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以趣字为先、乐中求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应以趣字为先、乐中求知
【摘要】“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趣——理所应当成为我们数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寓教于乐,让情与趣溢满课堂,让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更有意义。可以说是我们小学教师执教的永恒追求,而“情景导入、探索新知、课间活动、多样练习”不失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激趣教学的重要途径。【关键词】特定情境;乐学;多样练习;生活经验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相对深奥与枯燥的学科,要想让学生乐学、好学,让数学课堂蕴含“情趣”,充满生机,则必须趣字为先,通过“情境导入、探索新知、课间活动、多样练习”引导学生乐中求知。
一、注重导入情境的创设,变无趣为有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好的开端也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情趣导入尤显得重要与必要。因而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句诱发情感的导语,一首悠扬的乐曲、一幅简洁的小画、一段优美的录像等等,只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相关经验产生共鸣都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并为下面的认知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一课时,课前我准备了很多球体、圆柱体、正方体等物体,课始我让学生观察这一堆堆的物体,看一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在生活中你看到
过他们的影子吗?导入情境的创设,使无趣的课堂变成有趣的课堂,这些有趣的实物及联想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让每个学生都能以愉快、好奇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为轻松进入“主题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增加课堂体验的经历,变“要知”为“乐知”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他所传授的新知就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可见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何等的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是真正最大限度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要想让学生乐学、善学就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在大胆尝试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和探索的欲望,才能找寻到更大的学习乐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美丽的花边”一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组漂亮的剪纸图案,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最后通过他们具体的动手操作将所学知识更牢固的记忆在脑海里。在欣赏和操作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不仅更具魅力而且更有实效。
再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这课内容时,我将事先准备的实物教具“苹果”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苹果上,提出问题:“现在有四个小朋友都想吃这个苹果,你能
帮他分一分吗?可以怎么分?随便分吗?”等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引导到新知识上来。在认识分数的同时还要不忘强调“平均分”。最后教师小结: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刚刚同学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四分,所以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四分之一。我们可以用分数四分之一来表示。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通过平均分,要求学生分别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学生首先通过直观的感知,初步认识分数,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最后经过反复的操作进行巩固。让学生逐渐内化了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这比死板的告诉学生或者一味的强调,学生印象应更为深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等新知的探究中,变得更为主动、自觉。
三、关注课间活动,变“枯燥”为“生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管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但有了“活动”这一纽带,既保证了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也让学生的大脑得到了调节与放松,从而持续保持着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我以学生喜欢的“精美图片”为主题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美丽图片的欣赏和设计,让学生感受学习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在第二课时中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贴在自己的课堂作业本上,即对新知识进行了趣味巩固,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使本节课
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使知识的发现过程更加丰富。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四、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变“书面”为“现实”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标准实验教科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时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的挖掘教材中所能呈现的生活情境,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有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巩固练习中我通常会设计一系列层次突出、难易得当的练习,配合一连串生动活泼的情境小故事作为串联点,让学生轻松巩固了新知,也领悟到了“数学源于生活这一道理”。比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亲身体验了100米有多长、800米有多长、1000米有多长等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一千米的长度,为下面的新知做好铺垫。又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章内容时,我让每个学生课前都准备了一个不同年份的日历,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发现不同
年份的年历中年月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布鲁诺也曾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些名人的名人名言和理论思想进一步的证明了“趣字为先、乐中求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参考文献】
[1]陆李华.《谈体验学习》.人教网.2008年11月28日
[2]王林、李继海.《小学数学备课手册》、《中国教育报》.2003年7月24日第7版
[3]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1日
[4]赵丽琼.《成才之路》.2009年第十三期
[5]盛大启、赵文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