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曹刿论战》完美版[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1课 曹刿论战课件 (共22张PPT)
![-第21课 曹刿论战课件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47d3c8b14e852458fb57b7.png)
下列语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 • • • •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明确:反对的语气。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明确:否定的语气。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明确:肯定的语气。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明确:议论的语气。
辨析词义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指鲁国 衣食所安 养 参与 目光短浅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理清文意
• 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 最恰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 提示:从人物曹刿身上来看。 • {请( )——从( )——论( )} • 明确:请战、从战、论战 • 提示: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 明确: 将战、实战、问因。 • 从内容上看应为:
战前准备、战争过程、 取胜原因
《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 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 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 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 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 事清晰,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特点,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 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 • • • 齐人三鼓 惧有伏焉 故克之 三而竭
• 观其辙乱
• • • • •
一鼓作气 危机四伏 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8030ee0029bd64783e2c9b.png)
字词检查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字词检查
六、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字词检查
5.何以战
倒装句,宾语前置。
6.战于长勺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指曹刿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轮碾出的痕迹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字词检查
一、注音
1. 曹刿(guì ) 2.又何间(jiàn )焉
3.肉食者鄙( bǐ ) 4.弗(f ú )敢加也 5.小惠未遍(biàn)
6.小信未孚( fú ) 7.公与之乘(chéng)
8.战于长勺( sháo) 9.下视其辙( zhé)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 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fú )战 14.牺牲玉帛 (bó)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齐桓公胁 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 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史称 长勺之战。
背景链接
鲁国
齐国(齐襄公)
纠
逃
小白 (齐桓公)
何以战 以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指齐军)
(凭借) (按照) (把)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a2410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b.png)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禀告)。”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二、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谋之 3.肉食者鄙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对曰 7.小惠未遍
师: 军队 伐: 进攻,征伐 谋: 谋划,出主意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安: 指安身 专: 独自享有 对: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 遍及,普遍
第7篇
曹刿论战
8.民弗从也 9.牺牲玉帛
可矣。”遂逐齐师。
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
军。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那样做的原因。曹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退,第三次(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难以推测(齐军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们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16.公将鼓之
弗: 牺牲: 玉帛: 孚: 福: 狱: 察: 情: 忠: 鼓: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e191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2.png)
638年。此次战役中,曹刿作为宋国的使者前往楚国求和。
02
战争过程
楚国军队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地区对宋国军队发起进攻。曹刿在
观察了楚军的阵势后,向宋襄公提出了“敌疲我打”的战术建议。
03
战争结果
然而,宋襄公未采纳曹刿的建议,坚持“仁义之师”不乘人之危的原则,
结果导致宋军大败。尽管如此,曹刿在泓水之战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和
曹刿的思想也被后来的军事著作所吸收和发扬,如《孙子兵法》中的“兵者, 诡道也”就与曹刿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对现代战争理论的启示
对现代战争中的信息战、心理战的启示
曹刿提出的“兵者,诡道也”的战争观以及强调战争中人的因素的思想,对现代战争中 的信息战、心理战等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对现代战争中运用智谋和策略的启示
公元前591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再次进攻鲁国,双方在鲁 国都城曲阜附近展开激战。曹刿继 续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提供战 略建议。
战争结果
经过艰苦的战斗,鲁国军队在曹刿 的帮助下再次战胜齐国军队,保卫 了鲁国的领土和主权。
泓水之战
01
战争背景
泓水之战是春秋时期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前
元前684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战争是力量的较量
曹刿指出,战争是双方力量的较量,包 括兵力、物力、财力等。他主张在战争 中要量力而行,避免力量消耗过大而影 响最终的胜利。
21 曹刿论战(42张PPT)(精品课件在线)
![21 曹刿论战(42张PPT)(精品课件在线)](https://img.taocdn.com/s3/m/102244c8581b6bd97e19ea8f.png)
•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
词;引申为名词的鼓。
好文档乐分享
14
请你指出“轼”
好文档乐分享
预习与交流 15
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整理课文结构。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
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
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 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 不孚众望
好文档乐分享
20
第二课时 探究写法悟剪裁
好文档乐分享
21
预习与交流
补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 乃入见。 •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好文档乐分享
22
预习与交流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起士气。作,振作,
激起。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再,第二次,其后
省略动词“鼓”,下文“三而竭”同此。而,相当于
“则”。
竭:尽。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
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
难测:难以摸到真实情况。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旗靡:旗帜倒了下去。 好文档乐分享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
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以逸待劳发动
反攻,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5aead6da38376baf1fae51.png)
曹刿论战
《左传》
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 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 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 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 《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 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 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 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 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 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 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 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 于长勺。
自由展
我的解释、翻译、质疑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 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 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 公:鲁庄公。 (4)曹刿(guì 贵):鲁国人。 (5)肉食 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àn件):参 与。 (6)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7)衣食 所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8)专:独自亨有。 (9)人: 这里指一些臣子。 (10)徧:同“遍”,遍及,普遍。 (11)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 玉石、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2)孚(f ú浮):诚信感人。 (13)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4) 狱:诉讼案件。 (15)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6)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7)驰:驱车(追赶)。 (18)辙(zhé哲):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9)轼: 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20)盈:充沛,旺 盛。
21《曹刿论战》ppt完美版
![21《曹刿论战》ppt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ce38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e.png)
情节安排
情节紧凑
结尾有力
文章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故事发展 自然流畅。
文章结尾有力,主题突出,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
高潮迭起
文章通过设置多个高潮,使得故事情 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05 曹刿论战的争议与评价
争议点梳理
曹刿身份
关于曹刿的身份,有人认为他是平民,有人认为 他是士大夫。
战争策略
对于曹刿提出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的战争策略,有人认为过于简单,不够全面。
1.谢谢聆 听
曹刿的文化素养
曹刿虽然是一名平民,但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军 事才能,能够从战略高度 分析战争形势。
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
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 ,各诸侯国内部也存在纷 争和矛盾。
阶级矛盾
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平民和贵族之间存在着 明显的对立。
曹刿的社会地位
曹刿作为平民,能够积极 参与国家大事,反映了当 时社会对于个人才能的认 可和尊重。
个人观点
曹刿智慧非凡
我认为曹刿在战争中的表现确实非常出色,他能够准确地 分析形势,提出有效的战略,这显示出他的智慧和谋略。
民本思想可取
曹刿的民本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他关注人民利益,反对过 度牺牲,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战争手段需审视
虽然战争胜利是重要的,但我们也应该审视战争手段的道 德和合理性。在追求胜利的同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 对士兵和平民的伤害。
《曹刿论战》PPT完 美版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3
目录
• 曹刿论战背景 • 曹刿论战内容解析 • 曹刿论战的影响 • 曹刿论战的艺术特色 • 曹刿论战的争议与评价
曹刿论战背景
01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23d3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4.png)
才能取得胜利。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
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
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
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 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 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 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
15
祭祀用的
为人
赐福
猪牛羊 丝织品 信服 虚报 保佑
实情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曹刿论战
《左传》
-
1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
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传
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 》
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 简
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介
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 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 不忘。
——- (宋) 朱 熹8
掌握下列黑色字词的读音:
(1) 曹刿(guì )
(2) 又何间(jiàn )焉 (3) 肉食者鄙(bǐ )
(4) (5)
弗 小惠(未f徧ú()b敢ià加n 也)
(6)小信未孚( fú )
轼 shì
孚 fú 弗 fú
遂 suì 靡 mǐ
-
10
参与
军队攻打鲁庄公 高官厚鄙陋,见
注释
禄者 识短浅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
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
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
(7) 公与之乘( chéng )
(8) 战于长勺( sháo ) (9) 下视其辙( zhé )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 fú)战
(14)牺牲玉帛 ( b-ó )
9
刿 guì 徧 biàn
间 jiàn 辙 zhé
帛 bó
击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 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 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 “可以了。”
-
19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
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
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
-
11
春秋地图
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
-
12
说文解字:间
• 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 看到月亮,表示“门缝”。
• 引申为“缝隙”、“空儿”。
• 有缝便可插入东西,引申为插入、
参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
也。”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 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点儿小 诚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
16
实情 判断
尽力做好 案件 即使 分内的事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请让我 凭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
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
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
5
长勺之战 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襄 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
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jǔ)。庄
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 公子无知,庄公9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 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 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 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时(地名)打 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 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 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 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 胜强的战例。 6
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
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
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
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
从。”
-
17
难句翻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此)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注意:“可以”是两个词:可,
可以。以,凭。
-
18
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
4
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
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
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
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
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
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
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
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
参与之意。
-
13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 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 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 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 集工作来说。
-
14
同“遍” 个人
普遍注释不 专有 凭 把
回答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 ”
小知识:春秋三传: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作者谷梁赤
左传 作者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
3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
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
役之一。齐鲁长勺之战(前684
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秦晋崤之战 (前633年)
-
7
•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