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浅析
[摘要]海洋经济已成为广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我们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海洋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广东省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2011年7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省作为全国三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之一,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重大历史机遇期,具有广阔的前景。201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9.3%,比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高3.8个百分点,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1】在海洋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来陆源污染加剧,海洋工程的不断新建,大规模填海造地,海上环境突发事故及海洋灾害频发,导致广东海洋生态逐渐脆弱化,海洋环境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已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海洋环境现状
2012 年,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和沉积物环境总体良好。86.1%的海域水质达到《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第二类水平,较上年下降0.9%,水质劣于《海水水质标准》第四类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6.5%,较上年略升1.1%,劣四类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和局部港湾海域,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良好。监测的代表性入海排污口34.15%超标排放,纳入监测的入海河流全年向海排放污染物约90.77 万吨。全年发现赤潮16 次,累计面积约741 平方公里。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但珠江口等近岸河口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平较差。2012年双拖作业监测船在粤东、粤西、珠江口和北部湾等沿海四大渔场,平均渔获率为367.2kg/h,保持在近二十年来的较高水平,近海渔业资源快速衰退的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渔业资源量逐年有所增加。【2】近年来,广东省为探索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途径,提升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多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走出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和谐道路。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情况
2.1人工鱼礁建设工程
通过实施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议案,广东省已建成人工鱼礁区39 座,正在建设11 座,投放报废渔船88 艘、混凝土预制作礁体(沉箱)73152 个,礁体空方量达3997 万立方米,礁区核心区面积28268 公顷。【2】人工鱼礁是人为设置在海中的构造物,可为海藻繁殖、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创造更加有
利的人工的栖息场所,同时人工鱼礁的建设使重要渔场的拖网生产受到限制,可有效阻止以底拖网为主导致的毁灭性捕捞生产。广东省人工鱼礁区集鱼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采用资源增殖评估方法和海洋牧场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模型进行计算,2012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30亿元(包括捕捞收入、养殖收入、旅游收入等),生态效益达到16亿元(包括水质净化调节、生物调节与控制、气候调节、空气质量调节等)。人工鱼礁建设工程结合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成为既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又能促进渔区渔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2.2保护区能力建设工程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步伐,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等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截止2012年,广东省已建海洋与渔业保护区104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海洋公园3个。【2】特别是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惠东海龟、徐闻珊瑚礁和雷州珍稀海洋生物这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在持续加强,珠海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已建成海豚救护中心,并成功接收一只因迷途而进入佛山的老年雄性中华白海豚,对其进行诊疗和救治,未来还将建设白海豚救护保育基地,为白海豚的繁殖保育以及野化提供场所和科研平台。惠东海龟保护区整合海龟救护中心、龟鳖园、实验室等资源与设施,成立了“广东省水生动物救护基地”及“全国海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并实施了保护区的监视监控工程。2012年孵化小海龟806 只,海龟种群数量总体上保持平稳态势。雷州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正实施珍稀动物救助养护池、白蝶贝资源修复海上试验基地等综合能力建设工程。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实施珊瑚礁繁殖中心工程,并与雷州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共同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建设。通过保护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升了保护区管护、救助、繁育、科研、监测、宣教等能力,有效保护了保护区内的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促进了保护区辐射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
2.3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
近年来广东省开展品清湖、流沙湾等海岸带综合整治试点工程,推进珠江口海域、考洲洋等环境整治修复示范工程。具体的整治修复内容包括:
海岸带污染治理。通过排污治理、垃圾清除以及清理海域内废弃和非法养殖设施,减少海洋污染物。通过退养还海、退养还滩、海底清淤和底质改造等使近岸水文动力条件提高,自净能力增强,从而改善海洋环境质量。
红树林、珊瑚礁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红树林、珊瑚礁、海岸湿地和上升流并称为地球上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四大海洋自然生态系统。【3】红树林和珊瑚礁的消浪护岸功能可提高抵御台风能力,有效保护海堤免于冲毁;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包陷”功能,可将污水中的典型有害藻类“包陷致死”,无数细小的珊瑚虫也从海水中吸收N、P等植物营养元素,从而防止海水的营养化,减少赤潮发生。这三类生态系统也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之所和充裕的食物,围绕这三类生态系统生存的海洋生物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通过对红树林、珊瑚礁和滨海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大大提高了海岸带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平衡,各种海洋生物也得到更为自由广阔的生存空间。
岸线整治和生态景观恢复。对海岸侵蚀破损等情况较为严重的岸段进行修筑防波堤护岸等构筑物保护岸线,对海岸淤积情况较为严重的岸段进行清淤疏浚,从而提高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保护沿岸生命财产安全。对位于海滨城市和旅游区具有开发潜力的海岸和海域,进行科学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通过放生台、亲水平台、景观长廊、滨海广场等海岸景观建设,营造适宜居民和游客亲水的海岸环境,整体提升海洋景观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公众的海洋生态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问题和建议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是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相关工程的工程技术研究,攻克技术难点,如生物修复技术,淤泥质海底人工鱼礁技术等。同时需要提高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转化率,大力培养从事相关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尽快制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相关建设标准、设计施工规范以及评价指标体系,让相关工程的实施系统化规范化,也可有效降低项目实施风险,节省工程投资。
严格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前期可行性论证工作,防止保护和修复工程反而污染和破坏环境。制定可定量分析的绩效考核指标,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持续监测,并完善后期养护和管理制度,保障工程的实施达成保护和修复目标,产生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强调努力探索海洋强省建设.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gdgk/gdyw/201303/t20130314_176110.htm 2013-3-14.
[2]2012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网站http:///index.php/Catagories/view?id=173376 2013-5-20.
[3]林鹏.中国红树林湿地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J] 中国工程科学2003.5(6):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