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学设计学案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学设计学案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1、能从光照图‎中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3)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2、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实例分‎析生活当中‎的地理问题‎(1)确定地方时‎;(2)确定地理纬‎度;(3)影子的长短‎变化与方向‎;(4)楼间距与楼‎高、太阳高度的‎关系;(5)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解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教材正是抓‎住这两点来‎分析,教材设计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以及读图思‎考题,让学生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以‎及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情况。

2、学时:2学时3、知识结构先学习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再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涉及两个变‎量,一个是所求‎地地理纬度‎,一个是太阳‎直射点纬度‎,根据两个变‎量得出两个‎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

学习了太阳‎高度角,就要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教材重难点‎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但对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上‎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提问、读图、析图、绘图等将新‎旧知识搭桥‎,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困难‎。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了解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演示,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增强学生画‎图能力,总结规律的‎能力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1.3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

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会简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探究知识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体会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四、教学方法图例分析,自主探究归纳,小组合作讨论五、学生分析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小黑板等,给学生分发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学校行政楼一侧停的车多还是教学楼一侧停的车多,为什么?(二)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当地地方时为12时,白昼的一半。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问题探究1】由学生总结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学生归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教师点播]时刻确定,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即确定,此时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确定一点,让太阳直射点作回归运动,观察在直射点运动过程中,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高中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教案

高中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教案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编写:刘龙华审核:陆其勇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教学要求①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难点)教学过程填写下表中的空白部分:1、阅读教材P16 内容,明确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并图示说明。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叫做。

2、读如下表格,你能否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如下关系:点所在纬度|(即900-纬度差----同半球相减,不同半球则加)。

3、结合前面所学,借助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讨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由于的存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作运动,所以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也不断在随之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4、变化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和作有规律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从直射点向递减。

所以: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②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值;反之,达最值。

阅读课本“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可知:①夏至日时: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地区达最小值;②冬至日时: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地区达最小值;③二分日时: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练习巩固第一课件网1.下列现象不属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A.昼夜交替B.地方时C.太阳高度的日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 6月22日,有关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B.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C.赤道以北至北回归线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D.仅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3.冬至日时,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4.地球上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B.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的地区C.南回归线以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D.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地区5.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 )A.北方平原多,土地宽广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C.北方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比南方小D.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比南方更需要阳光6. 6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方位于 ( )A.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B.北回归线与北极之间C.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7. 读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状况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有数字①的虚线是。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教案名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目标:通过探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了解太阳高度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数据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要点:1.太阳高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地球的自转和其对太阳高度的影响。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资源:地球仪、两张纸、直尺、铅笔、直尺、图表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问题:“你有没有观察到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有所变化?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太阳的高度发生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学习目标:“通过探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太阳高度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二、观察与实验(30分钟)1.演示实验一:太阳高度测量方法-制作一个太阳高度测量仪:将一张纸剪成窄而长的条状,竖直插入直立的另一张纸中,并在底部固定。

-把太阳高度测量仪放在阳光下,通过移动纸条观察和测量太阳的高度。

-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太阳高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2.探究实验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三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例如一周或一个月),每天在正午观察太阳的高度,并记录数据。

-学生可以使用地球仪来推算太阳高度的变化。

每天正午时,通过测量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与天赤道的夹角,计算太阳的高度。

-将观察和测量的数据整理成图表,并就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三、数据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数据,通过观察图表和测量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正午太阳高度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什么因素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太阳的高度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2.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并共同总结出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四、知识拓展(15分钟)1.通过回顾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2.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解释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五、总结反思(5分钟)1.简要总结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最高点出现在正午。

1.2地球的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教师版)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的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教师版)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1

20232024学年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 教师版)【学习目标】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清单】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1 )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 2 ) 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 )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①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 2 )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①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 赤道以南地区达到全年最小值;③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赤道以北地区达到全年最小值。

【课上检测】3 月21 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 时测得太阳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 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这天3 月21 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A.30° B. 50° C. 60° D. 90°2 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A. 30°N,105°EB. 40°N,105°EC. 30°N,135°ED. 40°N,135°E 下图中M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此日浙江省金华市(约29°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A.27°B.80°C.58°D.66°34′4.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N~90°N°S~90°SC.0°°N之间D.0°°S之间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教案标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因;2. 掌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方法;3.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太阳的变化,如早晨、正午和傍晚太阳的位置有何不同;2. 提问:你认为为什么太阳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高度?请思考一下。

知识讲解:1.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并强调地球自转导致了太阳的日常变化;2. 介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因:地球自转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从而影响正午太阳的高度;3. 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测量仪器(如测角仪)或简易工具(如竖杆和影子测量)来测量太阳的高度。

实验设计: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以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地点,并在相同的时间(正午)进行观察;3. 学生可以使用测量仪器或简易工具来测量太阳的高度,并记录下来;4. 实验时间可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以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2.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寻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否与季节有关?如何解释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讨论;2. 教师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3. 引导学生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这一变化进行日常生活或农业生产?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与太阳高度变化相关的问题,并进行实验或研究;2. 学生可以设计其他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并比较其准确性;3.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太阳高度与气温、日照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时的参与度;2. 学生提交的实验记录和分析报告;3. 学生对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

2.0.5 太阳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案)-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2.0.5 太阳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案)-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2024高考一轮考点帮2.1 基础知识五太阳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考点解读】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转和公转,全球各地的太阳方位及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

从时间尺度来看,可以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的尺度进行探讨。

从认知层面来看,先论述方位再分析高度变化有利于过程性认知。

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特别是正午太阳高度)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较大,要探讨其在影响与应用。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某地周年日出、日落方位及正午时的方位,从而推断周日视运动轨迹;2.知道在周日视运动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能从空间分类探讨其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时间变化;3.掌握太阳高度角的应用:如影长的变化、房屋的朝向及间距等。

【教学过程】一、基础检验(一)太阳方位1.太阳方位的周年变化(1)日出、日落方位太阳方位在昼半球中讨论,起于晨线,终于昏线。

【探讨】绘制出太阳光线(并找出直射点),说出图中A、B、C(或D)三地的日出日落方位?【情况一】时间:。

【结论】(直射点),日出;日落;极昼地区。

【情况二】时间:。

【结论】(直射点),日出;日落;极昼地区。

【情况三】时间:。

【结论】(直射点),全球日出;日落。

(2)正午太阳方位分地区讨论: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③回归线上,除直射外,北回归线均在;南回归线均在;④回归线之间,可南可北,具体要通过日期等信息推测此时直射点所在纬度与该地纬度的相对关系。

2.太阳的周日视运动(1)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的过程。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是建立周年视运动的基础上,利用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三点绘制周日视运动轨迹。

下图的绘制为平面图。

(2)全球各地的周日视运动①非极昼地区【北半球夏半年】方位变化:【北半球冬半年】方位变化:【二分日】方位变化:考试时有时会出现立体的视运动图,日出日落方位容易辨认,南北最主要看观察者穹顶与太阳方位的关系。

②极昼地区的“日不落”极昼极夜地区的轨迹图识别核心要点:①最高点为时,最低点为时,0时代表;②轨迹从最低点的正南(或正北),经东而后再西绕地一圈,因此极地视运动轨迹是。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教案标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因和规律。

2. 掌握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和工具。

3. 分析太阳高度变化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 太阳高度测量仪器(如测角仪、直尺等)。

3.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轴倾角,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高度是否相同,以及高度变化的原因。

探究:3. 展示一个太阳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解释太阳高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4.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使用太阳高度测量仪器测量当天的太阳高度,并记录结果。

5.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讨论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并总结规律。

拓展:6. 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向学生展示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如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轴倾角等)。

7.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太阳高度变化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等)。

巩固:8.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对太阳高度变化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掌握。

9.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太阳高度变化的认识和观察。

评价:10.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太阳高度变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1.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册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和工具的掌握程度。

12.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拓展活动:13.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高度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14.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撰写观察报告,分享自己对太阳高度变化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延伸:15.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自转、公转和轴倾角对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拓展学生对天文学知识的了解。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新人教版)

第4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目标任务一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视运动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太阳视运动(二分二至日)①图示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太阳东升西落,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值。

②尝试判断:A代表冬至日,B代表春分、秋分日,C代表夏至日。

判断理由: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3.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规律(1)图中点虚线表示北极点,长虚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实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2)北极点上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出现极昼,其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并且极昼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

秋分至次年春分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出现极夜,其中冬至日极夜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南极相反。

(3)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地区由于有两次直射现象,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有两次可以达到90°,并且最小值不低于43°08′。

[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高一地理教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一地理教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案设计教材版本:中国地图出版社学科:高中地理年级:高一年级册别:必修一章节:第一章第三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国学经典故事学习让学生了解大气温度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太阳高度角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小儿对话视频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影响温度因素的分析,以及动画视频动态地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和了解国学经典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生活、关心生活;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演示法。

教学重点:分析并掌握太阳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太阳高度角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投影】播放经典《两小儿辩日》的视频。

【教师讲述】一小孩认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因为太阳刚出来时看上去像车盖一样大,中午却像个盘子,这符合“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的生活经验。

另一小孩则认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因为太阳刚出来感觉温度较为清凉,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也符合“近时热而远时凉”的生活经验。

到底是早晨太阳距离我们近呢?还是中午太阳距离我们近?一代圣人孔子当时无法判断,但运用现代物理学和地理学知识可以很好的解释。

【播放动画】地球公转运动动画,标出近日点、冬至日、远日点、夏至日。

【教师讲述】实际上,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亿公里,从一年来看,地球公转到夏至日和远日点时距离太阳远一些,而公转到冬至日和远日点时距离太阳近一些。

就一天而言,每天上午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离我们的距离虽有略微变化,但这种距离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认为距离是一样的。

【提问】那为什么早上的太阳看起来更大如车盖,中午却小如盘子呢?【切换投影】一天中太阳运行变化图【教师讲述】这种现象是物理学中的光渗作用。

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正午太阳高度(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程标准: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1. 通过演示,知道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2. 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导入】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购买了一套住房。

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阳光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院内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他分析一下原因吗?【新课讲解】【自主学习】一、太阳高度角(1)概念: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如左下图所示。

(2)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的变化:何时最大,何时最小?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是?指导学生观察一天当中何时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小结:二、正午太阳高度【活动探究】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地方时是12点的太阳高度。

2、指导学生在光照图上绘制地球上某一天某一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并请一位同学给大家示范。

方法:(1)找出地方时是12点所在的经线。

(2)画出地平面(垂直于地球半径)(3)画出直射光线,做直射光线的平行光线夏至日,A、B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较A、B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得出结论: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时让学生观察在二分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结论:正午太阳高度角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指导学生画出A点在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

观察A点在不同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结论: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小结:(1)同一时刻的纬度变化规律节气 规律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分日和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规律【学以致用】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太阳高度导学案(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太阳高度导学案(三)

第6讲正午太阳高度导学案(三)一、本课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

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能够表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

3.能够根据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进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4.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素养提升:日晷1.日晷安装常识:赤道日晷晷盘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与地轴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南高北低,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盘分为上晷面和下晷面,晷盘上下两面均标有时间刻度;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动的角度是一致的;晷面与底座的夹角 = 90 当地纬度晷针与底座的夹角 = 当地的纬度如,若图中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为49°,日晷指针阴影与图中虚线完全重合时北京时间为12:12,则日晷所在地的经纬度为:A.(49°N,120°E)B.(41°N,117°E)C.(49°N,117°E)D.(41°N,121°E)2.根据影子方位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向移动:①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附近;②当太阳位于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指示着当地的正午时刻;③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针影依次指向、、各个时辰;3.晷面应两面都有刻度春秋分及阴雨天气,日晷无法指示时间;春分日到秋分日之间,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秋分日到春分日之间,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知识检测】1.赤道式日晷晷针指向北极星附近,其目的是①调整晷盘的方向②调整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③减少日晷计时的误差④调整晷盘和晷针之间的夹角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赤道式日晷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θA.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B.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C.随纬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D.随纬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3.一年中利用晷盘北侧面观测的时间段应当是A.冬至—次年夏至B.夏至—冬至C.春分—秋分D.秋分—次年春分【知识迁移练习】日晷是我国古代根据晷针日影位置来确定时辰的一种仪器,按晷面的摆放角度可分为地平式、垂直式和赤道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案)

东莞市第十高级中学-——地理科组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案)主备人:盛春燕【学习目标】1、联系实际,了解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3、通过读图分析,理解正午太阳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难点】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难点)【学习过程】一、(正午)太阳高度 1、基础知识检测1)阅读教材P21: 与 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思考】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最 (大、小)值出现在正午,即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是各地地方时 时的太阳高度。

2)活动:读右图成下面: (1)填表:(提示:填>、< 或 = )结论1:同一纬度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 ; (2)此日太阳直射 ,日期是 ,这一纬度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 结论2: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3)B 点比D 点正午太阳高度 (大、小), (B 、D )点离直射点近;结论3:距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 ;距离直射点越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ABC太阳高度0° 0° 0°正午太阳高度ABCD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读右图1:此日为北半球的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 (纬线),其正午太阳高为 ,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1图2 图32)读图2、图3,完成:①图2日期为 ,太阳直射 (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 (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结合图2和图3,此时,A 点离太阳直射点最 (近、远),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小)值;此日,B 、C 两点离太阳直射点最 (近、远),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小)值;【总结规律】1、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小)值,相反,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小)值;2、结合图4,回答: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 (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其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 值,相反,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值;图4ABC【随堂训练】1.正午太阳高度是()A.一定大于0° 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C.一定是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获得太阳辐射相同 D.日出、日落区时相同3.有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B.正午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C.正午太阳高度就季节变化而言,赤道以北的纬度,每年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 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D.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两次4.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A.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B.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C.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D.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5、地球上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B、南、北回归线分别到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C、赤道附近地区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学生观看某地一年正午太阳位置视频。
让学生对正午太阳有初步认识,并且产生疑问,提问:为什么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并不一样,有什么变化规律。
概念
1.阐述太阳高度角概念,引出正午太阳高度。
2.立体图上展示太阳高度因地球曲面而变化。
1.让学生分别从平面和曲面理解太阳高度的定义,以及某时刻全球太阳高度的规律和成因。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
1.分别展示正午太阳高度在二分二至上,在直射经线上太阳光度的变化。
使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讲解具有代表性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推出中间的变化过程,避免平铺直叙,增加难度和浪费时间。
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1.将正午太阳高度分类,分成回归线内外。教师将规律分成三点讲解。
1.将地区分成两类来讲解正午太阳高度在时间上的变化,降低难度,易于理解,让学生易学易懂。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授课教师姓名
单位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2.理解一年里正午太阳高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午太阳高度在空间上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在时间上的变化
难点
1.正午太阳高度在空间上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在时间上的变化
一天内太阳高度的变化
1.展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内太阳运行的轨迹。
2.学生活动:总结描述二分二至日太阳升起,正午,日落的位置。
此处需将知识点简化,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行观察总结即可。
个人想法:本节知识对于学生艰涩枯燥,这节课最需要做的就是将降低该知识的难度,我通过以下方法讲授该课:1.将知识归类,分地区,分时间,知识分点阐述。让学生心理可以建立知识体系。2.根据学生情况设置探究活动,以学生发掘为主。3.精简知识要点和规律,让学生可直接带入知识验证,用尽量少的文字来理解、描述更多的规律。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教学设计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教学设计
4.提供三角形底边和底边两角思维来辅助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图中保留正午太阳高度和直射。
1.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公式理解上的痛点,暗示学生集中精力。
2.学生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图像显示的意思。
3.三角形表示直角关系,让逻辑思维不够好的同学使用形象思维来理解公式。
练习
两个可以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的练习。
巩固方法
太阳能板的架设
运用简单的数学角度关系,让学生理解太阳能板的夹角加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90°。
将问题转化成简单易懂的直角关系。
练习
架设太阳能板的练习。
巩固方法
楼间距
楼间距为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数学三角函数可求。
将楼间距问题转变成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练习
山东济南高楼楼间距的计算
巩固方法
难点
1.正午太阳高度公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回顾
列出太阳高度公式,并列出详细重庆二分二至日计算过程。
1.回忆正午太阳高度公式。
2.列出详细公式辅助后面的两个问题得理解
正午太阳高度公式
1.教师提出同学们对公式理解的2个难点。
2.教师结合三个算式解释2个难点。
3.教师运用动图,展示直射点在地球曲面上移动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进而推导出正午太阳高度加上纬度差等于90°。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授课教师姓名
单位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
2.能正确利用太阳正午太阳高度公式,铺设太阳能板和计算楼间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一、预习目标1.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二、预习内容根据课本梳理基础知识㈠、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太阳高度角定义:正午太阳高度: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两种情况:⑴回归线以外(假如为40°N)则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⑵回归线之间:直射某地时,。

具体过程如10°N。

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一年中有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北纬23º26’之间的,当直射点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赤道与南纬23º26’反之。

【同一时刻】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如:,当太阳直射北纬23º26’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当太阳直射南纬23º26’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举例学生练习:】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10°N,北京( 120°E 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亚马孙河口(50°W 0°)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注意:正午太阳高度只与纬度相关与经度无关】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思考练习】北京的热水器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是节气?最小夹角为是节气,一年中调整的最大幅度为。

试推出。

【课下作业:】见学案:30°N处,楼高为25米,楼距为25米,则一年中约有几个月挡住太阳光?课内探究学案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此纬线向南北方向递减。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正午太阳高度学案
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编写:刘龙华审核:陆其勇
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
教学要求
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难点)
教学过程
填写下表中的空白部分:
1、阅读教材P
内容,明确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并图示说
16
明。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叫做。

直射点所在纬度|(即900-纬度差----同半球相减,不同半球则加)。

3、结合前面所学,借助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讨论分析正午太阳高
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由于的存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作运动,所以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也不断在随之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4、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和作有规律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为,从直射点向递减。

所以: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值;反之,达最
值。

阅读课本“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可
知:
①夏至日时: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一年中最大值,地区达最小值;
②冬至日时: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一年中最大值,地区达最小值;
③二分日时: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练习巩固第一课件网
()
A.昼夜交替
B.地方时
C.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 6月22日,有关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
()
B.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C.赤道以北至北回归线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
D.仅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3.冬至日时,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4.地球上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的地区
C.南回归线以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
D.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地区
5.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 )
A.北方平原多,土地宽广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比南方小
D.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比南方更需要阳光
6. 6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方位于
( )
A.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B.北回归线与北极之间
C.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7. 读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状况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数字①的虚线是。

(2)图中标有数字②和③的两条线(面)所形成的夹角,叫
做。

(3)图中④、⑤、⑥、⑦四个地点中,在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低值的地点有。

(4)图中④、⑤、⑥、⑦四个地点中,此时正处在黑夜中的地点
有。

(5)从这一天到次年的1月初,地球运行到了一年中公转速度较
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