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2熟知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有方向课件PPT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下载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二.景物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 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 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 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 形象的范畴。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 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三.动作形象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三.动作形象:就是通过动作进行 描摹刻画,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填空:诗中塑造了一个 悠闲的隐者
的形象。(2分)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这首诗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描绘了怎样的形象?你感 悟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描写了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孤帆”“远 影”消尽,而自己仍然驻足远望的情景,感受 到了作者送别朋友而久久不肯离去的深沉而浓 郁的绵绵友情。
高 考 语 文 一 轮复习 《古代 诗歌鉴 赏》课 件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古诗词鉴赏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一、研究诗歌阅读的基本常识在考试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普遍较低。
这是因为考生往往无法读懂诗歌,导致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
因此,在复古代诗歌阅读这一专题时,我们首先需要研究如何读诗。
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于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
1.结构章法我们可以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2.基本特点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XXX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XXX。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XXX,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参考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XXX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XXX。
(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XXX。
)二)明辨常见的三类“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作品如何对句子作变形处理呢?1.特殊句法技巧阐释】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省略成分人面不知何处去]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润如酥的小雨天街,近看草色却遥无)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西岭千秋雪含在窗中,东吴万里船泊在门口)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东流去的毕竟青山遮不住)怀古咏史诗通常以回顾历史、怀念过去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文物等的描写,表达对古代文化、传统、精神的敬仰和思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八大题材内容上课课件
注释: ①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 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 ②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诗人认为贤能高洁的人,并不需要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自得之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内容上 课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内容上 课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内容上 课课件
练习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 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 “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 淮水 、 后庭花、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 、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借古讽 今、吊古伤今。
风格:雄浑壮阔,含蓄沉郁。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张勃《吴录》
载:诸葛亮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
宅也。”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以不变写变,山、潮、水、月伴寂寞空城, 而六朝繁华已成旧时陈迹。借六朝的衰亡来抒发 物是人非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 引以为戒。
山水田园诗 赠酬送别诗 边塞征戍诗 谈禅说理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七大题材考点详细(送别怀人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七大题材考点详细(送别怀人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1)文化常识①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又指考试不及格。
古代考试放榜,榜上无名,称为“落第”,泛指考试、测试不成功或比不过别人。
考中为及第。
②江东:江东是一个人文地理名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指长江下游以南吴越一带,丘为家在嘉兴,属越地。
(2)典故①黄金尽:用苏秦典故。
《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这里指盘缠花光。
②祢(mí):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
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
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
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
此处借指丘为。
(判断正误)(1)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落第”。
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
(√)(2)颔联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
(√)(3)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
诗人刻画了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形象,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4)尾联中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忍,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解析:感情基调分析错误,于“羞”中寓愤。
(5)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全国通用2019版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2熟知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有方向课件
【解析】选CD。C项,是想象或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D项,尾联的内容情感 与前三联明显不同,应为“语意与情感的突转”。
(2)“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6分) 答案:这两句诗中有“喜”: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 暖。这两句诗中也有“悲”:诗人长期漂泊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 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这“喜”是以“悲”为底色的,喜中有悲。
教材链 杜甫《登高》、王湾《次北固山下》、马 接 致远《天净沙·秋思》
【典题剖析】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11分)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战国时期的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 “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 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特
征
①标题中多有“客舍”“登高”“望
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
标志 重阳、除夕等节日名称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
云、梧桐、西楼、高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水、井等
内容 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
内
容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链 杜甫《登高》、王湾《次北固山下》、马 接 致远《天净沙·秋思》
【典题剖析】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11分)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战国时期的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 “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 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感 情感 ③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
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
幽怨愤慨之情
常 用 手 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对写法。诗人不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 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第二节 熟知七大题材,把握内容有方向
鉴赏古代诗歌,可以从题材入手,收到“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
题材分类,我国古代诗歌大致分羁旅思乡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 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七种类型。
题材一 羁旅思乡诗 【题材特点阐释】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 内涵 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
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特
征
①标题中多有“客舍”“登高”“望
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
标志 重阳、除夕等节日名称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
云、梧桐、西楼、高楼、流水、井等
内容 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
内
容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 “花”。
B.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C.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D.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一脉相承,语意与情感的渲染,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E.“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诗人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物:随时节
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翔游,栖无定 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
【解析】选CD。C项,是想象或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D项,尾联的内容情感 与前三联明显不同,应为“语意与情感的突转”。
(2)“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6分) 答案:这两句诗中有“喜”: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 暖。这两句诗中也有“悲”:诗人长期漂泊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 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这“喜”是以“悲”为底色的,喜中有悲。
【提纲挈领 理清文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尾联中“归问时裂帛” 是说诗人思归未能如愿,只得写封家书表达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写太阳照暖 了南山的石头,自己因思乡而心里寒冷。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远在千里之外的诗人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 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 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 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落寞。
题材二 咏史怀古诗 【题材特点阐释】
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
内涵 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
特
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征
标题中常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
标志 怀”“古
迹”以及古人名等
内容 借怀古感叹个人命运的坎坷、今昔变化
内容 情感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 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 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 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思维导图】
答案:BE。
2.这首诗歌表Βιβλιοθήκη 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思维导图】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3)诗人 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写家信告诉家人,希望自己早日回家,表 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常用 手法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 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教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 链接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典题剖析】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11分)