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1概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仁爱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德政
——《论语·为政》
材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 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 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宋)程颐:《明道先生墓表》必修三教材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论理思 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里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 系,这是两汉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从汉代到唐代,儒学比较强调价值、强调人格、强调修养的内在 传统中断了,变成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 中断的儒家的内在传统接续起来。
明它对“孔孟儒学”的发展。继承:仁政、德政;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
孔孟儒学不受重视,汉代儒学独尊,成为显学,确立官方正统地位;汉代 儒学糅合了儒学、法学、阴阳学、道学的内容;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 判暴政到维护君主的统治(神化君权,天人感应等对儒学进行了神学化改造)。
背景: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
选择 选择 材料
分值 4分 4分 4分 8分 25分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与整合
儒学兴起的背景
政治:社会大变革,(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经济:封建制经济产生与发展 教育:孔子创立私学 思想: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 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 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 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
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
于天。”
三纲五常 ——董仲舒《春秋繁露》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书•董仲舒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并说
期儒学的发展 明清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情分析(以全国卷为参考)
年份
内容
题型
2011 2012
26题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思 想
26题王阳明的心学
选择 选择
2013 2014 2015
25题宋明理学
25题考察唐代儒学地位; 26题考察宋代理学 40题考察儒学的发展历程
反对战争 • 道家无为,孔子的“和”——生态文明建设
儒儒学学正正统统地位地的位确确立 立
汉武帝
董仲舒
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
君权神授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
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天人感应 德政(民本)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
仁政、省刑法、薄税敛——(《孟子·梁惠王上》)
(1)阅读材料概括孔子、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内容概览
百家争鸣
为什么此时受重视
的是儒法家家思想而不 道家
是儒家思想?
法家
墨家
孔孟荀 子子子
仁爱、 仁政
克己 思想
Baidu Nhomakorabea
复礼、 德政、 有教
民贵 君轻
无类
礼法 并施
君舟 民水
老庄 子子
道、 齐物 无为、 论、 朴素 逍遥 的辩 论 证思 想
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 统治需要。
表现:(1)尊儒: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
与国家大政。
(2)倡儒: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②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
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程颢
朱 熹
王阳明
程 颐
陆九渊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 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 理是万物的本源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
数。”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相天同理存则都人认欲为世亡界,本人原欲是胜“理则”天。理灭”。存天理,灭人欲
韩非子 墨子
根本原因:是否
适应春秋战国战
集权乱观、加强兼集爱权、的
法治需观要。
非攻、 尚贤、
改革观 节用、
节葬
等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和平外交、
“格物需都是维到护处封求建专,制博制学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
格物之谓都也有。助若于只统治求者诸维己护,专亦制统恐治有,见都错压处制,、扼不杀可人执们一的。自然”欲求
格物致知
不同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认为—世—界《本朱原子是内语在类的》“心 材料二: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
孔子学院在世界
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 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 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考试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要求:
春秋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以及儒 战国 家思想的形成 西汉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宋明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
此理而已心。客是观万唯物心的主本义源
——主《观象唯山心先主生义全集》
知是心之体格,物致心知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本,心见体兄悟自、致然良知知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致良知
(3)概括朱熹和陆、王思想的主要观—点—,王并阳比明较《他传们习思录想》的 不同。
材料一、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 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 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之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 (程顥)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