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曼猜想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曼猜想简介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女皇,数论是数学的女皇。
-----K.F.Gauss
比哥德巴赫猜想更“辉煌”的猜想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风靡神州大地,陈景润这个名字和“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词汇令人耳目一新。而今,那皇冠上的明珠,仍在那里闪光,陈景润研究员本来已离那皇冠上的明珠仅一步之遥了,可是那明珠却又因陈景润的离去而变得似乎遥不可及。但就在1995年,英国数学家怀尔斯(A. Wiles, 1953-)却出人意外地解决了358 年悬而未决的费马猜想(即费马大定理),摘取了这颗历史更加悠久、似乎更加奇异的夜明珠,让人好不惊异,它使纯粹数学再次引人注目。
当我们仰望数学群山,发现在群山之巅,好像都镶嵌着宝珠或明珠,等待能攀登上峰顶的勇士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等就像位于邻近山峰不同峰顶上的明珠。而当我们仰望那最高峰,隐约看见有一颗更加明亮而硕大的宝珠,在纯粹数学巅峰闪光,那就是具有近160 年历史的黎曼猜想。
让我们从1858 年讲起吧。
1858 年的一天,习惯于冥思苦想的黎曼先生正漫步在德国格廷根的街道上,忽然,他脑海里奇思迸发,急忙赶回家中,写下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题目叫做“论不大于一个给定值的素数的个数”。论文于1859 年发表,这是黎曼生前发表的惟一一篇数论论文,然而却成了解析数论的开山作。就是在这篇大作中,黎曼先生提出了划时代的黎曼猜想。
黎曼(G. F. B. Riemann, 1826-1866)于1826 年9 月17 日出生在德国汉诺威的布列斯伦茨。他的父亲是位牧师,母亲是个法官的女儿,黎曼在 6 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黎曼 6 岁左右开始学习算术,很快他的数学才能就显露出来。10 岁时,他的算术和几何能力就超过了教他的职业教师。
14 岁时,黎曼进入文科中学,文科中学校长施马尔夫斯(C. Schmalfuss)发现了他的数学才能,便将自己的私人数学藏书借给这位生性沉静的孩子,一次,黎曼居然借走了著名数学家勒让德写的859 页的大4 开本《数论》,并用 6 天时间
读完了它,大约这就是他对数论感兴趣的开始。
1846 年春,19 岁的黎曼注册进入格廷根大学攻读神学,后转学数学和哲学。 1847 年春,黎曼转学到柏林大学,在那里就读了两年,师从著名数学家雅可比
(C.G.J.Jacob)和狄里赫利(P .G.L. Dirichilet)等。在大师的指导下,黎曼进步很快,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世界数学前沿。
黎曼先生的论著不多,但却非常深刻。 1851 年 11月,他提交了一篇题为“复变函数一般理论基础”的论文作为博士学位论文,论证了现在通称的“柯西-黎曼条件”,奠定了复变函数论基础,一举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1854 年6月10 日,由“数学王子”高斯(K.F.Gauss,1777-1855)任主考官,黎曼发表了题为“论几何学的基本假设”的就职演讲,提出用流形的概念理解空间的实质,创立了黎曼几何,一举通过答辩成为格廷根大学讲师;后于 1857 年升任副教授,1859年接替狄里赫利任教授。
就凭上述3篇论著,黎曼奠定了他在数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伟大地位。黎曼几何后来成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形式而广为传播,以至有人开玩笑说,上帝简直就是专门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准备了黎曼几何。而且,至今没有几个人 能像黎曼那样在博士论文中就提出了如此突出的创新思想。
黎曼的其他数学创造均被数学界确认无疑,惟有黎曼猜想,却难倒了一代又一代杰出数学家。
理解黎曼猜想
相对而言,黎曼猜想比数论中的其他猜想要复杂些,因为其他数论猜想很多是关于整数、素数等数字本身的,而黎曼猜想则涉及复变函数,要说清楚必须用数学符号表述。
要理解黎曼猜想,首先得从黎曼ζ函数(读作 Zeta 函数)说起。
早在 1749 年,著名数学家欧拉(L. Euler, 1707-1783)就研究了实变量形式的ζ函数,他证明当 s>1 时,下面的恒等式(现在称为欧拉恒等式)成立:
11(1)s s p
n n
p ∞---==∏-∑ 其中∑叫和号,这里表示从n=1 开始,累加至∞;∏叫积号,这里表示对所有 p 求连乘积。p 表示素数。
而黎曼 1859 年的创新是将变量 s 看作复变量,并引进记号:
1()s n s n ζ∞
-==∑
这就是黎曼ζ函数,其中s=σ+it 为复变量,实部记作Res=σ。
使ζ(s)=0的点叫做ζ(s)的零点。负偶数-2,-4,-6,…都是ζ(s)的零点,叫做平凡零点,平凡零点都是实零点;此外发现的所有零点都具有 1/2+it 形式,叫做非平凡零点,非平凡零点都是复零点。
简单地说,黎曼猜想就是想像ζ(s)=0 时 Res=1/2,即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σ=1/2 这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临界线。
严格地说,黎曼猜想由黎曼在 1859 年的那篇著名论文中提出的 6 个猜想构成:
(1) ζ(s)在带状区域 0≤σ≤1中有无穷多个零点(亦即ζ(s) =0 在带状区
域0≤σ≤1中有无穷多个解)。这种零点叫做非平凡零点。
(2) 以N(T)表示ζ(s)在矩形区域0 ≤ σ ≤ 1,0≤ t≤T 中的零点个数,则有
N(T)≈(T/2π)log(T/2 π)-T/2 π
(3)以ρ表示ζ(s)的非平凡零点, 表示对所有非平凡零点求和,则级数 收敛,而级数 发散。
(4)A=-log2和 B 为常数时, 。 (5)ζ(s)的全部非平凡零点的实部都是 1/2。
(6)对于函数
称为黎曼素数函数 其中
为曼哥特函数。
以上 6 个猜想除(5)外均已被证实,现在就留下猜想(5)未被证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黎曼猜想。 纯粹数学航标
解决黎曼猜想的意义何在?一句话,黎曼猜想就像是纯粹数学航标,可以指引纯粹数学的航向。
从现有数学研究和推论看黎曼猜想是合理的,因此希望最终能证明它。或者设法找出ζ(s)的哪怕只是一个不在1/2线上的非平凡零点,就可以否认黎曼猜想。 ρ∑2
ρ
ρ-∑1
ρρ-∑()(1)A Bs s s e s e ρ
ρ
ζρ+=-∏2()()/log n x
J x n n ≤≤=Λ∑log ,,1()0k p n p k n ⎧⎫=≥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