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法律法规清单

合集下载

注册计量师计量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等目录

注册计量师计量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等目录

计量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5)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3.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4.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1984)5.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1987)6.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1989)7.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1990)8.关于改革全国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通知(1990)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1987)10.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1987)11.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1987)12.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2005)13.计量基准管理办法(2007)14.计量标准考核办法(2005)15.标准物质管理办法(1987)16.法定计量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01)17.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2005)18.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15)19.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2015)20.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1987)21.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2015)22.仲裁检定和计量调解办法(1987)23.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4)24.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5)25.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1999)26.计量授权管理办法(1989)27.计量监督员管理办法(1987)28.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1991)29.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监督管理办法(1995)30.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2007)31.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1987)32.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试行)(1991)33.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1998)34.注册计量师制度暂行规定(2006)35.注册计量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2006)36.注册计量师资格考核认定办法(2006)37.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相同)(2006)38.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规定(2001)39.JJF1070-200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2005)40.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4)41.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1987)42.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43.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44.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45.JJF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46.JJF1016-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47.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48.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49.JJF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50.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51.JJF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52.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53.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54.GB/T19000-2008idtIS0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55.GB/T19001-2008idtIS0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56.GB/T19022-2003idtIS0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57.GB/T27025-2008idt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58.GB/T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59.GB/T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60.GB/T3102-1993《量和单位》6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62.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63.GB/T28002-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计量主要法律法规

计量主要法律法规

计量主要法律法规计量主要法律法规1.计量单位法(2016年修订)1.1 计量单位的定义与分类1.1.1 法定计量单位1.1.2 衍生计量单位1.2 计量单位的使用和管理1.2.1 计量单位的国家标准化管理1.2.2 计量单位的法定用途及应用范围2.计量法(2015年修订)2.1 计量法的基本原则2.2 计量器具的管理与监督2.2.1 计量器具的生产许可2.2.2 计量器具的验证和检定2.3 计量标志的使用和管理2.3.1 计量标志的规定和标记2.3.2 计量标志的备案和核准3.计量器具管理条例(2018年修订)3.1 计量器具管理的范围和内容3.2 计量器具的购置和验收3.2.1 计量器具的选型和采购3.2.2 计量器具的验收标准和程序 3.3 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维护3.3.1 计量器具的使用与限制3.3.2 计量器具的修理和校准3.4 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核查3.4.1 计量器具的检定方法与周期 3.4.2 计量器具的核查和核标3.5 计量器具的计量管理3.5.1 计量器具的封存和解封3.5.2 计量器具的报废和更新4.计量检定法(2017年修订)4.1 计量检定的范围和对象4.2 计量检定的程序和要求4.2.1 计量检定的申请和登记4.2.2 计量检定的检测和测试4.3 计量检定结果的处理和使用4.3.1 计量检定结果的认可和证明4.3.2 计量检定结果的报告和公告本文档涉及附件:1.《计量单位法》全文2.《计量法》全文3.《计量器具管理条例》全文4.《计量检定法》全文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计量单位:用于计量的数量的标准名称,例如长度、时间等。

2.计量器具:用于测量、检定、校准或比较物质单位或者其性能、材质或材料的仪器、装置、器具及其附件的总称。

3.法定计量单位:由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计量单位,具有法定地位和使用范围。

4.衍生计量单位:由法定计量单位经过衍生、组合等方式形成的计量单位。

计量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计量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计量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正规风格一:计量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概述1.1 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的区别1.2 计量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重要性二:计量法律法规的分类及内容详解2.1 计量单位法律法规2.1.1 计量单位法2.1.2 计量单位管理规定2.2 计量器具法律法规2.2.1 计量器具管理条例2.2.2 计量器具检定条例2.2.3 计量器具进口管理规定2.3 计量检定法律法规2.3.1 计量检定法2.3.2 计量检定制度管理办法三:计量政策文件的分类及内容详解3.1 计量单位政策文件3.1.1 计量单位管理办法3.1.2 计量单位改革指导意见3.2 计量器具政策文件3.2.1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改革方案3.2.2 计量器具使用管理办法3.3 计量检定政策文件3.3.1 计量检定制度改革方案3.3.2 计量检定结果认可规定附件:相关计量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 计量单位:用于度量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2. 计量单位法:规定计量单位制度的法律。

3. 计量器具:用于进行计量的设备、器物、器件、材料或其他媒介。

4. 计量器具检定:对计量器具的性能进行检验,以确认其符合法定计量要求。

5. 计量检定:对计量器具、制品、材料和其他计量媒介的性能进行检验。

轻松活泼风格一:计量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概述1.1 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之间的小差别1.2 他们对计量的重要性是真的吗?二:计量法律法规的分类及内容详解2.1 计量单位法律法规:在这个领域,法律大叔分为两大派系2.1.1 计量单位法:用法律的名字给计量单位定性,好炫酷!2.1.2 计量单位管理规定:为了确保计量单位的管理更规范,这是必须的2.2 计量器具法律法规:不只有法律,还有规定,绝对就是天生的搭档2.2.1 计量器具管理条例:管理计量器具必须有章法,不然就是乱七八糟2.2.2 计量器具检定条例: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是为了它们更靠谱一点2.2.3 计量器具进口管理规定:进口的东西也不能乱来,一定要符合规定2.3 计量检定法律法规:你以为只是检定吗?错!还有法律条文在保驾护航2.3.1 计量检定法:复杂的计量检定过程需要一个法律来管控2.3.2 计量检定制度管理办法:虽然是办法,但也是为了确保检定质量三:计量政策文件的分类及内容详解3.1 计量单位政策文件:政策文件也可以很有规格,我们国家的计量单位为什么这么光鲜亮丽?3.1.1 计量单位管理办法:对计量单位进行管理的政策,为了更科学、更规范3.1.2 计量单位改革指导意见:一直以来,我们的计量单位在改革,强悍又高大上!3.2 计量器具政策文件:相辅相成,没有政策文件,计量器具规范就空空如也3.2.1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为了让计量器具管理更高效、更智能,制定了这个大计划3.2.2 计量器具使用管理办法:使用计量器具也要有个管理办法,不然谁都能乱来了!3.3 计量检定政策文件:只有检定的标准先进,我们的计量才能更出彩3.3.1 计量检定制度改革方案:改革不只是我们,连计量检定都来了个大变革3.3.2 计量检定结果认可规定:认可检定结果的规定,让我们的检定更有说服力附件:超级无敌详细文档,包括各种计量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 计量单位:以名字和符号来度量物理量的单位。

计量法律法规清单

计量法律法规清单

计量法律法规清单计量法律法规清单第一章:引言1.1 编制目的本文档旨在对计量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归纳和梳理,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便捷的参考工具,确保计量工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1.2 背景计量是现代社会各行业和领域的基础性工作,对保障公平交易、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计量行为,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计量法律法规。

第二章:国家计量法律法规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详细介绍了我国计量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计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对计量单位、计量器具和计量业务进行了规定。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条例对计量法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细化和解释,明确了计量检定、计量标准、计量认证等具体内容。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计量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对计量器具型式的审批、计量单位的使用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第三章:行业计量法律法规3.1 食品行业计量法规包括食品计量器具的管理、食品计量检定的程序和方法等内容。

3.2 药品行业计量法规涉及药品计量器具管理、药品计量计量检定和药品计量标准的制定等内容。

3.3 环境保护行业计量法规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和噪声等环境参数的计量管理、环境检测仪器设备的认证等内容。

3.4 能源行业计量法规涉及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能源计量系统的建设和能源计量计量检定等内容。

3.5 公共交通行业计量法规包括公共交通计量计费、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等内容。

第四章:国际计量法律法规4.1 国际计量标准组织(BIPM)法律法规详细介绍了国际计量标准组织的组织结构、工作职责以及国际计量通用法规等内容。

4.2 国际计量公约对国际计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国际计量单位制度进行了规定。

4.3 国际计量大会决议记录了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各项决议,为各国的计量工作提供了指导。

第五章:地方法律法规5.1 广东省计量法规详细介绍了广东省地方计量法规,包括计量管理、计量检定、计量认证等内容。

5.2 北京市计量法规涵盖了北京市计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计量主要法律法规

计量主要法律法规

计量主要法律法规计量主要法律法规1:计量法律法规的概述1.1 《计量法》1.2 《国际计量法》1.3 《计量法实施细则》1.4 《计量技术规定》2:计量法律法规的体系2.1 计量单位制度2.1.1《国际单位制》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法》 2.2 计量标准与计量检定2.2.1《计量标准法》2.2.2《计量标准实施细则》2.3 计量器具管理2.3.1《计量器具管理条例》2.3.2《计量器具管理办法》2.4 计量认证与计量检验2.4.1《计量认证法》2.4.2《计量认证实施办法》2.5 计量监督与计量监测2.5.1《计量监督管理条例》2.5.2《计量监督无线电干扰防治办法》3:计量法规涉及的领域3.1 工业生产领域3.1.1《工业计量器具管理办法》3.1.2《工业计量器具检定规程》3.2 贸易领域3.2.1《商品计量法》3.2.2《商品计量器具使用管理办法》 3.3 医疗卫生领域3.3.1《医疗机构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3.3.2《医疗计量技术规定》3.4 交通运输领域3.4.1《公路计量器具检定规程》3.4.2《船舶计量技术规定》4: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计量法》全文附件2:《国际计量法》全文附件3:《计量法实施细则》全文附件4:《计量技术规定》全文5: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计量单位制度- 国际单位制: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体系,由国际计量大会制定和发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计量单位制度。

5.2 计量标准与计量检定- 计量标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了计量标准的制定、应用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 计量标准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针对计量标准的具体实施办法。

5.3 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器具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了计量器具的管理、使用和检定等方面的要求。

- 计量器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具体计量器具管理的办法。

计量相关法律法规

计量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试行)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公布。

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

废除的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计量检定第五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使用。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可以建立本部门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

计量法律法规

计量法律法规

计量法律法规
(一)计量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二)计量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
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
关于改革全国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通知
(三)计量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计量基准管理办法
计量标准考核办法
标准物质管理办法
法定计量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
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
仲裁检定和计量调解办法
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
计量授权管理办法
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试行)计量监督员管理办法
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
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监督管理办法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

常用计量法规

常用计量法规

常用计量法规在我国,计量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

计量法规主要包括计量法、计量法实施条例、计量法规和国家计量规范等,这些法规对于规范计量行业的运作、保障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量法规。

计量法《计量法》是我国计量领域的基础法律,它规定了计量的基本原则、计量单位的使用、计量标准的制定和管理、计量检定、计量认证等方面的内容。

计量法是我国计量领域的最高法律,对于保障计量结果的准确性、维护计量秩序、促进计量技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计量法实施条例《计量法实施条例》是对《计量法》的具体实施进行规定的法规。

实施条例主要规定了计量单位的使用、计量标准的管理、计量器具的制造、销售、进口等情况、计量检定机构的设立、计量器具检定规则等方面的内容。

计量规国家计量规是指为了保障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制定的对计量工作中涉及的物理量、单位、精度和误差等进行统一规定的文件。

计量规是计量行业十分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对于统一计量领域的认识和方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计量型号核准制度计量型号核准制度是指对计量器具型号进行审核、核准,并在型号规定的有效期内授权生产的一种制度。

计量型号核准制度是确保计量器具满足国家统一计量技术要求和具有计量技术性能鉴定证书的重要措施,可以保障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检定计量检定是指对计量器具进行检验、校准和核准,以确保其计量性能符合制定的技术规范和要求的一种活动。

计量检定是保障计量器具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也是计量法规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计量认证计量认证是指以计量技术为基础,对某个产品、服务的计量过程或者其结果进行认证的一种活动。

这是一种独立第三方机构加盖认证标志,表示该产品、服务的计量结果或其相关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计量认证可以提高公司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树立其良好的信誉度。

以上是我国计量法规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保障计量行业的规范化、准确性以及技术安全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计量行业的重要性。

计量的法律法规

计量的法律法规

计量的法律法规计量的法律法规一、计量基本法律法规1.1计量法1.1.1计量法的基本原则计量法是指用于统一和规范计量活动的基本法律规定。

计量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原则、科学技术发展原则、全面规划原则等。

1.1.2计量法的范围和适用对象计量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器具和计量活动等。

1.1.3计量法的实施和监督计量法的实施主要由国家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计量法的监督由计量监督机构负责。

1.2计量管理条例1.2.1计量器具管理条例计量器具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计量器具的管理、检定、使用和维修等事项。

1.2.2计量标准管理条例计量标准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计量标准的制定、保管和使用等事项。

1.2.3计量认证管理条例计量认证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计量认证的申请、审批和监督等事项。

二、计量单位的规定2.1国际单位制及其衍生单位国际单位制是国际公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主要包括7个基本单位和16个衍生单位。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主要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等单位。

三、计量器具的管理3.1计量器具的分类和用途计量器具按照其测量原理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长度计量器具、质量计量器具、温度计量器具等。

3.2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检验计量器具的检定是指对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审查和确认,检验是指对计量器具的性能和规格进行测试。

四、计量活动的管理4.1计量检定和计量认证计量检定是指对特定类型的计量器具和计量装置进行准确性检定和核实,计量认证是指对计量能力进行评定和证明。

4.2计量技术服务计量技术服务是指通过仪器仪表校准、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方式,为提供计量技术支持和服务。

五、计量的法律责任5.1计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对于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相关部门将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5.2计量纠纷的解决计量纠纷的解决可以通过行政诉讼、仲裁和调解等方式进行。

5.3计量的法律责任计量活动中存在失职行为、犯罪行为等,相关责任将依法追究。

我国计量相关法律法规综述

我国计量相关法律法规综述

我国计量相关法律法规综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96年6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4号公布,根据2015年8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6号第一次修订,根据2018年3月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96号第二次修订,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第三次修订)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进口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口计量器具,以及外商或者其代理人在中国销售计量器具,必须遵守本实施细则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本实施细则中所称的外商含外国制造商、经销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制造商、经销商。

《办法》和本实施细则中所称的外商代理人含国内经销者。

对进口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其中必须办理型式批准的进口计量器具的范围是《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监管方式为型式批准的计量器具。

我国的实际情况,《计量法》侧重调整的是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计量问题,不是计量工作中所有的问题都要立法。

也就是说,主要限定在对社会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内,如教学示范中使用的计量器具或家庭自用的部分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及否对社会经济活动没有太大的影响,就不必立法调整。

如果不适当地将调整范围规定得过宽,一是没有必要,二是难以实施,反而失去了法律的严肃性。

2007年6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修订并发布的《计量基准管理办法》,对计量基准的法制管理,如计量基准的建立、保存、维护、改造、使用、废除以及法律责任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为了推动我国计量校准工作的开展,制定了通用性强使用面广的计量校准规范;为了促进计量技术工作,制定了不少有关的计量技术规范,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表示》、《测量仪器特性评定技术规范》、《测量仪器可靠性分析》、《测量仪器比对规范》、《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规范》、《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导导则》等;为了加强我国计量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有关计量管理的技术规范,如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国家校准规范的编写规则,《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等;结合计量工作的需要,还制定了计量保证方案()技术规范,如《长度(量块)计量保证方案技术规范》、《维氏硬度计计量保证方案技术规范》等,以促进计量保证方案的实施;制定测量方法、试验方法及其它技术性规定,如《光子和高能电子束吸收剂量测量方法》、《γ射线辐射加工剂量保证监测方法》、《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试验规范》、《机械秤改装规范》等。

计量法律法规目录

计量法律法规目录

计量法律法规目录计量法律法规目录1、法律法规概述1.1 《计量法》1.1.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2 基本原则1.1.3 计量单位1.1.4 计量器具1.1.5 计量技术管理1.2 《计量单位法》1.2.1 计量单位体系1.2.2 计量单位标识1.3 《计量器具管理办法》1.3.1 计量器具的登记管理1.3.2 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核准 1.3.3 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维护1.4 《计量检定法》1.4.1 计量检定的对象与职责1.4.2 计量检定的程序和结果1.4.3 计量检定的监督与管理2、计量机构2.1 国家计量机构2.1.1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1.2 地方计量技术机构2.2 计量认证机构2.2.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2.2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机构2.3 计量检定机构2.3.1 国家计量检定机构2.3.2 地方计量检定机构3、计量技术管理3.1 计量器具管理3.1.1 计量器具的管理体制3.1.2 计量器具的认证和监督 3.2 计量标准管理3.2.1 计量标准的建立与管理 3.2.2 计量标准的传递和维护 3.3 计量检定管理3.3.1 计量检定的过程控制3.3.2 计量检定的结果管理4、计量监督管理4.1 计量市场监督4.1.1 计量器具的市场监管 4.1.2 计量器具的流通监督 4.2 计量检定监管4.2.1 计量检定合格评定4.2.2 计量检定监察与处罚5、附件附件一、《计量法》全文附件二、《计量单位法》全文附件三、《计量器具管理办法》全文附件四、《计量检定法》全文注释:1、计量单位:计量中使用的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2、计量器具:用于测量、校准、验证或表达数量的器具,如仪表、秤等。

3、计量检定:对计量器具进行检验和核准,确认其符合计量要求的活动。

4、计量标准:对计量量值进行度量的基础,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计量法规有哪些

计量法规有哪些

计量法规有哪些计量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并实施的与计量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它是保障计量科学技术合理应用和计量结果的有效交流和相互认可的重要手段,为保障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和相互认可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一、计量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一)计量法《计量法》是我国计量事业中的基本法律,于1992年6月15日实施,最新修订于2022年12月27日。

其规定了计量的基本要求、计量单位的使用、计量设备的管理以及计量检定、计量标准等内容。

(二)计量行政法规1.《计量器具管理规定》:该规定于1993年11月15日实施,对计量器具的管理、检定、检验、使用等作了明确规定。

2.《计量检定管理办法》:该办法于1995年7月1日实施,对计量检定机构的管理、计量检定工作的程序与要求等予以规范。

(三)计量行业标准1.《计量行政管理体制规范》:该规范于2000年1月1日实施,规定计量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等。

2.《计量器具分类与命名规范》:该规范于2022年1月1日实施,规定了计量器具的命名方法和分类原则。

二、计量法规的相关政策文件(一)国家标准1.《计量单位规则》:该规则于1978年颁布实施,规定了计量单位的体系和使用方法。

2.《计量器具检定规则》:该规则于2004年实施,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方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

(二)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1.《计量术语》:该术语标准于1994年1月1日实施,对计量术语的定义和使用进行了统一规定。

2.《计量器具使用规范》:该规范于2022年1月1日实施,明确了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维护要求和报废程序等。

三、附件列表:1. 《计量法》全文2. 《计量器具管理规定》全文3. 《计量检定管理办法》全文4. 《计量行政管理体制规范》全文5. 《计量器具分类与命名规范》全文6. 《计量单位规则》全文7. 《计量器具检定规则》全文8. 《计量术语》全文9. 《计量器具使用规范》全文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计量:指对物理量进行比较,并通过实验、仪器和装置等手段确定物理量的数值大小的过程。

电能计量专业法规 标准 规范清单

电能计量专业法规 标准 规范清单

DL/T585-1995
2
多功能电能表
DL/T614-2007
3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则
DL/T645-2007
4
电能表测量用误差计算器
DL/T731-2000
5
电能表测量用光电采样器
DL/T732-2000
单相交流感应式长寿命技术电能表使
6
用导则
DL/T828-2002
7
单相交流感应式电能表使用导则
DL/T829-2002
2002-5-1
互感器
1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GB1207-2006
2007-3-1
2
电流互感器
GB1208-2006
2007-3-1
3
组合互感器
GB17201-2007
2008-7-1
4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GB/T4703-2007
2008-5-1
原国家计量局 原国家计量局 人事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人事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人事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监管条例》 国务院令第 432 号
2005-5-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 239 号
1998-1-7
12
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 (84)国制字第 002 号
1984-3-9
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 (86)量局法字第 228 号
13
4
多费率电能表 特殊要求
GB/T15284-2002
2003-1-1
5
1 级和 2 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 GB/T17215-2002

计量法律法规清单

计量法律法规清单

计量法律法规清单一、计量基本法律法规1. 计量法:国家关于计量活动的基本法律,确保计量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计量法实施条例:针对计量法的实施细则,明确计量活动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3. 计量单位法:规定计量活动中所使用的计量单位,统一计量标准。

二、计量管理法律法规1. 计量器具管理条例:对计量器具的生产、销售、使用和检定等方面进行管理,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管理规定:对计量器具的型式审查和认证规定,确保计量器具的型式符合国家标准。

3. 计量器具检定规定:对计量器具的检定程序和检定方法进行规定,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度。

4. 计量器具使用管理规定:对计量器具的使用要求和管理制度进行规定,确保计量器具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三、计量认证法律法规1. 计量认证管理规定:对计量认证的申请、审批和管理进行规定,确保计量认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计量认证机构管理规定:对计量认证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培训和管理要求进行规定,确保计量认证机构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3. 计量认证实施细则:对计量认证的具体实施程序和要求进行规定,确保计量认证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计量检测法律法规1. 计量检测法:规定计量检测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规范,确保计量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计量检测机构管理规定:对计量检测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培训和管理要求进行规定,确保计量检测机构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3. 计量检测结果报告规定:对计量检测结果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规定,确保计量检测结果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

五、计量标准法律法规1. 计量标准法:规定计量标准的制定、管理和使用要求,确保计量标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计量标准管理规定:对计量标准的管理制度和维护要求进行规定,确保计量标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计量标准器管理规定:对计量标准器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规定,确保计量标准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六、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机构1. 国家计量管理部门:负责计量法律法规的制定、管理和监督等工作,确保计量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023修正版计量法律、法规

2023修正版计量法律、法规

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法律、法规1. 引言计量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对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环境保护、贸易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统一计量活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计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计量法律和法规,并着重介绍中国的计量法律体系。

2. 国际计量组织相关法规2.1 国际计量组织法律文书- 计量国际条约:国际计量组织主办的《测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和计量标准公约》等国际条约,旨在促进和推动全球计量事业的发展。

2.2 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文件- ISO/IEC标准系列: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关于计量的标准系列,提供了计量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规范和指南,包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计量设备管理、计量校准等。

3. 中国的计量法律体系3.1 计量法律法规体系概述中国的计量法律体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成。

其中,核心法律是《计量法》,相关行政法规包括《计量器具管理条例》、《计量检定管理条例》等。

3.2 计量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3.2.1 《计量法》《计量法》是中国计量法律体系的核心法律,该法对计量单位、计量标准、计量器具管理、计量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保障了计量活动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3.2.2 《计量器具管理条例》《计量器具管理条例》规定了计量器具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包括计量器具的制造、销售、检定、标志等方面,有效保障了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3 《计量检定管理条例》《计量检定管理条例》规定了计量检定的管理和评定要求,包括计量检定机构的认可、计量检定的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确保了计量检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3 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中国的计量法律法规由计量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实施和监督,主要职责包括组织计量标准的制定、计量器具的检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认可和监督等。

此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计量管理责任,遵守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

4. 其他国家的计量法律法规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都有相应的计量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计量法律法规

计量法律法规

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是指通过量度、检定和估算,对物理量进行准确、可重复和可比较的描述和表达的科学和技术方法。

计量法律法规是管理计量活动的法律法规,它涉及计量单位、计量器具、计量认证、计量检定、计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我国的计量法律法规以及其对计量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一、计量单位法律法规计量单位是用于计量的基本和衍生单位。

我国计量单位法规主要包括《中国计量法》、《计量单位与标准换算修订通则》等。

《中国计量法》规定了计量单位的法定单位、法定计量单位制度以及法定单位的换算关系。

《计量单位与标准换算修订通则》则规定了计量单位的换算原则和方法。

二、计量器具法律法规计量器具是用于量度或检定物理量的工具或设备。

我国的计量器具法律法规主要有《计量器具管理条例》和《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管理规定》等。

《计量器具管理条例》规定了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管理规定》则规定了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的管理制度和评价程序。

三、计量认证法律法规计量认证是指对由认证机构对计量标准、计量方法和计量器具进行确认的活动。

我国的计量认证法律法规主要有《计量认证管理条例》和《计量认证细则》等。

《计量认证管理条例》规定了计量认证的管理制度和认证申请、审查和认证结果的公告程序等。

《计量认证细则》则进一步细化了计量认证的具体实施细则和要求。

四、计量检定法律法规计量检定是指对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进行检验和确认的活动。

我国的计量检定法律法规主要有《计量检定法》、《计量器具检定规程》等。

《计量检定法》规定了计量检定的管理制度和计量检定的程序和方法。

《计量器具检定规程》则规定了计量器具检定的具体要求和检定程序。

五、计量控制法律法规计量控制是指对计量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我国的计量控制法律法规主要包括《计量行政许可管理办法》、《计量行政处罚规定》等。

《计量行政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了计量行政许可的管理制度和申请、审查和许可结果公示的程序。

计量法律法规目录

计量法律法规目录

计量法律法规目录计量法律法规目录一、计量基本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1 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及其衍生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体系1.2 计量管理制度- 计量设施和仪器的管理- 计量标准和计量校准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条例》 2.1 计量器具的类别与管理- 一般计量器具管理- 特殊计量器具管理2.2 计量标准和计量校准- 可追溯性与实验室认可3. 《计量行政许可实施办法》3.1 计量认证与认可- 计量认证- 认证机构的管理3.2 计量技术评价与检测能力建设4. 《计量行政执法办法》4.1 计量监督与检查- 计量监督- 计量检查与抽样测试4.2 计量行政处罚- 违法行为与处罚种类- 行政处罚程序二、特定行业计量法规及标准1. 医疗器械计量管理1.1 医疗器械计量检定规范1.2 医疗器械计量器具管理规定2. 燃气计量管理2.1 燃气计量器具管理办法2.2 燃气计量器具检定规程3. 水表计量管理3.1 水表计量器具管理办法3.2 水表计量器具准确度检定规程三、计量标准与技术规范1. 计量标准1.1 计量单位及其定义1.2 计量标准的建立与维护2. 计量技术规范2.1 计量器具的技术特性与要求2.2 计量方法与程序的规定四、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全文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条例》全文3. 《计量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全文4. 《计量行政执法办法》全文5. 医疗器械计量检定规范6. 医疗器械计量器具管理规定7. 燃气计量器具管理办法8. 燃气计量器具检定规程9. 水表计量器具管理办法10. 水表计量器具准确度检定规程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计量单位:用于计量的基本单位或派生单位。

- 法定计量单位体系:由法律规定的计量单位的体系。

- 计量设施和仪器的管理:对计量设施和仪器的选择、购置、使用、维护和报废进行管理。

- 计量标准和计量校准:计量标准的建立、维护和计量器具的校准。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清单(部分)

能源计量法律法规清单(部分)

第一部分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8号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1号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0号第二部分国家规章、制度及相关文件综合节能政策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国管局、国务院法制办印发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8]230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的通知发改环资[2008]70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解放军总后勤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财政部、国资委、环保总局、中央文明办、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3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19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45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2505号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印发《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通知计交能[1997]2542号公共机构节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7]5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国办发[2007]4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管局、国务院法制办关于贯彻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通知国管办[2008]295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的通知财库[2004]185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财库[2009]1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管局、财政部、中直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284号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具体措施的通知国管办[2008]293号国管局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深入开展节油节电活动的通知国管办[2008]196号国管局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带头节电节油以实际行动支援南方抗灾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国管办[2008]32号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紧急通知国管办[2007]365号国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国家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国管房地[2007]159号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当前中央和国家机关资源节约工作的通知国管办[2005]248号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7]24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学校水电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2463号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教发[2007]19号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建筑节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科[2008]12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的通知建科[2008]11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8]9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试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的通知建科[2008]80号建设部关于印发《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试行)的通知建科函[2007]271号建设部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2005]78号建设部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建科[2005]55号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宣贯、实施及监督工作的通知建办标函[2007]302号节电节油节水节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第三部分各地出台的政府机构节能文件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实施意见第四部分附录。

计量法律法规清单

计量法律法规清单

计量法律法规清单计量法律法规清单一:测量设备管理法律法规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计量器具管理- 标准物质管理- 计量标准管理- 计量单位和计量标准的确立和修订 - 计量检定与检验2.《计量器具管理条例》-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等级- 计量器具的制造和销售- 计量器具的使用和检定- 计量器具的计量控制和追溯3.《物资计量实施办法》- 物资计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物资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等级- 物资计量控制技术的应用二:计量单位和标准物质法律法规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三章)- 计量单位的确定- 计量单位的使用和变换2.《计量单位与标准物质管理办法》- 计量单位的制定和变更- 计量单位的应用和推广- 标准物质的制备和使用三:计量标准法律法规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四章)- 计量标准的确定和修订- 计量标准的使用和维护2.《国家计量标准运输和抵达检验管理办法》 - 计量标准的运输和抵达检验程序- 计量标准的验收和入库管理四:计量器具管理法律法规清单1.《计量器具管理条例》-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等级- 计量器具的制造和销售- 计量器具的使用和检定- 计量器具的计量控制和追溯2.《计量器具档案管理规定》- 计量器具档案的建立和维护- 计量器具档案查询和统计五:计量检定与检验法律法规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五章) - 计量检定的范围和内容- 计量检定的机构和人员- 计量检定的手续和结果2.《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计量检定的具体方法和程序- 计量检定的设备和设施要求- 计量检定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六: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全文- 附件2:《计量器具管理条例》全文- 附件3:《物资计量实施办法》全文- 附件4:《计量单位与标准物质管理办法》全文- 附件5:《国家计量标准运输和抵达检验管理办法》全文 - 附件6:《计量器具档案管理规定》全文- 附件7:《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全文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计量器具:用于量度和表示物理量的仪器、装置或器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码,1/2相关计量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1987)
(4)《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
(5)《全国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198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1987)
(7)《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198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1987)
(9)《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试行)》(1991)
(10)《计量基准管理办法》(2007)
(11)《计量标准考核办法》(2005)
(12)《标准物质管理办法》(1987)
(13)《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2008)
(14)《计量监督员管理办法》(1987)
(15)《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1987)
(16)《计量授权管理办法》(1989)
(17)《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1991)
(18)《仲裁检定和计量调解办法》(1987)
(19)《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01)
(20)《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2005)
(21)《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2008)
(92)《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2005)
(2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1989)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96)
页码,2/2 (2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2006)
(96)《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1990)
(27)《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4)
(28)《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5)
(29)《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1999)
(30)《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1987)
(31)《注册计量师制度暂行规定》(2006)
(32)《注册计量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2006)
(33)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4)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
(35)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
(36)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37)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8)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39)GB/T19000-2008idtIS0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40)GB/T19001-2008idt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1)GB/T19022-2003idtIS0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42)GB/T27025-2008idt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43)GB/T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44)GB/T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45)GB/T3102-1993《量和单位》
(46)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注:应使用上述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的最新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