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构成。

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5、生态系统的类型①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②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逆转,且具有单向性。

2、食物网:食物网是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以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①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②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③转化:光能 有机物中化学能 热能(如蚯蚓、蜣螂、秃鹰等)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分(必要)④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形式:热能2、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结构ppt课件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结构ppt课件
B 形成下列几种营养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乙 A .甲 丙



B.


丙 C. 甲 乙


D. 甲


2019
-
30
4、食物网的特点
1)、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 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二者之间既是 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2)、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 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答案】 C
-
27
3、食物链的特点
1.食物链的起点总是___生__产__者_,终点是不被其 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食物链是指__单__方向的食物连接 食物网是指___多_方向的食物连接
3.同一动物在不同食物链,所处营养级__不__一_定__相__同__
4.同种动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_不__同__的___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 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这种制约可以来 自种间,也变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1).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 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下图中a的数量减少会导致b、c、d、e、f、 g的数量都减少。
-
32
2).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 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 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 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 种内斗争势必加剧,种群密度减小,直至 相对稳定. 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后减,最后 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大
【思路分析】 正确解答此题应从以下2点突破: ①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都是分解者。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明细]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P88—小字)(√)2.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全部的动物和植物也是一个系统。

(P88—旁栏思考)(×)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P90—正文)(√) 4.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P90—正文)(×)5.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P91—正文)(×)6.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P91—正文)(√)7.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P91—小字)(√)8.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P92—练习)(√)9.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P92—正文)(√)(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生产者。

田螺、草鱼是消费者,A、D错误;小球藻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B正确;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是消费者,C错误。

知识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生态系统的概念02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由□01生物群落与它的□03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0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1.组成成分:□解者。

2.各生物成分比较[特别提醒]1.三类“不一定”(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9.3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9.3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

9.3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类群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功能: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

(3)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高频考点一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例1.关于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答案】A【变式探究】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B【解析】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

高频考点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例2.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答案】A【变式探究】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高三第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高三第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与群落
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的特征
种群具有数量、空间、遗传和生态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中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空间特征包括种群的分布格局和扩散方式等;遗传特征包括基因频率和遗传多样性等;生态特征则包括种群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种内和种间关系等。
物质循环的意义
物质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机制,它确保了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不断得到补充,同时将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转化和降解,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能量流动的概念: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它驱动着生态系统的运转。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其中,生物群落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非生物环境包括水、土壤、空气、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总结词
生产者是指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消费者是指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生物,如动物和寄生生物;分解者是指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的生物,如腐生细菌和真菌;非生物环境包括水、土壤、空气、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
群落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的概念
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水、二氧化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物质循环的途径
物质循环的途径主要包括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地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通过生物活动和化学反应将元素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吸收、转化和释放的过程。地质循环是指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物理和化学过程实现元素的循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2/9/2021
判断某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可依据各种生物的有机物总 量、能量或有毒物质富集量等绘出食物链,然后加以判断。 (1)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每一个环节为一个营养级。 (2)对于动物而言,其营养级别与消费者级别并不一致。营养级级别=消 费者级别+1。 (3)分解者不能归入食物链中任何一个营养级。这是由于分解者与动植 物之间不是捕食关系。
12/9/2021
(3)同时占有多个营养级的种群,其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导致另一种群所处的营养级发生连锁 性变化,因为在食物链(网)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且流动的环节越多能量损耗越多,所以该类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 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 种群的营养级升高,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12/9/2021
突破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表现形式
起 点 :生 产 者 终 点 :不 被 其 他 动 物 所 食 的 动 物 (最 高 营 养 级 )
(2)营养级
植 物 (生 产 者 ):第 一 营 养 级 动 物 所 处 营 养 级 级 别 消 费 者 级 别 1
(3)单向性: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
12/9/2021
(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 ①A有三个箭头指出,应为生产者。 ②D有三个箭头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 分解者。
12/9/2021
(1)判断生产者的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 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 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转变成 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

【课件】2024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课件】2024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5. (2021·1月八省联考湖南卷)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草食动 物A、B和肉食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 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0~t1的后期,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最终停止增长, 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 t0~t1后期草食动物A种群数量多,种内斗争加剧;同时肉食 动物C数量增多,导致被捕食的草食动物A数量增多,从而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等。 是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生态系统
存在的基础。
(2)生物群落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生物群落
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 系统的必备成分
× 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2)将秸秆当作饲料喂猪,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作燃
× 料,调整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 )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例1.(2015·海南卷28节选)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 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2)t1~t2时,B的种群数量上升,原因是A种群的数量下降后 可为B种群的生存腾出更多的___生__存__空__间__和__资__源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A的种群数量增加引起C的种群数量增加, C的种群数量增加又会抑制A的种群数量增加,这属于生态系 统的_(__负__)__反__馈____调节。 (4)以上分析说明,捕食关系的存在能有效调节种群数量和生 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__稳级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中,一部分能量用 于呼吸消耗,余下的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即积累的 能量。

【课件】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

【课件】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

思考1:分析食草昆虫减少对食草鸟的影响
思考2: 1.大鱼全部捕杀,短时间磷虾的数量变化? 增加 海豹数量变化? 减少 虎鲸数量变化? 基本不变
2.较长时间内虎鲸、企鹅、磷虾的数量变化?
虎鲸数量增加;企鹅数量减少;磷虾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2.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则蜘蛛数量的变化是( )
(1)单向流动的原因?①食物链中捕食关系不可逆转②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不能重复利用 (2)逐级递减的原因?每个营养级能量还有其他去向: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未利用 ★6.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的原因?P57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其他考法:食物链通常不会1.很帮长助;人食们物将生链物的在营时养间级、数空量间一上般进行不合会理太配多置,,原增因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7.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2.生帮物助量人金们字科学塔规、划数,量设金计字人塔工生概态念系统?,P5使7 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注意:能量金字塔一定是正立3.的帮;助生人物们量合理金地字调塔整、生数态量系金统字中塔的能可量能流有动倒关置系的,情使况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 8.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P最58有三益条的部分。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P55图3-5 3.总结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向? ★注意:(1)生产者、消费者能量的来源不同。
(2)能量的去向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2个、3个、4个去向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包含什么? (4)“未利用”的能量是指什么?P56 (5)某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含哪两部分? 某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 属于谁的能量? ★5.能量流动的特点?各自的原因又是什么?

江苏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生态系统的结构

江苏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考情知识整合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由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的________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_。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包括以下组成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生产者是________,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________主要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其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食物链和食物网绿色植物所固定的________,能通过________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________。

________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________和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考点突破考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各种组成成分的比较2.各种组成成分的关系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成分,所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或基石);而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要点探究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1)图解
(2)析图 ①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 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 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 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 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 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高三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精讲精析系列
第三十二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基础梳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_生__物__群__落_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范围
有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它是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 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有小: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片森林等。 3.结构:__组__成__成__分____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功能:__物__质__循__环___、___能__量__流__动___、信息传递。
命题设计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 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 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 ____4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 营养级为__第__三__和__第__四__营__养__级_;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竞__争__和__捕__食__。 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寄__生____。
④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 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 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 重要地位。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4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4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含解析

考点34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基础小题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包括其结构①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③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

2.(2019·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仿真信息卷)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B.生活在深海地壳热裂口的生物的能源可来自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C.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都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获得D.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A正确;深海地壳热裂口的生物的能源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氧化释放的化学能,B正确;生物圈的能量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入,生物圈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错误;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其组成物质都有糖类、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D正确。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答案C解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可能是生产者,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A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C正确;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D错误。

4.(2019·四川成都理综高考模拟试卷)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判断正误】 1、生产者都是植物( × )
2、植物都是生产者( × )
3、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 )
4、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 )
5、消费者都是动物( × )
6、动物都是消费者( × ) 7、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 )
8、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 )
苍松优选
7
(主要成分、基石、必备成分)
生产者
⑵图示中H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或次级、三级、四级 消费者。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 而定。
⑶图示中B和C的关系:竞争和捕食(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但也可能出现竞争关系,特别注意)。
⑷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⑸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的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被多
④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
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苍松优选பைடு நூலகம்
12
注意事项:
1.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食 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 物 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链
3.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别相差1 。
苍松优选
13
3.食物网
⑴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数食物链 规则:从没有箭头指向的生物即生产者A 开始,沿箭头方向一直数到最后算一条。
化光
动 物 摄 食
细 能合 胞 合作 呼 成用 吸 作、

遗残 体枝
败 叶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呼 细 (必备成分)
吸胞
呼细 吸胞
消费者
(最活跃的成分、 非必备成分)
尸体、粪便
苍松优选
分解者
(最关键的成分、 必备成分)
8
判断依据: ①双向箭头的两侧分别是“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② 除双向箭头外,“生产者”箭头 方向全部指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箭头方向全部指入;
种植食性动物所食;b.一种植食性动物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
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
苍松优选
14
注意事项:
1、在食物链中只有捕食关系,在食物网

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
物 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网 3、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越强。
苍松优选
15
请数出该食物网有多少条食物链?并标出每一生 物所在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结构
苍松优选
1
生产者
食物 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分解者
苍松优选
2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_生__物__群__落_与它的_无__机__环__境_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 态系统是_生__物__圈__。
苍松优选
3
2、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
水域生 海洋生态系统
请写出图1和图2表示的食物链。
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苍松优选
21
②以捕食关系表示。
请判断甲乙在食物链中的关系。
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 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
苍松优选
22
③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表示。
生 自然生 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态 系
态系统
陆地生 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的 类
冻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生 人工林生态系统 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苍松优选
4
3、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 的成分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营养结构)
分解者
③剩下的两个“消费者”箭头指向 “分解者”。
苍松优选
9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 的成分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捕食关系 食物链(网)
(营养结构)
分解者
苍松优选
10
1.食物链类型 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 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教材90页
苍松优选
5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 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等)和 能量 (阳光、热能)。 2.生物群落
类群 比较 营养方式 主要生物
特例生物
地位
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_自_养 绿__色_植_物
异养(捕食或寄生)
动_物_
异_养_
营腐_生_生活的细菌
和真菌
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 化细菌等微
级。 ③根据题中的各个选项依次进行相关判断。
苍松优选
18
下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 析回答。
⑴该食物网含_7 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三_、_四_、 _五_、_六_,属于_次_、_三_、_四_、_五级消费者。
⑵兔与鼠的关系是_竞_争,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竞_争_和_捕_食。
苍松优选
19
规律总结 ①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必须为
生产者。 ②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③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称为第二营养级或初级
消费者。 ④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称为第三营养
级或次级消费者。
苍松优选
20
食物链(网)的不同表示方法: 1、图形提供的信息: ①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
生物
寄生的微生物和 植物,如菟丝子等
营腐生生活的动 物,如蚯蚓、蜣
螂等
生态系统的_基_石
生态系统最_活_跃_的
成分
生态系统的_关_键
成分
制造有机物,储存_能_量
,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
栖_息_场__所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_质__循_环
,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 子的传播
分解有__机_物,供生
产者重新利用
苍松优选
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因 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和消费者(第二营养 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如阳光→草→兔→细菌不是 食物链。
苍松优选
11
2.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 ⑴图示:A→B→C→D→E ⑵条件: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 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即图示中A一定是生产 者。 ②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 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③箭头代表能量传递的方向。
苍松优选
16
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C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苍松优选
17
解答食物网类题目的方法归纳 ①据图找出生产者和最高营养级,把给出的食物
网拉直、理顺,且尽可能不要出现交叉。 ②确定图中食物链的条数和每种生物所处的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