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
幼儿园数学探索乐园:实验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数学探索乐园:实验教学活动方案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数学探索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一环。
幼儿时期正是孩子们对世界认知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数、认数,更是对逻辑思维、空间想象、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
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引导孩子们对数学的探索,成为了每个老师的重要使命。
二、活动目标本次实验教学活动的目标旨在培养幼儿数学探索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1. 数学物品收集在这项活动中,老师将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与,共同收集一些具有数学意义的物品,如积木、图形卡片、珠子等。
在课堂上,老师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排列、比较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数学游戏探索利用幼儿园教室的环境和周边资源,设计一系列数学游戏探索活动,如寻找环境中的几何图形、数数环境中的物品、找规律等。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会到数学的趣味。
3. 数学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身感受数学的神奇。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量实验,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用积木搭建各种形状的建筑等。
通过这些实验,幼儿将会对数学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
四、活动步骤1. 创设情境老师需要创设一个积极、轻松、活泼的情境,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
2. 实施活动在活动中,老师需要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数学探索活动,可以利用小组合作、集体探讨等形式,让幼儿们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总结回顾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对活动进行总结回顾。
可以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共享自己的收获,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数学探索活动需要以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通过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数学的乐趣。
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活动内容和步骤,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启发,提高数学探索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普遍被认为枯燥乏味但又不可或缺的学科。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
我们相信,通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求解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数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学科,而问题的提出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索。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或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来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实践探究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学生探究
小学数学教案学生探究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相乘数的概念,并能通过实际例子探究相乘数的规律;
2. 能够灵活运用相乘数的规律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物例如小球、饼干等,以及带有相乘数的算式卡片;
2. 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
教学过程:
1. 开场导入:教师出示一组相乘数的算式,例如3×5,让学生体验用加法计算相乘数的过程;
2. 实验探究:教师将一定数量的小球分成若干组,每组放置相同数量的小球,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相乘数的规律;
3. 讨论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相乘数的规律,并举出实际例子进行验证;
4. 拓展应用: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相乘数的规律进行计算;
5. 温故知新: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相乘数的特点和运算方法。
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相乘数的规律?
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相乘数的方法?
3. 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交流?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例子,进一步探究相乘数的规律;
2. 学生可以找出更多有趣的应用题,巩固相乘数的运算方法;
3. 学生可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互相学习和提高。
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种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更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参与数学学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知识的求知欲。
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自行发现科学道理,体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七年级下册平移,在研究平移的特征时,让学生找出几组对应点连成的线段,通过观察,度量它们的位置关系和长短关系,从而归纳平移的特征。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思考,得到答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二)增加学生的体验。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实物操作、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三个阶段。
而动手实践则在于促成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学生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它将为后两个阶段“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作充分的准备。
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这与新课标提出“做数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利于知识的生成。
高尔基曾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游戏”应当与“实践”是等价的。
任何一个规律,任何一个法则,都有它自身形成的过程,过去我们的教育只是注重了把这个规律、这个法则的结论告知学生,却忽视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只记住结论,却不会探索道理,照此演化下去将最终缺乏探索新世界的精神;让学生动手实践便是让学生经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
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摘要:数学教学应“重过程”“重体验”,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探究的整个过程。
鉴于此,本人通过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片段,浅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经历过程探究引言:数学,是一种体验的课程,许多内容必须亲身体验,才能更好的地领会。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很多教师还是会“轻过程”“重结果”,认为花大量的时间去让学生体验、探究,完全没有必要。
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是离不开学生对学习内容主动、深入的参与。
在校内研修课上我执教了人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
现将一些教学片段摘录如下:片段:(在黑板上事先画两个底为7cm、邻边5cm、高3cm的平行四边形)师:根据这些数据,你们会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生:不会。
师:为什么?生1:因为这个图形的面积,今天才刚学,怎么会知道?生2:我觉得,我们需要尝试一下才能知道。
师:真不错,遇到新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尝试,同学们,开始尝试吧!生汇报:①(7+5)×2=24(平方厘米)②7×5=35(平方厘米)③7×3=21(平方厘米)。
师:你们认为第一种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生1:7厘米和5厘米分别是它的底边和邻边长度,(7+5)×2=24这种计算是求它的周长。
生2:长方形和它同样是四边形,把四条线段合起来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3:那它的单位就要换成厘米才正确。
师:我完全赞同你们的想法,现在黑板上剩下两种方法,你们猜猜会有对的吗?(下面有不同的声音)生1:我认为这样得到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就等于底边×邻边。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下面很多同学说不可能是底乘邻边)师:在刚才的交流中,有的同学不同意。
怎么办?为了方便同学们探索,老师课前制作一个可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我想这个肯定能帮大家的忙。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实施策略的探究
综合5小学教学参考体验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体验学习呢?本人结合实践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一、情感体验策略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教师的情就是对学生的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信任,才会有信心创造成功,也才会体会自己成功时的喜悦。
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参与数学学习。
例如,教“年、月、日”内容时,上课伊始老师就用亲切的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每人带来一件小礼物,就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快找找,找到了吗?是什么呀?)请学生找出信封里的小礼物,把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引向“年历”,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
接着,在探索“年、月、日”知识的第一个活动中,让学生在自己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妈妈的生日、伟大祖国的生日、“神六”发射成功的日子、儿童节等。
学生在圈圈、说说中感受年、月、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也引发学生探究“年、月、日”知识的欲望。
教师还注重情感交流。
当学生探索发现每月的天数及规律时,教师给予真情的赞扬:“你们真善于观察”“你们组发现了这样的规律,真棒!”。
在歌诀记忆时,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唱一唱歌诀……教师时时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绪、态度,使学生在其中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欢乐,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活动。
二、活动体验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可见,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活动分不开的。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课堂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一、精心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年、日、日”时,老师提出这样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创设这样的问题就使学生产了疑惑:12岁应该过12个生日,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呢?学生自然就想办法探究这是为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以“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去探究。
这时教师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请学生用“3、4、5”这三个数组成三位数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
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二、营造和谐氛围,提供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心里的安定与自由,是创新的前提。
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因此,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就要着眼于心里的安定与自由,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的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表现自我。
小学数学“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
2014年第12期“目标管理、自主质疑、互助探究、交流提升、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简称“五环导学”数学学习模式。
“五环”是指数学学习中的五个环节,分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完成。
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课中学习的具体流程图如下:“五环导学”数学学习模式是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以学生学习为主的一种数学学习模式,它重在学生自学、课堂互助探究、交流提升、教师点拨和当堂训练。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数学学习运用“五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导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向高效学习的转化。
在“五环导学”模式中,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是关键的因素。
教师课前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彻底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注重搜集多种资料,在尊重学生实际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分层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要精细且容量要适中。
一、目标管理环节导学案要提前一天下发。
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指导,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在学案导学的帮助下,开始初步自主学习。
下面以《复式折线统计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为例,说说“五环导学”的流程与要领,明确教师课前准备事项及学习卡的内容(如图1、2)。
教师课前要抽查学案,了解学情,小学数学“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程凤图1图2高效课堂44All Rights Reserved.2014年第12期二次备课,以学定教,制定出课堂学习的新目标。
课堂上出示课堂学习目标,在学案导学的帮助下,学生开始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卡内容可以如图3所示。
学习目标还将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最后让学生对课堂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价。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探究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探究
姚彦杰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启蒙影响作用,也是学生奠定数学 学 习 基 础 的 关 键 时 期。 根 据 现 阶 段 的 新 课 改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通过体验式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能够根 据 学 生 的 发 展 需 要,逐 步 提 升 小 学 生 的 数 学学习水平。对此本文将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讨论。
体验式学习就是在教学期间,教师将 学 生 视 为 课 程 教 学 主体,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通过 教 师 的 实 践 教 学 引 导, 将教师讲述的知识进一步反思与巩固,具 备 一 种 实 践 性 的 教 学引导形式。这种学习形式的重点就是对以往学习经验的 总结与反思。
体验式学习模式具备的主要特征是,情 境 性 的 教 学 模 式 建立,需要教师的积 极 规 划 以 及 创 建 引 导,让 学 生 在 情 境 汇 总体验到预期的课程学习效果。另外就是体验式教学具备 一定的实践 性,这 种 教 学 模 式 属 于 教 学 应 用 期 间 的 重 要 特 征,学生在课堂实践探究期间,能够增 强 自 己 的 参 与 感,并 对 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检验与认定。再者体验式教学模 式还具备一定的亲 历 性,要 求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学 习 活 动 之 中, 这也就是体验式教学的基础条件。同时教学模式也具备一 定的情感性,教师在 课 堂 上 重 视 对 学 生 的 情 感 引 导,也 是 尊 重 学 生 个 性 、思 维 发 展 的 表 现 。 三 、体 验 式 学 习 策 略 应 用 的 主 要 途 径
关 键 词 :小 学 数 学 ;体 验 式 教 学 ;研 究 分 析
一 、引 言来
讲,由于个人的理解 能 力 与 思 考 能 力 有 限,对 事 物 的 认 知 与 理解还存在一定的 困 难 性,所 以 对 于 大 多 数 小 学 生 来 讲,数 学课程学习的难度都比较大。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积极 性引导开始,让学生 深 度 参 与 数 学 知 识 学 习,克 服 数 学 学 习 为难心理。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 学 生 在 体 验 中 体 会 到 数学课程学习的无穷魅力,提升课程学习 的 积 极 性 逐 步 提 升 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 、体 验 式 学 习 概 述
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以及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文化。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让学生学的知识用上一辈子。
人们在获得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人们所必需的知识范围与能力素养的范围急剧扩大。
而我们的学校教育滞后于现代科技发展,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很不够的,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
正因为如此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普通高中数学课中设置“课题研究”,即“研究性学习”,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这是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具体一步。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认识知识探究与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发现和改造等一切活动中进行决策的基本能力。
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是不断发现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并不断询问‘为什么’,研究的目的是提出新问题。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指出:“教育力图达到的目标不是完备的知识,而是充分的理解。
”我国古代教育家说得更精辟且形象:教学中应“授之以‘渔’”,而不仅是“授之以‘鱼’”。
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不仅是我们教与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模式。
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学会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一句话就是培养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
这也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及特点体验式学习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实际的事物或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直接感知、参与和实践,从而深入理解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体验式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相比,体验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体验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在学习面积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的操场、教室等实地进行探究,让学生亲自测量和计算不同物体的面积,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
这样的实践性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利用故事情境进行数学知识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情感的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体验。
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设计一个有关“小红带着尺子去测量动物园里动物的长度”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并感知长度的概念,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3. 利用游戏体验数学知识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可以通过各种数学游戏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学游戏,比如数学拼图、数学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并理解数学概念。
三、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学习。
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并自主决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是活跃的参与者,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体验式学习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探究,通过实践性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数学是一门充满快乐的学科,尽管有些人可能觉得数学很难,但是当我们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数学时,我们会发现数学的乐趣。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体验学习的快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数学探究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会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是一道数学题,也可能是一个数学游戏,但都需要我们动脑筋去解决。
当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一种满足和快乐。
这种快乐不仅仅来自于找到了答案,更来自于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思考,甚至是失败,但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们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这种快乐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理解。
数学探究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我们通常会与同学一起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分享思路,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当我们和同学一起克服困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会感到一种团结和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通过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友谊和快乐。
数学探究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奥妙和美妙。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发现数学的奥妙。
当我们发现数学规律和定理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一种震撼和快乐。
数学的美妙不仅来自于它的应用,更来自于它的深奥和高雅。
通过数学探究活动,我们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体验到数学的美丽和魅力。
这种体验不仅能够激发我们对数学的兴趣,更能让我们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
亲历探究过程 体验数学乐趣——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
束 后 , 让 学 生对 这 次 的 活 动 提 出 数 学 问题 , 解 释 产 生 这 种 我 并 问题 的 原 因 。 然 后 , 再 根 据 学 生 的讨 论 进 行 总 结 , 出“ 么 我 引 什
是速度 , 什么是时间, 什么是路程 ?” 再利用情景演变的过程, 引
导 学 生 讨 论 这 三 者 的关 系 。学 生 们 有 了亲 身经 历 与 体 验 , 快 很
就 理解 了今 天 比赛 中 , 点到 终点这 2 0米距离 是路程 , 个 起 0 每 人 跑完这 2 0米所 用 的是时 间, 0 而路程 x时间 , 即每个人 每秒 钟可 以跑多少米就是速度 。结合 这一情景和学 生的亲身体验 ,
再来 做 其 他 的练 习题 。 三 、 置 悬 念 , 使 学 生 去 探 索 设 促
一
古 希 腊哲 学 家亚 里 士 多德 提 出: 思 维 自惊 奇 和 疑 问开 “ 始 ” 学生 的思维活 跃于疑 问的交叉 点, , 为此 , 教师 应依据 教材 内 容 , 住 儿 童 好 奇 心 强 的心 理特 点 , 心 设 疑 , 造 悬 念 , 抓 精 制 着 意 把 一 些 教 学 知 识 蒙 上 一层 神 秘 的 色 彩 , 学 生 处 于 一 种“ 使 心
的诱惑 中一步步地跟着 , 到完成这节课 的任务 。这 些看似完 直
美 的 课 堂 , 忽 视 了让 学 生 亲 身 去 经 历 探 索 与 学 习 的过 程 。 却 既 然 是 要 让 学 生亲 身 经 历 探 索 的 过 程 ,则 重 在 亲 身 经 历 、 亲 身 体 验 。 下 面 , 就 结合 自 己平 时 的 教 学 课 堂 实 践 , 于 “ 我 对 在 数 学 教 学 中如 何 让学 生 亲 身 经 历 探 索 的 过 程 ” 谈我 个 人 的一 谈 点想法 。
数学实践探究大班教案
数学实践探究大班教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激发大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通过本次实践探究活动,学生将能够:1. 观察和描述有关数学的实际现象;2.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发现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应用价值;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准备工作1. 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际问题;2. 提前准备实践探究材料,如实物、图表、游戏等;3. 组织学生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人数适中。
四、活动过程本次实践探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引入问题1. 创造一个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人长得高,而有些人长得矮呀?”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即身高差异。
阶段二:实践探究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
2. 提供实践探究材料,如准备好的身高测量工具、调查问卷等。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践探究,测量身高、记录数据,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阶段三:结果展示和讨论1.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实践探究结果。
2. 学生进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让他们自己总结身高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解释。
3. 教师引导学生将身高差异与遗传、生活环境等因素联系起来,引发深入思考。
阶段四:知识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将实践探究中发现的问题与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如平均数、标准差等。
2. 教师介绍相关数学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五、总结和评价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结,回答以下问题:我们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学到了什么?学习数学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2. 学生进行评价,针对本次活动的目标和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实践探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多地运用实践探究的方法。
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在“ 探究” 中学 习数学
钟海长
( 江西省于都县贡江镇 中心小学 , 江苏 于都 3 4 2 3 0 0 )
摘要: 在课 堂中, 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 学知识。创设情境 , 鼓励探 究; 设置 问题 , 引导激励探究 ; 掌 握方法 , 自主探 究; 让学生产生数 学学 习的成功感。 关键词 : 探 究; 情境 ; 问题 ; 方法 ; 数学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5 文 献标 志 码 : A
一
. 2 . 从“ 操作~实验 ” 的探究方法 。 操作是学生“ 活动” 的 种形式 , 活动是主客体交流的桥梁。 小学生天生好动 , 在 活动中 , 最容易使他们集中精力 , 诱发学习兴趣 。“ 操作一 实验 ” 的探究过程 , 有利于“ 活动性原则” 在课堂上得到落
实。 3 . “ 尝试探究法” 。 小学生学习数学只有 当本人的智力
四、 让 学 生产 生数 学 学 习的成 功 感
一
二、 设置 问题 , 引导 激 励探 究 爱因斯坦说过 : “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
要。 ”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 主动性 , 往往来 自于一个充满 疑问和问题 的情境。 创设问题 隋境 , 能给学生提供一种 自 我 探索 、 自我思考、 自我创造 、 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因
此, 在课堂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 同时鼓励学生提 问, 鼓 励学生质疑, 提高学生善于观察 、 认真分析 、 发现问题的能 力。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 , 必要时可以改编教材。
一
例如 : 教师在教学“ 圆的周长” 一课时 , 教师改编教材, 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问题 : ( 1 )怎样测量 1 圆钱硬币的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数学一直被认为是许多学生最困难的科目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是通过大量的课堂讲解和练习来学习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成为了教育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总结了目前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后,我们发现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借助教学工具和技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借助教学工具和技术也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局限于纸上练习和课堂讲解,缺乏生动直观的教学工具和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和技术,如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数学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幻灯片展示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也可以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样不仅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思考和求解问题的学科,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幼儿园数学教学教案:数学探究与实践活动
幼儿园数学教学教案:数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而幼儿园时期是儿童接触数学和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于探究与实践活动,这样能够使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能力2、让幼儿能够初步认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3、让幼儿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数学运算的方法和技能二、教学内容1、数目的认识通过贴数字、数数、数学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掌握数目的概念和数数字的读法。
2、数的前后和大小比较通过对数字的排序、挑选特定数字等活动,让幼儿能够初步掌握数的前后顺序,以及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数的加减及简单计算通过数的分配、数的组合、有序数的加减等活动,让幼儿逐渐掌握数的简单加减和计算方法,并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为主要活动内容。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通过问答、实物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数学知识。
2、实践式教学通过实际经验和情境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知识,获得生活实际中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小组合作在教育环境下,建立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协同工作和合作的能力。
四、实现方法1、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展幼儿园数学教育展是一种非常有趣和互动性的学习形式,既增添了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能够让学生参与展示互动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既有浓厚的教育性,也有互动活动的精神氛围。
2、设计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场景数学教学所要传达的知识点比较抽象,但是通过让幼儿在教学场景中进行实地运用,能够快速提高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3、开展数学游戏和数学活动数学游戏和数学活动是幼儿最欢迎的游戏和活动之一。
游戏和活动能够拓展幼儿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在游戏和活动中尽情发挥和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打造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
五、教学评估1、以幼儿为中心的评估要将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评估方式向幼儿转型,在启发式教学中,要提供常规的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进行适应的算术处理和推理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问,它既有严密的逻辑,又有无穷的奇妙。
在学生看来,数学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可能是因为学习数学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推导,很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它的乐趣。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呢?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并不仅仅是无聊的计算和推导,它也包含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和思维游戏。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谜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我们还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比如数学的历史故事、数学家的传奇经历等,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多的了解和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舒适和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和投入到学习中。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提供更加舒适和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我们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来提升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而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从而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乐趣。
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体会,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趣味性、激发求知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给予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快乐。
希望通过老师们的努力,学生们都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爱上数学这门神奇的学科。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数学天地 Leabharlann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周 凌
摘 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 阐述 了如何将数 学引入 生活 , 把 生活带入数 学的理 念 , 让 学生领略 到数 学的魅 力, 体验到数 学学
习的 快 乐 。
关键词 : 数 学; 兴趣 ; 体验 ; 快 乐
在小 学生 的眼中, 数学是枯燥 乏味、 抽象难懂的代名词 。因
形物体来 画圆 , 觉得又快又省事 。 我就让他们画一个 和老师一样 大的圆 ,结果学生束手无策 ,感到这样不可能画 出规定大小 的 圆, 从而体会到用圆规画圆的必要性 和准确性 。 接下来在学 习用 圆规 画圆时 , 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着 1 9己画 , 并选出一些画得不成
自己去剪 、去拼 。有的学生把梯形剪成 一个 长方形 和一个 三角
情感 的交流 , 同时唤起 了学生对数学 的热情 , 并 在这种热情中享 受 了数学学习 的快乐。
.
二、 在 乐趣 中体验教材
如果一个人从未获得成功 ,没有成功的体验 ,那么他会 1 9 卑、 消极 , 甚至 自暴 自弃 , 而哪怕是一次成功 , 也会 带来 意想不到 的效果 。例如 , 教学“ 梯形 的面积” , 我一改以往通 过两个完全相
形, 有的学生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 有 的学 生用两个完全相 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他们在拼剪 的
过程 中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 , 方法也各异。 学生在 自主探究 的 过程 中 , 有猜 疑、 有矛盾 、 有 困惑 、 更有 惊喜 , 不仅 获得 了新 的数 学知识 , 学会 了科 学 的探究方法 , 而且增 强了克服 困难 的信 心 , 获得 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摆学具初 步感 知减法的意义 。停车场有 5辆汽车 ,开走 2
如何有效体验学习
如何有效体验学习概要: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这个“学”,正是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体验。
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从而得到发展、创新。
一、要给学生创造体验学习的环境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体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小学生是生动活泼、好动和有个性的。
所以,数学教学是要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富有挑战性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开放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体验、探究的兴趣。
比如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目的是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学生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就抓住学生的心,把他们的兴趣都调动起来,把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一块。
比如听了一节课《分苹果》(认识分数),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师:两个苹果用什么数表示?(教师手拿一大一小两苹果)生:用2。
师:一个苹果用什么数表示?(教师把其中一个苹果给了前排的两个学生,手举另一个苹果)生:用1。
师:这时用什么数表示?(教师手上的这个苹果又分给另外两个学生,手里已经没有苹果了)生:用0。
师:如果两个同学他们俩都想吃这个苹果,怎么分比较合理?(教师指着有一个苹果的两个学生问)生1:要两块一样大。
生2:要平均分,对半分成两块。
……师:半个苹果用什么数表示?(教师把苹果等分两份,举半个问)学生疑惑不解。
师:半个苹果可以用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想认识它吗?(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思维运动,轻松解决了2个、1个、0个苹果数的表示,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接着引出“半个苹果怎么用数表示”,巧设障碍,激发了学生认识分数的欲望,学生“我要学”的情感态度被调动起来了。
2.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
————————————————————————————————作者: ————————————————————————————————日期:
ﻩ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ﻭ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0至82页10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位教师在执教10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断:ﻪﻭ(在复习了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导入例题之后,教学进入探究进位加法的算法环节。
)
ﻪ师:你能用算27+2的方法来算27+8吗?ﻪﻭ生:能!(学生开始计算,有的一口说出了得数,有的很久也算不出来。
)ﻪﻭ师:你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有什么新的问题吗?(无一生回答)ﻭ师提示:个位上7+8怎么样了?你们怎么办的呀?请孩子们拿出小棒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吧。
ﻪ师:先拿出多少根小棒,再拿出多少根小棒?ﻭ生:先拿出27根,再拿出8根。
(学生和教师一起拿出小棒,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竖式板书27)
ﻪ师:怎样把这些小棒合起来呢?
ﻪ生:先把单根的7根和8根合在一起。
师:在写竖式时,我们应该把8对准哪一位写呢?ﻭ生:对着7写。
(师板书)ﻪﻭ师:7+8合在一起满10了,怎么办?ﻪﻭ生:把10根捆在
一起,另外5根不捆。
(师生共同捆小棒)ﻭ师:现在就变成了几捆几根小棒了?
生:3捆零5根小棒。
ﻪ教师边板书边讲解:个位上7+8满10向十位进一,就是刚才新捆的那一捆,个位就写5,就是剩下的单5根,十位本来是2,再把个位进上来的1合起来就是3,就是原来的2捆加上新捆的那一捆,合起来就是3捆。
)ﻭ师:所以27+8=35。
ﻪﻭ(然后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接下去就开始进行练习环节)
ﻪ1. 问题探讨: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收获了什么? 以上的教学片断,教师把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法和算理融合到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表面上好像是把抽象的算理,通过具体的摆小棒,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形象地让学生掌握了算法。
可仔细思考这一过程:教师的问题设计太简单而没有层次性,整个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讲的多,而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走,学生独立探索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几乎没有。
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到底有什么收获呢?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算法多样化等理念如何体现?我们说:学习数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
数与运算的技能的获得不是单纯靠教师传授,而是需要让学生经历一种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
这是典型的执教教师没有深钻教材,没有很好理解和体会《数
2. 环节改进:让学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和精髓的结果。
ﻪﻭ
生经历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鉴于此,我和执教教师一起共同探究
问题所在:把探究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探究的时间尽量多的还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算法,并交流,如果学生有没有发现的算法,教师再来推荐给学生,老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于是,出现了以下的教学片断:ﻭ(在学生们发现了27+8个位上相加满10的问题后)
ﻪ师:你们有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算出27+8的结果呢?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在小组内讨论着解决吧!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
ﻪ(学生们跃跃欲试,在小组内积极的探索着。
教师加入到个别组的讨论中去)
ﻪ师:现在请孩子们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看看都想到了哪些好的方法。
ﻪ生1:我们想,27+10=37,37-2=35,所以27+8=35。
生2:我们先摆了2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
先把单独的7根和8根合在一起,7+8满十了,就把10根又捆成一捆,剩下5根不捆。
现在就有3捆零5根小棒,所以27+8=35。
ﻭ生3:先算7+8=15,再算20+15=35,所以27+8=35。
ﻭ生4:我们用竖式计算。
生到黑板上展示其竖式。
ﻭ生5:我用数小棒的方法:有了27根,再接着数:28、29、30、31、32、33、34、35。
所以27+8=35。
ﻪ生6:8+2=10,27-2=25,10+25=35。
ﻪﻭ……
ﻪ师:哇!孩子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有的方法连
老师都没有想到,我相信,未来的数学家就在我们这班上。
老师刚才看见了有好几个孩子都用了竖式计算,我想请用了竖式计算的孩子来说说,用竖式计算时你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注意8对着7写。
ﻭ师:为什么8对着7写呢?ﻪﻭ生:它们都是个位。
ﻪ师:对,个位对着个位写,十位对着十位写,这就叫做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ﻪ师:在计算时,先算什么?ﻭ生:先算个位上的7+8,我是这样做的,但说不明白。
(生拿着本子到讲台上来)ﻪﻭ师展示出来并板书:哦,个位上7+8=15满10后,我们应该向十位进上1,在个位上写5,再看十位上,原来只有2,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合起来就是3,所以在十位上写3。
ﻪ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它们的个位相加满10了,遇到个位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ﻭ生:向十位进上1。
ﻪﻭ师:对,(师出示: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这就是进位加法。
师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ﻪ……
ﻪ面对挑战,孩子们兴趣盎然,他们的思维不再停留在老师设计的几个简单问题中,而是在老师激励的语言中,加入了个体的思考,做到手和脑有机结合,积极性得到了有效地调动,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认
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体验到进位加法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
3.反思感悟:学生的收获在于教师有效的引导其积极探索学习的过程长久以来,我们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们一直把“科学准确地讲清楚一个个数学知识点,让学生们理解后去记忆,去模仿做同类的题。
”作为自己平时的教学追求。
而忽视了学生这一鲜活的主体,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的提升,学生到底有多大收获?教师在科学准确地讲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算法时,是否想到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而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把一些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我们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我们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说不定,在这一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案例中学生1和学生6的想法,说实在的,当时我和执教教师都没有想到。
ﻭ因此,在设计数与运算的教学环节时,我们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让学生经历一种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质性的收获,以此来衡量教学的得失,做课程改革的有心人。
ﻭﻪ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