明确、报告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为确保医院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促进医疗服务的提升,建立本制度,对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和处理,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防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包含护士长、护士、护士助理等全部相关岗位。
3. 定义3.1 护理不良事件指在护理过程中显现的与标准护理要求不符、有患者损害风险或发生患者损害的事件。
4. 报告流程4.1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护士在发现或者知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刻向护士长报告。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需及时派遣负责人前往现场核实情况,并妥当处理事态,尽可能减少患者损害。
•护士长在核实并处理完事态后,应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认真记录事件的经过、患者的情况和损害情况,并及时报送给相关部门。
4.2 事件报告审查•相关部门应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审查,核实报告中的各项内容。
•审查结果应在报告提交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向护士长供应审查看法和处理建议。
4.3 报告信息的保密性•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信息应严格保密,仅供内部使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5. 事件处理5.1 调查和分析•医院应成立特地的调查小组,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构成。
调查小组应在事件报告提交后的5个工作日内打开调查。
•调查小组应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相关记录、当事人叙述、视频监控等,以便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
•调查小组应依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事件的分析和评估,并形成调查报告。
5.2 处理措施•依据调查报告,医院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责任追究、矫正措施、培训措施等。
•对于责任人员,医院应依法依规进行合适的惩戒,以确保仿佛事件不再发生。
•对于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医院应及时修正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确保仿佛事件彻底根除。
5.3 教育和培训•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确保护理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医疗安全事件上报制度
献县中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试行)
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医院通过上报信息,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弥补管理漏洞,最大程度减少医疗隐患,提高服务质量,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2. 医院积极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奖励重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人。
要求每位员工每两个月上报至少一件,逢双月20日之前上报办公室。
3. 对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涉及到的医务人员不作为处罚的依据。
4. 对主动发现并及时报告重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数量的奖励,并对报告人信息保密。
5. 客户服务部负责收集并分析报告信息,及时上报院领导,为医院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真实资料。
6. 医院根据实际情况,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每年有1-2个典型案例进行医院层面的医疗安全改进分析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及上报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及上报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明确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分类管理范畴,界定不同类别与不同性质的护理不良事件,规范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内容,为及时处理、总结、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保障病人安全,持续改进医院服务系统。
根据—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统一要求,现修订我院医疗机构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上报管理,内容如下:一、不良事件定义:在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或在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护理纠纷或事故及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护人员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临床护理常见不良事件分类1、用药事件:给药错误(对象、药名、时间、剂量/剂型、途径、频次、药物浓度、给药顺序、给药速度、药物过期)、医嘱漏执行、在缺少医嘱的情况下给药、不做皮试给药、执行已停止的医嘱、违反药物配伍禁忌等、药品保存不当或丢失,其他2、压疮: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3、跌倒/坠床:院内跌倒/坠床4、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胃管、鼻肠营养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各种造痿管、血液透析或滤过管道、胆道引流管、动脉管道、其他5、标本类:标本采集对象错误、标本采集时间错误、标本采集后未送检、标本条码贴错、标本遗失/打碎、标本撒漏、实验室检查项目漏检,标本种类错误、送检部门错误、选择试管错误、其他6、输液/输血类:输血对象错误、输血(剂型、剂量、种类)错误、包装袋破损、液体或血制品被污染、输液/输血不良反应、药物外渗/渗出、静脉炎(二级及以上)、静脉管路堵塞/破损/断裂/异位、其他7、意外事件:烧(烫)伤、约束意外(皮肤、血管、神经或肌肉骨骼损伤)、自残、自杀、走失、咬破体温表、误吸/窒息;职业暴露(针刺伤、锐器伤),其他8、手术事件类:体内遗留手术物品/器械、手术物品/器械清点错误、电(刀)灼伤、术前准备不充分致延迟手术、其他9、沟通类:护患沟通不良致投诉/身体攻击、其他10、其他:无菌物品/器械未达到无菌标准,医疗器械/仪器故障,输液泵/微量泵操作不当,护理文件丢失,其他三、护理不良事件分级1、死亡: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或基本状况无关的死2、极重度:造成病人永久性残障或永久性功能障碍(如肢障、脑伤等)3、重度:事件造成病人伤害,除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手术、住院或延长住院处理(如骨折或气胸等需延长住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试行)
1.目的
为加强医院不良事件的管理,规范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提高医院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及排除医院存在的质量缺陷,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建立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医院范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
3.支持性文件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1号)
4.文件内容
4.1医院不良事件的定义
是指在医院运行,特别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非预期的人身伤害、痛苦和负担增加的事件和因素,以及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和危害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4.2医院不良事件的种类。
4.2.1医疗不良事件
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包括:医疗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医嘱/使用错误(医生)、检查事件、麻醉事件、诊疗记录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预期事件、手术事件、医疗投诉事件、产伤事件、呼吸机事件、择期手术后并发症事件、医源性气胸事件、医源性意外穿刺或撕裂伤事件等。
4.2.2护理不良事件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意外事件,包括:导管事件、跌倒/坠床事件、烧烫伤事件、给药错误(护士)、未按医嘱执行禁食禁水事件、误吸/误咽事件、营养与饮食事件、执行消毒隔离事件、压疮事件、窒息事件、约束事件、静脉炎事件、输液药物渗漏事件、患者自杀自伤事件、患者冲动伤人/损物事件、患者走失事件等。
4.2.3药品不良事件
在管理及调剂药品时出现的不良事件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事件,包括:、药物调剂错
误(药剂师)、给药阶段错误(护士)、传送过程错误(运送)、信息流转错误(电脑)、药品召回事件、贵重药品丢失及损毁事件、药品监测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等。
4.2.4院感不良事件
在院内发生的严重感染等事件。
包括:院感疑似暴发/暴发事件、血液滤过/血液置换感染事件、环境卫生学监测事件、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物事件等。
4.2.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损害等事件。
包括:医疗器械不良反应、医疗仪器设备的召回等。
4.2.6公共设施、公共设备、环境不良事件。
包括:公共设施事件、设备设施使用事件、环境事件、物品运送事件等。
4.2.7治安消防不良事件。
包括:治安事件、危险品管理事件、消防安全事件、放射性(同位素)物品管理、特殊药物管制事件等。
4.2.8信息不良事件包括:软件故障、电脑硬件故障、信息丢失、篡改、销毁、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内部、外部泄密、网络故障或瘫痪、员工跌倒、意外伤害、工伤等事件等。
4.2.9职业伤害事件。
包括:职业暴露--针头和锐器、职业暴露--体液和血液、职业暴露--放射线泄露、职业暴露--未行防护、职业暴露--误照射、员工跌倒、员工意外伤害、工伤事件。
4.2.10食品安全不良事件。
包括: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消毒事件等。
4.2.11输血不良事件。
在输血过程中因操作或记录及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等事件。
4.2.12工程安全不良事件。
包括:基建安全事件等。
4.2.13生物安全不良事件。
包括:试剂与仪器事件、生化污染事件、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等。
4.2.14行政及其他不良事件。
包括:不作为事件、其他安全(不良)事件、由管理流程、制度或机制问题造成的事件、员工跌倒、意外伤害、工伤等事件。
4.3医院不良事件的分级
4.3.1一级不良事件(警讯事件):是指在诊疗服务和医院工作过程中,患者或员工等非预期死亡,或是与疾病无关的四肢、器官等重要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另外,还包括例如:
外科手术做错部位、做错操作、做错患者;婴儿被盗或被错抱回家等。
4.3.2二级不良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是指在诊疗服务和医院工作过程中,因诊疗活动和医院工作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或员工等机体与功能的损害。
另外,还包括引起医患纠纷的事件;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发生实施了身体伤害的行为。
4.3.3三级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是指在诊疗服务和医院工作过程中,虽然发生了错误的事实,但未对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仅有轻微后果,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3.4四级不良事件(隐患事件):是指在诊疗服务和医院工作过程中,有错误,由于及时发现而杜绝,未形成事实或有潜在风险,但无损害的事实,未造成后果。
4.4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则
4.4.1医院不良事件上报采取强制上报与鼓励上报相结合的原则。
4.4.1.1一级、二级不良事件属于强制上报事件。
对科室发生一级、二级不良事件隐瞒不报的,予以处罚。
4.4.1.2医院鼓励不良事件上报。
医院对员工主动不良事件上报予以奖励。
对主动不良事件上报消除医院安全隐患、阻止安全事故发生给予奖励。
具体实施细则由分管部门制定。
4.4.2对不良事件报告采取保密性、非处罚性。
4.4.2.1保密性: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4.4.2.2非惩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5上报方式及时限
4.5.1对于一级、二级不良事件采取紧急电话报告与网络报告的形式
对发生一级、二级不良事件,当事人或知情人应到立即口头报告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长或科室主任应当立即口头上报相关职能科室;职能科室接报后,必要时,应当立即口头汇报主管院长。
一级不良事件,科室应当在事件发生或科室负责人知道事件发生1个工作日内完成网络报告,发送职能科室。
二级不良事件,科室应当在事件发生或科室负责人知道事件发生2个工作日内完成网络报告,发送职能科室。
4.5.2对于三级、四级不良事件采取网络报告的形式。
三级、四级不良事件科室应当在事件发生或科室负责人知道事件发生3个工作日内完成网络报告,发送职能科室。
4.6医院不良事件网络处理程序。
4.6.1我院医院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分四级流程。
4.6.1.1第一级:发现不良事件的人员登录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提交报告。
4.6.1.2第二级:系统根据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的发生科室,发送到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收到报告后,签署科室意见,提交报告。
4.6.1.3第三级:系统根据不良事件的种类发送到各类不良事件的分管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追踪不良事件的处理,一、二级不良事件5个工作日完成,二、三级不良事件7个工作日完成。
提交报告。
4.6.1.4第四级:质量管理科汇总收集全院不良事件。
4.6.2不良事件发生在公共区域的,系统直接将报告发送第三级。
4.6.3需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不良事件,由各自主管职能部门根据相应法律、法规上报。
4.7医院不良事件的处理
4.7.1科室处理
科室发生或者发现医院不良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减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防止损害扩大外,同时做好患者的安抚与解释工作。
科室应当重视不良事件,做好事件调查工作,组织讨论,认清事件的性质,查找事件原因,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填写不良事件分析报告,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完成网络报告。
同时,将不良事件的分析改进情况,纳入科室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4.7.2主管职能部门处理
职能部门接到科室的不良事件报告,应答积极主动配合科室处理不良事件,减少损失,避免纠纷。
职能部门接报告后开展调查核实,审核科室提交的不良事件报告,针对不良事件提出处理意见,并将处理意见反馈至各相关科室,重大事件上报分管领导。
必要时可组织专家
开展事件的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调查处理结果。
各职能科室每季度统计分析本科室负责不良事件的发生的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并于次月10号前传送质量管理科。
4.7.3质量管理科处理
质量管理科每季度汇总全院不良事件,开展分析,报送院领导以及反馈各职能部门,必要时上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
质量管理科负责监管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工作的进展。
质量管理科负责维护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5.相关文件
5.1《医疗负性事件报告、处理、评审及奖惩制度》
5.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5.3《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5.4《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免疫治疗严重不良反应应急方案》
5.5《医疗负性事件医患沟通记录表》
5.6《医疗负性事件报告表》
5.7《医疗负性事件评审意见格式》
5.8《医疗负性事件评审委员会名单》
5.9《医疗负性事件投票表格》
5.10《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5.11《输血不良反应记录》
5.12《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时限与指引》
5.13《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5.1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5.15《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流程》
5.16《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监测上报制度》
5.17《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及持续改进表》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