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与整治

合集下载

北京四合院保护之惑

北京四合院保护之惑

北京四合院保护之惑从1980年至2000年北京胡同消失了1500余条,现存真正意义上的胡同,其数字已由1949年以前的3000余条减少至数百条。

而在如何保护四合院这个问题上,政府、百姓、专家、开发商价值取向不同,多年来在认识上很难达成一致“北京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大批胡同、四合院变成一种…矛盾‟被推土机推掉……在这个过程中,胡同是尴尬的,胡同里的人是被动的。

”徐勇无奈地说。

在京城胡同里长大,酷爱摄影的徐勇,以北京胡同为题材拍摄的《胡同101像》等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1994年,徐勇在北京开创了“到胡同去”活动(简称胡同游),并成立了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

徐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效地推动了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宣传保护工作。

2005年1月27日经国务院审查通过、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把“旧城整体保护”和“停止大拆大建”明确写入条款。

另外,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也指出要保护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今年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让许多像徐勇一样的人忧心忡忡的北京四合院有望摆脱厄运。

四合院公开买卖要让京味消失?“从2005年开始,四合院交易市场表现出购房者在增加,市场供给并未出现增多的趋势。

”北京万德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专业人士蔡女士介绍说。

北京市2004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四合院等房屋的试行规定》,政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该规定指出,购买文保区四合院的单位和个人均可享受税费优惠,并首次允许境外企业和外国人购买四合院。

北京市取消四合院购买限制的政策受到了多方欢迎,但目前四合院成交量还不高。

北京顺驰房地产经纪公司发布的统计显示,2004年北京的四合院总成交量只有约25座。

“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四合院的产权关系很复杂,几乎很少有一处四合院属于独户所有。

”徐勇解释说,四合院由于从前实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进行经租,导致现在的四合院只有少数有产权。

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

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

近景的胡同与远景的 摩天大楼
04
仿古建筑是好是坏?部分仿古建筑过于追求形式,开发商看上的是其商业价值,导致普通民众对仿古建筑 有很大的意见。
“仿古建筑是指专门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宗教寺观、传统造景、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古村落群, 还原历史风貌概况的建筑。”建筑师将书本中的建筑实体化,一方面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得普通民众可 以看得见、摸得着,加深内心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复原是对古建筑的一个思考与学习过程。潮流 之所以成为潮流,在于大多数人的追求与推崇,高度的文化认同使我们对传统有着不加思考的崇拜,在“建 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纲领指导下,追求发扬本土特色的目的很容易产生歧化,将“中国特色”符号化、 边缘化,就会流于表面,在表现形式上陷入语汇贫乏。当我们思考仿古建筑建造的初衷与意图,便会理解 中国在古建筑文化上的探索与进取。
3
低,不利于北京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
实现。
而位于北京二三环间的西城区,其旧城胡同居住容纳量却很低。
2
这就导致建筑与规划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将古城区面积缩小,对
区内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四合院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应用现代技
术适应新文化需求。
不同意见的提出看到了人民对民生和文化的重视,而这些思考也将继续。
4
T..h. ank You
市民观点
01
在走访中市民呈现出两种观点:一种 是希望胡同中的四合院、大杂院尽可能完 整保留。
另一种如菊儿胡同,历史上是妓女等 群体的居住区,认为影响不好,应全部拆 除。同时提出仿古建筑仿的尴尬,为何不 直接完整保留优秀建筑的疑问!中国国力 和对古建筑的重视程度,为何依然不能留 下这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建筑?
02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 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 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 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代语境下的保护与传承——以菊儿小区改造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代语境下的保护与传承——以菊儿小区改造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代语境下的保护与传承——以菊儿小区改造项目为例王珅平北京理工大学摘要:北京传统民用建筑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见证者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解决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发展的矛盾是当今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结合吴良镛教授改造的菊儿小区项目,立足于传统民用建筑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从时间、空间维度探索老北京四合院建筑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总结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今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四合院建筑;传统与现代;保护与传承;情感寄托1引言蕴含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中古民用建筑——胡同,逐渐被误认为是落后与破败的象征,是保是拆,世间议论纷纷。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地域性传统民用建筑被列入改造项目,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运用,一些特色传统民居逐渐被同化并且逐渐失去原有的历史风貌。

在改造中如何将民用建筑的传统文脉延续,成为当今建筑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北京菊儿胡同的四合院是北方最典型的民用建筑,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主持了菊儿小区的改造,对建筑形态改造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

传统与现代,怎样权衡这两二者的关系,是旧城改造需要大量探讨的。

2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民用建筑到一定年限是需要更新改造的,但这种改造并不是改造建筑的文化形态与历史沉淀。

一些陈旧没有历史文化遗留的需要被摒弃。

过去的建筑是基于满足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习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需求,所以需要在适应新形势下进行建筑形态和空间的改造。

2.1时间维度从时间的维度来说,建筑发展一直在适应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所用,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生活态度的变革,人们在追求一种当下的居住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也要求着建筑功能的逐步提升。

2.2空间维度从空间维度来看,未来民用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未知的,这个“未来”就不能单指是未来发生的、新的事物,他有着多重指向。

对当前北京传统四合院保护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北京传统四合院保护问题的思考

三、对传统四合院保护的认识过程对老北京四合院、胡同的保护,经历了一个漫长而逐步认识的过程。

在建国初期的那段关键时期,我们最终没能采纳保护旧城另建新城的建议,而是确立了对北京旧城进行改造利用的方案。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北京旧城及存量最多的传统四合院就始终面临着无休止的现代建设与时代发展的冲击。

回顾建国以来北京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不难看到,北京旧城及四合院、胡同等历史传统建筑,在建国后曾受到过多次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冲击:其一,是将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确立在旧城之内后所开展的多项建设工程,其中包括各类国家机关行政办公设施的建设;其二,是70年代后开始实施的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京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对旧城的改造、建设、发展的规划,如《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和《北京市区建设高度的控制方案》等等,规定旧城内的建设高度以故宫为中心,其东西两侧的建筑可向外逐步建成9米、12米以及18米以下的楼房;旧城边缘一侧的建筑高度可以达到30米至45米之间……。

自实施改造工程以来,旧城内多条传统街道被改造、展宽;大体量的楼房建筑不断出现……。

旧城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也在一系列的改造建设工程中逐步缩小。

在总体改造规划的要求下,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也实施了改造工程。

但由于缺少保护规划的指导,改造后的街区其传统风貌及原有建筑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老北京著名的王府井传统商业街区、西单传统商业街区等在经过改造后,已建设成为与传统商业街完全不同的现代商城;前门、琉璃厂、隆福寺等传统街区,在经过改造和部分改造后,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也有很大改变。

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危旧房改造工程,曾一度对传统四合院、胡同的保护构成较大威胁,一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的四合院、胡同区域被成片的楼房小区所替代,部分文物建筑周边由四合院、胡同构成的历史环境也被一派崭新的现代环境所替代。

如牛街的清真寺、齐白石故居、蔡元培故居、朱彝尊故居、林白水故居、于谦祠等文物单位,其周围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已不复存在,这些传统建筑已完全“淹没”在高楼形成的小区之中成为“盆景”。

基于类型学方法的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和再生

基于类型学方法的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和再生

并选 取 一 定 四合 院 区域 进 行 了模 拟 规 划设 计 。 【 关键 词 】 混居 四合 院 ;保 护 和 再 生 ; 类型 学 AB R T B in ie u n i o eo es mb l o ST AC : e ig Sh y a s n f h y os f j t t dt nl e i . we e, eiu l g l t cue, e s r io a in Ho v rsr s l a r trs d ne a i B jg o ie s u
近些 年 保 护 胡 同~ 四合 院 的 城 市 肌 理 已 经 成 为 北 京 旧城 保 护 的 指 导 思 想 . 《 京 旧 城 2 片历 史 文 化 保 护 区 北 5 保 护 规 划 》 、 《 京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保 护 规 划 》 和 《 京城 北 北 市 总 体 规 划 (0 4 2 2 ) 等 都 提 出 要 保 护 旧城 原 有 的棋 20 - 00 》 盘 式 道 路 网 骨 架 和 街 巷 胡 同格 局 ,保 护 北 京特 有 的 胡 同一 四 合 院 的 传 统 建筑 形 态 。 北 京 在 四 合 院 保 护 和 改 造 更 新 实 践 方 面 也 进 行 了积
任晋锋


REN i f ng; Jn e LU Bi n
【 要 】 四合 院是 北 京 传 统 文 化 的 象征 之 一 ,但 是 目前 私 摘 搭 乱 建 、 多户 混 居 、人 口过 密严 重 破 坏 了传 统 的 四合 院 和 城 市 风 貌 。 本 文提 出 四 合 院 的 保 护 应 该 关 注 原 住 民 的 传 统
8 l。0 3 罅1措 < 【 4 01o o0 21*鹕 4 0 0- z 0 0 1 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优秀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优秀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优秀案例一、北京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那可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代表地儿啊。

以前这里就是普普通通的老胡同街区,住着老北京的居民,到处都是传统的四合院。

保护更新的时候,可没搞那些大拆大建的事儿。

首先把那些有历史价值的四合院精心修缮,保留了老建筑的结构和特色,像什么雕花的门窗啊,古旧的屋檐啊,都尽量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然后呢,在利用方面就很聪明。

把一些四合院改造成了特色的民俗客栈,让游客能亲身感受住在老北京四合院是什么滋味儿。

街道两旁的店铺也是一大亮点。

既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卖着老北京的兔儿爷、剪纸之类的,又有一些创意小店,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结合起来,像京剧脸谱的手机壳、印有故宫图案的T恤。

这样一来,既吸引了大量游客,又传承了老北京的文化。

而且这里还保留了很多老字号小吃,什么炸酱面、卤煮火烧,游客边吃边逛,那叫一个惬意。

二、成都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就像成都的一张名片。

这个地方的保护更新可以说是把成都的休闲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建筑保护上,严格按照川西民居的风格来修复。

那小青瓦、雕花的门窗栏栅,一砖一瓦都透着老成都的韵味。

宽巷子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的居住功能,有一些原住民还在里面生活,你能看到老成都人在院子里喝茶、打麻将的悠闲场景。

窄巷子就更偏向商业和文化展示啦。

有各种各样的茶馆,你走进去,服务员操着一口四川话问你“喝啥子茶”,感觉特别亲切。

还有川剧变脸的表演场地,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这一神奇的传统艺术。

这里的美食就更不用说了,龙抄手、担担面香气四溢。

而且宽窄巷子还会举办一些传统节日的活动,像春节的时候,满巷子都是红灯笼,有猜灯谜、写春联的活动,热热闹闹的,把老成都的年味展现得十足。

三、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国外案例)这个地方简直就是艺术的殿堂啊。

佛罗伦萨人对他们的历史中心保护得那叫一个精心。

从建筑上来说,那些古老的教堂、宫殿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比如说圣母百花大教堂,它那独特的穹顶和精美的外立面,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维护修复。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研讨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研讨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研讨摘要:北京四合院建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修缮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传统的北京民居形式中,蕴含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加大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力度,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具有促进作用。

然而,在实际展开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的过程中,应对其框架以及建造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北京四合院整体框架为木框体系,且在建设中遵循传统古建做法建造,使得整体保护与修缮难度大、技术应用杂、影响因素多,且由于木制结构年久失修,空间阴暗、冬冷夏热,这样的环境难以带给居民舒适感,且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理念,无法将四合院融入城市生活环境,现已成为被人们所遗弃的“旧建筑”。

基于此,本文对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进行研讨,从木构架结构、墙体结构、屋面结构、门窗结构等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北京四合院结构,在详细探讨北京四合院的修缮标准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修缮的创新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顺利展开工作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保护;修缮;创新前言: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使之成为了当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不仅是北京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

昔日对四合院“保”与“拆”的矛盾现已转变为对四合院修缮,以此保护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建筑的历史性价值,如何在不破坏四合院的基础上提高保护与修缮效率是当前发展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针对四合院保护修缮决不可采用固定的保护方式,因此需要通过新旧嫁接、功能置换等方式进行保护与修缮,这样的方式对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北京四合院结构分析(一)木构架结构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基本为木系构件组成,将木系构件组合、安装最终形成房屋建筑,但木系构件在当前时代中已基本转变为装饰性构件。

木梁结构在木系建筑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可以作为传统木架建筑的标志,也是鉴别现代木系建筑与古代木系建筑的一个重要依据。

北京胡同

北京胡同

胡同、四合院保护工作中需解决的问题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

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

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

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这些记载着悠久历史且蕴含着深厚文化的胡同、四合院,在今天这个市场化经济时代已经有大部分被高楼、阔路代替了,它们正面临着生存危机。

目前,在各方的关注下,四合院的保护工作已在全市拉开序幕。

实践证明,在旧城内开展四合院保护工作,是一项比“危改”难度更大的复杂工作,特别是在进一步的工作中,面临着需要解决的诸多矛盾与问题:第一,要大力宣传胡同、四合院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保护的意识,从而调动社会力量。

四合院的保护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市、区政府和规划、房管、文物、建委等各部门共同参与。

特别是“危改”和建设部门,应服从保护工作的大局,彻底放弃以损失四合院等传统建筑为代价的小规模、小范围的“危改”项目,落实市政府的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危破四合院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上来。

第二,四合院居民不能只看拆除四合院建造楼房的眼前利益,要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四合院的长远意义。

由于大部分四合院老旧,居住没有楼房舒适,很多胡同狭窄居民停车难,所以许多四合院居民从心里希望拆迁住楼。

这是胡同、四合院生命延续的一大杀手。

必须四合院居民认识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真正价值在于今后全市的永续利用,长期为广大人民服务。

按照逐步发展的认识规律,目前,北京旧城内成片的、貌似一般的传统四合院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只有在今后长远的时段内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观念的条件下,我们对当今传统四合院的认识程度,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局限性,是远远不能代替今后所展示的、长远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的。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北京四合院遭到的破坏1. 60年代末的红卫兵“扫四旧”,将四合院中精美的砖雕、木雕、石刻、彩绘尽行扫荡,无数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砸成碎块,或抹上泥灰,能得以幸存者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北京四合院更是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

2. 九十年代中后期,为了城市的新发展,进行的为旧房改造,北京四合院更是遭到了大规模的拆除,原本已剩余400万平方米的四合院也因此又被拆除了100万平方米。

最近的一次拆除改造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而进行的危房整治工程,但是与前两次相比此次就是弥补性拆迁,对于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体现多的或者保存较好的四合院采取保护,而把那些生活条件恶劣,很差的四合院拆除。

北京四合院保护措施1. 编制《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规划》。

使之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部分。

该规划似应全面盘点二环以内老城区胡同、四合院的总体情况,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历史建筑标本保护和历史地段、街区保护: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四合院密集区和基本保持旧貌的整条胡同,列为绝对保护区,只进行内部整治,停止一切大拆大建;面积较小的四合院居住区只保护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四合院,其余的但拆无妨。

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明清四合院原则上保留,质量特别低劣的可拆除改建绿地;民国以后的四合院原则上拆除改建绿地,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保留。

2.在三环以外建设廉价居住区置换老城区绝对保护的四合院。

政府给予承办企业经费补贴、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廉价居住新区,然后将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的居民迁入,保护区的四合院则划归承办企业所有,经统一整治后再售出。

3.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整治四合院的资金首先应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资金,北京市政府也可以拿出更多的配套资金用于四合院的整治;四合院内外排水、供气、卫生设施等基础建设经费可从城市建设税中支出。

不足部分由负责运作的企业承担,再从新旧房屋置换中获得适当回报。

北京胡同与四合院

北京胡同与四合院

北京胡同与四合院北京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就是胡同与四合院。

胡同是北京传统的巷道形式,而四合院则是一种典型的居住建筑类型。

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北京城的独特风貌,也是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所在。

胡同,作为北京城里最具特色的道路形式之一,是由两排传统的平房所构成,两边是高大的围墙,连接着街道与胡同的入口。

胡同的形态多样,既有宽阔平坦的胡同,也有曲折狭窄的弄堂。

走进其中,仿佛回到了过去,可以感受到老北京的风情和人情。

胡同是北京城里独有的建筑形式,不仅仅是道路,更是人们的生活空间。

胡同里聚集着大量的四合院,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式建筑,由四面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心的庭院。

四合院一般是一进院落,四周是厢房,正房位于北侧。

四合院的布局合理,四季有不同的景观,春有杨柳翠绿,夏有清凉树荫,秋有金黄落叶,冬有银装素裹。

这样的景致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四合院不仅有独特的院落和景观,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交。

四合院是一种多代同堂的住宅形式,家庭成员可以共同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相互照顾,共享天伦之乐。

这样的建筑形式传承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念,强调了家庭和睦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胡同和四合院里生活,人们还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社区氛围和人情味。

胡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地方,人们在这里相互交流,共同生活。

胡同里的邻居之间常常会相互帮助和互动,形成一个紧密的社区关系网。

这样的社区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越来越少见,胡同和四合院成为了人们依然坚守着的传统聚居方式。

然而,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胡同区域的改造和拆迁成为了许多争议的焦点。

虽然一些胡同和四合院得以保留,但许多传统的建筑被拆除,社区精神和人情味也逐渐流失。

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是这座城市的瑰宝,也是传承着北京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建筑形式,不仅仅是保留了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传承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

1 图解四合院
图解四合院


⑤ 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 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 辈居住。 ⑥ 东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 常为晚辈居住。 ⑦ 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 矮,常为晚辈居住。 ⑧ 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 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 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 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建造,大都是在封 建社会的晚期,它满足了人们衣食住 行的需要,满足了人们希望得到友谊、 同情、理解、信任的需要。 数代人的居住实践表明,住在四合院, 人与人之间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 气氛,同时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 亲切感。
1 四合院垂花门 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垂花门
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的下端 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中装饰 富丽的建筑。
1 图解四合院
雕梁画栋
1 图解四合院 雕梁画栋
1 四合院简介
北京四合院
目录
1
四合院的简介 北京著名四合院 四合院的规划与保护 总结归纳
2
3 4 4 5
1 四合院简介
1 四合院简介
什么样的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合房,是中国的一种 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 房屋,通常由北正房、东西厢房和南倒座房组 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及规模: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 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 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 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1 四合院门墩
局部细节分析 门墩——门墩无疑是北京宅院大门最富有特色结构。 门墩由门座和抱石鼓组成,门座安置在大门门轴底部,用来 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将门枕向外延长, 上面做成鼓形,称 为抱石鼓。 抱石鼓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 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 如:狮子绣球、双 狮戏水、云头、回纹、竹梅双喜、竹报平安、八卦图、太极 图、富贵牡丹、如意头等。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第一篇: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北京四合院是世界公认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传统建筑,是北京城市文化的代表。

但因年代久远普遍面临着维修、改造、保护及住户疏散等诸多问题。

十几年来,围绕北京四合院保护与改造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文物管理部门和有些文物专家学者站在保护文物的立场,主张整体全面保护,限制范围过宽。

文物管理部门反对使用土地一级开发和危旧房成片改造形式,主张一个院或几个院的进行改造,只进行房屋产权的买卖或置换。

前几年市政府主要推行的就是这种“微循环、渐进式”的改造。

而居住在文保区危旧平房的居民由于生活质量低下,迫切要求尽快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强烈。

对于改造与保护,我有如下看法:1.坚持以维修、保护的方式替代四合院区域的危房建设工程。

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名城保护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建筑、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指示,坚决停止旧城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切实保护好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建筑。

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目前四合院区域内普遍存在的危房问题,应认真探索危破四合院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良性管理机制。

在搬迁改造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经济搬迁的做法,首先是着重解决四合院区域内经济困难户和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在住户疏解与外迁的思路上,应变以往的“货币搬迁”为住房调整,通过调换住房的方式,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和避免经常发生的货币纠纷问题。

如在城外统一建造住宅楼,然后,通过采用住房调整的办法,以租房的方式,将四合院区域内的危房户置换至城外的单元楼内,在原住户离开危房后,再根据所在区域的位置特点,另行研究危破四合院的维修、改造、保护、利用的方案。

2.以多种方式开展旧城内四合院的维修与保护。

按照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的要求,四合院的产权及使用单位要积极采取维修和保护的措施,不得拆除和改变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鼓励实施以院落为单位的小规模的危房户搬迁和四合院维修、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外观的前提下,院落内可以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以适应当前都市生活发展的需要。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

浅析北京市传统民居的性质及保护对策——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北京市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其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以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为例,从性质和保护对策两个方面对北京市传统民居进行浅析。

一、北京城区四合院建筑的性质四合院是指一种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传统住宅建筑,常见于北京城区。

四合院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 空间布局合理:通常由一个中心院落和四个生活区围合而成,中心为进门大院,南北各设有两个厢房,其中的东厢房为主人居住的房间。

2. 环境良好:四合院建筑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注重环境,四合院被围合起来,既具有私密性又具有开敞性,前后楼阁,曲士楼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3. 风水讲究:四合院建筑通常遵循“五行”、“阴阳”、“风水”等传统建筑规则,采用合适的方位、朝向、造型等,使建筑具有良好的风水格局。

二、北京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对策北京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传统民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老化:大量的传统民居属于“小时代”的建筑,与时代的变迁不相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本身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老化现象。

2. 建筑整体性收到影响:大量原有的传统住宅正在消失,导致与古城区域其他建筑的整体性失衡,文化传承遭受残缺。

3. 污染带来影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传统民居所在区域的环境也在遭受污染。

综合上述问题,对于保护北京市传统民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引入新科技,保护传统建筑:包括旧建筑结构加固,经验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等。

2. 采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保护管理:应运用电脑审核,加强对建筑实体和环境的监控和保护。

3. 引入现代的生态设计理念:通过环境协调,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让文化资源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4. 暂停对古建筑的破坏与改建:在合法的前提下,批准文化性建筑的建造项目,不得挤压、拆毁古城区域内的传统建筑,避免古建筑被破坏。

历史文化保护专项体检典型案例

历史文化保护专项体检典型案例

历史文化保护专项体检典型案例一、北京胡同保护案例。

北京的胡同那可算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就说南锣鼓巷那一片儿吧。

以前呢,随着城市的发展,有些胡同面临着被乱改乱建的危险。

有些小商户为了赚钱,把传统的四合院私自改造成了不伦不类的小商店,外墙乱涂乱画,还乱搭棚子,这就像是给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胡乱套上了奇装异服。

不过呢,后来进行了专项体检。

政府部门就像胡同的超级医生一样,开始给胡同做全面检查。

他们首先做的就是普查,一家一家、一院一院地去查看情况。

发现违规建筑就坚决拆除,就像切除胡同身上的小肿瘤一样。

然后呢,对于那些有历史价值的四合院,进行保护性修缮。

不是简单地刷刷墙就了事,而是按照传统的工艺来修复,从屋顶的瓦片到门窗的雕花,都力求恢复原来的模样。

比如说,有些四合院的门墩被损坏了,专家们就会根据老照片或者其他相似四合院的门墩样式,重新雕刻一个一模一样的,让这个四合院重新焕发古老的韵味。

而且啊,在保护的同时,还注重让胡同的生活气息延续下去。

没有把居民都赶走,搞成一个纯粹的旅游景点。

而是鼓励居民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自家的院子做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小生意,像老北京传统手工艺展示之类的。

这样,胡同既得到了保护,又有了新的活力,游客走进胡同,能真正感受到老北京的味道。

二、丽江古城保护案例。

丽江古城那可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对象。

早些年啊,丽江古城在旅游发展的浪潮下,出现了不少问题。

好多游客都抱怨说,古城里到处都是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传统的纳西族文化特色都快被淹没了。

而且啊,因为游客太多,古城的基础设施有点不堪重负,污水排放、垃圾处理都成了头疼的事儿。

这时候就开始了专项体检啦。

首先呢,对于古城的建筑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和分类。

那些真正具有纳西族传统建筑风格的老房子,政府就给予资金支持进行修缮。

修缮过程中,严格按照纳西族的建筑传统,从木质结构的修复到外墙的装饰,都遵循古老的技艺。

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一、历史古迹保护历史古迹是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对历史古迹进行登记、认定和公布,建立保护档案,制定保护规划和修缮计划等。

二、传统胡同和四合院保护传统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市独特的建筑风貌,也是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建筑,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传统胡同和四合院进行认定、公布和修缮,推广传统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控制传统建筑风貌的改建和翻新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北京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

为了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传承人保护和培养、推广非遗项目等。

四、文物和博物馆事业文物和博物馆事业是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北京市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为了加强管理和保护,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文物鉴定和评估、推广文物知识、提高博物馆质量等。

五、历史建筑修缮和再利用历史建筑是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这些建筑,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推广修缮技术和建筑材料,鼓励历史建筑的再利用等。

六、古都风貌保护区划定与管控为了保护北京市的古都风貌,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划定古都风貌保护区,对保护区的建筑风貌、高度、密度等进行控制,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破坏性建设等。

七、历史文化街区认定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这些街区,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街区进行认定和公布,制定保护规划和修缮计划等。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街区的保护和管理,促进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八、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引导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

北京市通过制定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规范,推广优秀案例和技术标准等措施,引导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向有利于历史文化保护的方向发展。

北京四合院保护与危房改造方式

北京四合院保护与危房改造方式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问题与危房改造方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北京旧城内持续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始终都对北京历史名城及传统建筑产生着重大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

曾是北京城内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四合院建筑,因长年失修,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后,大都成为破旧的房屋及院落。

加之住户人口激增,使得居住的院落空间狭小而拥挤;又由于结构老化、市政建设落后,造成传统四合院区域生活环境的普遍恶化。

这一状况与人们的现代生活水平以及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社会各界要求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呼声日渐高涨。

为解决广大居民住户的危房问题,提高首都城市的环境质量,北京旧城内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即拉开了大规模危房改造工程的序幕。

但是,伴随着这场危房改造工程而来的是另一个同样引起社会瞩目的问题——如何在改造工程中做好最具古都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的保护,也同时提到了我们面前。

十几年来,随着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发展而在全市不断扩展的保护历史名城、保护四合院的争论,现已逐步演变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所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旧城内的四合院平房区,已开始大面积演变为危破房,其危房率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而且,危破房屋正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向旧城的四合院区域扩展,并开始威胁众多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影响着首都的城市面貌。

为加快这一“历史”问题的解决,市政府做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旧房改造的决定。

全市自1990年正式开展危房改造工程以来,随着改造工程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其危改建设与四合院保护的关系与矛盾以及社会视点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状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危房改造的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7年之间,以解决旧城内危破程度严重的房屋为目标的危房改造工程。

危房改造的第二阶段:1998 年至2003年3月,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在全市范围内加快了市政建设的步伐,而旧城内历史上形成的大面积的危房问题的解决,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四合院有机更新的动议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四合院有机更新的动议

北京规划建设107RESEARCH 研究参与的人多了,难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些年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四合院应当怎么保护、怎么修建上也是拿不定主意,以至于造成在四合院保护问题上一直裹足不前,十几年来进展不大。

四合院是建筑,而且是正在使用的建筑,它是与居住者的安全、福祉、利益息息相关的,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不仅要关注它的文化,还要关注它的安全和宜居,;也不能以个人感受作为评判的标准而阻止对那些破旧房子的修缮和改造。

在四合院保护修建问题上,一定不能放纵空谈之风、坐而论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四合院有机更新的动议高毅存道之风、主观臆断之风,而要实事求是,调整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地针对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去制定政策。

建议四合院保护修建主管部门从建筑、规划行业选择一些真正懂得四合院及其保护的专家,让他们参与到四合院审批工作中,使北京四合院及其文化的保护逐步走上与实际相符的健康发展的轨迹。

当前,全国上下各部门、各行业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北京四合院及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必须实事求是,也必须从北京四合院的现状出发。

只要真正采取科学的态度,北京四合院及其文化的保护必将取得应有的成就。

 作者单位:马炳坚,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周文水,北京北方华鼎房地产开发有限总公司责任编辑:沈博北京旧城胡同平房区的问题由来已久。

由于传统的平房四合院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寿命只有四五十年,屋顶为小合瓦下敷草席和大泥的,寿命更是短暂,一般十几年即烂。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为了迎接各国宾客,大街面上进行了整治,胡同里进行了粉刷,但是多数民居、胡同和四合院内并没有得到改善,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

奥运会后,如何改善北京胡同平房区,特别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落后面貌,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由来北京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大都市,从历史上看,北京城的建筑形态是以胡同街巷系统为骨干,开阔平缓的平房四合院为主体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四合院更新重生,五大问题待解

四合院更新重生,五大问题待解

四合院更新重生,五大问题待解◆ 大杂院也有它的历史价值,把一个街区改造成某一时代的“原型”,对现代人来说并不公正◆ 街区风貌应当多元而鲜活,爱护不能演化成展现古代经典形式的竞赛◆ 四合院如何更新改造?原住居民是巨大的资源北京胡同、四合院是京味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作为最具北京特色的建筑,四合院堪称北京历史活化石。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面临着巨大冲击。

为了让北京的四合院重获新生,来自社会各方的人们开头了一次次的努力:白塔寺北京小院以一种持续性更新的方式,让片区里的四合院获得了重生;民间力气注入促成了智珠寺改造与转变;以城市公共艺术为定位,青龙胡同得以重塑;重于情境营造与升华的“遇见什刹海”则用以点带面的更新方式,让人想起了四合院最本源的味道。

然而,对于更多的北京四合院街区来说,如何复兴仍在探究之中。

北京普渡寺小区林慧/摄历史文化韵味怎么存留?除皇城爱护街区和部分商业爱护街区外,北京的绝大多数历史街区,特殊是住宅型的胡同爱护街区,历史文化韵味尚有待提升。

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古建民居依旧缺少修缮、胡同外观残缺,很难让人感受到旧时的古风古韵。

此外由于私建违建,四合院格局破坏严峻。

街区内文物古迹和文化内涵的展现说明也有待提升:除了西四北头条至八条有每条胡同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介绍,史家胡同有一座胡同博物馆外,其他相当部分胡同、院落,甚至文物爱护单位没有精确的介绍,乃至名牌污损,难以辨认。

另一方面,历史的变迁也是四合院风貌爱护与复兴中不行忽视的一部分。

城市的风貌应当和社会变迁和社会历史相关联。

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时代变迁而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大杂院也有它的历史价值。

把一个街区改造成某一时代的“原型”,这对现代人来说或许不公正。

北京的旧城改造,不仅应当考虑改造建筑的本身,也应当思索如何尽可能原汁原味保留风土文化、市井风情,敬重原来的历史。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和与重大历史大事、名人故居有关的近现代建筑可以称之为“建筑文物”。

北京四合院保护困局:50年间消失80%

北京四合院保护困局:50年间消失80%

“50年的时间,80%的四合院消失了,这个速度是让人吃惊的。”一直坚定从事北京旧城保护的民间人士、老北京网“掌柜”张巍,提及这个数据的时候总是眉头紧锁。他说,以这个速度消失下去,若干年后,人们恐怕只能在网上浏览老北京四合院了,那将是很悲哀的事情。在张巍看来,近几年密集的拆迁、搬迁和翻新,看重的只是土地的价值,而土地上文物的价值却一再被忽略。
早在1996年6月,在看到《光明日报》刊登的西城区八道湾胡同将被拆毁的消息后,以《城记》一书记录北京城变迁和古建筑命运的新华社记者王军,追到了北京市文物部门,又追到规划部门,不少文化界知名人士也纷纷撰文,请开发商“手下留房”,希望有朝一日将八道湾的现有住户搬迁出来,恢复这座院子的本来面貌。
随着北京35中新址地块拆迁工作的启动,2009年6月26日,《北京市房屋拆迁公告》被贴到了八道湾胡同口,公告显示:拆迁工程于7月中旬开始,当地单位和居民要在8月10日中午12时以前完成搬迁。
八道湾胡同11号——鲁迅和周作人的故居也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一座众所周知诞生了《阿Q正传》、承载过周氏兄弟恩怨的四合院——八道湾胡同11号,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几块木板勉强支撑着院门,院墙上裸露着碎砖头,院子里私搭乱建的简陋棚屋密密匝匝,旧家具、自行车等杂物随处堆放着,完全不见当年三进大四合院宽绰而豁亮的宅门气派,只有那些“原装”老屋的青砖依稀可见,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有的不凡过往。
76岁的刘大妈是八道湾11号的老住户,“院龄”四五十年了。她说:“这些年,来八道湾11号的人越来越少了,来了也没什么可看的。”
对于四合院的大量减少,大多数人认为是城市规划的问题,是城建部门不重视不保护造成的,这的确是最主要的原因。但与此同时,四合院原有住户对拆迁的默许甚至是期待,也加速了四合院的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北京胡同、四合院必须保护
近年来,学界本来不存在北京胡同、四合院要不要保护的问题,而是一直在探讨怎样保护的问题,只因近期著名作家李国文发表了四合院理应大拆、刘心武发表了拆毁四合院"可以理解"的"高论",不能不对要不要保护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问题作理论上的说明。

有意识的依法保护历史建筑,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保护范围从寺庙、官署等公共建筑逐渐扩展到民居。

北京作为八百年古都,其历史文化的构成无非两个方面;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

帝王文化的载体是故宫和众多坛、庙、陵、园、府,而市井文化的载体就是胡同、四合院,为什么保护前者没有人反对而保护后者就有人反对呢?其实是"帝王历史观"在作怪,某些人从骨子里认为承载市井文化的四合院不如故宫重要,只关心帝王的历史不关心百姓的历史。

中国早期的都市应当说是帝王的都市,从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图可以看出,那时宫殿、官署、苑囿占去了都市的三分之二。

但是到了隋唐,都市已经成为百姓的都市,80多平方公里的隋唐长安城老百姓占去80%,说明那是市井文化已经影响时代风尚。

宋代城市革命以后,城市经济功能加强,老百姓在都市中更加活跃,百姓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从有都市以来四千年,中国幸存一点帝王时代的都市的市井建筑的,只有北京。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宫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胡同、四合院承载的北京帝王时代的市井文化,是北京不可割舍的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

我深信,北京胡同、四合院如果完好保存至今,一定会像故宫一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如此说来,那些认为北京四合院可以大拆的"高论"可以休矣!
二、北京四合院必须整治
以我在四合院中生活几个月的经历,坦率地说,在四合院里生活令人非常痛苦(只有夏天比较凉快这一个优点),多年呼吁保护四合院的我本人,也希望尽快迁出四合院。

这大概也是"老北京"刘心武认为拆毁四合院可以理解的原因。

但我认为,这不能成为可以大拆四合院的理由,而应当成为必须整治四合院的理由。

整治四合院应当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全面改善百姓的生活,二是使四合院得以长久保存。

整治四合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

北京至少有90%以上的四合院沦为大杂院。

一个四合院本来是供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居住的,现在一个院子住上几家、十几家,每家争相搭建小房子、堆放杂物,千方百计争夺空间,使得邻里关系很微妙,个人精神很压抑,家庭生活很不便,四合院固有的优点丧失殆尽。

如果不彻底清除四合院内外的搭建房屋和杂物、疏散人口、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保护四合院最终是一句空话。

其次,院内生活设施现代化。

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之后,四合院内就有了生活设施现代化的条件。

目前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基本完备,需要改善的也就是燃气、排水、和卫生设施,室内则可以由居民自行装修。

如此以来,四合院的持久保护才有了群众基础。

第三,外观复古美化。

整治四合院的外观,为的是恢复古都市井风貌。

颓倾的门楼应予整修,残破的大门不妨修补油漆,使用红瓦、石棉瓦的理当换回青灰旧瓦,改作平顶的再起坡屋顶……凡此等等,使每一个进入胡同的人得以找到历史的感觉,体味到文化的温馨。

此外,应拆除一批质量低劣的四合院建为城市公共绿地,以改善老城区的环境。

三、保护、整治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保护、整治北京胡同、四合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非常复杂、艰辛、出力不易讨好的工作,其主要难点表现在:1、个别目光短浅的官员和利欲熏心的商人千方百计互相勾结要拆毁四合院改建高楼牟取私利;2、整治四合院之后疏散的人向何处去?3、整治四合院的钱从何处来?4、四合院整治以后如何防止再次沦为大杂院?
我认为,要化解以上难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编制《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规划》,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部分。

该规划应全面盘点二环以内老城区胡同、四合院的总体情况,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历史建筑标本保护和历史地段、街区保护:1、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四合院密集区和基本保持旧貌的整条胡同,列为绝对保护区,只进行内部整治,永久性停止一切大拆大建;面积较小的四合院居住区只保护质量特别好或有纪念意义的四合院,其余的但拆无妨。

如果六十多平方公里的北京古城划不出几片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划定再多的风貌保护区也没有多大意义;2、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明清四合院原则上保留,质量特别低劣的可拆除改建绿地;民国以后的四合院原则上拆除改建绿地,质量特别好的或有纪念意义的保留。

编制《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规划》,划定几片四合院绝对保护区,是防止开发商蚕食北京老城、以至我们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真正老街区的惟一选择。

二、在三环以外建设廉价居住区置换老城区绝对保护的四合院。

政府给予承办企业经费补贴、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廉价居住新区,然后将四合院绝对保护区内的居民迁入,保护区的四合院则划归承办企业所有,经统一整治后再售出。

再售出时主要面向可以一家一院的富裕阶层或小型单位或外地驻京机构。

如果经营得法,加之政府扶持,企业应当有利可图。

利用地价差异以旧房置换新房,就解决了人往何处去的问题以及整治四合院的运作主体。

三、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整治四合院的资金首先应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资金,这项每年三千万的专项经费,每年向北京投入一千万是不过分的,因为一大批名城已经没有老街可保,而北京是全国惟一保存有帝王时代大片民居的都城;其次北京市政府也应当拿出配套资金用于四合院的整治;第三,四合院内外排水、供气、卫生设施等基础建设经费应从城市建设税中支出。

不足部分由负责运作的企业承担,再从新旧房屋置换中获得适当的回报。

四、制订《北京四合院居住管理条例》,确定绝对保护区内的四合院居民应承担下列义务:1、永远不得在院内外搭建任何建筑;2、永远不得改变四合院固有格局;3、永远不得改变四合院外观形象。

同时指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文物局为四合院绝对保护区的监管、执法单位,并明确违犯"条例"的处罚办法,以此防止整治后的四合院再次沦为大杂院。

最后,我想再次重申: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我国惟一幸存的帝王时代的首都的民居建筑,是八百年古都北京的市井文化的载体,其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像承载帝王文化的故宫、天坛、颐和园一样巨大,如果我们留不下一片四合院绝对保护区,那才是我们中华民族莫大的悲哀!我们这一代人的愚蠢也永远不会被子孙原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