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脾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为疾病早期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肝胆胰脾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和代谢器官,其影像诊断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肝胆胰脾的影像学基础、常见病症与检查方法以及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肝胆胰脾的影像学基础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在人体内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同时彼此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代谢器官,胆囊则储存和分泌胆汁,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关键作用,而脾脏则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
影像学在肝胆胰脾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诊断的依据。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超声、CT和MRI等。
常见病症与检查方法肝胆胰脾的常见病症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胰腺炎和脾肿大等。
针对不同的病症,医生会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例如,超声检查常用于诊断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CT则可以诊断肝癌和胰腺癌。
影像诊断技术B超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的形态和病变情况。
CT通过X射线的断层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位置。
MRI则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器官进行详尽的成像,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
此外,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也为肝胆胰脾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结论医学影像学在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发现早期的病变,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在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医生能够结合多种影像模式,对疾病进行更精确的诊断。
常见肝胆胰脾影像诊断
5.肝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5.肝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临床表现】 一般无临床症状。 达到一定大小时,出现腹部肿块。 肝区胀疼不适。 据统计,极少数肿瘤发生破裂导致肝内 或腹腔内出血,此时,死亡率可高达 80 %。
5.肝血管瘤
【病理】 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多发者占 10 %左右。 大小各异,小者为数毫米,大者可达10cm以上, 超过5cm,称为巨大海面状血管瘤。 肿瘤内有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 的血 管内皮细胞。血窦内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呈 海绵状结构。内充满鲜血。 肿瘤内可以有血栓形成,也可以有钙化。
㈣ 肝脏外伤
⒈病因 肝损伤与平时、战时均可发生。分为: 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
㈣ 肝脏外伤
⒉病理 ①被膜下破裂 ②中央性破裂 ③完全性破裂
㈣ 肝脏外伤
3.临床表现 ①有上腹部外伤史 ②上腹部疼痛,腹胀,及全腹疼痛。 ③出血性休克。 临床因受伤方式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轻重 也不同。
㈣ 肝脏外伤
㈡肝血色素沉着症(hemachromatosis)
㈡肝血色素沉着症(hemachromatosis)
⒌诊断与鉴别诊断 该病影像诊断有特征性 诊断较易明 确 特别注意 肝癌 肝硬化与该病并存
㈢肝脂肪浸润 脂肪肝(Fatty Liver)
⒈病因 脂肪肝为肝脏的代谢和功能异常, 由肝内脂肪过度积聚所致
5.肝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前言影像学在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肝胆胰脾影像学是临床中经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之一。
本文将从四方面介绍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的相关内容。
肝影像诊断学肝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其影像学检查简单、快捷、易于接受,成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肝影像检查常见的肝影像检查有超声、CT、MRI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其优点是安全、准确、灵敏,适合于肝脏等器官的基础性评估。
CT检查是一种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对软组织、骨和血管等进行3D成像的检查方法。
CT检查还可通过对比剂增强进行增强扫描,对肝脏颗粒度、肝门静脉等血管情况有更加明确的表现。
MRI是一种强磁场和变化磁场中的物质从低能级转移到高能级的过程对组织的特征进行成像的方法。
MRI不使用放射线,对肝脏硬度较小的病变有更好的诊断效果。
肝影像检查的应用1.评估肝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如肝硬化、脂肪肝、肝炎等。
2.判断肝区域的广泛性病变。
3.观察肝内肿瘤和肝外转移瘤等。
胆影像诊断学胆是肝脏分泌的胆汁的储存、转运和排泄的器官,胆影像学检查是胆疾病确诊的重要检查手段。
常见的胆影像检查胆影像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
超声是胆道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常用于胆囊结石、胆石症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CT检查在胆疾病检查中应用较多,能够明确胆道病变的范围和性质,观察肝、胆及胆囊和其他内脏器官等情况。
MRI能够明确炎症和梗阻导致的胆管扩张,可对癌变的胆管结构进行成像分析。
胆影像检查的应用1.评估胆囊、胆管等组织的大小、形态、位置和密度。
2.诊断胆结石、胆管结石等胆道出口阻塞疾病。
3.评估胆管系统的肿瘤或炎症等疾病。
胰影像诊断学胰腺是一种位于上腹部的消化器官,负责产生和分泌消化酶和荷尔蒙,其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胰腺的结构、形态和功能。
常见的胰影像检查胰影像检查包括超声、CT、MRI以及ERCP等。
超声检查是检测胰腺发生的肿瘤和胰腺炎等的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表现胰腺、十二指肠和胃部壁的移动,可获得有关胰腺位置、大小和容积的信息。
肝脏胆系胰腺与脾脏的影像诊断通用课件
密度均匀
正常胰腺的密度均匀,与周围组 织界限清晰,无异常密度影。
胰管无扩张
正常胰腺的胰管无扩张,管径不 超过3mm。
胰腺病变影像表现
形态改变
病变引起的胰腺形态改变,如 肿大、萎缩、局限性隆起等。
密度不均
病变部位胰腺密度不均,可出 现低密度或高密度影。
胰管扩张
胰管扩张是胰腺病变的常见表 现之一,管径超过3mm。
通过定期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病情进展或好转。
THANKS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实 质密度可能会出现不均匀, 表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灶。
肝肿大或缩小
病变可能导致肝脏体积增 大或缩小,与正常肝脏大 小形态有差异。
血管纹理异常
病变可能引起肝脏血管的 异常改变,如扩张、狭窄 或扭曲。
肝脏影像诊断临床意义
协助诊断肝脏疾病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 肝脏的异常表现,为临床 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椭圆形,管壁光滑。
胰腺
轮廓清晰,形态规则,实质回 声均匀,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
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实质回 声均匀。
胆系病变影像表现
胆囊结石
胆管扩张
胆囊内出现强回声团块, 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肝内外胆管扩张,管壁 增厚、毛糙。
胰腺炎
胰腺体积增大,形态饱 满,实质回声减低,主
胰管扩张。
脾脏病变
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 常,实质回声不均匀。
淋巴结肿大
胰腺病变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 表现为区域性淋巴结增大。
胰腺影像诊断临床意义
诊断胰腺疾病
通过影像诊断可以确诊大部分胰腺疾病,如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监测疗效
治疗后通过影像诊断可以监测治疗效果,评 估病情变化和预后。
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肝、胆、胰、脾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为保障人体正常代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增进对肝胆胰脾的认识并为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便利的过程中,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平片、CT、MRI、超声、放射性核素等。
X线检查比较简单,可以快速检测异常病灶。
但其局限为检查区域较小,只能识别结构明显的病灶。
CT检查具备灵敏度高,扫描快,检查范围广泛,可以准确鉴定病灶大小和位置,具备高度准确性,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
MRI检查无辐射性,在检测神经系统和软组织病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中心城市医院的价格较高。
超声检查无辐射性,对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组织的检查效果也较好,但其缺点是操作者依赖性较强,探头接触面积较小,需要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放射性核素检查一般适用于甲状腺病、骨病、心血管疾病等。
肝脏影像诊断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是身体代谢活动的中心之一。
MRI和CT扫描是肝脏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方法,这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检查供血动脉、门脉及肝内胆管的各个部位。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积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信息,帮助尽可能地获得更加准确的肝脏影像,判断病变是否具有恶性特征。
胆囊影像诊断胆囊是一个储存胆汁的器官,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超声检查是目前检测胆囊的最佳方法。
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快速显示胆囊内的石头和胆汁淤积,也可以确定胆囊的大小和形态,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胆囊的病变情况。
胆囊癌仅占恶性肿瘤的1-2%;但是所有胆囊结石患者中,70%存在胆囊癌的变化,因此超声检查应该成为每位患者必须进行的检查方法。
胰腺影像诊断胰腺是人体分泌生命必需激素和消化液的重要腺体之一。
常用的胰腺影像学诊断包括X线检查、CT、MRI、超声等。
其中,CT和MRI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胰腺疾病的影像方法。
对于胰腺的肿瘤、胆管炎、胆囊癌、胃肠癌的淋巴转移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肝胆胰脾影像学
肝海绵状血管瘤
MRI表现:T1均匀性稍低信号,T2随回波时间 (TE)延长,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递增
T1W
T2W
肝血管瘤 MRI
肝脏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造影: 实质其瘤体内出现“血湖”,呈爆玉米 花 状染色,出现早,消失晚,无肿瘤血管和动静 脉短路。
肝脏疾病的CT表现
原发性肝癌
平扫大多数呈低密度,部分可为等密度 或高密度;肿瘤可为单发、多发也可 为巨块形,较大肿瘤中心可坏死呈低 密度,也可发生出血呈高密度。肿瘤 边缘可以不清楚,也可边缘清楚包膜 完整
肝脏MR检查
禁忌证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检查部位邻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人 物 3.使用带金属的各种抢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4.MRI造影剂有关的禁忌证 并发症 MRI造影剂有关的并发症
肝脏正常MRI表现
横断面解剖同CT 肝实质信号均匀,强度中等,略低于 脾脏和背部肌肉 肝外和肝内静脉信号流孔,显示良好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Presurgical topography information
& vessel assessment
胆石症 – 胆囊阳性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总管结石
胆石症 – 胆囊、胆管结石
右中上腹钙化影鉴别
胆囊结石
腹腔淋巴结钙化 输尿管结石
胆囊炎
急性:胆囊常不显影 慢性:
1. 胆囊不显影 2. 显影淡、延迟、轮廓不清 3. 收缩功能不良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物。
肝脏与胰腺的关系
肝脏和胰腺通过胆管相互 连接,胰腺分泌的消化酶 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 与胆汁共同参与食物的消
化过程。
肝脏与脾脏的关系
肝脏和脾脏在免疫调节方 面有密切的联系,两者共 同参与对病原体和衰老红
细胞的清除。
02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提供直观的解剖结构信息
医学影像学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胆胰脾 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 变位置和范围。
协助鉴别诊断
通过观察病变部位的特征性表现,有 助于医生鉴别肝胆胰脾的良恶性肿瘤 以及其他疾病。
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 病变部位的生长情况、治疗效果以及 复发情况。
为治疗提供指导
胆道疾病
胆囊炎
胆囊炎时,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 壁增厚,胆囊内胆汁淤积或结石 。
胆结石
胆结石时,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 或胆管内强回声团块,可随体位 改变而移动。
胰腺疾病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时,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 肿胀,密度不均,胰周炎症渗出。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时,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 萎缩,钙化,胰管扩张。
医学影像学的应用与分类
诊断
通过观察病变部位的结构和形态变化,协 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监测
对病变部位进行定期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
手术导航
在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图像,帮助医生精 确操作。
医学影像学分类
X射线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 像、核医学成像等。
医学影像学在肝胆胰脾诊断中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X射线成像 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并在 不同组织中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 ,通过检测衰减后的X射线强度 ,形成图像。
消化系统:肝胆胰脾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肝右、中、左静脉汇入下腔 静脉
门静脉表现为高密度分支影 肝实质明显强化 脾呈均一强化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肝脏的八段分法
4、肝脏正常MRI表现
正常肝组织的T1WI表现为均匀的中等信号,与胰腺信号相 似,稍高于脾脏信号
增强 T1WI动态扫描,肿瘤亦从边缘增强,逐渐向中央扩 展,最后充盈整个肿瘤,形成高信号的肿块
肝海绵状血管瘤(图)
MRI T2WI,肿块表现明显高信号,出现所谓 “灯泡征”
(三)肝细胞癌(1)
【临床与病理】
与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男性较多,症状隐匿; 病理分型: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
(四)肝转移瘤(5)
【影像学表现】 MRI 肝内多发或单发、边缘清楚的瘤灶 T1WI常表现均匀的稍低信号 T2WI则呈稍高信号 25%肿瘤在T2WI上中心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称为 “环靶征” 有时肿瘤周围T2WI表现成高信号环,称为“亮环征”或 “晕征”(halo sign),这可能与肿瘤周边水肿或丰富血 供有关
T2WI肝脏信号明显低于脾脏的信号 肝静脉、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流空效应而T1WI和T2WI均呈
无信号的管状影,但在T2WI上亦可呈高信号;肝内动脉分 支细小一般不能显示 胆管在T1WI上也呈低信号,在T2WI上,由于含有静止的胆汁 而呈高信号
肝脏正常MRI(图)
T1WI上,肝实质中等信号, 与胰腺信号相似并稍高于脾信 号,肝静脉、门静脉及其主要 分支因流空效应呈无信号,充 盈液体的胆囊表现为低信号 (图a~图c) T2WI上,肝组织信号强度明 显低于脾信号,胆囊为高信号 (图d~图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囊肿(hepatic cyst)
先天性最常见,可能与胚胎期肝内胆管和淋巴管 发育障碍有关 单纯性肝囊肿 单发、多发,大小不等 多囊肝 常合并肾、胰、脾等其他脏器囊肿,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囊肿壁薄,多数内衬柱状或立方上皮细胞,外被 以纤维组织包膜,大囊肿可由相邻囊肿相互融 合而成.临床表现与囊肿大小、部位、生长速 度、合并出血或感染而有所不同
增强:脓肿壁环形强化,可呈单环,双环或三环 三环结构—从外到里为水肿,纤维肉芽 组织和炎性坏死组织
肝脓肿MRI表现
脓腔: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脓肿壁:同心环状改变 内层肉芽组织—T1稍低或等信号 T2呈高信号 外层纤维组织—T1,T2均呈低信号
女性,40岁,肝脓肿, 穿刺引流术后半月
肝胆胰脾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肝脏疾病
肝硬化 (liver cirrhosis)
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化, 肝内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 肝结构和血管循环体系改建,晚期 肝脏萎缩变小
肝硬化
病因: 1.肝炎 2.血吸虫病 3.酒精中毒 4.慢性胆道梗阻 5.药物中毒 6.心功能不全 7.营养缺乏
肝脓肿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恰当选择
• CT扫描——肝脓肿首选检查方法,增强扫描主要 用于小病灶或早期脓腔不明显的病灶的鉴别诊断
• MR检查——辅助诊断,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DSA——一般不作首先 • B超——经济方便,随访复查
肝脓肿CT表现
平扫: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圆形或椭圆 形,边界欠清,脓肿壁密度稍高于 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约20%病灶可 见气体或液平
肝硬化
临床表现: 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代偿期—无明显不适或疲乏、腹胀, 肝脾增 大,硬度增加 失代偿期—肝脏逐渐缩小,腹水,脾大,食管静 脉曲张,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
肝硬化
病理: 1.门脉性肝硬化 2.坏死后性肝硬化 3.胆汁性肝硬化
肝硬化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恰当选择
肝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当瘤体大于5cm者, 生长快,可表现为肝大,上腹肿块, 压迫周围脏器出现腹胀、肝区痛、 食欲减退;破裂引起瘤内、包膜 下或腹腔内出血,严重者休克
肝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恰当选择
• CT扫描——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 和鉴别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检查方法
• MR检查——有特征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高于CT
• 早期:肝动脉分支形态正常 • 中期:肝动脉分支扩张、迂曲 • 晚期:肝动脉分支变细、扭曲 • 间接或直接门静脉造影:门脉增粗,排
空延迟,小分支变细,门体侧支循环开放
肝脓肿(liver abscess)
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前者多 见,可单发或多发,多数位于肝右叶 脓肿中心为脓液和坏死肝组织,周围有纤 维肉芽组织包裹和炎症细胞浸润及水肿 典型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寒 战、高热
少数从中央强化或混合强化 快注、快扫、延时
肝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
T1WI—均匀低信号 质子相—均匀稍高信号 T2WI—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增高,
重T2WI像信号更高(灯泡征) Gd-DTPA增强T1WI上变化同CT 瘤内纤维化、囊变部分可致信号不均
肝海绵状血管瘤DSA表现
供血动脉增粗,受压弧形移位(抱球征) 动脉早期血管窦显影,形成血管湖 静脉期染色渐向中央填充,造影剂停留时间长 瘤内血栓不显影
• MR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为主要辅助检查手段 • DSA——可定性诊断,但主要用于栓塞治疗和灌注
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常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中老年 男性多见 早期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可有肝区痛、腹胀、 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发热等,肝脾肿大、 腹水、黄疸、上消化道出血为晚期表现,AFP 升高
肝癌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恰当选择
• CT扫描——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肝癌的首选 方法
肝囊肿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恰当选择
• CT扫描——常用,一般平扫即可定性诊断,1cm 以内因部分容积效应可能漏诊
• MR检查——辅助诊断,诊断极小囊肿、含高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合并出血的囊肿时优于CT
• DSA——一般不用 • B超——“无回声”,初诊和随访
肝囊肿CT表现
1.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境 界清晰,密度均匀,壁薄而不显示,合 并出血或感染时密度增高
• 钡餐造影检查——有无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 • CT扫描——肝硬化首选检查方法 • MR检查——肝硬化再生结节、肝癌的检出诊断价
值优于CT,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显示门静脉血栓 和侧枝循环 • DSA——部分门脉高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 B超
肝硬化影像学表现
肝硬化钡餐造影表现
肝硬化CT、MRI表现
2.增强无强化
3.多囊肝病变形态及性质同单纯性肝囊肿
肝囊肿MRI表现
T1WI—均匀极低信号,边缘锐利.蛋白含量 高或出血时可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T2WI—明显高信号
肝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最常见的肝内良性肿瘤 女性多见 病变可单、多发
肝海绵状血管瘤
病理 : 由扩张的血窦组成,囊腔间有 纤维性间隔,囊腔壁衬以扁平 内皮细胞,肿瘤可发生纤维化、 钙化及血栓形成
1.肝外形改变:早期正常或增大,中晚期缩小 2.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
门、裂增宽 3.肝密度不均匀或减低,再生结节CT相对高密度,
MRI上T1WI一般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4.门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静脉曲张,门脉血栓 5.脾大 6.腹水
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与影像表现可不一致
肝硬化DSA表现
• DSA——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但不常用 • B超——筛查和随访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
平扫: 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轮廓清 楚,密度均匀或内有更低密度区, 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 见钙化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
增强: 1.早期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 与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肝实质密度 2.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中央推进, 低密度区变小 3.延时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时更 低密度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