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式-小学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至初中数学所有公式

小学至初中数学所有公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 圆形:S面 C周长∏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v体积 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小时=3600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d=2r 半径=直径÷2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 菱形判定定理 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如果 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 推论 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 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 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 相离 d>r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 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30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 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 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 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 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 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 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 正n 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 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3+23+33+43+53+63+…n3=n2n+12/4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 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正棱锥侧面积 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锥体体积公式 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斜棱柱体积 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V=pir2h。
小学到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小学数学公式:1.加法公式:a+b=b+a2.减法公式:a-b≠b-a3.乘法公式:a×b=b×a4.除法公式:a÷b≠b÷a5.等式公式:a=b6.不等式公式:a≠b7.比例公式:a:b=c:d8. 分数公式:a/b + c/d = (ad + bc)/bd9. 平方公式:a² + b² = (a + b)² = a² + 2ab + b²10. 立方公式: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11.四则运算优先级公式:括号>乘法与除法>加法与减法初中数学公式: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ax² + bx + c = 0,x = (-b ± √(b² - 4ac))/(2a)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a²+b²=c²3. 正余弦定理:对于三角形ABC,a/sinA = b/sinB = c/sinC = 2R (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4.面积公式:矩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1/2×底×高,圆面积=πr²5.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6.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ₙ=a(1-qⁿ)/(1-q)7. 三角函数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B) = cosAcosB ∓ sinAsinB8.判断函数奇偶性公式:奇函数f(x)满足f(-x)=-f(x),偶函数f(x)满足f(-x)=f(x)高中数学公式:1. 极限公式:lim(x→∞) (1 + 1/x)ˣ = e ,lim(x→0) sinx/x =12.泰勒展开公式:f(x)=f(a)+f'(a)(x-a)+f''(a)(x-a)²/2!+...3. 微分公式:(1/x)' = -1/x²,(xⁿ)' = nxⁿ⁻¹,(sinx)' = cosx,(cosx)' = -sinx4. 积分公式:∫(k · f(x))dx = k ∫f(x)dx,∫xⁿdx = xⁿ⁺¹/(n+1) + C5.二项式定理:(a+b)ⁿ=C(n,0)aⁿb⁰+C(n,1)aⁿ⁻¹b¹+...+C(n,r)aⁿ⁻ʳbʳ+...+C(n,n)a⁰bⁿ6. 导数与微分的关系公式:dy = f'(x)dx7. 三角函数的导数公式:(sinx)' = cosx,(cosx)' = -sinx,(tanx)' = sec²x8.反函数的导数公式:(f⁻¹(x))'=1/f'(f⁻¹(x))9.拉格朗日中值定理:f(b)-f(a)=f'(c)(b-a),其中a<c<b10. 定积分公式:∫[a,b]f(x)dx = F(b) - F(a),其中F(x)是f(x)的一个原函数。
小学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和初中的全部数学公式小学数学公式大全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 h=π(d÷2) h=π(C÷2÷π) 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 a×a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 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V=Sh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

小学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一、公式及应用: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 2 公式:C=(a+b ) X 2(长方形的长二周长十2—宽 长方形的宽二周长2—长)2.长方形的面积 *X 宽公式S= a X b (长=面积十宽宽=面积十长)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 4 (边长=周长* 4 )4. 正方形的面积二边长X 边长5. 三角形的周长 =三条边之和6.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 (三角形的高=面积*底X 2。
7.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底边上的高(平行四边的高 =面积*高对应的底 8.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 高* 2(梯形的高=面积*上下底之和X 2 梯形的下底=面积*高X 2—上底)9. 圆的周长=直径Xn =2X 半径Xn 三角形的底=面积*咼X 2)公式 S= a X h平行四边的底 =面积*底边上的高 )公式 S=(a+b )h * 2梯形的上底= 面积*高X 2—下底公式:C =n d = 2 n r(直径=圆的周长* n 半径=圆的周长* 2*n )10. 圆的面积=nX 半径X 半径 公式:S=n r 2 11.半圆周长 =整圆周长* 2+直径 或=12. 半圆弧长 =整圆周长* 213. 圆环的面积= nX (大圆半径的平方一小圆半径的平方) 14. 圆环的周长 =大圆周长+小圆周长 15. 长方体的底面积*X 宽16.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X 4 =长X 4+宽X 4+高X 4 (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一宽X 4—高X 4)* 4)公式: C= a X 4公式 S= a 2公式 S= a X h * 217.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 2公式:S= (a X b+a X c+b X c)X 21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长方体的长=体积*宽*咼 长方体的宽=体积*长*咼(长方体的咼=体积*长*宽 19.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二棱长X 12 (棱长=棱长总和* 12) 20.正方体的表面积二棱长X 棱长X 公式:S=6a2 21.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 棱长X 棱长公式:V = a 32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X 高公式:V = abh23.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 高 公式:S=ch=n dh = 2 n rh (圆柱体的高二侧面积十底面周长底面周长=侧面积十高)24.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公式:S=ch+2s=ch+2冗 r225.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X 高公式:V=Sh26.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X 积高。
小学、初中数学公式及规律口诀大全

小学、初中数学公式及规律口诀大全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小学、初中数学,有人特地把数学的公式和规律,编成了口诀,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1×1=11×2=2 2×2=41×3=3 2×3=6 3×3=91×4=4 2×4=8 3×4=12 4×4=161×5=5 2×5=10 3×5=15 4×5=20 5×5=25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立方图形名称符号面积S和体积V正方体a-边长S=6a2V=a3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棱柱S-底面积h-高V=Sh棱锥S-底面积h-高V=Sh/3棱台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V=h[S1+S2+(S1S1)1/2]/3 拟柱体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h-高V=h(S1+S2+4S0)/6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直圆锥r-底半径h-高V=πr2h/3圆台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 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2/6 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 =πh2(3r-h)/3a2=h(2r-h)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 (母线是抛物线形)长*宽*高底面积*高底面积*高/3边长的立方一、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小学至初中数学所有公式

小学至初中数学所有公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管子计算公式管的直径指的是管的内径。
由于壁厚不一样,所以外径也就不一样,如4分管外径有多种。
英制把1吋分为8分,故4分就是1/2吋,6 分就是3/4吋,8分就是1吋.4分、6分、1寸是英制说法。
4分管1\2"---管径12.5mm6分管3\4"---管径19mm1吋管1"---管径25.4mm内径16MM=1/2寸内径20MM=3/4寸内径25MM=1寸内径40MM=1寸半内径50MM=2寸内径80MM=2寸半内径100MM=4寸寸为英寸,1英寸=25.4MM 钢管直径是取大约数.咱们平常说的三寸管是Φ75的管,四寸的是Φ100的,五寸的是Φ133的管。
1寸的是Φ25,2寸的是Φ50,3寸Φ75,四寸Φ100,五寸Φ133。
已知弦长为a,拱形高为h,求其拱形面积S。
解:设拱形所在圆半径为r,则无论h与r大小关系如何,均有:(r-h)²+(a/2)²=r²,解得r=(4h²+a²)/(8h)则设拱形弧所对圆心角为α,则sinα=(a/2)/r=(4ah)/(4h²+a²),则α=arcsin((4ah)/(4h²+a²));(注:这里的α是弧度,可以把它当成实数来用)则画图易知:拱形面积等于扇形面积减去三角形面积,则S=(∏r²×(2α/2∏))-(a×|r-h|/2) ,(注:|r-h|是r-h的绝对值)=αr²-(a|r-h|/2)=arcsin((4ah)/(4h²+a²))×((4h²+a²)/(8h))²-(a|((4h²+a²)/(8h))-h|/2);一个准确的计算砖块数的公式如果带水泥沙子的就更好了一平方米为8乘4=32块1米高为16层所以1立米的砖为512块28%的砂浆就行.怎么计算1平方墙壁要用多少砖块要看你砌多厚的墙,还有砖缝的大小。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数学公式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数学公式一、小学数学公式1、和公式:a+b=c2、差公式:a-b=c3、积公式:a×b=c4、商公式:a÷b=c5、立方公式:a3=a×a×a6、立方根公式:a3=a7、平方公式:a2=a×a8、平方根公式:a2=a9、四则运算公式:a+(b±c)±d…10、乘方公式:(a×b)n=an×bn11、分式加减法公式:a/b±c/d=(ad±bc)/bd12、分式乘除法公式:a/b×c/d=a×c/b×d13、等比数列公式:an=a1×r^n-1二、初中数学公式1、二次函数公式:y=ax2+bx+c2、一元二次方程公式:ax2+bx+c=03、直线方程公式:y=kx+b4、坐标轴公式:x=←→,y=↑↓5、空间直角坐标公式:P(x,y,z)6、一次函数公式:y=fx+c7、抛物线方程公式:y=ax2+bx+c8、点斜式方程公式:y-y1=k(x-x1)9、圆的标准方程公式:(x-a)2+(y-b)2=r210、椭圆的标准方程公式:(x-x1)2/a2+(y-y1)2/b2=111、圆锥体、椎体体积公式:V=1/3πh(a2+ab+b2)12、圆柱体、台阶体体积公式:V=πr2h13、圆面积公式:S=πr214、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h15、梯形面积公式:S=1/2(a+b)×h三、高中数学公式1、双曲线标准方程公式:x2/a2-y2/b2=12、极坐标方程公式:(r,θ)=(ρ,α)3、平面向量公式:a=(a1,a2)4、利用积分求面积公式:S=∫abf(x)dx5、叉积公式:a×b=(a1b2-a2b1)。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数学公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 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 圆形:S面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1分=60秒 1小时=3600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 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小学 初中 高中所有数学公式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
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 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
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
小学至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至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四则运算公式:加法:a+b=c减法:a-b=c乘法:a×b=c除法:a÷b=c2.乘法口诀表:1×1=11×2=2...9×9=819×10=903.除法口诀:1÷1=12÷1=2...90÷9=104.平方运算:a²=c5.平方根运算:√a=c6.负数运算:-a=c7.数字的相反数:a+(-a)=08.分数运算:加法:a/b+c/d=(a*d+b*c)/(b*d)减法:a/b-c/d=(a*d-b*c)/(b*d)乘法:a/b×c/d=(a*c)/(b*d)除法:a/b÷c/d=(a*d)/(b*c)9.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百分数转小数:百分数÷100=小数小数转百分数:小数×100=百分数1.勾股定理:a²+b²=c²2.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0求解公式:x = [-b ± √(b² - 4ac)] / (2a) 3.比例公式:a/b=c/d4.百分数的计算:a%=a/1005.碰撞反弹公式:m₁v₁+m₂v₂=m₁v₂'+m₂v₁'其中,m₁和m₂分别为两个碰撞物体的质量,v₁和v₂分别为碰撞前两个物体的速度,v₁'和v₂'分别为碰撞后两个物体的速度。
6.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过平面外一点做直线与平面交点的连线平分该角。
7.圆的面积和周长:圆的面积:S=πr²圆的周长:L=2πr8.相似三角形的比较:两个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等于对应边的比例9. sin、cos、tan公式:sinθ = 对边 / 斜边cosθ = 临边 / 斜边tanθ = 对边 / 临边。
小学和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和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在小学数学中,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是基本的计算内容。
以下是常见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C = (a + b) × 2正方形的周长:C = 4a长方形的面积:S = a × b正方形的面积:S = a^2三角形的面积:S = a × h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 a × h梯形的面积:S = (a + b) × h ÷ 2圆的周长:C = πd = 2πr圆的面积:S = πr^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长方体的体积:V = a × b × h正方体的体积:V = a^3圆柱的表面积:S = ch + 2πr^2圆柱的体积:V = Sh圆锥的体积:V = 1/3Sh在数学中,单位换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以下是常见的单位换算:1公里 = 1千米,1千米 = 1000米,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1厘米 = 10毫米。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 = 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 = 1000立方毫米。
1吨 = 1000千克,1千克 = 1000克 = 1公斤 = 2市斤。
1公顷 = 平方米,1亩 = 666.666平方米。
1升 = 1立方分米 = 1000毫升,1毫升 = 1立方厘米。
1元 = 10角,1角 = 10分,1元 = 100分。
在数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和算术方面的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时间和日期的计算方法。
1世纪等于100年,每年有12个月,其中大月有31天,包括1、3、5、7、8、10、12月,小月有30天,包括4、6、9、11月。
平年的2月有28天,而闰年的2月有29天。
平年有365天,而闰年有366天。
小学到初三的数学公式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到初三的数学公式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公式小学数学主要包括数与式、图形、计量和应用四个方面。
以下是小学数学常用的公式:数与式•1+1=2•10-5=5•3×4=12•12÷3=4图形•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 = 长 × 宽•正方形面积公式:面积 = 边长 × 边长•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 1/2 × 底边长 × 高•圆的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的平方计量•1公里 = 1000米•1千克 = 1000克•1米 = 100厘米•时针转一圈,表示时间为12小时应用•利润 = 售价 - 成本•路程 = 速度 × 时间•打折后的价格 = 原价 × 折扣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初中数学包括代数、几何、数学分析和概率与统计四个方面。
以下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些方法:代数代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学好代数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
以下是学习代数的一些方法:1.记忆表格:把常用公式、解法整理成表格,便于记忆和查找。
2.多做题:代数中有很多题目都是相通的,多做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规律。
3.归纳法:学习代数不仅要知道结论,还需要知道结论的推导过程。
通过归纳法可以得到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规律。
几何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之一,需要灵活使用图形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学习几何的一些方法:1.画图分析:学习几何需要善于思考、勇于尝试。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画图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
2.记忆公式:对于各种几何关系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
3.学习三角形:三角形是几何中的基础,学习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是初中数学的难点,需要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
以下是学习数学分析的一些方法:1.系统学习:数学分析是一个系统性的学科,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先学习基础知识,再逐步学习高阶内容。
2.理解概念: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了解各种概念和符号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们。
中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中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一、数的运算公式1. 加法公式:- 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和 = 加数1 + 加数22. 减法公式:- 两个数相减的结果:差 = 被减数 - 减数3. 乘法公式:- 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积 = 因数1 ×因数24. 除法公式:- 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商 = 被除数 ÷除数二、几何公式1. 矩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面积 = 长 ×宽- 正方形的面积:面积 = 边长 ×边长2.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一般三角形的面积:面积 = 底边长 ×高 ÷ 2-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面积 = 边长 ×边长× √3 ÷ 4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圆的周长:周长= 2 × π × 半径- 圆的面积:面积= π × 半径 ×半径4. 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 ÷ 2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面积 = 底边长 ×高三、代数公式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二次方程 ax² + bx + c = 0 的根:x = (-b ± √(b² - 4ac)) / 2a 2. 因式分解公式:- a² - b² = (a + b)(a - b)-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3. 平方差公式:- a² - b² = (a + b)(a - b)4. 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公式:-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四、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定理:- 在三角形ABC中,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2. 余弦定理:- 在三角形ABC中,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c² = a² + b² -2abcos(C)3. 正切公式:- 在三角形ABC中,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tan(A) = a/b五、统计与概率公式1. 平均数计算公式:- 平均数 = 数据之和 ÷数据个数2. 方差计算公式:- 方差= ∑((数据 - 平均数)²) ÷数据个数3. 概率计算公式:- 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 事件A发生的次数 ÷总次数六、其他常用公式1. 速度公式:- 速度 = 路程 ÷时间2. 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 = 本金 ×利率 ×时间3. 百分比计算公式:- 百分数 = (某数 ÷总数)× 100%以上就是中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包含了数的运算、几何、代数、三角函数、统计与概率以及其他常用公式。
小学及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及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所有公式大集合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所有公式大集合小学数学公式大集合:1.四则运算公式:-加法:a+b=c-减法:a-b=c-乘法:a×b=c-除法:a÷b=c2.数字的性质:-奇数的性质:奇数可以表示为2n+1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
-偶数的性质:偶数可以表示为2n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
-质数的性质:只有1和自身两个因数的数。
3.平方与平方根:-平方的性质:a²表示a乘以a,其中a是一个数。
-平方根的性质:√a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满足√a×√a=a。
4.小数与分数:-小数转换成分数:将小数的每一位数写在分数的分子上,并在分母上写上对应的倍数的10的幂数,然后化简。
-分数转换成小数:将分子除以分母,得到一个小数。
5.百分数与比例:-百分数的性质:百分之一可以用1/100或0.01表示。
-小数转换成百分数:将小数乘以100,并加上百分号。
-百分数转换成小数:将百分数去掉百分号,并除以100。
初中数学公式大集合:1.代数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c- 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 二元一次方程组:{ax + by = c, dx + ey = f-四则运算公式:a+b=c,a-b=c,a×b=c,a÷b=c2.几何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面积=边长²-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底×高/2-圆的面积:面积=π×半径²-圆的周长:周长=2×π×半径3.百分比公式:-升降百分比:(新数值-原数值)/原数值×100%-百分数转换为小数:除以100-小数转换为百分数:乘以1004.比例关系:-比例的性质:a:b::c:d表示a与b的比例等于c与d的比例- 比例的扩大缩小:a:b = c:d,则ka:kb = kc:kd5.统计公式:-平均数:平均数=数据的总和/数据的个数-中位数: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取中间位置的数(如果有偶数个数,则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小学至初中数学所有公式

小学至初中数学所有公式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和定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公式和定理,帮助你回顾数学知识。
1.四则运算公式:-加法公式:a+b=b+a-减法公式:a-b!=b-a-乘法公式:a×b=b×a-除法公式:a÷b!=b÷a2.数字性质公式:-0的性质:a+0=a,a×0=0-1的性质:a×1=a,a÷1=a-乘法分配律:a×(b+c)=(a×b)+(a×c)3.等式性质公式:-同加同减原则: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相同的数,仍相等-同乘同除原则: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相同的非零数,仍相等4.小数和分数的转换公式:-小数转分数:将小数的小数部分写成分数形式,分母为10的n次方,n为小数部分的位数-分数转小数:将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5.面积和体积公式:-矩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长×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长×高-圆的面积公式:面积=π×半径的平方-立方体体积公式:体积=边长×边长×边长-棱柱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积公式:体积=圆的面积×高6.相关公式:-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等7.方程求解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解为x = -b/a-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解为x = (-b ± √(b^2 - 4ac))/(2a)- 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dx + ey = f,通过消元法或代入法求解。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完整版1.加法公式:-两数相加:a+b=c-三数相加:a+b+c=d-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减法公式:-两数相减:a-b=c-三数相减:a-b-c=d-减法交换律:a-b=b-a(当a和b为正整数时不成立) 3.乘法公式:-两数相乘:a×b=c-三数相乘:a×b×c=d-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4.除法公式:-两数相除:a÷b=c(当b不为0时)-三数相除:a÷b÷c=d(当b和c不为0时)-除法的特性:a÷1=a(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它本身)-除法的特性:a÷a=1(任何非零数除以自己等于1)5.平方公式:-平方:a²=b(a的平方等于b)-平方根:√b=a(a的平方根等于b)-平方的特性:(-a)²=a²(一个数的相反数的平方等于该数的平方) -平方根的特性:-√b=√(-b)(一个数的负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的正平方根)6.等式公式:-左右相等的等式:a=b-等式的传递性:若a=b且b=c,则a=c-等式的替代性:若a=b,则在等式的任何一边替换a或b都不会改变等式的成立-等式的加减法原则:若a=b,则a+c=b+c和a-c=b-c都成立7.数列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₁ + (n - 1)d (an是第n个数,a₁是首项,d是公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 / 2)(a₁ + an) (Sn是前n个项的和)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₁ * r^(n - 1) (r是公比)-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₁*((1-r^n)/(1-r))8.分数公式:- 分数相加:a/b + c/d = (ad + bc) / bd (a/b和c/d的和等于(ad + bc) / bd)- 分数相减:a/b - c/d = (ad - bc) / bd (a/b和c/d的差等于(ad - bc) / bd)- 分数相乘:a/b × c/d = ac/bd (a/b和c/d的积等于ac/bd)- 分数相除:(a/b) ÷ (c/d) = ad/bc (a/b和c/d的商等于ad/bc)。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一、数学公式1、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ax²+bx+c=0,有解的充要条件:b²-4ac>0,解:x1=(-b+√b²-4ac)/2a,x2=(-b-√b²-4ac)/2a2、等比数列:若首项a1,公比q,求前n项和:Sn=a1(1-q^n)/(1-q)3、等差数列:若首项a1,公差d,求前n项和:Sn=(n/2)[2a1+(n-1)d]4、立方差数列:若首项a1,公差d,求前n项和:Sn=(n/2)[a1+(n-1)d]^25、容斥原理:Sn=∑a1-∑a2+∑a3-∑a4+…6、勾股定理:a²+b²=c²(a,b,c为边长)7、三角函数定理:sinA/a=sinB/b=sinC/c=2sinA sinBsinC/(ab+bc+ca)8、因式分解:ax²+bx+c=a(x-x1)(x-x2)9、分式的乘法和除法:分母相乘,分子相乘,结果再化简10、斐波那契数列:F0=0,F1=1,Fn=Fn-1+Fn-2(n≥2)11、阶乘:n!=1×2×3×4×5×…×n12、二项式定理:(x+y)²=x²+2xy+y²13、平方差定理:(a+b)²=a²+2ab+b²14、立方差定理:(a+b)³=a³+3a²b+3ab²+b³15、二次函数的凹凸性:二次函数的凹凸性取决于a的正负,a>0则函数是凸函数,a<0则函数是凹函数16、二次函数极值点:二次函数极值点的坐标为(-b/2a,f(-b/2a))17、反比例函数:以x轴为对称轴的反比例函数方程为:y=k/x(其中k为常数)。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_数学基础知识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_数学基础知识一、小学阶段的数学公式1.四则运算公式:-加法:a+b=b+a-减法:a-b≠b-a(减法不满足交换律)-乘法:a×b=b×a-除法:a÷b≠b÷a(除法不满足交换律)2.分数公式:- 加法:a/b + c/d = (ad + bc)/(bd)- 减法:a/b - c/d = (ad - bc)/(bd)- 乘法:a/b × c/d = (ac)/(bd)- 除法:(a/b) ÷ (c/d) = ad/bc3.百分数公式:-将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小数×100%-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百分数÷1004.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面积=底×高÷2-矩形面积:面积=长×宽(高)-正方形面积:面积=边长×边长-圆面积:面积=π×半径²5.周长公式:-三角形周长:周长=边1+边2+边3-矩形周长:周长=2×(长+宽)-正方形周长:周长=4×边长-圆周长:周长=2×π×半径二、初中阶段的数学公式1.代数公式:-求和公式:1+2+3+...+n=n×(n+1)÷2-平方差应用:(a+b)(a-b)=a²-b²-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 三角函数公式:sin²θ + cos²θ = 12.平方根近似值公式:-√a≈√b+(a-b)/(2√b)3.等腰三角形公式:-等腰三角形内角相等:∠A=∠B-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平行于两腰中点连线4.三角形面积公式:-海伦公式:面积=√(s(s-a)(s-b)(s-c)),其中s为三角形的半周长5.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三、高中阶段的数学公式1.排列组合公式:-排列数公式:An=n!-组合数公式:Cn,m=n!/(m!(n-m)!)2.三角函数公式:- 二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 cos²θ - sin²θ- 和差化积公式:sin(α±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3.指数与对数公式:- 指数公式:a^m × a^n = a^(m + n),(a^m)^n = a^(mn)- 对数公式:loga(M × N) = logaM + logaN,loga(M ^ n) = n × logaM4.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 三角函数和差公式:sin(α±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三角恒等式:sin²α + cos²α = 1,tanα = sinα/cosα总结:以上是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一些数学公式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立方分米 =1 升 1 立方厘米 =1 毫升 1 立方米 =1000 升重量单位换算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 1 千克 =1 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 世纪 =100 年 1 年 =12 月大月 (31 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 2 月 28 天, 闰年 2 月 29 天平年全年 365 天, 闰年全年366 天1 日=24 小时 1 小时 =60 分 1 分=60 秒 1 小时 =3600 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 2 C=(a+b)× 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S=ah÷ 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高÷ 2 S=( a+b) h ÷28、直径 =半径× 2 d=2r 半径 =直径÷ 2 r= d÷ 29、圆的周长 =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 2 c=π d =2π r10、圆的面积 =圆周率×半径×半径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 (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 (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 (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 (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 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 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有关系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 n-2)× 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 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 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 a× b)÷ 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 a+b)÷ 2 S=L× 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a:b=c:d,那么 ad=bc 如果 ad=bc,那么 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 a/b=c/ d,那么 (a± b)/ b=(c± d)/ d85(3)等比性质如果 a/b=c/ d=⋯ =m/ n(b+d+⋯ +n≠ 0),那么 (a+c+⋯ +m)/ (b+d+⋯+n)=a/ 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11推论 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推论 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9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①直线 L 和⊙ O 相交 d< r②直线 L 和⊙ O 相切 d=r ③直线 L 和⊙ O 相离 d> r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①两圆外离 d >R+r ②两圆外切 d=R+r③两圆相交 R-r< d< R+r(R> r)④两圆内切 d=R-r(R> r) ⑤两圆内含 d< R-r(R> r)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37定理把圆分成 n(n≥ 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 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 边形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正 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 n-2)× 180°/ n140定理正 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成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 n 边形的面积 Sn=pnrn/ 2 p 表示正 n 边形的周长142正三角形面积√ 3a/ 4 a 表示边长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 个正 n 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 (n-2)180 °/ n=360°化为( n-2) (k-2)=4144弧长计算公式: L=n 兀 R/180145扇形面积公式: S 扇形 =n 兀 R^2/ 360=LR/ 2146内公切线长 = d-(R-r) 外公切线长 = d-(R+r)实用工具 :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 ≤|a|+|b||a-b| ≤ |a|+|b||a| ≤ b<=>-b≤ a≤ b|a-b| ≥ |a|-|b|-|a| ≤ a≤ |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 (b2-4ac)/2a -b- √(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 √ ((1-cosA)/2) sin(A/2)=- √ ((1-cosA)/2)cos(A/2)=√ ((1+cosA)/2) cos(A/2)=- √ ((1+cosA)/2)tan(A/2)= √ ((1-cosA)/((1+cosA)) tan(A/2)=- √ ((1-cosA)/((1+cosA))ctg(A/2)= √ ((1+cosA)/((1-cosA)) ctg(A/2)=- √ ((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 项和1+2+3+4+5+6+7+8+9+⋯ +n=n(n+1)/21+3+5+7+9+11+13+15+⋯ +(2n-1)=n22+4+6+8+10+12+14+⋯ +(2n)=n(n+1) 13+23+33+43+53+63+⋯ n3=n2(n+1)2/412+22+32+42+52+62+72+82+⋯ +n2=n(n+1)(2n+1)/61*2+2*3+3*4+4*5+5*6+6*7+ ⋯+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 B 是边 a 和边 c 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 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 是圆心角的弧度数 r >0扇形面积公式 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 ,S'是直截面面积, L 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 V=pi*r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