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述评甘文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述评甘文斌

本文在阐述情绪智力、自我妨碍定义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关系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主张应深入纵向研究,结合横向研究,加强理论模式的整合研究。

标签:情绪智力;自我妨碍;关系;研究述评

Atkinson在上世纪50年代时就曾明确指出:人类情绪具有动机的功能,情绪体验的差异致使人们所采取的应对行为的不同。目前,随着情绪智力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加工处理情绪以及情绪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能力,在人们的思维、行动以及自我调控方面,情绪智力均影响着其特点和水平[1]。不同的情绪智力的个体在行为策略的使用、应对压力的方式等都具有明显的差异[2]。而自我妨碍是个体在应对如考试等评价情境所带来的压力时而采取的一种负面的、消极的行为策略,事实上也是个体处理自己消极情绪,并使其合理化的一种方法或体现。因此,为了提高情绪智力的水平以及减少自我妨碍行为的产生,就应该理清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的定义

1、情绪智力的定义

Mayer &Salovey指出情绪智力包含如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情绪的知觉与识别,主要指情绪系统中的认知和输入信息;其次,情绪对思维具有促进作用,主要指使用情绪对认知加工的促进作用;再次,有关情绪的理解与推理,主要指情绪认知的加工以及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情绪信息的加工;最后:情绪的管理,主要指情绪的自我管理和他人情绪的管理[3]。

2、自我妨碍的定义

Berglas和Jones(1978)认为自我妨碍是指个体在任何成就情境中的任何能够增加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以避免或减弱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行为和选择[4]。

二、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关系的研究

1、高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的作用

杨丽的研究结果指出:自我妨碍与情绪智力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情绪智力的得分越高,而自我妨碍的行为则越少[5]。Ciarrochi和Deane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面对压力和负面的生活事件时,个体在情绪智力维度中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越高,其自杀的想法也就越少;个体的情绪知觉能力越强,其情绪敏感度也随着增强,其无助感、抑郁感以及自杀的倾向性也就更加明显[6]。

个体的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则其情绪管理能力和调节控制能力也相对比较强。在不同情境的面前,他们的情绪状态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心境也能维持比较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其自身形成积极的人格,而积极、健康的人格在面对失败或是有损自尊的情境面前,将会以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姿态去面对,并能够获得比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做出正确的、理性的抉择,减少自我妨碍现象的出现,其行为也就更加积极向上。

2、低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的作用

个体的情绪智力的水平越低,往往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调节控制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为此,其情绪的稳定性也会比较差,于是将会更多的流露出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人格特征,进而将会抑制了那些积极的人格特质。消极的、不健康的人格特征在压力情境面前,会紧张、会焦虑,无助感、失败感油然而生,由此产生出一系列消极的、负面的自我妨碍的行为。

3、研究结果的差异

杨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二者之间的负相关性,指出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其影响主要是通过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之间的中介——人格特质而起作用,情绪智力主要通过影响大五人格特质(又叫五因素模型: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经验开放性)中的四种(即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进而对自我妨碍产生间接地影响[7]。

三、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为能更系统而深入的探索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的关系,笔者认为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目前多种情绪智力量表导致测量结果难以直接对比,致使研究结果不具备统一性,从而限制了情绪智力的理论研究进展。因此,未来研究不仅要继续和深入的探讨情绪智力的内涵与结构,而且还应该为实现情绪智力理论的整合甚至是情绪智力量表的等值[8]而努力。

2、我们应致力建立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情绪智力模型、结构、测量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情绪智力量表,而不只是翻译和修订,以便开展本土的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9]。

3、由于诱发自我妨碍行为的情景不同,因此今后的研究要更多的在不同诱发自我妨碍行为的情景因素下,探讨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的影响。

4、应加大对自我妨碍理论研究的力度。目前,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比较零散,且大部分为横向研究,难以深入探讨自我妨碍与情绪智力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自我妨碍的未来研究应深入纵向研究,结合横向研究,探讨理论模式的整合研究,深入细致地开展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相关关系的研究[10]。

【注释】

[1][7] 杨丽.大学生自我妨碍及其大五人格、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6] 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彭正敏等.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4(6)8l7-823.

[4] Berglas S,Jones E E. Drug choice as a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noncontingent succ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8(4)405-417.

[5] 杨丽,毛晋平.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以人格特质为中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3)275.

[8] 谢玮,竺培梁.近五年国内外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3.

[9] 田丽丽,韩铮.对我国情绪智力研究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0] 张丽华,邱芳等.自尊与自我妨碍关系研究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甘文斌(1986-)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物理系助教,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